第一篇:××镇创建运城市文明和谐乡镇汇报材料
××镇创建运城市文明和谐乡镇汇报材料
××镇位于平陆县城北约14公里处,距运城市18公里,北与盐湖区、夏县相邻,南接圣人涧镇与三门峡市隔黄河相望。××镇现有行政村15个,其中市级文明村2个、县级文明村13个。在推进文明和谐乡镇创建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规范管理、拓展服务、繁荣文化、优化环境、维护稳定,全面提升和谐创建水平,为文明创建打好坚实基础。
一、加强班子建设,形成创建整体合力。
创建和谐文明乡镇活动开展以来,我镇党委、政府按照上级有关指示要求,成立了创建和谐文明乡镇活动领导小组,把此项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切实抓紧抓好。一是坚持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实行“管一线,包一片,抓一点”的责任体制,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党委成员和干部身上。定期召开机关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文明和谐乡镇创建工作会议,了解创建进度,解决存在问题。同时,以党委换届选举为契机,选拔一批年纪轻、作风正、能力强的群众党员充实进两委班子,健全村级配套组织,降低了年龄,提高了学历,为全镇和谐文明乡镇创建活动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做好宣传发动。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全镇构建和谐文明乡镇动员大会,对创建文明乡镇、文明村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并 1
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图板等形式对广大群众进行宣传,大力营造创建氛围。三是镇党委、政府把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效能建设作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镇、村干部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狠抓机关效能建设,配备了指纹签到机实行签到签退制度,严格规范办事程序,实行政务、村务公开,推进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着力树立党委、政府新形象。
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建平台
自2007年至今,我镇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一年一个台阶,今年新建了安沟、枣园两个村,实现了全覆盖。活动室内按照县委组织部的“十统一”标准,桌、椅、版面、窗帘等硬件设施全部配齐。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定期播放政策理论知识和农业实用技术,使其成为党员教育的阵地,村民了解致富信息的窗口;定期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我们狠抓新农村建设,按照“四化四改”和“五个一”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采取镇抓督导协调、村抓组织实施,2007年完成了以风口、横涧、凹里三个村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工作。2008年启动了××、农场两个重点村的建设,完成巷道硬化6.7公里,安装路灯80盏;2009年完成了西牛、前滩2个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2010年完成岭轿、后滩两个重要推进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其中,岭轿村完成主巷道硬化1.1公里,硬化小游园1600平方米,改厕20户,新建沼气池30个;横涧村投入资金27万元,硬化九龙沟道路2000余米,新建窑洞28孔,为横涧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积极拓展农村服务领域。
一是开展新农保工作。我镇总人口为17051人,16岁以上为12683人,60岁以上2390人,16—59岁为10450人,其中学生、军人、企业参保为672人,全镇应参保缴费为9778人,实参保缴费为8492人,缴费总额为1025600元,全镇参保率达86.8%。二是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和帮扶困难群体。目前全镇共有低保对象1032人。办理大病救助24人,发放救助款4万元;优抚对象136人,发放优抚款283500元;为13名现役军人发放优待金13000元;全镇五保对象67人,入住敬老院26人。并对低保户实行跟踪管理,确保惠民政策的落实。三是全面优化人居环境。根据张政字(2010)9号文件《关于在全镇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的通知》精神,我镇集中半个月的时间对全镇环境卫生进行了集中整治,彻底改变了我镇脏、乱、差的环境状况,为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努力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
全面落实综治工作责任制,加强反邪教工作,创建“无邪教村组”;大力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落实领导干部接待和联系群众制
度,加强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有效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坚持安全发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积极开展专项治理,坚决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强化护林防火工作,各村都组建巡逻队24小时值班。
几年来,我镇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和谐乡镇”活动,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法制意识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社会治安实现稳定好转,农村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更加完善,两个文明建设在新的征程中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有效的工作措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推进我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第二篇:僧楼镇创建文明和谐乡镇汇报材料
峪口镇创建文明和谐乡镇汇报材料
峪口镇位居县城南部,共有32个行政村,近2.5万人。境内有四户(新星冶炼集团、金辉瑞龙集团、吕梁市祥农食品有限公司、辽源煤业有限公司)重点企业,是方山县企业重镇、经济强镇。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创业富民、创新强镇”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文明和谐创建活动,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质量,改善民计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取得了一定效果,特别是今年三项整治工作取得了全县第一的好成绩,现就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文明创建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奋战、持之以恒的任务,需要上下齐心协力、参与配合,需要全体干部人员思想和行为高度一致,共同保障文明创建工作顺利开展。一是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镇党委将文明创建工作摆上党委议事日程,安排专门人员,严格明确职责,制定创建方案规划,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问题,查找不足,寻找差距,改进提高。二是加强镇村两级班子建设。镇党政班子分片包干,团结务实,模范带头。每周一次学习例会,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制,始终做到班子步调一致。以目标管理为抓手,强化农村两委班子目标考核奖惩,大力优化农村两委班子队伍,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规范农村民主决策机制,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狠抓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始终保持农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二、镇域经济不断发展。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团结带领全镇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不断开拓创新,经济建设实现了较快发展,改革、发展、稳定整体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截止10月份,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39.6亿元,同比增长21.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 4237万元,占全年任务的96.7% ;全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1.4亿元, 创利税2.3亿元,解决1.8万人就业;完成招商引资内资2500万元、外资50万美元,实现固定 资产投资9.7亿元;发放城镇、农村居民低保金628.48万元,发放各类救灾款、定补、定救资金及政策补贴资金26831人次、908.6万元。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民生工程有序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形成了以工业为主的产业优势,建成了一批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工程,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基本实现了群众增收、财政增长、社会稳定的目标。
1、工业经济
镇属各企业坚持资源最优化、效益最大化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迅启公司克服怀宁事件影响和重重困难,将主厂区搬至马鞍山,实现了生产开门红,利税达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以天鹅、天馨集团为代表的轻纺产业持续稳步发展;以天际、大别山集团为代表的房地产市场前景较好,以立特、天鹅为代表的电子产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全镇工业总产值38.9亿元,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1.4亿元, 创利税2.3亿元,解决1.8万人就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亿元,占年任务的82.2%,这些指标的实现,为镇域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农业经济
坚持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紧紧围绕“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经营产业化”的目标,通过示范带动、典型引导,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培植支柱产业,打造特色产业和培育农村经济带头人队伍。全镇种植茭白、瓜蒌、蔬菜、食用菌等530多亩,养猪、牛、羊、鸡等10334头(只);我们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目标,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农业的理念,加快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加大科技培训和推广力度,积极与扶贫、劳动等部门联系,先后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农科技培训班10余次,接受培训人员达3000人,发放资料5000多份,同时还对种养大户在技术上、项目上给予扶持。全镇农村经济呈现种养业规模扩大、特色产业有所突破、大户增多,各类规模养殖大户128户。元-10月份实现农业总产值6400多万元,同比增长83%、项目建设及招商引资
今年以来,我们紧盯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不断加大在建项目的推进速度和签约项目的落实力度,促进了意向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到目前为止,其完成项目建设投资3700万元,有5个新项目进入了县项目储备库,完成招商引资内资2500万元、外资50万美元,占全年任务的76%,确保今年全镇项目建设及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我们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五个全覆盖”工程。一是实现了饮水安全全覆盖。二是实现了村道巷道硬化。三是实现了电网、广播电视全覆盖。四是实现了村庄绿化,亮化。五是农民合医、养老保险全覆盖。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全面实施民生工程
今年,我镇实施的民生工程有38项,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镇党委、政府把实施民生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逐项分解任务,逐层落实责任,努力形成横向互动、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并从镇本级挤出不低于50万元的资金,用于群众想办而上级没有项目安排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确保各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截止11月份,共发放城镇居民低保金、农村低保金、城乡医疗救助金等共计708.78万元。
(二)、文化教育卫生工作有力推进。
一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等多项指标均达到和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走在全县的前列;二是加大投入,配备娱乐、健身器材,积极推进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进一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努力推进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进度;三是进一步强化卫生工作,全面推行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卫生服务站和4个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实行药品采购招投标制度,执行药品“零差价”;积极宣传、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重症精神病人群、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进行定期随访和健康指导,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医保的参保率和服务水平。
不断夯实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围绕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和省示范城关镇的新目标,自我加压、强力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创新工程”,统计内全镇共出生429人,政策符合率93.47%,数字符合率96.63%,期内完成手术823例,综合性别比89.82,并通过体制创新来强化部门联动,一是抓示范创建,强化计生工作业务档案规范建设。二是抓优质服务,强化计生工作以人为本理论。三是抓依法行政,强化对违法行为的依法处理。四是抓奖励扶助政策对现,强化计生工作利益导向。今年,全镇计划生育水平明显提高,各项指标均处于全县前列。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按照 “重心下移、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管作分离”的原则,自4月1日起将县城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垃圾收集、生活垃圾处理费收缴三项工作移交峪口镇管理。镇政府已于3月31日与县市容局办理了正式交接手续。移接过来的情况是:整个清扫工作分为东、南、西、北四大片,实行社会化承包方式进行作业,由12个承包人分段承包。承包人和清扫人员合计78人,清扫作业面积49万平方米,收费分为两片,一是单位和门点生活垃圾处理费由一个人承包,小区及住户垃圾处理费由12个承包人组织上门收费。
农村垃圾清扫、收集、收费这三件事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社会服务系统工程,环境卫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县城形象,直接关系到全镇居民的生产、生活,直接影响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下一步,镇党委、政府决定在城南社区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文明社区创建”活动,以“文明家庭”、“文明单元(楼)”、“文明商铺”创建活动为载体,摸索出一套垃圾处臵,市容整治的长效管理机制,在全镇推行实施。
五、平安创建成效明显
我们把安全、信访、矛排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争创平安乡镇。一是高度重视信访稳控,及时答复解决群众来信来访。二是加强安全生产整治。重点抓好民爆物品、化工、冶金、校园、道路运输、食品等行业领域安全整治工作,今年开展了四次集中整治活动,至今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三是积极调解矛盾纠纷,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每个村都成立了调解组织,今年共接受调解案198起,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95%。四是抓好巡防机制建设。各村都成立了巡逻队,全镇巡逻防范工作切实加强。
六、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
近年来,我镇狠抓干部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坚持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软环境。一是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每周二、五组织机关人员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廉政方面的知识,切实提高机关人员的理论素质、工作能力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加强机关纪律和值班制度建设,机关人员执行首问责任制。民政、广播、计生、农经、社保、信访6个部门实现了窗口办公,强化对工作人员的监督,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做到了“五个办”,即符合条件马上办、材料不全帮着办、上报审批协助办、群众有难上门办、跟踪服务主动办,受到群众的一致赞扬和上级的高度肯定。
通过近年来的文明创建活动,全镇干部群众团结奋进、廉洁自律、讲求实效、奋发有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强化文明创建措施,营造浓厚的文明创建氛围,以更高的要求为标准,促进文明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富裕、宜居、生态的新峪口做出更大努力。
第三篇:创建文明镇汇报
高山镇位于荥阳市西部,辖19个村,3.2万口人。近年来,高山镇综合实力大幅增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2008年共完成生产总值23亿元;完成财政收入30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04元。
近年来,高山镇党委、政府以争创“省级文明镇”为目标,提高标准,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实现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以及生态文明全面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高度重视,健全机制,形成强大创建合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把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镇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建文明镇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的领导机制,健全了有人管事的领导体系和有人专干的工作网络。二是加强宣传发动。通过书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创建省级文明镇的目的、意义、工作重点及要求,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制定了《高山镇创建省级文明镇实施方案》,并把方案中的具体要求和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同时,建立奖励机制,把创建文明镇工作开展情况作为镇村干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奖优罚劣,大大调动全镇干群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二、以人为本,强化教育,狠抓思想道德建设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通过粉刷张贴标语,发放学习手册、印刷宣传单等形势规范群众的思想道德行为;二是抓好移风易俗活动,提高广大群众对科学文明的认识,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礼宾协会等群众组织,依照法律修订村规民约,大力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省办,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封建迷信;三是抓好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文明言行的规范活动,在全镇倡导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大力倡导学习、开放、创新、超越的新时代精神,有力的促进了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止目前,全镇共有省级精神文明创建先进村1个、郑州市级文明村3个,荥阳市文明村4个。
三、加大投入,创新载体,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一是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投资716万元建成了占地16000余平方米的高品位群众文化广场及综合文化站,每天晚上都有上千人前来休闲娱乐;投资150万元建成了高山村文化广场,购臵安装了健身器材,建成了灯光球场。同时,加强村级文化大院建设。目前,全镇19个村全部建成了文化大院,其中11个村的文化大院包含有活动室、器材室、会议室、图书室、阅览室、篮球场、健身器材等,每个村利用文化大院坚持每月放映一部公益性电影,建设文化大院工作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2007年许村、石洞两个村的文化大院被命名为河南省示范文化大院。
二是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组建文娱团体,着力挖掘农村传统特色文化精品。镇党委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每个村奖励5000元,鼓励各村建立民间文艺演出队,并利用农闲、节假日自编自导自演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受到群众普遍好评。2007年,高山镇成功举办首届春节文艺汇演,并于2007年、2008年、2009年派出代表队参加荥阳市“索城春晓”系列广场文化活动,荣获一等奖7个,二等奖2个。此外,每两年举行一次农民运动会,提高了群众的身体素质。
三是积极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为载体,从完善镇区功能和加大综合环境整治入手,先后投入1272万元对高山镇区的五条道路及竹川至高山迎宾大道进行了硬化、绿化、亮化和美化,新建了镇派出所、司法所、邮政局办公楼,建成了镇区公厕、垃圾中转站等公益设施,为人民群众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同时,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宣传,大力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控制污染源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2008年高山镇被评为河南省清洁家园行动先进单位、河南省卫生镇。
四是科教文卫体稳步发展。计划生育工作方面:进一步完善了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四项手术”、独生子女系列保险及有关优惠政策,多年来,全镇人口每年的出生率均控制在6.48‰,低于市下达的10.2‰目标。文教工作方面:筹资200万元新建了高山镇中心幼儿园;投资20万元对中心中学校园进行了硬化、绿化;投资10万元改建了中心中学宿舍楼,投资12万元分别建成了中心中学卫生室和中心小学卫生室;投资8万元,更新了图书、仪器等相关设备。医疗卫生工作方面:投资60万元对镇卫生院进行了改造;筹措资金新建或改建了高山、竹川等村卫生所;
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免低保户、五保户、计生户、军烈属以及70岁以上老党员的参合费。
四、完善服务,健全机制,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近年来,我们把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作为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建立了镇便民服务大厅,施行科室前移,为群众提供了便捷的咨询服务和困难救助。同时,健全规章制度,增加便民措施,改善服务质量和服务环境。
二是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全面贯彻落实“4+2”工作法。不断拓展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保障群众依法享有民主权利。同时,积极推动“4+2”工作法在全镇的贯彻落实,凡是村级重大事务和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都要求各村按照村党支部会议提议、村“两委”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内容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等程序进行。截止目前,全镇19个行政村已通过“4+2”工作法解决村里重大事项20起,做到了全覆盖、全运用。
三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广泛开展以“争创平安高山、平安村、平安企业、平安单位、平安家庭”为主要内容的“五创”活动,全面落实维护社会治安责任制,健全社会治安工作网络,成立了综治中心,有效打击了各种社会犯罪,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提升。连年来,我镇被评为郑州市平安建设先进乡镇。
第四篇:创建文明镇汇报材料
全国文明村镇汇报材料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 “镇强民富、文明和谐”这个总目标,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洛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强力推进两个文明建设,有效地促进了镇域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去年,**镇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乡镇、卫生乡镇等称号。
****镇位于洛阳市洛**岸,北连洛阳老城区,南接新兴的洛阳新区和中国十大工业品贸易批发市场之一的关林市场,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镇因北宋著名理学家邵雍先生将宅院题名为“**窝”而得名,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晚年就居住于**镇狮子桥村履道坊。唐代皇室、达官贵人及商贾云集**,全镇16个行政村全部坐落在隋唐洛阳城遗址内,属国家一级遗址文物保护单位。全镇总面积22平方公里,辖2个社区,总人口5万余人。
一、提高决策能力,加强班子建设
常言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子建设的好坏是创建工作成效的能否取得成效的根本基础,一个坚强有力、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关键所在,为此,镇党委以争创“六好党委”为龙头,抓班子,建队伍。首先,镇党委响亮提出了“团结合作,坦诚相待,遇事共商,谋求发展”的工作原则,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党政一把手总揽全局,树立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务实、高效、创新的班子整体形象。其次,加强学习,提高班子的整体领导和决策能力。党委中心组每周四学习,雷打不动,以学习促工作,在工作实践中,深化学习。加强领导班子廉洁自律工作,党委班子成员廉政勤政,作风扎实。再次,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包村、包企业、联系户制度。班子成员每周都要深入所包村、企业及联 系户进行走访座谈,了解情况,掌握民情民意,积极为群众、企业排忧解难。两年多来,党政班子成员为群众、企业解决实际问题500件见次,密切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此外,镇党委、镇政府还不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的意见》,提出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创先争优”的工作目标。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为基层办实事、转变工作作风的工作方案,并纳入考核中,把改变作风为基层服务做到实处,树立了党委、政府的良好形象。近两年,镇党委连年被洛阳市授予“六好党委”。
二、明确目标任务,健全创建机制
随着洛阳市新区开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紧邻洛浦公园、国花园和隋唐城遗址高效农业园区的优势,为**提供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使**的各项工作也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镇党委、政府变压力为动力,把创建“文明**、绿色**、商贸**、旅游**”作为新的发展建设目标。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李安民担任组长,镇长张大伟任副组长的文明乡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目标,制定长远规划和阶段目标。一方面实行领导创建负责制,围绕总体创建目标,明确分工,相互协作,另一方面,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分级管理制,根据创建工作的具体工作具体分工,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责任制,形成了齐抓共管、上下贯通、协调一致的文明建设体制和工作机制。同时建章立制,使创建工作有章可循。并将创建工作纳入责任目标管理,实行百分制考核,规定了奖惩措施,先后出台了《**镇创建省级文明镇规划方案》,以及机关作风纪律,思想政治工作、廉政建设等20多项规章制度,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创建工作制度体系,确保文明建设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三、丰富创建载体,提高创建实效
镇党委、政府以创建文明镇为载体,以人为本,重在建设,在创 建活动中做到:坚持一个统揽(以创建文明镇统揽全镇的工作大局),围绕两条主线(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线),用好三块阵地(文化站、文化大院和党校),抓好四项活动(创建文明户、文明村、文明镇和科技、卫生、法律三下乡活动),发挥五个作用(教育基地的引导作用、村级组织的管理作用、窗口行业的传播作用、机关建设的表率作用和文明单位的示范作用),丰富创建内涵,将创建工作引向纵深发展。
一是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提升公民素质。镇党委、政府把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质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首先,加强思想教育,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以镇党校、村文化大院和党员活动室为阵地,以文明学校为依托,充分发挥与洛阳师范学院关系密切的优势,积极邀请师院专家教授和学生讲课、辅导,以不同的方式对群众和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教育,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两年来,先后举办各类文明知识培训班30期,培训人员3000余人次。开展了以“文明礼仪进村镇”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其次,找准结合点,倡导文明新风。镇党委、政府和群团组织把爱国主义教育同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举办了英模报告会,大力开展了扶贫帮困、爱心捐款和青年志愿者等活动。镇妇联在“三八节”举办妇女成才报告会,对全镇农村妇女自学成才勤劳致富、尊老爱幼、移风易俗等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镇党委、政府还在全镇发动了向困难群众献爱心活动,捐款5万多元,衣物2000余件。妇联、团委等部门发出倡议,号召为贫困生捐款,筹集资金8000余元,资助了16名中小学贫困学生。组织科技、卫生、法律三下乡活 动,组织医疗队为群众义诊服务,提供法律服务,传播科技知识,使近5000多名群众受益。再次,全面推进公民道德实践活动。镇党委、政府以“公民道德规范进万家”为载体,全面提升公民道德建设水平。根据不同群体及行业特点,建立了机关、工商个体、中小学生、行业4个素质教育基地。在牡丹花会及重大节日期间,组织义务服务队为外地游客提供服务,受到中外游客的好评。在全镇开展了“告别不文明行为,共创美好家园”活动,全镇2000多名中小学生开展宣传,打扫卫生,义务服务等活动,重点宣传20字基本道德规范,使“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达到人人皆知,个个会背,一言一行,从我做起。同时,还与当地驻军携手建起军民共建道德规范一条街。
二是创建文明村、文明户,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开展以“文明户、文明村”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仪进村镇”创建活动。通过召开现场会,抓典型引路,抓骨干培训,层层发动,大力宣传,使创建活动深入人心,全镇建成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文明村10个,区级5个,省级文明单位5个,市级文明单18个,区级文明单位5个。镇党委、政府利用重阳节、三八妇女节评选“好媳妇,好婆婆”、“五好文明家庭”、“三八红旗手”活动,并进行表彰,营造了“团结向上、互尊互敬、团结友善”的良好氛围,全镇已建成镇级“五好文明户”6800户,区级“五好文明户”1500户。
三是加强镇村文化阵地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镇党委、政府不断完善文化网络,形成了“以镇文化站为枢纽,以文化大院建设为基础,以文化专业户为补充”的多层次文化宣传网络。投资8万元改建了镇文化站,内设有图书室、健身室、娱乐室、文化活动室等。各村坚持“以文化促文明,靠文明促发展”的指导思想,村村建有文化大院。西岗村文化大院有阅览室、活动室,投资1万多 元建起了篮球场和文化活动广场。全镇形成了以西岗、曙光、新村、王庄为主的推广科学技术为主的文化大院;以聂湾、军屯、**等为主的传播民间文艺为主的文化大院,每年都要组织民间艺术团体参加区春节戏曲调演、牡丹花会文艺演出、庆“七一”演唱大赛、河洛欢歌演出等文化体育活动,不断为群众提供新鲜、活泼、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文化大院不仅是群众的乐园,还成为学习科技知识的“海洋”,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阵地”,培养农村社会主义文明新风的“课堂”。先后举办农业技术、育龄妇女保健知识讲座等15期,使全镇5000多名群众受到培训和教育,提高了全镇群众的自身素质。
四是建立健全科技服务网络,走“科技兴镇”之路。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科技教育工作,把“读科技书,走致富路”作为创建文明村镇为创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健全了镇、组、户三级科技推广服务网络体系,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村和科技协会的带动作用,为群众提供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等服务。共举办畜牧养殖种植等科技培训班20期,参训人员5000余人,推广实用技术18项,印发各种技术资料20000余份,培养了80余户科技示范户,建成科技示范村5个和科技示范协会4个。目前,全镇大多数农民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每年开展了评选科技标兵、致富状元活动,涌现出科技标兵10名、致富状元15名。并组织科技人员组成科技知识宣讲团,到各村进行巡回报告,传授科技兴农知识,进一步增强了广大群众的发展意识。
五是开展移风易俗,弘扬社会正气。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管理作用,积极支持各村“红白理事会”、“禁毒学会”、“民调组织”开展工作,运用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办法,制止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现象,树立勤俭节约,新事新办的良好风尚。积极推进殡葬 改革,全镇火化率100%,破除了旧的丧葬习俗。
六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确保社会稳定。镇党委始终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发展”的高度,树立“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没有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始终把稳定放在压倒一切的地位,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联防大队和20人组成的治安应急小分队,配合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推行信访工作目标责任制、逐级上访制、领导接待制度,转变工作作风,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变上访为下访,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稳定了群众情绪,稳定了大局。进一步加强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民主选举,基层政权进一步巩固,16个村达到村民自治示范村标准。推行“村帐镇审,组帐村管”,完善了村级财务管理,从源头上杜绝了经济信访案件。
七是加快文明社区建设。**镇有安南、安东两个社区,镇党委、镇政府以文明社区建设为突破口,以深化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为切入点,完善了社区建设的基础配套设施,实施社区“五心工程”,即:加强开展教育,凝聚人心;深化社区服务,温暖人心;丰富社区文化,陶冶人心;加强社区管理,稳定人心;发展社区经济,鼓舞人心,从而推动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加大环境整治,美化镇貌村容
去年年初,镇党委、镇政府结合洛阳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和今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下大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整治环境,美化镇容村貌。一是硬化道路。全镇各村投资2000余万元,硬化了城中村内的背街小巷等道路22余万平方米,修建了赵村、中岗、东岗、西岗、王庄等村的排水系统,基本解决了这部分区域的基础设施问题。二是拆除违章建筑。对赵村、**、王庄等村及镇辖各单位内的违章建筑进行统一拆除,共拆除2500处,12000平方米。三是完善环卫设施。改 建、修建水冲厕所24座,并按照创建设全国卫生城市标准做到了设施齐全,管理统一,定期消杀蚊蝇。四是取缔废品收购站。按照市创建办的要求,采取自动搬迁和强制搬迁相结合的方式,半月时间内取缔了全镇辖区内的各类废品收购站(点)132家,取缔了果园路旧货店铺百余家,堵住了脏乱差的源头。五是根治垃圾。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探索建立了“定时收集,定点集中,统一清运”的垃圾管理模式,全镇各村、各单位产生的垃圾由镇政府统一代运,从根源上解决了垃圾的积存和垃圾乱倒现象。全镇十个村在镇政府的扶持下,成立了由149人组成的十支专职环卫清扫队伍,配备了垃圾收集车50余辆和8辆汽车,新建了标准化的垃圾收集点,严格按照垃圾管理模式运行,达到了日产日清。3月份以来,共清理各村及主次干道积存的陈年垃圾6万余方。六是规范建材堆放。建材占道、乱堆乱放一直是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村的“顽疾”,**镇对各村的建材堆放和覆盖制定了明确的规范和标准,并采取向建房户收取保证金的形式,促使各村的建材堆放达到了规范要求。七是村庄绿化美化。镇政府组织专业人员对全镇的12个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村的街道两侧墙体进行统一修补、刷新;王庄、水磨、新村等城中村因地制宜,巧妙利用各家房前屋后的空地进行绿化、造景、形成了一村一景,一家一品的绿色景观。八是专项整治。**镇在重点整治好城中村的同时,也将辖区内的主次干道两侧的市容市貌,各类社区庭院和“五小”单位等区域的综合整治列入创卫工作的重点。组织专人负责辖区21个专业市场的综合整治,使各类市场全部达到了创卫标准;对欣达市场等“五小”单位集中的场所,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促进了全镇“五小”单位的创卫达标,共通过达标验收520家,取缔164家;取缔了果园路的旧货市场,并对整条路进行了绿化、硬化、墙体刷新和卫生保洁;取缔了**村农贸市场,对市场门面房进行了整修,使原来的占道市场成为规范化的步行街; 对洛龙路、洛宜路等主次干道两侧墙体进行统一刷新,并安装了路灯,日暮时分,七色斑斓的霓虹灯、富贵伟岸的高杆灯、精致明亮的射灯交相辉映,形成了明亮和谐的亮丽景观。去年,被**省评为卫生达标乡镇。
五、加快商贸建设,壮大镇域经济
镇党委、政府针对我镇的区位发展优势和经济发展格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以商贸富镇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目前全镇已建成7个不同类型、各具特点的农业园区,花卉种植业、畜牧养殖业、高效农业已成我镇的支柱产业;花卉种植已发展1000亩,奶牛存栏2000余头。占地4000亩,以高效观光农业为主的隋唐城遗址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进园企业8家,引进资金8000多万元,建成后将成为休闲娱乐、观光、高效农业为一体的园区。精品牡丹园已种植牡丹500亩,全镇农业结构调整已达80%。镇党委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镇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工作来抓,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经济带,沿洛龙龙门大道建成汽车、粮油、家具、汽车配件、工程机械等专业市场5个,仅汽车销售业有39家,汽车展厅16个,经销17个汽车品牌,年销售5000多辆,交易金额26000万元;以洛阳师院为主体发展起租赁、餐饮服务业;以隋唐城遗址高效农业观光园区为一体发展花卉种植、观光、销售;以洛浦公园和国花园为旅游景点发展休闲娱乐观光带。全镇各类工商企业已达到1800多个。去年全镇经济综合实力跨入**省百强乡镇之列。预计到今年底,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97000万元;限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8160万元;限上工业销售收入达到68680万元;财政收入完成1387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50元。
此外,镇党委、政府认真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积极落实计生管理新机制,广泛开展优生优育服务活动,大力提高计划生育干部 队伍素质,计划生育管理综合水平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率95%以上,计划生育工作被市授予先进单位。同时,还树立教育优先,超前发展的意识,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夯实素质基础,提升教育质量,对中小学软、硬件设施进行配套建设。投资200余万元建起了实验中学教学大楼,中小学校舍富有现代化气息,体、音、美及实验器材配套齐全,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要。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有效改善,镇域内有卫生院、部队医院及村级的卫生室,群众可就近治病,及早解除病痛。全镇新农合参保率达95%以上,“四苗”接种率95%以上,全镇16个村全部用上卫生干净的自来水,卫生合格率达90%以上,公共卫生监督覆盖率达100%。严格执行《土地法》和《环境保护条例》,强化宣传,注重规划,加强监管,控制到位,全镇无发生乱占、乱建耕现象,“24小企业”全部关停,对有污染源的企业进行治理,限期整改,污水、烟尘、粉尘达到排放标准,改善了大气质量,净化了环境。
中共**镇委员会 **镇人民政府
2008年7月24日
第五篇:文明和谐单位创建汇报
开展文明创建 推动社会和谐
各位领导:
我局现有干部职工156人,平均年龄35岁以下,党员占人数的42%。内设两股一室即社会保险股、劳动监察仲裁股、综合办公室;下设17个事业单位即企业、农村、机关事业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六个中心、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劳动监察执法队、劳动争议仲裁院和7个乡镇劳动保障所。
近年来,我局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市、县文明委的指导帮助下,按照“重在建设、贵在坚持、注重实效”的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方针,不断增强机关人员的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着力打造一支“依法行政、高效服务、办事公开、作风优良、监督完善”的劳动保障队伍,今年,我局积极开展“作风转变年”活动、“爱、树、建”活动、“树新形象、创新业绩”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2008年1月,我局被省劳动保障厅评为“2007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先进集体”、3月被临汾市人民政府评为“2007年劳动保障工作优秀单位”、2006、2007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和谐单位标兵”、6月被市委组织部评为“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5月被评为“2007政风行风先进单位”; 2009年5月被县人民政府评为“2008政风行风评议先进单位”、7月被古县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0年1月被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文明和谐单位”;3月被共青团县委评为“共青团工作特色奖”;5月被县人民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工作优质服务单位”;6月代表经贸口参加“作风转变年”主题辩论赛荣获季军。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综合考评红旗单位”。
一、强化领导,提高意识
在文明创建中,局班子高度重视,做到了创建有班子、有人员、有计划、有措施、有经费。为了进一步推动全系统的精神文明建设,专门成立了由局长杨泽云挂帅负总责、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队、所长为成员的“文明和谐创建工作”领导组,同时下设文明办公室,负责创建工作的具体事宜。形成了由创建领导组统一指挥,创建办公室具体实施,各股、室、队、所协助配合,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创建机制。
在加强领导的同时,把文明和谐行业创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安排,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保证了步调一致,创建有序。主要以“双文明”竞赛、单位对手赛、争创文明单位、争创文明科室、争当文明职工、争创文明家庭、争做五好干部、勤政廉政模范等为载体,每年根据新情况、新要求、新目标,确保全局文明创建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三德五爱”、艰苦创业、民主法制、形势政策教育活动,使干部职工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关系。局班子组织副科级以上干部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党支部坚持经常性的“三会一课”制度,召开民主生活会;各单位每月组织理论学习1-2次;加强纪检、审计、监察、信访工作,职工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抓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教育和法律知识学习,组织干部、职工系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公务员行为规范》、《八荣八耻》等,激发大家积极进取、争创一流的意识,使广大干部、职工能够积极主动的投身到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中,使争创文明单位成为全局上下的共同目标,形成了同心协力促创建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培训,落实服务
近年来,古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始终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检验活动效果、突出实践特色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他们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就业培训机制,加快推进劳动力市场和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发展信息服务、职业咨询、就业指导、劳动协作等业务,为就业和再就业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38岁的宋兆青是一名下岗工人。2008年,他参加了我局针对下岗失业职工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吸收了新的知识,不仅提高了就业能力,对未来自身的发展也找到了出路。之后,在我局的支持下,他结合所学知识和自身优势,从事农资便民服务,现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针对2009年经济形势普遍下滑、就业相对困难的现状,我局加大就业力度,确保劳动备案率、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工作人员下乡到一线,联系空岗,妥善安臵下岗失业人员;与太原、临汾、古县30多家单位达成长期用工协议,通过电视、网络、电子告示牌、条幅等多种途径发布用工信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特殊时期,与县团委合作开展“古县青创中心用工信息发布会”,把缓解就业压力的口号落到实处,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同时,我局还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为就业困难人群搭建就业新平台。在培训中,针对用人单位的不同工作性质,开展不同的培训内容,使培训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真正发挥其培训职能。今年,我局已对全县9座煤矿企业的3325名职工进行了岗前技能培训,培训合格率达100%。对森润煤化的479名职工进行了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及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免费对90名农村劳动力举办了计算机操作技 能培训、鉴定。为150名城镇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举办了五期SYB创业培训。聘请专业教师对我县220名电焊工、装载机司机等从业人员进行了技能培训、鉴定。我们还结合我县实际引进了手工编制培训班,目前对南垣乡燕河村,北平镇贾寨村等172人进行培训,为我县留守在家的农村妇女提供了增收的另一途径。
三、深化保障,呵护民生
2008年12月份,古县被批准为全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后,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古县积极实施,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拓宽思路,长远规划,把行动的落脚点投放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为适龄农民每人每年补助120元,保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全面覆盖。在征缴的同时,严格发放程序。由于60周岁以上农民很少外出,身份证、户口本不一定齐全,工作人员就逐村逐户摸底,弄清底数,确保不漏一人、不多保一人。其次,发放也是因人而异,对行动便利的实行集中发放,对行动困难者,上门服务。工作人员在有条件的村进行了集中发放,带动了一大部分人参保的激情。对行动不便,山庄卧铺的老人,工作人员不计得失,上门服务,亲手将养老保险金存折发放到了本人手中。同时,强管理,抓规范,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县农保中心与7个乡镇劳保所数据库业务软件联网,建立了电子档案,并在县劳动和保障大厅配臵了新型触摸屏查询机,直接与服务器连接,使每位参保人员只要输入身份证号码,就可直接查询自己的个人信息和缴费情况,方便了管理,便捷了服务。截至目前,参保人数3200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0%,征缴养老保险金82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88%。同时在111 4 个行政村配备了劳动保障协理员,配合搞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
目前,全县已形成了企业、机关事业、农村养老保险,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保险为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各项保险开展的有条不紊。在2009年的养老保险扩面工作中,我县及时制定了《古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实施方案》,在全市率先召开了《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会议》,把养老保险工作进一步扩大化。
截止目前,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023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2.3%,征缴基金2029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1.4%,共为1071名离退休职工及享受困难生活补助的189名人员发放养老金1560万元,发放率100%,稽核413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240%。失业保险征缴基金12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20%,参保人数达到3861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0.3%。医疗保险目前全县参保单位226个,参保人数1716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99.8%,征缴基金1011.4353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96%。城镇居民参保人数7112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0.2%,征缴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保费111.4353万元,县财政补助的38.4855万元和民政补助的1.1925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目前已对48名参保居民办理了住院报销。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3945人,完成全年任务的93%,共征缴基金446万元,完成全年任务690万的65%,认定工伤职工124人,支付工伤待遇274余万元,根据市局要求,我们还将全县63个参保单位及14201名职工的个人信息导入数据库,导入率达100%,比预定时间提前一个月。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单位123个,完成全年任务的99%,共征缴基金210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1%。
社会保障,关乎国运,惠及子孙。做好此项工作,事关古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为确保社会保险工作顺利进行,我局都要求做到“四个到位”,即确保社会保障资金到位、扩面征缴覆盖到位、足额发放服务到位、各项指标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加快全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强化各项社会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能够“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难有所助”。
四、文明执法 力促和谐
开展和谐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是改善机关服务,提升政府形象,提高城市文明的重要举措。我局积极发挥职能作用,营造了和谐的劳动关系,确保了社会稳定,推进了文明创建工作。
2009年,古县被确定为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试点县。为此,古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从加强劳动监察网格化建设入手,维护职工权益。在全县七个乡镇劳动保障所配备了专业劳动监察协管员,充实了基层所力量,且配备了乡镇办公设备,实行数据联网,完成网格化分示意图,保证了劳动监察工作的正常开展。
今年,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劳动用工执法大检查和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春暖行动”的专项执法活动。共检查用人单位62户,涉及职工11571余人,下达各类法律文书124份,工资保证金制度已全面推开,受理并妥善解决劳动争议仲裁案件。截止目前,共接待群众来访百余人次,解决拖欠工资110.4 万元,受理仲裁案件4件,劳动保障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轨道。
五、帮扶村企 共度难关
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不利环境中,深入贯彻落实省劳动保障厅“五缓四降三补”政策,到全县的焦化企业和煤矿进行调研,降低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保险征收比例,减免培训、职业介绍费用,进行岗位补贴。共为全县各类企业降低医疗、生育、工伤、失业四项保险273万元,免费为各类企业成功介绍4347人,培训3569人,免去费用78万元,对宝丰、圪堆、多沟、古阳四座煤矿及森润煤化岗位补贴51.3万元,极大地缓解了企业危机的压力,保证了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促进了社会稳定、经济和谐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责无旁贷。关注民生、让广大农民得实惠,是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作风转变年”活动的具体行动,我局积极贯彻省、市、县关于进一步推进“文明和谐单位”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结对帮扶共建文明和谐村活动的文件精神,多次深入北平镇上宝丰、圪台村进行调研,与村干部共同探讨兴村富民的路子,与广大村民谈心,广泛征求兴村的大计,制定了合理规划方案、实施步骤。截止目前,我们已帮扶上宝丰村实现了“五个全覆盖”的民生工程,完成了“四化四改”的村庄环境整治工程,配合文体局建设了一个集教育培训、图书阅览、党团活动为一体的村民集中活动中心,修建了村民饭后茶余的休闲锻炼文化活动场所。我们还免费为村民提供了计算机、职业技能培训300余人,为特困群体每户送去了1000元的生活补助,共计10000余元。村风正了,村民的劲头足了,干群关系融洽了、和谐了,人民安居乐业了。
六、爱心传递 彰显深情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举国同悲。地震无情,人间有爱,灾区的状况紧紧牵动着我局每一个干部职工的心,5月15日,全体干部、职工纷纷慷慨解囊,积极捐款,共捐10100元。之后,“特殊党费”活动中,我局四十多名党员又捐款22000元,支援灾区群众重建家园。
我局时刻不忘弱势群体,常年坚持扶贫济困,将爱心奉献给社会。2009年,单位和个人先后为残疾人、妇联、团委、贫困大学生、南方雪灾捐资2430元、1660元、9800元、3000元、3700元,彰显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
七、以人为本,增强团结
积极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知识竞赛”、“羽毛球比赛”、“拔河比赛”、“棋牌赛”、“联欢会”等,这既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也获得了强身健体、文明和谐的“双丰收”。
文明和谐的创建给我们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勃勃生机,充分的就业、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稳定的劳动关系……古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干部职工们用勤勉的工作谱写了一首社会和谐之歌,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赢得了众多荣誉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赏。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相信我们的精神文明之花将会越开越艳!
二0一0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