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决定前途命运
创新决定前途命运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当今世界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和兴起,一些重要科技领域显现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必须要紧紧抓住并用好这一战略机遇,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创新是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
尊重和强调科学技术对历史的强大推动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恩格斯曾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劳动生产力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成为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国际格局变迁的一个基本动力。正是由于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人类才能从蒙昧走向文明、从贫穷走向富裕。
古代中国曾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人类文明,科技水平长期处于世界前列,为世界科技发展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近现代以来的几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拓展了人类认知空间、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使世界格局和力量发生重大变化。蒸汽机和纺织业的发展促成了英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化工业和内燃机的发展使德国加速壮大;电力、铁路、汽车和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成就了美国崛起,位于欧亚大陆一隅的西欧抢占了工业文明的先机,而近代中国则陷入了落后挨打的境地。究竟是什么束缚了东方巨人前进的脚步?说到底就是中华民族与数次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失之交臂,我们的科学技术落后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发展,针对我国发展的不同时期及时制定相应的科技纲领、目标和政策,走出一条底蕴深厚、前途光明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取得,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面向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和国家安全等重大战略需求,科技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科技进步贡献率大幅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与主要发达国家不断接近,一些方面甚至成为领跑者,我国正日益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大国和创新大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还不是科技强国、创新强国,科技发展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与先进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
我们党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抉择,体现了我们党对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正视现实、承认差距、密切跟踪、迎头赶上,加快推进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历史进程。
二、科技创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创新创造日新月异,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国民财富增长和人类生活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积累和科技创新,科技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世界范围内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将对各国发展和竞争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当前,人类社会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时代,科学理论的突破成为各行各业技术创新的源泉,科技创新的速度明显加快,新技术的突破已成为产业加速发展的内在动力,以新技术催生新产品、培育新产业、开拓新市场已成为新时期国际竞争的鲜明特点。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的发展,带动信息产业及其众多相关产业加快变革。生命科学、生物技术方兴未艾,带动健康产业、现代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环保产业不断壮大。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基因技术的交叉融合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这些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重大突破,将深刻改变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形态。同时,国际金融危机伴生的倒逼机制,推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步伐不断加快。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调整转型期,依靠科技创新打造新的增长点、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成为摆脱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总的来看,科技创新内在规律驱动和全球发展巨大需求拉动的共同作用,迸发出世界范围内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巨大能量。这对各国发展而言既是重大机遇,也是重大挑战。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已成为新时期各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共同选择,国际竞争的焦点已前移到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较量。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未来呼唤科技创新。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但生产力发展的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发展方式粗放的特征比较明显,发展代价过高过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依然突出。要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新形势新变化,必须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
来、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加大创新驱动发展的力度上来,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正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挑战。要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迫切需要强化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
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必须加快科技改革和创新步伐。党的十八大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我国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增加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紧紧抓住并用好这一新机遇,迫切需要大幅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快速提升,我国科技创新在国际舞台上受到的关注不断增多,引进技术的门槛日益提高,遇到的贸易壁垒不断升级,面临着发达国家蓄势占优和新兴经济体追赶比拼的双重挑战。国际竞争历来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我们必须更加主动地把握全球科技经济发展新趋势,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努力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三、奋力开启迈向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
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同步走、同向行的关系,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创新型国家建设也进入了决定性阶段。我们将全力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坚实基础,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促进“四化同步”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服务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创造人民群众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变。坚持把促进经济实力和社会生产力提升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首要任务,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部署创新链,深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充分发挥好国家科技示范工程、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尽快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把科技惠及民生、提高综合国力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加强各个领域的科技创新,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使创新成果更多地走进百姓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坚持把促进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环节,统筹落实科技、教育、人才三个规划纲要,加强基础前沿研究和科技基础能力建设,下大力气解决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科学和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不断增强创新
发展的后劲。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现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的转变。坚持把改革作为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动力,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把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推向深入。坚持把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不断增强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创新服务能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加强统筹部署,促进协同创新,加快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统筹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区域创新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科技管理向创新管理转变,促进全社会把智慧和力量更多地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形成推进创新的强大合力。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科技政策环境,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强化科技开放合作,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谋划布局,以更加开放的胸怀高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加强与各国的科技合作和创新对话,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支持企业、地方与国家高新区加强科技开放合作,提高我国产业技术水平和科技实力。支持国际学术组织、跨国公司等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吸引海外优秀人才来华创新创业。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鼓励我国科学家发起和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到海外建立研发机构。
第二篇:习近平:实施创新驱动决定民族前途命运
习近平:实施创新驱动决定民族前途命运
2013年10月01日 16:03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17人参与0 0条评论0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
原标题:习近平:实施创新驱动不能等待观望懈怠
新华网北京10月1日电9月30日上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64周年国庆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
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采取调研、讲解、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上午8时30分,习近平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各同志集体从中南海出发,前往中关村。9时许,习近平等来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听取了中关村管委会负责人关于中关村创新发展情况的汇报。听说中关村近年来创新效率显著提高、力争202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习近平十分高兴,对此表示肯定。
随后,习近平等前往展厅参观。展厅内,一幅幅显示屏、一张张图片、一件件产品,展示了科技创新企业、科研单位研发的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在3D打印、集成电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和健康、航空航天等展区,习近平等仔细察看和了解情况,同企业负责人和科研人员深入交谈,询问增材制造、云计算、大数据、高端服务器、水处理、纳米材料、生物芯片、农作物精准生物育种、量子通信等技术研发和应用情况。习近平对我国科研人员勇攀科学高峰、不断掌握和突破核心技术的拼搏精神给予高度评价。
参观结束后,习近平等来到展示中心会议室,听取科技部部长万钢介绍我国科技创新总体情况,并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讨论。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国家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习近平指出,当前,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带动了关键技术交叉融合、群体跃进,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
习近平强调,从国内看,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大台阶。同时,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而科技和人才却会越用越多。我们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释放出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
习近平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习近平就此提出5个方面的任务。一是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政府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命脉的领域要积极作为,加强支持和协调,总体确定技术方向和路线,用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等抓手,集中力量抢占制高点。二是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当务之急是要健全激励机制、完善政策环境,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三是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要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制定更加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更多海外创新人才到我国工作。四是着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要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完善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加大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五是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并同国际科技界携手努力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作出应有贡献。
最后,习近平指出,面向未来,中关村要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在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高技术园区,也是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过20多年发展,这里聚集了近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去年实现总收入2.5万亿元,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56万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是集中展示中关村自主创新成就的平台和窗口,也是北京市重要科普基地。
心提示:【习近平等视察中关村,三位科技大佬做讲解】9月30日上午,习近平等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视察中关村,并进行集体学习,百度李彦宏、联想柳传志和小米雷军等科技界领军人物分别做了讲解。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9月30日上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64周年国庆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采取调研、讲解、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上午8时30分,习近平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各同志集体从中南海出发,前往中关村。9时许,习近平等来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听取了中关村管委会负责人关于中关村创新发展情况的汇报。听说中关村近年来创新效率显著提高、力争202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习近平十分高兴,对此表示肯定。
随后,习近平等前往展厅参观。展厅内,一幅幅显示屏、一张张图片、一件件产品,展示了科技创新企业、科研单位研发的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在3D打印、集成电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和健康、航空航天等展区,习近平等仔细察看和了解情况,同企业负责人和科研人员深入交谈,询问增材制造、云计算、大数据、高端服务器、水处理、纳米材料、生物芯片、农作物精准生物育种、量子通信等技术研发和应用情况。习近平对我国科研人员勇攀科学高峰、不断掌握和突破核心技术的拼搏精神给予高度评价。
参观结束后,习近平等来到展示中心会议室,听取科技部部长万钢介绍我国科技创新总体情况,并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讨论。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
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国家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习近平指出,当前,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带动了关键技术交叉融合、群体跃进,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
习近平强调,从国内看,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大台阶。同时,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而科技和人才却会越用越多。我们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释放出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
习近平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习近平就此提出5个方面的任务。一是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政府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命脉的领域要积极作为,加强支持和协调,总体确定技术方向和路线,用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等抓手,集中力量抢占制高点。二是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当务之急是要健全激励机制、完善政策环境,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三是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要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制定更加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更多海外创新人才到我国工作。四是着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要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完善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加大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企业的
支持力度。五是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并同国际科技界携手努力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作出应有贡献。
最后,习近平指出,面向未来,中关村要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在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高技术园区,也是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过20多年发展,这里聚集了近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去年实现总收入2.5万亿元,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56万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是集中展示中关村自主创新成就的平台和窗口,也是北京市重要科普基地。
人民日报:领导干部合理合法利益不能等同私利私欲
2013年10月02日 01:44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578人参与0 4条评论0
原标题:对照“公、私”这把尺子 《人民日报》(2013年10月02日02 版)
“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总书记提出了查找“四风”、整改作风的一个基本遵循。
召开民主生活会时,一些人“找不出问题”,一些人“问题找得不具体”,正是因为没有对照公、私二字这把根本标尺。如果计较一己得失,就会害怕“互相批评伤感情,自我批评伤自尊”,不敢找问题;如果只知个人利益,更会把职权当特权、用公权换私利,不愿揭伤疤。抛开私心杂念,才能把住命门、点准穴位,真正开好民主生活会。
公、私二字,检验作风。一事当前,先想能不能捞到资本、会不会影响升迁,就难免让“私”字障目,搞出些形式主义的花架子、做出些官僚主义的坏决策。只图自己舒服,只讲个人面子,自然会“吃喝排场很在意,接待不好很生气”,因而滋生享乐主义的浪费、奢靡之风的腐败。教育实践活动剑指“四风”,根子也是要管住这个“私”字。
在公与私之间如何取舍,更照见共产党人的信仰。毛泽东同志为自己定下三条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邓小平同志说,既然当了共产党人,“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廉洁公正、摒弃私心,才能真正用好手中的权力,为民谋福祉、为国谋未来。
当然,领导干部合理合法的利益要承认,也要保障。但这同私心、私利、私欲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一味追求个人利益、过分看重个人利益,甚至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党和人民的利益之上,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公道正派,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执政为民。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有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
总书记强调,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诚心诚意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这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问题。“总开关”问题没有解决好,这样那样的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解决好了,才能拥有坚定的党性,才能把群众装在心里,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公私分明是基本操守,公而忘私是崇高境界。时时以公、私二字为标尺,正言正行正心,不为私欲所动、不为私利所惑、不为私情所困,自觉做到履行职责为公、行使权力为民,这是改进作风的基本要求,更是一个共产党人的基本政治素养。
建立最基本的公民权是一个国家的底线
2013年08月06日 11:10 来源:凤凰读书 作者:张英洪 等
分享到:
13人参与0 1条评论0
胡星斗:这本书我没看完,还没来得及看完就赶来了,虽然没看完,但是的确已经有很多的感受。一是我们这个出版社刘明清总编辑为代表确实是充满了良知,这么一本书能够出版的确很不容易,刘总编很早就想出版我的书,但是最终还是不成功。张英洪的作品我认为是对公民权研究最深刻的一本,他的确博览群书。另一方面,我与他也有很多相通之处,比如说关注现实,去争取农民的权利,争取公民的权利。我的东西也不完全是理论研究,很多也是与现实的紧密结合。张英洪这个书所谈及的内容,的确是极为重要,农民的贫困其实就是权利的贫困,这么一个话题虽然早就有人阐述,很多人都在阐述,但是从公民权利的角度来阐述这样一个内容,我觉得是张英洪老兄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认为目前中国最主要的矛盾,就是特权阶级与无权阶级的矛盾。一方面是特权阶级拥有各种特殊的权利,比如说话语权,因为我们的媒体全都是官办的,因此他们拥有特殊的话语权,而普通的民众、农民他们又没有权利。比如说我最近召开了一个黑龙江农垦民生与法律研讨会,后来又有视频、有微博、又有实名举报,后来黑龙江农垦公安进京抓捕了他们的维权代表(杨志国)回农垦,农垦的领导也到北京来跟我座谈。这个事情中也的确反映出老百姓没有话语权,没有说话的权利。我们农村教育投入非常少,本来中国的教育经费大部分投入了高等教育,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是由社会来办,主要经费应该投入义务教育,但是中国完全相反,这样就导致我们农村的子弟能够上大学的只占工人子弟的大概1/4的机会,其实还不到。所以一方面是特权阶级特殊的受教育权,另一方面是农民权利的匮乏。再比如说金融权,中国基本上是官办金融,因此就导致我们农民创业很难,普通民众创业很难,大学生创业也很难,我们新农村建设农民没法创业怎么可能有真正的新农村的出现。再比如财政权,我们这个特殊阶层,他能够掌控财政、关住财政,发达国家财政都是要经过议会严格的审批的,而我们的农民、我们的普通民众,能够得到极少的财政这方面的投入。社保投入在中国大概只占财政支出的百分之十几,这实际上百分之十几是否真正投入到工人、农民身上恐怕还是一个疑问,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百分之五六十以上。我们这个官僚制度,县里的官员是市里任命的,市里是省里任命的,因此官官相护,因此买官卖官。再比如说土地制度,张英洪同志书里讲到很多这方面内容。法制分权的前提是分散财富、分散资源,那财富、资源就要民间化,如果主要的土地的财富不能由民众所有,那么这个民主、法制、公平的基石就没有,甚至由于主要财产不能由民众所有,那么就没有人格独立,没有人格独立的情况下,社会有没有道德,这可能都是问题。
再比如其他的制度,比如说人大的制度,这样的代表制度,我还讲刚才说的黑龙江农垦的事情。黑龙江农垦的官员派人来跟我座谈,说农垦那些农民一年一千斤承包合同,每年上涨承包费是经过职代会批准的。我说这些农民职工代表都是经过你们挑选的,或者是他们能够从中获得巨大利益的,除非都是傻子,否则怎么可能去投票赞成,每年要重签合同,每年要增加自己的税费,而且这个税费是增加到自己无法承受的程度,只能证明这些农工代表不能代表农民,那些职代会的代表不能代表农民。大家可能只知道05年之后退出了农民的大部分特产税,不知道现在在国有农场还有沉重的税费,当年国务院的文件是免除农民税费的同时也免除农场的,但是有关部门制定违反国务院的文件,说可以收取一亩地25元,到如今变成了400元左右。所以我非常赞成张英洪博士的观点,要赋权,赋予农民公民权,如果农民没有任何话语权,也没有组织权。没有组织权大家都受害,比如说食品安全,小农经济是没法解决食品安全的,如果农民没有户籍真正自由迁徙的权利,不是说能走到什么地方,而是要获得这个地方相应的待遇,否则就不叫自由迁徙权,那叫流浪权。如果农民没有这种土地的权利、金融的权利、财政这样的一些权利的话,那农村不可能成为新农村,如果中国不能去特权,不能赋权,如果不能做到这两者,还有平权,就是平等权,那么中国会有各种群体性事件,有激烈的矛盾,也会导致目前中国的道德沦丧、道德堕落。
这也是我从张英洪博士书中所获得的某种感想,谢谢大家。
第三篇:分数无关命运 选择决定前途
分数无关命运 选择决定前途
关键词:分数;选择;江西新东方;高考
核心提示:紧张忙碌的高考在人们的视野中渐行渐远,随着大家的期待,高考的分数公布出来,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相信很多人都已经不能够淡定下来,毕竟高考被称为人生命的转折点,这也就使得许多高考学子对其重视有加。随着高考分数的公布,同学们也应该为自己接下来的人生之路做好规划了。
紧张忙碌的高考在人们的视野中渐行渐远,随着大家的期待,高考的分数公布出来,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相信很多人都已经不能够淡定下来,毕竟高考被称为人生命的转折点,这也就使得许多高考学子对其重视有加。随着高考分数的公布,同学们也应该为自己接下来的人生之路做好规划了。
上大学是每一个年轻学子的梦想,在以前,能够考上一所大学,那么也就意味着接下来的人生有了保障,然而那毕竟是以前,在如今这个发展快速的社会,想要凭借着一纸文凭寻找到一个好前途也仿若痴人说梦了。但是毕竟大学时每一个年轻学子的梦想,可是老天并不能够让得每一个梦想都能够实现,所以对于那些高考之后意外失利的人,他们应该如何面对自己接下来的人生呢?
其实生活就是要有变动,如果沿着一条已经安排好的道路行走下去,那么最终生命又会有什么意义呢?老天爷就是喜欢开玩笑,他喜欢将命运安排的跌宕起伏,出人意表,谁也猜不出下一步他会如何安排,但是有志者必胜天,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但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可是这样的几率在江西新东方烹饪学院却是显得那么普遍。
如今又有一批年轻人即将面临着一个窘境,高考没有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案,相反的,却用一个名为分数的东西将他们十几年的努力摧毁,有一些心智不坚的人或许就会选择放弃追逐人生,抑或是从此一蹶不振,其实分数并不能决定什么问题,他并非是能够衡量一个人前途的标准。
江西新东方烹饪学院办学23年以来,立足市场,为社会培养了数万名优秀学子。学院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专业设置前沿,教学理念先进,学生从基础学起,强化基本功的训练,全面掌握厨师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老师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加上独有心得,以深入浅出的方法讲解,学生每天在教师的指导下,亲手制作各种菜肴,使每位学员易学、易懂。
分数不能够决定命运,但一次选择却能够决定你的前途,如果高考不够理想,那么就不妨像江西新东方的学子一样寻找另一片天空。
第四篇:心态决定命运
《心态决定命运》读后感
为什么有些人就是比其他的人更成功,赚更多的钱,拥有不错的工作,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身体,整天快快乐乐地过着高品质的人生,似乎他们的生活就是比别人过得好。而许多人忙忙碌碌地劳作却只能维持生计,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但为什么有许多人能够获得成功,能够克服万难去建功立业,有些人却不行?
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正如前言所述,这本书教会了我,什么是正确的心态,如何去驾驭我在生命,让我看清了前方的道路,使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这种很小的差异就是你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因而造成的巨大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这本书中这样的名言总是出现在最重要的位置,让我们在体会心态重要性的同时,领悟到心态和人生的关联。
面对胜利和荣誉时,我们需要有良好的心态。中国跳水名将郭晶晶已经连续参加了三届奥运会,并且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不论是站在10米跳台上还是3米跳板上,她都能做到心平气和地去完成每一个动作,哪怕是胜利在握,哪怕是欢呼声、掌声响成一片,也丝毫不会影响到她的心态。在这方面“运气差”的就应该数美国的射击选手埃蒙斯了,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埃蒙斯几乎已经将金牌放进自己的口袋了,但是因为他最后一枪不可思议的失误,将冠军拱手让给了其他运动员。了解射击的人都会知道,心态对于成败非常关键,说埃蒙斯“运气差”那只是替他惋惜。造成那样的结果,其实还是源于运动员在竞技场上的心态问题。
竞技场上需要良好的心态,从事着其他行业的人士也需要平和的心态。电影演员获得了国际电影节的大奖,他不需要到处张扬,而需要平和地把精力转移到下一部作品中去,这样他才能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医生攻克一项疑难杂症,他不需要得意忘形,而需要心态平和地把这看成科技进步的必然,那么他就能全心全意地去救好下一个人了。创业者辛劳之后取得了巨额的财富,他创业成功了,这时的他不需要忘乎所以,他需要平和地看待自己的财富,用这些财富去投资新的项目。教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在一个又一个的荣誉面前,他也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这样才能在下一个方向培养更杰出的人才!
只要有良好的心态,有时琐碎的生活小事也能谱成美好的人间乐曲;只要有良好的心态,寒冬的风雪也会在你眼中成为旖旎的美景;只要有良好的心态,荆棘路上也能写出壮丽的诗篇。
这本书,循序渐进地带领我们找到正确的心态和人生方向。在每章开头都有一个关于心态的故事带领我们进入本章的内容中。
例如:“用积极心态重塑自我”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一个老婆婆在屋子后面种了一大片玉米。一个颗粒饱满的玉米说道:“收获那天,老婆婆肯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可是收获那天,老婆婆并没有把它摘走。“明天,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玉米仍然自我安慰着„第二天,老婆婆又收走了其它一些玉米,可唯独没摘这个玉米。“明天,老婆婆一定会把我摘走!”玉米仍然自我安慰着„可是从此以后,老婆婆再也没来过。直到有一天,玉米绝望了,原来饱满的颗粒变的干瘪坚硬,可是就在这时老婆婆来了,一边摘下它,一边说:“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用它作种子,明年肯定能种出更棒的玉米!”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在一直很自信而怀才不遇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有点耐心在绝望中再等一下,也许机会就在下一秒出现,正是在这个故事的指引下我理解了“用积极心态重塑自我”的含义。
通过此书,我记住了:人生是一连串不停的奔波,我们总免不了跌倒或无端的迷失。无由的抱怨,愤怒的发泄,只能使自己更颓废。既然命运如此,我们不如改变我们的心态,乐观地接受命运的挑战,那么生命将会是另一种景象。
也正是一直拥有这样积极乐观的心态,所以我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一直默默奉献。每当劳累之余,看到孩子们快乐的笑脸和取得的成绩与荣誉,所有疲劳纷纷飞散。正是从中学时代,信奉了这样的人生观,所以在三尺讲台上,10年以来,我的热情和努力始终不减当年。并且,我自信我的热情和拼搏20年、30年也不会减少!
我常常在想:在我们的孩子(学生)还这么小的情况下,如果就能引导他们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他的天空肯定是明亮而灿烂的,他的微笑肯定总是挂在他的嘴角!这样的幸福和快乐不是触手可得吗?!为什么不赶紧行动!
第五篇:知识决定命运
知识决定命运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姓名 葛月学校 青年路小学
马克.吐温曾说:“19世纪有两位伟人,一位是拿破仑,另一位是海伦.凯勒。”暑假里,我读了一本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被海伦.凯勒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这本书的作者海伦出生于19个月时,一场大病使她丧失了听力和视力,海伦6岁时,充满爱心的莎莉文老师走进了她的世界,从此改变了她的一生。莎莉文老师教海伦学习手语,与人沟通,帮助她开启了走向世界的心灵窗口。求知欲旺盛的海伦,从不向身体的残缺屈服,为了认识这个美丽的世界,她学习了多种语言文字,为了能够更直接地与人沟通,她克服听力障碍学习说话。
在书中,海伦说:“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的确,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知识让海伦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知识的力量多么强大,它能使一个残疾人,变成一个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人。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像海伦一样,把对知识的渴求,看做对人生的追求,怀着友善、朝气,我们的人生将会增添多少欢乐、幸福啊!
书中写如果给海伦三天光明,在第一天的时候,她会把所有亲爱的朋友都叫到身边,长久凝视着他们的面孔,把他们内在美的外部迹象深深地刻在心里,还要看一下正常人看的印刷体书。在下午的时候,她要去森林里进行一次远足,陶醉在自然的无穷美丽之中。
第二天,海伦要看看黑夜变成白昼的动人奇景。白天要去博物馆看看,晚上,要在剧院里度过,观看每一个优雅的动作,每一个逗人的举动。
第三天,她要到花园里,到贫民窟去,到工厂去,到孩子们玩耍的乐园里去,享受阳光和快乐。
海伦,一个向往光明的残疾人,想象如果自己有三天光明,将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而我,一个正常人,却每天只想着玩什么游戏,该听什么歌曲,一点也没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感觉。海伦.凯勒,用她坚强却幸福快乐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她的一生是人类的奇迹,她的自传,使我汗颜,也使我警醒。
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只有聋人才珍惜失而复得的听觉?只有盲人才珍惜重见天日的幸福?再珍贵的东西,你拥有时不觉得怎么样,在平凡的东西,失去时会觉得可惜,所以 让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去享受快乐的生活,期待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