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一、发展现状
1、台州经济开发区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产业的起步阶段,经济总量较低,尤其是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等领域,单位个数少,不能形成规模。设计产业方面,多数设计活动仍仅属于工业生产中的一个环节,没有发展成为独立的产业,专业的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公司尚不发达。大多数企业依靠的还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优势,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竞争优势,盈利能力较低。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联姻十分单调肤浅。
2、传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能力欠缺:一是中高端文化创意人才短缺。二是企业创意创新意识薄弱。三是企业创新型研发能力有限,自主开发能力不足,普遍缺乏自我造血功能,文化创意内涵不足。有的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但相应的体制、管理、人才等方面得不到有效保障,企业的持久发展问题突出。
3、没有专门管理指导机构,文化产业统计体系尚未建立。
二、发展定位与目标
立足于“文化台州”、“创意台州”的发展目标。以创意设计、信息咨询、文体艺术、教育培训为重点,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平台,以文化项目为抓手,创新发展路径,优化创意生态,将我区建设成为台州文化创意新城。
三、发展方向与战略
1、重点培育创意设计产业。依托吴子熊玻璃艺术馆、金全才大师工作室、书画院、博物馆等载体,促进文化消费,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积极推进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将工业设计社会化、专业化。完善建筑设计、勘察设计、城市规划市场。依托依托葭沚泾文化长廊,重点发展工艺美术设计、广告设计、动漫游戏等创意设计产业。依托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的研发优势,推动产学研结合,规划在东扩新区开发大道两侧建设制造业的创意研发基地,兴建科技创业中心,大力发展汽车、船舶、家电、模具等行业设计中心,吸引国内外著名设计机构和人才入驻我区,使我区成为全市工业设计产业中心。
2、积极发展信息咨询业。引进一批成效卓著的名牌咨询企业,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北大纵横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已落户开发区。培育工程、科技、企业管理三大类信息咨询市场。积极发展综合咨询、科技咨询、投资咨询、法律咨询等。
3、加快发展艺术演出业。繁荣舞台艺术创作,鼓励和支持举办演出团体、演出场所、演出经纪机构和举办演出活动,兴建一批功能完善的演出场所,优化演艺娱乐场所环境。重点支持台州金海岸大舞台(市文化艺术中心)的发展,以“大剧院、大阵容、大投入、大制作”和多种演艺形式相结合。积极筹建台州大剧院,以歌舞和综艺演出为主,兼顾歌舞剧、交响乐、话剧、戏曲等不同形式的演出,提升台州的整体城市文化品味,积极打造以市民
2广场为主体的文艺演出产业集聚区。
四、政策引导
七月份出台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鼓励政策。
1、政府重点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集群效应,以葭址泾文化长廊为轴线,筹划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2、鼓励民营企业设立创意园,享受部分优惠政策;
3、鼓励企事业单位及个体创意人员,利用一切符合创意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开办创意企业。
五、今年重点项目
1、筹建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
2、落实影视创作基地。
3、繁荣电影放映业:筹建崇和影城、保利影院
第二篇:如何发展文化产业
一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发展文化产业,也要与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样,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二要积极主动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要围绕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依法运营的富有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区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同特点,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要鼓励非公有资本依法进入文化产业,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发展。通过改革,不断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营造有利于发展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三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要确定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门类,推动国家数字电影制造基地建设、国产动漫振兴工程、“中华字库”工程等一批具有战略性、引导性和带动性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加快发展和集约化经营。主要包括:发展影视内容产业,提升生产能力,增加数量,提高质量,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发展的需求;推动出版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共存的现代出版业转变,从主要依赖区域性市场向综合开拓国际国内市场转变;发行业重点发展连锁经营、现代物流和网络书店等现代出版物流通系统;印刷复制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印刷、特色印刷和光盘复制业;广告业要扩大规模,提高媒体广告的公信力;演艺业要发展演艺经纪商,加强演出协作网络建设;娱乐业要重点发展电子娱乐业,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健康向上和技术先进的新型娱乐方式,创新娱乐业态;文化会展业要发展各类综合及专业文化会展,重点支持覆盖全国并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要发展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内容产业,加快发展民族动漫产业。
四要增强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总体规模还比较小,文化产品的进出口存在很大逆差,文化及相关产业创造的增加值还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约3%,而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比重普遍高于10%。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新文化“走出去”的形式和手段,实施“走出去”重大工程,培育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提升我国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积极推动中华文化面向世界、走向世界。
第三篇: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经验交流
稳健快发展 奋力大作为 在国家级平台上实现新突破
**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9月建立,1993年12月获批为省级开发区,2013年1月17日获批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3年3月20日起运行“区街合一、以区带街”体制。现辖39个村(居),面积150.41平
方公里,人口16.75万。初步形成城北新城区、现代制造产业园区、物流园区、城西产城融合区、现代农业园区等五大板块。致力建设国家级输变电特高压电力设备及配件产业基地、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世界级单体规模最大的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生产基地、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数控成形液压、锻压、机压产业基地、中国最具特色的光伏光电产业制造基地、长三角绿色食品产业一体化基地和物联如皋、智赢天下的物流基地等“八大基地”。
先后获得中国最具潜力经济园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江苏省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江苏省环境优美开发区等殊荣。现有企业1000多家。综合实力位列江苏开发区第一方阵,是江苏苏中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潜力最大的开发区之一,成为如皋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发展的主体、科技创新的先导、辐射带动的基地、城市化建设的品牌、因您而变的服务高地。
开发区成立2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跨越发展、率先发展,夯实了基础,积蓄了能量,正瞄准“勇当江苏江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先行军、跻身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目标,更加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更加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更加着力抓好自主创新和生态文明,更加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着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战略突出科技创新,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突出新兴产业,以提高现代服务业占比为重点突出生产性服务特色、生活性服务品质,以质量前提保总量巩固提升在全市贡献度年递增5个点以上,坚定不移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加快形成以国际化企业为主体、国际化城市为基础、国际化人才为支撑的融合发展的先导区、科技创新的示范区、现代产业特色区、宜居宜业新城区。
1.不断推进规划修编,在深化完善上求突破。围绕创新驱动、长三角一体发展、沿江沿海开发战略、上海自贸区建设、苏中发展工作会议精神等目标要求,修编相关规划。不断优化调整用地布局规划,深度完善产业园区规划,突出新能源汽车及汽配、电力电器、数控成形、长寿生物医药科技、智慧物流等园区的整建制规划,对产业园区规划作适当调整,同时按产业链要求进行产业规划的深化;园区及项目的要素保障注重突出以各种功能性平台规划引领平台建设,继续大力度推进人才公寓、职工公寓、产业发展导入基金、创投风投公司、中小企业统贷平台、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园等的引进和建设。
2.始终抓好招商选资,在项目质态上求突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拓宽招商思路,整合招商资源。积极拓展招商方式。高度关注国际知名公司、重要客商客户群、招商中介公司,更加注重驻点招商、委托招商、节会招商、以商引商、网络招商“多管齐下”的多元化立体招商体系,努力提升招商工作的专业化、市场化水平。高度聚焦重点项目。围绕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器等主导业态,加速产业链形成和产业集聚,高度关注欧美日韩及北上广等重点国内城市的项目转移扩张动态,加强美国塔拉哈希、深圳宝安、上海嘉定等区域对接合作。积极与世界500强企业、国资央企、上市公司、行业前20强企业对接,大力承接一批对产业形成和结构优化起引领作用的旗舰型、科技型、龙头型项目。不断拓宽招商视野。力争在招才引智、招商选资、招财引税和招引总部经济、零地企业上做足文章,实现新的突破。重点关注外资项目。大力促进外资到帐,保持利用外资在全省的领先地位。
3.持续加大项目投入,在建设速度上求突破。突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板块,坚持以项目为载体,走增量型、吸纳式发展之路,持续加大挑商选资、项目投入,大力提升开发开放层次;坚持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投入力度,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改造提升纺织服装、长寿食品类传统产业,鼓励传统企业发展高新产业项目,努力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坚持与企业加强沟通,及时帮助企业在生产运营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充分发挥政府的平台,积极营造有利的外围发展软环境,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进程的加快。
4.有效增强园区承载力,在转型升级上求突破。完善园区规划。牢固树立和谐规划新理念,将园区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产业发展规划无缝对接,突出“功能分区、布局合理、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重点新增现代物流园区的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园区产业服务功能。完善基础设
施。坚持以“产业社区”、“商务公园”的理念提升载体能级,强化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服务,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土地、资金、能源等具体问题,确保各配套设施能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建设,并及时投入使用。
5.积极打造创新型社区,在城市化进程上求突破。坚定不移地做精做美做优城市环境。加速全域城市化,继续加快总建筑面积近285万平方米的农
民安置房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结合大产业发展需要,推动城北如意社区建设国际化精品高端社区,满足区内国际企业、国际人才的发展需要,并以如意社区的率先国际化为引领,积极引进国际学校、国际医疗、国际养老及特色风情街等项目,加速新城区域大社区的国际化步伐。同时继续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城融合、互动发展,高标准建设一批具有时代气息、国际品位、个性魅力的精品工程,塑造现代开放、简约大气、精致高雅的城市气质。高起点打造城市特色。围绕吸引人气,结合农业升级,打造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长寿慢城主题公园,形成集休闲娱乐、旅游度假与自然生态为一体,城乡相连、生态互动的文化新区特色。加快发展新城总部经济。积极推动总部经济区建设,鼓励商务办公大楼入驻新城,逐步形成以企业总部、金融服务、商务办公、创新载体等综合服务为主的商务环境,从而形成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的新亮点。
6.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在民生幸福提升上求突破。继续改善民生。坚持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建立完善的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妥善协调开发、建设、发展中所出现的各种利益关系,最大限度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特别抓好开发区内企业家与产业工人两支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为区域发展提供人力智力支持。继续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区管理与便民服务相结合、与扁平化管理相结合、与创新方式方法相结合,进一步完善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机制以及矛盾排查、预警、调处机制,建立与新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继续加强文化和法制建设。倡导开放包容、奋发进取的区域文化,挖掘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化,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习俗、文化的结合发展。继续加强基层民主和平安开发区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
第四篇: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庐山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
感谢XXX能给我们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根据本次座谈会的要求,我就庐山管理局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作一个简要汇报:
庐山是海内知名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关联度、紧密性强,文化资源丰富,其文化底蕴在文学、宗教、建筑、教育、政治和科技文化等方面均有体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批准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曾评价:江西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这是对庐山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庐山管理局党委、管理局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努力创新,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把文化与旅游高度融合,以文促旅,以旅兴文,不断提升文化品位,着力打造文化品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2006年以来,我们共实施了31个文化项目,总投资近7000万元,其中已经建成29个。总结近年来的工作,我们认为:这几年是庐山文化事业科学发展、繁荣兴旺、后劲增强、实力提高的几年。
一、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项目带动作用
以抓项目建设的力度来抓文化项目建设,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为着力点,-1-
全面提升文化硬件水平。一是实施牯岭街立面改造。按照“统一规划、单体设计、中西合璧、天人相宜”规划设计理念,投资近2000万元对牯岭街进行立面改造,展示庐山中欧合璧的历史风情。二是进行美庐山庄别墅改造。挖掘老别墅资源,投资1000万元,对美庐山庄进行改造,打造成集旅游园林景观区、休闲度假区、民国文化展示区等多功能集一身的高档别墅群,展示欧式建筑文化特色。三是兴建毛泽东庐山诗词苑。把诗词苑、芦林湖、芦林一号别墅连成一体,实施大博物馆概念,变原有的纪念式诗碑园为具有纪念性的领袖主题公园。四是恢复抗战纪念碑。以纪念“七七”事变70周年为契机,修建“庐山抗战纪念碑”,并请吕正操老将军题写碑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五是开辟抗战纪念馆。投资700万元,对原民国庐山图书馆进行维修改造,修建了抗战合作广场,开辟纪念馆展览区,宣扬抗战文化,去年该馆门票收入达950万元。六是系统维修白鹿洞书院。新建白鹿洞书院状元榜和状元柱,开设白鹿洞书院程朱理学展览及状元桥、左右厢房展览,并邀请刘梦溪、朱高正等文化名人举办系列讲座,做到使游人在优美的环境中,品味庐山浓厚的书院文化。
二、持续提升文化品牌魅力,彰显“人文圣山”底蕴
文化产业需要发挥品牌效益,需要媒体聚焦和炒热,需要吸引社会的持续性关注。我们牢牢把握品牌带动策略,推动庐山文化品牌建设。一是制作《庐山·人文圣山》。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10集高清人文纪录片,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题名的《庐山〃人文圣山》,从2010年6月起在央视多个频道和多个地方电视台进行播出,此后,社会反响强烈、好评如潮,荣获2010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国际纪录片人文节目特别奖。二是举办“中国庐山国际作家写作营”。借鉴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的经验,自2009年起,每年邀请国内外知名作家在庐山小住、采风、创作,最后作品结集出版,发行出售,此举既有文化的价值,又有经济的价值,推动了海内外作家相互交流,进一步扩大了庐山在国内外的影响,展示了庐山丰富的文化内涵,促进了中华文化传播。三是举办“庐山诗会”系列活动。与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出版社合作,于2009年11月在庐山举办“庐山诗会”系列活动。庐山是中国山水诗、田园诗的诞生地,以此以弘扬诗歌文化,为中国的诗歌续写辉煌。四是编印《庐山历史上的今天》台历。从2009年开始,每年编印《庐山历史上的今天》台历,收集各类历史事件千余件,其中很多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历史曾产生过重大影响。该台历荣获九江市党史系统2008-2010优秀成果特别奖。五是出版《庐山历代诗词全集》。历时近四年时间收集整理,编辑完成了《庐山历代诗词全集》,并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全集共收录历代诗词16293首,作者3561人,全集分12册,有600余万字,在全国名山中独树一帜,达到了“传世价值、聚集效果、教化功能”的目标,荣获江西省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六是协助拍摄电影《庐山恋2010》。在电影《庐山恋》上映三十年后,与电影女主角张瑜携手合作,拍摄了《庐山恋2010》,在“80后”“90后”中再次产生了“爱情名山”的影响,培育了未来众多潜在游客源。七是举办系列研讨会。相继举办了“庐山与全面抗战形成”研
讨会、北京曹雪芹学会2011年年会等高端文化峰会,挖掘展示庐山多元文化内涵,促进庐山知名度提升。
三、注重文化产业队伍建设,适应现代旅游要求
文化不仅要服务人类的精神需求,也要服务经济建设,而文化产业发展则离不开文化队伍的壮大和观念的更新。一是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庐山文化发展基金,聘请庐山文化顾问,加强了文化系统人才队伍的建设,配备、加强了文化党政干部、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素质培养,组建了庐山文化研究会及摄影、书法、美术、作家协会。二是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的意见,成立了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整合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迈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坚实一步。三是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框架。成立庐山文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组织策划庐山文化战略品牌规划,近年来与纵横盛世(北京)国际策划有限公司签署了14项庐山文化创意发展项目。四是搭建文化旅游营销平台。组建庐山旅游发展股份公司,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通过微博客等现代媒体工具,开展网络文化旅游营销,推动“别墅游”、“祈福游”、“书院游”等各种文化之旅活动,变文化资源为旅游资源,变文化品牌为旅游招牌。
四、依托文化与风景资源优势,打造产业特色亮点
庐山的自然文化资源是得天独厚的,我们不仅要保护好前人留下的遗产资源,更要顺势而行,利用庐山的优势资源和特色资源,主动地开创一批新文化亮点,为后人创造和积累新的文化遗产。一是深入挖掘宗教文化。利用一山藏五教的特色,做好宗教和谐文化,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五
教祈福文化园”。2011年元旦,举办首届中国(江西〃庐山)“盛世中华、五教和谐”论坛,邀请中国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负责人同撞“祈福大钟”,祝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社会和谐、世界和平。这是唯一融合五大宗教的文化圣地,已成为庐山新的旅游景点。二是开展世界名山间的文化交流。发起并举办了两届世界名山大会,成立世界名山协会,吸引五大洲13个国家24座名山参与。在两届世界名山大会期间,推出了世界名山友谊园、世界名山风采园、诗意森林之路艺术走廊等文化展示区,去年还邀请了南非、巴西、菲律宾等国的文化团体在庐山参加为期两个月的“牯岭之夜”艺术节。2011年,第三届世界名山大会移往美国胡德山举办,庐山全程参与并指导了大会会务工作。通过三届世界名山大会的召开,不仅使庐山在世界名山中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而且为庐山新增了一批文化艺术作品,形成了多个新的文化景点。
各位领导,庐山是江西的文化名片,是九江的形象窗口,这些年来,我们在上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与支持下,在庐山文化产业发展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做了一些工作,但我们深悉远远不够,期望得到各位领导、专家的指导,我们将坚持以旅游转型升级为目标,充分发挥庐山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做大做强庐山的文化产业,为全市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总结范文
县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成为竞相争夺的战略要地。2009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发展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4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对福建发展十大重点文化产业作出了部署;2011年12月和今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和宁德市委相继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我县也于今年3月成立了文化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推动屏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屏南文化发展繁荣的思路对策。
一、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文化产业虽然有了一定发展,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业为主体,休闲娱乐业、广告传媒业、旅游购物业等为支撑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初步确立了以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思
路,全力打造旅游精品,开发建设了世界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一批国内知名旅游景点,推出了中国木拱廊桥、历史文化名村等一批具有屏南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培育了##旅游集团公司等一批旅游文化企业,2013年游客量达322.7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76亿元。但是,对照有关文件和国家《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我县文化产业除旅游业外,其他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几乎为零。只有部分就业人员少、产值低、零星分布的文化产业,如电影院、网吧、电子游戏机厅、台球馆、歌舞厅、印刷复印中心、装潢广告店、图书零售与出租店、音舞书画艺术培训中心、休闲健身馆、旅行社、根艺公司等总共不上百家,从业人员约4000余人,产值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
三、上半年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今年上半年,我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文化改革发展年”的部署要求,积极工作,努力运作,文化产业发展有了新进展。
1、规划建设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年初,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工作。4月份县领导带领文化、旅游、规划、建设等部门负责人到泉州等地考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情况。邀请华侨大学博士来考察调研旅游文化产业,并签订合作协议,正式委托##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对我县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进行总体策划和规划。目前已完成概念策划,规划正在编制中。文化创意产业园位于县城东环路,规划总面积3500亩,总投资约8亿元人民币,由县城投公司作为业主单位,园区主要突出旅游六要素和本土文化功能特色,以提升旅
游文化产业品位;现已有19余位客商提出进园建设意向,首批项目计划年底动工建设。
2、着力培育工业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建设生态旅游强县是我县发展的战略目标,文化产业必须紧紧围绕旅游这个重点来发展。为此,去年以来,我们一方面联系中央电视台走进@@,拍摄专题纪录片,并在央视7套播出,使##走出深山,走向全国。另一方面,我们重点指导@@有限公司着手开展文化博览园建设,经过一年的努力文化博览园已初具规模,现已成为我省首家酒博览园,并被授予省工业旅游示范点。博览园占地面积120亩,园区内设农耕体验馆、老酒坊、酒诗阁、原酒库、生产灌装车间、品牌文化长廊、酿造基地图片展、产品展示馆等十个馆区,充分展示了酒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为发扬光酒文化提供了良好平台,对于进一步提高人们@酒的认知度、美誉度,实现##酒发展的规模化、品牌化与国际化。
3、全力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品牌提升。积极配合省市文化部门,全力开展木拱廊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通过3个月紧张细致的工作,顺利完成预备名单申报文本,并接受专家组实地考察,本月上旬又组织人员专程前往北京汇报工作,有望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上半年,经过认真调研,我县理清了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思路,并策划推出一条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同时还推出了12个文化产业开发项目,现已编入2014年屏南县招商服务指南,并在今年9.16举办的文化旅游节期间进行推介。为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四、文化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我县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一是产业发展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尚未形成发展文化产业的社会共识,仍习惯以对待文化事业的眼光来看待文化产业,没有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意义,以及发展文化产业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作推进力度不强。没有用经济的办法、产业的方式来办文化,没有从根本上确立文化产业的地位,发展思路不够清晰明确,从而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兴办和发展。
二是产业发展规模偏小。从总量看,2013年,我县文化产业总值3131万元,比上年增长20.3%。与上年相比,虽然发展较快,增幅不小,但从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看,2013年我县文化产业仅占GDP比重的1.06%。
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县文化产业门类不全,有的产业具备一定优势,但是发展不平衡。广告印刷、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媒体传播等产业有所发展,但工艺美术品制造、文化出版、影视制作等相对滞后。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构成中,作为文化产业主导的核心层和外围层比例偏低,特别是核心层的比例严重偏低。2013年,我县文化产业核心层和外围层占比大大低于全市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四是人才力量明显不足。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要素,但是长期以来,我县人才资源短缺,熟悉市场经济与文化经营方面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很少。2012年末,我县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约有560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不足三分之一,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则更少,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素质偏
低,真正懂管理、善经营的文化产业领军人物更是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