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生态文明塆落实践三贴近经验材料

时间:2019-05-12 21:20: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建生态文明塆落实践三贴近经验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建生态文明塆落实践三贴近经验材料》。

第一篇:创建生态文明塆落实践三贴近经验材料

创建生态文明塆落是实践三贴近的成功经验

近几年来,我县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根据山区特点,以自然塆落为单位,在农村开展了以“五五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活动,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存、生活与生产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走出了一条做好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和省委的高度肯定。事实证明,创建生态文明塆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全新模式,是实践“三贴近”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

当前,我国农村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广大农民在解决温饱之后,不仅对物质文明建设有新的需求,而且对精神文明建设也有新的需求。这些需求不仅仅指解决吃饱穿暖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指简单的拥有楼房、电器的问题,而是涉及到诸如改善生存环境、拓展发展门路、充实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等深层次问题。可以说,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已成为农村小康的重要目标和标志。开展创建生态文明塆落活动,逐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用可持续发展和现代文明的观点引导好广大农民创造农村现代文明的伟大实践,是一种历史性的跨越,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

二、提高了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吸引力

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中,我县广泛开展了“十星级文明农户”和“文明村”、“文明乡镇”等创建活动。这对于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农村文明程度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有些地方,“文明村”、“文明乡镇”等创建活动因相对涉及面较广,创建主体单位较大,群众直接参与程度和关联度低,导致群众的积极性低,创建难度大,创建效果难的显现;一家一户的“十星级文明农户”创评也很难带动和统筹一个村、一个塆的创建工作。而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活动是根据山区特点,发掘出了自然塆落(村民小组)这一“户”与“村”的中间环节,以农民居住相对集中的自然塆落为载体,以农民为主体,以家庭为细胞,以直接改善农民生存质量为着力点,以不超越农民的实际经济承受能力为限度,组织农民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符合当前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仅丰富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创建层面,而且更容易调动农民参与创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增强了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吸引力。

三、尊重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1999年,三里畈镇古塘河村毛家塆的干部群众从改水改厕入手,开展“五小配套、五治五通”活动。他们将塆内杂乱无章的各种杂木杂草全部砍掉,将东倒西歪、横七竖八的牛栏、猪圈、厕所及部分土砖危房全部拆除,然后按规划对房屋进行改建、装修,对猪圈、牛栏、厕所、沼气、杂房进行综合配套建设,对塆内的场地进行平整、绿化,修通了机耕路,建起了水泥台阶,每家打一口水井,每户安装有线电视,塆前种上果树、花草。通过这些措施,使塆容塆貌和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受到群众的高度赞扬。县委及时总结了这一典型,并逐步把它归纳、提升为“五五工程”即:“五小”改造,就是对猪圈、牛栏、厕所、沼气、杂房进行综合规划和统一建设,形成科学的农家生态链;“五通”配套,就是塆落通水、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乡村公路,使塆落富有现代文明气息;“五治”固本,就是治穷、治愚、治脏、治乱、治差,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五园”开发,就是因地制宜地在农家房前屋后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花园、小药园,把塆落建设与发展庭院经济、生态农业结合起来;“五到户”服务,就是思想道德教育到户、科技知识普及到户、村规民约签订到户、法律常识宣传到户、卫生环境整治到户。与此同时,采取召开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向全县推广。这一典型的产生、总结、完善、推广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尊重了群众的首创精神。

四、解决了农民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贴近群众,就是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着力点,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县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逐步提高,一栋栋漂亮的农家楼房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但“室内现代化,室外乱脏差”的问题仍未解决,烧柴难、吃水难、行路难、就医难、通信难、看电视难、学技术难等问题仍未解决。而创建生态文明塆落,就是带领和引导农民解决这些自己最需要的、最实际的问题,不断改善乡村生产、生活环境,实现其生活理想,满足其所求所盼。因此,生态文明塆落建设解决了农民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党和政府领导农民创造新的美好生活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五、走出了一条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建设生态文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实行计划生

育,保护自然资源,控制环境污染,是建设生态文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在2002年以前,我县开展的是以“夯实发展基础,破除落后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建设现代农村”为主题“文明塆落”创建活动。从2002年初开始,我县根据本地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按照贴近中心、贴近大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要求,引入生态文明的内容

。在创建生态文明塆落的过程中,注重建立生态保护体系,使塆落体现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山村如画的生态特色,从而走出了一条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路子,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扩大了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成果

省委副书记邓道坤同志考察我县生态文明塆落后,感触很深,用三句话进行了概括:“小楼掩映在树林之中,人民生活在绿色之中,农民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这是对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活动的充分肯定。通过连续几年的创建活动,在生态文明垸落中已出现了“生产生活环境不一样,生活方式不一样,精神追求不一样,致富手段不一样”的可喜变化。正是由于这些可喜的变化,加之干部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的转变,从过去的“催款子、摸肚子”转变为带领农民群众创建生态文明塆落,全面建设小康农村,使农民切切实实地得到了实惠,纷纷异口同声地称赞党的好政策,从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扩大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成果。

第二篇:县生态文明塆落创建纪实

忽如一夜春风来

巍峨壮丽的大别山,像一条绿色巨龙,横卧在长江北岸。在大别山腹地的青山绿水之间,荡漾着一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曲,这就是罗田县乡村广泛开展的“生态文明塆落”建设活动。走进“生态文明塆落”,人们会惊奇,同样是山村的塆落,这里的塆落没有猪牛散放,屎粪横流,有的只是规范的猪圈牛栏,干净的塆前屋后;同样是农家房舍,这里的房屋没有乱搭乱建,柴草乱堆,有的只是整齐洁净,光亮清爽;同样是农民,这里的农民没有抹牌赌博,吵嘴打架,有的只是勤劳致富,文明生活。难怪省委副书记邓道坤同志在参观了这里的“生态文明塆落”后,不由地赞叹道:“小楼掩映在树林之中,人民生活在绿色之中,农民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如果说,从建国前的农舍茅屋遍山野,到改革开放后的楼房林立满山村,让人们感受到了山乡物质文明上的巨变,那么,如今“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活动的蓬勃兴起,更是罗田人民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过程中的一次真正飞跃。

贴近实际选载体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逐步提高,在罗田的一个个村庄,一栋栋造型别致、风格各异的农家小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但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房屋建设凌乱,猪圈、牛栏、厕所乱搭乱建,脏乱现象严重,塆落交通不便,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仍然落后。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对此广泛调研后认为,现在是农村和农民最需要精神文明建设的阶段,只要有一个好载体,农民肯定愿意参与进来。总结多年来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和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活动的经验教训,大家发现,在山区农村,抓十星级文明农户,只能提升一家一户的文明素质,难以解决户外的公共问题;抓一个村一个乡镇,又很难把所有的村庄塆落全部动员起来,达到统一整治的目标。而农村自然塆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小区”,经济、文化生活水平大体相当,民风民俗、人际交往自成一体,以塆落为单元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是涉及范围适中,整体容易显效的好载体,且更贴近实际,更容易动员群众,更快让群众得到实惠。1999年,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选择了罗田县三里畈镇的古塘河村毛家塆这个具有典型山村塆落特点的地方作为试点,拉开了“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活动的序幕。

半年多的上下齐心协力,古塘河村毛家塆的试点取得了成功,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毛家塆,依山傍势,塆前屋后绿树成荫,一户一个景,全塆是幅画,塆落环境和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有如脱胎换骨一般。周围的村民被吸引了,全县的目光聚焦了,一个小小的“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活动,竞把千百年来农民生活中的落后习俗改掉了许多,竞把过去多少年来家家户户都想解决的塆容塆貌问题全方位地解决了,人们真正感受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魔力。先行试点的毛家塆,很快引起了全县农民的热情和期待。凤山镇饼子铺村丁家塆一位德高望重的71岁老农说:“咱要能过上一天‘文明塆落’那样的好日子,死也闭眼。”于是,丁家塆搞起了“生态文明塆落”创建。骆驼坳镇学堂村瞿家的14名老党员听说这件新鲜事后,你出200元,我捐100元,帮助塆里的困难户改善居家环境,自发地在塆里搞起了“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活动。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凤山镇栗林咀村张家塆在省纪委扶贫工作队的指导下,后来居上地建起了高标准的“生态文明塆落”。凤山镇夏家塆的十几户农民看到张家塆的巨大变化,自发地在自己塆里搞起了“生态文明塆落”创建。三里畈镇大金塆村农民原来对创建“生态文明塆落”活动持观望、怀疑态度,认为是上面在搞形式主义,看到其它塆落创建“生态文明塆落”的好处后,110多农户联名向镇党委、政府写信,要求派镇干部和技术人员到村里具体规划指导创建工作。与此同时,一场以“破除落后习俗,改造村落环境,夯实发展基础,倡导文明新风,建设现代农村”为主题的“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活动,在罗田县部分条件较好的乡村悄然展开。

从2000年开始,在县委、县政府的推广下,全县十二个乡镇,都办起了“生态文明塆落”创建示范点。此后的几年,县委、县政府年年都把它作为一件大事牢牢抓在手上。不少乡镇干部说,好的载体本身就是号召,很少有象“生态文明塆落”这样的好载体,能让群众自发地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

贴近生活抓规范

在创建过程中,罗田县在对创建示范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贴近群众的生活实际抓规范工作,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制定出了相对规范的创建内容和基本标准,创建内容概括为“五个五”:大力实施“五小”改造,就是农家户户建成规划有序的小猪圈、小牛栏、小厕所、小沼气、小晒场,形成科学的农家生态建设链条;“五通”配套,就是塆塆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电视,使农村建设富有现代文明气息;“五园”开发,就是农户在塆前屋后建好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花园、小

药园,把塆落建设与生态发展结合起来;“五治”固本,就是要把治穷、治愚、治脏、治乱、治差作为“生态文明塆落”创建工作强身健体的根本;“五到户”服务,就是道德教育和婚育新风教育到户,科技知识普及到户,村规民约签订到户,法律常识宣传到户,卫生环境整治到户。基本标准有十条:塆落布局合理,塆容塆貌整洁,“五通五治五小五园”达标,星级农户创评,邻里关系融洽,社会风气纯正,科教意识浓厚,计划生育先进,家庭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文明。

这一系列的创建内容和基本标准,都是在创建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练出来的,而不是坐在办公室想出来,再到农村实施的。由于环境脏乱是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罗田县在创建“生态文明塆落”之初,就把治理环境作为突破口来抓,首先对各农户的猪圈、牛栏、厕所、沼气、杂房进行综合建设,并与改灶改水改厕相结合,实现五位一体,仅此一改,农村的脏乱现象就已完全改观。实实在在的变化,让广大农户在创建“生态文明塆落”中真正得到实惠,人们对创建活动的热情便高涨起来。县委、县政府及时抓住这一发展势头,一方面加强对“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活动的领导推广工作,另一方面加大对全县“生态文明塆落”建设的规划设计和具体实施力度。在“生态文明塆落”的科学规划上,罗田县根据本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组织规划人员下乡,分批为农村塆落编制系统科学的建设规划,对道路、房屋、池塘、绿化和“五小”等设施进行统筹规划,系统设计,突出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山村如画的生态特色。在建设过程中,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进度上不搞一刀切,设计上不套一个模式,不盲目超越实际拔高创建标准,力求体现自然发展特色和文明生活模式。这些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做法,得到了全县广大农民群众的真心拥护,许多农民都说,搞“生态文明塆落”建设,真正看到了干部是真心为群众办实事,领导动真心,自己更应该真干,早日干出农村的新生活来。

贴近群众求效益

有形的“生态文明塆落”建起来了,并不等于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就到位了,群众就能长久受益了。如果没有从根本上让农民受益,到手的成果还会丧失。只有让生活在“生态文明塆落”中的群众从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得到持久的好处,“生态文明塆落”才能在农村扎下根,才能成为农村走向全面小康的真正现实。为此,罗田县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创建活动的落脚点,在每个“生态文明塆落”中,因地制宜地开展扶持一个文化中心户,建立一个思想道德建设小组,制订一套村规民约,每户培训一个科技明白人,每季度召开一次学习教育会,每年开展一次“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活动,每年表彰一次“十佳婆婆”、“十佳媳妇”等先进个人的“七个一活动”,着力提高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引导培养村民的文明生活习惯,帮助村民走上科技致富的生活道路。

通过连续的教育引导,如今“生态文明塆落”的人普遍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游手好闲的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小富即安的少了,富而思进的多了。科技种田讲门道,市场弄潮显身手,成为“生态文明塆落”的一道新风景。该县凤山镇栗林咀村张家塆原是一个闭塞的小山村,在封闭落后的生存环境中,村民们对致富奔小康缺乏信心,大家习惯了一样穷、一样玩、一样闲。通过“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活动,农家的生活环境变好了,生活质量提高了,更激发了大家勤劳致富、尽快致富的信心和热情,现在这个塆里涌现出了以彭新良为代表的运输大户,以张新贵为代表的蔬菜产销大户,以张光明为代表的农产品经营大户等一大批致富能人,现在这个塆的人均纯收入已达3千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塆里不仅家家建起了楼房,而且80的农户有存款。

一场“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活动,使罗田农村甩掉了过去散乱落后的形象,在二十一世纪初出现了“五个不一样”:

生产生活环境不一样。农家庭院四季花香,塆前园田风光,屋后庭院经济,公路四通八达,交通运输便畅。在部分“生态文明塆落”,农民真正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

生活方式不一样。在“生态文明塆落”里,过去农村那种“人畜不分家,人在房里睡,猪在堂屋养,鸡舍马桶臭气闻,做饭浓烟满屋薰”的落后生活习俗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楼上到楼下,一应现代化,做饭烧沼气,禽畜喂饲料,农余看书报,早看新闻晚看戏。全县沼气做饭的农户已达6000余户,加之大面积普及农家省柴灶,每年减少砍伐山林面积6万亩,使全县的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到69。

思想观念不一样。如今“生态文明塆落”的农民,许多人变成了有科技头脑、有经营意识、有市场经验、有文明素质的科技型、市场型、现代型的新农民。

精神追求不一样。在“生态文明塆落”里,民间诗社、小戏班、家庭图书室、文明小康学校、青年读书小组、文体娱乐室、戏迷小组等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崎乡乱石窠村的“生态文明塆落”戚家边塆,农民自发成立了一个“明月诗社”,毗邻的麻城市农民都来参加活动。三里畈镇三里畈村7组青年农民成立“青年读书组”,大家少打麻将多读书,蔬菜大棚比科技,个个成为“当家人”。

致富手段不一样。特色产业,规模经营,种养加一条龙,成为“生态文明塆落”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到2003年,全县板栗、甜柿、桑园、银杏等经济林总面积已达100余万亩,全县农村人平拥有1.8亩“摇钱树”。这些生态经济林每年为农民带来近3.5亿元经济收入。猪—沼—果,猪—沼—菜,猪—沼—鱼等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好门路。全县农民塆前屋后的30余万亩“五小”生态园,每年为农民带来经济收入2亿多元。

实践证明,“生态文明塆落”的创建是一条新时期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社会发展的好路子,符合全面建设小康农村的客观要求,代表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前进方向。罗田县委、县政府决心把这件造福农民的好事、大事抓实、抓出成效。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如今,“生态文明塆落”建设已成为罗田广大农民的执着追求和向往,全县广大乡村的“生态文明塆落”建设正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山乡儿女更加充满信心、意气风发、豪情满怀,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完)

第三篇:生态文明单位创建经验材料

生态文明单位创建经验材料范文

(一)坚持健全制度机制,高位推动创建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小组,制定印发实施方案,将创建的重点任务和建设指标逐一分解落实到各成员单位并纳入考核工作。二是强化规划引领。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突出主基调,编制了《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三是强化宣传工作保障。积极开展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方面的宣传工作,启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大力实施生态单位创建,推进绿色发展理念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增强全民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二)坚持筑牢绿色屏障,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坚持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切实提高环境质量。“铁腕治霾·保卫蓝天”行动深入开展,治污降霾六大措施有效落实,优良天数达200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前列。河湖长制持续深化,境内多条主要河流管护责任全面落实,全境地表水水质达到II类及以上水质比例98%。土地污染状况详查顺利完成,污染风险防控和修复治理力度加大,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所有新扩改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X%。

(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格局不断优化。

始终把生态作为第一战略来坚守,严把绿色关口,从产业发展、结构调整、项目投资等源头上控制资源环境问题产生。制定《管理办法》,严禁新上项目,实现现有企业逐步有序退出从源头上限制和规范采矿行为。反馈问题和生态环境专项问题全部整改到位,率先拆除违规建筑。“两山”理论实践创

新基地建设有序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进展顺利,生态修复公司组建运营。

(四)坚持实施环境整治,城乡环境持续改善。

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7%。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推进,深入实施“清五堆改六小美化四旁”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综合整治率达到99%,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第四篇:当阳市坚持三贴近文明城市创建.doc

当阳市坚持“三贴近”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发布时间:2010-12-07 来源:湖北省当阳市委宣传部

当阳市位于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县域经济位居湖北省第7位。近年来,当阳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上狠下功夫,始终保持了正确的方向和旺盛的活力,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支持和参与,推动创建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一、坚持贴近实际,搭建载体,依托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活动。

贴近实际,就是要从实际出发找准工作载体,按人民群众实际需要开展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使文明创建更加深入、扎实、持久地开展下去。

推进基础文明建设。以文体旅游、金融、税务、电力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窗口”行业和执法部门为重点,文明行业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文明单位、文明示范窗口、青年文明号、党员先锋工程、党员服务队等创建活动形成了一批精品和亮点。在广大农村深入开展“一户三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了城乡一体文明。

广泛开展文体活动。先后举办了四届“沮漳风情”农村文艺汇演、三届“关公杯”市直文艺汇演、六届书画美术作品展、十届当阳关公文化旅游节、二十七届“三月三”歌会、广场文艺精品展演等大型文化体育活动。组织开展了建国60周年爱国歌曲大家唱大型演唱会活动,文明单位“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活动和广场文艺“月月演”活动等,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深化主题创建活动。以“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为载体,开展“十万市民学礼仪”活动;将《市民守则》纳入中小学地方校本教材,开展“文明伴我成长”和“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家校互动等活动;开展“志愿者劝导文明”,组织机关干部和志愿者参与街头“协勤”;举办“相约文明”广场演出,开展“市民查文明”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城区离退休老同志,组建“市民查文明督导团”;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评选表彰了当阳市“十佳劳动模范”、“十佳道德模范”、“十佳创业明星”和“十佳外来企业经营者”;组织参加了全国、省、宜昌市“道德模范”、“双百人物”及“功勋湖北人物”等评选活动,当阳郑琦当选为“功勋湖北”100人,张青山获全国3·15特别贡献奖并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二、坚持贴近生活,巩固基础,发动人民群众成为实践主体。

贴近生活,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在具体、深入的文明创建中唱主角,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城市文明程度在全民参与中得到提升。

激发全民积极性。以报台网等媒体为阵地,开办专题专栏,刊载创建经验、信息;编印创建工作简报;设立永久性大型公益创建广告;在城区所有建筑工地、公汽、出租车、站台、临街单位(门店)电子显示屏制作、张贴创建标语;发送文明创建手机短信;制定《城市管理包街、包路段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范制度,采取电视字幕滚动播放、志愿者和协勤员发放宣传单、宣传车流动宣传等方式进行宣传;市民还自发组织多场书画、歌咏等宣传创建。全市创建知晓率近100%,支持率和参与率近90%。

深入开展市情教育。组织力量编写了《当阳市情报告》,在全市干部群众当中开展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宣传家乡”为内容的市情教育宣讲。在广泛深化市情认识的基础上,组织广大市民开展“当阳城市精神”大讨论和公开征集表述语活动。全市上下广泛参与征集活动,广大市民在讨论和征集活动中,集思广益,凝心聚力,进一步丰富了城市人文内涵。

充分发挥社区功能。社区是城市的生活“细胞”,为了激活“细胞”,将社区工作、人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解决“无钱办事”的问题;规范社区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采取公开招考的办法,解决“无人办事”的问题;采取租赁、转让、无偿划拨行政单位、企业等闲置场所,解决“无处办事”的问题;把社区保障、环卫清扫、治安防范、群众文化等10多项事权下放到社区居委会,解决“无法办事”的问题。社区服务实现多元化、网络化、规范化和便民化。

三、坚持贴近群众,突出民生,让人民群众成为直接受益者。

贴近群众,就是要从群众需要出发,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使文明创建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11条城区主次干道、7条背街小巷和12万平方米人行道的整修,完成了临沮公园配套设施及修复等30多项工程项目。新增公共绿地18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1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5%。改造完成城区主街、公园、小街巷路灯建设,亮灯率达到100%;改造了城区所有公厕,更新1100多处环卫设施;建成了城中步行街、“盛泰华庭”、“锦绣江南”等16个居民小区;打造出新时代文化广场、体育中心、临沮公园等标志性建筑;新建城区群众集中体育活动点30余处。

加强交通秩序建设。在城区建设电子监控系统,建成9大路口电子警察和24处交通监控点;对城区道路标线进行了重新施划,设置了热熔立体振荡减速标线;先后4次优化公交线路、延伸公交服务线路;开展了“志愿者协勤”、“市直机关干部上街协勤”劝导不文明交通行为;对城市客运、公交、出租车从业人员的安全、礼仪等知识进行了培训,强化了安全责任和文明服务意识。

加强市容环境建设。推行“八大安家工程”。即规划布局临时市场为菜农“安家”、在集贸市场提供摊位为果贩“安家”、在城区小巷内划定临时经营点为小摊贩“安家”;修建临沮夜市城为饮食夜市“安家”;规划固定经营场所为擦鞋匠“安家”;设立“百姓信息发布栏”为乱贴乱画的小广告“安家”;划定沿街停靠点为各类车辆“安家”;在巷道设立瓜果临时销售点为进城瓜农“安家”。同时,定期开展“相约文明、美化家园”万人洁城劳动,城区各临街单位确定1-2名“门前三包”专管员,聘任150人担任市容保洁员,对责任地段卫生、绿化、秩序实行全天候控管,使城市管理工作常态化。

加强治安秩序建设。进一步加强安保队、社区社会管理工作者、民调中心户三支队伍的建设管理,积极探索市场化管理模式,切实抓好社会面的防控。全面推进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重点公共场所安装了350个公共探头,将2660个社会探头接入了公安监控平台。加大打击犯罪力度,开展了禁毒、打击赌博、打击传销、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出版物市场整治等多项专项活动,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群众安全感大为提高。

加强市场秩序建设。开展以网吧整治为重点的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关闭了35家“黑网吧”,规范了46家“红网吧”,进一步优化了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对市场交易秩序进行整顿,坚决取缔流动摊贩、地摊、出店经营等违规经营行为,强化市场业主管理,市场管理员、卫生保洁员持证佩牌上岗。对从事食品经营的单位持有有效的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经营摊位选址和卫生防护距离符合卫生要求。在城区启动了百城万店无假货创建活动,全面开展诚信经营示范店和示范街的创建活动,市场经营秩序得到规范。

作者:李智勇 中共湖北省当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第五篇:创建生态文明校园

创建生态文明校园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

斗门区乾务镇中心小学 邓桂昌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多年来,我校重视生态校园建设,走出了一条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下面把情况汇报如下:

一、创建生态校园,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抹绿意、一片阳光、几缕清风、几声鸟鸣……”漫步乾小,你会发现乾小的校园是“路在树中,校在林中,人在景中”,你一定会被这“花园式的建筑、生态式的学校”所吸引。校园内芳草葱茏,绿树流云,生机盎然,到处洋溢着和谐、欢乐的气氛。生态校园的精心打造,让乾小更绿、更美,成为学校发展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1、把创建与学校发展目标和办学特色有机结合自新校开学以来,乾小就确立了和谐教育的发展特色。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不断追求人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和谐发展。通过激活各个有效的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校以打造省、市绿色学校为目标,倡导建设绿色校 1

园、环保校园、人文校园,努力营造“绿色育人”氛围。学校于2004年通过市绿色学校的评估,2006年成为广东省绿色学校。

2、充分利用校园,不断拓展生态校园建设

乾小校园之美,不单在于良好的布局,和谐的建筑格调,还在于整体优化的绿色环境,是绿色之美和建筑之美的有机结合。学校领导层并不满足于既成的现状,而是精心设计校园的每一处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努力把校园打造成“智慧、艺术、富教育化的高雅乐园”。学校不断加大投入,建设了护栏、弯曲的校园小径,补种了数十棵大树(榄树、凤凰树、大王椰子树、大叶榕树等)和十多种花卉,购置了环保垃圾桶。多年来,聘请专业员工进行管理。我们用一流的规划、一流的水准,打造出一流的育人环境。

3、深化主题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在建设生态校园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掘人本因素。我们注意把爱护环境、珍惜资源作为养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每逢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爱鸟周、地球日、无烟日,通过主题班会、环保课、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板报、绘画等,不断深化主题教育。提倡师生自己动手,美化校园。每天,面积达100亩的校园清洁卫生全部由学生完成,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增强,环保责任感也大大地提高。每年,学校都开展“我与小树共成长”活动,提高学生环保的责任心。六年级毕业班学生离校时所种的“毕业林”,让学生对母校一草一木都有了一份留恋。学校还设立废旧电池回收箱,开展环保时装设计及表演大赛、“环保小卫士”等评选活动,深化了学生的环保意识。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全校师生有绿

色意识,懂绿色知识,过绿色生活,享绿色成果。

4、打造绿色校园文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所好学校、一所成熟学校、一所优质学校,必须是“以底蕴深厚的学校文化为引领”,成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理想乐园。我们的设想是让校园的每一处都充满育人的氛围,都能让师生怡情、养性,归根到底,就是要创建“美化、净化、绿化、教育化、艺术化”的校园物质环境,真正让校园成为“花园、学园、乐园”。

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努力还校园环境以完整的自然和人文含义,寻求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和谐结合。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有目的地塑造成教育学生的“老师”。雕塑、名人塑像,充分显示了“处处育人”的风格。警句格言、中国文化选粹等,让学生在随处可见的审美活动中提升情感。走廊上琳琅满目的学生获奖书画作品,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学生处处都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学校围墙还绘上了体育健儿的风采,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一直以来,学校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培育师生精神风貌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漫步校园,那温馨的提示语让美丽的校园变得如此灵动: 草坪上——“别踩我,我怕疼!”“谢谢你对我的爱!”…… 厕所里——“请别让我流泪”“请珍惜一点一滴”……

这些温馨的提示语以儿童化的语言多角度地提醒学生,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无言地纠正着学生的不良行为,达到环境育人的整体效果。

我们竭力赋予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以丰富的生命力,并努力使其成为陶冶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从而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5、创建“节能型”校园

我校办学规模大,运作成本高。学校以建设文明校园为目标,要求全体师生有责任、尽义务以实际行动去爱护环境,促进人本生态校园建设。

我们着力建设智能化、数字化的校园。现在,学校建成了绿色网页,安装了监控系统,构建了网上资源交换平台——FTP系统,实现了网上资源共享、信息交流与沟通,大大减少了文印耗材。

我们大力倡导绿色文明新风尚。学校注重把师生的生态文明转化为具体行动,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不扔胶袋,随手捡起垃圾,拒绝“白色污染”进入校园等行为,均成为了师生们的自觉行为,教师和家长们也为创建“无烟学校”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各年级开展节能竞赛,办公室空调温度设定为26度以上,对每月用电量较少的办公室,学校实行奖励。就连卫生间的冼手盆,学生冼手用过的水,也被设计成用来冲冼小便处尿槽。

优化育人环境,建设生态校园,造就了乾小和谐发展之路,也成就了乾小发展的辉煌。

二、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校

市委六届四次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争当科学发展

示范市”。围绕市委的战略决策和甘霖书记视察斗门讲话精神,我校今后在创建生态文明校园中,应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文明校园,打造生态文明示范校”的目标,通过“观念创新、师生共享、机制保障”,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学校建设。

一是全力推进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行为建设。生态文明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要不断探索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通过主题教育、学科渗透、社会实践,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建立“生态、绿色、道德、生命”的生态行为。

二是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建设文明校园。生态文明也是文明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学校园林生态化,师生活动环保化、环保行为经常化”,不断植绿护绿、美化校园,同时,要把生态校园建设转化为学生努力学习,以实际行动参与创建的自觉行为,使校园环境更优化,育人成效更加明显。

三是重视生态制度建设。不论是环境建设与管理、办公效率的提高与效能的降低,还是校园资源的运用,都实施责任监管机制。

以美的环境、美的教育、美的行动实现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打造适宜学生学习、生活的“美丽校园”,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我校今后发展的特色之路,并将不断影响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

下载创建生态文明塆落实践三贴近经验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建生态文明塆落实践三贴近经验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建生态文明新村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建生态文明新村------巩义市豫联园区管委会寺沟村创建生态文明村材料寺沟村是豫联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管辖下的五个行政村之一,位于巩义市东区七公里......

    生态文明实践报告

    东营市龙居镇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12生态 张丹丹在举世瞩目的十八大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

    创建国家生态乡镇经验材料

    创建国家生态乡镇经验材料 自XX年初全区创建国家生态区动员大会召开以来,我镇始终把生态创建与经济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推进新镇区、新园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文化旅游......

    某村创建生态文明村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某村创建生态文明村经验材料**村位于西田各庄镇北部,属半山区,村域总面积10.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80亩,果园面积1675.2亩,林木覆盖率达到76.53。全村共有240户、670......

    文明生态村创建经验

    固安县林城村从四个方面加大文明生态村建设力度固安县林城村于2003年5月份由原林城一村、二村、三村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新班子上任伊始,转变观念,大胆创新,修路、建厂、助学、......

    创建文明学校经验材料

    创建文明学校经验材料 1991年天桥街道市民文明学校建立,经过十年的发展,目前共有学校26所,其中包括地区党校、老年学校、下岗职工再就业学校、人口与计划生育学校、外来人口学......

    创建文明学校经验材料

    1991年天桥街道市民文明学校建立,经过十年的发展,目前共有学校26所,其中包括地区党校、老年学校、下岗职工再就业学校、人口与计划生育学校、外来人口学校、少儿学校、居委会......

    创建文明学校经验材料

    创建文明学校经验材料1991年天桥街道市民文明学校建立,经过十年的发展,目前共有学校26所,其中包括地区党校、老年学校、下岗职工再就业学校、人口与计划生育学校、外来人口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