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生态文明新村

时间:2019-05-12 16:2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建生态文明新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建生态文明新村》。

第一篇:创建生态文明新村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建生态文明新村

------巩义市豫联园区管委会寺沟村创建生态文明村材料

寺沟村是豫联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管辖下的五个行政村之一,位于巩义市东区七公里处的丘岭地带,下分三个村民小组,区域面积1.61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388亩,总人口435人,总户数152户。多年来,我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建生态文明新村。村内生态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基本完善。我村的具体做法是:

一、强化思想教育,提高文明素养。

抓好思想教育,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在豫联园区管委会党委委政府的指导下,在村支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全村干群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旋律,艰苦奋斗,与时俱进,以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为第一要务,村支两委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着力从解决广大农民的思想上入手,坚持利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对群众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

(二)坚持党支部凝聚力建设,努力培养党员干部与农民群众团结一条心的的意识和自觉行动,密切干群关系,理顺经济发展的思想渠道;

(三)定期邀请专家对村民进行培训,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群众的文化素质

和专业技能,转变思想观念。通过上述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实现了针对性和广泛性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为推进四个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定地思想基础。

二、整体规划先行,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女建设的要求,结合农村发展和村民的需要,要想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体发展规划。二00七年十月份,我村为支持豫联集团发展,进行了整体拆迁,在豫联园区管委会的领导下,聘请了省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本着“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的原则,高标准制订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的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分步建设、配套、管理一步到位的新村面貌。为此,村支两委班子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在广泛调查、充分征求民意的基础上,达到突出特色、便民便利的目的,有效的提升了新农村建设品位。如今,我们的村民马上就要回迁了,通过制定高标准的规划,同时也为我村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技术的保障,为我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环境净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路旁绿化、庭院美化是建设生态文明村的基本条件。近年来,我村根据总体规划,有步骤的进行了基础设施的建设。

对村主干道的村组干道进行硬化、量化和绿化,打造绿

色通道。内投资45万元,对村内道路进行了路基处理和路面硬化,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为了使村民的居民环境更优美,我村进一步投资万搞绿化;在村主干道两旁种植了风景树、桐树,营造了景观效果;成了绿色的生态长廊;文化大院、健身广场、庭院前后种上了大叶女贞、小叶女贞、黄阳、桂花等观赏花卉,美化了安居环境。

我村建设了文化大院和健身广场。文化大院内设有健身室、棋牌室、图书阅览室和乒乓球活动室等;健身广场安装健身器材30余套,文化体育活动有专人负责管理,并制定了各种制度和实施细则。每年年底开展群众娱乐活动。

垃圾规范化管理。1998年以来,我们村就率先进行了卫生改厕,2007年又新建垃圾池个,成立了专业垃圾环卫队,共有6人组成,配运了垃圾清运车等工具,分段负责,全天对道路进行清扫,并对村组两旁进行平整清理,绿化栽树,责任到人,垃圾达到日产日清,消毒清运,全部集中处理,做到了“净化、绿化、美化”。我村曾多次被巩义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指挥部评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先进村”。

四、加强民主管理,提高文明程度

我村积极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村委下设办公室、民调室、平安工作站、电教室、老年协会、红白理事会等。两委班子精诚团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心齐风正无杂音。村内实行民主管理,成立村务监督管委会,监督村内的各项事务,做到“村务、政务、财务”三公开,并定期召开群众代表大会汇报工作,有事找群众代表共同商量研究,党员、干部、团结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在连续获得镇“五好党支部”的基础上,2007年获得巩义市“五好村党组织”。

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是农民传统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通过生态村的建设,不仅进一步改变了村容村貌,使村庄旧貌换新颖,而且教育和引导了村民树立和养成的生活习惯和方式,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的现代文明素质。同时,全体村民也从党支部的行动中切身感觉到党的先进性,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增强了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我们寺沟村将在十七大精神的鼓舞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以饱满的精神、高昂的斗志,带领全村农民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村的建设,为构建文明、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巩义市豫联园区管委会寺沟村

2009-12-19

第二篇:创建文明新村申请

谢湾乡樊村社区

洛谢樊村(2010)01号

洛南县樊村社区 创建县级文明社区申请报告

县文明办:

谢湾乡樊村社区下辖10个居民小组,341户,1308人,现有耕地1605亩,党员38人,社区卫生所一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电视入户率98%。2009年全社区种植烤烟1320亩,烟粮种植结构8.2:1.8;烟叶总产值320万元,人均纯收入3409元。

我社区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成立了领导小组,落实工作人员,扎实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做到了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总揽业务工作,自2008年创建文明社区以来,已修建了长2.9公里的通村水泥路,解决了1、2、3、4组130余户490人行路难问题。5、6、7、8组1000米通村路也正在建设之中,预计年底就可竣工。积极争取县烟草公司扶持,在10个组投资60余万元,打捞池9个,解决了全社区130户烟农浇烟浇地难问题,也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积极响应西部门户工程建设,积极争取资金,为135户群众打三位一体沼气池135口,解决了农村厕所的脏乱差现象,方便了群众,美化了环境。加强了党员阵地建设,投资5万元修建了活动室四间,改善了党员学习活动条件。继续扩大烤烟种植规模:2010年新增烟农7户,新增烟田300亩,使烤烟种植面积达到1601亩。大力发展畜牧业:在去年生猪存栏180头的基础上,以大户示范引导,在2009年养猪370头纯收入7.4万元。大力发展林果业:2009年核桃总株数730株,核桃产值达到8.5万元。劳务输出取得长足发展:2009年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达240人,实现劳务产业收入120万元。

历年来,社区获得众多殊荣。2005年7月被商洛市委授予“综合示范先进村党组织”;2006年7月被洛南县委授予“商山深处党旗红”党建主题活动标杆支部;2008年3月被商洛市委评为全市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2月被商洛市委、政府评为全市“一品一村”产业开发建设工作先进村。党支部坚持以党建为第一要务,2009年发展党员2名,列入发展对象4名,培训党员21次,各类实用技术培训8次,受培训党员达98%以上。开展“尊老爱幼、勤劳致富”,创建文明家庭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共评选出了200户和谐平安家庭,25名好媳妇,20名好公婆。全社区尊老爱幼风气日益浓厚。积极组织开展了“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的活动,人们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意识加强,逐步形成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据此,我们认为我社区已基本具备县级文明单位条件,请审查批准。

特此报告。

洛南县谢湾乡樊村社区居委会

2009年2月3日

第三篇:兰堡村生态文明新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沙河镇兰堡村生态文明新村创建

工作实施方案

沙河镇兰堡村有8个合作社,404户,1456人,耕地面积2812亩,2009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2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27元。近年来,我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着力点,以完善文化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全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创建活动丰富多彩,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显著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全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2010年被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市级卫生村荣誉称号。

一、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

根据我村具体情况,坚持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纳入总体规划,成立了以村支书任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村两委会其他人员任成员的 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市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分析全村情况,探讨工作新举措、新思路,在全村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并在工作中切实做到了创建工作有规划,组织措施得力,在全村形成“围绕经济抓教育,抓好教育促发展”的共识,形成了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保障了创建工作全面展开。

二、大力发展经济、夯实物质基础

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近年来,村两委会立足本村资源优势,在红枣产业、日光温室和个体私营经济上大做文章,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一是积极动员村社干部、党团员带头建造日光温室;二是召开群众会议进行效益分析和算帐对比,引导群众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三是组织农户到兄弟乡镇暖棚养牛示范点观摩学习,现场取经;四是邀请养殖大户,现身说法,教育引导,通过能人带、典型推、政策扶等一系列思想政治工作,群众认识显著提高,产业布局得到优化调整,先后动员群众建成兰化肉牛养殖小区,入驻规模达到3000头以上;新建连片60做大拱棚及千亩荒漠区日光温室示范点,目前已全部动工修建,完成后,将率先形成循环经济示范线。红枣及归圃育苗、制种、高效日光温室、暖棚养殖已成为我村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群众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全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农民的价值观、人生观、消费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追求高质量生活的思想逐步形成。

三、强化思想教育、促进社会和谐

村两委在狠抓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对群众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风气的不断优化。通过会议、宣传栏等形式,对群众开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教育村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及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进行大力宣传教育,使之深入人心,村民的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一是每季度召开一次全村群众性大会,每月召开一次社员大会,及时向群众宣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使党的方针、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契机,在群众中深入开展了“六提倡六反对教育”,通过走访、新旧对比、座谈讨论,广大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明显增强。三是在群众当中深入开展道德评议活动,以树立良好社会风尚为目的,采取对事不对人的方法,对一些法律管不了、制度约束不了的人和事进行评议,有效提高了广大群众的自我约束能力。四是积极开展科技培训,以镇党委政府“六进农村”活动及“三下乡”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政策、科技、法律、道德、文化、卫生等知识宣传,普及群众科技文化知识;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有针对性的对农户进行各类致富技能培训,促使青壮年劳动力掌握1-2门使用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素质。

四、整治村容村貌、优化人居环境

为了确保村容村貌整洁卫生,村道亮化,村委会建立了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坚持月末周五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有效杜绝了村道脏、乱、差的现象,大力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引导和帮助农民重点解决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等问题,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增强健康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逐步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实现村容整洁。同时,积极争取项目,全力实施 “五位一体”农村能源沼气建设项目,至目前,全村一半以上农户用上了清洁的沼气

能源。村委会抢抓各种发展机遇,先后向上级水电部门争取农电网改造资金100多万元,新打机井5眼,争取配套机井2眼,全村农户全部用上了自来水。通过项目争取、农户自筹的方式,对全村8个社主干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进一步加大村社文化阵地建设,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村上建成了文化体育广场,配备了篮球架、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利用农闲及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完善了文化室建设,购买了图书、体育器材,订阅了报刊杂志,定期向群众开放。购臵了电脑和大屏幕电视机,开通了宽带网络和程控调频广播,开阔了群众的视野。

五、创新活动载体、创建文明新村

为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精神追求,村两委广泛开展了“五星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致富能人”、“好青年”、“好党员”等评选活动,在争创活动中,村上注重以宣传引导入手,在群众中大力倡导科学精神,并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开展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活动。村上建立了功德榜、成才榜、美德榜、能人榜等“文明之星榜”,培养树立了一批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来带动教育引导群众。在村委会和文化体育广场统一制作了公民道德、廉政文化、和谐建设等内容的公益牌20多幅,大型墙画孝廉之星光荣榜1副。同时,将评选出的24户“孝敬老人明星户”、“和谐家庭”全家福照片挂在了光荣榜上,进一步带动乡风文明建设。在农户中开展“五星文明户”评选活动,全村共评选出五星文明户5户,十星级文明信用农户40户,持家有方好婆婆9名,尊公孝婆好媳妇9名,并抽出部分资金对每年评出的农户和个人给予物质奖励,发放荣誉证书,使争创活动搞的有声有色,从而激发了群众的争创热情。与此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六进农村”活动,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充分利用“元旦”、“春节”、“三八”、“五一”、“七一”、“十一”等重大节庆日,举办文艺汇演、社火表演和体育比赛,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全村上下尊老爱幼,邻里互助,遵纪守法,热心公益蔚然成风,各项事业得到了健康快速、全面发展。

第四篇: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整治实例

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整治实例

随州市曾都区何店镇浪河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作者:余国毫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家相关建设方案的扶持,我国农村的建设整治等工作在各地广泛开展。本文以随州市曾都区何店镇浪河村为例,对其新农村的建设活动进行规划探究,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对其规划提出建设性方针,力图建立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生态型文明新村。

[关键词]:建设;规划探究;力图

一、引 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不断繁荣,我国农村的综合整治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中央1号文件)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于新农村的建设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与此同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和国家颁布的方针政策的引领下,随州市曾都区何店镇浪河村进行了生态文明新村的创建活动,建设规划力求保护浪河村的生态环境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广大村民提供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生态型文明新村。

二、村域规划

(一)现状概述

何店镇位于随州市南部,东与大堰坡乡交界,西与均川、柳林两镇相连,南与洛阳镇毗邻,北与随州市南郊区接壤。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随州市区约9.0km,其境内还有随洛公路(随州市-洛阳镇)南北贯穿。浪河村占地面积为10.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89平方公里,林地4.05平方公里,水域0.8

1平方公里。浪河气候四季分明,全年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适应农作物生长。浪河全村总人口3543人,共1017户,村内自然湾共78个,村民建设用地26.16公顷。因浪河气候适宜,土壤肥沃,特别适宜农作物生长,浪河村历来以农业种植为主,种植业为粮、棉、油等为主导产业。养殖业以家禽、牲猪、渔业为主。所有产业在村域内呈均匀分布。浪河集镇现已形成食品工业园。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的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何店镇浪河村建设生态文明新村的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结合何店镇浪河村的具体现状,并对其区域位置、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及主要产业布局进行相关分析,对何店镇浪河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应坚持以发展生产作为第一要素,注重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正确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村庄建设与保护耕地、发展经济与资源合理利用的关系,切实发挥规划对村庄的建设发展及空间资源的指导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其规划原则首先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要按照“生态适应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相统一的要求,做好村域规划和建设规划。其次要尊重民意的原则。在村庄建设上,尤其是在产业发展方向、定位及其住宅选型上,必须征求广大农民的意愿。最后要坚持“五结合”的原则。在规划该村新农村建设时,要同村域经济结合起来,要同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要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要同村庄整治和建设结合起来,要同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结合起来。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加快进程,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狠抓落实。

(三)村庄布局规划

1.土地利用及村庄布局现状

本规划以1998年编制的《何店镇镇域总体规划》(2003-2020年)为依据,规划中指出:浪河为片区中心,以食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2020年,人口规模达8000人,用地规模达80.0公顷。与此同时,通过图1“土地利用现状图”可以看出,林地和农地的使用面积共占总用地面积的70%以上,而农用设施的用地面积则不足%。矿产资源和水域面积的用地总和也不足10%,与居民用地面积相当。这说明何店镇浪河村的生态新农村建设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有很多待规划和勘察的土地。

图1 土地利用现状图图2 村庄布局现状图

通过图2“村庄布局现状图”显示:浪河村域共有78个自然湾,而村内5户以上的自然湾占全村总数的75.64%,居住人数3315人,占全村总人数的93.56%,5户以上自然湾建设占地面积23.09公顷。

1、村庄布局规划

通过上述土地和村庄的布局现状分析探究,本着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节约用地、适度并点的原则,对全村居民进行有效合并,主要并迁5户以下的自然湾,向人口多、建筑质量好、经济优势强、交通便捷、居住环境质量好、设施宜配套的自然湾迁并,合理调整自然湾的布局,方便村民的生产,改善村民生活环境,促进农村城镇化。通过迁并村庄,为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浪河村节约土地11.92公顷约178.80亩,其中退宅还田8.11公顷约121.65亩,退宅还林3.81 公顷约57.15亩。

2、基础服务设施及产业结构规划

由于村域内以土路为主,并考虑到全村诸多公关服务设施主要集中在浪河集镇。所以对村域内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应以浪河集镇为主,对相对集中的自然湾设置医务室、邮政点等设施,并在七组增设一所幼儿园。同时也要对浪河集镇到各自然湾的道路进行整治,对村内的主干道路宽度要求定为4m。同时考虑到村内大多数村民自备水源,并无集中供水、排水系统。规划对自然湾相对集中的地段建农村无塔恒压供水系统集中供水,确保环境卫生安全。并规划新增3处变压器,并加强线路改造,确保供电安全。

浪河村历来为农业村,在生产发展上,浪河应充分利用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的自然资源,加大对农业投入,发展主导产业,同时,应积极扩展产业链,加强对农业产品的加工力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充分利用现有食品工业园的优势,配套基础设施,加大招商引资,促进浪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村庄建设规划

(一)现状概述

浪河村三组在浪河集镇东边220米处,南北长280米,东西宽200米,占地面积约2.99公顷,合约44.85亩。试点村用地位于浪河村三组沿通村公路北侧,现状地形中间高四边低,系一丘陵缓坡。其用地坐北朝南,靠山临水。北靠绵延起伏的青山,南临沿路堰堤,四周农田环绕,自然环境幽美,交通便捷,真可谓是“人杰地灵、得天独厚、丰润有余”,是一处难得的人居佳境。

(二)空间组织和用地布局

整个地块分为改建区、新建区、绿化景观区三个区域。形成两横一纵多节点的空间景观系统。规划充分尊重地形、地貌与原有的自然资源,将地方特色与现代居住区形象的有机交融。以人为本,精心塑造生动和谐的居住区开放空间与建筑群体。整体布局如图4所示:

图2 整体规划图

(三)绿化景观设计

新农村的绿化景观设计应结合当地环境的实际情况,以与环境和人文相互协调为原则,同时避免材料浪费,规避城市园林设计风格,创造出农村气息独特的园林景观。

(四)建筑户型与改造包装

为双拼独院式住宅,外形参照鄂北建筑艺术风格,徽派建筑特色,粉墙黛瓦。建筑层高为两层,占地140平方米,其中:宽8米,进深12米,院子5.5米。整体户型和外观的设计应结合何店镇浪河村现有房屋的实际情况,并参照生态新农村的建设理念,规划建设出方便居民生活并具有新农村特点的住宅。

(五)专项工程规划

以现状道路为基础,对道路进行竖向规划。为减少土建工程量,应保持原山势面貌,室外工程将依山、依路、依房、分台阶形成不同高度的台地和不同长度的挡土墙,使建筑群具有高低起伏、错落有序的空间效,体现出山地建设特色风光。

(六)防灾规划

规划村内部建立消防队,配套消防器材。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设置突发急性流行性传染病的临时隔离和救治室,建立完善的疫情预警机制。同时,要求重要建、构筑物和城市生命线工程及易产生次灾害的设施须按国家有关规范设防。

四、结语

生态文明新村的建设体现着我国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通过新农村的建设,可以使我国大部分村域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得以运用,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村的人文环境。而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也是我国近期所关注和扶持的重点建设内容。积极配合国家现阶段发展,对新农村建设进行有效规划,可以加速生态文明新村的建设、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军勇.引导农村民间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探讨[J].特区经济,2007(11).[2]王旭辉.对新农村建设中市场体系建设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1(3).[3]鲁大立.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与劳动力转移研究[J].山东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10(9).

第五篇:文明新村创建会议发言

完善思路 创新模式 掀起文明新村创建新高潮

随县三里岗镇

为进一步落实市、县两级关于创建文明新村的指示精神,我镇坚持“农业稳镇,工业富镇,新村美镇、特色兴镇”发展思路,以吉祥寺文明新村建设为龙头,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文明新村建设在随南公路沿线全面展开,掀起了文明新村创建新高潮。

一、以推动新农村建设为根本点,不断增强创建动力

(一)抓好统一规划。按照“统一规划、政府引导、村级负责、农民主体”的思路,突出重点、抓住亮点,解决难点,推动创建工作全面展开。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时间要求,加快农民新居建设步伐,所有新建和旧房重建的居民点都由镇文明新村建设专班牵头负责,土管、城建等部门强力配合,认真把好图纸审核关,统一规划放线,确保全镇文明新村建设步调一致。

(二)抓好以点带面。坚持“以点带面”的模式,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不断满足人们群众需求。吉祥寺村依托食用菌产业,在2008年底率先实现了“211”目标:即户均种2000袋香菇,养10头生猪,实现人平纯收入1万元。同时,该村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优势,以建好旅游山庄、农家乐,开发好旅游景点为支撑,建成了“田园风光式”新村,丰富了旅游内涵。典型就是经验,经过宣传推介,吉祥寺文明新村建设“以点带面”的模式迅速传开,全面带动了我镇居委会、贾家湾村等地新居民点建设,目前已经初具规模。杨家棚村依托丰富的山林资源重点实施了“3511”工程:即户均种3000袋香菇,人均栽500棵意杨,户均养10头生猪,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自然生态式”新村已初现雏形。刘店村依托随岳高速出口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经济,兴建菇乡美食苑,乘势发展香菇木耳种植业、畜牧水产养殖业,“农家山庄式”新村已成现实。

(三)抓好农房整治。坚持“三个统一”,一是对212省道农房统一包装,二是对危旧住房、厕所、杂物间等统一拆除重建,三是在贾家湾村开展试点,按照白墙、红窗、灰瓦、马头墙的标准统一改造升级。

二、以改善民生为落脚点,不断追求创建实效

(一)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为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我镇投资200余万元完善了各村村级卫生室,配备了医疗器械,改建了中心卫生院住院部,进一步改善了医疗卫生条件。

(二)添置消防安全设施。投资60万元组建了吉祥寺消防中队,购买了消防车,安装了消防栓,完善了消防器材,新建了车库,为我镇消防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三)成立惠民机构。我镇在吉祥寺村成立了农户小额担保贷款互助合作社、香菇专业合作社、随县裕国农业综合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裕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等一批惠民机构,为农民致富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以培育文明新风为着重点,不断深化创建内涵

(一)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充分依托现有的文化设施,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引导农民提高自身文化素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改变了从前麻将桌上博彩的生活方式,开始在各村的农家书屋里阅览书籍,通过远程教育了解国家方针政策和时事新闻。文艺下乡、电影下乡也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

(二)树立文明的社会风尚。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婚姻观、生育观和家庭观。围绕遵纪守法好,孝敬礼仪好、文化科技好、婚育新风好、环境卫生好等创建目标,广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文明新风户”等群体性文明创建活动。

(三)形成良好的村风民风。鼓励农民多看书看报、多开展体育运动、多进行歌舞活动,同时,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各种文艺活动,使文明创建变成弘扬美德、道德养成的过程,切实塑造好村风、民风。

四、以贯彻好精神为切入点,不断增强创建实力

按照市、县两级的指示精神,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产业发展、科技推广、文明工程、绿化工程等规划,以“五新”为目标,即经济增长达到新高度,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人居环境呈现新面貌,社会事业实现新跨越,民主管理再上新水平,通过降低公用成本,实现节约用地,引导全镇各村逐步实现乡村环境城镇化、农村产业工业化、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民生活富裕化。

文明新村创建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收到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我们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增强文明新村创建针对性、实效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再作新的贡献。

下载创建生态文明新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建生态文明新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建文明新村 共建和谐社会

    创建文明新村 共建和谐社会 ——茂名市茂港区沙院镇何屋村委会碌牙村创建文明村事迹材料 沙院镇碌牙村地处该镇西南部,位于茂港、吴川交界处,总人口600多人,曾是一条环境复杂......

    创建生态文明校园

    创建生态文明校园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斗门区乾务镇中心小学 邓桂昌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

    创建文明新村 构建和谐西峡

    创建文明新村 构建和谐西峡 我县的文明新村创建工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农民增收、村容整洁、医疗改善、扶贫救困、农村“五通”、、“五有”、“五化”、文化......

    村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

    ××镇××村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 实施方案 为提升我村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美化村级面貌,持续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按照上级创建生态村的工作要求,结合我村实际情况,特制定......

    创建生态文明学校工作总结

    创建生态文明学校工作总结 根据《庄河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17年度生态文明工作计划的通知》(庄教发〔2017〕48号)精神及素质教育要求,我校积极推动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想纵深发展,打......

    创建生态文明乡镇工作汇报

    创建生态文明乡镇工作汇报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按照“突出特色、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工作思路,以天上王城景区为中心、沿线林果园区为基点连成一线,突出旅游资源和......

    创建生态文明校园工作计划

    后王集小学 创建生态文明校园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 为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根据濮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要求和精神,为进一步深化花园......

    村庄创建生态文明村庄自查报告

    ***村创建生态文明村庄 自查报告我村现有耕地2100亩,全村总户数680户,总人口2400人,人均收入7200元,村两委成员5人,党员80人。近年来,我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