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年学》论文
当代青年的需求与引导规律
摘要:当代青年对恋爱婚姻,劳动就业及生活方式各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与体会,为了避免青年在发展中陷入误区,做好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当重要的一项工作。
关键词:恋爱婚姻劳动就业 生活方式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青年的恋爱动机多种多样,主要有四种类型:认真严肃型,随波逐流型,功力实用型,好奇攀比型。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现在的青年越来越趋于理性,爱情固然重要,但是学业与事业永远是第一位。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相互监督被大多数青年所推崇。对他们而言,恋爱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当问到“如果你失恋了,你怎么办?”等问题时,大部分青年能够做出正确的抉择,但也有一些学生找不到适当的解决方法,处理不好,更有一些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手足无措。常言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能否有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影响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因此要正确引导青年的恋爱婚姻。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要做好以下几步:首先,加强恋爱观教育。真正的爱情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与幸福,使人充实,促进成才的事业。其次,加强社会文化建设。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只有用“以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文化来占据青年的思想文化阵地,才能使青年的恋爱行为受到社会道德的约束,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最后,要加强对大众传播媒介的监督。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青年的意识形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劳动观念的转变尤为突出,根本性的变化就是从过去的“要我劳动”转变成今天的“我要劳动”。我国劳动人民的劳动观念,经历了“单纯的我要劳动”、“要我劳动”和“我要劳动”等的转变过程,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时代背景。就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青年的劳动观念发生了转变。在他们看来,劳动是关荣的,是自力更生,自我价值的体现。马克思曾经说过,“我活在世上,除了劳动还是劳动。如果一天不劳动,我就感到空虚和无聊”。还有一位名人说过,“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但人的事业更为重要,没有事业的生命是没有意义的”当代青年的劳动观念正是这两句话的充分体现。然而,也有一些青年的劳动观念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他们养成了好吃懒做,一心靠父母。
为了适应全球经济的发展,应该培育新型的劳动观念。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而在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加强青年的思想教育是培育新型劳动观念的主要途径。劳动是人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活动,是人以体力脑力的支出生产物质和精神产品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在人类形成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科学地论证了劳动在人类产生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著名论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必须牢固树立“以辛勤劳动
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荣辱观,要根据当今社会劳动形态和内涵的新变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克服在劳动问题上存在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观,促使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平等互助、协作和谐的劳动关系,不断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社会文明建设。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切劳动„„都是人类劳动力生理学意义上的支出”。因此,无论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生产劳动还是服务劳动,操作劳动还是经营劳动,科学研究还是文艺创作,都属于劳动的范畴。
在经济全球化与市场一体化的今天,青年的生活方式也随之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人们买东西全都去商场,而生活在网络时代的青年朋友们则更愿意去“淘”,在网上可以随意挑选自己想要的商品,而且足不出户,当然这也是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当今社会竞争激烈,进而产生了一种新的生活节奏——快。“快”已经是当代青年适应社会压力的一种方式了。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大家更是竭尽所能去提高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去充实自己,使得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能有一席之地。以至于现在出现一种新的潮流——出国,“出国”是当代青年为了提升自己能力的一种新途径,在国外大家可以学到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国外特别注重素质教育,以至于在国外可以提升大家的素食,这一点国内还是有所欠缺,但是为了适应全球的发展,国内教育也在加强对素质的教育。
青年是新时代发展的主力军,在面对青年的恋爱结婚,工作就业
以及生活方式这些问题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最重要的。因此,各教育部门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青年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彦华,李鑫,新时期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思考.科学教育.2007
2.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选读[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12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494页.4.刘诗白: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决定性力量[N].人民日报。2003-1-28
第二篇:青年学论文
高校大学生心理援助制度探究
文献综述
前言
我们组拟定的论文题目是《高校大学生心理援助制度探究》,由于目前国内学者大多数探讨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本身或者探讨高校对于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方式的有效性,对于高校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制度模式少有涉及,因此,本文的探讨对于高校建立有效的心理援助体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根据目前国内高校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模式,借鉴成功经验,吸取高校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时的教训,探讨了怎样建立一套合理的大学生心理援助制度。这些文献对于本文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参阅了2009年国内关于大学生心理援助方面的文献。
随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高校也纷纷建立起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援助机构。但是,由于我国专业的心理专家的缺乏,学生由于种种原因避讳心理问题,导致这些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不了他们应有的作用,为此,国内相关人士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心理援助问题有了一些探讨。对于我们的研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聂素滨、魏国志、沈大为、赵清秀(2009)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的对策研究》中,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3000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认知、需求的现况调查。结果表明:听说过心理健康指导方面的教育的学生中男生占94.1%,女生占89.0%,来自农村的学生占93.8%,来自城市的学生占88.3%,男女生和城乡学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我国与国外比较选择“差远了”的占41.8%;遇到心理上的困难寻求同学、朋友帮助的占53.9%,自己承受的占17.2%。结论多数大学生对心理指导与咨询并不陌生,并十分迫切希望获取心理指导与咨询,应建立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队伍和机构,利用多样的指导模式进行综合干预。了解了我国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认知、需求情况,为建立一套科学的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体系提供了依据。
优点是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法,研究资料真实可信;不足是在提出相关建议时,不够具体详细,没有很强的操作性。
徐飞、张熠(2009)在《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中采取了文献研究法,探讨了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主要强调了现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过度关注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也就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以心理咨询为主,而不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为主,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加强开展大学生积极心理的教育,开发大学生潜能的观点。
优点是观点新颖,对于心理援助方式提出了自己的独创性的见解,提出的方案很有特点,值得借鉴。不足是,相关的资料占有不足,没有实际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作为基础。
雷秀雅、高淑芳、赵威、张国栋(2009)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五个维度》中采取了文献研究法提出,高校出现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对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和理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加强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是高校教育管理者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而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更需要整个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高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实践,应着重从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目标、工作机制、队伍建设和实施途径等方面开展工作。
优点是比较全面系统地概括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途径,其中的问题,对于全面了解相关问题很有价值。不足是,范围很大,研究的问题很多,每一个问题不可能详细地展开,所以显得有些空泛。
郝东(2009)在《走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救治”误区》中采取了文献研究法,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人们习惯于把高校心理教育视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稳定管理秩序,预防极端事件发生的一种途径和手段,结果心理教育变成针对极少数有心理障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的心理诊治,而广大学生则被排斥在心理教育之外。他认为,要使心理教育走出心理“救治”的误区,心理工作者必须把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全体学生全面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各种素质上,因为心理咨询的目的不是解决少数人的心理障碍,而是保证全体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
优点是提出的观点新颖,看问题独到深刻,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和实用价值,不足是在提出建议时缺少第一手的资料,因而不是很饱满,缺少现实的可操作性。
王亮(2009)在《当代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实证调查——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中采取了调查法,指出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环境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解决或减轻心理问题就离不开心理求助。心理求助行为是指人们为了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困扰或不适而采取寻求外界帮助的行为。他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程度一般,最主要的心理问题是抑郁;对心理问题概念基本了解,但是对心理求助概念较为陌生;对心理求助的看法较为接受,因而心理求助可能性较高;影响大学生及时、科学、有效进行心理求助的因素包括年级和专业来源,性别和地域来源对心理求助某些方面影响不大。
优点是以实际的调查研究为基础,材料真实可信,但也有不足,调查的范围过小,并不具有很大的普遍推广的意义。
结论
通过以上文献综述,不难发现:
随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被重视,学校在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高校对于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探索也越来越多,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可以给我们以借鉴,但更多的是有相当大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解决。
现阶段,国内对于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援助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实际操作方面,在制度建设方面的探讨不是很多。在具体的国家政策和高校制度方面的探讨还是有一些盲区。
通过上述文献,总结出现今高校对于学生的心理援助方面有一定的探索和实践,但是,在具体的制度化,标准化的国家制度方面还有很大的缺失。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在国家制度方面,和学校规章方面对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心理援助体制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研究计划
研究角度:论文题目是《高校大学生心理援助制度探究》,研究角度是针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制度模式,即:从国家方面来说,相关的配套政策和立法,以及各方面的种种支持措施;从学校方面来说,相关的模式探索,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援助制度的完善。主要探讨相关的问题,并且提出合理的建议。
研究方法:采用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
调查法,首先制定调查计划,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一定量的高校样本,邮寄给相关高校,以搜集全国高校中关于大学生心理援助的信息,并对调查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中了解高校对于大学生心理援助制度建设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文献研究法,根据高校关于大学生心理援助方面的体制问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而,了解有关高校心理援助制度问题的发展和现状,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性认识,有利于编制问卷和进行研究,和调查得到的资料进行比较,对于整个研究问题有一个全面、系统、理性的认识。
08级青少一班
组长:吴东海
组员:胡洲、李艳营、王霏、肖林欣
第三篇:《青年学》论文 - 副本
目录
一、青年教育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
二、新一代青年的特点………………………………………………(1)
(一)思想活跃,知识面广………………………………………………………(1)
(二)思维独立,崇尚自我………………………………………………………(1)
(三)敢于质疑,反感束缚………………………………………………………(2)
(四)务实功利、追求享受………………………………………………………(2)
(五)心理早熟、受挫力差………………………………………………………(2)
三、新一代青年教育引导的创新……………………………………(2)
(一)青年教育管理者在心态上需要转变………………………………………(2)
(二)青年教育、管理在内容上需要转变………………………………………(2)
(三)青年在教育、管理方式上需要转变………………………………………(3)
论青年教育的方法创新
【内容摘要】当今社会正在急剧的发展和变化,社会经济、文化逐步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传统社会的价值体系和个人的行为方式受到严重的冲击。青年是接受新文化、新事物最快的群体,在多元文化的冲击和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双重背景下,新一代青年已经逐渐的形成了他们自己所独有的、不同于以往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为青年的教育管理和预防青年违法犯罪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实践证明,传统的青年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变化,如何重新认识和评价当今青年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如何创新性的开展青年教育管理和预防青年违法犯罪工作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多元化 青年 教育管理 方法 创新
一、青年教育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多元文化的时代让当今的社会变得更加开放,尊重个人的主体自由和选择被广泛接受,同时多元文化也是一柄双刃剑,它既能促进发展,也能产生巨大的负作用,它使社会原有的相对稳定的价值体系与行为方式变得多元化、离散化、冲突化。
当前的新一代青年正在这种多元的文化冲突中成长。相对其他社会群体而言,青年所处的特殊环境和年龄、心理等方面的自身因素,使得他们成为对各类文化观念最为敏感的群体。他们不仅有涉猎各类文化的良好条件和旺盛精力,而且还具备揣摩和效仿新潮文化背后的价值观念的激情和愿望。因而文化多元结构的形成和出现,必然促使青年价值观体系呈多元化发展趋势。青年在价值观和人生观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受到不同文化的冲击,极易感到困惑和迷茫,再加之当前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让他们时常无从抉择,从而导致行为失范,甚至是违法犯罪,对青年的健康成长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
二、新一代青年的特点
青年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塑造期和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逐渐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青年在生活和学习中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并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同时由于身体和心理的急剧变化,也会形成青年特殊的身心特点。另外,当前青年又成长在一个社会急剧发展和变化的环境之中,又造就了他们这一代不同于以往青年的特点。要想有效的教育引导青年健康成长,首先就要了解青年的身心特点和思想价值观念。
当前的社会多元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有利于青年开阔眼界,增强对文化和事物的了解,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青年的思想价值观念、思维和行为方式。当前青年心理和价值观具有以下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思想活跃,知识面广
当前青年对书本外的知识了解得非常广,这是以前的孩子所不能比拟的,时常让家长、老师等成年人自叹不如。但同时他们也存在主动性和自控能力不强的特点,丰富的知识和资源并不一定能够应用于正确的方向,有时反而会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阻碍对他们的管理和教育。
(二)思维独立,崇尚自我与以往相比,当前青年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在学习和生活中,他们能很自然的把自己放在主体的位置,但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有时认识较为片面,所以在教育上需要下大气力加以引导。较之以往的青年,他们具有更强的现
代意识,善于表演,在集体生活中有强烈的参与欲和自我表现欲,并且比以往更看重个人利益,轻国家和集体利益。
(三)敢于质疑,反感束缚
与以往相比,当前的青年自信、张扬,他们愿意主动地去认知一些问题,乐于接纳现代的一些观点,但同时也缺乏组织纪律观念,时常固执己见,不轻易接受老师、家长的指导或教育。
(四)务实功利、追求享受
当前青年在现实生活中对自己所喜欢或者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认识非常清楚,但是他们看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他们乐于接受新的事物和思想,但是不喜欢空洞的说教,比如对传统观念和道德认识缺乏积极的认同。同时,当前青年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很多人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穿名牌、互相攀比、追求高档消费普遍存在。
(五)心理早熟、受挫力差
生活条件的改善,特别是激素类食品的增加,现在的青年生理比上一代又提前了1—2年,加上心理的早熟,使他们的性意识也超出自身年龄特征。喜欢结交朋友,异性同学的交往过密。他们这些表现不被社会、家长、老师接纳,自己又不会正确处理。他们的内心冲突加大,情感也越来越复杂。
三、新一代青年教育引导的创新
新一代青年的特点决定了教育引导与违法犯罪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只有对症下药,因势利导才能起到帮助青年健康成长的效果。
(一)青年教育管理者在心态上需要转变
以往青年的父母、老师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等成年人在教育、管理青年时当然的认为自己作为成年人比青年辈分长、经验多、知识多,从而在内心上并不是把对方看作是一个平等的对象,因而不能准确的了解青年的所想所思和他们的感受。
一方面,当前青年独立意识、平等意识、法律意识的增强,如果教育管理者并没有把对方平等对待,那么很容易引起青年的逆反心理,并且不会得到他们的认同,教育管理也就不会起到好的效果。现在当前青年需要的是一种平等对待,并且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管理者才能够与青年共同营造一个好的教育或者沟通的环境,得到青年的认同,进一步与教育管理者产生共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当前青年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广,知识储备相当丰富,在很多情况下青年们在某一方面并不一定比成年人懂的少,再加上当前青年的质疑精神、反权威的特点,很容易让年长的教育管理者认为当前的青年自傲、自负,从而让教育管理者从主观上否定青年,不利于与青年的沟通交流。
为此,在教育引导青年工作中首先要求青年工作者把自己看作青年的朋友,摆正心态,在与青年座谈中要倾听青年的心声,在组织青年活动中要创造平等的氛围,在管理青年时先探知他们的想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青年教育、管理在内容上需要转变
青年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当前是一个新事物、新知识和信息量爆炸的时代,我们针对这一情况,在工作中换位思考,以青年为本,对教育管理青年的方向和标准进行转变。一是学什么、不学什么的转变。在当前的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教育青年时应该让青年学什么、不学什么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就要求青年教育管理者自身要跟的上时代,了解当前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新知识,并且重新加以鉴别。二是管什么、不管什么的转变。当前青年的在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下,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分层,他们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那么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就不能再以传统衡量一名青年的标准去衡量现在的青年。青年工作者必须及时、准确的评估青年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以确定当前社会上哪些新知识、新事物是有利于青年健康成长的,哪些是不利于青年健康成长的。例如,互联网对青年的健康成长就有利有弊,将互联网作为学习知识的工具就是应该提倡的,而沉迷于网络游戏就是不利的。这是我们都容易去理解的,同时还有一些新的事物是需要青年教育管理者去重新认识、重新判断的。例如,当前青年人流行的“快闪族”,一群互不相识青年人,通过网络相约在指定时间和地点集合,然后一起做出一些特定的动作。如果教育管理者不去评估这种行为的好坏就加以制止的话,很容易造成与青年的冲突。
(三)青年在教育、管理方式上需要转变
针对当前青年生活方式的变化,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青年教育管理的方式进行创新。一是注重引导,疏堵结合。青年的逆反心理和好奇心理以及当前青年敢于质疑和自信的特点,让以往只堵不疏的管理方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青年的自制力和自控能力不高,只是堵的方式,势必引起青年的好奇心,再加上当前黄、赌、毒、网络游戏等的强烈冲击,很容沉使其沉溺其中。尤其是对“性”问题和游戏等青年天性的问题,要重点采取引导的方式,让青年正确认识事物的好与坏。二是改“说教式”的教育管理方法为“互动式”的教育管理方法。不论是教育还是管理,青年教育管理者与当前青年交流时,要想让他们接受和认同,都需要与青年互动。当前社会上各种形式的商业教育培训、知识讲堂、电视节目大量存在,一味的说教只能让青年看低教育管理者的水平,并且得不到青年的反馈,根本无从得知教育、管理的效果。针对这一情况,要积极转变观念,在青年工作中采取形式多样、互动性强的方式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三是青年宣传教育的渠道需要转变。信息爆炸的时代,青年接受的信息也不断增加。以往的书本、电视、广播、宣传折页、海报,甚至是官方的网站已经不能吸引青年的注意力。当前青年接受到信息最多的地方是互联网,但不是说有自己的网站,在网站有宣传教育的内容就能够让青年知道。当前在宣传教育时要有效利用青年们关注的门户网站、网络交流工具,还有新出现的青年人聚集的校内、开心网等网络社区。同时加强对青年影响大的地方的关注,充实主流价值观的引导,真正了解青年,影响青年。
学习中心: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农垦河西分校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层次:专升本
学号:10***
姓名:王生宏 参考文献:1.张伟,《浅谈青年价值观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华章》 2010年14期2.《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教育研究》3.肖莲姣,《从价值多元化看学校价值教育的一元化导向》,《湘潮》2009年第4期4.中教网,《当代青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第四篇:青年学复习整理
过渡理论 青年是近代社会才出现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由于社会复杂化而对成人提出一定的资格和能力要求,青年是为了获得这种资格和能力而过渡的一个阶段,是由童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这一过渡时期的内容和年限会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变。
选择理论 青年是人生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关键性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主体将获得最主要的社会资格能力;作出那些影响他未来一生的重大选择和决定
社会化的含义社会化是指人从生物个体发展成为具备社会成员素质的“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
继续社会化是指经过基本社会化后,为了适应社会文化环境,进一步接受社会的文化传统和生活经验;同时在创造新文化的过程中,接受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再社会化改变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建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确立新的生活目标的过程。
正向社会化 是指父母或其他成人作为施教者,对作为受教者的子女或儿童,进行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等进行施教的社会化过程。
反向社会化 指传统的受教者对施教者反过来施加影响,向他们传授生活变化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
婚恋观是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婚姻和恋爱问题上的重要体现
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政治权力体系及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政治社会化是指年轻人自其环境中的其他人处习得基本的政治定向的历程
一、生物性动力机制
(1)生理动力机制——生物发生论
主要观点:青年的发生与发展主要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成熟过程,而其余的发展过程都是派生的或同成熟过程相联系的。
青年期发展的主要源泉和动力决定于他的内部生物过程,或者说,生物本能的趋力。代表人物:卢梭、霍尔、盖塞尔
(2)心理动力机制——心理发生论
主要观点:青年心理过程和心理功能是青年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结果。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皮亚杰等
二、社会性动力机制
(1)社会(环境)发生论
主要观点:人是“社会的动物”,人的发生和发展主要决定于社会环境的影响。
代表人物:洛克、华生和斯金纳、勒温
(2)文化发生论
主要观点:青年的发生发展是社会文化决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决定了青少年的发展历程,并会对青少年在多大程度上感到自己被成人群体接纳产生了重要影响。
代表人物:维果茨基、玛格丽特·米德、本尼迪克特
文化发生的动力机制
规训与惩罚机制(福柯)
文化沉浸机制(凯根)
引导与保障机制(法律等)
三、自我选择论
主要观点:青年是人生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关键性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主体将获得最主要的社会资格能力;作出那些影响他未来一生的重大选择和决定。
代表人物:吴鲁平
第五篇:七一青年学习热潮
大余县“三促三带”掀起广大青年深入学习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热潮
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胡总书记要求我们“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为此,大余县组织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三促三带”活动,帮助暑期返乡大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我党和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本质,点燃青年学子投身我党事业的激情,努力让更多的青年朋友融入到党的伟大事业的建设洪流中来。
一是以辩促思,组织辩论学习活动,促使广大青年学习和思考党的风雨历程,潜移默化强化广大青年对党的组织的爱戴。这些活动得到广大青年积极参与,再次得到了党的洗礼。7月2日县委宣传部组织了以“青年对党和国家发展是否起决定作用”为辩题的辩论赛,比赛吸引了300多名各界青年参与或观看。正反双方以大量事实和精辟的分析向观众们展现了青年人在近现代史上顽强不懈的拼搏精神,让选手和观众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我党与广大青年的在90年来的紧密联系。县委组织部开展的以“青年与党”为题的演讲比赛得到了广大青年的青睐,大余各单位各乡镇各阶级青年纷纷报名参赛,在300多名选手的入围赛中,64名选手的初赛中,到16名选手的决赛中都涌现了大量优秀的演讲作品。青年人通过演讲比赛表达了对党的真挚情感,用感恩的心祝福中国共产党迎来90岁生日。县团委开展了“祝福献给党”千条红色微博征集活动,各乡镇、企事业单位基层团支部积极响应,面对团员开展了动员活动,共庆党的生日,活动后共选出36名积极入党分子,为扩大党的吸引力做出积极贡献。
二是以教促学,组建政策宣讲团,带动广大群众深入了解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教结合激发广大青年对党的事业的激情。在大余县委组织部的精心组织下,以大学生村官为核心,66名青年共组建了9支大余县重点宣讲团队,带领暑期返乡大学生积极组建宣讲志愿队,深入村组社区和田间地头向农户认真宣传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耐心解说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类惠农政策资讯,积极宣传与民计民生有关的方针政策、十七大以来大余县的建设成就和重大举措、三送筹办工作的思路和成绩、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优秀党员的事迹和成长故事等。宣讲团队兵分3路,短短5天时间共走遍大余**个乡镇,**个村,走访农户563户,街道社区38个,发放宣传材料9000余份。发展了大量农民入党积极分子,共收到231份入党申请书。通过充当党的宣讲员 宣传组的青年组员既是形势政策教育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受益者,非党员的53名青年纷纷坚定了拥护党的事业决心,递交了入党申请。
三是以团促党,开展七一团建活动,发动广大团员青年从思想、行动上积极向党靠拢,团建促党建。结合基层乡镇的工作部署,县委组织部联合县团委组织了团员青年参加观看浮江乡举办的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让团员青年受到了一场生动、形象的教育;组织七一重要讲话学习会。县团委在总书记发表七一重要讲话后及时将有关学习资料送到每个支部手中,发动团员青年进行学习;根据青年团员活泼好动的特点,组织部联合县文广局与县团委举办了寓文艺表演、娱乐和学习于一体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暨迎“建党90周年”文艺晚会,进行了有奖知识问答。县团委组织广大青年团员在县委领导下开展学习七一讲话系列活动,成果斐然,活动后共成立非公团支部6个,共有45名团员青年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