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模具数控加工的工艺要求[小编推荐]
模具数控加工的工艺要求.数控加工工艺的基本要求
数控加工工艺,就是用数控机床气工零件的一种工艺方法,数控加工与通用机床加工在方法和内容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是伴随着数控机床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完善起来的一种应用技术。不同点主要表现在控制方式上。以机械加工为例,用通用机床加工零件时,就某边工序而言,其工步的安排、机床运动的先后次序、位移量、走刀路线及有关的lIJ 刘参勿的选掸等,都异由操作人员自行考虑和确定的,且是用手工操作方式来过卜控制灼如果采月自动车床、仿型车床或仿型铣床加工,虽然也能达到对加工过程实现自动控制的目的,但其控制方式也是通过预先配置的凸轮、挡块或靠模来实现的。而用数控机床加工时,编程人员要把原先由操作人员考虑和决定的操作内容和动作,如工步的划分与顺序、走刀路线、位移量和切削参数等,按规定的数码形式编排程序,经输人介质送到数控系统进行运算和控制并指挥进给系统进行相应的运动,自动加工出我们所需要的零件形状。因此数控加工的工序更加集中,对加工内容的规定更加具体,对整个工艺过程的考虑更加慎密,不容有丝毫的差错。由于数控机床的自动化程度高而自适性较差,往往稍有不慎就酿成严重的事故,所以,对数控加工工艺的要求更加严格。
(1)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时一定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数控加工的优越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l)选择并决定零件的数控加工内容。)对加工零件进行数控工艺性分析,比如确认几何尺寸、精度要求、定位基准,考虑是否有必要在毛坯上增设工艺凸耳等等。
3)数控加工的工艺路线设计,在这里主要考虑工序的划分、顺序的安排以及和后续加工的衔接问题。)数控加工工序的设计,把本工序的加工内容、加工用量、工艺装备、定位夹紧方式和刀具运动轨迹都具体确定下来,为编程作好充分准备。)数控加工专用技术文件的编写,这些文件既是数控加工的依据、产品验收依据,也是操作者遵守、执行的规程,有的则是加工程序的具体说明或附加说明。
(2)数控加工工序的划分一般方法有:)以一次安装的加工作为一道工序,适合于加工内容不断的工件。)以同一把刀具加工的内容划分工序,这种划分方法最为常用,适合于较复杂零件的综合切削加工。)以加工部位划分工序,这适合于加工内容很多的零件。)以粗、精加工划分工序,对于易发生加工变形的零件,由于粗加工后可能发生的变形而需要进行校形,故一般来说凡要进行粗、精加工的都要将工序分开。
(3)加工顺序安排的原则:)上道工序的加工不能影响下道工序的定位和夹紧,中间穿插有通用机床加工工序的也要综合考虑。)先进行内型内腔加工工序,后进行外形加工工序。)以相同定位、夹紧方式或同一把刀具加工的工序,最好连接进行,以减少重复定位次数、换刀次数与挪动压板次数。)在同一次安装中进行的多道工序,应先安排对工件刚性破坏较小的工序。.模具数控加工工艺规划的影响因素
在现代模具制造中,数控加工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数控加工工艺不仅决定了模具的制造质量和产品精度与表面质量、模具寿命、制造周期,更重要的是决定着模具的制造成本,因而历来为人们所关注。
在确保模具质量的前提下,制造周期短、成本低是合理选用模具数控加工工艺的基本准则。同一套模具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制造方法,充分利用现场条件达到更好的质量、更低的成本、更短的交货期,应考虑以下诸因素:
l)模具的类型、结构及其工作零件的尺寸、形状与构成首先要区分待生产的模具属于刃口类的冲裁模还是成型类的锻模、压铸模或注塑模。刃口件与型腔件的要求和加工工艺不同,使用的加工设备也不相同,模具工作零件的尺寸大小、形状与构成,影响其制造工艺及使用的加工设备。)模具主要工作零件的材料、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及热处理硬度通常,模具刃口的尺寸精度高,模具型腔表面粗糙度R a值要求严。高精度模具刃口件必须用高精度磨削设备加工,高精度切线割机也只能进行半精加工,模具型腔一般都要进行研磨抛光。不同材料的模具刃口件或型腔件,不仅加工设备与工艺有别,而且还影响其切削参数的选择。)现场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条件模具结构与制造精度的设计既要满足产品零件的技术要求,还要与现场条件及技术水平相适应。)要求的制造周期(交货期)客户不仅要求模具质量好,寿命高,造价低,往往还要求交货期短,所以必须合理选用制模工艺。而提高模具标准化程度、改进模具结构并提高其制造工艺性则是压缩制造周期的关键。)要求的模具寿命模具主要工作零件的材料及其制造工艺是模具寿命的决定性因素。一般轻载冲模刃口材料用碳素工具钢T7 ~ T10 或优质碳素工具钢T7~ T10A;形状复杂、冲裁料厚t > 3mm 的重载刃口件可选用Crl2、Crl2MoV 及GCrl5 等高碳高铬合金工具钢。这些材料的加工工艺及使用设备都有所不同。
模具制造业经常利用数控铣削来完成模具型腔、型芯和电极加工,其NC 程序通常由CAM 软件获得。由于模具加工工艺规程有其特殊规律性,为刀位轨迹的简化、优化提供了方向:首先,有几类模具如锻模、铸模、注塑模等都要考虑拔模斜度,其角度在一个有限范围内;有些成型模具如网球拍模、电热管成型模等截面形状有规律可循,因此,利用成形刀具可以简化刀位轨迹。其次,模具型腔、型芯、电极中自由曲面常常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部分加工内容往往十分复杂,加上精度要求又高,所以难度很大,一般只能利用CAM 软件中现有的算法进行加工,但由于个人认识不同,获得的刀位轨迹也千差万别,因此,刀位轨迹的优化即在于如何充分利用CAM 软件、高效高质量地获得NC 程序。.粗加工原则一“多快好省”
粗加工过程由于余量大,切削条件恶劣,我们更加注重于加工效率。在合适的环境下,采用实用的成形刀具进行粗加工,可以很好地贯彻“多快好省”的原则:
l)“多”是指在同样的条件下去除尽量多的加工余量。在腔槽铣削过程中,常采用阶梯层状粗加工方式,为了使得粗加工后留下的余!比较均匀,往往减少每一层的加工深度,尽管机床和刀具的载荷远远没有达到最大。若采用成形刀具,因其形状与模具型面能较好贴合,所以在保证刀具刚度的前提下,切削深度可以达到最大。)“快”是指通过优化工艺规程来提高加工效率,采用成形刀具可以用简单的刀位轨迹快速加工出型面,节约加工时间.)“好”是指保证加工质量、防止过切等,成形刀具形状接近模具型面,易于控制加工余量,并使得加工余量尽量均匀。)“省”是指尽可能减少损耗,降低加工成本,成形刀具因为均经过重新刃磨,可以利用旧刀具磨制,起到二次利用的效果。.精加工原则― “保证质丛,提高效率”
质量和效率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模具对精度要求很高,因此我们的原则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效率。在编制数控加工工艺时首先要了解CAM 软件系统所具备的生成刀位轨迹的能力,然后选用合适的方法完成多曲面加工。CAM 软件中产生雕塑曲面刀位轨迹的算法有参数线法、截面线法等。参数线法是将加工表面沿参数线方向细分,生成的点位作为加工时刀具与曲面的切触点,因此要求曲面的参数完整,如果因裁剪或分割等编辑动作而丢失了部分参数,除非进行曲面重构,并且重构前的曲面片间的拼接在公差范围内必须是光顺的,否则无法采用此法。所以,虽然参数线法刀位轨迹生成速度快,但建模过程复杂,一般不太使用,而更倾向于采用截面线法。截面线法是以一个参数完整的曲面作为参考,获得一组参考刀位点,然后沿着指定的投影方向对待加工表面进行切割,截出一系列交线,刀具与加工表面的切触点就沿着这些点进行运动,完成曲面加工。现在的CAM 软件通常采用此法。等距面法是通过生成待加工表面的等距面直接获得刀心位置,算法上相对简单得多,运算速度较快,但一般只适用于球形刀加工。在软件的实际应用中,则只要参考面和投影方向选择得当,就可以使得刀位轨迹均匀,避免存在刀具下行,提高切削精度,达到最优化的情况。
作者:汽车模具http://cn.yuntianmould.comhttp:///
第二篇:数控加工工艺作业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数控加工工艺作业
数控加工工艺作业(3)第4章 数控加工工艺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D2.A3.C 4.B 5.D 6.B 7.D8.C9.D10.D
二、判断题
1.√2.×3.√4.×5.×6.×7.×8.√ 9.×10.√
三、简答题
1、什么叫工序和工步?划分工序的原则是什么?
答: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一组工件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划分工序的依据是工作地是否发生变化和工作是否连续。
在不改变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的条件下所完成的那部分工位的内容称为工步。划分工步的依据是加工表面和工具是否变化。工序划分的原则
①工序集中原则:每道工序包括尽可能多的加工内容,不适合于大批量生产。
②工序分散原则:将工件的加工分散在较多的工序内进行,每道工序的加工内容很少。适合于大批量生产。
2、数控机床上加工的零件,一般按什么原则划分工序?如何划分? 答:在数控机床上加工的零件,一般按工序集中原则划分工序,划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方法:
①按所用刀具划分:以同一把刀具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为一道工序。
②按安装次数划分:以一次安装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为一道工序。
③按粗、精加工划分:粗加工为一道工序,精加工为一道工序。
④按加工部位划分:以完成相同型面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为一道工序。
3、划分加工阶段目的在于是什么? 1)、保证加工质量 2)、合理使用设备 3)、便于及时发现毛坯缺陷 4)、便于安排热处理工序
4、什么是对刀点?对刀点位置确定的原则有哪些?
答:对刀点是数控加工时刀具相对零件运动的起点,又称“起刀点”,也就是程序运行的起点。
对刀点确定的原则:主要是考虑对刀点在机床上对刀方便,便于观察和检测,编程时便于数学处理和有利于简化编程。对刀点可选在零件或夹具上。为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减少对刀误差,对刀点应尽量选在零件的设计基准或工艺基准上。
5、切削加工顺序安排的原则是什么? 答: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基面先行原则 2)、先粗后精原则 3)、先主后次原则 4)、先面后孔原则
6、确定加工余量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确定加工余量应注意的问题: 1)采用最小加工余量原则。
2)余量要充分,防止因余量不足而造成废品。3)余量中应包含热处理引起的变形。4)大零件大余量。
5)总加工余量(毛坯余量)和工序余量要分别确定。
7、何谓加工精度?包括哪三个方面?
答: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几何形状和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相符合的程度,包括三个方面: ①尺寸精度; ②几何形状精度; ③相互位置精度。
8、何谓表面质量?包括哪些方面?
答:表面质量是指零件加工后的表层状态,它是衡量机械加工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表面质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表面粗糙度。指零件表面几何形状误差。2)表面波纹度。指零件表面周期性的几何形状误差。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冷作硬化。表层金属因加工中塑性变形而引起的硬度提高现象。4)残余应力。表层金属因加工中塑性变形和金相组织的可能变化而产生的内应力。
5)表层金相组织变化。表层金属因切削热而引起的金相组织变化。
9、从工艺因素考虑,产生加工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答:产生加工误差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种: 1)加工原理误差。2)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3)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起的误差。4)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引起的误差。5)工件内应力引起的加工误差。5)测量误差
10、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主要有工件材料、切削用量、刀具几何参数及切削液等。
四、计算题
1、图1所示为轴类零件图,其内孔和外圆和各端面均已加工好,试分别计算图示三种定位方案加工时的工序尺寸及其偏差。
图1
答:方案一: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重合,则A1工序尺寸及其偏差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2±0.1 方案二: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要确定A2,则设计尺寸12±0.1是间接得到的,即为封闭环。A2基本尺寸:LA2=8+12=20 0.1=ESA2-(-0.05)得ESA2=+0.05mm -0.1=EIA2-0得
EIA2=-0.1mm
故20 mm
方案三:同上,设计尺寸12±0.1是间接得到的,即为封闭环。
A3基本尺寸:LA3=40-8-12=20mm +0.1=0-EIA3-(-0.05)得EIA3=-0.05mm -0.1=-0.1-ESA3-0得
ESA3=0mm 故A3的基本尺寸及偏差:20 mm
2、图2所示零件,。因A3不便测量,试重新标出测量尺寸A4及其公差。
图2 答:根据题意可知,A3是封闭环,A2和A4是增环,A1是减环,则列出尺寸链图。
A4的基本尺寸
LA3=LA4+LA2-LA1得LA4=LA3+LA1-LA2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0+70-60 =30mm ESA3=ESA2+ESA4-EIA1得ESA4=ESA3-ESA2+EIA1
=0.19-0+(-0.07)
=+0.12mm EIA3=EIA2+EIA4-ESA1得EIA4=EIA3-EIA2+ESA1
=0-(-0.04)+(-0.02)
=+0.02mm 故A4的公差为TA4=ESA4-EIA4=0.12-0.02
=0.10mm
3、图3所示零件,镗孔前A、B、C面已经加工好。镗孔时,为便于装夹,选择A面为定位基准,并按工序尺寸L4进行加工。已知。试计算L4的尺寸及其偏差。
答:下图为尺寸链图。
经分析,列尺寸链如上图,由于设计尺寸L3是本工序加工中间接得到的,即为封闭环。用箭头表示L2、L4为增环,L1为减环。则尺寸L4的计算如下:
基本尺寸:L3=L2+L4-L1 得L4=L3+L1-L2=100+280-80=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00mm 上偏差ESL3=ESL4+ESL2-EIL1 得ESL4=ESL3-ESL2+EIL1
=0.15-0+0=+0.15mm 下偏差ESI3=EIL4+EIL2-ESL1 得EIL4=EIL3-EIL2+ESL1
=-0.15-(-0.06)+0.1 =+0.01mm 则工序尺寸L4=300 mm 4.如图4所示套筒,以端面A加工缺口时,计算尺寸A3及其公差。
图4 答:因封闭环A0为12+0.15,在极值法中,封闭环的公差等于各组成环的公差之和,而组成环A1、A2的公差之和为0.20,已经大于A0的公差0.15,所以本题求解A3及其公差应为无解。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三篇:数控加工工艺教学计划
1 §1-1 2 1 §1-3 3 1 §1-4 4 2 项目一 5 2 项目一 6 2 项目一 7 3 项目二 8 3 项目二
绪论、数控加工基础
数控机床的主要参数指标、刀具角度
切削用量、加工冷却方法 典型数控车削零件一加工工艺分析
典型数控车削零件一加工工艺卡片编写
典型数控车削零件一加工工艺卡片互评
典型数控车削零件二加工工艺分析
典型数控车削零件二加工工艺卡片编写 2 2 2 2 2 2 2 2
预习下一堂课0.5h 预习下一堂课0.5h 预习下一堂课0.5h 预习下一堂课0.5h习题4、5 0.5 h ` 预习下一堂课0.5h 预习下一堂课0.5h 预习下一堂课0.5h 3 4 4 4 5 5 5 6
项目二 典型数控车削零件二加工工艺卡片互评
项目三 典型数控车削零件三加工工艺分析
项目三 典型数控车削零件三加工工艺卡片编写
项目三 典型数控车削零件三加工工艺卡片互评
项目四 典型数控铣削零件一加工工艺分析
项目四 典型数控铣削零件一加工工艺卡片编写
项目四 典型数控铣削零件一加工工艺卡片互评
项目五 典型数控铣削零件二加工工艺分析
2 2 2 2 2 2 2 2
预习下一堂课0.5h 4、5 0.5 h ` 预习下一堂课0.5h 预习下一堂课0.5h 预习下一堂课0.5h 预习下一堂课0.5h 预习下一堂课0.5h 预习下一堂课0.5h
习题10 11 12 13 14 15 16 6 18 6 19 7 20 7 21 7 22 8 23 8 24 8 项目五
项目五 项目六 项目六 项目六 电火花加工 电火花加工 CAPP技术
典型数控铣削零件二加工工艺卡片编写
典型数控铣削零件二加工工艺卡片互评
典型数控铣削零件三加工工艺分析
典型数控铣削零件三加工工艺卡片编写
典型数控铣削零件三加工工艺卡片互评
电火花加工基础知识
电火花加工原理
CAPP技术与先进制造生产模式简介 2 2 2 2 2 2 2 2
预习下一堂课0.5h 1、6共1 h 预习下一堂课0.5h 预习下一堂课0.5h 1、6共1 h 预习下一堂课0.5h 预习下一堂课0.5h
习题习题9 26 9 27 9 28 10
项目七
项目七 项目七 复习总结
典型电火花零件一加工工艺分析
典型电火花零件一加工工艺卡片编写
典型电火花零件一加工工艺卡片互评 复习总结
机动 共计 2
机动4
预习下一堂课0.5h
习题1、6共1 h
第四篇:数控加工工艺教学大纲
数控技术专业(专科)
《数控加工工艺》教学大纲
(审定稿)2007年08月24日
第一部分 大 纲 说 明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数控加工工艺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必修课,其基础性内容以传统机械制造工艺为基础,密切结合数控加工的特点,是连接设计与制造的桥梁。其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学生三种基本能力,即合理选择刀具、夹具和量具的基本能力;合理选择切削参数的基本能力;合理制定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既具有工程基础又有较高的工程文化素质,既有丰富的工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又有较强的分析思维能力,能够合理地制定中等复杂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规程。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
本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先修课为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金工实习等。
三、课程基本要求
l、理论知识要求
(1)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了解数控加工原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选择切削参数、安排加工顺序和刀具选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掌握六点定位的原理和定位误差的分析计算方法,会查阅切削用量手册和有关国家标准,养成严格遵守和执行有关国家标准的各项规定的良好习惯。
(3)掌握粗、精加工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和切削加工顺序安排的基本原则。
2、技能要求
(1)能够较正确地根据零件图选择刀具、夹具和量具。
(2)能够根据零件加工精度要求选择切削参数。
(3)能够制定不太复杂零件的数控加工刀具卡片和工序卡片。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教学按以下3个层次进行要求:
1.了解:要求对有关教学内容有一般的认知。
2.理解:要求领会有关教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
3.掌握:要求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 媒体使用与教学过程建议
一、课程教学总时数、学分数
本课程为4学分,课内学时为72学时。开设一学期。
二、教学媒体及其相互关系
本课程的教学媒体由文字教材、录像课(IP课)和CAI课件组成。
1、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是主要的教学媒体,在全方位的体现基本教学内容的同时,要便于学习开展自学。为此,文字教材各章增加“学习目标”、“内容提要”、“小结”等导学内容。
2、录像课(IP课)
根据教学的总体要求以及各章节的学习目标,讲授重点、难点。对于综合性的典型习题给予详细的解析。讲解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衔接并突出技能训练的重要地位。
3、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表述教学内容,包括重点知识内容多角度分析与细化的讲解、实验与操作的模拟演示以及自我检测等。其目的是配合文字教材的阅读,为学生开展个体化,交互式学习提供帮助。
三、考核说明
考试是对教与学的重要验收方式之一。学生必须完成必做作用和实验、实训后,才能参加考试。考试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形式多样、突出重点、难易适中。期末考试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并执行统一的评分标准。实验考核由各省级电大根据中央电大制定的考核要求安排。具体考核要求见网上公布的考核说明。
四、学时分配 序号
理论教学
课程内容
课内实践教学
课时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手段 课时数 数 手段 8 6 6 10 8 8 6 6 2
多媒体 多媒体 多媒体 多媒体 多媒体 多媒体 多媒体 多媒体 2 2 2 2 2
习题课
习题课习题课 实例分析 实例分析 实例分析 实例分析
课时
小计 10 6 8 12 10 10 8 6 2 72
备注 数控加工的切削基础 2 数控机床刀具的选择 3 数控加工中工件的定位与装夹
数控加工工艺基础 5 数控车削加工工艺 6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 7 加工中心的加工工艺 8 数控线切割加工工艺 9 机动 总计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数控加工的切削基础(10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理论与规律,使学生能够正确标注刀具几何角度及选择刀具几何参数。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理论、规律及应用;难点是刀具几何角度的定义及标注方法,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内容
1.数控加工工艺系统概述
2.刀具几何角度及切削要素
3.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理论及规律
4.金属切削过程基本规律的应用
切屑的种类及其控制、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性、切削用量与切削液的合理选择。
5.刀具几何参数的合理选择
(四)教学要求
1.了解数控加工过程及数控加工工艺系统主要内容
2.了解切削运动的种类及其特点
3.掌握切削用量三要素的内容及其计算方法
4.掌握正交平面参考系中刀具角度的标注方法
5.理解刀具工作角度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
6.了解切削层参数的度量方法
7.了解切削过程三个变形区的变形特点
8.理解积屑瘤的形成条件及其抑制措施
9.理解影响切削变形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0.了解切削力的来源与计算方法,理解影响切削力的因素及影响规律
11.了解切削热的来源,理解影响切削温度的因素及影响规律
12.了解刀具磨损的形式,理解影响刀具耐用度的因素及影响规律
13.理解切屑的种类、特点及产生条件
14.理解影响断屑的因素及规律
15.掌握粗、精加工时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16.了解切削液的种类及适用场合
二、数控机床刀具的选择(6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刀具材料的种类、基本性能、可转位刀片、代码标记方法,能够合理选择数控刀具。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刀具材料的种类及其选用,难点是数控工具系统。
(三)教学内容
1.刀具材料及其选用
2.数控机床刀具的种类及其特点
3.可转位刀片及其代码
4.数控刀具的选择
(四)教学要求
1.掌握常用刀具材料的种类、特点及适用场合 2.了解可转位刀片的代码标记方法
3.了解镗、铣类数控工具系统的结构类型与特点
4.掌握数控刀具选择的方法
三、数控加工中工件的定位与装夹(8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能够运用六点定位原理和定位基准选择原则,为零件加工时装夹方案选择奠定基础;通过学习定位误差的种类、计算方法,学会计算典型定位方式定位误差的方法。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六点定位原理及应用、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难点是定位误差的计算,特别是工序基准在定位面上时的误差计算。
(三)教学内容
1.机床夹具概述
2.工件的定位
3.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
4.常见定位方式与定位元件
5.定位误差
6.工件的夹紧
7.数控机床典型夹具介绍
(四)教学要求
1.了解机床夹具的功能、种类及特点
2.掌握六点定位的基本原理,会使用六点定位原理分析零件加工应限制的自由度数
3.掌握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4.掌握常见定位方式、定位元件及所限制的自由度数
5.了解定位误差的计算方法
6.理解夹紧装置应具备的基本要求和夹紧力方向、作用点的选择原则
四、数控加工工艺基础(12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能够运用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工艺路线设计和工序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为后续各章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定位与夹紧方案的确定、加工方法选择、刀具与切削参数选择、工序划分;难点是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偏差的确定。
(三)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
2.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3.数控加工工艺路线设计
4.数控加工工序设计
5.对刀点与换刀点的选择
6.机械加工精度及表面质量
(四)教学要求
1.理解工序划分的原则及其特点
2.掌握数控加工工序划分的一般方法
3.了解常用加工方法的种类及其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
4.掌握典型工序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五、数控车削加工工艺(10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能够运用数控车削加工工艺路线和工序的设计方法,制订数控车削加工工序卡片。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数控车削加工工艺路线和工序的设计;难点是车削加工中的装刀与对刀技术。
(三)教学内容
1.数控车削加工的主要对象、工艺特点
2.数控车削加工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3.数控车削加工工艺路线拟定
4.数控车削加工工序设计
5.数控车削加工中的装刀与对刀技术
6.典型零件的车削加工工艺分析
(四)教学要求
1.了解数控车削加工的主要对象、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的特点及主要内容
2.掌握数控车削加工零件工艺性分析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3.掌握数控车削加工工艺路线拟定的内容及方法
4.掌握中等复杂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工序设计方法
六、数控铣削加工工艺(10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能够运用数控铣削加工工艺路线和工序的设计方法,制订数控铣削加工工序卡片。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数控铣削加工工艺路线和工序的设计;难点是铣削加工中的装刀与对刀技术。
(三)教学内容
1.数控铣削加工的主要对象、工艺特点
2.数控铣削加工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3.数控铣削加工工艺路线拟定
4.数控铣削加工工序设计
5.数控铣削加工中的装刀与对刀技术
6.典型零件的铣削加工工艺分析
(四)教学要求
1.了解数控铣削加工的主要对象、数控铣削加工工艺的特点及主要内容
2.掌握数控铣削加工零件工艺性分析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3.掌握数控铣削加工工艺路线拟定的内容及方法
4.掌握中等复杂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工序设计
七、加工中心加工工艺(8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能够运用加工中心加工工艺路线和工序的设计方法,制订加工中心加工工序卡片。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加工中心加工工艺路线和工序的设计;难点是刀具预调与换刀点选择。
(三)教学内容
1.加工中心的主要加工对象、工艺特点
2.加工中心加工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3.加工中心加工工艺路线拟定
4.加工中心加工工序设计
5.刀具预调与换刀点
6.典型零件的加工中心加工工艺分析
(四)教学要求
1.了解加工中心的主要加工对象、加工中心加工工艺的特点
2.掌握加工中心加工零件工艺性分析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3.掌握加工中心加工工艺路线拟定的内容及方法
4.掌握中等复杂零件的加工中心加工工序设计
八、数控线切割加工工艺(6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数控线切割加工的原理,能够制订数控线切割加工工艺。
(二)重点、难点
重点是数控线切割加工的原理、特点、应用及主要工艺指标;难点是数控线切割加工的工艺分析。
(三)教学内容
1.数控线切割加工的原理、特点、应用
2.数控线切割加工的主要工艺指标
3.数控线切割加工工艺分析
4.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
(四)教学要求
1.理解数控线切割加工的原理、特点与应用领域
2.掌握数控线切割加工的主要工艺指标及影响因素
3.了解数控线切割加工工艺分析的内容及方法
第五篇:加工工艺工程师(模具)岗位职责
1.负责研发部塑料、压铸等模具成型零件图纸的加工工艺的审核。
2.负责塑料、压铸等模具成型零件的供应商外协及开发工作。
3.负责模具成型零件的成本分析、价格对比和价格协商X作。
4.负责模具成型零件的试制、跟踪。
5.负责相关材料的询价和初步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