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办法(2012年9月试行)
医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办法
(2012年9月试行)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激励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实现学生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根据《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我校学生管理的有关精神,结合我系实际,特制定《医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一章指导思想
第一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以下简称测评)不仅是对学生在校表现和各方面素质的测定和评价,也是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设定的测评指标既是评价的依据,又是学生发展的导向目标。
第二条《办法》以学生全面素质考核为目标,采取定量测评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德、智、体素质进行测评。《办法》按百分制记分。
第三条根据共性与个性关系,将学生素质分为基础性素质和发展性素质两个层面。基础性素质是指学生在学校规定的教学、教育和第二课堂等环节中形成的德、智、体等方面的一般素质。
发展性素质是指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形成的体现创造性和实践性的素质。
第二章测评指标体系及计分标准
第四条测评内容及计分办法
综合测评成绩计算:综合测评成绩=基础性素质得分×85%+发展性素质得分×15%
第五条基础性素质按德、智、体三个一级指标设立,德育素质由政治思想、道德素质、遵纪守法、社会实践等四个二级指标构成,通过平时记实得出;智育素质依据必修课成绩和选修课成绩计算得出;体育素质依据体育课成绩、《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晨练以及各类文体活动得分得出。
基础性素质测评满分100分
1、基础性素质综合成绩计算:
总分=德育分×10%+智育分×83%+体育分×7%
2、德育素质测评
德育素质测评满分为100分,由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遵纪守法、社会实践四个二级指标构成。其中:
(1)政治思想素质20分,主要包括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态度及表现和政治学习的态度及表现。
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态度和表现,如在反分裂反渗透斗争无重大过错的统一加10分
政治学习的态度及表现,其中
预备党员和党员根据实际表现依次加分:
合格的:加8分; 优秀的:加10分;不合格的:扣10分。
团员根据团员评议情况依次加分:
合格的:加6分; 优秀的:加8分;不合格的:扣10分。
注:团员、预备党员、党员按考核情况加分,最高不超过10分。
(2)道德素质30分,主要包括集体观念、团结礼貌、讲究卫生(包括宿舍卫生)、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等方面的表现。
本项基础分20分,学生能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保持宿舍及公共卫生、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的按不同成绩相应加分,累计加分不能超过30分。
(3)遵纪守法30分。主要包括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遵纪守法的表现。
本项为扣分,满分30分,扣完为止。
警告:-4分; 严重警告:-6分; 记过:-8分; 跟班试读:-10分;2次违纪者:-10分;
(4)社会实践和劳动态度20分。主要包括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及义务劳动等情况的表现。
奔向基础分为10分,各班按照实际情况加分,累计总分不得超过20分。
社会实践活动:参加者:+1分;组织者:+4分;取得好成绩的追加2分;获实践调查报告一等奖+4分; 二等奖+3分; 三等奖+2分;(以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测评结果为准)
注:累计加分不超过10分。
劳动(根据医学系特殊性分一般劳动和特殊劳动):
一般劳动(打扫卫生):+2;特殊劳动(打扫解剖室、搬贵重仪器)+4;
注:累计加分不超过10分。
3、智育素质测评
智育素质测评满分100分
考查课成绩计分标准为:优秀:95分、良好85分、中等75分,及格65分,不及格55分。
智育成绩=(学年内每门必修课成绩之和÷科目数)×80%+(学年内每门选修课成绩之和÷科目数)×20%(不包括体育课成绩)
4、体育素质测评
体育素质测评满分100分
开设体育课的班级:体育素质测评成绩可以从体育课成绩、晨练情况;两个方面进行测评。
其中晨练情况满分为50分。旷操一次扣5分,迟到一次扣2分。
未开设体育课的班级:体育素质测评成绩可从晨练情况进行测评。
晨练情况满分100分。旷操一次扣10分,迟到一次扣5分。
实习生班级:体育素质测评成绩以满分100分计。
第六条发展性素质测评以学生实际所获得的荣誉和奖励作为测评的指标,满分100分。
1、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10)
本项统一加10分。
获荣誉称号的,按不同级别给予相应加分,最高可加10分;同类荣誉取最高级。
2、创新创造能力(25)
本项基础分为15分,根据实际情况加分,总分累计不得超过25分。
(1)科技奖、科技成果、在公开报刊发表文章等:最高可加10分;校报校刊发表的通讯稿累加最多不超过3分(同一作品计最高分,不累计加分)。
(2)竞赛奖,参加校级以上科技竞赛,以获奖证书或文件为依据,按获奖级别,最高可加10分。(省部级10分、校级按一、二、三等奖分别加8、7、6分,院系级分别加6、5、4分)
(3)辅修专业证书,获辅修专业证书的,加5分。
3、组织管理能力(20)
学生干部指学校、院系、班三级团委、学生会、各级学生社团负责人、有关部门的学生干事、各班委会、团支部成员等。对学生干部进行统一管理、分级考核,各级学生干部分别由用人单位进行考核,确定等级。
干部加分等级:校学生会主席最高可加20分;各院系学生会对应校学生会分数低一个等级加分;班干部对应院系学生会低一个等级加分。兼任多个职务者,只加最高等级分值。
考核可分三等:优,考核等级系数1;良,考核等级系数0.8;合格,考核等级系数0.6。比例原则上各占三分之一。
考核分值=考核等级系数×相应干部分值
(1)、系学生会主席、团总支副书记:+19分;学生会副主席:+16分; 各部部长、各班班长:+13分;系学生会成员、各班班委:+10分(按工作成绩依次加分,最高不超过10分):宿舍舍长、小组组长(与班干部不重复的组长):+5分。
(2)、在院学生会工作的:成员:+5分;部长:+13分;副主席:+16分;主席:+20分 注:所有兼职干部加所得最高干部分值,不累计加分。
4、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15)
本项基础分为5分。根据实际情况加分,总分累计不得超过15分。各项活动以医疗保健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活动为准。
(1)社会实践:小型活动:+2分;大型活动:+4分;取得好成绩者:小型活动追加2分,大型活动追加4分。
(2)志愿服务队成员+2分,队长+6分,副队长+4分,凡参加活动每次加2分。
注:获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先进个人,按获奖级别,最高可加10分。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累计加分不超过15分。
5、文体特长(15)
本项基础分为5分,凡参加校运动会的、参加方阵训练的各加3分,运动员获得名次的按照以下标准追加分数。
校级第一名+4分,第二名+3分,第三名+2分。
(2)参加院系级以上(含院系级)文艺、体育活动和其它相关活动(不再包含校运会,包括科技社团文化艺术节、元旦文艺会演、系级篮球赛、十大歌手比赛等)获奖励或表彰者,按获奖级别,最高可加10分。一次活动中获多项奖励时,取最高级。
校级第一名+4分,第二名+3分,第三名+2分。参加者+1分
二级院、系级第一名+3分;第二名+2分;第三名+1分;参加者+0.5分。(以上均已所获荣誉证书为准。)
注:累计加分不超过15分。
6、操作技能(15)
本项技能包括英语、计算机、普通话、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能力。累计加分不超过15分。
(1)过英语三级的:+3分;四级的:+5分;六级的:+8分;八级的:+10分;
(2)过计算机一级的:+2分;二级的:+3分;
(3)普通话合格的:+2分;优秀的:+3分;
(4)职业技能等方面合格的:+2分;优秀的:+3分
第七条等级评定与登记
测评得分之和为测评最后得分,根据最后得分排名。每学年评定一次成绩,记入《医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登记表》,毕业生综合测评成绩按在校几年的测评成绩的平均值计算。
第二篇:南京审计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办法(试行
南京审计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第21号令),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测评(以下简称综合测评),旨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激励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协调发展。
第二条 南京审计学院学生综合测评的内容包括思想品德、专业学习、文体活动和社会服务能力四个方面的测评。其中,思想品德测评主要评估学生的政治表现、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专业学习测评主要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科研创新能力。文体活动测评主要评估学生在文体活动中的表现。社会服务能力测评主要评估学生的服务意识、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第三条 综合测评成绩由思想品德测评成绩、专业学习测评成绩、文体活动测评成绩和社会服务能力测评成绩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测评成绩由基本分、奖励分、扣减分组成,上限为100分,计算方法为:基本分+奖励分-扣减分。
第四条 综合测评成绩的计算方法:
综合测评得分=思想品德测评成绩×15%+专业学习测评成绩×65%+文体活动测评成绩×10%+社会服务能力测评成绩×10%
第五条 实施综合测评必须坚持科学、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
第二章 测评细则 第六条
思想品德测评
测评成绩=思想品德测评基本分+奖励分-扣减分
1、思想品德测评基本分为80分
测评内容:
(1)对待四项基本原则的态度,对国家发展和时事政治的关心程度,参加各种政治理论学习以及政治理论竞赛的态度和表现,是否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2)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的表现,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和党团组织生活的自觉性,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之间利益关系的态度,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3)遵守社会公德和校园公共秩序的表现;遵从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的表现;爱护公共财物和公共设施,节约水电和爱惜粮食的表现;能否做到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团结协作,乐于助人,讲究卫生,举止得体。
2、奖励分和扣减分
【奖励分】
(1)因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奋不顾身抢救国家财产,受省级以上(含省级)通报表扬及以上表彰者,一次加20分;受校级通报表扬及以上表彰者,一次加10分;受院级通报表扬及以上表彰者,一次加5分。
(2)非第(1)项原因,受省级以上(含省级)、学校、学院通报表扬及以上表彰者,每次分别加12分、6分、3分。(3)获得优秀党团员、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省级以上(含省级)加20分,校级加10分,学院级加5分,标兵类可酌情再加5—10分;被评为省级以上(含省级)、校级各类先进个人、积极分子等类似称号者,分别加12分、6分、3分;同类称号重复获表彰的按最高级别计分。
(4)所在班级、党支部、团支部,被评为省级以上(含省级)、校级、院级先进集体,班级每人分别加10分、6分、3分。同一集体在同一学期中多次获奖,按最高级别计分一次。
(5)所在班级、党支部、团支部参加学校组织的 “主题教育”、“主题党日活动”等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其主要负责人分别加8分、6分、4分,其他成员减半相应加分;开展的活动经学校推荐参加省级、国家级评奖并获奖的按校级的2倍、3倍加分。
(6)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政治理论竞赛获得一、二、三等奖者每次分别加8分、6分、4分;经学校选拔参加省级、国家级竞赛获奖者分别按校级的2倍、3倍加分;院级竞赛获奖者按校级的50%加分;未经学校选拔即课余自行参加其他各级组织举办的各类政治理论竞赛获奖者,可参照此条酌情加分。
(7)所在寝室获校级文明标兵寝室、文明寝室,其成员每人分别加10分、6分(学工处学年公开表彰),院级文明标兵寝室、文明寝室减半加分。同一类评比同一学期多次获奖者,按最高级别计分。(8)参加无偿献血者,加6分;参加献血但因检血未通过而未能献血者,加3分。
(9)团结友爱、乐于助人者(须有事迹材料),每次加1—3分;拾金不昧者每次加3分(须有证明材料,与通报表扬不重复计分)。
【扣减分】
(1)凡时事政策学习、党团组织生活以及其他规定必须参加的学习、劳动、竞赛、会议等集体活动未经准假而缺席者,每次减2分。
(2)凡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社会道德规范,受通报批评者一次减5分,受警告处分者一次减8分,受严重警告处分者一次减10分,受记过处分者一次减15分,受留校察看处分者一次减20分。
(3)违反公寓管理相关规定,寝室文明卫生不达标,每人每次减1分,晚归者每次减2分,未经请假夜不归宿者每次减5分;使用违章电器者每次减4分。
(4)所在寝室受到学校公寓管理部门通报批评及以上处分者,寝室成员每人每次减3分;受到二级学院通报批评者,寝室成员每人每次减2分。(学生处在奥蓝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中公布的学生公寓违规违纪情况,视作校级通报批评处理。)
(5)凡在品德表现方面违反有关规定,造成不良影响,尚未达到通报批评或处分底线者,视情节轻重每项每次减2—4分。(6)有伪造志愿服务证明及帮助造假者,每人每次扣4分,并取消一切奖助学金及评奖评优资格。
(7)参与伪造素质拓展认证卡活动记录者,视情节轻重,每人每次扣2—4分;并且该学期素质拓展认证卡该项活动记录归零。
第七条 专业学习测评
测评成绩=专业学习测评基本分+奖励分-扣减分
1、专业学习测评基本分为学业加权平均成绩。
学业加权平均成绩=Σ(课程学分*各科成绩)/Σ课程学分。“各科”是指包括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环节内的当学期所有修学课程(不包括跨学科和通识选修课)。考试成绩若为等级制,转化为百分制时取中间值计算,及格为65分,中为75分,良为85分,优秀为95分。
测评内容:
(1)是否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积极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是否具有奋发向上、拼搏进取、自强不息的学习品质;是否具有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积极实践和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
(2)专业学习成绩、专业技能水平(如外语、计算机等)情况。
(3)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各级科技竞赛,参加各类学术、科技活动表现及成果。
2、奖励分和扣减分 【奖励分】
(1)科研成果获得国家专利,每项加5分。专利成果为多人合作的,第一申报人加满分,其他申报人减半加分。
(2)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者(有CN或ISSN登记号),每篇按所登载刊物的级别(市级、省级、国家核心期刊及以上级别)分别加1.5分、2.5分、3.5分。同一篇论文被多家刊物转载,按最高等级刊物的标准计分。文章为多个作者合作者,第一作者加满分,其他作者减半加分。
(3)经学院或学校推荐选拔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科技竞赛、科技制作、科技创新活动,获校级一、二、三等奖者,分别加1.5分、1分、0.5分;省级、国家级获奖者,分别按校级的2倍、3倍加分;院级或未经院、校选拔即课余自行参加各级组织举办的专业技能竞赛获奖者,按照校级的50%加分。获奖成果为多人合作,第一申报人加满分,其他申报人减半加分。
(4)考证、考级、辅修加分:在所评学年内,考取与本专业学习、专业技能相关证书者,每获得一个证书加1分;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过二级及以上者加1分;达到国家大学英语考试四级水平者加1分,达到六级水平者加1.5分;辅修一门专业并取得合格证书者一次性加1分。
(5)学业加权平均成绩在班级内比上学年(期)提升10个名次者加0.5分。
【扣减分】(1)有一门课程不及格者减2分,二门不及格者减4分,以此类推。
(2)凡要求统一参加的各类科技竞赛或学术活动而擅自不参加者每次减0.2分。
(3)旷课每次减0.2分,迟到早退每满两次减0.2分(以所评学年任课老师提供数据为准)。
第八条 文体活动测评
测评成绩=文体活动测评基本分+奖励分-扣减分
1、文体表现的基本分为80分。
测评内容:
(1)参加学校、学院、班级和社区组织的文化艺术活动的积极性和具体表现。
(2)参加学校、学院和班级组织的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具体表现。
(3)参加素质拓展认证达标以及体育测试达标状况。
2、奖励分和扣减分
【奖励分】
(1)在各种文艺竞赛(如辩论赛、朗诵演讲比赛、风采展示比赛、原创作品比赛等)中获得名次的参赛者,按照校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加8分、6分、4分;省级、国家级获奖者分别按校级的2倍、3倍加分;院级获奖者按校级的50%加分(社区组织的竞赛获奖按院级标准加分,下同)。其他单项奖按同等级的三等奖的50%加分。自行参加县市级以上的相关组织举办的文艺竞赛按院级标准加分。
(2)经推荐或选拔参加各类文艺竞赛未获名次或参加一般性演出者,每次每项按照院级、校级、省级、国家级分别加1分、2分、4分、6分。
(3)在各种体育竞赛中获得名次的运动员,校级第一名加8分,二、三名加6分,四、五、六名加4分;省级竞赛获得名次者按校级的2倍计分;国家级竞赛获得名次者按校级的3倍计分;破记录者按照校级、省级、国家级分别在原来加分的基础上另加10分、15分、20分;院级体育竞赛获名次及破记录者按校级的50%加分。
参加体育竞赛未获前六名的运动员,每次每项按照院级、校级、省级、国家级分别加0.5分、2分、4分、6分。
(4)团体项目(校级10人以上,院级6人以上)经学院、学校选拔参加校级以上各类文体比赛,获奖、未获奖(包括所有正式队员)加分均参照以上加分标准减半执行。
(5)积极参加素质拓展活动,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记录卡)或在“南京审计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网”上进行登记和认证。(只针对大
一、大
二、大三学生)。在“六个栏目”认证全部达标基础上(要求每个栏目每学年至少增加两项记录),每增加一项参与素质拓展活动的记录,每项加0.5分。此项加分最高不超过10分。
【扣减分】(1)体育测试不达标或无理由不参加达标测试者减5分(经批准免修体育课者除外)。
(2)凡要求必须统一参加的文体活动擅自不参加者,每次减2分。
(3)每学年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的活动记录不达标(以团委规定的标准为依据),按不达标的栏目每栏减1分。
第九条 社会服务能力测评
测评成绩=能力测评基本分+奖励分-扣减分
1、社会服务能力测评基本分为80分
测评内容:
(1)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的情况。
(2)服务学校、学院、班级和同学的意识和行为。
(3)从事社会工作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管理行为。
2、奖励分和扣减分
【奖励分】
(1)公开发表文艺作品者(有CN或ISSN登记号),按刊物级别(市级、省级、国家级)每篇分别加3分、6分、9分;文艺作品单独成册(套)公开出版发行的(须有版权页),每册(套)加12分;在公开出版发行的各类报刊上(有CN或ISSN登记号)发表新闻稿件和其他各类作品者,按刊物级别(校市级、省级、国家级)每篇分别加2分、4分、6分;在校内非公开出版发行的各类刊物和新闻媒体(如电台、电视台、官方网站等)上发表(或被采用)文艺作品、新闻稿件和其他各类作品者,每篇加1分,其他实践表现(如影视制作、发明创造等)可参照此条标准加分。作品为多人合作的,第一作者加满分,其他作者减半加分。(校级以上级别报刊编辑或电视台编辑在本报刊或本台发表作品不依据此项加分;学生会新闻宣传中心成员、各新闻中心负责人以及各班宣传委员,在职责范围内发稿不可依据此项加分)
(2)社会实践加分:
按要求参加校、院组织的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撰写实践报告者加2分;所撰写的社会实践报告获校级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加8分、6分、4分;省级、国家级获奖者分别按校级的2倍、3倍计分;学院级获奖者按校级的50%计分。报告为多人合作的,第一作者加满分,其他作者减半加分;
被评为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的“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者分别加16分、10分、6分、3分;所在社会实践小分队获校级先进集体的,主要负责人加4分,省级、国家级获奖者分别按校级的2倍、3倍计分;学院级获奖者按校级50%计分,其他成员在主要负责人基础上减半加分。
参加校际交换生项目的学生,当学年加3分;
参加学院、学校组织的其他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职业规划大赛等)获奖者可参照此条标准加分。其他未经学院、学校组织而课余自行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获奖者,可参照此条加分标准减半执行。
(3)担任学生干部或从事公益性、服务性工作满一学期且能履行职责、经考核合格者,按如下标准加分:
①校学生会、科协、社团联合会主席,加16分; ②校学生会、科协、社团联合会副主席、各中心主任;校团委各部常务副部长;校青协主席、校社区团工委副书记、校学生社区自管会主席;二级学院分团委副书记、学生会主席、科协主席;学生处、团委直属的同等级别学生助理团团长,加14分;
③校学生会、科协、社团联合会各中心副主任、各部部长,校团委各部副部长;校青协副主席、校社区团工委部长、校学生社区自管会副主席、各社区自管会主席;二级学院学生会副主席、科协副主席、青协主席;学生处、团委直属的同等级别学生助理团副团长,加12分;
④校学生会、科协、学生社团联合会各部副部长、校青协各部部长;校社区团工委、校学生社区自管会各部部长;学生处、团委直属的同等级别学生助理团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分团委、学生会、科协各部部长、青协副主席;校报通讯社、电视台、广播站学生负责人,《南审青年》等校级学生刊物编辑部主编;二级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年级团总支书记;各班班长、团支部书记;校、院社团社长加10分。
⑤校公寓团工委、校学生社区自管会分区部门负责人、各公寓楼正副会长;校青协各部副部长;校报通讯社、电视台、广播站各部负责人;学生处、团委直属的同等级别学生助理团成员;二级学院分团委、学生会、科协各部副部长、青协各部负责人;校职能部门、二级学院聘用的信息员负责人、学生助理负责人;二级学院学生刊物编辑部主编;社区党员工作站负责人;社团党员工作站负责人;二级学院学生党支部委员,校、院社团副社长及社团部门负责人,加8分。
⑥校院各类学生组织正式录用的干事、校报电视台广播站工作人员、学校其它职能部门聘用的信息员、学生助理;班委、团支部成员、朋辈心理咨询员、学生刊物编辑部成员、学生工作网站工作人员,加6分。
⑦身兼多职者,按最高职务计分。
⑧个人在各组织各部门本职工作中,表现优秀获先进个人、积极分子称号者,在原有加分基础上加2分,如优秀记者、优秀编辑、优秀干事、优秀朋辈心理咨询员、优秀教学质量保障信息员等。
(4)热心公益事业,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每次加1-2分;学困帮扶的学习支持志愿者等,按学期根据帮扶的工作量,加3—5分,列入志愿者名单但未开展帮扶工作的不加分;此项最高为10分。
【扣减分】
(1)凡要求统一参加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擅自不参加者,每次减5分。
(2)担任学生干部或从事公益性、服务性工作过程中因主观失误、玩忽职守造成损失者,除应追究相应责任外,视情节轻重减5—15分。
第三章 测评方式
第十条 综合测评工作由学校学生工作委员会领导,学生处负责组织实施,各二级学院党总支负责具体落实。各班要成立由辅导员主持,班长、团支书、学生代表(3—5人)组成的综合测评小组,由测评小组负责本班的评分工作。
第十一条 学生综合测评工作每年三月和九月各进行一次,分别针对上一学期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进行评定。
第十二条 测评程序:
1、个人自评:学生依据测评细则对上一学期本人表现进行书面自评,提供在思想品德、专业学习、文体活动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自评分的具体依据。并简要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心得体会和努力方向。
2、班级评分:由各班的综合测评小组根据学生平时表现,依据测评实施细则进行评分,并将测评结果报各二级学院党总支。
3、二级学院审核:各二级学院党总支根据测评实施细则和实际情况对各班的测评结果进行审核,并将审核后的成绩在二级学院内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天,同时填写《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登记表》,加盖二级学院党总支公章,在二级学院内存档。
第十三条
各二级学院要维护测评结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测评结果任何人不得更改。如有特殊情况,确需复议的,经二级学院党总支同意,可由辅导员主持召开测评小组会进行复议。各二级学院党总支负责受理学生对测评结果的投诉与质询。必要时学生处应介入相关调查核实工作。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为了保证综合测评的客观性,各二级学院要重视原始材料的搜集、整理,通过做好《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认证等途径,建立健全学生平时表现的登记、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 综合测评结果作为学生奖学金评定以及各种评比、表彰、推优和选拔活动的重要依据。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0年9月1日起开始试行。
第三篇:南京审计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办法(试行)(2011年)
南京审计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第21号令),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测评(以下简称综合测评),旨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激励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协调发展。
第二条南京审计学院学生综合测评的内容包括思想品德、专业学习、文体活动和社会服务能力四个方面的测评。其中,思想品德测评主要评估学生的政治表现、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专业学习测评主要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科研创新能力。文体活动测评主要评估学生在文体活动中的表现。社会服务能力测评主要评估学生的服务意识、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第三条 综合测评成绩由思想品德测评成绩、专业学习测评成绩、文体活动测评成绩和社会服务能力测评成绩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测评成绩由基本分、奖励分、扣减分组成,上限为100分,计算方法为:基本分+奖励分-扣减分。
第四条综合测评成绩的计算方法:
综合测评得分=思想品德测评成绩×15%+专业学习测评成绩×65%+文体活动测评成绩×10%+社会服务能力测评成绩×10%
第五条实施综合测评必须坚持科学、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
第二章 测评细则
第六条思想品德测评
测评成绩=思想品德测评基本分+奖励分-扣减分
1、思想品德测评基本分为80分
测评内容:
(1)对待四项基本原则的态度,对国家发展和时事政治的关心程度,参加各种政治理论学习以及政治理论竞赛的态度和表现,是否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2)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的表现,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和党团组织生活的自觉性,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之间利益关系的态度,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3)遵守社会公德和校园公共秩序的表现;遵从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的表现;爱护公共财物和公共设施,节约水电和爱惜粮食的表现;能否做到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团结协作,乐于助人,讲究卫生,举止得体。
2、奖励分和扣减分
【奖励分】
(1)因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奋不顾身抢救国家财产,受省级以上(含省级)通报表扬及以上表彰者,一次加20分;受校级通报表扬及以上表彰者,一次加10分;受院级通报表扬及以上表彰者,一次加5分。
(2)非第(1)项原因,受省级以上(含省级)、学校、学院通报表扬及以上表彰者,每次分别加12分、6分、3分。
(3)获得优秀党团员、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省级以上(含省级)加20分,校级加10分,学院级加5分,标兵类可酌情再加5—10分;被评为省级以上(含省级)、校级各类先进个人、积极分子等类似称号者,分别加12分、6分、3分;同类称号重复获表彰的按最高级别计分。
(4)所在班级、党支部、团支部,被评为省级以上(含省级)、校级、院级先进集体,班级每人分别加10分、6分、3分。同一集体在同一学期中多次获奖,按最高级别计分一次。
(5)所在班级、党支部、团支部参加学校组织的 “主题教育”、“主题党日活动”等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其主要负责人分别加8分、6分、4分,其他成员减半相应加分;开展的活动经学校推荐参加省级、国家级评奖并获奖的按校级的2倍、3倍加分。
(6)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政治理论竞赛获得一、二、三等奖者每次分别加8分、6分、4分;经学校选拔参加省级、国家级竞赛获奖者分别按校级的2倍、3倍加分;院级竞赛获奖者按校级的50%加分;未经学校选拔即课余自行参加其他各级组织举办的各类政治理论竞赛获奖者,可参照此条酌情加分。
(7)参加党校,青年共产主义学校(团校)学习培训并结业者,加2分。
(8)所在寝室获校级文明标兵寝室、文明寝室,其成员每人分别加10分、6分(学工处学年公开表彰),院级文明标兵寝室、文明寝室减半加分。同一类评比同一学期多次获奖者,按最高级别计分。
(9)参加无偿献血者,加6分;参加献血但因检血未通过而未能献血者,加3分。
(10)团结友爱、乐于助人者(须有事迹材料),每次加1—3分;拾金不昧者每次加3分(须有证明材料,与通报表扬不重复计分)。
(11)经二级学院党总支认定,在思想品德方面有其他优良表现者,加1-3分。
【扣减分】
(1)凡时事政策学习、党团组织生活以及其他规定必须参加的学习、劳动、竞赛、会议等集体活动未经准假而缺席者,每次减2分。
(2)凡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社会道德规范,受通报批评者一次减5分,受警告处分者一次减8分,受严重警告处分者一次减10分,受记过处分者一次减15分,受留校察看处分者一次减20分。
(3)违反公寓管理相关规定,寝室文明卫生不达标,每人每次减1分,晚归者每次减2分,未经请假夜不归宿者每次减5分;使用违章电器者每次减4分。
(4)所在寝室受到学校公寓管理部门通报批评及以上处分者,寝室成员每人每次减3分;受到二级学院通报批评者,寝室成员每人每次减2分。(学生处在奥蓝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中公布的学生公寓违规违纪情况,视作校级通报批评处理。)
(5)凡在品德表现方面违反有关规定,造成不良影响,尚未达到通报批评或处分底线者,视情节轻重每项每次减2—4分。
(6)有伪造志愿服务证明及帮助造假者,每人每次扣4分,并取消一切奖助学金及评奖评优资格。
(7)参与伪造素质拓展认证卡活动记录者,视情节轻重,每人每次扣2—4分;并且该学期素质拓展认证卡该项活动记录归零。
第七条专业学习测评
测评成绩=专业学习测评基本分+奖励分-扣减分
1、专业学习测评基本分为学业加权平均成绩。
学业加权平均成绩=Σ(课程学分*各科成绩)/Σ课程学分。“各科”是指包括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环节内的当学期所有修学课程(不包括跨学科和通识选修课)。考试成绩若为等级制,转化为百分制时取中间值计算,及格为65分,中为75分,良为85分,优秀为95分。
测评内容:
(1)是否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积极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是否具有奋发向上、拼搏进取、自强不息的学习品质;是否具有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积极实践和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
(2)专业学习成绩、专业技能水平(如外语、计算机等)情况。
(3)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各级科技竞赛,参加各类学术、科技活动表现及成果。
2、奖励分和扣减分
【奖励分】
(1)科研成果获得国家专利,每项加5分。专利成果为多人合作的,第一申报人加满分,其他申报人减半加分。
(2)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者(有CN或ISSN登记号),每篇按所登载刊物的级别(市级、省级、国家核心期刊及以上级别)分别加1.5分、2.5分、3.5分。同一篇论文被多家刊物转载,按最高等级刊物的标准计分。文章为多个作者合作者,第一作者加满分,其他作者减半加分。
(3)经学院或学校推荐选拔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科技竞赛、科技制作、科技创新活动,获校级一、二、三等奖者,分别加1.5分、1分、0.5分;省级、国家级获奖者,分别按校级的2倍、3倍加分;院级或未经院、校选拔即课余自行参加各级组织举办的专业技能竞赛获奖者,按照校级的50%加分。获奖成果为多人合作,第一申报人加满分,其他申报人减半加分。
(4)考证、考级、辅修加分:在所评学年内,考取与本专业学习、专业技能相关证书者,每获得一个证书加1分;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过二级及以上者加1分;达到国家大学英语考试四级水平者加1分,达到六级水平者加1.5分;辅修一门专业并取得合格证书者一次性加1分。
(5)学业加权平均成绩在班级内比上学年(期)提升10个名次者加0.5分。
【扣减分】
(1)有一门课程不及格者减2分,二门不及格者减4分,以此类推。
(2)凡要求统一参加的各类科技竞赛或学术活动而擅自不参加者每次减0.2分。
(3)旷课每次减0.2分,迟到早退每满两次减0.2分(以所评学年任课老师提供数据为准)。
第八条文体活动测评
测评成绩=文体活动测评基本分+奖励分-扣减分
1、文体表现的基本分为80分。
测评内容:
(1)参加学校、学院、班级和社区组织的文化艺术活动的积极性和具体表现。
(2)参加学校、学院和班级组织的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具体表现。
(3)参加素质拓展认证达标以及体育测试达标状况。
2、奖励分和扣减分
【奖励分】
(1)在各种文艺竞赛(如辩论赛、朗诵演讲比赛、风采展示比赛、原创作品比赛等)中获得名次的参赛者,按照校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加8分、6分、4分;省级、国家级获奖者分别按校级的2倍、3倍加分;院级获奖者按校级的50%加分(社区组织的竞赛获奖按院级标准加分,下同)。其他单项奖按同等级的三等奖的50%加分。自行参加县市级以上的相关组织举办的文艺竞赛按院级标准加分。
(2)经推荐或选拔参加各类文艺竞赛未获名次或参加一般性演出者,每次每项按照院级、校级、省级、国家级分别加1分、2分、4分、6分。
(3)在各种体育竞赛中获得名次的运动员,校级第一名加8分,二、三名加6分,四、五、六名加4分;省级竞赛获得名次者按校级的2倍计分;国家级竞赛获得名次者按校级的3倍计分;破记录者按照校级、省级、国家级分别在原来加分的基础上另加10分、15分、20分;院级体育竞赛获名次及破记录者按校级的50%加分。
参加体育竞赛未获前六名的运动员,每次每项按照院级、校级、省级、国家级分别加0.5分、2分、4分、6分。
(4)团体项目(校级10人以上,院级6人以上)经学院、学校选拔参加校级以上各类文体比赛,获奖、未获奖(包括所有正式队员)加分均参照以上加分标准减半执行。
(5)积极参加素质拓展活动,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记录卡)或在“南京审计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网”上进行登记和认证。(只针对大
一、大
二、大三学生)。在“六个栏目”认证全部达标基础上(要求每个栏目每学年至少增加两项记录),每增加一项参与素质拓展活动的记录,每项加0.5分。此项加分最高不超过10分。
【扣减分】
(1)体育测试不达标或无理由不参加达标测试者减5分(经批准免修体育课者除外)。
(2)凡要求必须统一参加的文体活动擅自不参加者,每次减2分。
(3)每学年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的活动记录不达标(以团委规定的标准为依据),按不达标的栏目每栏减1分。
第九条社会服务能力测评
测评成绩=能力测评基本分+奖励分-扣减分
1、社会服务能力测评基本分为80分
测评内容:
(1)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的情况。
(2)服务学校、学院、班级和同学的意识和行为。
(3)从事社会工作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管理行为。
2、奖励分和扣减分
【奖励分】
(1)公开发表文艺作品者(有CN或ISSN登记号),按刊物级别(市级、省级、国家级)每篇分别加3分、6分、9分;文艺作品单独成册(套)公开出版发行的(须有版权页),每册(套)加12分;在公开出版发行的各类报刊上(有CN或ISSN登记号)发表新闻稿件和其他各类作品者,按刊物级别(校市级、省级、国家级)每篇分别加2分、4分、6分;在校内非公开出版发行的各类刊物和新闻媒体(如电台、电视台、官方网站等)上发表(或被采用)文艺作品、新闻稿件和其他各类作品者,每篇加1分,其他实践表现(如影视制作、发明创造等)可参照此条标准加分。作品为多人合作的,第一作者加满分,其他作者减半加分。(校级以上级别报刊编辑或电视台编辑在本报刊或本台发表作品不依据此项加分;学生会新闻宣传中心成员、各新闻中心负责人以及各班宣传委员,在职责范围内发稿不可依据此项加分)
(2)社会实践加分:
按要求参加校、院组织的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撰写实践报告者加2分;所撰写的社会实践报告获校级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加8分、6分、4分;省级、国家级获奖者分别按校级的2倍、3倍计分;学院级获奖者按校级的50%计分。报告为多人合作的,第一作者加满分,其他作者减半加分;
被评为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的“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者分别加16分、10分、6分、3分;所在社会实践小分队获校级先进集体的,主要负责人加4分,省级、国家级获奖者分别按校级的2倍、3倍计分;学院级获奖者按校级50%计分,其他成员在主要负责人基础上减半加分。
参加校际交换生项目的学生,当学年加3分;
参加学院、学校组织的其他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职业规划大赛等)获奖者可参照此条标准加分。其他未经学院、学校组织而课余自行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获奖者,可参照此条加分标准减半执行。
(3)担任学生干部或从事公益性、服务性工作满一学期且能履行职责、经考核合格者,按如下标准加分:
①校学生会、科协、社团联合会主席,加16分;
②校学生会、科协、社团联合会副主席、各中心主任;校团委各部常务副部长;校青协主席、校社区团工委副书记、校学生社区自管会主席;二级学院分团委副书记、学生会主席、科协主席;学生处、团委直属的同等级别学生助理团团长,加14分;
③校学生会、科协、社团联合会各中心副主任、各部部长,校团委各部副部长;校青协、校心协副主席、各中心主任;校社区团工委部长、校学生社区自管会副主席、各社区自管会主席;二级学院学生会副主席、科协副主席、青协、心协主席(会长);学生处、团委直属的同等级别学生助理团副团长,加12分;
④校学生会、科协、学生社团联合会各部副部长、校青协各部部长;校社区团工委、校学生社区自管会各部部长;学生处、团委直属的同等级别学生助理团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分团委、学生会、科协各部部长、青协副主席;校报通讯社、电视台、广播站学生负责人,《南审青年》等校级学生刊物编辑部主编;二级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年级团总支书记;各班班长、团支部书记;校、院社团社长加10分。
⑤校公寓团工委、校学生社区自管会分区部门负责人、各公寓楼正副会长;校青协各部副部长;校报通讯社、电视台、广播站各部负责人;学生处、团委直属的同等级别学生助理团成员;二级学院分团委、学生会、科协各部副部长、青协各部负责人;校职能部门、二级学院聘用的信息员负责人、学生助理负责人;二级学院学生刊物编辑部主编;社区党员工作站负责人;社团党员工作站负责人;二级学院学生党支部委员,校、院社团副社长及社团部门负责人,加8分。
⑥校院各类学生组织正式录用的干事、校报电视台广播站工作人员、学校其它职能部门聘用的信息员、学生助理;班委、团支部成员、朋辈心理咨询员、学生刊物编辑部成员、学生工作网站工作人员,加6分。
⑦身兼多职者,按最高职务计分。
⑧个人在各组织各部门本职工作中,表现优秀获先进个人、积极分子称号者,在原有加分基础上加2分,如优秀记者、优秀编辑、优秀干事、优秀朋辈心理咨询员、优秀教学质量保障信息员等。
(4)热心公益事业,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每次加1-2分;学困帮扶的学习支持志愿者等,按学期根据帮扶的工作量,加3—5分,列入志愿者名单但未开展帮扶工作的不加分;此项最高为10分。
【扣减分】
(1)凡要求统一参加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擅自不参加者,每次减5分。
(2)担任学生干部或从事公益性、服务性工作过程中因主观失误、玩忽职守造成损失者,除应追究相应责任外,视情节轻重减5—15分。
第三章 测评方式
第十条综合测评工作由学校学生工作委员会领导,学生处负责组织实施,各二级学院党总支负责具体落实。各班要成立由辅导员主持,班长、团支书、学生代表(3—5人)组成的综合测评小组,由测评小组负责本班的评分工作。
第十一条学生综合测评工作每年三月和九月各进行一次,分别针对上一学期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进行评定。第十二条测评程序:
1、个人自评:学生依据测评细则对上一学期本人表现进行书面自评,提供在思想品德、专业学习、文体活动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自评分的具体依据。并简要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心得体会和努力方向。
2、班级评分:由各班的综合测评小组根据学生平时表现,依据测评实施细则进行评分,并将测评结果报各二级学院党总支。
3、二级学院审核:各二级学院党总支根据测评实施细则和实际情况对各班的测评结果进行审核,并将审核后的成绩在二级学院内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天,同时填写《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登记表》,加盖二级学院党总支公章,在二级学院内存档。
第十三条各二级学院要维护测评结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测评结果任何人不得更改。如有特殊情况,确需复议的,经二级学院党总支同意,可由辅导员主持召开测评小组会进行复议。各二级学院党总支负责受理学生对测评结果的投诉与质询。必要时学生处应介入相关调查核实工作。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四条为了保证综合测评的客观性,各二级学院要重视原始材料的搜集、整理,通过做好《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认证等途径,建立健全学生平时表现的登记、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综合测评结果作为学生奖学金评定以及各种评比、表彰、推优和选拔活动的重要依据。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2011年9月1日起开始试行。
第四篇:郑州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办法
郑州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管理,进一步改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依据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郑州大学学生管理规定》(校政〔2005〕25号)和《中共郑州大学委员会、郑州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郑大党发〔2005〕7号)的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包括德育素质、智育素质、体育素质和劳动素质等4个方面。
第三条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各项内容的评分比例及计算方法:
总成绩(100分)=德育素质(21分)+智育素质(70分)+体育素质(7分)+劳动素质(2分)。
第四条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分享成绩和总成绩实行学年累计排序,作为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毕业生、评审优秀学生奖学金、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以及毕业生就业等工作的主要依据。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总成绩记入学生本人档案。
一1一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郑州大学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本科、专科(高职)学生。
第二章 评分细则
第六条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每年进行一次,从每学年开学至下一学年开学前(应届毕业生提前至毕业前3周)为一个学年的测评周期。
第七条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重点放在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上,实行学生和指导教师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分办法。指导教师是指学生所在院(系)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及其所有任课教师,以下简称指导教师。
第八条
学生综合评价采取对班级学生参加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学习生活中表现出的关键行为进行写实记录的办法,分项设定最高评价标准分值(每项最后折算分不得高于设定的最高评价标准分值,每项最低评价标准分值均为0分),逐项积分,每月定期公布,学年累计。各项测评内容评价标准和最高评价标准分值如下:
(一)德育素质(最高评价标准分值21分,其中学生综合评价最高评价标准分值19分,指导教师综合评价最高评价标准分值2分),以学生在学年测评周期内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包括政治思想、道德修养、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学习态度、文明卫生、-一2一
集体活动和社会服务等8个方面。
1.政治思想(最高评价标准分值3分)
学生应当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中国共产党,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主动靠近党团组织;应当树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热爱郑州大学的思想,具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参加学校、院(系)和年级(班级)组织的各项政治教育活动。
2.道德修养(最高评价标准分值分2分)
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自觉地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作风正派,节约水电,爱护公物。
在学年测评周期内,学生违反学校有关管理规定或者社会公德,受到学校点名通报批评,每次扣1分;受到院(系)点名通报批评,每次扣0.5分。
3.遵纪守法(最高评价标准分值3分)
学生应当自觉地遵守宪法、法律、法规,自觉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自觉遵守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和规定。
在学年测评周期内,学生违犯学校纪律受到学校点名通报批评,每次扣1分;受到院(系)点名通报批评,每次扣0.5分;受到警告处分,扣2分;受到严重警告处分,扣3分;受到记过
一3一
处分,其当学年德育素质测评成绩按照不及格处理,不再分项测评,记为8.4分;受到留校察看处分,其当学年德育素质测评成绩,不再分项测评,记为0分。
4.诚实守信(最高评价标准分值2分)
学生应当树立良好的诚实守信意识,严谨求实,按规定向学校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按规定向学校或院(系)以及年级(班级)提供个人或者家庭真实信息。
在学年测评周期内,学生恶意欠交学校学费及有关费用,考试作弊或者剽窃他人研究成果,向学校或者院(系)以及年级(班级)提供个人或者家庭虚假信息,扣2分。
5.学习态度(最高评价标准分值3分)
学生应当刻苦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积极参加学校、院(系)、年级(班级)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按时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在学年测评周期内,学生未按规定完成学校或者院(系)以及年级(班级)规定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受到学校点名通报批评,每次扣1分;受到院(系)点名通报批评,每次扣0.5分。
6.文明卫生(最高评价标准分值2分)
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具有良好的文明素质,举止得体,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秩序,文明就寝,文明就餐,文明离校就业,树立大学生良好的形象;应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搞好个人卫生,认真搞好宿舍集体卫生,自觉遵守学校公共场所卫-一4一
生制度。
在学年测评周期内,学生所在宿舍卫生受到学校点名通报批评,相关责任人每次扣1分;受到院(系)通报批评,相关责任人每次扣0.5分。
7.集体活动(最高评价标准分值2分)
学生应当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具有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积极参加学校、院(系)、年级(班级)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
在学年测评周期内,学生缺席参加学校或者院(系)以及年级(班级)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受到学校点名通报批评,每次扣1分;受到院(系)点名通报批评,每次扣0.5分。
8.社会服务(最高评价标准分值2分)
学生在本项测评中可以从2个方面测评,按照累加成绩计算,但最高累加成绩不得超过本项最高评价标准分值2分。
学生干部(经过学校、院(系)审核备案,在学生班委会、团支部及以上学生组织中任职的学生)应当按照岗位职责要求,积极工作,热情为学生服务,学年末应当向所在班级进行述职考核,经学生无记名民主评议(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4个等级),优秀和称职的得票率合计达到90%(含90%)以上的得2分,每减少5个百分点扣0.2分。
学生应当积极参加学校、院(系)、年级(班级)组织的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勤工助学活动),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用工单位的管理
一5一
制度,在学年测评周期内参加社会服务活动时间累计达到15个工作日(含15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按4学时计算,下同)以上,其表现经学校或者院(系)考核(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3个等级),达到优秀(被评为校级以上先进个人)得2分,达到合格得1.5分,不合格(低于15个工作日)得1分,未参加社会服务活动得0分。
(二)智育素质(最高评价标准分值70分),以学生在学年测评周期内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活动获得的考核成绩为依据(不包括体育课程考核成绩),以参加正常考核成绩为标准(以补考或者重修前的成绩为标准,包括缓考成绩)。智育素质测评分计算公式:
M=
× ×70%
M 一一 表示学生当学年的智育素质测评分
Ai 一一 表示学生第i门课程的考核成绩(考核成绩按照百分计分制计算)
Bi 一一 表示学生第i门课程的学分值 n 一一 表示学生当学年的考核课程门数
(三)体育素质(最高评价标准分值7分),以学生在学年测评周期内完成学校规定的体育课程考核成绩和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情况等2个方面为依据。
-一6一
1.体育课(最高评价标准分值5分)
M(体育课程测评分)=A(体育课程考核成绩)× 5% 当学年学校没有安排体育考核课程的学生,达到学校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得5分,达不到标准得2分(按照不及格评价),未参加达标测试得0分。
2.课外体育活动(最高评价标准分值2分)
学生应当积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学校、院(系)、年级(班级)组织的各种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具有健康体魄。
在学年测评周期内,学生缺席参加学校或者院(系)以及年级(班级)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每次扣0.5分。
(四)劳动素质(最高评价标准分值2分),以学生在测评周期内实际参加劳动活动情况为依据。
学生应当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应当具有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精神,积极参加各种劳动活动,在学年测评周期内参加学校或者院(系)以及年级(班级)组织的公益义务劳动或者公益活动时间达到12个学时(含12个学时,下同)以上,其表现经学校或者院(系)考核(分为合格、不合格2个等级),达到合格者2分;不合格(低于12个学时)得1分;未参加公益义务劳动或者公益活动得0分。
第九条
指导教师综合评价(最高评价标准分值2分)指导教师应当在院(系)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的具体领导下,按照本办法第8条中学生德育素质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要求,一7一
采取对班级每位学生参加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学习生活中表现出的关键行为进行综合评价的办法,每学期期末进行综合评价一次,向学生公布,学年累计平均,记入学生德育素质测评成绩。
第十条
学生课程考核成绩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记分制的,在进行测评时应当折算成百分计分制,分别按照优秀95分、良好85分、中等75分、及格65分和不及格40分计算。
第十一条
在学年测评周期内,学校或者院(系)对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科技创造、锻炼身体及社会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按照《郑州大学学生奖励管理办法》以及院(系)有关规定分别给予相应的表彰奖励,记入学生本人档案,不再以加分的形式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
第三章 测评程序
第十二条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原则上安排在每学年9月份进行,应届毕业生应安排在每年的6月份进行。
第十三条
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应当按照综合素质测评的各项内容,如实认真的填写“郑州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登记表”的有关内容,做好学年自我总结,交所在班级测评小组审议。
第十四条
学生班级综合素质测评小组应当在年级辅导员和-一8一
班主任的具体指导下,收集原始纪实材料,分项积分,全面审议、校准、修正、登录本班对每个学生综合评价的各项测评成绩和总成绩,每月向全体学生公布,学年(学期)积累综合成绩,接受学生监督,并将班级测评结果定期报所在院(系)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审核、登录、排序、备案。
第十五条
学生年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应当在院(系)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每学期期末组织实施年级(班级)指导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综合评价工作,学年末组织实施对学生干部的民主评议工作,并将测评结果返回学生所在班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小组审核、登录、备案。
第十六条
院(系)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应当按照学校总体要求、工作程序和工作日程,召开专题会议,全面审核各年级(班级)上报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分项成绩和总成绩,及时向学生公布已审核批准的各年级(班级)学生综合测评总成绩排序第一榜,设立学生可以投诉或者申诉的电话以及受理办公地点。学生应当在第一榜成绩公布的3个工作日内,向所在院(系)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书面质疑材料,如确有错漏,院(系)应予及时更正,再向学生公布第二榜。第二榜成绩公布3个工作日后,院(系)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对第二榜公示结果进行研究,确认最终测评成绩,必要时可以公布第三榜。
第十七条
院(系)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结束后,院(系)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将学生综合测评成绩及时登录“郑州大学学
一9一
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登记表”中,经年级辅导员和院(系)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签署意见后,报学生处审核备案,装入学生本人档案。
第四章 组织实施
第十八条
学校成立郑州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导委员会,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主任,办公室设在学生处,负责指导、督促和考核院(系)开展学生综合测评工作,负责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的归档工作。
第十九条
院(系)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组织实施本院(系)各年级(班级)学生综合评价和指导教师综合评价工作负责全面审核、汇总和上报本院(系)各年级(班级)学生综合测评成绩,负责协助学生处做好学生综合测评成绩的归档工作。
第二十条
年级辅导员和班主任负责具体指导学生班级开展综合测评工作。学生班级应当成立综合测评小组(5一7人),由班长、团支部书记和学生代表组成,负责做好本班学生的综合评价工作。其中,班长担任组长,团支部书记担任记录员,学生代表担任监督员。
第二十一条
学校有关部门应将了解到的学生在测评周期内的综合表现,按照学校的有关要求和规定,以书面形式如实认真进行写实记录,经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将记实材-一10一
料及时教给学生所在院(系)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认、备案。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院(系)应当依据本办法,结合本院(系)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经院(系)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报学生处审核备案后,向学生公布实施。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5一2006学年起实施。原《郑州大学普通本专科学生综合测评暂行条例》(校学生〔2001〕31号)同时废止。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学生处负责解释。
一11一
第五篇:浅析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现状
浅析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现状
刘进荣、阎岩、吴彦璐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作为高校奖学金、三好学生评比和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就业推荐的重要参照指标,最早完全按照学习成绩排队,随着社会对加强综合素质的重视和呼吁,测评内容中加入了思想品德、文体活动、社会活动能力等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部分。然而,无论综合素质测评如何操作,总会引发部分学生的不满甚至争吵,尤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观的今天,综合素质测评对人的思想、品德、技能等方面进行的人为量化,已经走入一种“学生排斥,老师头疼”的尴尬境地。如何才能体现综合素质测评的科学性,保证评优奖励的公平合理,正确引导大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已成为各高校关注的热点。为此,课题组将以综合素质测评的现状为基础,拟通过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座谈会等方式进一步了解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在素质教育观下更好地完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科学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思路。
一、现行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现状
课题组通过网络调查的形式,搜集到包括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四川理工学院、四川农业大学、中北大学、山东大学、南昌大学、云南大学和太原科技大学等在内的全国十余所高校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实施办法和评价标准。总体上看,目前现行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大致可以分为基础性素质测评和发展性素质测评两个方面。基础性素质主要有德育素质、智育素质和身心素质三个指标,其中德育素质包括政治素质、集体观念、遵纪守法、道德修养等;智育素质指一学期内各门课程的平均加权分数;身心素质包括体育课成绩、参加体育竞技获奖情况、平时锻炼记录、心理健康水平等。发展性素质主要有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两个指标,其中社会实践能力包括寝室卫生、参加公益劳动、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创新能力包括全国各类竞赛的获奖情况,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等。较过去而言,现行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加大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引导和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大学生对综合素质测评的看法(列举一些问题及调查结果)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方面的综合表现,直接关系到学生评优、入党和就业推荐的切实利益。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目前该项工作已被高校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臵上。然而,在大学生心目中,综合素质测评着占据什么样的位臵呢?在他们成长成长的过程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为探究这些问题,课题组针对大学生对综合素质测评的看法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
1、你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评定标准和细则了解吗?A、很不了解;B、不太了解;C、一般;D、比较了解;E、非常了解。
其中:选A的占1.5%,选C的占53%,选D的占28.5%,选E的占6.8%。
2、你认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能否体现一个人的综合能力?A、完全可以;B、大体可以;C、一般;D、还不够全面,有待完善。
其中:选A的占1.25%,选B的占39%,选C的占39%,选D的占20.75%。
3、你对学校现行的加分情况满意吗?A、满意,因为加分有助于提高同学们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拓展同学们的各方面技能,从而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B、不满意,因为学生干部的加分太多,导致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失去优越性,对营造学习氛围不利;C、一般,因为加分有利弊,对于部分同学有益,部分同学没影响,而部分同学却会因此迷失方向,影响学习;D、无所谓,反正加分总是部分同学,对我影响不大
其中:选A的占19.5%,选B的占35%,选C的占40%,选D的占5.5%。
4、“参加公益事业(如献血等)加0.1分”,你认为该条款合理吗?A.合理,这能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有利于传承和发扬当代大学生的精神;B.合理,现在的大学生对参加公益事业等活动一点都不关心,我们应大大鼓励,0.1分不够,还可以往上调;C.不合理,把学生积极参加公益事业与加分相挂钩,会使学生功利化;D.无所谓;
选A的占48.8%,选B的占15%,选C的占29.7%,选D的占6.5%。
5、你对学生干部“加分”的看法?A、我认为:加分就偏离学生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实质,不应该加分;B、我认为:加分有利于提高学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应该加分;C、我认为:学生干部付出劳动与热情,应该在某些方面给予补偿,加分是对学干工作的肯定,应该加分;D、我认为:学生干部在各方面都应是标榜,因为加分,部分学生干部整天忙碌于其中影响了学习,这样就不能起表率作用,不应该加分;E、我认为:作为一个学生干部就应该从锻炼自我出发而不是为了加分。
选A的占8.5%,选B的占38%,选C的占25%,选D的占13%,选E的占15.5%。
三、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较为系统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但在实际操作中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综合素质测评难以发挥其预想的作用,有时甚至还会引起部分学生的反感。
1、综合素质测评指标过于量化,很难全面反映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综合素质分=德育素质分 20%+智育素质分60%+身心素质分10%+社会实践分10%+创新能力分(附加分)
如上述公式,目前多数高校均采用这种打分式的方式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过分地依赖量化考核。但在实际操作中,能用数据准确表示的指标可以说少之又少。比如德育素质分中的政治素质这一项,往往有诸如: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维护安定团结等指标,这一项用简单的分数来进行衡量,明显的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又比如纪律性这个标准,现行测评体系中只对迟到旷课做减分处理,但对作业抄袭、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却不作测评,很难体现其公平性。因此说,抽象的量化积分貌似精确,其实并不完全科学。
2、综合素质测评的功能定位不准确,只重视结果,而忽略了其本身的教育意义。
现行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基本都是在一学期结束后,对大学生在德、智、体三方面取得的成绩实行静态的测评方法。它作为评优评奖的重要参考数据,导致部分学生对结果过分关注。另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综合素质测评比较关心的学生比例并不高,集中在少数能拿到奖学金的同学身上,而大多数拿不到奖学金的学生则对素质测评知之甚少,这显然违背了设立综合素质测评的初衷。作为素质教育,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因此素质测评应该在动态过程中发挥其教育和引导作用。
3、综合素质测评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比较严重,容易滋生学生的功利思想。在大部分高校,综合测评成绩=德育分+智育分+体育分+附加分。德育分基本是由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和部分学生代表评议出来的。有些学生为了得到较高的德育分,在同学中拉帮结派,做表面文章,力图给老师留下好印象,这给一些参与测评的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以很大的发言权,也就催生了一些学生以各种方式孝敬老师的不良行为。有的学生为了加分而做学生干部,功利思想十足。如果说学习成绩是考出来的还值得大家信服,德育都是根据感觉打出来的,平时表现又缺少诚信的记载,很容易使学生在勾心斗角中迷失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4、综合素质测评未能充分发挥其对大学生的引导和教育的作用,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脱节。
如今,用人单位在选拔大学毕业生时,除看学习成绩外,更是有选择地对政治素质、创新意识、进取心、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外语、计算机水平,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交际能力等多方面地素质提出了要求。现行的综合测评体系尽管加入了这方面的要求,但具体的操作状况并不乐观,很多高校只重视给学生加上分数,却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致使加分政策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由此导致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无法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及用人单位考察毕业生提供比较具体的依据,容易造成社会需要与大学生自我定位的错位。同时,由于对大学生的测评实行了综合的量化考核,很难发现在个性和单项素质上有突出表现的人才,这就出现了学生毕业后,一些在大学综合测评中并不靠前的大学生发展较快的现象。
四、对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思考
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优劣,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再学习能力的发挥。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不应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尽可能地逐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1、加大综合素质测评的教育意义。
综合素质测评的功能不只是为了评奖,还有一个使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评估、自我激励的训练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测评发挥其有效作用。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将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仅仅作为评奖评优的依据,甚至为了评奖而测评,为了评奖而左右测评的方式和内容,盲目的将测评结果进行量化排名,加分,这使得综合素质测评失去了他原本的意义。因此,素质测评不仅应使学生了解自己在班级的排名,更应使学生本人、家长以及用人单位获得自己最关心的信息,包括评价者对学生的德性、人品,工作水平,处事态度,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描述,对学生存在的优缺点的评价,对其发展方向的建议等等,以便于学生可以根据这些评价和建议重新审视自己的表现和价值,做出新的角色定位,及时调整行为方式和心态,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2、构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测评体系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评价方式各有特点。定量评价结果清晰明了,易于操作。然而,由于学生活动的复杂性以及学生在活动中行为表现的不确定性,人们很难对学生活动中的所有行为进行准确的数量化测定,所以,要加入适当的定性分析,以定量为主,记实与评议相结合。即在简单的数字基础上加上适当的描述性话语,更加形象、科学地反映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并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全面比较,发现学生的优缺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横向比较,即使学生了解自己在集体中的位臵,通过既定目标进行自我对照、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及时调整和改进。纵向比较,即与自己之前取得的成绩相比较,包括学习成绩的纵向比较,单项素质的纵向比较,能力发展的纵向比较等等,发现进步的地方,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好地发展。
4、加大方案宣传力度,做到测评工作的公开透明。
首先,加大宣传力度,让大多数学生对综合素质测评的目的和评价标准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其次,增加透明度,做到“三个公开”。一测评人员公开,由各班民主推荐产生。二测评过程公开,要不断接受其他同学的监督,及时纠正测评中存在的问题。三测评结果公开,要将测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尤其要对每位学生加减分要说明具体原因。
5、不断总结测评工作经验,在实践中完善测评体系,动态更新测评的指标。任何一个测评系统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暴露其弱点和不足,以利改进和发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也是一样,也将受到实践的检验和制约。为此,我们在实施测评系统的全过程中,要不断根据新情况、新特点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加以总结和提高,以求更完美的系统结构方式投入运行。
总之,综合测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制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科学的综合测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