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劳动关系和非标准劳动关系

时间:2019-05-12 22:43: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事实劳动关系和非标准劳动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事实劳动关系和非标准劳动关系》。

第一篇:事实劳动关系和非标准劳动关系

事实劳动关系和非标准劳动关系的几个问题

河北美东律师事务所 陈前进律师

一、事实劳动关系

(一)事实劳动关系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标准的用工程序是先订立劳动合同,再实际用工,这时的劳动关系从实际用工之日确立;那么,如果不是标准的用工程序,而是先实际用工,再签订或者不签订劳动合同呢?这就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类似于我们常说的事实婚姻,事实婚姻是有婚姻的事实但没有经过法定的婚姻登记,事实劳动关系是有劳动关系的事实而欠缺书面的劳动合同,但是法律对待事实婚姻和事实劳动关系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对事实婚姻法律既不承认,也不保护,但对事实劳动关系法律不但承认,并且对劳动者给予了严厉的保护,对用工单位则进行了严格的规范。下面介绍一下具体的保护和规范措施,就是——

(二)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后果

对用工单位来说,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后果首先是要像对待正常劳动关系一样,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二是加重责任,与原来的规定不同的是,劳动合同法对事实劳动关系不再设行政处罚,而是将这种加重责任全部转为了劳动者的经济利益,加重责任与形成事实劳动

关系持续的时间长短有关,时间越长,后果就越严重,具体分三个阶段:一个月内;满一个月不满一年;一年以上。

【起算点:《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第十条“(第二款)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实际用工之日。】

第一阶段:一个月内。对于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工,法律给用工单位规定了一个月的宽限期,也就是说从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了书面劳动合同的,就不认为违法。

第二阶段: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如果用工单位自用工之日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没有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那么,在此期间,用工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第三阶段:满一年。如果用工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都没有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那么,法律就视为用工单位与劳动者订立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且,用工单位还要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直到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为止。

可以看出,在事实劳动关系下,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的保护、对用工单位的规范是相当严厉的,那么如何避免出现事实劳动关系呢?(担任法律顾问,就要给顾问单位提示或帮助用人单位做相应工作)。

(三)事实劳动关系的避免

首先,要调整用人的招工流程,改变过去习惯的“先入门、后签约”,尽量做到“先签约、后用工”,如果实在不能“先签约、再用工”,一定要注意在用工后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合同。

第二,要加强管理、细化管理,建立劳动合同到期的预警机制。因为,除了初次用工自始就没有书面合同的情形以外,有相当一部分事实劳动关系是由于原合同到期后,双方没有续签也没有终止原合同形成的,这也是用工单位容易忽视的,或者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怎么办?

1、建立台账,清楚的掌握每个员工的合同到期时间,提前预警,及时终止或续签劳动合同;

2、签订合同时,使每个劳动者的合同到期日尽量相对集中、统一,比如统一为年底、六月底、每月底等等比较少的集中的几个日期,便于管理,各单位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续签劳动合同,不一定非要等到原合同到期后再办理续签手续,为防止个别劳动者由于个人原因拖延续订合同,单位可以设定一个最后续签日,比如说,原合同6月底到期,单位可以在六月初通知劳动者协商续签劳动合同,是否续签应当在6月20日前确定,如果6月20日前劳动者不续签,那么原合同到期后自动终止。当然,新合同起始日并不提前,还是与原合同到期日衔接。

第三、预防原合同到期后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还可以在原合同中约定自动顺延条款。就是合同到期时,如果一方没有通知对方终止合同,那么合同自动顺延X年或X个月。

第四、管理工作难免百密一疏,如果万一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此时,用人单位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积极地与劳动者协商,要么终止事实劳动关系,要么补签劳动合同。如果已经发生争议,不能通过协商终止事实劳动关系或补签劳动合同,甚至已经形成了劳动仲裁

或诉讼,那么就要考虑双方是否真的是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还是其他关系,没有书面合同的责任在谁,等等。这些问题或方法比较专业,情况也千差万别,比较复杂,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就不多讲了。

最后,还要说的是,现在有的单位,尤其是大一点的单位,招工用工权下放到了二级甚至是基层部门,没有在人力资源部门统一集中管理,这是非常危险的,不只是容易形成事实劳动关系,还会产生很多严重问题,有这种情况的单位,一定要尽快改正,非要分散管理的,也一定要有统一的制度和严格的规范。

二、非标准劳动关系

非标准劳动关系是相对于标准劳动关系。通常将劳动者与用工单位直接建立的长期的或者相对稳定的受法律法规规范约束的雇佣关系称之为标准劳动关系。而非标准劳动关系就是有别于标准劳动关系的、大多基于用工单位和劳动者(或者劳务单位)自由创设的,一种短期的、临时的和灵活的劳动用工关系。相对于标准劳动关系,非标准劳动关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用工的临时性,非全日制;二是劳动关系的非排他性,也就是说非标准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可以同时建立多个劳动关系;三是大多不强制要求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对非标准劳动关系,法律强制性规范较少,给当事人留给了较大的自由处置的空间。

非标准劳动关系主要包括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两种形式,但是,今天我们谈的非标准劳动关系比这个要宽泛,我准备谈这样几

个类型:非全日制用工、兼职与灵活就业、在校生勤工助学、实习、离退休人员“再就业”。而劳动派遣的问题,相对更复杂,更独立一些,今天就不涉及了。

(一)非全日制用工

1、非全日制用工的界定,要注意两点:(1)《劳动合同法》中所说的非全日制用工仅适用于单位用工,对于个人的用工,按民事雇佣关系处理,由《民法通则》调整。(2)关于非全日制用工,劳动社会保障部曾经出台过《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对非全日制用工工作时间做了界定,《劳动合同法》对此做了修改:将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5小时改为4小时,将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30小时改为24小时。

2、招用非全日制用工的注意事项:(1)和标准用工一样,也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合同内容必须包括工作时间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五项必备条款。(2)不得约定试用期。

(3)接收由劳务派遣组织提供的非全日制用工,按劳务派遣处理,实际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组织签订派遣合同。(4)招用非全日制用工,用人单位要在录用后到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5)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的档案一般应在劳动者本人户籍所在地人才中心、劳动力市场等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代管。

(二)、兼职

兼职人员,一般来说与第二、第三职业用人单位形成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关系,这里主要说一下兼职人员的社会保险问题。(1)根据《社

会保险法》规定:职工(包括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人单位同时就业的,各用人单位应当分别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发生工伤,由职工受到伤害时工作的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2)依据相关规定,养老、医疗保险等不得重复购买,对于职工在两个或以上用人单位就业的,其用人单位对养老、医疗保险费等如何缴纳或分担,目前尚无明确规定。一般来说,可由第一职业或者全日制标准用工单位办理、缴纳,不能区分本职或主职业的,劳动者有选择权,另外,在就业服务机关按“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越来越成为当前的主要方式。

另外,还有几种用工,比较特殊,比如聘用协议保留社保关系的人员,停薪留职人员,下岗人员、企业内部规定内退人员等等,劳动关系如何处理?社会保险如何办理、怎么交纳?我个人认为,这几类情形本质上和兼职相同或近似,可以兼职人员的处理方式处理。当然,目前也有很多的争议和不同的处理方式,建议大家关注当地当时的政策规定。

(三)在校生勤工助学、实习、离退休人员“再就业”

用人单位聘用勤工助学在校生、接收在校实习生的问题,根据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制定了《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条规定,在校生不属于劳动法规定的合格的劳动者,在校生勤工助学的,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聘用的离退休人员的问题,很多专家、学者、业界人士

和地方政策认为,正式办理了离退休手续的人员也不属于合格的劳动者。因此,用人单位招用在校生、离退休人员,一般不应按劳动关系对待,当然,这类问题也仍有很多争议,尤其是工作中发生伤亡事故,处理方式更是千差万别,建议大家关注当地当时的政策规定。

(河北美东律师事务所 陈前进律师)

第二篇:事实劳动关系

事实劳动关系

事实劳动关系是指无书面合同或无有效书面合同形成的劳动雇佣关系以及口头协议达成的劳动雇佣关系。事实劳动关系的确认需存在雇佣劳动的事实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合法地位,确认了劳动关系不依赖书面合同的存在而存在,扩大了劳动保护范围,对不签定劳动合同的雇主有了更大约束,更多的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什么是事实劳动关系

事实劳动关系包括以下几个概念:

1、没有书面合同形式,通过以口头协议代替书面劳动合同而形成的劳动关系;

2、应签而未签订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后不按规定订立劳动合同而形成的劳动关系;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以前签订过劳动合同,但是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同意劳动者继续在本单位工作却没有与其及时续订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延续的劳动关系;

4、以其他合同形式代替劳动合同,即在其它合同中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力、义务条款,比如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兼并合同中规定了职工的使用、安置和待遇等问题,这就有了作为事实劳动关系存在的依据;

5、劳动合同构成要件或者相关条款缺乏或者违法,事实上成为无效合同,但是双方依照这一合同规定已经建立的劳动关系。

国家相关条文规定

事实劳动关系是劳动争议处理和工伤认定工作中经常被用到的概念,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7条第一次在立法中使用了“事实劳动关系”这一概念,但《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把事实劳动关系推到了最前沿,使劳动保障部门无法也不容回避这一问题。《条例》第18条、第61条规定: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这进一步明确了事实劳动关系作为劳动关系的存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第16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这表明对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以前签订过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到期后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均继续享有原劳动合同约定的权利,并应履行原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其实事实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相比,只是欠缺了有效的书面合同这一形式要件,但并不影响劳动关系的成立。目前,立法认定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但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享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一切权利,并应履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一切义务。从立法沿革来看,法律上赋予“事实劳动关系”合法地位,更多的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而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在劳动保障权益受到用人单位侵害时,同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一样,可以通过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诉等途径,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事实劳动关系的特征

由于事实劳动关系是我国劳动法执行过程中的一个特有现象,它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

1、复杂性事实劳动关系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涉及面广、人数众多;

2、特殊性事实劳动关系与非法劳动关系有着主体、内容、保护手段等方面的本质区别;

3、合法性事实劳动关系依照现行法律的规定属于有效的劳动关系,具有合法性;

4、隐匿性事实劳动关系的存在不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只有在事实劳动关系引发劳动争议时才引起人们的注意。

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

概述

事实劳动关系的提出与劳动合同关系的特点有关,劳动者的劳动(劳务)一旦付出,就不能收回,即便劳动合同无效,也不可能像一般合同无效那样以双方返还、恢复到合同订立前的状态来处理,否则对于劳动者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只能适用事实劳动关系的理论来处理当前大量存在的事实劳动关系的问题。

事实劳动关系应当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从属性劳动、但不符合劳动合同成立的法定要件的劳动力使用和被使用的关系。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是无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

二是无效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

三是双重劳动关系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

1、无书面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

就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而言,一般认为目前我国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只认可了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从实践中看,无书面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一般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始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另一种是原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未以书面形式续订劳动合同,但劳动者仍在原单位工作。无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是引起事实劳动关系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新《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的审理劳动合同纠纷中,相当一部分仲裁机构或法院对于无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争议案,或者不受理,或者认定为无效,因此导致许多劳动者的权益得不到保护。

如何判断没有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的效力?在这里不能简单地进行无书面形式则无效的推理。无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可以形成事实劳动关系,而对于事实劳动关系,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否定其效力,如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规定:“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与劳动者之间,只要形成劳动关系,即劳动者事实上已成为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并为其提供有偿劳动,适用劳动法”。1995年劳动部颁布的《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规定,“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即招用后故意不按规定订立劳动合同以及劳动合同到期后故意不及时续订劳动合同的,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赔偿劳动者的损失。”此外,地方性法规如2001年《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和2002年《上海市劳动合同规定》也有类似规定。从上述规定的内容看,无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也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劳动关系,不能简单将其视其为无效,而是应当适用劳动法支付经济补偿金。

如何判断是否已经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如果劳动者发现用人单位没有与自己签订劳动合同的,就要注意收集以下证据了,以备不时之需。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2、无效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

一、关于无效劳动合同,我国《劳动法》第十八条规定了两种情形: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

(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对于无效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是什么,劳动法未作出明确规定。从劳动法规定看,无效劳动合同一般是由于主体不合格、合同的内容不符合法律规定、订立合同采取欺诈、威胁手段等原因所致。

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即劳动合同是自始无效。这时,如果劳动者已提供了劳动,则自始无效的劳动合同已不能成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相互提出请求权的基础。如果按合同法的理论,合同无效的,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显然,劳动合同无法适用合同法的原理,劳动力一旦付出,就无法恢复到合同订约前的状态。对因劳动合同无效而发生的劳动关系,同样应当视为一种事实劳动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的利益应受法律保护,劳动者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对其劳动提出报酬请求权。

对于这种事实劳动关系的处理,按现行立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一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付出的劳动,可参照本单位同期、同工种、同岗位的工资标准支付劳动报酬;二是如果订立无效劳动合同是因用人单位所致,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则劳动者可以获得赔偿。

二、关于无效劳动合同,我国新《劳动法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了三种情形: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新《劳动法合同法》对因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情况在第二十八条中也作出了规定:

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3、双重劳动关系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

双重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人单位建立的劳动关系。双重劳动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如下岗或停薪留职到另一单位工作、或同时从事几份兼职工作等。在双重劳动关系下,一般都有一个正式挂靠单位,哪怕并不提供劳动,但可以领取最低工资、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而对于双重劳动关系来说,如果第二个劳动关系发生纠纷诉至法院,一般会被认定为劳务关系而不作为劳动关系来处理,也就是说,劳动者只能要求劳动报酬的给付而不能要求其他依照劳动法所能享有的权益。

通常来说,不承认双重劳动关系的理由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一是根据传统劳动法理论,一般认为每个职工只能与一个单位建立劳动法律关系,而不能同时建立多个劳动法律关系;

二是依据《劳动法》第99条关于“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规定,推导出法律禁止劳动者与多个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三是认为如果承认双重劳动关系,必然导致社会保险关系的混乱,从而引起不利的后果。双重劳动关系是一个劳动者具有双重身份和参与两个劳动关系,它既可表现为两个法定的劳动关系同时存在,也可表现为一个法定的劳动关系与一个事实劳动关系并存。这种劳动关系不仅不利于劳动管理,而且还潜伏着大量的劳动争议。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四款规定: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但是,即便由劳动者造成的双重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若想与其解除劳动合同,也需满足法律前提,即“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实际上,劳动者在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劳动合同约定完成工作任务后,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可以依法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但是不得对完成用人单位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如果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不得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劳动者则应终止与其他单位的劳动关系,否则用人单位可以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新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关系的规定

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劳动合同的法律地位,更加注重提升劳动者的地位,更加强调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加重

新《劳动合同法》首先对签订劳动合同的时间作了明确界定,即“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超过这个时间仍未订立书面合同,用人单位须向员工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超过一年仍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则视为用人单位与员工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扩大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范围

新《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另增加了新的需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情形,如“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等等。

严格限制违约金的适用范围

针对一些用人单位限制劳动者的择业自由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问题,完善了有关违约金规定。新的《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到第二十五条规定,在“培训服务期约定中可以约定违约金;规定在竞业限制约定中可以约定违约金;除以上两种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扩大了劳动者终止合同的权力

新《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的,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新《劳动合同法》还规定,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对劳务派遣的规范与限制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在国内市场上一直备受争议。目前规范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定很少,基本上是立法的空白点,因此,新《劳动合同法》整整用了十一个条款来规范劳务派遣。此次劳务派遣新的规定中对用人单位影响较大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务派遣单位应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两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

3、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等;

4、具有劳动违法行为的劳务派遣单位以及实际用工单位如果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由劳务派遣单位和实际用工单位共同对劳动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加大对试用期劳动者的保护力度

新《劳动合同法》在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的基础上,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将试用期细化。而且,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同时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三篇:什么是事实劳动关系

什么是事实劳动关系

「基本案情」

王某曾是大连某公司的员工,与该公司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期限为2005年4月30日到 2005年12月31日。合同到期后,双方并未续签合同,王某仍在公司工作,并照常领取工资。2006年5月,王某再未到公司上班,公司也未对其作出任何 处理,且其人事档案仍留在公司。

2008年6月20日,王某以该公司员工的身份提起劳动仲裁申请,要求该公司支付拖欠的2007年5月以来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并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支付2008年1月以来的双倍工资,合计索赔金额近14万元人民币。「争议焦点」

本案争议的焦点是2007年5月以来,王某和该公司的劳动关系是否成立?「律师观点」

王某与该公司之间已不存在劳动关系,该公司没有支付申请人工资及其主张的其他费用的义务。

在法律上,劳动关系的产生是以事实劳动关系为基础的,用工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所谓事实劳动关系,就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虽然没有 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双方实际履行了劳动法所规定的权利义务而形成的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与其他劳动关系相比,仅仅是欠缺了书面合同这一形式要件。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 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 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王某与该公司曾经签订过一份《劳动合同 书》,合同期限为2005年4月30日至2005年12月31日,该合同到期后双方未续签劳动合同。但是王某在该合同到期后继续到公司工作,而公司也没有 表示异议,根据《劳动法司法解释

(一)》第十六条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根据该条的规定,在本案中,应当认为王某 与公司之间重新订立了为期八个月的劳动合同,新的劳动合同到2006年8月届满。在2006年5月,王某就离开了公司,所以到2006年8月,双方之间的 劳动合同就期满终止了。

在2006年8月之后,王某与公司之间既没有重新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形成新的事实劳动关系,理由如下:第一,从 2006年5月以后王某未到公司工作,公司未为其安排劳动,也未支付报酬。第二,从2006年5月以后,王某未接受公司的管理约束,与公司并没有形成管理 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第三,从2006年5月以后,公司未向王某发放“工作证”或“服务证”等身份证件,也未允许王某以公司员工的名义工作。所以对于 2007年5月以来的工资,王某无权向公司主张。同时依据“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公司没有义务按照《劳动合同法》

第82条的规定向王某支付2008年1 月之后的双倍工资,也没有义务按照《劳动合同法》第46条的规定向王某支付经济补偿金。

综上,王某的仲裁请求没有事实依据和法律根据。

劳动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先行进行了调解,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第四篇:事实劳动关系证明材料

事实劳动关系证明材料

《工伤保险条例》于2004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提出工伤性质认定申请人要提交“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到底哪些材料能作为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条例》没有明确。根据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接触到的材料来分析,能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类是能直接证明申请人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材料包括:

1、劳动合同书。这是最规范的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

2、聘用合同书。有不少用人单位因图方便或有其它目的,不和劳动者签定要件齐备的规范的劳动合同,而只是签一个条款简单的聘用合同。这种合同虽然不规范,但实质类似劳动合同。作为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是可以的。

3、由用人单位出具的劳动关系证明材料。

另一类是能间接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包括:

1、用人单位给职工发放的工作证、上岗证。

2、申请人在用人单位领取劳动报酬的工资表。

3、与申请人在同一用人单位工作的两个以上的工友或同事出具的书面证明。

4、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定的工伤赔偿协议书。指在发生工伤后有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私了时签定的协议书。

第五篇:如何证明事实劳动关系?

如何证明事实劳动关系?

在诸多的劳动法律咨询过程中,本人发现,不少中小型公司、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用工行为极不规范(有些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或签订合同后不给一份给劳动者、无工作牌、无工作服、无工资条等),而劳动者又缺乏保存劳动关系等方面证据的意识,以致发生劳动纠纷时,劳动者在证明存在劳动关系这一基本问题上都束手无策,结果到劳动局投诉、仲裁委申请仲裁屡屡碰壁。

一、主要法律法规

《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

二、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二、其它可以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文件材料

除了上述第(二)、(五)项外,劳动者可能可以收集到的、可以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有:

(一)用人单位的各类文件

这类文件上尽量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的姓名或名称,用人单位最好有在上面加盖公章。例如:

1.各类通知:如录用通知、调岗通知、外出活动通知、会议通知、处罚决定、处罚通知等;

2.介绍信;

3.各类签到表;

4.与职务相关的各类经手文件:业务合同(劳动者以代表人身份签订或合同中有劳动者的姓名)、授权委托书、财务报表、供(送)货单、招投标文件等;

5.公司通讯录;

6.工资条或申请贷款、信用卡单位提供的收入证明;

7.代理用人单位到银行、税局、交警队、供水局、供电局、投标单位等单位签收相关文件的记录;

8.与公司签订的各类协议:如培训协议、解除劳动关系协议等。

(二)公司网页内容、QQ等聊天记录、电子邮件

此类都是电子文件。公司网页内容一般可以直接证明存在劳动关系;QQ、微博等即时聊天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一般需要证明收发方的所有者,如果是企业邮箱,则可以更有力地证明。

(三)短信、飞信、通话录音

有些企业会通过企业短信平台或飞信群发节日祝福、公告、通知等。

劳动者也可以与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打电话协商劳动纠纷事宜,通话时进行录音。

短信及通话录音都需要证明双方手机号的所有者身份,一般可以用名片、公司通讯录证明。

(四)工作证、工作服、执业证

部分管理相对规范的服务类企业,可能会要求员工佩戴工作证、穿工作服,工作证、工作服上一般会有公司名称、商标。

需要持证上岗的特殊岗位的员工可能会有执业证,执业证上有用人单位的名称。

(五)现场录音录像

现场录音录像的要求与通话录音差不多,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协商劳动纠纷事宜时,可以录音、录像。

另外,工作过程中的视频录像也可以证明劳动关系。

注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强烈推荐录像。

(六)照片

穿着工作服在公司里面与同事的照片、工作过程中的照片或集体活动时的合影都可以间接证明存在劳动关系。

(七)居住证、写字楼出入卡

如果居住证上的地址为用人单位注册所在地地址,可以很有力地证明存在劳动关系。

若公司所在写字楼需要出入卡,卡上有注明公司名称,也可以证明劳动关系。

(八)劳动管理等相关部门的处理文件

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劳动监察指令书等,可以直接证明存在劳动关系。

(九)客户单位的证明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为客户单位服务如果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解除劳动关系后,如果客户单位愿意证明,也可以间接证明存在劳动关系

(十)报警回执

用人单位无故不让劳动者上班、进入公司工作的,可以报警并保存好报警回执。警察在此过程中可能会询问双方,这样可以保存一定的证据。

三、小结

只要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做个有心人,劳动关系并不难证明。在收集劳动关系证据的同时,这些证据可能会连带证明了劳动纠纷中的其它需要证明的事项。

下载事实劳动关系和非标准劳动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事实劳动关系和非标准劳动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事实劳动关系[大全五篇]

    事实劳动关系【案情介绍】1陈某原在北京市某中学工作,1997年,北京市法学会聘其为工作人员,同年向其工作的中学发出《关于借调陈某同志的函》,要求借调陈某三年(自1997年11月到2......

    如何解除事实劳动关系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劳动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如何解除事实劳动关系 在实践中很常见,很多的纠纷都是由于事实劳动关系导致的。那......

    什么是事实劳动关系(精选合集)

    《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把事实劳动关系推到了最前沿,使劳动保障部门无法也不容回避这一问题。《条例》第18条、第61条规定: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这进一步明确......

    如何确认事实劳动关系

    如何确认事实劳动关系?ydj2005111129|Lv3|被浏览4次|来自360安全卫士 检举|2013-09-05 21:26 满意回答 检举|2013-09-06 18:36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主体......

    事实劳动关系如何确认

    事实劳动关系如何确认 来源:胡律师网 作者:上海律师 胡燕来 所属栏目:企业裁员安置事实劳动关系如何确认 按照我国政策的规定 , 事实上 , 事实劳动关系的确认可参考以下方式......

    事实劳动关系如何认定

    事实劳动关系如何认定 来源: 作者: 日期:2011-05-30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

    终止事实劳动关系证明书

    终止事实劳动关系证明书 兹有本单位职工:,性别,身份证号:, 家庭住址:,工作岗位; 本单位用工起始日为年月日,本单位连续工作年限为年月日; 与本单位终止事实劳动关系日为年月日。 特此......

    解除事实劳动关系证明

    解除事实劳动关系证明兹有本单位职工:,性别:, 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年月日进本单位工作签订劳动合同,现因个人原因,公司研究决定从年月日起与其解除事实劳动关系。特此证明。特此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