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勤奋精神讲话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之勤奋精神
勤奋精神是我们的民族得以安身立命﹐创造财富和探索未知的巨大力量。勤奋﹐是我们民族历来推崇的美德之一。当我们从记事起,老人们就用“勤学苦练”、“勤能补拙”等这类格言要求、勉励我们。当我们稍稍懂点事后,就慢慢地知道这些警句所含的深刻哲理。勤奋包括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和勤于劳作。
勤奋是一种永不止步的进取精神。凡勤奋的人不管是天分高的或天分低的,都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一旦志向确定就不会退缩,永远不会满足于现状,勤奋的人学习目的明确,事业心很强,有股闯劲,发现自己落后了,有什么不足,就急起直追,有一股自强不息的劲头。
勤奋是一种耐能可贵的实干精神。勤奋的人对学习、对工作、对事业都是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不好高骛远,不幻想,不空谈,干事不心血来潮,不投机取巧,不图虚名,无论是大事小事,无论是简单的、复杂的事,只要认为自己能干的,总是有一分力就出一分力,决不偷懒。同学们只要注意观察,大多数成绩优秀者、进步大者无不是勤奋刻苦的人。俗话说,付出才有回报,耕耘才有收获。你在付出时越是慷慨,得到的回报就越丰厚,这是公平的游戏规则。当你看见别人收获成功的时候,千万别以为那是偶然,因为那里面有你不曾知道的付出,所以,当许多伟人在谈及什么是天才时,就有以下这样的格言:天才“只有努力和方法”。
有人问寺院里的大师:“为什么念佛时要敲木鱼?”,大师说:“名为敲鱼,实则敲人。”“那为什么不敲鸡呀、羊呀,偏偏敲鱼呢?”
大师笑着说:“鱼儿是世间最勤快的动物,整日睁着眼,四处游动。这么勤快的鱼儿尚要时时敲打,何况懒惰的人呢!”
勤奋的敌人是我们自身的惰性。弘扬勤奋精神就要克服懒惰,养成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的好习惯。
学习是中学生的主要任务。当代中学生是21世纪国家建设的主力军,祖国的未来就取决于这一代人的努力。中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记忆力强,处于学习的最佳时期,要珍惜青春岁月,刻苦学习,为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打好基础。有的同学却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认为:“我国现在的条件,高中毕业能考好大学的只占少数。我不想上大学,将来有个工作就行,何必费那么大劲去学习。”应当看到,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各行各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很多工业发达的国家实现了工业管理的自动化。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也将在各个领域广泛采用先进技术。现代化生产需要具有文化知识、掌握先进技术的劳动者。谁看不到这一历史趋势,谁就会被时代淘汰。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必须珍惜中学时代,勤奋学习。
第二篇:弘扬井冈精神勤奋为民服务
弘扬井冈精神勤奋为民服务
——井冈山学习考察报告
XXX年X月X日——X日我荣幸参加了市委党校组织的到井冈山学习考察异地教学活动,听取了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魏清源教授做的《弘扬井冈山精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长肖邮华做的《井冈梦,中国梦》的报告,重温了入党誓词,参观了黄洋界、小井红军医院、北山革命烈士陵园、茨萍及大井毛主席旧居、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八一起义纪念馆等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细致地观看展览图片、历史资料录像,仿佛回到那令人难忘的岁月,置身于当年战火纷纷年代,一种在课堂上、在书本里体会不到的感受便油然而生,对井冈山斗争、对中国革命、对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了许多不同于以往得到的知识和体会,思想上受到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是一堂震撼心灵、激励终身的党课,是学习生涯中一段难忘的历程。站在这块传播革命火种的地方,灵魂得到了升华。我曾看过许多那个年代的故事,自己也常常被感动。这一次,面对真实的人物、真实的场景,我的感触更为深刻,也更为强烈。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感动——震撼——洗涤。感动和震撼的是井冈山精神,洗涤的是心灵。
当时,红军不仅严重短缺食物、盐、衣服和药品,更是被国民党军队追剿,艰险与困苦之状真是难以想象,也是常人难以承受的。也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井冈山老百姓甘冒生命危险突破重重封锁 1
线,为红军传送必需的物资,献出祖传中草药方,为保留革命的火种做出种种努力和牺牲。这般军民鱼水之情叫人怎能不闻之动容?
曾志,一个普通的井冈山战士,井冈山医院党总支书记。她把3个小孩其中的 2个寄养在百姓家,1个为了党的活动经费卖了200块大洋。在她因工作需要临时调离后15天,整个医院被摧毁,医护人员和伤病员全部罹难。曾志幸运地躲过一劫。解放后,她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井冈山找到了其中的1个儿子。儿子从小跟着领养他的阿婆要饭长大,吃过的苦头不必说。曾志很是心疼,却什么也没有帮儿子安排,而是放他回去赡养养大他的阿婆。文革后曾志恢复工作,任中组部副部长,找到孙子石金龙等并请他们来北京相见。曾志还是什么也没有帮孙子安排。再后来,曾志以年事已高为由,主动辞去了组织部副部长一职,让位于年轻的同志。
临终前,曾志将历年的工资存于87个信封,请组织转给有需要的孩子,并留下《生命熄灭的交待》:…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在家里设灵堂。在京外的亲人都不要来奔丧,北京的任何战友都不要通知、打搅,遗体送医院解剖…骨灰埋在井冈山一棵树下当肥料,另一部分埋在白云山有手印的那块大石头下……
之前,我还不太明白老人的心意。看到遗书的那一刻,我终于懂得并被深深震撼。在经历过那么多苦痛后,她从未要享受、索取些什么,她心中所想的始终是她那一代人的使命。我仿佛能感觉到,这么多年,在她脑海中一直回响着的是隆隆的炮火声和深深的战友情谊,她心中所念的,是要回到战友的身边——那才是她向往的归宿。井冈山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一、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精髓。大革命失败后,井冈山的革命火种靠什么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有了这种崇高的理想信念,就会产生战胜困难、战胜敌人的精神力量,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在敌人的屠刀下慷慨就义、视死如归,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精神饱满、斗志旺盛。
二、实事求是、勇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内容。井冈山斗争是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开始的。在历史关键时刻,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制定了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组织制度和纪律,引导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三、艰苦奋斗、敢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容。建立革命根据地,离开艰苦奋斗精神是无法实现的。毛泽东、朱德等党和红军领导人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领井冈山军民自己动手挑粮、种菜、编草鞋、挖草药、熬硝盐、办军械厂,克服各种困难艰险,打破重重包围封锁,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四、依靠群众、无私奉献,是井冈山精神在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情操上的具体体现。在井冈山艰苦创业的过程中,红军始终关心群众,相信和依靠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为了人民的利益和革命事业的需要,无数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甘愿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正是因为我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般的联系,才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使得国民党反动派一进入根据地,就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井冈山创下的业绩惊天地、泣鬼神。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其独有的智慧和革命家的胆略,把红旗插上了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取得全国革命胜利道路所形成的伟大而丰富的思想及其优良传统,实属不易。是无数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瑰宝,是留给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这次井冈山学习考察,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实质,我将永远学习和弘扬井冈山精神,勤奋为人民服务。把井冈山精神发扬广大,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事。正如毛泽东同志早在1950年就教导我们:“要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还有邓小平指示:“井冈山精神是宝贵的,应当发扬。”;江泽民强调:“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发扬井冈山精神,在新世纪征途中,全党和全国上下始终要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总书记也强调“要发扬光大井冈山精神”。胡锦涛总书记也深刻指出,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要做到“三个结合”,既:结合时代的高度、结合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实践,让井冈山精神大力发扬起来,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新的光芒,从而更加增强我们进一步弘扬井冈山精神的自觉性和历史使命感。
第三篇:讲话精神
高校书记校长谈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提要] 把提高质量贯彻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中,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途径。全面贯彻胡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中国人民大学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
教书育人做文化传承创新引领者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刘川生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全面阐述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四项要求及重大战略意义,指明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增强了我们推进高等教育创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是指导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献。讲话明确提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一道构成了大学的四项重要使命,极大地拓展和深化了高等教育的职能。这对于我们在新的形势下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弘扬大学精神和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高举文化引领旗帜,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胡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大学文化积淀着一个学校的学术传统和文化精神,凝聚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追求,是学校科学发展的精神支撑,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发挥着引领作用。
大学之大,不仅仅表现在学校规模、学科层次、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硬实力上,同时也表现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一以贯之的办学理念、广为流传的校训、严谨笃实的学风校风等软实力上。
二、弘扬大学精神,坚持文化育人和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胡总书记强调,要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精神,一所大学要有一所大学的独特精神气质。大学精神是大学的航标和灵魂,是大学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奠定优良校风学风的重要基础,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保证。
今天,面对日益深入的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大学要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把突出文化育人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紧密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建设与大学文化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环境建设、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等方面入手,建设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大学文化,创造文化育人的有利条件;要着力培养学生具备真才实学、国际视野、团队精神。
三、弘扬崇高师德,注重教师职业精神培育和专业发展。
胡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教师。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精神。《资治通鉴》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做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有原创性、开拓性、前沿性的学术成就,更要做到文以载道,将知识和品格完美结合,成为知行统一的典范,成为“经师”与“人师”的统一。
北京师范大学将以学习贯彻胡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重要契机,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做好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工作,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危机意识、战略意识,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吹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号角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纪宝成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是我们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讲话内容丰富,含义深刻,是党和国家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大政方针的丰富和深化,是科学发展观在高等教育领域新的体现和发展,是指导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吹响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号角,使得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方向更加明确,途径更加清晰,信心更加坚定,措施更加坚实有力。
一、文化传承创新是高等教育思想和大学职能的新丰富和新发展。
一直以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被认为是大学的重要职能。胡总书记在讲话中将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新职能提出来,他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这是大学职能的新丰富和新发展,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与时俱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新任务,也是对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一种继承和提炼。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具有强大优势的中国人民大学,在履行文化传承创新职能方面责无旁贷。国家也需要建设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一流大学,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打造一个具有引领作用的教育和理论基地。新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呼吁发展繁荣人文社会科学,高举“重振国学”的大旗,成立新中国第一所国学院,弘扬优秀中华文化,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作出了一定贡献,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排头兵。
二、把提高质量贯彻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中,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途径。
胡总书记在讲话中再次强调,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要求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可见,提高质量已经成为党和国家指导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大政方针,成为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的意愿。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的统一要求,更是对国家重点建设高校的特别要求。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仅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要提高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质量,这四个方面也是相互促进的。
三、全面贯彻胡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中国人民大学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
在这次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胡总书记提出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高为突破,加大支持力度,健全长效机制,鼓励重点建设高校成为知识创新的策源地、深化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桥头堡。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中国人民大学正在努力把学习贯彻胡总书记这次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胡总书记去年9月9日考察中国人民大学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继续深化改革,丰富思路,突破瓶颈,加快步伐,开拓创新,为把中国人民大学早日建设成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奋斗、再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产学研结合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 孙其信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高校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是纲领性文献。通过学习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们深刻体会到: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关国家兴旺发达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必须拥有比较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高水平的现代农业创新体系。这既为全国农业院校赋予了明确职责和任务,也为广大农科学子提供了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广阔舞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农业院校,必须把深入学习贯彻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进一步统一师生思想、凝聚发展动力、提升办学质量,全面加快创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步伐。一是要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把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最重要的历史使命,努力造就引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服务农村社会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二是要大力增强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要始终瞄准旱区农业发展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需求,着力研究和解决好干旱缺水、水土流失、生态脆弱、粮食安全等重大现实问题,使学校力争成为我国农业科学领域的人才培养基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基地以及成果转化与示范基地。三是要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增强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建立更多对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示范园区、试验站和基地,逐步形成立足西北、辐射全国的新型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体系。四是要大力推进学校文化传承与创新,始终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宗旨,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心系国家、情系“三农”,积极投身到解决“三农”问题的伟大实践中去,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基层和艰苦环境中去经风雨、作贡献。
胡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高为突破,加大支持力度,健全长效机制,鼓励重点建设高校成为知识创新的策源地、深化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桥头堡。近年来,学校在国家有关部委、陕西省的大力支持下,依托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和地处杨凌示范区的区位优势,按照“建在产区、长期坚持、国内一流”的原则,面向区域主导产业,建立了一批集试验研究、示范推广、实习实践和信息监测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农业试验示范站和农村科技示范基地,成为大学开展农业科技推广的集成平台和快捷通道,有效解决了一批农业生产中的重大关键问题,对我国更好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启示。“十二五”期间,学校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提升农林水相关学科建设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为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培育人才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瞿振元
作为一个曾在清华大学学习、工作30余年的学子,参加清华百年校庆活动,聆听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倍感亲切,深受鼓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中心,提出四项要求,对全国青年学子提出三点希望。学习领会胡总书记的四项要求和三点希望,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胡总书记的讲话再一次深刻阐述了“国家与大学,民族与青年”的重大命题。
国家兴衰决定大学发展,大学兴起带来国家昌盛;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国家的发展也得益于大学。在当今世界激烈的竞争中,在知识经济浮出水面的时候,以大学为代表的高等教育的作用尤显重要。正如胡总书记所说,各国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因此,支持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努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国家的战略选择。而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高等教育必须要有新发展、作出新贡献。胡总书记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实际出发,明确指出,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是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形势和任务的重大判断。我们要统一思想,聚精会神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贯穿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之中,贯穿于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播的活动之中。在国家的支持下,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将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作为农业高校,我们将按照胡总书记的要求,精心培育人才,认真搞好科学研究,瞄准世界农业科技的前沿,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农产品的供给丰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出贡献,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一流农业大学。
胡总书记在讲话中再次强调了民族发展与青年成长之间的密切关联,给青年学子提出三点希望,即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这三点希望为青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品德与才干、理论和实践、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指明了方向。这三点希望与胡总书记2009年在中国农业大学讲话中所提出的“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四点要求一脉相承,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对于青年成长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事实上,青年成长与民族发展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青年成长脱离不开民族发展的背景,民族发展不仅为青年成长奠定基础,也为青年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而青年又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重视青年、寄大希望于青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为青年学子,要将胡总书记的要求作为行动指南,要有宽广的胸怀,以民族复兴、国家繁荣和人类进步为己任,勇敢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成长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高素质人才。
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引领社会发展
东北大学校长 丁烈云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4个方面,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由大变强指明了发展方向。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创新型国家建设赋予高等学校的重要使命。
大学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大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最主要的是通过人才培养来实现的。当前,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大学必须承担起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能。
大学是知识传播与创新的主体。大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在知识传播与创新方面具有其他机构不具备的优势,大学是知识传播与创新系统的第一主体。在知识经济时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蓝图中,大学的知识传播与创新,是整个社会创新发展的最重要的源头活水。
大学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从2002年开始,高校每年获国家三大奖的比例均超过了50%,到2009年达到了68.51%。2010年国家三大奖中全国高等学校共获得198项,占总数的71.5%。这说明大学的科研实力在不断增强,优秀科研成果日趋凸显。
大学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桥梁。从美国的硅谷到北京的中关村、沈阳三好街e经济圈,大量的案例说明,依托大学建立的大学科技园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打造科技型企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科技园日益成为孵化科技企业和培育科技企业家的“苗圃”,成为大学产学研的重要结合点和科研、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桥梁。
在国家的未来发展规划中,高校科技创新被赋予越来越大的责任和使命。高校必须以人才建设和科研平台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东北大学作为部省市共建的国家重点大学,始终坚持“立足辽沈、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方针,以服务和引领社会经济发展为己任,近年来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面向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创新型人才,更是其中的主要基石。要建立与创新型国家需要相适应的本科生、研究生培养体系,进一步强化青年教师培养。要加大吸引外部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的力度,引进一些极具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学者甚至是引进高水平的学术团队,发挥人才的群聚效应。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和引领功能,深化产学研合作,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学校通过建立校企全面合作战略、共建校企联合科研基地、加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方式,全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十一五”期间,学校与全国1000多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与辽宁省内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2000多项。东北大学自1990年建立科技园以来,培育出以东软集团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高校树立多样化人才观至关重要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郭大成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实施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决心和振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我们为之鼓舞,为之振奋。胡总书记讲话中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工作中实现大学价值指明了方向。
胡总书记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这对高等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能将提高教育质量片面地理解为只是培养学习能力强的精英人才,不能用简单淘汰的方式放弃对可能在某一方面具有成才潜质学生的培养责任。我们应该平等地、负责任地对待每一个进入大学学习的青年学生,帮助、引导和教育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沿着自己的志向和兴趣发奋成才。
高等学校要关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潜力的开发。学生进入大学时怀揣着不同的梦想,有着不同的兴趣点,具有不同的发展潜力。人才的培养没有标准化模式,高校不仅是培养科研工作者的摇篮,也是培养各行各业社会精英的摇篮,只有多样化、差别化、个性化地培养学生,才能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多方面需求的人才。
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质量的落脚点应当是人人都能成才。北京理工大学坚持“高远的志向、精深的学术、强健的体魄、恬美的心境”的高素质人才的育人目标,让学生树立起成为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的远大志向,力争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能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成才环境和氛围,让学生能够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为了实现学校提出的育人目标,北理工在学生中创立了德育工作体系。德育答辩工作实施8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北理工学生的学业完成率、学习积极性、就业质量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等逐年提高,德育答辩已不再是单纯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而是学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重要平台。
胡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要不断加强战略性研究、前瞻性研究和公益性研究。这一点我们深有感触,高等学校的科研水平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只有在国家急需领域、科技前沿领域、国计民生领域取得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创新成果,才能建设起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兴学科、创新平台和团队,才能更加有效地支撑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高等学校的科研工作要摒弃狭隘的门户界限,要走出校门积极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享资源、共享数据、共享人才,培养出更多实践能力强、社会经验丰富、就业前景好的创新型人才。
北京理工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注重产学研结合,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突出的学科优势,培养了一大批高级技术人才,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后我们将继续发扬这一传统,按照胡总书记的要求,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大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中央财经大学校长 王广谦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国百年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大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中国大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不断优化,极大地支撑了中国经济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
就高水平财经大学来说,需要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能够把“国情和特点”与国际惯例结合起来,又能够坚定地维护中国国家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领军人才。目前在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就职的人员中,中国人的比例还非常低,这与中国作为经济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因此,我们要加快培养外语好、知识丰富、有管理各类国际事务的技术能力、有很好的国际眼光、有为全人类服务心胸的财经人才,使中国在国际经济秩序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我国经济自身参与全球化的发展看,中国经济国际化、中国企业走出去,也急需更多国际化的财经人才。2007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对现有的大学教育提出了挑战。因此,需要加快发展财经学科,努力建设高水平的财经大学。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下大力气对大学生加以引导,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自觉地肩负起这份重担;需要在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内容方面做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统一,推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改革,努力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批判意识与独立人格;需要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负责敬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中央财经大学在6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向国家输送了近10万名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一批担纲扛鼎的领军人物。如今,我们承担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财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是希望在发扬过去好传统的基础上,能够在21世纪领军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肩负起我们所承担的历史使命。
就高水平财经大学来说,需要在全球视野下开展学术研究。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学必须将学术研究的触角延伸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我们要特别重视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重大国计民生问题,重视知识传承和创新,支持那些基础性、影响未来的研究,既要为社会提供现实发展所急需的成果,更要为社会提供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
就高水平财经大学来说,需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注重办出特色。办学理念要有稳定性,这个理念必须不断地继承、持续,在发展历史过程为师生员工所接受认可,并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同时,办学理念还要根据形势和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办学特色既体现在学科专业优势、教授研究特长和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也体现在有一套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和稳定的管理制度。当然,先进的办学理念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要想真正让社会所认可,最重要的还是靠办学实践和不懈努力。
中央财经大学将秉持“求真求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发扬“担当责任,勇往直前”的精神,更加突出办学特色,与中国高水平大学一道,努力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向前向上发展的中坚力量!
第四篇:讲话精神
11月28日,定陶县2012年新招聘教师岗前培训班正式开班,县教育局在四楼会议室举行了开班仪式。仪式由县教育局政工股股长闫照金主持,县教育局局长陈承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吴常松分别作了重要讲话。陈局长首先对定陶教育现状作了简要介绍,结合目前教育实际,分析了与省内外其它学校之间的差距以及近两年来定陶教育的变化与发展,并结合新的教育形势,对新招聘的121名教师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一是要铭记“深怀爱心、永葆激情、踏实工作、争创一流”的“十六字”教育文化理念。二是要养成终身读书学习的习惯,一个学期至少要读一本好书,克服浮躁,潜心学习。三是要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向课堂要质量,向课堂要效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四是要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经常进行教学研究、教学反思,找准自己的教学“短板”,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第五篇:讲话精神
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 日前,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下发通知,对各级团委、青联、学联组织广大团员青年、青联委员、青年学生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出部署。
通知指出,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广大青年提出的三点希望和要求,既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对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的一贯要求,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为广大青年健康成长指明了正确方向。
通知要求,要牢牢把握人生的正确航向,在建设国家、服务人民中实现人生价值。广大青年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通知要求,要深刻把握当代青年成长的正确道路,在实践中和与人民群众结合中练就本领、增长才干。广大青年要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
通知要求,要深刻把握当代青年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广大青年要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在德智体美互相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长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
通知强调,各级团委、青联、学联组织要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青年一代健康成长提出的明确要求,引导广大青年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与进行深入的人生思考结合起来,与理解高速变革的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与把握社会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青年成功路径结合起来,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共青团和青年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履行好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职能,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丰富活动载体,打牢组织基础,努力把广大青年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