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厦门市企业工资支付条例》的说明
2005年3月24日在福建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
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汪兴裕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托,我就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请批准的《厦门市企业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家、省、市就工资支付问题制定了一些规章和文件。但这些规章和文件颁布时间较早,有的规定不够明确,无法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造成工资报酬方面的争议和纠纷日益增多。同时,有的用人单位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克扣、拖欠工资现象时有发生,引发了社会不稳定问题。因此,随着我市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有必要对现行的工资支付办法加以完善,制定一个比较科学、规范的工资支付地方法规,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有效防止克扣、拖欠工资等现象的发生,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003年我市“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提出了“尽快制定厦门市工资支付条例,合理解决厦门市工资纠纷问题”的提案,被列为当年市政协要求市政府办理的十个重点提案之一。随后,经研究论证,《厦门市企业工资支付条例》被列入厦门市2004年度的法规制定计划。5月份,厦门市人民政府向厦门市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该法规案。之后,厦门市人大财经委进行了初审,厦门市人大法制委进行了统一审议。审议期间,通过采取书面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和专家论证会等多种形式,一方面广泛征求和听取厦门市有关部门、各类型企业和其他各界人士的意见,另一方面,征求和听取了省人大常委会部分委员、省人大法制委员会部分委员、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省政府有关部门的意见。同时,还赴陕西等地进行立法调研,学习和借鉴兄弟省市的有关立法经验和成果。厦门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第十四次、第十五次和第十六次会议对该法规草案进行了四次认真审议,于2005年1月13日通过了《条例》。依照立法法的有关规定,《条例》于2005年1月24日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现就《条例》的主要内容说明如下:
一、关于《条例》的调整范围
鉴于工资支付行为不规范、克扣和拖欠工资主要发生在企业,同时为保持与《劳动法》调整范围相衔接,《条例》第二条、第四十六条对本法规调整范围作了界定。《条例》第二条规定“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工资支付办法参照本条例执行。”这样规定保持了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相衔接,也突出了《条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关于工资支付的一般规定
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工资支付关系在原则、制度上作较为全面的规定是本法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关系到用人单位及广大劳动者如何认识和执行有关工资规定的关键一环。《条例》根据我市当前劳动关系中工资支付活动的状况,参照国家、省及劳动部的有关规定,对工资支付的一般规范和要求作了比较全面的规定。首先要求用人单位建立工资支付制度、和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在劳动合同中对工资支付的主要内容作出约定;其次对工资支付的周期、形式、工资标准的最低保障、工资关系的起算时间等也作了相应规定。
1、关于工资支付制度。工资支付制度是一个企业内部制定的、用于规范对劳动者全体适用的工资支付活动的规章制度。为了促进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活动规范化、透明化,使劳动者对单位工资支付活动做到心中有底、投诉有据,同时也为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实施动态监督,《条例》第五条规定“企业应当依法建立本单位的工资支付制度”。
2、关于工资支付周期。工资支付周期问题《劳动法》第五十条仅作了“按月支付”的规定。该规定是对工资支付周期的最低要求,即最长不得超过一个月的期限。但鉴于当前劳动用工关系中工资支付方式多种多样,有必要对此加以细化。《条例》第九条在要求“用人单位应当每月至少支付一次工资”的前提下,对“完
成一次性临时劳动”、“年薪制”和“按照考核周期兑现工资”情况下的工资支付时间分别作了规定。
3、关于工资清单和工资支付表。工资纠纷在当前劳动争议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由于工资支付活动的短暂性,无论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在争议处理过程中,往往因工资支付凭证的缺失而无法有效地依法维权,同时也给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带来诸多不便。为此,《条例》在第十四条分两款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工资清单,并统计劳动者工资支付数据、编制工资支付表,清单和支付表中应当对工资支付的具体内容作详细记载,以方便劳动者的知情及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三、关于加班工资、假期工资、特殊情况的工资
正常工作日、提供正常劳动情况下的工资支付是工资支付活动中的常态,但在实际的劳动工作中,由于劳动情况的复杂及劳动者本身的特殊性,国家对劳动者的工资福利还有着特殊的规定。根据有关规定并结合实际的需要,《条例》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对加班工资、假期工资、特殊情况的工资作了相应的规定。
1、关于加班工资。加班是指在非正常工作时间情况下劳动者的劳动付出,具体分为三种情形:延长工作时间的加班,休息日的加班和法定休假日的加班。《条例》对延长工作时间和休息日情况下加班工资的规定与《劳动法》的规定完全一致,规定应支付不低于百分之一百五十和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但关于“法定休假日”的加班,《劳动法》仅规定“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对是否可以安排补休未作规定。由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有些行业、单位的劳动者收入水平也较高,在法定休假日用人单位安排其加班后,一部分劳动者不愿意拿加班工资而更希望得到补休。应当说,无论是支付加班工资或安排补休,均是对劳动者额外付出劳动量的一种补偿,如果对法定休假日加班仅规定支付加班工资,会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劳动者的休息权利,同时也无法满足当前劳动者的多层次补偿需求。因此,《条例》第十五条第(三)项规定:“劳动者本人要求安排补休的,用人单位可以安排补休而不支付加班工资,补休时间不少于加班时间的三倍。”
2、关于加班工资计算基数。由于当前工资项目的多样性及每月实得工资的事先不可预期性,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问题成为劳动关系双方注意的焦点。在征求了有关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意见,特别是听取了省人大法工委的建议后,经反复研究,我们认为,在合法的劳动用工关系中,劳动合同是确定双方权利义务、解决纠纷的基础,其中事先约定的劳动者工资就是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情况下的合法劳动报酬,因此,以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资标准作为加班工资计算的基数较为合理且便于操作。根据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规定,《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不得低于劳动合同中约定的本人工资标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关于停工工资。工资是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下的工资报酬,但如果用人单位非因劳动者原因停工停产造成劳动者无法履行劳动义务的,显然不能由劳动者承担后果。为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参照有关规定,《条例》第二十四条分三个层次对该种情形下的工资支付作了规定:(1)停工停产未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应当按照劳动者本人正常劳动的工资标准支付工资;(2)停工停产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而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按照双方新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工资;(3)停工停产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而未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按照不低于本市当年度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停工津贴。
4、关于延期支付工资。《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无故拖欠工资,但对“无故拖欠”未作明确。考虑到现实中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并非都出于故意或恶意,有时是因为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暂时无法按期支付工资。遇到这种情形,如果硬性要求用人单位采取影响企业经营或生存的办法去筹款按期支付工资,反而可能造成劳动者收入的降低甚至失业。因此对这种情形,应当有条件地允许用人单位延期支付。参照劳动部1995年制定的《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确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在征得本单位工会同意后,可暂时延期支付劳动者工资,延期时间的最长限制,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根据各地情况确定”,《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确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暂时无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在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的前提下,经与本单位工会及劳动者代表协商一致并形成书面协议,可以延期支付,延期最长不得超过三十日,并应当于协议达成后三日内向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这一规定既照顾到用人单位实际困难和企业的发展,同时对延期支付规定了严格的条件限制,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四、关于工资支付的监督管理
劳动法律关系不同于一般的民事法律关系。劳动者相对企业而言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劳动法律关系的调整和处理需要国家适当的干预和介入。目前工资拖欠问题的存在和无法有效解决,与监督管理不到位,缺少监督管理制度和手段有着直接关系。为此,《条例》设专章对“监督管理”作出了规定。
1、明确赋予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工资支付违法行为的监督检查权和处理权,具体包括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支付劳动者工资低于本市当年度最低工资标准及侵害劳动者合法工资报酬权益的其他行为共七项规定。
2、健全了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工资违法行为举报投诉和处理制度。《条例》第二十九条在明确了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法行为的举报权及有关行政部门应方便接受举报的规定外,还明确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在三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立案后应当及时处理,并在三十日内将处理情况告知举报人。”
3、建立企业工资信用制度和欠薪预警制度。行政部门对违法行为的查处终究是属于事后的处理,是一种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和被侵害权益的弥补。对预防工资的拖欠还需建立事先的监督管理制度。目前全国许多地方为解决工资拖欠问题建立了企业工资信用制度和欠薪预警制度,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各地做法不一,尚处于探索阶段。为此,《条例》对这两项制度仅作原则性规定。《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建立企业工资信用制度和欠薪预警制度。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克扣、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或者低于本市当年度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的用人单位,情节严重的,向社会分布,并将该用人单位列为重点监察对象。”
4、为有效杜绝拖欠劳动者工资经依法处理仍不改正情况的发生,防止拖欠的工资越积越多和出现新的拖欠,《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因拖欠劳动者工资经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后仍拒不改正的,不得招用新的劳动者。”
5、当前,建设领域侵犯劳动者合法劳动报酬取得权的情形较为突出,因拖欠建筑企业劳动者工资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为此,在参照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的基础上,《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对此问题作了相应的规定:(1)对建设工程发包人或者承包人违法将工程发包、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或个人而导致该单位或者个人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发包人或者承包人先予支付。
(2)建立工程发包人未按合同约定结清工程结清工程款致使承包人以未结清的工程款为限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发包人先予支付劳动者工资”。(3)建筑企业因被拖欠工程款导致拖欠劳动者工资的,所追回的被拖欠工程款,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应优先用于支付拖欠的劳动者工资。
五、关于法律责任
为增加《条例》的可执行性,强化行政监管和执法力度,对违反《条例》规定的行为,《条例》在“法律责任”一章作了如下的规定:
1、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对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不按照规定支付劳动者加班工资和低于本市当年度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违法行为,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责令向劳动者加付相当于所欠工资百分之五十以上一倍以下的赔偿金。
2、《条例》第四十条规定对违反《条例》第三十一条招用新劳动者规定的用人单位按新招用人数处以“每人每月一百元以下罚款”。
3、《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对劳动合同未约定工资支付事项、未向劳动者本人提供工资支付清单、未编制或未依法保存工资支付表的行为处以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4、《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对阻挠、抗拒监督检查和在监督检查中出具虚假资料、隐匿毁灭相关资料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报请批准的法规及说明是否妥当,请审议。
第二篇:《上海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全文)
《上海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全文)
2016年07月01日
来源: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
各有关委、办、局,各控股(集团)公司、企业(集团)公司,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用人单位:
根据《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我们对原《上海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作了修改完善,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6年6月27日
上海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
为维护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规范企业的工资支付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基金会等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参照执行。
二、本办法所称工资是指企业根据国家和本市的规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工资等。
三、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形式支付。
四、企业通过银行发放工资的,应当按时将工资划入劳动者本人账户。
企业直接发放工资的,应当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并办理签收手续。劳动者本人因故不能领取工资时,可由其委托亲属或他人代领。
五、企业应当书面记载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项目、时间、本人姓名等,并按有关规定保存备查。企业不管以何种形式发放工资,都应当向劳动者提供一份本人的工资清单。
六、企业应当每月至少支付一次工资,支付工资的具体日期由企业与劳动者约定。如遇法定休假节日或休息日,通过银行发放工资的,不得推迟支付工资;直接发放工资的,应提前支付工资。
对实行年薪制或按考核周期兑现工资的劳动者,企业应当每月按不低于最低工资的标准预付工资,年终或考核周期期满时结算。
七、企业与劳动者终止或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企业应当在与劳动者办妥手续时,一次性付清劳动者的工资。对特殊情况双方有约定且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从其约定。
八、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的,企业应视同其提供了正常劳动而支付工资。
九、企业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当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劳动者在依法享受婚假、丧假、探亲假、病假等假期期间,企业应当按规定支付假期工资。
加班工资和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为劳动者所在岗位相对应的正常出勤月工资,不包括年终奖,上下班交通补贴、工作餐补贴、住房补贴,中夜班津贴、夏季高温津贴、加班工资等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加班工资和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按以下原则确定:
(一)劳动合同对劳动者月工资有明确约定的,按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所在岗位相对应的月工资确定;实际履行与劳动合同约定不一致的,按实际履行的劳动者所在岗位相对应的月工资确定。
(二)劳动合同对劳动者月工资未明确约定,集体合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对岗位相对应的月工资有约定的,按集体合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约定的与劳动者岗位相对应的月工资确定。
(三)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对劳动者月工资均无约定的,按劳动者正常出勤月依照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工资(不包括加班工资)的70%确定。
加班工资和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十、企业确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暂时无法按时支付工资的,经与本企业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一致,可以延期在一个月内支付劳动者工资,延期支付工资的时间应告知全体劳动者。
十一、劳动者在试用期间提供了正常劳动,企业支付的工资不得低于本企业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者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十二、企业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应当按约定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企业可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按双方新的约定支付工资,但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十三、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以本办法第九条确定的计算基数,按以下标准支付加班工资:
(一)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的150%支付;
(二)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200%支付;
(三)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300%支付。
企业依法安排实行计件工资制的劳动者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当根据以上原则相应调整计件单价。计件定额应通过一定的民主管理程序合理制定。
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企业,劳动者综合计算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应当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并按本条第(一)项的规定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加班工资;企业在法定休假节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按本条第(三)项的规定支付加班工资。
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实行不定时工时制的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由企业安排工作的,按本条第(三)项的规定支付加班工资。
在妇女节、青年节等部分公民休假的节日期间,对参加社会或企业组织的庆祝活动和照常工作的劳动者,企业应支付工资,但不支付加班工资。如果该节日恰逢休息日,企业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当按本条第(二)项的规定支付加班工资。
十四、日工资按月工资除以每月平均计薪天数21.75天计算;小时工资按日工资除以8小时计算。
十五、在采取公共卫生预防控制措施时,劳动者疑似患传染病或者病原携带者的密切接触者,经隔离观察后排除的,企业应当视同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支付其隔离观察期间的工资。
十六、被人民法院判处管制、缓刑的劳动者,继续在原企业工作的,企业应当支付劳动者工资。
十七、劳动者违反劳动纪律或规章制度,企业降低其工资的,降低后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十八、劳动者因涉嫌违法犯罪被拘押或者其他客观原因,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企业不支付劳动者工资,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者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十九、企业破产时,欠付劳动者的工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清偿顺序予以清偿。
二十、企业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企业可以代扣工资:
(一)代缴应由劳动者个人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二)代缴应由劳动者个人承担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三)按法院判决、裁定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
(四)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
二十一、企业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以及安排劳动者加班不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企业按规定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还应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二十二、劳动者因本人原因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企业依法要其赔偿,并需从工资中扣除赔偿费的,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且扣除后的剩余工资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二十三、企业解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引起劳动争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部门或人民法院裁决撤消企业原决定,并且双方恢复劳动关系的,企业应当支付劳动者在调解、仲裁、诉讼期间的工资。其标准为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劳动者本人的月平均工资乘以停发月数。双方都有责任的,根据责任大小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十四、非全日制就业的劳动者,小时工资由企业与劳动者约定,但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且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二十五、企业与职工代表可以根据本办法确定的原则,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等民主管理程序,制定本企业的工资支付办法,并告知本企业的全体劳动者。
二十六、劳动者与企业因工资支付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劳动者认为企业侵犯其工资权益的,有权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投诉或举报。
二十七、本办法自2016年8月1日起执行,有效期5年。原《关于印发〈上海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的通知》(沪劳保综发〔2003〕2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建筑业企业工资支付承诺书
附件
3、建筑业企业工资支付承诺书
(工程所在地)建设局: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总工会:
工程项目现已由我公司参与承建,为确保在该项目务工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特做出如下承诺:
—、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劳动法》、《合同法》、《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和《常州市建设领域劳务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定。
二、严格按合同约定支付劳务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
三、监督或做到用工企业与农民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合同内容明确工资支付方式、标准和结算时间等。
四、告知农民工享有的合法权益和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的投诉部门和联系电话。
五、劳务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已向指定银行专户足额缴纳,当发生以下几种情形时,承诺可以由(工程所在地)建设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总工会或其委托机构直接动用保证金:
1.故意拖延、拒不履行支付农民工工资义务,超过限定时间的;
2.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群体性上访、越级上访或其它恶性事件的;
3.企业负责人或项目经理、劳务承包人规避、逃逸,致使农民工诉求的拖欠事项无法认定的。
4.将农民工工资支付给个体承包人(“包工头”),未兑现农民工工资的;
5.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及总工会认定的其他需要动用保证金支付的情形。
项目经理(签字):
法定代表人签字(签字):
施工单位名称(章):
年月日
第四篇:浙江省企业工资支付管理办法
浙江省企业工资支付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48号《浙江省企业工资支付管理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第6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省 长二○○二年七月三十日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企业工资支付行为的监督管理,保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工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加班加点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企业的工资支付及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个体工商户及其他经济组织的工资支付及监督管理依照本办法执行。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企业工资支付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企业工资支付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维护正常劳动秩序和社会稳定。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制定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并每年公布一次。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省人民政府公布的最低工资标准,选择确定本辖区内企业适用的最低工资标准。第六条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工资分配的宏观调控政策,结合劳动力市场价格、企业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合理确定劳动者的工资标准,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企业确定的工资标准,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确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劳动保障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企业工资支付的监督管理工作。经贸、工商、税务、建设、公安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劳动保障部门做好企业工资支付的管理工作。第八条 各级工会依法对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实施监督,有权制止企业的违法行为。第二章 工资支付
第九条 企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民主协商形式,依法制定内部工资支付制度,并在本企业公布,同时报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备案。第十条 企业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应当明确工资支付内容。工资支付内容主要包括:工资支付标准、支付项目、支付形式和支付时间及双方约定的其他工资支付事项。第十一条 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形式支付,不得以实物或者有价证券支付。第十二条 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给劳动者工资。第十三条 企业应当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者委托他人领取工资的,受委托人在代领工资时,应当向企业提供委托人签名盖章的委托书。劳动者本人或者受委托人在领取工资时,应当签名盖章。企业支付工资(含委托代发工资)应当向劳动者提供个人的工资清单。企业委托银行代发工资的,应当将工资存入劳动者本人的账户。企业支付工资应当制发工资支付表。工资支付表应当载明发放单位、发放时间、发放对象的姓名、工作天数、加班加点时间、应发和减发的项目、金额等事项,并依法保存。第十四条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月工资制的,企业应当每月按照依法制定的内部工资支付制度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时间支付工资。工资发放日如遇节假日或者休息日,应当提前支付。实行年薪制的,应当按照规定或者约定比例定期支付工资。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第十五条 企业与劳动者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企业应当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之日起5日内一次性结清劳动者工资。劳动合同有关工资支付的条款被依法确认无效后,企业对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参照本企业或者同类企业同期、同工种、同岗位的工资标准一次性结清工资。第十六条 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的,视同提供正常劳动,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工资。劳动者享受法定休假、婚丧假期间,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工资;劳动者依法享受产假、哺乳假期间,企业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支付工资。劳动者请事假的,企业可以不支付事假期间工资,但不得扣减事假以外的工资。第十七条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停止劳动期间,且在规定的医疗期内,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省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依法制定的内部工资支付制度的规定,支付病伤假工资。企业支付的病伤假工资,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确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八十。第十八条 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停工、停产、歇业,时间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工资;停工、停产、歇业时间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劳动者提供了
正常劳动的,企业应当按照不低于当地人民政府确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第十九条 因生产、经营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以外提供劳动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有关规定支付劳动工资。第二十条 部队复员、退伍到企业的人员,其工资待遇由企业与其协商确定。企业的工伤人员、退役到企业的体育运动员,其工资待遇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一条 劳动者涉嫌违法犯罪被司法机关依法限制人身自由期间,企业可以中止履行劳动合同,不支付工资。劳动者被依法判处管制或者拘役适用缓刑、有期徒刑适用缓刑期间,企业未与其解除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工资。第二十二条 除下列情形外,企业不得以任何理由克扣劳动者工资:
(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由企业代扣代缴的;
(二)企业与劳动者书面约定从工资中扣减的;
(三)其他依法可以扣减的情形。第二十三条 除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原因导致企业无法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外,企业必须按照依法制定的内部工资支付制度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时间,支付劳动者工资。因不可抗力原因延期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在不可抗力原因消除后应当立即支付。企业确因生产经营困难,经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同意,或者经劳动者本人同意,可延期支付劳动者工资,但延期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5日。第三章 监督管理第二十四条 劳动保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对企业工资支付行为的监督检查制度,规范监督检查程序,依法查处企业工资支付的违法行为。第二十五条 劳动保障部门应当建立、完善企业工资支付信息网络
和企业工资支付信用制度,对企业工资支付情况实施有效监控。劳动保障部门对克扣、无故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严重的企业,应当在传播媒体上予以公布,并将有关情况抄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工资支付信用情况的考核和监督。第二十六条 劳动保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对企业工资支付违法
行为举报的制度,设立专门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为劳动者举报提供便利条件。劳动者发现企业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等违法行为及因故拖欠工资而转移财物、关闭生产场所或者企业法定代表人、生产经营负责人逃匿的,有权向劳动保障部门举报;劳动保障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依法作出处理。第二十七条 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情况,无法按照内部工资支付制度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时间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应当事先或者在逾期之日起3日内,主动向劳动保障部门报告情况和提出处理方案;劳动保障部门应当对企业的报告和方案予以审查和监督。第二十八条 劳动保障部门对企业未按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约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且有可能转移、隐匿设备、产品及其他物品的,可以依法先行登记保存。第二十九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年检时,应当将企业工资支付信用情况作为考核企业诚信的重要内容,记录在企业信用档案;对克扣、无故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严重的企业,暂缓通过年检。第三十条 各级工会在依法对企业工资支付情况实施监督活动时,发现企业有克扣、无故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的,有权要求其改正;企业拒不改正的,工会有权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处罚建议;劳动保障部门在接到工会的意见或者建议后,应当依法作出处理或者处罚,并将处理或者处罚结果书面反馈工会。第三十一条 总承包方或者发包方与承包方未按合同规定与建设工程承包单位结清工程款,致使建设工程承包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劳动保障部门应当责成总承包方或者发包方先行垫付劳动者工资。总承包方或者发包方应当按照劳动保障部门的责成意见,先行垫付劳动者工资。先行垫付的工资数额以未结清的工程款为限。第三十二条 合伙企业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劳动保障部门应当责成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先行支付劳动者工资;合伙人先行支付后,可依法向其他合伙人追偿。第三十三条 劳动者与企业发生工资支付争议的,可以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者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工资支付争议案件时,对事实清楚、不及时支付会导致劳动者生活困难的,可以部分裁决;企业对部分裁决不服的,可以向原裁决机关申请复议,原裁决机关应当在接到复议申请之日起5日内作出决定,经复议维持原裁决的,如企业不执行裁决,劳动者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企业制定的工资支付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由劳动
保障部门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三十五条 企业伪造、变造、隐匿、销毁工资支付记录的,由劳动保障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其法定代表人
或者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第三十六条 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保障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和相当于工资25%的经济补偿金,并可责令支付相当于工资和经济补偿金总和1至5倍的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未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企业在限定的期限内拒不支付劳动者工资、经济补偿金及赔偿金的,处以50000元以下的罚款,并可对其法定代表人或者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第三十七条 企业违反本办法其他有关工资支付规定的,由劳动保障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可并处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第三十八条 企业及其相关人员对要求企业依法支付工资的劳动者实施体罚、殴打、拘禁或者拒绝、阻挠行政执法人员和工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务,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九条 当事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或者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对行政处罚或者处理决定既不履行,又不申请行政
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作出行政处罚或者处理的机关可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第四十条 劳动保障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部门
按照规定权限依法给予行政或者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劳动者的投诉、报告不依法受理或者故意拖延的;
(二)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或者使用、损毁先行登记保存的财物的;
(三)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
(四)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
(五)其他应当依法给予行政或者纪律处分的行为。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企业化管理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的工资支付及监督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企业工资保证金支付通知书
附件3
企业工资保证金支付通知书
编号:银行:
经调查取证核实,公司(厂)共
拖欠、克扣名劳动者工资元。根据《关于建立企业工资保证金制度的通知》,请从公司(厂)工资保证金中划拨元(大写元)工资保证金,直接支付给等名劳动者。(劳动者姓名及卡号等表单附后)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盖章)
年月日
企业工资保证金支付通知书
编号:银行:
经调查取证核实,公司(厂)共
拖欠、克扣名劳动者工资元。根据《关于建立企业工资保证金制度的通知》,请从公司(厂)工资保证金中划拨元(大写元)工资保证金,直接支付给等名劳动者。(劳动者姓名及卡号等表单附后)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公章):法人签章: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