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大学生助学贷款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助学贷款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助学贷款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的重要途径。对我国教育机会均等、科教兴国战略等国家目标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大学生助学贷款是一种无担保、无抵押的纯信用贷款,本文拟对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现状和风险进行分析和阐述,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以对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提供有效的借鉴和支持。
关键词:助学贷款信用风险措施。
1大学生助学贷款的现状。
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于1999年,大规模推行于2000年。申请总额度的上限为每生每年6000元,申请人数的比例不能超过学生总人数的20%。国家助学贷款受到贫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近年学费上涨非常明显。目前在一线城市大学生每年的学费负担已经在5000元以上,二线城市的大学生学费也在4000元以上。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产业化、CPI的自然增长等因素也使学生的生活成本用在急速上升。对许多贫困家庭来说,上大学成了不可成受的负担,许多家庭贫困的学生通过助学贷款得到了帮助,顺利完成了学业,实现了教育机会均等,助学贷款在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2003年助学贷款开始进入首批还贷高峰期,调查标明,学生毕业后能主动提供毕业去向并还款得只占应还款学生的50%,2005年大学生的不良贷款率为12.88%,2006年则高达28%,如此高的不良还贷率,给发放贷款的银行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并且助学贷款是无担保、无质押、无抵押的“三无”贷款,即使学生违约,银行也很难有具体的方法来规避风险。结果导致很多银行不愿意发放助学贷款。甚至有些银行在开展助学贷款业务时,只针对211或者重点院校开展,因为此类院校学生毕业后收入相对较高,偿还能力比较有保证,而对学历层次或影响力较低的院校则少发或不发的原则,以避免不良贷款的比例。
2助学贷款信用风险分析。
现阶段,在我国的个人信用意识缺乏,国家助学贷款偿还制度还未完善的情况下,银行开办此项业务面临相当大的信用风险。
助学贷款信用风险已成为银行在开办助学贷款业务中面临的最主要的经营风险。
助学贷款信用风险主要有以下方面的特点。
(1)还款情况不确定。
国家助学贷款是在借款学生现阶段没有支付能力而且未来还款能力不确定的情况下发放的,也就是说贷款对象未来还款能力不确定,贷款期限较长,银行资金收回周期长,助学贷款的归还受制于借款学生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而目前大学毕业生的收入状况并不稳定,面对日益高涨的生活成本和就业成本,许多贫困生毕业后因就业困难或就业出境不佳而根本
无力偿还贷款,大学生整体就业质量的不佳导致贷款学生还贷能力不足;而学生对信用意识的淡薄,信用约束机制的缺失则更加加剧了学生违约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了银行的风险。
(2)风险与收益不对称。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无担保、无抵押、无质押、纯粹的信用贷款,此项业务因为社会效应和政策因素导致在执行的时候不能够完全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来执行,面对违约风险较大的贫困学生,银行没有很有效的方式来规避违约的发生。结果就会形成银行的收益与所承担风险的不对称。银行也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降低不良贷款比率、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银行得以生存的前提。助学贷款一旦发生呆坏账,银行收回贷款的成本要远远大于贷款本金。这就会挫伤银行的放贷积极性。银行没有开展助学贷款业务的动力,随着银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银行出于对自身经济效益的考虑,则肯定会依照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就会想办法规避风险,就有可能会逐渐降低助学贷款的规模甚至不提供助学贷款,会给助学贷款带来非常负面的影响。
3高校助学贷款信用风险的对策分析。
(1)强化学生信用意识,加强诚信道德教育。
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控制离不开学生的诚信意识,通过诚信教育。加强和巩固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建立道德层面的保障。贫困生凭借自己的信用申请助学贷款,进行智力投资,工作以后用劳动收入再偿还贷款,有利于培养金融意识和信用观念。使国家助学贷款变成诚信贷款。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规范的情况下,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让学生积极主动按期还款,使国家助学贷款变成诚信贷款。可以说,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道德水平是从根本上解决助学贷款诚信危机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诚实守信道德教育,强化学生的信用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配合银行办理好有关贷款还款手续,可以说,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是解决助学贷款信用风险问题的治本之策。
增加信用意识还要利用好国家个人信用系统的威慑力,使学生充分了解到国家个人信用系统的作用和效用,许多学生违约是因为不了解个人信用系统的范围,以为贷一个银行的款在另一个银行不受影响,实际上个人信用系统是由人行管理的,涵盖所有银行的,任何和银行发生的业务关系在个人信用记录上都能查到,因此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可以有效的增加学生的信用意识,提高学生的还贷意识。
(2)提高贷款学生就业质量,增加借款学生毕业后收入。
许多学生有贷不还的原因确实是因为无力偿还,据四川省农行统计,大学毕业生未按期还贷率为56%,而其中的45%则是因为就业困难带来还贷能力不足导致的,许多学生因为收入不稳定,无积蓄等导致无力偿还贷款,为此,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为学生按期还款提供了最直接的支持和帮助,但这个工作需要社会、学校、个人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将此项工作做好。
(3)建立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和完善与助学贷款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助学贷款工作创造良好的执行环境,从而为助学贷款业务的顺利开展以及后期贷款的有效偿还提供有利的法律保障,使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办理、还款付息等过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也能强化借款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觉偿还借款的约束机制。而有效的助学贷款失信惩戒机制可以提高借款学生的失信成本使其违约损失远远超过违约收益,从而迫使借款学生不敢失信违约。另外可以借鉴国外经验,灵活制定还款方案,学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贷款和还款方式,也可以对提前还贷的学生提供一些优惠政策。体系的健全和可以使助学贷款政策整个过程能够更加顺畅的实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4)提高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比例。
生源地助学贷款,就是由学生家庭籍贯所在地金融机构直接将贷款发放给贫困学生家庭的贷款,此类贷款由于家庭所在地的金融机构对贷款家庭的情况和信息更容易了解,比较有利于贷后管理及贷款追缴工作;以家庭为对象的贷款在承担风险及偿还能力上要比以个人为对象的要更加有力一些,同时也避免了在学校贷款学生毕业后失去联系而导致无法催款的风险。这一模式有利于发挥生源地金融机构(相对于学校所在地金融机构)对贷款学生家庭情况的信息优势以及在贷后跟踪、催缴贷款等方面有更高的可操作性。对整体贷款系统的稳定及风险的降低提供了比较有效的帮助。
第二篇:大学生助学贷款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助学贷款现状及对策分析
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于1999年,大规模推行于2000年。申请总额度的上限为每生每年6000元,申请人数的比例不能超过学生总人数的20%。国家助学贷款受到贫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近年学费上涨非常明显。目前在一线城市大学生每年的学费负担已经在5000元以上,二线城市的大学生学费也在4000元以上。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产业化、CPI的自然增长等因素也使学生的生活成本用在急速上升。对许多贫困家庭来说,上大学成了不可成受的负担,许多家庭贫困的学生通过助学贷款得到了帮助,顺利完成了学业,实现了教育机会均等,助学贷款在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2003年助学贷款开始进入首批还贷高峰期,调查标明,学生毕业后能主动提供毕业去向并还款得只占应还款学生的50%,2005年大学生的不良贷款率为12.88%,2006年则高达28%,如此高的不良还贷率,给发放贷款的银行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并且助学贷款是无担保、无质押、无抵押的“三无”贷款,即使学生违约,银行也很难有具体的方法来规避风险。结果导致很多银行不愿意发放助学贷款。甚至有些银行在开展助学贷款业务时,只针对211或者重点院校开展,因为此类院校学生毕业后收入相对较高,偿还能力比较有保证,而对学历层次或影响力较低的院校则少发或不发的原则,以避免不良贷款的比例。
2助学贷款信用风险分析。
现阶段,在我国的个人信用意识缺乏,国家助学贷款偿还制度还未完善的情况下,银行开办此项业务面临相当大的信用风险。助学贷款信用风险已成为银行在开办助学贷款业务中面临的最主要的经营风险。
助学贷款信用风险主要有以下方面的特点。
(1)还款情况不确定。
国家助学贷款是在借款学生现阶段没有支付能力而且未来还款能力不确定的情况下发放的,也就是说贷款对象未来还款能力不确定,贷款期限较长,银行资金收回周期长,助学贷款的归还受制于借款学生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而目前大学毕业生的收入状况并不稳定,面对日益高涨的生活成本和就业成本,许多贫困生毕业后因就业困难或就业出境不佳而根本无力偿还贷款,大学生整体就业质量的不佳导致贷款学生还贷能力不足;而学生对信用意识的淡薄,信用约束机
制的缺失则更加加剧了学生违约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了银行的风险。
(2)风险与收益不对称。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无担保、无抵押、无质押、纯粹的信用贷款,此项业务因为社会效应和政策因素导致在执行的时候不能够完全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来执行,面对违约风险较大的贫困学生,银行没有很有效的方式来规避违约的发生。结果就会形成银行的收益与所承担风险的不对称。银行也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降低不良贷款比率、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银行得以生存的前提。助学贷款一旦发生呆坏账,银行收回贷款的成本要远远大于贷款本金。这就会挫伤银行的放贷积极性。银行没有开展助学贷款业务的动力,随着银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银行出于对自身经济效益的考虑,则肯定会依照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就会想办法规避风险,就有可能会逐渐降低助学贷款的规模甚至不提供助学贷款,会给助学贷款带来非常负面的影响。
3高校助学贷款信用风险的对策分析。
(1)强化学生信用意识,加强诚信道德教育。
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控制离不开学生的诚信意识,通过诚信教育。加强和巩固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建立道德层面的保障。贫困生凭借自己的信用申请助学贷款,进行智力投资,工作以后用劳动收入再偿还贷款,有利于培养金融意识和信用观念。使国家助学贷款变成诚信贷款。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规范的情况下,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让学生积极主动按期还款,使国家助学贷款变成诚信贷款。可以说,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道德水平是从根本上解决助学贷款诚信危机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诚实守信道德教育,强化学生的信用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配合银行办理好有关贷款还款手续,可以说,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是解决助学贷款信用风险问题的治本之策。
增加信用意识还要利用好国家个人信用系统的威慑力,使学生充分了解到国家个人信用系统的作用和效用,许多学生违约是因为不了解个人信用系统的范围,以为贷一个银行的款在另一个银行不受影响,实际上个人信用系统是由人行管理的,涵盖所有银行的,任何和银行发生的业务关系在个人信用记录上都能查到,因此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可以有效的增加学生的信用意识,提高学生的还贷意识。
(2)提高贷款学生就业质量,增加借款学生毕业后收入。
许多学生有贷不还的原因确实是因为无力偿还,据四川省农行统计,大学毕业生未按期还贷率为56%,而其中的45%则是因为就业困难带来还贷能力不足导致的,许多学生因为收入不稳定,无积蓄等导致无力偿还贷款,为此,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为学生按期还款提供了最直接的支持和帮助,但这个工作需要社会、学校、个人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将此项工作做好。
(3)建立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和完善与助学贷款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助学贷款工作创造良好的执行环境,从而为助学贷款业务的顺利开展以及后期贷款的有效偿还提供有利的法律保障,使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办理、还款付息等过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也能强化借款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觉偿还借款的约束机制。而有效的助学贷款失信惩戒机制可以提高借款学生的失信成本使其违约损失远远超过违约收益,从而迫使借款学生不敢失信违约。另外可以借鉴国外经验,灵活制定还款方案,学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贷款和还款方式,也可以对提前还贷的学生提供一些优惠政策。体系的健全和可以使助学贷款政策整个过程能够更加顺畅的实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4)提高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比例。
生源地助学贷款,就是由学生家庭籍贯所在地金融机构直接将贷款发放给贫困学生家庭的贷款,此类贷款由于家庭所在地的金融机构对贷款家庭的情况和信息更容易了解,比较有利于贷后管理及贷款追缴工作;以家庭为对象的贷款在承担风险及偿还能力上要比以个人为对象的要更加有力一些,同时也避免了在学校贷款学生毕业后失去联系而导致无法催款的风险。这一模式有利于发挥生源地金融机构(相对于学校所在地金融机构)对贷款学生家庭情况的信息优势以及在贷后跟踪、催缴贷款等方面有更高的可操作性。对整体贷款系统的稳定及风险的降低提供了比较有效的帮助。
第三篇:关于大学生助学贷款的现状及分析
关于大学生助学贷款的现状及分析
背景:1 北京等地的高校已纷纷停止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据了解,目前上海一家主要承办银行也暂时中止了上海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申请。
22011年6月3日和4日,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将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昌平支行诉原中国石油大学学生季鹏飞等四被告借款合同纠纷一案的判决书进行公告送达。
3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出台了大量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优惠政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代还助学贷款一项:毕业后自愿到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工作,服务达到一定年限的大学生,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为偿还。
关键词:大学生助学贷款诚信分析及措施大学生助学贷款的现状
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于1999年,大规模推行与2000年。申请总额度上限位每生每年6000元,不超过学生总人数的20%。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曾在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全国联网运行新闻发布会上说,截至去年12月底,全国累计审批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
达208.8万人,合同金额达1727亿元。助学贷款解决了贫困生上学时的燃眉之急,帮助他们实现了大学之梦,受到了贫困的学生及家长的欢迎,同时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公平。
然而,在国家助学贷款如火如荼的进行时,一些弊端逐步显示出来,从而导致了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情况的发生。由于国民诚信意识的缺失及社会经济CPI的增长,大学毕业生违约情况不断产生,致使银行等机构产生不良贷款数额不断增大。为减少不良贷款比率,各银行开始减少贷款的数额甚至拒绝办理助学贷款业务,有的银行只对于名校或211院校具有还款能力的学生贷款。大学生信用贷款风险分析
一,助学贷款本就是风险投资,由于大学生贷款是在学生在未来就业状况不确定的情况下开展的,在大学生毕业后可能因为就业原因违约。加之毕业后的社会生活压力增大,使得本就困难的学生生活雪上加霜,更不必谈还贷一事。另外,一部分学生信用意识淡薄,更导致违约事件的发生。
二,风险与收益不对称也是造成银行不放贷的原因之一。大学生助学贷款同时体现了政策性于商业性。由于其政策性使得银行本来就获利不多,若产生大量违约,则会导致银行风险增大。
三,助学贷款不可或缺。在高校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无法缴纳学费生活费。虽有学校和社会的资助,但也无法填补空缺,办理贷款成了贫困大学生的最好选择。对策分析
一,加强对在校大学生信用意识的培养。在大学生在校期间,学校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意识及责任意识的培养。加强诚信等道德培养,从道德层面上为大学生还贷作保障。
二,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确保就业质量。通过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确保学生能就业,好就业,就业收入高。这样才能从经济层面确保大学生按时还贷。
三,完善国家信用机制,通过法律约束借贷学生。建立健全国家信用机制,完善法律法规,通过强制手段从法律层面确保贷款大学生能按时还款。同时可以借鉴外国关于大学生贷款的出来理办法,制定合理的还款规划,督促按时还款。
四,增大生源地贷款比率。生源地贷款是以大学生与共同借款人共同向银行借款的方式进行的。由于共同借款人的存在使得对借贷大学生的督促更直接,必要时可以由共同借款人代还贷款,这样就减小了银行风险。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2 新浪网。3 南方周末。
第四篇:大学生应征入伍现状及对策分析 论文
中 文 摘 要
早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赢得战争的是人而不是枪”充分揭示了人在战争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性。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士兵的文化程度,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国家军队的建设,影响到我国新军事变革的顺利进行。“新型的军事人才已不是单纯的尚武者,而是文武合一的通才”从2002年9月,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从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生中征集新兵工作的通知》到现在的实践表明,在校大学生入伍,军旅生涯不但可以磨练他们的意志,增强他们的体魄,还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退伍后大多数还是要回归于社会,离开军队后,自控能力,纪律性都会很强。所以大学生入伍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军队以及对自己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关键词 : 征集大学生入伍时代的必要性 入伍现状 入伍对策
本科毕业论文
Abstract
As early as in the 19 th century, Marx, Engels proposed “the winning the war is a person is not gun” fully reveals in the war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role.The current with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ceasing enhancement, the soldiers of the cultural degree, quality fit and unfit quality will directly influenc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army, affect the country's new military reform smoothly.“The new military personnel is not simple yet, but the unity of the practitioners wenwu liberal” from September 2002, ministry of education,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the ministry of civil affairs, the general staff headquarters, the general political department, five departments jointly issued “on further do from full-time higher school of students the recruit a notice” to now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army college students, not only military career can build their will, enhance ?
[ Keyword] The necessity of the army times for college students Enlisted current situation Enlisted countermeasures
本科毕业论文
目 录
中 文 摘 要............................................................1 Abstract...............................................................3 引言...................................................................5 1征集大学生入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6 1.1适应军队现代化和战争信息化的需要.................................6 1.2 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国家安全形势发展的需要.........错误!未定义书签。2 大学生入伍的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2.1大学生入伍积极性有待提高........................错误!未定义书签。2.2大学生入伍动机的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大学毕业生入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大学生征兵工作的配套措施不尽完善...............错误!未定义书签。3 大学生应征入伍的对策................................错误!未定义书签。3.1加强教育和宣传动员工作,培养大学生国防观念,增强忧患意识错误!未定义书签。
3.2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大学生入伍征兵效率............错误!未定义书签。3.3健全组织机构,重视各项制度的落实................错误!未定义书签。3.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确保大学生入伍顺利进行....错误!未定义书签。4 结束语..............................................................13 参考文献:............................................................13
本科毕业论文
引言
军事领域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目前发达国家军队普遍高学历化,例如美国现役军官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已经达到了100%。所以为了迎接新的军事挑战,我军必须建设中国特色的强有力的人民军队。从大学生中招募军事人才,是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我国在大学生中征兵工作从2001才开始试行,虽然近几年大学生入伍情况的发展势头总的来说是良好的,但一些情况,新问题在所难免,例如:在校大学生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以我们江苏人民武装学院为例,在校生人数大概五百,2010年应征入伍1人,2011年应征入伍2人,虽有上升趋势,但是总体报名率还是很低。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仍然很低,随着网络技术水平的日新月异,现在的大学生放在电脑上的时间太多,成谜网络游戏等等。这个严重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某高校应征入伍40人中,身体合格人数才24人,合格率为60%。还有许多大学生的入伍动机复杂,以及当代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大学生入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所以,当代大学生入伍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完善,这对于我国培养国防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从源头分析,通过对大学生入伍现状的分析,找到大学生入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我国建设有特色的正规化、革命化、现代化的人民军队提供合理科学的建议。
本科毕业论文征集大学生入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的战争是高技术战争,为了适应世界新的军事变革,所以征集大学生入伍 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1.1 适应军队现代化和战争信息化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科技的发明被应用到军事和战争领域。从冷兵器时代到热兵器时代,甚至到现在的核技术战争的出现,必然带来高技术战争。随之要求士兵能够掌握相应的技术,能够形成多种不同技术的一体化,这就要求士兵的素质能力要提高,所以征集当代大学生入伍对于适应我军现代化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人类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随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在军事领域也被广泛应用。当代的军事变革也正是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变革,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主导。某些发达国家提出了信息化战争,信息行动,网络中心战等新的概念;同时包括恐怖组织,犯罪团体散步计算机病毒等信息攻击,这些都要求必须我们培养高素质信息化人才,建立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这些都明确体现大学生入伍是战争信息化的需要。
1.2世界多极化趋势和周边环境下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需要
从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逐渐呈现多极化趋势,并且逐渐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一超多强的局面。日本加速走向军事大国的步伐。其在2002年4月17日通过了《自卫队法修改案》等,加快了扩大向海外派遣自卫队的规模。此外日本咄咄逼人地四面出击,自古以来钓鱼岛就是我国的领土,但是日本一系列的主动挑衅举措,直接影响我国领土安全。美国,从地理位置上讲虽然并不是我国的周边近邻,但由于其在世界的特殊地位,中国不得以和这个远洋相望的国家打交道。无论从历史、现实,还是从未来的角度看,美国对我国的安全构成相当大的威胁。在美国看来,中国是个“潜在的战略对手”。而且目前我国周边国家有很多与美国有着不同程度的军事合作关系,这也直接威胁着我国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我国领土的完整和国内的社会和政治稳定,本科毕业论文
这些都是最根本、最核心的利益。在我国的西南方向,中印关系问题上,印度在战略上一直视我国为主要潜在对手,而且中印边界问题一直处于争端,虽然双方多次进行谈判,但是进展依然不是很大。此外,印度一直支持**集团进行“藏独”活动。我国东部的台湾问题,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实现祖国统一一直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把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为自己的使命。虽然目前两岸关系逐渐好转,但是仍然有坚持“台独”言论的出现。面对这么多不稳定因素,加强国防实力是势在必行,只有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才能够维护我国领土主权,这样才能够稳定地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立也起到推动作用。此外,我国在校大学生大概有近1000万人,如果做好他们的国防教育,做到寓兵于校,我国的国防后备力量将会是非常强大。即使战争爆发,我们将会有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兵员满足战争需要,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因此,做好在校大学生征兵入伍工作是做好我国国防教育的重要一部分,也是为我国军事后备力量建设提供充足的高质量后备役人员。
2大学生入伍现状
自2001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新修订的《征兵工作条例》颁布以来,许多大学生开始步入军营,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使我国军事力量高素质部队的建设得到很大提高,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大学生入伍现状有下面四个方面分析:
2.1 大学生入伍积极性有待提高
大学生的参军积极性还有待提高,以某高校为例,2004年在校大学生13000人,报名人数为30人,报名率为千分之2.3;2005年在校生人数为15000人,报名应征人数为50人,报名率为千分之3.3。所以大学生报名人数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许多大学生对参军入伍的优抚政策不了解,他们认为上了大学还要去当兵干嘛,去部队当兵能赚几个钱,殊不知现在大学生当兵能够获得许多经济补助。第二:由于十几年的学业压力,很多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偏低。某高校2004年报名应征进站参加体检的人数为25人,身体合格的人数为15人,合格率为60%;2005年报名应征进站体检的人数为48人,身体合格的人数为24人,合格率约为50%。主要表现在视力较差、听力偏低等。很多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达不到部队的体检水平,本科毕业论文
这些影响了一些大学生的参军积极性。第三:加上宣传动员重视不够,目前征兵工作仍停留在张贴标语、广播等传统的形式上,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传媒设备开辟新的渠道,手段比较落后,而且宣传的内容比较陈旧单调。例如“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口号。一直沿用了几十年,没有赋予当代的特色。所以宣传的效果大打折扣。
2.2大学生入伍动机的分析
新兵入伍开始的时候往往受到军营的严格、正规和紧张的生活不适应而造成思想反复、不安心服役等问题。所以端正大学生的入伍动机,做好吃苦耐劳、报效祖国的思想准备非常重要。为了解大学生入伍动机,笔者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对江苏人民武装学院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相关询问,基本可以归纳如下几个方面:(1)圆绿色军营梦,报效祖国。(2)条件所迫,就业压力。(3)前程不明,入伍观望。(4)随从心理。
由上可见:大学生的入伍有着不同的心理反映,也许多数是有献身国防事业,报效祖国的愿望;但也有一定的比例是由于很多优惠政策和一些其它的具体利益所驱使等;甚至有些大学生看见别人报名了,自己也就盲目的去了,至于能不能入伍成功无所谓。多种的入伍心理反映,影响着大学生在部队的生活和工作,在意志不坚定的情况下,如果遇到困难或者受到挫折,能否调整好心态,这对于我国军队是否保持强有力的战斗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2.3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大学毕业生入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当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尽管发生些许局部战争,但是总体情况下国际环境不断趋于缓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随之带来的是人们价值观的改变,加之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这些都使大学生更加注重价值规律、市场经济。从而追求“实惠”的意识增强,参军的光荣传统观念淡化。甚至有些大学生把“穷当兵的”挂在嘴边。不愿意去当兵报效祖国。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些大学生贪图享受,以自我为中心,崇尚拜金主义,早已把集体主义和保卫国家的的观念抛在脑后。有些大学生为了避免去服兵役,采取各种不正当的渠道和手段,使自己在体检过程中不达标。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每当招兵的时候当地的人武部要请征兵对象去吃饭拉关系来确保兵员任务完成,这些都严重影响
本科毕业论文
了我们爱国主义高尚情操的培养,从而导致我们的国防意识不断薄弱。
从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取得很大的成就。国家实行了以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相集合的政策。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像雨后春笋般产生和发展起来,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不断扩大,同时收入也相对提高,有些大学毕业生相当一部分人纷纷去投入到考研的大军中去,去获得更高的文凭,要学历。而部队每个月几百块钱的待遇与现实的收入差距太大,因此很多大学生不愿意投笔从戎,有时候出现很多大学生征兵点门庭冷落,兵员数量非常不足,大学生征兵工作难度加大。
2.4大学生征兵工作的配套措施不尽完善
(1)相关法规和政策不够完善
优抚政策的激励也是大学生入伍的一个动机,同时也是一个标准。目前在校大学生入伍的优惠政策各省市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在优抚金在浙江有地方可以拿到8000元一年,在江苏苏北的某个地方只能拿到3000元;此外还有优抚政策不能及时兑现,退伍安置相互推诿。所以许多大学生从自身利益出发,在选择入伍的时候采取了观望态度,不敢冒险放弃学业。此外,大学生兵毕业的找工作的年纪也会遇到过一些麻烦,有些工作的年纪是有限制的,但是由于当了两年兵,毕业时候的年纪偏大了,只得被拒绝门外。例如2012某家银行的招聘年纪要求就是1989年后才可以报考,这对去年从部队退役毕业的大学生基本是排除之外。
(2)组织机构不够健全
在校大学生来自全国各个地方,有时候通过体检合格后,政审工作比较麻烦,有时候距离较远,工作难度较大,这些严重影响征兵工作的进度和征兵工作的完成。甚至在政审过程中还遇到这样的问题:地方相关政审部门对在校大学生征兵工作尺度的把握不准确,互相推诿,层层设卡,故意刁难,导致许多高校在办理大学生政审工作手续时无所适从,摸不着头脑,效率较低。导致高校人武部积极性受到挫伤,同时由于高校人武部门人数较少,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在征召工作的全面展
本科毕业论文
开。甚至有的高校没有根据《兵役法》的要求,只是当征兵的时候设立一个临时机构,认为没有必要成立专门的部门,只是有其他部门兼职就行了。由于没有专门的国防教育机构,合并办公的机构除了每年的新生军训工作以外,很少能够顾及到国防教育的开展。征兵报名时候,临时派人负责或者根本没有专人负责,因此制约了征兵工作的开展。
(3)个别环节不够协调
我国兵役制度从基层兵来说,从来不缺人,但是,为了适应世界新的军事变革,必须引进高素质人才,一些大学生刚入学就去服兵役,在部队一味强调他们的军事训练,忽略他们的的业务素质的培养,阻滞他们的脑力优势的发挥。这样无论是退伍后回到学校继续学习,还是在部队继续深造。都将出现“断层”现象。而且每年的征兵一般都是突击征兵,在征兵的时间上与学校的学期时间上不衔接。例如十二月的征兵,这个时候很多在校大学生即将面临着课终考试,时间上的冲突让有些大学生放弃参加入伍而选择完成学业考试。而有些六月份毕业的大学生,在这将近半年的时间也会去尝试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些都对征集大学生入伍的工作产生些阻滞。
3大学生入伍的对策
大学生入伍工作已经经历了十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仍然存在前面的一些不足,因此,我们应该集合存在的问题重点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从而促进我国大学生入伍工作更好的开展,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意见。
3.1加强教育和宣传动员工作,培养大学生国防观念,增强忧患意识(1)加强教育和宣传动员工作
当前,很多高校受到经济社会的影响,把教师职业作为一个谋生的手段,很多老师上完课就走,有时候班级学生的名字都叫不出来,更多的考虑是在校外获得其它的经济收入。尽管是大学生,但是在没有进入社会之前,学校的教育依然很重要,这就需要老师能够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参军,报效祖国。
本科毕业论文
改善陈旧的宣传形式和内容,树立时代的参军口号。首先必须明确参军是我们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兵役义务、人人有责。大学生要胸怀大志,勇于走出家门,自觉接受祖国挑选,在为富国强军作贡献的同时,锻炼自己,丰富自己,实现人生价值。同时加强政策宣传,对于当代大学生参军的许多优抚政策重点宣传,让更多的大学生知道去部队服役国家和政府给予相当的实惠。在此基础上可以组建大学生入伍动员宣传组,认真学习国家和政府关于大学生入伍的政策,并且可以到各个高校去举行讲座,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相关政策,一定程度激发大学生入伍的积极性。
(2)培养大学生国防观念,增强忧患意识
在校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是我国国防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关系中华民族的存亡。俗话说::饱带干粮,晴带伞。我们要时刻有着“居安思危”的思想意识,对于大学生来说,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思想认识问题。首先要抓好国防普及教育:应该将学生的升学就业与国防知识水平挂钩;同时教育部门和武装部门应该制定国防教育计划,定期对大学生进行组织国防知识讲座,而且可以制订教材,组织大学生学习,以此来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够积极参军,报效祖国。
3.2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大学生入伍征兵效率
今年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并被不断应用于军事领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将会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完整的征兵系统,在网上实行预先征兵,尽管这项工程在我国已经得到应用,但是很多人还不知道,所以做好宣传和推广的工作很重要。建立统一的电子档案,便于更好的管理好大学生入伍工作。同时在政审过程中可以与学校的个人电子档案进行统一,这样更好地提高政审工作进程,对于整个征兵的顺利进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在征兵过程中运用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来简化程序,使信息技术在征兵机构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运用。
3.3健全组织机构,重视各项制度的落实
本科毕业论文
由于大学生征兵涉及到军队、地方政府、学校等多个部门,所以需要密切合作,形成统一有力的领导体制,提高大学生征兵工作的有效性和权威性。这就要求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组织领导体系:首先各级建立合理的国防教育委员会,对大学生征兵工作的统筹和指导;第二各级教育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做到具体组织和规划;第三各高校应该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的落实。这样做到明确分工、职责范围健全有利的征兵领导制度,拒绝出现某些高校临时机构的设置,必须设置常设机构。
在各种制度的落实过程中,我们要重点确保优抚安置制度的落实。首先可以建立院校和部队联络制度,对于大学生的相关优惠政策,切实落实好;实行部门负责制度,解决大学生和学校、部队的关系。第二建立对于退伍的大学生可以当地政府负责制,明确职责。各级政府应从实际出发,可以积极实行安置就业与和扶持创业等多种制度相结合。第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按照国防义务均衡负担的原则,将所有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全部纳入安置大学生范围,科学合理制定安置计划。
3.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确保大学生入伍顺利进行
首先逐渐完善征兵制度:改革兵役制度,逐渐征召职业化军人。近年来,西方很多国家逐渐改变单一的征兵制度,把提高军队职业化水平,作为提高质量、保持战斗力的重要措施。我们可以借鉴先进经验,逐渐招募职业军人,征召有才的年轻大学生,建立一支职业军人,战备水平会保持较高水平。其次完善《兵役法》:第一应该调整征集时间,应该有冬季征兵改为夏季征兵,使其与大学生的学年结束、学业结束时间衔接起来。第二应该调整征集条件,对于大学生可以相应的放宽身体条件。第三要调整和完善优抚安置的就业政策。因为各个地方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制定的政策差距较大,因此建议国家出台统一政策,提高大学生应征入伍的待遇、优抚政策,能够形成国家补贴,地方政府补贴,和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优抚政策。这样激励更多大学生参军的热情。最后要完善激励机制,重视大学生入伍后的培养和使用。大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同时由于未经历过生活的磨练,进入部队后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等现象。部队应该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使其成为合格的士兵。同时对于优秀的大学生士兵,在选取士官、报考军校、提升军官方面优先安排作为政策落实到实处。
本科毕业论文
5.结束语
根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指示,我国的征兵政策又有了一些调整和变化,加大了大学生入伍工作力度,这标志着我国征兵改革工作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对于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正规化、革命化、现代化、人民军队具有战略意义。一个国家的稳定基于强大的国防力量,不断完善大学生入伍政策,将会不断提高我国部队的信息化水平和战斗力。将会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顺利进行到底进行保驾护航。
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3.南京师范大学人民武装学院《兵役概论》 海潮出版社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5.黄新著:论新军事变革与战略决策
蓝天出版社,2002
6.张虎城:新军事变革与我国国防建设 解放军出版社,2004
7.公安部,教育部,民政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从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中征集新兵工作的通知({2002}参联字1号)2002
8.一丁:鼓励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 遵义日报 2009
9.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10.南京师范大学人民武装学院:《战争动员学教程》 海潮出版社
11.南京师范大学人民武装学院:《军事高技术基础》海潮出版社
12.王保存:世界新军事革命 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0
13.张新尧:对地方大学生入伍动机多远化的对策思考 中国知网
14.王发明:对在校大学生征兵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2007
15.邓华:重视做好征兵后期的几项工作 国防,2007
第五篇:助学贷款论文
增强还贷意愿和能力,全面完善资助管理体系
——浅谈大学生助学贷款拖欠问题
摘要:在我国新的资助政策与措施中,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惠及面最大、资助力度最大的主体性资助形式。在助学贷款在惠及万千贫寒学子的同时,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率已经逐渐成为制约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良性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拖欠贷款问题的调查分析,阐述对此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
主题词:大学生 助学贷款拖欠 偿还能力 偿还意识 资助管理
正文:
在我国新的资助政策与措施中,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惠及面最大、资助力度最大的主体性资助形式。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财政和高校共同给予银行一定风险补偿金,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借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借款学生通过学校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弥补在校学习期间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的不足,毕业后分期偿还。随着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持续开展和获贷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率已经逐渐成为制约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良性发展的瓶颈问题。如何减小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提高学生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成为了影响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落实的关键性问题。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于2001年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先后与工商银行南京新街口支行、工商银行南京军管支行、中国银行南京玄武支行合作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截至2007年10月,我校学生已有4684人获得新机制国家助学贷款,合同金额累计达7790.29万元。2004年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的运行以来,我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进展迅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困难得到了极大的解决,平均获贷率达到96%以上,新机制实行以来的放贷人数是老机制实行时的7倍,放贷金额是25倍。在实践中,我校积极探索助学贷款质量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实施助学贷款系统化管理,注重对各个环节的过程控制,我校学生每年的逾期违约率控制在5%以内,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助学贷款管理与服务工作受到了贷款经办银行的赞誉和学生的好评。
为进一步实现降低贷款风险,提高按期还款率,促进高校助学贷款工作良性循环的目标,我校在国家助学贷款的组织、管理、服务体系等方面实践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做出了有益的创新与探索。我们认为应按助学贷款相关群体(学生、学校、社会)分别重点解决如下难题:
学生角度:
难题一:部分大学生为什么不能如期还款?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分析,我们总结了如下几点:
1:还贷意识充足,但客观环境因素影响(身不由己型)
部分同学在国家贷款到期后,有充足诚信意识和还贷能力,但却因学习生活中的相关事宜暂时耽搁如留学,旅游,出差等等。这种学生处在以上两种能力之外,具有道德上的可行性,但制度上的违约性,贷款规定的时间以制度形式存在,就要求学生不能推迟一分一秒,这样做也是为了整体学生还贷的大局。所以,在尽量控制的前提下,必须采取相应的违约处理措施,让学生正确的平衡利益相关性。让学生意识到还贷不仅仅是能力和意识上的问题,还是制度上的义务和必要性。
2:诚信意识充足,但实际还贷能力制约(力不从心型)
在诚信道德并不缺失的情况下,一部分学生仍面临很实际的问题——还款能力不到位,这主要体现在还款时间不能到位,还款资金无法满足,新困难的产生造成时间和资金双重困难。在如此情况下,除了要在制度允许范围内延长学生还贷时间或分期还贷的资金安排,还要尽可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如学校推荐就业,后勤补贴工作等等,及时性的帮助学生提高还款能力。
3:主观意识故意,且能力充足不予配合(诚信缺失型)
部分学生,在刚开始的申请贷款中,就抱有歪曲的不愿还款意愿,认为贷款是自己应得的款项,或是为满足一时需要而仓促贷款后,因制度宽松不愿还贷。表现在有意拖欠贷款,采取各种理由相关措施拒绝履行义务。对于这种学生可以加强两方面工作力度。一:贫困生认定初期就否定相关学生的贷款申请,要严格执行管理工作,避免急躁和主管因素判断,要有客观的贫困证明和诚信证明等材料。二:加强制度的约束力如诚信记录、就业防范等,让学生意识到故意拖延贷款的危害性代价大于保留财产所带来的利益。
难题二:如何提升学生诚信还贷意识和还贷能力?
学生的助学贷款的主要形式可分为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两
者的区别在于前者贷款为学校协助鼓励银行办理,后者贷款则主要依靠当地的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进行,高校没有开展相应诚信教育等,而通过其他的方式催促学生还款。两者不一样的贷款形式决定了针对不同学生贷款群体不同的措施。对于国家助学贷款学生,我们归纳总结了如下几点借贷管理措施:
一:(恩)感恩诚信教育,激发诚信还贷动力。诚信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灌输,要有抓手和载体。目前,高校仅把助学贷款当成一项“发放贷款,催还贷款”的机械工作,忽视了其诚信教育抓手的作用。事实上,高校完全可以将助学贷款工作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载体,把助学贷款工作和诚信教育结合在一起。在开展诚信教育时,融入现实工作中的真实例子,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使诚实守信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学生自觉守信的行为,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的同时,认识到拖欠助学贷款的危害性。这样既能成功地实现诚信教育的目的,又能无形地遏止拖欠助学贷款的不良现象,可谓两全其美。
二:(威)利用制度约束,明确违约危害性。国家助学贷款的目的是帮助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支付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以保障其顺利完成学业。这是党和国家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关怀,但这终究是贷款,不是救济,是要还款的。而学生的诚信度和毕业后的流动性给还贷造成了困难。因此,在诚信教育的前提下,还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助学贷款信用制度,加强信用管理,利用制度约束催促学生主动还贷。在学生贷款前后实行风险提示制度,让学生自身了解欠贷、拖贷的危害性;以及在贷款前期进行学生的自主承诺制度,让学生以书面制度形势保证还贷顺利进行。同时按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贷款流程,把好审批关,做到宽严适度,合情合理。既不能放宽条件,不讲原则,给不该贷款的人发放贷款,也不能严格过度,把经济困难的学生拒之门外,使经济困难学生失去学习机会。
三:(评)风险评估,筛选违约高危人群。那么如何开展评估?我们认为具体的借贷学生筛选工作如下1:全面梳理千余个典型案例。在以往的助学贷款管理工作基础上充分总结出以往违约学生特点、动机等。2:梳理违约学生典型特征。利用调查分析整理违约学生主观和客观的违约因素及典型特征。3:比照分析确定违约指数。在评测基础上确定每一位学生的违约指数,做到管理上的筛选工作。
而对于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而言,贫困认定是地方级工作。而如果将高校认定与地方认定结合起来则能充分做好资助管理工作。
学校角度:
难题一:学校如何做好助学贷款管理工作?
1、进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利益相关方的细分,构建全员化的协同管理体系,为国家助学贷款良性运行提供组织制度保障。在实践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认识到要明确主要利益相关方在助学贷款管理工作的关键控制功能,发挥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与服务上的主角作用、银行与学校在政策执行与诚信教育上的核心作用、获贷学生在自强诚信、成才发展上的自动自发意识,建立了银校合作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制度、案例警示教育制度、银校定期交流制度,逾期学生的信用档案制度、逾期提醒制度等;我校注重发挥其他利益相关方在贷款服务、贷后管理的协同效应,建立了与逾期学生家长联系制度,就职单位联系函制度、学生服务组织的直接咨询服务制度,就读学院的逾期通报制度、逾期学生家庭走访调研制度等,为有效降低助学贷款风险、提高回收率提供了制度保障。
2、进行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过程的细化,构建全程化的服务体系,为国家助学贷款良性运行提供工作机制保障。
(1)、完善多渠道的政策宣传教育平台,提高国家助学贷款的知晓度。我校在招生过程中积极宣传国家与学校的资助政策体系,并通过录取通知书向所有学生邮寄《国家助学贷款指南》,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通资助热线咨询电话;在新生报道期间,学校专门设立专门的国家助学贷款咨询台,与报到新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同时积极利用展板、横幅、电子屏、多媒体查询系统、校园广播、校电视台等介绍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在开学后,学校助学中心联合经办银行专门开展国家助学专题咨询会与政策解读会,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向学生进行详细解读;
(2)完善全方位的诚信与信用教育体系,提高学生诚信还贷的自觉度。为让获贷学生头脑中诚信警钟长鸣,诚实意识常存,提高履约还贷的自觉度,南航每年10月份与5月份分别集中面向新申请贷款学生与获贷应届毕业生开展信用教育专题活动,联合中国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处开展专题讲座、利用校电视台播放教育部《贷款助学 信用助人》宣传片,进行个人征信知识普及宣传工作,开展国家助学贷款诚信案例展与图片展,向学生发放诚信书签、征信知识手册等,并通过各个年级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如诚信征文、《贷款助学 信用助学》影片观后感交流汇报、诚信主体班会等,抓好了日常性与集中性并进的诚信教育与宣传。
(3)完善全程化的素质培养体系,提高获贷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率。获
贷学生能否还款的关键是学生能否顺利毕业,获得稳定经济来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就意味着提高还贷率。围绕获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还款能力,我校高度重视对获贷学生能力提升与素质教育工作,不断加强对获贷学生的精神资助工作。我校每年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了以“双手擎起一片蓝天”为主题的团队辅导,主要目的在于使获贷困难学生更好地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并且通过活动促使他们树立自信、自强、自立的坚定信念。
社会角度:
难题一:社会应如何谋求较为科学、完善的高校贫困生的资助模式?
归问题本身,“不知恩,不感恩”实质上是受助者、资助范式以及社会传导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上在分别介绍针对资助者,资助群体的措施方法后,下面着重讨论社会的资助模式问题。
随着高校招生和收费制度的改革,高额学费和生活费越来越成为学生家庭的沉重负担。高等学校中因家庭贫困等其他缘由难以维持学业的学生正在逐渐增多。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国家与社会为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做了大量的努力,基本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勤工助学为主导、“奖、贷、助、补、减”联动助学资助体系。但我们仍需要一个更为健全的社会资助模式:资助多样化,制度规范化,社会诚信化。
资助多样化:实行贷款方式多样化与多品种。多样化、多品种的贷款方式是完善助学贷款体系、降低风险的重要举措。要积极完善多渠道的贷款来源。(1)国家助学贷款,这是最重要的贷款形式。(2)高校靠自有资金和财政补贴,举办短期无息或低息生活费贷款。(3)银行形成自发助学信贷市场,方便贫困生和部分追求自立的非贫困生提供个人信贷。在担保形式上,针对不同贫困状况的大学生,可采取完全无担保贷款和有担保贷款两种形式。要积极推广生源地贷款,这种贷款由家长或学生亲戚担保,具有三大优点。一是父母或亲属提供担保,提高了贷款的保障性;二是当地金融机构对学生家庭情况比较熟悉;三是有利于降低违约率。
制度规范化:唯有判定“谁是最需要的人”,建立起规范公平的高校贫困生甄别机制,才能让最困难的、最需要资助的高校贫困生得到援助,才能防范“假贫困生”挤占了那些真正的高校贫困生的资助资源,才能维持高校贫困生及其公众的心理平衡,使受助者真切地体味、分享社会的关怀和人间的温暖。
诚信社会化:社会的诚信深深影响每一位社会成员的诚信文明。整个社会生
活中逐渐形成的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社会诚信的形成不仅包括个人诚信,还包括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认可的道德及规则。这都与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息息相关,建立社会诚信体系会让助学贷款更获保障,从为国家助学贷款良性运行提供社会诚信保障。
助学贷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好政策,同时也是一件复杂繁琐的大难事。如何科学高效地做好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实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性与系统性的工作、没有捷径可循。我们应在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深入实践,不断健全我校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服务体系,充分做好管理、服务、协调工作,将党和国家的这项民心工程落到实处,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友清.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与大学生信用框架体系的构建[J].事业财
会, 2006(5).[2]谢金金.论国家助学贷款与信用制度建设[J].理论月刊,2006(3).[3]骆志芳.推行国家助学贷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金融与保险[J].金融与保
险,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