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会劳动关系预警机制
工会劳动关系预警机制
为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公司内稳定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的的作用,促进职工队伍和社会政治的稳定,决定建立本公司劳动关系预警机制。
一、目的意义
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石。当前,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趋多样化,各种利益矛盾进一步显现,劳动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侵犯职工合法权益引发的劳动争议逐年增加,有的直接引发为群体性突发事件,影响了职工队伍和社会政治的稳定。建立工会系统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目的是通过预测、预报和预防等措施,有效排查劳动争议隐患,及早发现劳动关系矛盾,及时化解劳动纠纷苗头,对可能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重大问题,在第一时间将情况报告上级工会和党、政有关部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将争议苗头和事件隐患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这是工会落实和学发展观、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必然要求,是工会履行维护工会法权益基本职责、协调稳定劳动关系、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二、预警机制的主要内容
工会劳动关系预警机制是通过情况的采集、分析等措施,预防和处理各类劳动关系矛盾的工作机制。预警的主要内容是:
1、职工对就业、分配、社会保障、职业安全卫生等方面反映的突出问题和愿望、要求。
2、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政策的出台而引起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关系调整的热点
和难点。
3、企业转制、改制、结构的调整和企业关闭破产、职工下岗分流等改革和经营
过程中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就业、分配、社会保障和民主权利等方面的矛盾。
4、劳动关系运行中双方产生的矛盾和纠份。
5、因劳动关系矛盾可能引发职工集体上访、怠工、停工等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倾
向性、苗头性问题。
6、重大伤亡事故、重大自然灾害等地职工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的情况。
7、涉及职工队伍稳定的其他重要社会动态和社会民意。
三、警示信息的收集
1、情况汇总。定期汇总分析职工信访、劳动争议处理、劳动法律监督、安全生产检查中的情况,作为劳动关系预测的重要依据。
2、现状分析。定期召开分析会,研究倾向性问题和矛盾,明确工作重点及工作
策略,并向上级党委和工会汇报。
四、奖励与责任
公司工会建立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对及时上报劳动关系预警信息并积极提出建议、主张,促进矛盾解决的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因劳动关系矛盾发生的职工群体性突发事件而不报、瞒报、谎报、漏报的,对预防和处理劳动关系矛盾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责任部门
工会要切实加强对劳动关系预警工作的领导,明确分工,车间、部门密切配合,健全工作制度,落实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工会办公室是责任部门,负责劳动关系预警机制运行的协调、组织工作。
本制度从发布之日起生效,公司各部门、车间按本制度规定要求做好相关工
作。
宁波人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会
2010.03.12
第二篇:公司工会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实施办法
公司工会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实施办法
一、为充分发挥工会在企业劳动关系协调中的作用,规范工会劳动关系预警工作,维护职工队伍和企业的稳定,依据《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文件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二、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依照国家劳动法律法规建立并加以规范的社会经济关系。
劳动者是劳动关系主体之一。劳动者必须通过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成为该单位的一员,并参加用人单位的生产劳动,遵守用人单位内部的劳动规则。
用人单位是劳动关系另一主体。用人单位必须依据劳动合同的约定、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数量或质量给付其报酬,提供工作条件,并不断改进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
工会依法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工会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和独立自主的工作,参与调整劳动关系。
三、工会劳动关系预警机制是指工会在同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协调、协助和督促企业落实国家有关劳动法规,有效地预防和调处集体劳动争议,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协调劳动关系的工作机制。
四、建立和运行工会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的原则;
2、在维护企业稳定、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原则;
3、依靠群众,依法调处的原则。
五、各级工会应以船舶、车间、班组、网点、科室为主体,在工会信息工作网络的基础上,建立劳动关系预警网络。预警网络以基层工会干部、工会信息员、劳动争议调解员、信访接待员、职工(代表)大会(以下简称职代会)代表、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和工会活动积极分子为骨干,组成预警工作队伍,也可吸收宣传、管理、人事、保卫等部门的人员参加。
六、工会劳动关系预警工作内容
1、研究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影响劳动关系稳定的突出矛盾、劳动争议主要特点及其变化趋势。掌握在执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中可能产生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
2、在调查研究和信息搜集、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在改革、改制过程中,以及在管理、经营生产和劳动争议处理等行为中,可能引发的矛盾、冲突和可能引发职工集体上访、怠工、停工等突发性事件的不稳定因素或征兆进行预测;
3、按照规定的民主程序,对企业重要问题、重大决策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等有可能影响劳动关系协调稳定的事项,在提交职代会审议或进行集体协商前广泛征求职工意见,进行预审;
4、通过有效途径,及时向同级党委和上级工会报告企业劳动关系状况、职工思想动态和可能出现或已经发生的劳动争议、集体上访等群体性事件的有关情况;
5、深入群众,协助党政运用法律武器,通过疏导、调解、援助等方法,化解矛盾,消弭冲突,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争议和突发事件的发生或有效地控制其发展,确保稳定
七、工会劳动关系预警工作要求
1、各级工会要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工会干部培训,努力建设一支“讲政治、通法律、懂经济、会管理、善维护”的工会干部队伍,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中心工作,全面履行工会职能。
2、各级工会要以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厂务公开为主要形式,充分发挥职代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劳动保护监督委员会、法律咨询小组等组织的作用,加大审议、监督、检查、调处的力度,加强劳动法律监督,确保法律法规在本单位的贯彻执行。对明显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企业行为,应予制止或提出改进建议并及时向上级工会报告。对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职工,工会组织要通过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等形式,依法、有效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3、各级工会应依法通过参加董事会、监事会、办公会、党政工联席会议等途径,加强源头参与,代表和表达职工的意愿。对涉及面广并可能引发不稳定或突发性事件的方案、决定,应在督促有关方面提交职代会实行民主决策或进行集体协商的同时,积极配合做好工作。
4、建立并落实突发事件报告和处理责任制。凡出现劳动关系紧张或有发生集体上访等群体性事件苗头时,工会负责人必须及时向同级党委和上级工会报告,并及时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去,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宣传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做好耐心细致的疏导、解释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凡出现集体上访、怠工、停工等突发事件,必须在事发当天以快捷有效的方式向同级党政和上级工会报告,积极协助党政做好调处工作,并至少每日一次报告事态发展情况,事发三日内向同级党委和上级工会书面报告事件发生的原由及调处情况,并做好记录存档工作。上级工会应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及时将情况通报同级党政有关部门,并给予有效的工作指导。
5、工会劳动关系预警工作要按照中远集团工会《关于建立工会干部与船舶、基层定点联系制度的通知》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加强与基层、船舶的联系,组织开展劳动关系状况、职工思想动态等方面情况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劳动关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向企业党委、行政和上级工会通报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6、各级工会应当主动与企业有关部门沟通情况,研究问题,互相支持配合,充分发挥工会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的作用。
八、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工会。
九、本办法由公司工会负责解释。
十、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2012年11月11日
第三篇:关于工会劳动争议预警机制
平罗县农牧场工会
关于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实施办法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的体制转换和结构的调整己进、攻坚阶段,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导致各种矛盾和冲突集中反映出来,劳动争议呈卜升趋势,尤其是职工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企业改制、转制、职工下岗分流、产权制度改革及涉及职工切与利益的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前,要超前预见和正确分析职工队伍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及时研究拿出解决的办法,稳妥调解处理好劳动关系,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根据县总工会的要求及我场企业的实际情况,决定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全场工会系统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现将《工会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实施办法》进行印发,场属各单位要按照实施办法的要求,认真落实“四预”措施进一步加大贯彻力度,为建立健康、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及时有效地把劳动争议化解在萌芽状态,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主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依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总工会有关规定要求,建立平罗县农牧场工会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特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工会劳动关系预警机制是工会组织运用预测、预审、预报、预防(以下简称“四预”)等措施,及时掌握产生劳动关系矛盾的诱因,有效调解劳动争议,增强职工法律意识,主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及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机制。
第三条:建立工会劳动关系预警机制,通过“四预”体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稳定职工队伍、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是进一步落实工会工作总体思路,推动工会工作改革的重要举措。
第二章 组织领导
第四条:场工会主席为工会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的责任人,在场党总支和县工会的领导下,为本场和场属各单位的工会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的建立、运行和实施负总责。
第五条:为使工会劳动关系预警机制“耳聪目明”触角灵敏,健全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贡任。应发挥劳动法律监督员、劳动争议调解员、法律咨询员、信访接待员的作用,使之成为预警机制的骨干力量。
第六条:场工会应主动与本单位的党政领导和职能部门经常沟通情况,研究问题。共同推进预警机制的建立、运行和完善。
第三章 预 测
第七条:预测是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的首要环节。通过调查研究,信息的收集、分析,科学推断和把握劳动关系领域中问题的重点和难点。
第八条:预测要全面深入细致。预测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一是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政策及地方性政策、法规,因利益关系调整而引发的热点和难点;二是企业转制、改制、结构调整和企业关破产,职工下岗分流过程中涉及职工所关心的就业、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焦点和矛盾;三是对可能发生职工集体上访等有关群体事件、进行分析、预测找出引发不稳定的因素;四是定期分析某一阶段劳动争议的突出矛盾和主要特点。
第九条:在预测工作中要建立五项制度:
1、情况汇总制度。场工会每月汇总分析职工信访、劳动争议、劳动法律监督、安全生产的情况,作为劳动关系预测的重要依据。
2、现状分析会制度。研究倾向性的问题和矛盾,明确工作重点及工作策略,并向场党总支汇报,向管委会通报。
3、联席会议制度。工会牵头每月召开一次,遇有特殊情况时可随时召开会议,对当前劳动关系中的突出矛盾 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协调处理意见。
4、台帐制度。各级工会应建立情况汇总,现状分析会、联席会议、联系制度台帐,应设专人记录整理。
第四章 预 审
第十条:预审是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的关键环节。预审是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转制、改制、结构调整、关闭破产、下岗分流方案进行法律、法规、政策性的审核过程。通过审议,确定这些方案是否内容合法、程序合法,防止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第十一条:预审要严格规范。预审的主要形式是平等协商,职代会、工会参与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等机构或工会的法律咨询机构,提前介入企业改革政策的制定和论证。
第十二条:坚持民主程序,让职工依法行使知情权、审议权、建议权,对转制、改制、结构调整、关、停破产、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等方案,未经本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一律不得进入实施程序。
第十三条:凡涉及面广并可能引发不稳定或突发事件的改革方案,应报上级工会预审,但应在提交职代会讨论前一周呈报。上级工会应在三天内予以答复。未作答复视作同意。
第五章 预 报
第十四条:预报是下级工会向上级工会反映本单位集 体劳动争议、集体上访和不稳定因素的重要环节。通过信息渠道,使上级工会及时掌握劳动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采取相应对策。
第十五条:预报要及时准确,凡本单位出现劳动关系紧张或可能诱发的不稳定因素,工会主席作为责任人,必须向上级工会报告。
第十六条:凡属集体上访,集体争议等突发事件,必须在事发当天以口头(电话、传真)报告的形式向上级工会报告。
第十七条:凡瞒报、漏报或报告不及时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工会主席的责任。
第六章 预 防
第十八条:预防是运用法律武器,通过疏导、调解、援助筹措施,化解矛盾,确保稳定。
第十九条:预防要标本兼治。要经常对职工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法律咨询等活动。提高职工的法制意识。本场工会要努力建设一支“讲政治、通法律、懂经济、会管理、善维护”的工会干部队伍,当出现集体劳动争议或不稳定因素时,工会干部要及时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去,积极宣传法律、政策和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引导职工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条;工会要充分发挥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工 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劳动保护监督委员会、注律咨询小组的作用,要加强检查、监督、调处的力度对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职工,工会组织要通过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等手段,使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维护。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本试行办法的有关条款如与上级工会和相关部门相继出台的法律、法规、政策相抵触时,以上级工会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为准。
第二十二条:本实施办法由场工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年:本试行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平罗县农牧场工会委员会
2011年12月1日
第四篇:关于建立工会系统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的通知
各市总工会,省各产业(厅、局)工会:
为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稳定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的作用,促进职工队伍和社会政治的稳定,决定建立全省工会系统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的意义
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石。当前,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趋多样化,各种利益矛盾进一步显现,劳动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因侵犯职工合法权益引发的劳动争议逐年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有的直接引发为群体性突发事件,影响了职工队伍和社会政治的稳定。建立工会系统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目的是通过预测、预报和预防等措施,有效排查劳动争议隐患,及早发现劳动关系矛盾,及时化解劳动纠纷苗头,对可能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重大问题,在第一时间将情况报告上级工会和党、政有关部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将争议苗头和事件隐患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好“第一报告人”。这是工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必然要求,是工会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基本职责、协调稳定劳动关系、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二、预警机制的主要内容:
工会劳动关系预警机制是通过情况的采集、分析等措施,预防和处理各类劳动关系矛盾的工作机制。预警的主要内容是:
(一)职工群众对就业、分配、社会保障、职业安全卫生等方面反映的突出问题和愿望、要求。
(二)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政策的出台而引起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关系调整的热点和难点。
(三)企业转制、改制、结构调整和企业关闭破产、职工下岗分流等改革和经营过程中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就业、分配、社会保障和民主权利等方面的矛盾。
(四)劳动关系运行中双方产生的矛盾和纠纷。
(五)因劳动关系矛盾可能引发职工集体上访、怠工、停工等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
(六)重大伤亡事故、重大自然灾害等对职工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的情况。
(七)涉及职工队伍稳定的其他重要社会动态和社情民意。
三、警示信息的收集
(一)情况汇总。各级工会定期汇总分析职工信访、劳动争议处理、劳动法律监督、安全生产检查中的情况,作为劳动关系预测的重要依据。
(二)现状分析。定期召开分析会,研究倾向性问题和矛盾,明确工作重点及工作策略,并向同级党委和上级工会汇报,向行政通报。
(三)联系沟通。各级地方工会应与同级党委政法委、信访部门,政府公安、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等建立联系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处理劳动关系的重点、难点问题。
企业工会要定期牵头召开劳动关系协调联席会议,由企业行政管理、劳动人事、信访等有关职能部门参加,对当前劳动关系中的突出矛盾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协调处理意见。
(四)建立联系点。各级地方工会、产业工会应明确专人联系转制、改制、结构调整、关闭破产及困难企业,定期了解情况,掌握工作动态,加强工作指导,并认真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
四、警示信息的处理
1、信息的报送
(一)定期报告。对劳动关系的运行状况,各级工会要加强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定期逐级上报。
(二)即时上报。对可能引起集体劳动争议等突发性事件的情况,各级工会要即时逐级上报,做到及时、准确、全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
(三)紧急上报。对发生的各类涉及职工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各级工会要立即上报;特别重大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各级工会按隶属关系向当地党政机关和上级工会报送的同时,应在6小时内直接报省总工会,并及时续报事件的进展情况。
2、预防和应急措施
(一)各级工会要加强源头参与,积极协助党政和企业行政,妥善处理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防止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协调稳定劳动关系。
(二)各级工会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决抵制和防范敌对势力利用职工队伍中的不稳定因素、煽动制造群体性事件的图谋,遏制非法维权组织、自发非政府组织的产生。
(三)对发生的各类劳动争议,各级工会要积极发挥区域性、行业性劳动调解组织和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
(四)对因劳动关系矛盾引发的职工群体性突发事件,事发地工会要积极参加当地应急处置领导机构的工作,并根据工会的职责负责做好信息收集、情况报告、参与处置等工作。
对规模较小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事发地工会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必须到现场参加应急处置工作;对较大规模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事发地工会分管维权工作的领导必须到现场参加应急处置工作;对超过100人的集体上访、请愿(绝食)、游行、罢工、罢市、非法集会,50人以上的围困车站、码头、机场、阻塞交通、打砸抢烧等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事发地工会主要领导必须到现场参加应急处置工作。
五、奖励与责任
省总工会建立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对及时上报劳动关系预警信息并积极提出建议、主张,促进矛盾解决的集体和个人,根据有关规定进行表彰、奖励。对因劳动关系矛盾发生的职工群体性突发事件而不报、瞒报、谎报、漏报的,发生一次的,予以通报批评;发生二次及以上的,取消相应的重点工作目标考核分。对预防和处理劳动关系矛盾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有关工会和责任人的责任。
六、组织领导和责任部门
(一)各级工会在同级党委领导和行政支持下,在上级工会的指导下,负责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的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的建立、运行和实施。
(二)各级工会要切实加强对劳动关系预警工作的领导,明确分管领导,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健全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各级地方总工会的办公室是责任部门,负责劳动关系预警机制运行的协调、组织工作。
七、附则
(一)本通知从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职工伤亡事故的报告和工会参加调查处理,仍按《XX省工会系统职工伤亡事故报告暂行规定》、《XX省工会组织参加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暂行规定》办理。
XX省总工会
2006年4月10日
第五篇:第一章 劳动预警机制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推进劳动关系预警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上海市工会条例》,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劳动关系预警机制是运用预测、预审、预报、预控等措施,及时掌握产生劳动关系矛盾的诱因,预防和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机制,是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建立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必须贯彻劳动关系协调工作“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的方针,充分发挥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稳定职工队伍、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第二章 组织领导
第四条各级工会在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工会的领导下,负责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的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的建立、运行和实施。
第五条各级工会应建立劳动关系预警网络,畅通信息渠道,健全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企业工会应牵头形成由劳动法律监督员、劳动关系协调员、劳动保护监督员和企业行政管理、劳动人事、保卫等方面人员参加的预警网络。
第六条各级工会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经贸部门经常沟通情况,研究问题,互相支持配合,共同推进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的建立、运行和完善。
第三章 预 测
第七条预测是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的首要环节。通过调查研究和信息搜集,分析和把握劳动关系领域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第八条预测要全面、深入、细致。主要内容包括:
(一)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政策的出台而引起利益关系调整中的热点和难点;
(二)企业转制、改制、结构调整和企业关闭破产、职工下岗分流等在改革和经营过程中涉及职工就业、分配、社会保障和民主权利等方面的矛盾;
(三)可能发生职工集体上访、怠工、停工等不稳定因素及其原因;
(四)企业内劳动争议的突出矛盾和主要特点。
第九条预测工作应建立以下基本制度:
(一)情况汇总制度。工会应定期汇总分析职工信访、劳动争议处理、劳动法律监督、安全生产检查中的情况,作为劳动关系预测的重要依据;
(二)现状分析制度。工会应定期召开分析会,研究倾向性问题和矛盾,明确工作重点及工作策略,并向同级党组织汇报,向行政通报;
(三)联席会议制度。企业工会应每季牵头召开一次由企业行政管理、劳动人事、信访等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劳动关系协调联席会议,对当前劳动关系中的突出矛盾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协调处理意见;
(四)联系制度。工会应明确专人联系转制、改制、结构调整、关闭破产及困难企业,定期了解情况,掌握工作动态,加强工作指导;
(五)职工诉求月报制度。镇、街道、委、局、直属公司工会要充分表达和反映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每月10日之前将月报表上报区总工会法律部;
(六)台帐制度。各级工会应建立情况汇总、现状分析会、联席会议、联系制度、职工诉求月报台帐,指定专人记录整理。
第四章 预 审
第十条预审是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的关键环节,是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集体合同和重大改革、经营方案等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审议,防
止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第十一条职代会、工会或工会的法律咨询组织等应提前介入企业改革方案的制定和论证,参与方案制定的全过程。
第十二条 企业工会应协助行政对企业改革和经营中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在提交职代会审议前,将方案提前一周印发给职工代表讨论。凡
涉及面广并可能引发不稳定或突发性事件的改革方案,必须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
第五章 预 报
第十三条预报是基层工会向同级党政和上级工会反映本单位容易引起集体劳动争议、集体上访等不稳定因素的重要环节。通过预报,使有关部门
及时掌握劳动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采取相应对策。
第十四条凡本单位出现劳动关系紧张或有发生集体上访、群体性事件苗头时,基层工会必须及时、准确地向同级党政和上级工会报告。
第十五条凡属集体上访、集体争议等突发事件,必须在事发当天以口头(电话)的形式向同级党政和上级工会报告,并积极协助党政做好调处工作,及时向上级工会汇报处理结果。
第六章 预 控
第十六条预控是运用法律武器,通过疏导、调解、援助等方法,化解矛
盾,避免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确保稳定的必要措施。
第十七条工会应经常性对职工和经营者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职工和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当出现集体争议或不稳定因素时,工会干部要及时深入职工群众,积极宣传法律、政策,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引导广大职工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帮助权益受到侵犯的职工通过开展咨询和法律援助等手段给予有效维护。
第十八条各级工会要以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厂务公开为主要形式,充分发挥职代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劳动关系协调员、劳动保护监督委员会等组织的作用,加大审议、监督检查、调处的力度,确保劳动法律法规在本单位的贯彻实施。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第二十条
各级工会可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