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巨成自强助学金评审暂行办法

时间:2019-05-12 22:3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武汉大学巨成自强助学金评审暂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武汉大学巨成自强助学金评审暂行办法》。

第一篇:武汉大学巨成自强助学金评审暂行办法

武汉大学巨成自强助学金评审暂行办法

为支持学校教育事业,鼓励我校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武汉武大巨成加固实业有限公司特捐款在我校设立“武汉大学巨成自强助学金”。为规范巨成自强助学金的评审工作,根据武汉武大巨成加固实业有限公司与武汉大学《关于设立武汉大学“巨成自强助学金”的协议书》的规定,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助学金宗旨

本助学金旨在学生中弘扬爱国敬业、艰苦创业的精神,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自强自立的品质,帮助优秀的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鼓励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第二条奖励金额和范围

本助学金总额80万元人民币。每年奖励金额为8万元人民币,奖励我校水利水电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动力与机械学院的全日制在籍贫困生中的优秀本科生80名,每人每年助学金1000元人民币。

第三条评选条件

获奖者应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中的优秀者,必须达到思想上进、品德优良,热爱专业,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良,积极锻炼身体,身心健康的要求。

第四条评审程序

每年9—10月份进行巨成自强助学金的申报、评选、审定和发放工作。由武汉大学巨成自强助学金评审委员会将奖励名额分配到各学院,相关学院根据评选条件提名推荐,报武汉大学巨成自强助学金评审委员会审定。

第五条学校和武汉武大巨成加固实业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武汉大学巨成自强助学金评审委员会,负责巨成自强助学金的评审工作。

第六条本办法自2004年9月开始实施,并由武汉大学巨成自强助学金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武汉大学

二〇〇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第二篇:武汉工程大学财务管理暂行办法

武汉工程大学财务管理暂行办法

校财【2009】11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学校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规范学校的财务行为,加强学校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湖北省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的规定,结合学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学校财务管理基本原则: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勤俭办事业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第三条学校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依法多渠道筹集事业资金;合理编制学校预算,并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科学配置学校资源,努力节约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规范校内经济秩序;如实反映学校财务状况;对学校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监督。

第二章 财务管理体制

第四条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

第五条学校财务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设立财务管理委员会,在校党委、行政的统一领导下协调学校财经工作,讨论决定学校重大经济事项。财务开支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

第六条计划财务处是学校一级财务机构,统一管理全校财务工作。学校后勤总公司、校内其他单独核算单位的财务工作,都必须服从学校财务处的管理、监督和检查,执行国家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并按照要求向学校计划财务处报送报表和资料。

第七条学校各会计核算单位的财会人员必须持有财政部门统一发放的有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上岗。

第三章 预算管理

第八条学校各项收入和支出必须纳入预算管理。学校预算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

第九条学校预算实行零基准预算法。财务处按照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先维持后发展的原则编制预算建议方案,报学校财务管理委员会审议,分别由学校财务管理委员会、校长办公会及常委会审定通过后执行。

第十条 经审定的预算一般不予调整,如必须调整,五万元(含五万)以下的项目由主管财务校长审批,五万元至三十万元(不含三十万)以内的项目报校长办公会审批,三十万元以上的项目报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

第四章 收支管理

第十一条 学校依法从各种渠道取得的各项收入,必须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合法票据。对各类非法收入,计划财务处不予管理和核算,并由财务、审计、监察部门按规定予以查处。

第十二条 学校各项收入由计划财务处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统一管理和核算,校内任何单位不得截留、隐瞒、坐支、挪用、私分。

第十三条 校内各单位在保证完成学校下达的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通过办班、对外提供科研服务等合法渠道取得的收入,按学校收支两条线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十四条 学校的各类支出应严格按照预算数控制。校内各单位在分配的预算指标内,按国家和学校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支出各项费用,不得虚列虚报。

第十五条 校内各单位应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努力寻求增收节支的有效途径,力求以最小的教育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五章 结余分配

第十六条 学校财务决算应做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若年终出现支出大于收入,其差额部分用事业基金弥补。

第十七条 学校事业结余,即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扣除专项资金按国家规定结转下一使用外,剩余部分转入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收支差额。

经营收支结余单独反映。结余用于弥补以前亏损后,其余额并入学校结余进行分配。如亏损,不得结转,留待以后用经营结余弥补。

第六章 专用基金管理

第十八条 学校专用基金是指学校按规定提取和设置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主要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学生奖贷基金、勤工助学基金、住房基金等。

修购基金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转入和固定资产变价收入直接计入,由学校根据需要安排用于固定资产购建和大型维修。

学生奖贷基金按规定比例提取,用于学生困难补助等助学活动。

勤工助学基金按学生人数和规定标准计提、按学费收入比例提取转入,包括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实现的净收入。专项用于学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住房基金按国家房改政策拨入及出售住房收入等建立,专项用于学校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建设支出。

其它专用基金由学校根据业务活动需要,按资金来源和用途设置。

第十九条 各项专用基金,由学校统一安排归口管理,必须按规定提取,按规定使用,不得超支,如有结余,结转下一继续使用。

第七章资产管理

第二十条 资产是指学校占用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学校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

投资等。

学校流动资产是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应收及暂付款项、借出款、存货等。对应收及暂付款项按月进行清理,及时结算,不得长期挂账。对确实无法收回的款项,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按规定程序批准后核销。对存货应按月进行清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存货的盘盈、盘亏应查明原因,及时进行调整。

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列为学校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终了前,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必须组织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做到账、卡、物相符。对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应当按规定程序及时处理。

学校转让无形资产,以实物、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并办理有关手续。

第八章 财务监督

第二十一条 学校各财务机构,要对学校内部各项经济活动的财务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纪行为,应坚决制止、纠正,并报告领导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同时接受国家有关职能部门的财务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学校财务人员有权按《会计法》及其他有关规定行使财务监督权。对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有权拒绝办理并提出意见,有权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反映。

第二十三条 学校领导应支持财务机构和财务人员依法履行财务监督的职责,防止打击报复行为的发生。

第二十四条 学校重大经济事项,基本建设、维修工程预决算、会计报表等,由学校审计处进行审计,也可依照《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由审计处委托具有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

审计,任何部门或个人无权干预。

第九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学校基本建设财务纳入学校财务机构,按照国家基本建设有关财务管理规定进行核算和管理。

第二十六条 本暂行办法由学校授权计划财务处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十七条 本暂行办法自发文之日起实行。

第三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吉林省政府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评审暂行办法

吉林农业大学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吉林省

政府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评审暂行办法

(修订)

第一条为规范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吉林省政府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评审工作,保证评审工作公平、公正、依法进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成立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工作。各学院要成立学院和各年级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工作领导小组,由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代表组成,其中学生代表不少于年级总人数的10%。

第三条国家奖助学金标准

1.国家奖学金每人每年8000元;

2.国家励志奖学金每人每年5000元;

3.吉林省政府奖学金每人每年4000元;

4.国家助学金每人每年3000元,按10个月发放。

第四条国家奖助学金申请条件

(一)国家奖学金

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符合以下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入学以来无违纪行为;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当学年日常行为综合考评在评选范围内位于前10%;

4.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当学年学习成绩排名在评选范围内位于前10%,且无不及格科目,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特别突出。

(二)国家励志奖学金

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符合以下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入学以来无违纪行为;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日常行为考评合格;

4.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当学年平均成绩80分以上且无不及格科目;

5.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三)吉林省奖学金

同国家励志奖学金。

(四)国家助学金

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符合下列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入学以来无考试作弊行为或受到记过及以上处分,且当学年无其他违纪行为;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日常行为考评合格;

4.勤奋学习,积极上进;

5.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第五条国家奖助学金申请程序

1.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

2.学生所在班级民主评议,严格程序,确定参评资格,须年级辅导员参加,保证评审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3.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吉林省政府奖学金评选过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对学生基本材料进行初审,按照下达名额指标,依据综合成绩(学习成绩占70%,行为考评成绩占30%)排序后进行评选。

4.国家助学金依据学生的困难程度进行评选,同等困难的,评选综合成绩较高的。

5.经学院评审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认真、严格评选,等额排序,全院公示3天,无异议后,报学生处。

6.经学校研究,全校公示后,上报省教育厅、财政厅。

第六条注意事项

1.各学院各项奖助学金指标名额要按照各年级学生数进行分配。指标不足的,可根据本学院实际情况,采取评选各年级、专业最高分或专业轮换制的办法评定。

2.学生无论家庭经济是否困难,只要符合规定条件,均可获得国家奖学金。同一学年内,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或吉林省政府奖学金。

3.同一学年内,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可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或吉林省奖学金。

4.同一学年内,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或吉林省政府奖学金的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奖学金。

5.国家励志奖学金、吉林省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评定必须先界定经济困难学生,在此范围内按照评定办法进行评定

第四篇:武汉大学教师职务聘任暂行办法200482

武大人字(2004)82号

武汉大学关于印发

《武汉大学教师职务聘任暂行办法》的通知

全校各单位:

现将《武汉大学教师职务聘任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武 汉 大 学

二○○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武汉大学教师职务聘任暂行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制度,合理配臵和有效开发教师资源,进一步规范教师职务聘任工作,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流动有序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高等教育特点和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教师实行职务聘任制,教师职务聘任工作要从学校学科建设和学术梯队配备的需要出发,既要考虑教学科研工作需要,又要考虑学科建设的长远发展。

第三条 在教师职务聘任中,要强化岗位意识和因岗求人意识,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严格掌握教师职务聘任条件。

第四条 学校对教师岗位实行分类管理,教师岗位分为基础教学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

第五条 基础教学型与教学科研并重型岗位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四个职级。科研为主型岗位分为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四个职级。

第六条 教师职务聘任要坚持总量控制、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公平竞争、择优聘用、以岗定薪、严格考核、合约管理的原则。

第七条 教师职务聘任的学术评价主体在各级聘任委员会,在学术评价中引入“教授会议”和校外同行专家评议机制。

第八条 教师职务聘期分为有固定期限聘期(以下简称有限聘期)和无固定期限聘期(以下简称无限聘期)。副教授(副研究员)及以下职务一个聘期为三年,教授(研究员)职务每个聘期为四年。无限聘期职务的教师可以连续工作到学校规定的退休年龄。

助教和讲师一律为有限聘期;副教授(副研究员)以有限聘期为主,可以有适量的无限聘期;教授(研究员)以无限聘期为主,少数教授(研究员)可以实行有限聘期。

第九条 教师职务聘任工作应做到公开化、制度化、程序化,充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学校设立专门机构,受理有关人事争议。

第十条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考核应重实绩、重贡献、重学术道德、重团队精神,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核结果作为续聘、缓聘、解聘、增资、晋级、奖惩的重要依据。

第二章 岗位设臵

第十一条 各教学、科研单位教师编制包括按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基本教育规模中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及科研工作任务设臵的教学编制和科研编制。学校根据各单位编制数、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工作任务及学校发展规划等设臵各单位教师高级职务岗位数。校长具有一定的岗位调节机动权。

第十二条 岗位设臵要统筹兼顾、重点倾斜,要有利于学科建设和发展,有利于教学科研上水平,有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高级职务岗位要适当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文科重点研究基地等倾斜。

第十三条 教师高级职务岗位按一级博士点授权单位、博士点学科、硕士点学科和一般学科分类设臵,各学科可选

择最高类别设岗,但不得重复累计计算岗位数。

第十四条 一级博士点授权单位及博士点学科高级职务岗位控制在本单位或本学科在编在岗教师总数的65%;硕士点学科高级职务岗位控制在本学科在编在岗教师总数的50%;一般学科高级职务岗位控制在本学科在编在岗教师总数的45%。岗位设臵具体方案见《武汉大学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臵实施细则》。

第十五条 岗位调节:

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文科重点研究基地等根据学科队伍情况可增加1-2个教授(研究员)岗位。博士学位达到一定比例的学科可增加调节岗。

获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课题组可申请设立自筹经费浮动岗位。

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可设臵一定数量的特殊岗位。岗位调节的具体方案见《武汉大学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臵实施细则》。

第十六条 中初级职务岗位设臵由各学院(单位)在编制限额内按需自行设定。

第十七条 岗位数一经核定,不得随意变动。学校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每二年调整一次。

第十八条 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学校预留5% 的教师高级职务岗位数,由学校统一掌握,用于引进优秀人才。

第十九条 各单位根据学校核定的高级职务岗位数,结合学科发展规划,将高级职务岗位设臵到二级学科,并制定各级职务工作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职责、聘任条件、聘任程序、考核内容等,报学校备案。

第三章 聘任条件

第二十条 应聘各级岗位的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思想素养、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爱岗敬业、治学严谨、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具有开拓创新和奉献精神。

第二十一条 应聘中高级职务教师均应参加学校要求的外语考试且成绩合格,其中1961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必须参加WSK(英语为PETS5)考试并达到学校规定的合格线。具有下列情况可免试外语:持有效TOEFL成绩550分以上、GRE成绩1800分以上、IELTS(雅思)成绩6.0分以上者;或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回国的;或在国外著名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用外文发表论文2篇以上(理工医科被SCI收录);或公开出版20万字以上本专业译著的第一译者。

第二十二条 应聘教授(研究员)职务岗位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其中1957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必须具有博士学位;应聘副教授(副研究员)职务岗位者必须具有硕士学位,其中,196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应聘副教授(副研究员)职务岗位原则上应具有博士学位。大学英语部、体育部、艺术等学科的教师可以放宽至硕士学位。应聘讲师和助教职务岗位者必须具有硕士学位。具有硕士学位者在助教岗位工作3年后,方可应聘讲师职务岗位;具有博士学位者在讲师岗位工作2年后、具有硕士学位者在讲师岗位工作5年后,可应聘副教授(副研究员)职务岗位;副教授(副研究员)在本岗位工作5年后,可应聘教授(研究员)职务岗位。

第二十三条 应聘高级职务岗位者应有本岗位要求学科的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胜任本专业核心课程的讲授任务;在本学科有长期稳定的

研究方向;有必要的日常科研经费;正式出版了高水平的学术专著;在本专业已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各级职务岗位聘任具体条件见《武汉大学教师职务聘任条件》。

第二十四条 在教学、科研岗位上业绩突出的教师,可不受任职年限、学历的限制,按学校破格条件申请破格聘任高一级职务,破格条件见《武汉大学教师职务聘任条件》。

第四章 聘任组织

第二十五条 学校成立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学院成立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分委员会,各级委员会负责对专业技术职务的评估及聘任工作。

(一)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由校长、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主管人事、教学、科研的副校长和5-7名专家组成,校长任主任,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主管人事的副校长任副主任。

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职责: 1.领导全校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任工作;

2.确定学校专业评议组及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分委员会组织成员名单;

3.审定全校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臵方案;

4.确定教学、科研单位每年招聘各级职务岗位限额; 5.审批教学、科研单位自筹经费浮动岗位及破格增岗限额;

6.受理复议申请;

7.协调和处理各级职务聘任中的有关事宜。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下设秘书处,秘书处设在学校人事部,负责各级职务聘任和职务晋升的日常工作。

(二)各学院成立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分委员会。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分委员会由11-13名教授(研究员)组成(含院党委书记),院长任主任,院党委书记任副主任。

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分委员会职责:

1.领导全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及职务晋升工作; 2.审定学院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臵方案; 3.确定学院每年招聘高级职务岗位限额; 4.申请自筹经费浮动岗位及破格增岗限额; 5.审定岗位聘任任务书; 6.受理复议申请;

7.协调和处理院系职务聘任中的有关事宜。

(三)学校各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必须有全体成员的五分之四以上成员出席,方能开会。

(四)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成员应由思想政治素质高、学术造诣深、办事公道的专家担任,任期一般不超过3年。

各级教师职务聘任组织中,中青年教授(研究员)应占一定比例,其中50岁以下专家应占一半以上;学院聘任分委员会成员中兼任各级行政职务者不得超过40%。

(五)教师聘任的回避制度。各级聘任委员会组成成员与候选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近姻亲关系的,本人应予回避。应聘候选人可以对同行专家提出回避请求,但国内最有影响的专家以及重要学术组织负责人原则上不得请求回避,且请求回避的同行专家一般不得超过3名。

第五章 聘任程序

第二十六条 学院根据学校核定的教师高级职务岗位数及学科队伍建设情况,每年提出本单位应聘教师各级职务岗位限额,学校按每年应聘计划进行审核后,网上公布全校各学科招聘各级职务岗位情况及聘任条件,向校内外公开招聘。

第二十七条 聘任程序

(一)向校内外公布招聘岗位和聘任条件;

(二)接受应聘者申请;

(三)对应聘者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查,公开展示申请人材料;

(四)采取面试、答辩等方式对候选人进行考察;

(五)教授会议评议表决,差额提出候选人选; 1.教授会议由各学院在职全体教授(研究员)、可以指导博士生的副教授组成。学院在职教授(研究员)人数不足15人的,由学科相近单位的教授(研究员)共同组成教授会议。

2.教授会议必须有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出席(最低不得少于15人),评议结果方为有效。

3.有两个以上学科门类的学院可按学科门类召开教授会议。

(六)同行专家对高级职务候选人进行评议;

(七)学院聘任分委员会评议表决,提出拟聘人选并予以公示(时间为一个星期);

(八)学校聘任委员会评议表决,决定拟聘人选;

(九)公示聘任人员名单(时间为一个星期);

(十)校长授权各学院院长(单位主要负责人)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

第二十八条 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分委员会对教授(研究员)、副教授(副研究员)职务候选人经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人选,表决票中同意票超过全体成员的二分之一(破格应聘高级职务同意票达到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方为通过。

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对教授(研究员)职务候选人经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同意票超过到会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破格应聘正高同意票达到到会成员的五分之四)方为通过。

第二十九条 申请应聘副高职务的应有3名以上校内外同行专家(校外同行专家不得少于2人)、正高职务的应有5名以上校内外同行专家(校外同行专家不得少于3人)对申请人的学术水平进行鉴定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分委员会讨论时的主要参考意见之一,如同行专家有2名以上(含2人)评议结果认为申请人不符合聘任条件,原则上对申请人不予表决。

第三十条 中初级职务的聘任程序由各学院根据本单位情况自行确定。经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学校审核后聘任。

第三十一条 对于特别优秀的人才,可以不受单位岗位限额的限制,经校长特批,报聘任委员会通过后,按相应程序聘任。

第六章 聘任合同

第三十二条 教师职务聘任应由校长授权各学院院长(单位主要负责人)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聘任合同应明确聘任期限、岗位职责、工作任务、考核办法等内容。

第三十三条 助教(研究实习员)首次聘期为三年,续

聘期为三年,最多续聘一次;

讲师(助理研究员)首次聘期为三年,续聘期为三年,原则上最多续聘二次;

副教授(副研究员)首次聘期为三年,续聘期为三年,原则上最多续聘二次,续聘二次后,经双方协商可申请签订无限聘期合同;

教授(研究员)首次聘期为四年,续聘期四年,续聘期满后,经双方协商可申请签订无限聘期合同。

对各学院的杰出人才,经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批准,可直接签订无限期聘任合同。

第三十四条 应聘武汉大学高一级教师职务岗位,每人每个聘期内只能申请二次。

第三十五条 各类各级新聘教师试用期6个月,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聘任条件的,学校可以解除聘任合同。聘任期满考核不合格的,应转到合适的职务岗位或转人才交流中心或调离学校。(具体条款见《武汉大学岗位聘任合同书》)

第三十六条 各类教师在聘期内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学校可变更或解除聘任合同。

(一)在试用期被证明不能胜任该岗位工作的;

(二)正式考核为不合格的;

(三)乙方患病或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胜任学校所有岗位工作的;

(四)发生教学责任事故或工作严重失职,造成恶劣影响的;

(五)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六)道德败坏的;

(七)未经学校同意,擅自离岗者、请假外出超期15天

以上者、或出国逾期未归超过1个月以上者;

(八)违反学校有关规定的其他事宜,经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讨论决定的,可解除聘任合同。

第三十七条 受聘教师应在受聘期满之前30天内,向所在学院(单位)提出续聘申请;教师在受聘期内辞职,应提前6个月通过所在学院(单位)向学校递交辞职申请。学校在3个月内必须给与答复,发生争议的可提请复议。学校未批准辞职必须继续履行合同职责。

第三十八条 部分教师随着自身条件的变化和工作的需要,可以应聘其他教师或非教师岗位,签订相应岗位聘任合同。

第七章 聘期考核

第三十九条 不同职务岗位的教师工作职责、工作任务的核定及业绩成果等考核要求不同。教师工作任务的核定及考核应与本单位学科建设、发展目标、学校核定的总任务结合起来,各学院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考核标准。聘任期满,各学院根据《武汉大学岗位聘任合同书》和《武汉大学教师职务考核暂行办法》对各级职务教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续聘、缓聘、解聘、增资、晋级、奖惩的重要依据。

第四十条 各学院(单位)对考核工作要加强领导与监督,保证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学院(单位)应定期对无限聘期的教师进行考核,对连续三年考核不合格者,可转到其他岗位工作,也可以降低职务级别聘用,但须签订新的岗位聘任合同,完成相应的岗位任务,享受相应的待遇;教授和副教授必须承担一门以上本科生课程教学,对无教学经历、教学工作量不够和教学质量 不达标者实行一票否决制。

第四十一条 中级以上职务的教师受聘5年以上,经考核合格的,可享受6个月的学术假,学术假期间可在国内外专职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对教学科研成果突出、每年超额完成教学科研工作任务的教师,休学术假的时间可适当放宽。

各单位将每年安排休假的教师名单报学校人事部备案。各单位享受学术假的教师原则上不得超过本单位教师总数的15%。

第八章 人事争议的处理

第四十二条 各级聘任委员会负责有关教师职务聘任的申诉和人事争议的处理。教师在职务聘任、业绩考核等方面有争议的,可书面向各级聘任委员会提出申诉。申诉意见经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学校专业评议组)正副主任(正副组长)核实后决定复议或不复议。

第四十三条 学校人事部门作为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的执行机构,负责接受有关申诉与投诉,并向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报告,执行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有关处理决议。

第四十四条 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分委员会接到有关申诉或投诉后,应在七日内给予答复;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接到有关申诉或投诉后,应在十五日内给予答复。

第四十五条 申诉人对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处理的决议不服的,可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提起仲裁或诉讼。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学校成立由7-9名具有高级职务(正高不 少于五分之四)的专家组成的德育教师职务岗位聘任评议组,负责受理德育教师职务岗位的评议与推荐。德育教师的岗位设臵、聘任条件及聘任程序按照教学为主型教师岗位执行。

第四十七条 在本校工作已满25年或者在本校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已不足10年的教师,可以在学校按照岗位需要,工作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

第四十八条 现任教师(指在本办法生效前在职)在本办法实行后,经考核合格,原则上按现职务级别转入新的教师职务岗位。其职务聘任按照本办法有关条款实行。

第四十九条 在本办法实行时,现任助教可以有一至二个聘期;现任讲师及副教授(副研究员)可以有一至三个聘期;现任教授(研究员)可以有一至二个聘期。

第五十条 在聘任过程中弄虚作假、或违背聘用程序的,一经查实即为无效聘用,并追究相应的经济责任。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由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授权学校人事部门负责解释。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如与国家有关规定不一致的,以国家有关规定为准。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学校原规定如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的规定为准。

附件:

一、武汉大学教师职务聘任条件

二、武汉大学岗位聘任合同书

主题词:人事

专业技术职务

聘任

规定

通知

武汉大学校长办公室

2004年11月24日印制 打字员:熊良平

校对人:张启明

共印50份 附件一:

武汉大学教师职务聘任条件

一、正常聘任条件

第一条 应聘各级职务的教师应具备高等学校教师资格,遵守宪法、法律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工作努力,团结协作,学风端正,身体健康,任职期间能完成每年规定的教学科研任务,近三年考核必须在合格以上。

第二条 能够熟练运用1门外国语(外语教师需掌握第二外国语)进行专业实践。

应聘中高级职务的教师,必须参加学校要求的外语考试且成绩合格,1961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必须参加WSK(英语为PETS5)考试并达到学校规定的合格线(艺术、体育、考古与古汉语等专业的教师外语合格线可适当降低)。具有下列情况可免试外语:持有效TOEFL成绩550分以上、GRE成绩1800分以上、IELTS(雅思)成绩6.0分以上者;或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回国的;或在国外著名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用外文发表论文2篇以上(理工医科被SCI收录);或公开出版20万字以上本专业译著的第一译者。

第三条 助教(研究实习员)聘任条件是,符合本细则第一条要求,经考核表明具有履行助教(研究实习员)职责的能力,并具备下列条件:

(一)获得硕士学位后,经3-6个月试用合格。

(二)能够运用1门外国语进行专业实践,已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公共外语四级以上或相应水平。

(三)承担1门辅导课程,教学效果优良,并且完成一定的教学辅导任务。

(四)协助中高级职务教师指导大学生毕业论文,参加学科组或课题组开展的学术讨论和研究工作。

第四条 讲师(助理研究员)聘任条件是,符合本细则第一条要求,经考核表明具有履行讲师(助理研究员)职责的能力,并具备下列条件:

(一)获得硕士学位后,担任助教(研究实习员)职务3年以上;获得博士学位后,经3-6个月试用合格。

(二)任现职以来至少辅导1门以上课程并承担部分主讲课程,教学效果优良,平均每学年完成教学任务72学时(含实验学时、指导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以上,助理研究员要完成教学任务36学时以上。

(三)在本专业领域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至少1篇(助理研究员2篇),并参加编写学术著作或其它教学参考书至少1部,具备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能力,参加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第五条 副教授(副研究员)聘任条件是,符合本细则第一条要求,经考核表明具有履行副教授(副研究员)职责的能力,并具备下列条件:

(一)获得硕士学位后,担任5年以上讲师(助理研究员)职务;或者获得博士学位后,担任2年以上讲师(助理研究员)职务。196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原则上应具有博士学位,对大英部、体育部及个别特殊学科的教师,学历条件可适当放宽至硕士学位。

(二)教学基本要求:

聘任各类岗位的教师在任现职以来近5年的教学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1.聘任各类岗位的教师必须系统、完整地独立主讲过1门本科生课程,教学效果优良。

2.聘任基础教学型岗位的教师(简称基础教学型教师)基础课总教学工作量必须在平均每学年200学时以上,其中课堂授课不少于3/4。

3.聘任教学科研并重型岗位的教师(简称教学科研并重型教

师),总教学工作量必须在平均每学年72学时以上,其中文科教师课堂授课不少于3/4;理、工、医科教师课堂授课不少于2/3;临床教师课堂授课不少于1/4。

4.聘任科研为主型岗位的教师,总教学工作量在平均每学年24学时以上,其中课堂授课不少于2/3。

(三)科研基本要求:具有本学科系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及时掌握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独立的研究能力,且有稳定的科学研究方向。

具备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经验,且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的能力,并根据工作需要全过程协助培养过一届合格硕士生。

任现职以来的科研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1.基础教学型副教授

(1)在本专业领域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至少3篇(其中至少有1篇教学研究论文),其中核心期刊至少1篇(由学校认定,下同)。

(2)除具备(1)中条件外同时还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获得省部级教学、教材奖三等奖以上奖励,或获得学校教学奖一等奖;

②主持省部级教研、科研项目至少1项或主持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至少1项。

③在省级以上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专业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至少1部(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5万字)。

④正式出版本专业教材或教学参考书1部。2.教学科研并重型副教授

(1)文科教师在本专业领域核心以上级别刊物上发表论文至少4篇,其中在权威期刊(由学校认定,下同)上发表论文至少1篇;或者在本专业领域核心以上级别刊物上发表论文至少4篇,并在省级以上出版社正式出版个人学术专著或译著至少1部。

理工医科基础研究型教师应在本专业领域核心以上级别刊物

上发表论文至少3篇,其中被“国际学术榜”(SCI、EI、ISTP,下同)收录论文至少1篇;

理工医科应用研究型教师应在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以上级别刊物上发表论文至少3篇,并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理工科5万元、医科3万元以上)至少1项或承担纵向项目总经费至少10万元。

临床教师在本专业领域核心以上级别刊物上发表论文至少3篇,其中被“国际学术榜”收录论文至少1篇。

基础研究型与应用研究型的认定,由学院聘任分委员会根据申请人研究工作的性质进行审定。

(2)除具备(1)中条件外同时还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在省级以上出版社正式出版学术著作(含教材、译著,下同)至少1部;

②获省部级教研、科研成果三等奖以上奖励至少1项; ③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有到帐经费)至少1项,或承担纵向项目总经费理工医科至少5万元、临床至少3万元、文科至少1万元;

④研究成果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经省级科技管理部门登记注册;

⑤理、工、医、临床教师至少1项发明专利或2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并取得转让费至少10万元;

⑥主持横向科技开发项目经费至少20万元,且该项目已通过资助方许可的管理部门的验收或鉴定。

⑦文科教师主持应用咨询研究项目获得经费至少3万元,且研究成果被企业或政府部门采纳应用并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副研究员

(1)文科教师在本专业领域核心以上级别刊物上发表论文至少5篇,其中在权威或SCI刊物上发表论文至少2篇或者在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刊物、AHCI(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

引)收录刊物、《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论文至少1篇;或者在本专业领域核心以上级别刊物上发表论文至少4篇,并在重要出版社(学校认定,下同)正式出版个人学术专著至少1部。

理工医科基础研究型教师应在本专业领域核心以上级别刊物上发表论文至少4篇,其中被“国际学术榜”收录论文至少2篇,其中至少1篇SCI收录论文;

理工医科应用研究型教师应在本专业领域核心以上级别刊物上发表论文至少4篇,并主持省部级以上重点项目(10万元以上)至少1项或承担纵向项目总经费至少20万元。

(2)除具备(1)中条件外同时还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在省级以上出版社正式出版学术著作至少1部; ②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三等奖以上奖励至少1项或学校教学奖一等奖;

③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至少1项(理工医科至少5万元、文科至少1万元),或承担纵向项目总经费理工医科至少15万元、文科至少3万元;

④研究成果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经省级科技管理部门登记注册;

⑤主持横向科技开发项目经费至少20万元,且该项目已通过资助方许可的管理部门的验收或鉴定。

⑥理工医科教师至少1项发明专利或2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并取得转让费至少15万元;

⑦文科教师主持应用咨询研究项目获得经费至少5万元,且研究成果被企业或政府部门采纳应用并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六条 教授(研究员)聘任条件是,符合本细则第一条要求,经考核表明具有履行教授(研究员)职责的能力,并具备下列条件:

(一)承担5年以上副教授(副研究员)职务工作。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1957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教师必

须具有博士学位,对大英部、体育部及个别特殊学科的教师,学历条件可适当放宽至硕士学位。

(二)教学基本要求:近五年来必须系统、完整地主讲过本科生主要课程(主干专业课或主干基础课)1门达2次以上并主讲研究生课程,教学效果优良。

任现职以来最近五年的教学工作量具体要求如下: 1.基础教学型教师的基础课教学工作量必须在平均每学年200学时以上,其中课堂授课不少于3/4。

2.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师的总教学工作量必须在平均每学年72学时以上,其中文科教师课堂授课(含讲座)不少于3/4;理、工、医科教师课堂授课(含讲座)不少于2/3;临床教师课堂授课(含讲座)不少于1/4。

3.科研为主型教师的总教学工作量在平均每学年24学时以上,其中课堂授课不少于2/3。

(三)科研基本要求:具有本学科广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及时掌握本学科国内外前沿发展动态,有长期(至少5年)的、稳定的科学研究方向。

基本具备指导博士研究生的能力,并根据需要作为指导教师培养指导过一届合格硕士生或指导青年教师成绩突出。

任现职以来的科研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1.基础教学型教授

(1)在本专业领域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至少5篇(核心期刊至少2篇),其中至少有2篇教学研究论文;同时在省级以上出版社正式出版主编或副主编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至少1部(本人撰写字数不少于10万字)。

(2)除具备(1)中条件外同时还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获得省部级教学、教材奖二等奖以上奖励至少1项或三等奖至少2项;

②主持省部级教研、科研项目至少1项,或承担项目经费至少2万元。

③正式出版本专业教材或学术专著1部。2.教学科研并重型教授

(1)文科教师在本专业领域核心以上级别刊物上发表论文至少6篇,其中在权威或SCI刊物上发表论文至少2篇或在SSCI收录刊物、AHCI收录刊物、《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论文至少1篇,同时在省级以上出版社正式出版个人学术专著1部或者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项(到帐经费2万元以上)。

或者在本专业领域核心以上级别刊物上发表论文至少6篇,并在重要出版社正式出版个人学术专著至少1部、或者正式出版学术专著至少1部并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理工医科基础研究型教师应在本专业领域核心以上级别刊物上发表论文至少5篇,其中被“国际学术榜”收录论文至少2篇(其中理医科教师SCI收录论文至少1篇),同时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理医科8万元、工科15万元)至少1项。

理工医科应用研究型教师应在本专业领域核心以上级别刊物上发表论文至少6篇,并主持省部级重点项目(至少30万元)1项。

临床教师在本专业领域核心以上级别刊物发表论文至少5篇,其中被“国际学术榜”收录论文至少2篇,同时,主持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有到帐经费)。

(2)除具备(1)中条件外同时还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在省级以上出版社正式出版学术专著至少1部(独著)或者学术著作至少2部(本人撰写字数不少于20万字);

②获省部级教研、科研成果二等奖以上奖励至少1项或三等奖奖励至少2项;

③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至少1项(理工医科10万元、临床5万元、文科1万元以上),或承担纵向项目总经费理工医科至少20万元、临床至少10万元、文科至少2万元;

④研究成果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经省级科技管理部门登记注册;

⑤主持横向科技开发项目经费至少40万元,且该项目已通过资助方许可的管理部门的验收或鉴定。

⑥理工医科教师至少1项发明专利或2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并实施,取得转让费至少10万元;

⑦文科教师主持应用咨询研究项目获得经费至少15万元,且研究成果被企业或政府部门采纳应用并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研究员

(1)文科教师在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以上级别刊物上发表论文至少8篇,其中在权威以上级别刊物上发表论文至少3篇或在SSCI收录刊物、AHCI收录刊物、《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论文至少2篇,同时在省级以上出版社正式出版学术专著1部(独著)或主持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有到帐经费);或者在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以上级别刊物上发表论文至少8篇,并在重要出版社正式出版学术专著(含译著)至少1部(独著)或者正式出版学术专著(含译著)至少1部(独著)并获得省部级奖励。

理工医科基础研究型教师应在本专业领域核心以上级别刊物上发表论文至少6篇,其中被“国际学术榜”收录论文至少3篇(其中SCI收录论文至少2篇),主持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理医科15万元、工科30万元以上)至少1项。

理工医科应用研究型教师应在本专业领域核心以上级别刊物上发表论文至少8篇,并主持国家重点项目(40万元以上)至少1项。

(2)除具备(1)中条件外同时还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在省级以上出版社正式出版学术专著至少1部(独著)或学术著作至少2部(本人撰写字数不少于20万字);

②获省部级教研、科研成果二等奖以上奖励至少1项,三等奖奖励至少2项;

③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理工医科10万元、文科2万元)至少1项,或承担纵向项目总经费理工医科至少30万元、临床至

少10万元、文科至少5万元;

④研究成果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经省级科技管理部门登记注册;

⑤理工医科教师至少1项发明专利或2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并取得转让费至少20万元;

⑥主持横向科技开发项目经费至少50万元,且该项目已通过资助方许可的管理部门的验收或鉴定;

⑦文科教师主持应用咨询研究项目获得经费至少15万元,且研究成果被企业或政府部门采纳应用并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七条 各项申报成果均为任现职以来至统计截止日期间(即学校开始聘任的申请截止日)完成,申报表上交以后不再改动,并确认在前次申报晋升现职时没有使用过。

学术论文均指第一作者或文中注明为执笔人或通讯联系人(申报人为第二作者但第一作者为申报人的研究生可视同通讯联系人)。

学术著作(含译著)均指前2名或正副主编,且本人执笔字数一般不少于10万字(聘任正高职务应不少于20万字)。

鉴定成果和专利均指前2名;项目经费均指学校财务到帐经费。

省部级以上获奖成果的统计仅限于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和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省部级奖励列前3名,国家级奖励列前5名。

第八条 在各级职务聘任条件中,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的要求严格按社科部和科技部颁布的目录执行。

在有效期间的论文被学校认定的重要文摘摘录(论点摘要不足规定字数除外)可视同相应级别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但不能重复计算。

在论文的必备要求中应有二分之一以上在校外的学术期刊上发表。

第九条 对主持(100万元以上)重大科研项目的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要求可适当放宽,但不得少于科研为主型教师教学任务的一半,同时要相应提高科研方面的要求。

二、破格聘任条件

第十条 对于在人才培养、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学校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可以不受本暂行办法第二章规定的学历、学位和任职年限等条件的限制,破格应聘高级职务。

第十一条 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或在本学科国际顶尖杂志上发表论文2篇以上者视为符合破格应聘的科研条件。

第十二条 破格聘任副教授(副研究员)职务,须满足下列条件:

(一)获得硕士学位担任讲师职务2年以上,或获得博士学位担任讲师职务6个月以上。

(二)破格聘任副教授(副研究员)除满足第五条

(二)、(三)款规定的教学、科研等条件外,理工医科教师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被SCI收录论文至少2篇,或被SCI收录论文1篇、EI收录论文至少2篇;

2.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或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项目经费20万元以上)或主持50万元以上横向科技开发项目并通过资助方许可的科技管理部门的验收或鉴定。

文科教师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SSCI、AHCI收录刊物或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论文至少1篇,或在权威期刊、国外其它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至少2篇;

2.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或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有到帐经费)或主持10万元以上横向科技开发管理咨询项目并通过资助方许可的科技管理部门的验收或鉴定;

第十三条 破格聘任教授(研究员)职务,须满足下列条件:

(一)获得博士学位承担副教授(副研究员)职务2年以上;

(二)破格聘任教授除满足第六条

(二)、(三)款规定的教学、科研等条件外,理工医科教师还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被SCI收录论文至少4篇,或被SCI收录论文3篇、EI收录论文至少2篇;

2.主持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或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项目经费50万元以上),或主持至少100万元横向科技开发项目并通过资助方许可的科技管理部门的验收或鉴定。

文科教师还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SSCI、AHCI收录刊物或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论文至少2篇,或在权威期刊、国外其它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至少5篇;

2.主持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或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项目经费5万元以上),或主持至少20万元横向科技开发管理咨询项目并通过资助方许可的科技管理部门的验收或鉴定。

第十四条 本办法规定的各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条件是基本条件,各学院(单位)可以在不降低要求的原则下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五篇: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的有关规定

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的有关规定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学位[2010]9号)和《武汉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资格论文的暂行规定》(武大研字[2013]13号)精神和要求,针对我校博士学位论文撰写、评审及答辩的具体情况,制定如下规定。

一、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资格认定

(一)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核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科学实践(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四个方面;

(二)学位申请人必须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相应的学术水平;

(三)学位申请人在提出学位论文答辩申请时,必须按各培养单位制定的培养方案修满本学科、专业所规定的课程及学分数,且所有成绩全部合格;

(四)科研成果要求:

1.申请理学博士学位的博士生至少有2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论文在SC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或在SCI三区及以上学术期刊(期刊目录见中国科学院SCI期刊分区表,下同)上发表1篇论文;

2.申请工学博士学位的博士生至少有2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论文在SCI、EI、SSCI、A&HC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其中在SCI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论文);或在SCI三区及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

3.申请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和艺术学博士学位的博士生,至少有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在SSCI、A&HCI、SCI收录的刊物或武汉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规定的奖励期刊上发表;或在CSSCI(含扩展版、集刊)上发表2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

4.申请医学博士学位的博士生至少有2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论文在SC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或在SC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并在指定的“中华牌”期刊上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或在SCI三区及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的专业学位博士申请者应至少在SCI收录刊物或在指定的“中华牌”期刊上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

5.博士生在发表一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后,下列成果可等同一篇学术论文,具体按如下方法计算:

(1)获得授权发明专利每项按1篇学术论文计;

(2)撰写学术专著(不含教材)满5万字(执笔),按1篇国内学术论文计;

(3)获得省部级及以上重要科研奖项(含国家及省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

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奖、中华医学科技奖、省级人文社会科学奖等),国家一等奖取前八名,二等奖取前五名,省级一等奖取前五名,二等奖取前三名,三等奖取前二名,其获奖可按1篇学术论文计;

(4)博士研究生联合发表高影响因子的研究论文,作为主要完成者的研究生可以同时以该篇论文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但前提是该论文的主要成果(主要完成者本人实际贡献部分)是其学位论文的核心内容之一。高影响因子期刊由学科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定并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确认并备案;

(5)人文社科类博士生作为主要成员提交的咨询报告被省级政府、国家有关部委、重要国际组织采纳并产生重要影响的可按1篇国内论文计。

6.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与学位论文紧密相关,应以武汉大学培养单位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其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理、工、医科论文的通讯作者应为博士生指导教师。

7.博士研究生发表的资格论文确认以在学术期刊正式发表的论文为准。

8.各检索源期刊以研究生入学(注册)当年公布的收录期刊目录为准,学习期间如遇期刊调整,被调入和调出的期刊均为有效。期刊分区按研究生在学期间所发表论文的期刊的最高分区计。

9.各学科专业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低于学校基本要求的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标准,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备案后施行。

10.对同等学力博士学位申请者、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发表论文的要求参照本规定执行。

二、博士学位论文要求

(一)博士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而完整的学术论文。论文的基本论点、结论和建议应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或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应体现出作者已在本学科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对所研究的内容有创造性见解,并能反映作者具有较强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博士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数据和过程要真实,严禁造假和抄袭他人成果;

(三)博士学位论文必须符合学术规范要求,引用的材料必须注明出处;采用合作者的思想和研究成果,要加附注;

(四)博士学位论文应用中文撰写(外语专业学生除外);留学生如要使用非中文(英文等)撰写学位论文,必须事先报培养单位分委员会和研究生院学位工作处批准,并在论文中附详细的中文摘要(不少于5000字);

(五)理、工、医学学科博士学位论文字数宜控制在4—10万字,人文、社会科学学科

博士学位论文字数宜控制在10—15万字;

(六)博士学位论文必须使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研制的学位论文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对于重复率偏高的论文,由指导教师或同行专家甄别,决定该生是否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七)博士学位申请人不得用“涉密资料”撰写学位论文。若指导教师的涉密项目需要,博士学位申请人必须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至少半年(180天)办理涉密审批备案手续。

三、博士学位论文评审

(一)博士学位论文完成后,经指导教师、教研室(研究室)或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进行“双盲”评审。2016年,全部学位论文参加教育部学位中心的“学位论文网上评议开放平台”进行评审。

(二)博士学位论文“网上评议”应于论文答辩前40天进行,具体方法和程序如下: 1.博士学位论文评审须在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领导下,由负责研究生工作的院长(主任)、教学秘书具体实施,研究生院学位工作处负责指导监督。

2.学位论文“网上评议”的送审时间由培养单位确定。上半年申请学位人员的论文送审于4月底完成,下半年于10月底完成。

3.申请人的学位论文完成后,到本培养单位研究生教学秘书处领取答辩材料,并按规定填写有关表格,然后将资格审查表1份、成绩单2份、科研成果原件、学位论文1份、“网上评议”申请表打印纸质版1份,交培养单位研究生教学秘书进行资格论文初审,再按“网上评议”要求隐去学位论文作者、导师姓名及相关信息,将学位论文电子版提交至研究生院学位工作处,进行学位论文资格审定,电子版上传教育部学位中心的“学位论文网上评议开放平台”进行评审。

4.“网上评议”评阅人为3人(单证和同等学力另计),由教育部学位中心聘请省外专家进行网上评议。研究生院学位工作处负责上传、接收及评阅结果的反馈。

5.论文评阅意见电子反馈后,由培养单位指派专人做存档和保密处理。

6.培养单位根据评阅意见通知申请人是否进行论文答辩。进行论文答辩的申请人将博士学位申请表及相关材料交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其报培养单位分委员会审批。

(三)博士论文评阅人须对论文写出详细的评语,其评语应包括: 1.对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及综述的评价;

2.对论文学术水平的评价,包括对论文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以及新见解或创造性成果的评价,并指出论文的创新点;

3.对科研能力及写作水平的评价;

4.指出论文中不足或应加强的方面,并提出建议;

5.对论文是否达到博士学位论文水平,能否举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写出明确意见,并

以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对论文进行评定。

(四)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意见有异议的处理办法:

1.学位论文评阅意见有一位专家认为不同意答辩的,由培养单位分委员会和研究生院学位工作处协商另行聘请一位同行专家对论文进行复审,复审不同意答辩的,申请人需延期半年修改论文,重新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学位论文评阅意见有两位专家认为不同意答辩的,申请人需延期至少一年修改论文,重新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五)培养单位也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操作实施办法,并报研究生院学位工作处备案。

四、组织和管理

(一)3月下旬,申请人员到培养单位研究生教学秘书处领取申请学位的答辩材料。

(二)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查以及论文评阅送审于上半年4月底或下半年10月底完成。

(三)学位论文答辩须于上半年5月底或下半年11月底完成。

(四)各培养单位应于上半年6月10日或下半年12月10日前将分委员会评审通过的以下材料分别加盖公章后,交研究生院学位工作处审核:

1.学院提交如下材料:(1)分委员会学位授予会议纪要;(2)申请博士学位人员基本信息汇总表;(3)分委员会授予博士学位表决汇总表;(4)申请博士学位人员基本情况一览表;(5)纸质版中、英文论文摘要简况表;

(6)纸质版论文使用授权书一份(格式和要求见附页三);

(7)电子版博士学位论文(PDF格式,不加密,论文必须是修改后的最终版本)。以上①、②、③、④项必须盖有学院公章。2.学部提交如下材料:(1)申请博士学位人员基本情况一览表(A3纸印);(2)学部会议纪要(A4纸印);

(3)学部投票表决结果汇总票(A4纸印)。以上3项必须有学部召集人和学部秘书的签名。

(五)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组成名单由教研室(研究室)和指导教师共同提出,经分委员会审批同意后,答辩委员会组成方为有效。

(六)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或7人组成(校外专家至少2人)。主席必须是校外教授,委员是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专家)。申请人的指导教师可以参加其研究生的论

文答辩,但不能作为答辩委员会委员。

(七)答辩委员会委员聘请秘书1人,负责在答辩前一周将学位论文及聘书送交各位委员,以便委员作好参加论文答辩会的准备工作。并承担答辩会议记录,答辩材料整理、归档工作。

答辩委员会秘书工作职责:

1.填写“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审核表”,经审批后向论文答辩委员会发聘书、寄送博士学位论文;

2.协助教研室(研究室)或指导小组安排博士生答辩时间、地点,出布告,联系派车接送校外专家;

3.将整理好的博士学位档案递交答辩委员会供会议参考。其材料应有:(1)博士学位申请表1本(含以下内容)①博士学位基本情况表; ②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查表; ③论文评阅书3份;④答辩委员会表决票5—7张;

⑤报送博士学位简况表(中英文各1份);(2)开题报告一份;(3)学位课综合考试表一份;(4)博士研究生成绩单二份;

(5)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复印件(A4纸印)装订成册一套(装订时不用钉书针,用胶水粘贴)、答辩结束后交培养单位存档;

(6)博士学位论文全文电子版1份和纸本论文3份(答辩结束后答辩者自己将电子版论文和1份纸本论文交校图书馆,将1份纸本论文放学位档案袋中,将附有“中、英文论文摘要简况表”和知网“论文使用授权书”的1份纸本论文交学院教学秘书处);

(7)博士学位论文若干份(依照学院要求)。

4.做好答辩记录,发表决票(加盖学院公章有效,事先填报博士生姓名、答辩日期),并负责监票;

5.完成答辩有关材料(协助答辩委员会起草决议,请答辩委员会主席在决议上签名等); 6.发放答辩酬金;

7.答辩结束后,按学位档案目录的顺序排列整理学位档案材料,将其《博士学位申请表》中(1,4)(3,8)页用B4纸复印17份,装订好连同学位档案一并交学院教学秘书,由教学秘书统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分委员会和学部学位工作小组评审。

(八)申请人在报告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时一般不少于40分钟。

(九)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应在武汉大学校内举行,须张贴海报,公开答辩;若有特殊情

况,需在异地组织答辩,必须事先经研究生院学位工作处批准。

答辩环境要求:

1.答辩场所应宽敞、明亮,有学术氛围; 2.答辩场所内禁止吸烟、使用手机;

3.答辩场所内不提倡摆放水果、副食(水果、副食可摆放在休息场所);

(十)同一专业的博士生安排在同一天答辩时,不应超过4人。

(十一)博士论文答辩不合格的处理办法

1.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的,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两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

2.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认为申请人的论文虽未达到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但已达到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如申请人未曾获得过该学科、专业的硕士学位,可作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报分委员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十二)学位论文答辩会议的一般程序(作为参考): 1.宣布答辩委员会组成名单(主席或秘书); 2.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会议;

3.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会议开始,提出答辩基本要求; 4.学位申请人以PPT形式报告论文主要内容(约30-40分钟); 5.委员提问,申请人答辩(约30分钟); 6.休会,研究生和列席会议人员退席;

7.指导教师简要介绍申请人论文研究及学习、科研情况; 8.宣读论文评阅意见和导师的学术评语(主席或秘书);

9.答辩委员会对论文及论文答辩进行评议,就是否授予博士学位作出决议,决议含以下内容:

(1)对学位论文水平的综合评述;(2)对申请人答辩的评价;(3)论文是否通过;(4)论文的成绩;(5)授予何种学位的建议;(6)其它意见。

10.不记名投票表决,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为通过; 11.讨论通过答辩委员会决议,主席和委员在决议上签名;

12.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复会,并宣布表决结果和答辩委员会决议; 13.会议结束。

五、博士学位档案移交的基本要求

(一)归档的学位文件材料应参照档案馆制订的相应类型的卷内目录所列的条目和顺序收集齐全、排列有序;

(二)卷内目录反映本案卷的实际内容,如所列条目有缺,请在备注栏内注明“缺”字样;归档的学位文件材料原则上要求原件,若原件缺失,则可归一份复印件,但必须在备注栏中

注明“复印件”字样;

(三)学位文件材料的形成时间(年、月、日)、签字、盖章等手续必须齐全;

(四)卷内每件材料单独装订成册,文件材料上的金属物应去掉,做到整齐、结实、美观。

下载武汉大学巨成自强助学金评审暂行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武汉大学巨成自强助学金评审暂行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