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存在的问题
1.1养殖农户、大户、小区处置病死动物的法律意识淡薄农村地区在动物病死后不按规定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不按规定处置病死动物,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监督。
1.2处置病死动物不规范
动物病死后,由于不按规定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动物监督机构也无法对病死动物的处置实施监督。养殖农户缺乏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常识,在处理过程中出现掩埋不深、消毒不严、处理不彻底,甚至还出现随意丢弃和加工食用的现象。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也给动物疫病防控留下隐患,而且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1.3处理病死动物成本偏高
零星病死动物大多数发生在农村、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基本上是以土埋的方式进行处理。由于病死动物作无害化处理成本较高,所以导致养殖户在动物病死后不愿意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和主动作无害化处理,甚至逃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管,同时,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苦于无经费支撑,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也无法长期坚持。
2对策建议
2.1加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加强对养殖农户、大户、养殖小区《动物防疫法》、《病死及死
因不明动物处置办法》、《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2006》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养殖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按程序规范地处理病死动物,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随意处置、出售、加工和食用病死动物的危害性,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2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充分发挥村级防疫员的作用,长期对其所辖范围实施监管,对乱丢、乱抛病死动物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按《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对乱丢、乱抛、随意处置、经营加工病死动物的养殖户或从业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对情节特别严重的要依法移交有关部门追究其刑事或民事责任,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村级防疫员要切实加大监管力度,要定期进行巡查,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监督。
2.3规范运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的程序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是一个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要严格执行农业部《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处置办法》、质检总局《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2006》的相关规定,动物病死后,养殖户、养殖业主应当立即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并做好临时看管工作,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派出具有资质的兽医技术人员到现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上报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2.4落实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所需费用,保障此项工作正常运行
动物无害化处理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所需费用如果全部由养殖户承担,此项工作有可能不能正常实施,因为在农村地区处理病死动物所需费用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法代作处理,向养殖户收取无害化处理费用非常困难。
此项工作经费如果不能落实,动物无害化处理将不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正常实施,政府应将此项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有利于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顺利开展,从而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环境卫生,还农村地区一片洁净的天空。
第二篇: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推荐)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身体健康、公共卫生安全等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病害动物的无害化处理工作,事关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生态环境、经济秩序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无害化处理工作难度大,处理也不规范,笔者分析了无害化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的原因,产生的不良后果,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一、存在问题
1、养殖环节病害动物数量较大。我国畜牧业的现状是饲养数量多,规模化养殖程度不高,散养户和部分中小型养殖场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疫病综合防治水平不高,导致病死畜禽数量较大,且无害化处理水平偏低,随意处臵现象时有发生。养殖环节病害动物不仅数量较大,而且面比较广。
2、无害化处理财政经费落实难。一是病害动物财政补偿和无害化处理费用财政补贴问题。财政只对因发生重大动物疫病而予以扑杀畜禽给予适当补偿,非重大动物疫病引起的死亡的畜禽得不到财政补偿;而且财政补偿标准偏低。只有规模场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有财政补贴,而散养户和部分中小型养殖场没有财政补贴。二是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和场地问题。政府未投入,无害化处理场场地难落实,无害化处理设施难配备,无害化处理场难兴建,无害化处理运转经费难保障。
3、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不规范。有的畜主法制观念淡薄,随意丢弃病害动物,甚至低价出售、加工食用的情况随时发生。有的畜主即使处理也不规范。有些养殖场仅有化尸池,甚至有些养殖场连化尸池也没有;无害化处理局限于焚烧或掩埋,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并且焚烧或掩埋处理难度大,如掩埋场地难落实,有时选择了深埋场地,但遭到周围群众阻拦;掩埋不符合要求,如选址不当,不考虑周围居民区远近、水源、水位、风向等因素;掩埋深度不够,甚至出现病死动物被狗刨出或不法人员偷挖后食用、加工、销售的现象;消毒不严等。
4、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不到位。由于政府对负责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投入不足,监管人员的待遇低,设施设备落后,监管工作经费也没有落实;由于违法行为随时随地发生,监管难度大,案件调查取证难,违法行为处罚难,收取无害化处理费更难,处理需要人员工资、机械费用及运输费,乡镇畜牧兽医站不得不承担其不应承担掩埋畜主乱抛病死动物的费用。
二、原因分析
1、利益的驱使。养殖者法律意识淡薄,不报告,不处臵,尽量“挽回”经济损失,能“食用”则食用,或偷偷地屠宰、加工、销售,实在无法则乱抛。这源于病害动物得不到财政补偿、无害化处理费用得不到财政补贴,这就制约了无害化处理工作的开展。
2、认知的误区。政府方面一是对无害化处理工作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是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事。二是无害化处理投入不足。防疫设施、防疫人才等建设严重滞后,往往是在防疫出现重大问题或发生畜产品安全事故时才采取补救措施,出现了政府宁愿出资扑灭疫情,也不愿主动添臵无害化处理设施、无害化处理补偿、保障养执法人员工资及工作经费的怪现象;
3、监管的无奈。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防疫制度不完善,监督经费不足,执法难度大,出现监管失位现象。监管工作不力,巡查次数少,案件查处力度小,为了省钱、省心、省事,对病害动物及其产品处理不规范。无害化处理费用本应由违法行为人承担,但畜货主不履行该义务,致使处理处罚维以对兑;无害化处理违法案件越多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承担掩埋费用也越多,长期下去不堪重负。
4、法律的缺陷。一是保障措施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兽医管理体系不完善,官方兽医待遇没有落实;病害动物及其产品财政补偿、无害化处理费用财政补贴不到位;二是法律责任不到位。畜货主拒绝作无害化处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代作处理而畜货主拒不缴纳无害化处理费用、无害化处理不规范,无具体的处罚规定;处罚过轻,如藏匿、转移、盗掘已被依法隔离、封存、处理的动物和动物产品的仅予以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一万以下罚款等等。
三、不良后果
1、引发动物疫病。无害化处理工作不到位,极有可能导致动物疫病的传播扩散。
2、威胁人类健康。由于无害化处理不彻底、不规范;有的畜货主为了逃避无害化处理,甚至暗地将病害动物上市或以低价出售给非法商贩,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3、影响社会秩序。动物疫病的发生对畜产品的生产与对外贸易将产生毁灭性打击,进而对社会生活、经济秩序以至政治局势产生不良影响。
4、造成环境污染。掩埋或焚毁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时不按无害化处理规程操作,或随意丢弃病害动物可导致水源(甚至地下水)污染、空气污染。
三、对策建议
1、完善法律法规。一是强化畜禽饲养者的主体责任。明确其负有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畜禽死亡报告和处理情况报告的义务。二是强化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的法律地位。明确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是独立法人单位,属于行政机关性质,动物疫病检测、诊断设备、监管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三是加大处罚力度。对违法违规的行为要从严从重处理处罚,“要让违法犯罪分子承受付不起的代价”,使其不能也不敢抛弃、收购、贩卖、屠宰、加工病死畜禽,必须按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四是完善病害动物及其产品处理标准(规程)。对病害动物及其产品处理既要保证食品安全、保障人民身体,防止疫病传播,又要保证病害动物及其产品合理利用,防止资源浪费。五是建立财政补助补偿机制。政府病死畜禽予以财政补偿,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费用列入财政预算,无偿为畜主进行无害化处理。
2、建立三大体系。政府在投资兴建无害化处理场,配备苏州特谱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备以及其他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基础上,必须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和监管三大体系。由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组织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的实施,由所在地的社区或村负责病害动物的收集,由无害化处理场负责处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督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到位。一是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体系,依托养殖场、村组(社区)、专业合作组织和乡镇畜牧兽医站等建设病死畜禽收集网点、暂存设施,后运往无害化处理场处理。与此同时,二是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综合考虑病死畜禽收集成本、设施建设成本和实际处理成本等因素,制定财政补助政策,确保无害化处理场所能够实现正常运营。三是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监管体系,切实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加强监管人员无害化处理技术培训,提升监管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及时并按程序按规范处理病死动物及产品,确保无害化处理达到不影响生态环境、不危害人畜健康的要求。建立责任追究制,严肃追究失职渎职工作人员责任。
3、实行联防联动。建立联防联动和群防群控机制,政府必须加强对无害化处理工作的领导,实行属地管理,发现病害动物可向政府热线、公安、农林、食安委、城管等反映,接到反映,相关部门如农林、公安、工商、质检、城管等多部门联动;村级防治员、村委会和村民(居民)最容易发现病害动物,乡镇畜牧兽医站必须与村委会实行联防联控,设立举报电话,健全举报奖励机制,鼓励群众和媒体对抛弃、收购、贩卖、屠宰、加工病死畜禽等违法行为举报和监督。同时多渠道、多方位对养殖者、经营者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其法制观念、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畜主做到动物病死主动报告,且做好临时看管工作。
4、加强监督管理。一是在降低畜禽死亡率下功夫。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督管的同时,积极倡导加强饲养管理,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有效降低畜禽死亡率,缓解无害化处理工作的压力。二是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科学养殖和防疫知识,宣传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性和病死动物的危害性,增强消费者的识别能力,提高畜主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自觉性。三是加强研究开发。加强既能实现无害化处理又能资源利用的新型、高效、环保的无害化处理工艺技术和装备的研究与开发,这是动物防疫的先行工作,也是一项功在政府,利在社会的系统工程。四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落实责任,切实履职,做到日常监督、定期巡查,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监管,“让失职、渎职人员受到躲不掉的惩处”,从而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同时加大处罚力度。按照动物防疫法、食品安全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严肃查处随意抛弃病死畜禽、加工制售病死畜禽产品等违法犯罪行为。对违法违规的行为要从严从重从快处理处罚,绝不手软,对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但案件要按法定程序办理,避免行政诉讼。文章来自网络
第三篇: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告知书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告知书
各养殖场(户):
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携带病原体,如未经无害化处理或任意处置,不仅会严重污染环境,还可能传播重大动物疫病,危害畜牧业生产安全,甚至引发严重的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事件。法律规定从事畜禽养殖的单位和个人是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的第一责任人。为加强养殖环节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工作,防止动物疫病传播,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现将有关事宜告知如下:
一、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染疫动物或者染疫动物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处理,不得随意丢弃;法律法规明令禁止屠宰、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病死或者死因不明,染疫或者疑似染疫,检疫不合格等动物及动物产品。
二、畜禽养殖场(户)发现病死或者死因不明、染疫或者疑似染疫,检疫不合格等畜禽时,要按规定向当地兽医部门或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并按照“五不一处理”的要求:即不宰杀、不销售、不食用、不转运、不丢弃,就地采取深埋、焚烧、化制等无害化处理措施。
三、畜禽养殖场(户)不按规定处理病死或死因不明、染疫、检疫不合格等畜禽的,随意丢弃病死畜禽,或者出售、屠宰、加工病死或死因不明、染疫或者疑似染疫,检疫不合格等畜禽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将按《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依法查处;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兽医部门将对有销售病死畜禽和违法犯罪记录的畜禽养殖场(户)纳入“黑名单”监管,吊销其《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四、畜禽养殖场(户)应当按照《动物防疫法》、《山东省动物防疫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依法落实畜禽免疫、消毒、隔离等综合防控措施,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和制度,切实做好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高健康养殖水平,降低畜禽死亡率。
第四篇: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为规范养殖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消灭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保障畜牧业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农业部《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处置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技术规程。
一、尸体的运送
1、尸体运送前,工作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口罩、胶鞋及手套。
2、运送尸体要用密闭、不泄漏、不透水的容器包裹,并用车厢和车底不透水的车辆运送。
3、装车前应将尸体各天然孔用蘸有消毒液的纱布、棉花严密填塞。
4、尸体躺过的地方,应用3-5%烧碱液喷洒消毒,如为土壤地面,土层连同尸体一起运走。
5、运送过尸体的用具、车辆用1:300强力消毒灵或2-5%烧碱液消毒;工作人员的手套、衣物及胶鞋等用1:300强力消毒灵进行消毒。
二、尸体处理
无害化处理的方式一般为深埋法,具体方法为:
1、掩埋地点应远离学校、公共场所、居民住宅区、村庄、动物饲养和屠宰场所、饮用水源地、河流等地区。
2、坑的长度和宽度以能容纳侧卧之尸体即可,坑深不得少
于2米。
3、掩埋前应对需掩埋的病死动物尸体和病害动物产品实施焚烧处理。
4、坑底铺2-5cm厚的石灰,将尸体侧卧放入,将污染的土层、捆尸体的绳索一起抛入坑内,然后再铺2-5cm厚的石灰,用土覆盖,覆盖土层厚度不少于1.5米,尸体掩埋后,与周围持平,填土不要太实。
5、掩埋后的地表环境应使用3-5%的烧碱液喷洒消毒。
三、无法采取深埋方法处理时,采用焚烧处理。焚烧时应符合环境要求。
四、对污染的饲料、排泄物和杂物等物品,也应喷洒消毒剂后与尸体共同深埋。
第五篇:病死动物报告及无害化处理制度
病死动物报告及无害化处理制度
1、当养殖场的动物发生疫病死亡时,必须坚持“五不一处理”原则:即不宰杀、不贩运、不买卖、不丢弃、不食用,进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
2、养殖场必须根据养殖规模在场内下风口修一个无害化处理化尸池。
3、当养殖场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除对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外,还应根据动物防疫主管部门的决定,对同群或染疫的动物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4、当养殖场的动物发生传染病时,一律不允许交易、贩运,就地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
5、无害化处理过程必须在驻场兽医和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并认真对无害化处理的动物数量、死因、体重及处理方法、时间等进行详细的记录、记载。
6、无害化处理完后,必须彻底对其圈舍、用具、道路等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传播。
7、在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及疫病流行期间要注意个人防护,防止人畜共患病传染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