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益助学视频摄影大赛北京电影学院站调整方案
嘉宝莉公益助学视频摄影大赛北影站方案调整通告
各位北影的爱心学子:
你们好,欢迎你们参加嘉宝莉公益助学视频摄影大赛,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更好的创作环境,经大赛组委会研究决定,特针对北影站方案作如下调整:
1.团队人员设置及活动经费:考虑到北影学子拍摄设备较多,特增加部分活动经费。2人团队活动经费3000元;3人团队活动经费4500元;4人团队活动经费5000元。为支持大家创作助学故事剧情片,另支持3000元活动经费补贴(10分钟到30分钟)
2.助学回访要求:由原来的回访30人减为10人,按助学回访要求填写调查表,调查报告可以以助学回访心得的形式上交,8月10日前提交调查报告。
3.出发时间和活动时间:各团队自行出发,8月1日前完成本次活动。各团队自行安排活动时间,建议8天至12天。
4.18日前,基金会提供嘉宝莉助学点相关情况,包括助学点联系资料、学生档案和其他必备文件。
5.20日前,各组长公布提交活动计划方案和视频摄影创作思路。活动计划包括助学点的确认,视频创作思路包括作品类型(公益广告、剧情片还是纪录片)和基本创意;摄影创作思路包括摄影类型(单幅或主题)以及摄影风格。
6.22日,根据各组提交活动计划方案和创作思路,正式签订活动协议,发放物料,各组正式进入创意深化阶段。
7.正式出发前,各组发放一半活动经费。
8.奖励支持:除了大赛设置大奖之外,优秀作品还能获得基金会和南方周末颁发的证书,志愿者活动纪念笔记本,以及优酷、新浪等高端媒体广泛传播的权利。
9.联系人:范新强0750-3578773***342763351(QQ)区惠芳0750-3578848***8914154(QQ)
第二篇:(1改)视频摄影大赛方案
()大赛预策划
一 活动主题 二 活动背景与意义
缙云苍苍,嘉陵泱泱,特立西南,学行天下。2016年4月18日,我校将迎来组建10周年暨办学110周年华诞,110年来,西南大学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秉承“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培养各个领域优秀人才。作为西大学子的我们,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中成长,同时也是西大未来的历史,为迎接西南大学110周年校庆,激发全校师生爱校荣校的热情,特此举办此次大赛。
此次大赛面向全校研究生,一方面希望通过此次大赛迎接并庆祝西南大学组建10周年暨办学110周年,增强在校师生爱校荣校的意识,提高同学们校庆活动的参与度。另一方面,我们希望借此机会收集并展示同学们自己的作品,讲述西大学子与西大的故事,增强同学们对学校的感情和认识,同时选出优秀作品可作为校庆纪念素材,献礼西大。另外,此次大赛涉及全校学生,活动参与度高,可以很好地宣传校庆等活动,提高同学们对西大的关注度,推动校园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丰富广大研究生同学的课余文化生活,选拔优秀学子,展示各学院研究生的风采。
三 活动方案
(一)大赛流程 学院初选阶段:各学院根据报名情况进行初步筛选,选择2~3个类型,每个类型选出2~4个作品。初步筛选过程主办方不规定评分细则,各学院内部自行筛选。学院复选阶段:根据学院初选出来的作品举办一次小型的院内比赛,邀请辅导员(或其他参与学院行政工作的老师)以及同学们来参加。复选过程要求参赛人员带着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对其进行解说,主要是给大家展示一下这个作品的出发点、意义以及幕后的故事等。复选过程将分别选出代表学院的1~3个最优秀作品(如果是2个或3个,则作品均为不同类型),参与校级评选。主办方提供具体的评分细则,同时派两名监督人员负责监督学院的落实情况以及筛选过程的公平公正。(对各学院选出的代表作,主办方会在赛后提供一个视频光盘以及纸质和电子影集一份留作纪念。)校级初赛阶段:各学院将其代表作品提交给主办方,主办方将邀请校研会对各学院的代表作品做进一步筛选,同时也会利用网络投票和现场展示投票进行评选(视频采用链接的形式展示在微信平台或微博平台,摄影作品除在网络平台展示投票还可进行现场展示投票)。校研会评分占总分的70%,投票评分占30%。此阶段将产生前15名优秀作品。决赛阶段:主办方负责对前15个优秀作品(每个类型作品占的比重看情况决定)举办一个大型的优秀作品展,各学院均派出几名代表来参加。要求参赛人员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解。评审小组由校宣传委、研工部相关老师组成。第一名设1个名额,第二名设2个名额,第三名设3个名额,优秀奖设4个名额。(看情况作调整)对进入校级初评的作品也将进行展板展示,所有优秀作品均上传到微信平台以及微博平台。(赛后主办方将优秀作品制作成视频光盘以及纸质和电子影集一份送给参赛人员留作纪念。)
(二)作品要求
1作品类型:视频短片组、摄影作品组、其他类型组(绘画、书法等能反映主题的实物艺术作品)切合主题、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具有青春的气息和良好的精神面貌,能较好的反映活动的主题。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内容充实、生动。拍摄画面清晰连贯,具有一定的拍摄和剪辑技巧,后期制作方式不限。4 拍摄体裁不限,保持原创性,观念独特,形式新颖,坚决杜绝抄袭行为。5 影视短片类时间长度为5~15分钟,摄影类作品数量为5~10张照片。6 以普通话(英语及方言需中文字幕)为主要发音语言。7 作品拍摄工具不限,DV、摄像机、手机、数码相机等等。
版权归属:
主办方有权对参赛作品进行任何形式的对外推广(包括网络平台、手机平台等),但不会对其进行恶搞,作者享有署名权。
(三)活动宣传
主办方负责主要的宣传工作,包括海报、横幅等的设计,各学院负责张贴海报横幅以及在QQ群、微信群等的宣传。
(四)活动时间
活动通知可在本学期末下达,评选时间为2016年3月1日~4月10日。
第三篇:2018年北京电影学院考研摄影系参考书精要
2018年北京电影学院考研摄影系参考书精要
本文系统介绍北京电影学院考研参考书及参考书解读、导师介绍等方面的问题,才思教育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才思教育就是顶尖的艺术硕士考研机构!
参考书笔记
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不仅是电影导演大师,更以他们对蒙太技巧的出色的理论总结而凸现了他们在电影史上的重要地位。
普多夫金认为,电影艺术的基础是蒙太奇,并试图把蒙太奇的实质提到哲学的高度来理解。“电影艺术的基础是蒙太奇。----必须注意:人们往往不是从蒙太奇的本质来全面地解释或理解它的涵义。有些人天真地认为,蒙太奇的意义只是单纯地把影片的片段按适当的时间顺序连接起来。”
在他看来,蒙太奇就是要揭示出现实生活中的内在联系,电影正能够形象地反映人类的最完善的思维形式——辩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蒙太奇正是把生活作为极端复杂的辩证过程来加以描绘。甚至,“是否善于动用蒙太奇手法并发现新的蒙太奇手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演是否能为了认识生活而刻苦思索,取决于导演是否力图以最鲜明的,感染力很强的形式给观众表达出思考的成果。”(普多夫金)
爱森斯坦更为系统地总结了其蒙太奇思想,甚至是把蒙太奇理论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他认为,人类思想发展经历了古希腊朴素辩证法阶段、文艺复兴后形而上学阶段和科学的辩证唯物论这样三个阶段,而蒙太奇实质上是一般思维的高级阶段——以辩证思维为基础的艺术思维,是人类一种先进的艺术思维方法。
正如美国电影理论家尼克 布朗在论及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时曾指出,“爱森斯坦关于蒙太奇的根本主张是认为它提供了一种对现实的新的感知。这种对现实的新的感知或这一塑造现实的模式,正是爱森斯坦从意识形态角度探索电影语言在苏联革命形势中的作用的起点。” 爱森斯坦的蒙太奇思想与东方(汉字)思维的关系:
爱森斯坦指出,“问题在于,两个最单纯系列的象形文字的综合(说得更准确一些是结合),不是被看做是它们二者之和,而是二者之积,即是说被看作是另一次元,另一个等量级的值。” 犬和口——吠 口和鸟——鸣 刀和心——忍
“这岂不就是——蒙太奇吗?!是的。这和我们在电影中所做的完全一样,我们将尽量将一些单一的、在含义上中立的、映像描写的单镜头画面,按涵义的前后关系和涵义的系列来加以对比。在任何电影技法的叙事中,都避不开这种方法和手法。而在这种凝缩和纯净的形式中,则蕴含着‘理性电影’的出发点。这是一种我们正在探索着的用富有最大简洁性的视觉叙事来表现抽象概念的电影。我们仅向这条道路的先驱者,已故的(久已辞世)的苍颉的方法表示敬意。”(张同道本45页)
他认为,蒙太奇不仅是一种电影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蒙太奇的实质就是通过不同画面的组合产生出新的思想。因而电影的思维就正是一种蒙太奇思维。因为两个或多个不同的镜头的对立、撞击、冲突会产生新的质和新的含义。“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二数之和,而是二数之积。”在他看来,“蒙太奇——这是镜头内部的冲突(指一幅画面中所含的潜在的因素),首先发展为两个并列镜头之间的冲突,镜头内部的冲突是潜在的蒙太奇,随着冲突的加强,它终于冲破了那个四方形的细胞(即每一张胶片),而把自己的冲突扩展为各个蒙太奇镜头之间的蒙太奇撞击。然后,冲击进一步贯串于一系列镜头之中,利用这些镜头,我们可以把已经分解的事件重新组合为一个整体,但这种组合已经依据我们的观点,依据于我们对现象的态度。蒙太奇单位——细胞就这样分散为一连串的分裂体,然后重新组合为新的统一体——组合为体现我们对对象的具体概念的蒙太奇句子。”
比如他的不朽之作《战舰波将金号》的蒙太奇冲突就可以从小到大分为循序渐进不断展开的几个层次的蒙太奇冲突:
1、镜头内部
2、两个并列镜头之间
3、一系列镜头之中
4、蒙太奇句子
5、蒙太奇结构
影片结构谨严,起承转合,章法井然。爱森斯坦曾自述道:“从战舰的细胞到战舰整体,又从舰队的一个细胞到整个舰队机体,主题中革命友爱的感情由此增长起来。”影片就是层层推进的,其间的逻辑力量和理性精神昭然若揭,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影片的结构分为五个部分,均按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编排:
1、人和蛆;
2、后甲板上的戏;
3、死者呼吁报仇;
4、奥德萨阶梯;
5、与舰队相遇;
这五个部分都在同一主题下,以两条相反的、对立矛盾的动作线(正题/反题)来延伸和发展,此即:
“人和蛆”:军官要士兵吃腐肉——士兵拒绝; “甲板上”:军官要镇压——士兵开始起义;
“死者激发人们”:从“哀悼水兵”的低潮——群众的愤怒; “奥德萨阶梯”:从联欢、轻快、抒情——镇压(高潮); “与舰队相遇”:不安、压抑——胜利通过,欢呼。
这一结构本身是按照最经典的悲剧形式——五幕悲剧来结构影片的。而在内部结构和情节节奏等方面,则是按照“黄金分割率”的比例来组织剧作的,即一种2:3的比例——戏剧性发展的低潮与高潮,最低点与最高点分别以2:3与3:2为界。如影片的最低潮“死者运上岸”是在第二部分结尾与第三部分开头处(2:3)。影片的最高潮置于第三幕结尾与第四幕开端(3:2或者说反向的2:3)。显然,整部电影的结构高潮低潮相间,节奏紧张而有规律,具有强烈的诗的效果和音乐的趋向。
《战舰波将金号》在短短的70多分钟的时间里,竟多达1346个镜头。镜头的剪辑节奏紧张有力,充满张力、冲突。
尤其是 “敖德萨阶梯”段落,极具惊心动魄的震撼力。其放映时间为3 分43秒,镜头则多达139个之多,镜头的组接产生了极强的蒙太奇效果以及很强的艺术节奏,如群众的四散奔走,与沙俄军队的步步进逼,沙俄军队整整齐齐的向下走与母亲抱着死去的孩子孤单单的向上走的对比和冲突。反复的对比和冲突,一系列动作镜头的分解和复现,使得时间仿佛被拉长了,空间仿佛被扩大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艺术的震撼力与丰蕴的思想内涵也由此而产生。据说,一般情况下走完敖德萨阶梯只需两分钟,但在影片中,沙皇军队从上走到下,在银幕上却整整用了十多分钟,当然,这之间穿插了大量的其他镜头——大多是一些孤立的,但却是反复出现的,特写或大特写的细节或动作镜头,处于全景镜头中的沙皇军队只是一条外在的线索。
参考书目
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艾伦、戈梅里著 李迅译 《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著 《中国文化读本》 叶朗 著
《什么是艺术》(美)沃特伯格 著 《艺术概论》
赵斌主编(2016版)专业二
《电影艺术词典》 《论电影艺术》林格伦 《电影作为艺术》爱因汉姆 《电影摄影创作问题》 《电影语言》马赛尔·马丹尔 《电影摄影艺术概论》 《电影摄影造型基础》 《电视和电影照明技术》 《摄影镜头和使用技巧》
考研经验
我是属于二战,准备的很早,三月份就开始复习了,战线拉的很长,战线拉的长有好处也有坏处,这个就根据自己情况决定就行。考研的路程非常的长,一路走过来,觉得心态、方法和坚持很重要。
首先说英语,因为英语是一门语言,一朝一夕无法提高,需要日积月累才能水到渠成,英语的前期准备就是多背单词,到十月或者十一月的时候,再开始做考研真题,熟悉考研的出题套路,真题很重要,可以反复做,把真题里的生词摘出来熟背,做到真题无生词。
然后是政治,政治可以晚些准备,多做些选择题,如风中劲草、肖秀荣1000体等等的选择题,肖秀荣八套卷、四套卷是必做的,有时间还可以做一些其他的书籍。
接下来就是专业一艺术概论,个人觉得艺术概论是比较重要的,王宏建、彭吉象、赵彬的三本书要提早看,暑假前最好把三本书至少看三遍,暑假可以报才思教育的一对一,个人感觉挺有用的,他们把所有的知识点总结出来,有重点、次重点、次次重点,划完知识点后就可以开始全部背诵,无论重点还是次重点。也是最好至少背个三遍,到了十月份、十一份就可以侧重重点方面了。艺术概论不能只靠死记硬背,它需要重复,也需要有一定只是框架。最后是专业课二,专业课二主要就是就是不断练习,没有其他捷径。该看书的看书,该写作的写作。最主要的是,你考研考的不是你的知识有多少,而是你到底会不会答题,所以,真题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了,我选择才思教育的一对一课程给我讲解了复习重点跟答题技巧,推荐有需要的同学可以选择。毕竟像这么负责任的辅导班也没有几个。
综合一下,最好能和小伙伴一起准备,无论是报班还是在自己学习的考研自习室都可以,这样大家每天都来学习,你放自己一天假都会不好意思,而且大家私下都会交流一些好用的资料书、网站以及一些考研小信息,还会一起分享和吐槽一些复习小点。这样你就不用勉强地告诉自己要努力学习,也不用刻意去网上搜罗好用的复习资料,你会顺其自然的做到这些,不会觉得每天学习复习是一件非常枯燥痛苦的事。最后说下我的复习状态,大致每天早上复习英语做英语真题,下午专业理论,晚上就做政治,睡觉前回忆下当天看的理论。
以上是我的一些感受,希望能对即将开始准备考研的你起到一点点作用。
BFA北影考试一点通考研助手,每天都会给同学们分享考研的内容哦!
第四篇:2018年北京电影学院考研摄影系参考书总结
2018年北京电影学院考研摄影系参考书总结
本文系统介绍北京电影学院考研参考书及参考书解读、导师介绍等方面的问题,才思教育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才思教育就是顶尖的艺术硕士考研机构!
参考书笔记
画家的这种“动起来”的潜在愿望无疑在电影艺术中得到最完美的体现。
而归根到底,电影是一种以运动为根本特征的艺术,或者说是一种动态造型的艺术。美国著名电影导演格里菲斯说过,我所要做的,无非就是让对象动起来。这说明,运动,几乎是电影艺术的第一要义。电影虽然实际上是一些静态画面按照一定速度的连续运动,但给人的感觉是动感十足、流畅自如,与我们的日常行为举止、动作节奏几乎完全一样。
影视艺术之成为艺术大家族的有机成员,除了电影艺术在本质上是一种满足人的情感表现的特殊的意识形态,具有“认识你自己”等功用的本质特征外,从特定的动因和本体依据等角度考察,还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从心理的角度看,是自己看自己,自己看别人的心理需求(按指心理学上的“窥视”欲)。从美学的角度看,这也是一种主体性自我实现的需要。
希区柯克的电影《后窗》就称得上一部隐喻了“窥视”主题的关于电影的深层心理的电影——“元电影”。正如电影大师特吕弗曾说过的那样,“这是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这部电影把观众放在一个“窥视者”的视角上,让观众象那个新闻记者杰夫一样,(杰夫打着绑腿坐在椅子上,偷窥对面窗户里的人、事,干着急却无法动弹的情势和心情与我们在电影院里的观影经验何其相似!)从中得到乐趣也付出代价。(图1-4)在通过后窗所看到的一扇扇窗户中,杰克几乎是在饱览各种类型的电影:“孤心小姐”的窗户里上演的是“社会情节剧”;杀妻者窗户上演的是“谋杀情节剧”;带狗夫妇上演的是的窗户上演的是‘“家庭喜剧”;作曲家的窗户是“音乐传记片”;女舞蹈家的窗户是“米高梅式”的“后台歌舞片”。
而且,为了让原本既不道德也不合法的“窥视”获得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甚至合法化,影片还特意使得新闻记者杰克在他的“窥视”活动中做了一些善事,如打电话给警察局以挽救试图自杀的“孤心小姐”、发现一桩谋杀案的凶手------英国电影《偷窥者汤姆》也被美国著名电影导演马丁 斯科西斯认为是有关电影制作和电影欣赏心理学的伟大影片。基耶斯洛夫斯基《十诫》中的“情诫”也涉及这一主题。《阳光灿烂的日子》、《无因的反抗》,看,是电影永恒的主题。
因此,电影理论家巴赞关于银幕对行动的遮挡就像窗户对行动的遮挡一样,从而把银幕比喻成窗户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电影摄影机几乎无所不能,没有什么地方不能探进去“偷窥”。这突破了人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受限制的窘境,也使观众获得了最大的假想性的自我满足。而从根本上说,就像人需要艺术的慰藉一样,人也需要电影的沉醉忘我乃至自欺欺人和自我欺骗。
另外,如果我们换一个审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应该说,与一切艺术的本质一样,电影也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也是人主体性的一种自我实现和“认识你自己”的需要,也是如马克思所说的,“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的一种方式(镜子、镜像)。因为从根本上说,艺术是人自我意识的象征,是人的全面发展、精神自由和健全人性的内在尺度,是人类之梦的实现,是人从中得以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优秀的电影艺术作品,给我们带来的不就如梦幻般的沉醉而迷人吗?在如梦如醉的银色艺术之旅中,我们不正是通过想象、移情、共鸣――――一句话,通过审美的方式实施对自身生命之时空有限性的超越吗?
二、从物理的和技术的角度看,电影之成为艺术是对“视觉滞留原理”之利用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视错觉现象:
飞速划动一根火柴作圆圈运动,火好象组成了一个前后相续的完整的圆。急速的雨滴如箭般地从天上掉下来,好象划出了一根直线。
早在17世纪中叶,大物理学家牛顿就首次指出,反映在人的视网膜上的形象不会立即消失。他还测定,消失的物体在视网膜上会滞留约十分之一秒的时间,这就是著名的“视觉滞留现象”。
在视觉滞留现象的认识的基础上,再加上技术上的成熟,电影才在光学、电学、化学等的发展的基础上发明了。以下是在这一过程中的若干重要的阶段性的标志:
1839年,约瑟夫 普拉多发明了所谓的“诡盘”,计划由一系列动作分解图形的圆盘,当圆盘转动时,可以看到活动的影像;
1839年,摄影技术又逐渐解决了连续拍摄的问题;
1878年,美国人慕布里奇因与人打赌能否拍出飞跑的马是先抬左脚还是先抬右足而在一段很短的距离内连续拍摄了24张照片,从而不但顺利解决了先抬什么足的问题,而且还得到了马飞跑的较为连续而完整的一段动作,也就是用一组镜头拍下了飞跑的马的分解动作。1891年,爱迪生发明了所谓的“电影视镜”或“西洋镜”——一种极为简易的放映机,只能用一只眼睛通过一个小孔往里观看,能看到一些连续活动的影像;
最后就是被称为“电影之父”的卢米埃尔兄弟于1895年发明手提式放映机。现代电影技术由此诞生。
从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无论从心理需求的角度,还是从视觉误觉的角度看,电影都是一个貌似真实的最大的谎言和骗局,是一个“真实的谎言”(美国有一部电影片名就叫《真实的谎言》)。著名心理学家雨果 闵斯特堡曾颇为精到地从视觉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过这个问题,他指出,观众在电影中“所看到的运动好象是真正的运动,实际上是他自己心中制造出来的。连续的画面的残像,并不能完全代替尚未中断的外部刺激,这就是说,其中的必要条件是内在的心理活动,把支离破碎的局面统一起来,形成连续运动的观念。因此,------电影的纵深,不过是纵深的暗示。换言之,那是用我们自身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纵深,而不是实际存在的纵深。” 而我们观众则似乎是心甘情愿地全身心地投入这个“骗局”。不管怎样,电影的产生符合人类心理与审美的需求,是人类审美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总结一下电影艺术的概念。
电影艺术,我们不妨从两个不同的层面来看,从技术的角度看,是指用一定的运转速度把对象的运动过程拍摄在电影胶片上,然后把若干段胶片剪辑组接在一起,通过放映机又把被摄对象连续地投射于银幕,从而造成的活动影像。从艺术的层面看,电影艺术,是指通过电影的物质形态——即那些银幕上的活动影像——而传达出来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它具有完整的艺术形态,以人为对象,致力于表现人的心灵情感世界与外部生活世界。
电影艺术的历史,虽只有百年之短,但也称得上辉煌灿烂。它有着琳琅满目的艺术形象画廊,形成了自己丰富斑斓的艺术世界。
电影是一门艺术的观念受到的最大冲击来自于两个: 电影是一种娱乐性的大众文化或大众艺术 电影:从产业的角度看,电影是一种工业产品或商品。但电影至少是一种低度的特殊的“艺术”。通俗艺术也是一种艺术,大众艺术也是一种艺术。
参考书目
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艾伦、戈梅里著 李迅译 《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著 《中国文化读本》 叶朗 著
《什么是艺术》(美)沃特伯格 著 《艺术概论》
赵斌主编(2016版)专业二
《电影艺术词典》 《论电影艺术》林格伦 《电影作为艺术》爱因汉姆 《电影摄影创作问题》 《电影语言》马赛尔·马丹尔 《电影摄影艺术概论》 《电影摄影造型基础》 《电视和电影照明技术》 《摄影镜头和使用技巧》
考研经验
我是属于二战,准备的很早,三月份就开始复习了,战线拉的很长,战线拉的长有好处也有坏处,这个就根据自己情况决定就行。考研的路程非常的长,一路走过来,觉得心态、方法和坚持很重要。
首先说英语,因为英语是一门语言,一朝一夕无法提高,需要日积月累才能水到渠成,英语的前期准备就是多背单词,到十月或者十一月的时候,再开始做考研真题,熟悉考研的出题套路,真题很重要,可以反复做,把真题里的生词摘出来熟背,做到真题无生词。
然后是政治,政治可以晚些准备,多做些选择题,如风中劲草、肖秀荣1000体等等的选择题,肖秀荣八套卷、四套卷是必做的,有时间还可以做一些其他的书籍。
接下来就是专业一艺术概论,个人觉得艺术概论是比较重要的,王宏建、彭吉象、赵彬的三本书要提早看,暑假前最好把三本书至少看三遍,暑假可以报才思教育的一对一,个人感觉挺有用的,他们把所有的知识点总结出来,有重点、次重点、次次重点,划完知识点后就可以开始全部背诵,无论重点还是次重点。也是最好至少背个三遍,到了十月份、十一份就可以侧重重点方面了。艺术概论不能只靠死记硬背,它需要重复,也需要有一定只是框架。
最后是专业课二,专业课二主要就是就是不断练习,没有其他捷径。该看书的看书,该写作的写作。最主要的是,你考研考的不是你的知识有多少,而是你到底会不会答题,所以,真题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了,我选择才思教育的一对一课程给我讲解了复习重点跟答题技巧,推荐有需要的同学可以选择。毕竟像这么负责任的辅导班也没有几个。
综合一下,最好能和小伙伴一起准备,无论是报班还是在自己学习的考研自习室都可以,这样大家每天都来学习,你放自己一天假都会不好意思,而且大家私下都会交流一些好用的资料书、网站以及一些考研小信息,还会一起分享和吐槽一些复习小点。这样你就不用勉强地告诉自己要努力学习,也不用刻意去网上搜罗好用的复习资料,你会顺其自然的做到这些,不会觉得每天学习复习是一件非常枯燥痛苦的事。最后说下我的复习状态,大致每天早上复习英语做英语真题,下午专业理论,晚上就做政治,睡觉前回忆下当天看的理论。
以上是我的一些感受,希望能对即将开始准备考研的你起到一点点作用。
BFA北影考试一点通考研助手,每天都会给同学们分享考研的内容哦!
第五篇:2018年北京电影学院考研摄影系参考书摘要
2018年北京电影学院考研摄影系参考书摘要
本文系统介绍北京电影学院考研参考书及参考书解读、导师介绍等方面的问题,才思教育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才思教育就是顶尖的艺术硕士考研机构!
参考书笔记
1、电视艺术与传播媒介的问题 电影除了艺术表现功能之外(其实从某种角度讲,电影艺术承载情感等表现性内容也是传播功能的一种体现,但一般来说,传播的信息要求真实,来自现实,所以传播与新闻(港台称资讯)是连在一起的,但艺术品的内容具有相当的假定性,他可能来自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有时甚至是对生活的虚拟),也具有传播媒介的功能——它也能传播科学知识、文化、意识形态观念等等(知、情、意,人类的三大知识系统,真、美、善)。电影最初产生之时,如“电影之父”卢米埃尔拍摄“风光片”、梅里爱拍摄像《爱德华七世加冕礼》那样的所谓“重现的新闻片”、英美六、七十年代“真实电影”运动、我国电视没有普及之前人们耳熟能详的“新闻简报”都承载了传播信息的功能。(实用功能更为明显)
那么电视呢,电视首先指一种技术产品,也可以说是一种传播图像和声音的广播、通讯的方式或技术,相较于电影,它更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大众传播媒介。它运用电子技术手段对静止或活动的景物进行光电转换,然后把电子信号传递出去,并在远方覆盖范围内的接收机荧屏上即时重现影像。电视在英文中写作Television,前缀tel是远的意思,vision则是画面的意思。所以顾名思义,电视的本意即为——“远处传来的画面”。
电视无疑和电影堪称近亲。二者虽有抹杀不了的差别,更有着血肉难分的共性,两者合二为一——并称影视艺术是有其充足的学理依据的。就电视与电影而言,二者在影像的对象世界(都是镜头前的对象或通过虚拟技术成像)、形成影像的基本原理(都是光线在观众视网膜上形成影像,都是对三维世界的二维再现)、最终形成视听结合的作品,以及镜头的角度、景次、景别、用光和音响以及艺术语言的方式(镜头、画面、长镜头和蒙太奇等)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共同性。而且二者一直处于互动之中。如电影中运用电视数字特技。如电视电影(film television)。
然而,电视是不是艺术(或者说是艺术还是传播媒介)的问题,却长期在理论界存在着争议。例如有的学者就认为,“从本体上说,电视是一种最有效的文化信息传播媒介。这一本性规定电视最主要的功能是社会文化的交流——接受者从电视荧光屏中建立自我个体与社会群体的认同,而略具艺术性的低度娱乐只是电视的一个附属功能”(钱海毅《电视不是艺术》),因而主张“电视不是艺术”。的确,相对于电影来说,电视的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更为强大。
电视还是一种“全息化”(holo-,完全;holography,全息照相术)的信息传播媒介。先看什么是“全息技术”。所谓全息技术,原指一门新兴的视觉技术,它可以通过光线的叠加和反射再现被摄物的空间特征。全息的效果就是更为逼真、更具立体感。就此而言,从文字传播、到静态的、二维的图像符号传播,再到摄影的再现性传播,再到电视的全息性传播——运动性、声音、画面的结合、空间感——人类传播的发展从某种角度讲就是一个不断向全息化发展的过程。在很大的程度上,电视具备了声音、画面和运动等多种维度的信息,再加之现场采访和报道、瞬时传播、实况转播节目等优势传播手段和方式更提供了一种环境信息,从而使电视节目特别表现出全息化的身临其境之感。
在全息性这一点上,电影与电视有共同点(即都可以全息性地再现被摄物的空间性特征,复制出对象世界的影像),也有相异点。电影的全息化程度也很高,但电影的全息化旨在于营造一个逼真的,让观众信以为真的梦幻空间,但这是一个全息性的幻觉,它对社会的反映不是一种直接的镜子式的全息性反应。而电视的全息性效果更体现于它所记录的影像的内容。电视更多的是真实的记录和再现生活。纪实性更强。如果说人都有精神世界/物质世界,内心世界/外在世界两方面的话,不妨说,电影的虚幻世界更多的是迎合了人们做梦的精神世界的需要,电视更可以说直接就是日常生活,是人们认识物质世界,满足心外世界的需要。从某种角度可以说,一者偏向于“梦”,一者偏向于“窗”。
因而从某种角度看,电影在本质上是一种艺术性文化,媒介性反倒是次要的,而电视则与之相反,本质上是一种媒体文化,媒介性更为重要,媒介传播功能更居于主导地位,艺术性则退居其次。许多电视节目,往往以最大限度地复制出现实原貌,传达信息为主要目的——如新闻、专题、服务、教育等节目。但不容否认的是,除了这一功能之外,电视还有一种可称为“艺术表现”的功能(最通俗地说,某些电视节目类型是可以让你且歌且哭、感动落泪的、它具有很强的情绪感染力、具有相当的审美价值),与这一功能相应,也有不少相关的电视艺术节目类型。
质言之,电视艺术是电视这一媒介传播并与传播对象混化为一体的艺术形态,主要指以电视为载体,利用电视手段塑造审美对象的艺术形态,它仍然以审美娱乐和情感表现为目的,致力于给人以审美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满足。也就是说,伴随着电视技术与媒体而生的,既具有一般艺术共性又拥有自身独特属性的电视节目形态,属于电视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当作艺术成品来看。退一步说,无论如何,电视艺术虽然还存在争议,但把电视文艺节目(如MTV、电视散文、电视舞蹈、电视诗歌等)、电视纪录片、电视综艺节目、电视剧或电视连续剧等归入艺术当无可厚非。
参考书目
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艾伦、戈梅里著 李迅译 《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著 《中国文化读本》 叶朗 著
《什么是艺术》(美)沃特伯格 著 《艺术概论》
赵斌主编(2016版)专业二
《电影艺术词典》 《论电影艺术》林格伦 《电影作为艺术》爱因汉姆 《电影摄影创作问题》 《电影语言》马赛尔·马丹尔 《电影摄影艺术概论》 《电影摄影造型基础》 《电视和电影照明技术》 《摄影镜头和使用技巧》
考研经验
我是属于二战,准备的很早,三月份就开始复习了,战线拉的很长,战线拉的长有好处也有坏处,这个就根据自己情况决定就行。考研的路程非常的长,一路走过来,觉得心态、方法和坚持很重要。
首先说英语,因为英语是一门语言,一朝一夕无法提高,需要日积月累才能水到渠成,英语的前期准备就是多背单词,到十月或者十一月的时候,再开始做考研真题,熟悉考研的出题套路,真题很重要,可以反复做,把真题里的生词摘出来熟背,做到真题无生词。
然后是政治,政治可以晚些准备,多做些选择题,如风中劲草、肖秀荣1000体等等的选择题,肖秀荣八套卷、四套卷是必做的,有时间还可以做一些其他的书籍。
接下来就是专业一艺术概论,个人觉得艺术概论是比较重要的,王宏建、彭吉象、赵彬的三本书要提早看,暑假前最好把三本书至少看三遍,暑假可以报才思教育的一对一,个人感觉挺有用的,他们把所有的知识点总结出来,有重点、次重点、次次重点,划完知识点后就可以开始全部背诵,无论重点还是次重点。也是最好至少背个三遍,到了十月份、十一份就可以侧重重点方面了。艺术概论不能只靠死记硬背,它需要重复,也需要有一定只是框架。
最后是专业课二,专业课二主要就是就是不断练习,没有其他捷径。该看书的看书,该写作的写作。最主要的是,你考研考的不是你的知识有多少,而是你到底会不会答题,所以,真题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了,我选择才思教育的一对一课程给我讲解了复习重点跟答题技巧,推荐有需要的同学可以选择。毕竟像这么负责任的辅导班也没有几个。
综合一下,最好能和小伙伴一起准备,无论是报班还是在自己学习的考研自习室都可以,这样大家每天都来学习,你放自己一天假都会不好意思,而且大家私下都会交流一些好用的资料书、网站以及一些考研小信息,还会一起分享和吐槽一些复习小点。这样你就不用勉强地告诉自己要努力学习,也不用刻意去网上搜罗好用的复习资料,你会顺其自然的做到这些,不会觉得每天学习复习是一件非常枯燥痛苦的事。最后说下我的复习状态,大致每天早上复习英语做英语真题,下午专业理论,晚上就做政治,睡觉前回忆下当天看的理论。
以上是我的一些感受,希望能对即将开始准备考研的你起到一点点作用。
BFA北影考试一点通考研助手,每天都会给同学们分享考研的内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