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侦监部门专业化办案模式研究

时间:2019-05-12 22:04: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检察机关侦监部门专业化办案模式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检察机关侦监部门专业化办案模式研究》。

第一篇:检察机关侦监部门专业化办案模式研究

检察机关侦监部门专业化办案模式研究

时间:2011-12-26作者:梁方军

来源:正义网

检察机关作为我国的专门法律监督机关,检察官的根本职责就是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和正确实施。近年来,我国各级检察机关的规模越来越大,检察人员越来越多,检察机关的内部分工也不断细化。一方面,法律制度的日益完善和法律监督体系的逐步规范,使得检察工作的标准不断提高,只有专业化的检察人员才能合格地承担起法律监督职责;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正在进入改革的深水区,社会也相应的进入矛盾高发期,司法环境日益复杂,只有专业化的检察人员才能满足不同的法律监督需求,实现维护司法公正的价值追求。

基于此,专业化办案模式在全国各级、各地检察机关中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公诉部门作为检察机关刑事案件的“出口”,更是首当其冲,已经普遍成立了以主诉检察官和专业办案组为代表的专业化办案模式,实践证明成效显著,对于缓解人案矛盾、提高公诉人员素质、推进检察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都有着较大的帮助。而侦监部门作为检察机关刑事案件的“入口”,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承担审查批捕、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三项职责,其中以审查批捕为主要工作。出于近年来“捕诉衔接”理念的强化和实际工作需求,许多检察机关在侦监部门的专业化办案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目前,上海市检察机关侦监部门的办案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不区分案件类型及地域,全科办案人员按顺序流转;第二种:按照地域设置若干办案组,以案件的管辖派出所为标准进行划分;第三种:按照案件类型设置若干办案组,以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体系为基础进行划分。第一种办案模式全科办案人员按顺序流转,基本上保证了办案人员工作量的相对均衡,同时也保证了每个办案人员都能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案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其专业素质的成长,第二种模式以案件管辖地域为标准进行区分,在办案组内仍是按顺序流转,和第一种模式其实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这两种模式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其一是全体人员吃“大锅饭”,不容易激发办案人员的积极性;其二也不容易培养出专业化的检察人才。如前文所述,专业化办案模式是当前检察机关为了应对犯罪高发、新类型犯罪、疑难复杂案件层出不穷的变革之举,是适应新时期检察工作需求的必然选择。但是,专业化办案模式在公诉部门较为成功的实践,给侦监部门带来什么启示?专业化办案模式会不会在侦监部门产生“水土不服”?侦监部门实施专业化办案模式的优势与不足何在?上述问题在理论界和实务部门似乎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鲜有相关著述问世。我院侦监科2009年初进行了专业化办案改革,全科12名办案人员划分为三个专业办案组,即盗抢类案件专办组,承办“两抢一盗”案件及相关案件(如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案);治安类案件专办组,承办刑法分则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所含案件;其他案件办案组,承办除前两组案件之外的所有案件。至今专业化办案模式施行已一年有余,对其有一定的实践性认识,也碰到了很多问题,深感对侦监部门建设专业化办案模式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十分必要,故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阐述。

一、专才与通才的关系

专业化办案模式,要突出“专业”二字,打造办理某类案件的专才,而如何认识专才与通才的关系,是建设专业化办案模式中需要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从理论上讲,作为一名检察官,应当是精通刑事法律的通才,对于刑法所规定的各类犯罪都有较为深厚的研究,不存在只会办理盗抢案件的检察官,也不存在只会办理金融犯罪的检察官。同时,现代犯罪手段的复杂性,侵犯客体的多样化,经常是一个嫌疑人人触犯好几个罪名,客观上也要求检察官掌握各种犯罪

1的处理方式,以便更好的打击犯罪。但是司法实践中,各种新类型犯罪层出不穷,疑难复杂案件日益棘手,金融证券类等专业性极强的案件屡有发生。虽然此类案件绝对数量小,但办理难度较大,如果是按照以往的办案模式,按部就班的在办案人员之间轮转,可能每人都办过一两个,但各自的水平都不会很高,同时还易导致执法尺度不一,法律监督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理论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有时是难以逾越的,司法实践的客观需要必然导致专才和通才之间存在冲突。虽然专业化办案模式作为检察工作改革的趋势毋庸置疑,但是在实践中必须高度重视处理这一问题。首先在思想上要坚持专业化办案模式只是促进检察业务发展的工具,并不是检察改革的终极目的。专业化办案模式不是限制办案人员的成长,而是为了全体办案人员更好的成长。其次,在建设专业化办案模式时要注意:一方面,所设置的专业化办案组要保持相对稳定,否则达不到打造专业人才的目的,但也不能绝对不变,陷入僵化。应该设置一个较为合理的轮换时间,各专业办案组所办案件可以适当调整,在具体实施中也要灵活的根据现实情况进行个别调整;另一方面,科室内部应该保持开放活跃的办案氛围,可以利用专业化办案模式下打造出的专业人才对其他办案人员进行授课、培训等,也可以采取跨组案例研讨、全科案例交流等形式,提高全体办案人员的法律素质和处理各类案件的能力。

二、基层检察院和省市级检察院的需求差异

专业化办案模式虽然是大势所趋,但基层检察院与省市级检察院的级别差异带来的巨大差别,决定了基层检察院和省市级检察院对专业化办案模式必然有不同的需求。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制度安排,省市级检察院办理的审查批捕的案件数量相对较小、但难度相对较大,譬如金融、证券犯罪案件、涉外案件、职务犯罪案件(2009年施行的职务犯罪案件审查批捕权上提一级,使该类犯罪的批捕权均上移至省市级检察院)、以及其他刑事案件。此类案件虽然绝对数量少,但办理这些案件都要求承办人员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以及较高的相关领域(譬如金融、证券等)专业素质,由此体现的专业化要求尤为突出。以上海市检察院第二分院侦监处为例,2009年该处共受理批捕案件103案191人,设置四个办案科室(办案组),一科专门负责办理区县院复核案件和请示案件;二科专门负责办理普通刑事案件;三科专门负责办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和除金融犯罪外的经济犯罪案件;四科专门负责办理职务犯罪案件和金融犯罪案件。

而基层检察院的受案特点是办案人员少,案件数量多,人案矛盾较大,且大多数案情相对简单,审结时间较短。据普陀区院数据,2009年度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捕案件823件1072人,而办案人员基本维持在12人左右,其中“两抢一盗”类的案件在40%左右。在此情形下,如果过于强调专业化程度,必然会形成办案人员工作量的难以均衡,甚至出现人力资源的闲置,从而制约侦监工作的开展。但从侦监工作的长远发展来看,基层检察院实施专业化办案模式、培养专业办案人才又是大势所趋。故基层检察院侦监部门即使实施了专业化办案模式,其专业化程度较之于省市级检察院也必然要低一些,实际上更倾向于“一专多能”式的培养方向,使检察人员可以胜任现实的办案需要,既能够办理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案件,又能够处理其他类型案件。如此虽然限制了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和办案模式的专业化程度,但更为符合基层检察院侦监部门的实际需求。

三、侦监与公诉的部门差异

公诉和侦监作为检察机关内设的两个部门,其承担的职能和工作方式有较大的区别,公诉部门承担审查起诉职能,其工作特点是周期长(可达数月之久)、审查细致、对证据要求较高;而侦监部门作为审查批捕部门,则是一种“短、平、快”的工作方式,办案周期仅有七天,案件流转速度很快,在对证据的要求上相对较低,对主要事实和证据进行把握就可以。另外,侦监部门无需出庭,无需面对法官和嫌疑人的律师,而公诉部门需要出庭,需要面对法官和被告人及其律师的质疑,其专业化程度无疑应该更高一些。长期的专业化办案实践也证明:在公诉部门实行专业化办案模式是符合其实际工作需要的,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公诉业务的发展和公诉人

员的成长,收效甚大。

笔者认为,由于我国刑诉法的设置和长期的司法实践,导致审查批捕工作与公诉工作有高度的同质性,即均是对案件的事实和证据进行分析判断(而且大多数案件的事实和证据在两个阶段基本无变化),认定嫌疑人是否构成犯罪,在此基础上再去考虑其是否应当逮捕或者是否应当起诉。这一同质性是侦监部门建设专业化办案模式的基础。但是由于侦监与公诉两个部门所承担职能和工作方式的不同,以及囿于人员编制上的差异(实践中前者的人员编制大大少于后者),在建设专业化办案模式上,侦监部门必然与公诉部门有所区分,在力求与公诉部门所设置的专业化办案组进行对接的同时,也要防止出现完全与其保持一致的趋势,不能因公诉部门有某一专业化办案组,侦监部门就一定要进行配套设置,而是要结合本部门受案情况及人员编制进行综合考虑。

四、专业化办案模式的内外利弊

侦监部门建立专业化办案模式,是对既有办案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必然牵扯侦监部门内部人员的利益,对其他相关部门也有诸多影响。笔者拟从对外和对内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对内影响,主要是对侦监部门办案人员和整个部门的影响。对于侦监部门办案人员来说,实施专业化办案,将其划分为不同的专业办案组,有利于提升办案人员处理某类案件的能力,培养该类案件的批捕能手,对于整个部门来说,也容易保证审查某类案件标准的相对稳定,保证法律适用的统一性。但是,实施专业化办案模式,也容易将办案人员限制在某一类案件上,使其形成固有的思维定势,这反而限制了其专业素质的养成。同时,人—案的对应关系过于固定,会导致办案人员的“审美疲劳”甚至对该类案件的厌恶感。对于整个部门来说,专业化办案必然会导致或长或短的忙闲不均,办案人员容易产生“别人家的饭总是比自己饭好吃”思维,总是会认为自己所在办案组最忙,长此以往会导致人心不稳,大家都心有怨言,部门工作自然难以开展。同时,实施专业化办案模式对已有的考核体系来说也是一个考验,已有的考核体系建立在审查批捕案件的件数和人数上。在未实施专业化办案模式之前,科室人员按顺序流转,每人承办的案件类型、复杂程度基本上相差不多,基本适应考核体系。但是实施专业化办案模式后,大家承办的案件截然不同,有的专门承办经侦案件、有些只承办盗抢类案件,难易程度区别较大,在此情形下,如果仍然以件数或人数进行考核自然难以服众。

第二、对外影响,主要是对公安机关和公诉部门的影响。侦监部门实施专业化办案模式,对于公安机关和公诉来说,应该是有利无弊的。根据法律规定,侦监部门在审查批捕工作中,还要承担引导侦查职能,建立专业化办案组,可以和公安机关的专业刑侦队建立对口联系,便于互相通气。同理,侦监部门成立的专业化办案组,也可以和公诉部门已有的主诉组进行对接,业务上方便联动,有助于“捕诉衔接”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专业化办案模式作为检察业务改革的一项新举措,对于侦监部门来说是一个新事物,对其所带来的一些弊端我们要正确认识,积极应对。一方面,在划分办案组、配置人力时尽量保证大家的工作量均衡。短暂的忙闲不均虽然无法避免,但可以及时调配人力,应对某一办案组的办案高峰;另一方面也要对既有的考核体系进行调整,建立能够适应专业化办案模式的考核体系,将考核的基础从简单的案件数、人数上转移到办案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法律素养、成长速度上来,激发众人的工作积极性。

五、专业化办案模式的分类标准

侦监部门建设专业化办案模式,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按照何种标准划分办案组。实践中,有按照案件所侵犯的不同客体进行划分,比如“盗抢类”案件专办组,“治安类”案件专办组、经侦案件专办组、金融案件专办组、知识产权案件专办组、航运案件专办组等;也有按照案件的难易程度进行划分,如轻微刑事案件快速专办组、疑难复杂案件专办组等。以上种种专办组的设置不一而论,各有优劣。笔者认为,要科学确立专业化办案组的设置标准,必须重视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本区域的案发情况。建设专业化办案模式其目的之一是为了应对日益紧张的人案矛盾,所设置的专业化办案组必须适应本区域的案发情况。如我院依据普陀区地处城郊结合部、外来人员较多、经济层级较低的区域特点,再结合往年的发案情况,分析出本区盗抢类案件和治安类案件高发的态势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故设置盗抢类案件专办组和治安类案件专办组对该两类案件进行专门办理。根据一年来的实践,盗抢组编制三人,全年受案330件415人,占科室全年受案量的36.8%和34.2%;治安组编制三人,全年受案280件383人,占科室全年受案量的31.2%和31.5%,基本符合预期设想。

第二、案件类型的同一性。设置专业化办案组,打造处理某类犯罪的“高手”、“能手”,在划分专业组时必须确保所划分的案件类型具有某种一致性,比如有共同的犯罪客体、有相似的犯罪手段,有基本相同的审查要点、规律等。如我院设置的盗抢类案件专办组,该类犯罪属于侵财类犯罪,且基本上属于轻微刑事案件,便于快速审查;治安类案件专办组主要罪名有寻衅滋事、聚众斗殴以及涉毒、涉黄等罪名,均属于侵犯社会治安秩序类犯罪,审查要点、规律基本相同。

综上所述,侦监部门建设专业化办案模式是检察改革的趋势所在,虽然我院的实践已经产生了诸多成效,但实践中所产生的很多问题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在认清专才与通才的关系、上级与基层的级别差异、侦监与公诉的部门差异等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设置专办组,尽量发扬专业化办案模式的优势,努力将其缺陷降到最低,只有这样,专业化办案模式在侦监部门才能够扎根下去,并开花结果。

(作者单位: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

第二篇:浅谈检察机关侦监部门如何完善刑?事立案监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浅谈检察机关侦监部门如何完善刑事立案监督

作者:陈舒頔

来源:《法制博览》2014年第10期

作者简介:陈舒頔(1989-),女,本科,福建福州人,福州市晋安区人民检察院科员,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福州市晋安区人民检察院,福建福州350000 【摘要】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将刑事立案监督作为国家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法律监督职能,能够监督侦查机关有案不立、非法立案、以罚代刑等情形。本文主要从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的角度,提出改进刑事立案监督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检察机关;侦监部门;立案监督

一、刑事立案监督的范围

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了检察机关应当对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案件、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案件进行立案监督。《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细化了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情形:有证据证明公安机关可能存在违法动用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经济纠纷,或者利用立案实施报复陷害、敲诈勒索以及谋取其他非法利益及其他明显违反法律规定予以刑事立案的案件、或是行政机关应当移送而不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进行立案监督。

然而,还应当区别对待漏罪、漏犯的情形。在审查逮捕阶段,若遗漏的犯罪事实与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犯罪属于同一性质的引导公安机关补充取证;属于不同类型犯罪的,应当按照立案监督程序办理。在审查批准逮捕或者审查起诉过程中发现公安机关未追究同案犯罪嫌疑人的,进行追捕、追诉。对于共同犯罪中部分被告人被判决有罪且判决已经生效的案件,认为公安机关应当对未予立案的其他共同犯罪人立案侦查的,应启动立案监督。

二、刑事立案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一)刑事立案监督线索来源渠道窄刑事立案监督线索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检察机关在审查案件中自行发现;二是行政执法机关移送;三是被害人控告、申诉。然而实践中,由于案件较多,审查逮捕期限较短,案件承办人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审查逮捕案件工作中,不重视在审查案件时挖掘刑事立案监督线索。其次,未与行政执法机关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信息尚未共享。再次,群众不了解检察机关刑事立案监督权。群众对于报案后公安机关不立案的情况不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到检察机关进行控告、申诉的较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二)侦查监督人员的监督意识有所欠缺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将重点放在把关案件证据、是否构罪上,缺乏主动监督的意识,容易忽略案件中的立案监督线索;未理清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监督与配合的关系,不敢监督、不善监督。

(三)立案监督手段缺少约束性,效果不佳《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中规定,对于三个月未侦查终结的案件,检察机关可制发《立案监督案件催办函》,同时上报上一级侦监部门。然而针对公安机关仍立而不侦、消极侦查的情形,检察机关未有有效手段应对,未建立起立案监督案件跟踪机制。

三、完善刑事立案监督的建议

(一)拓宽线索来源渠道 1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联系

一是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可以在公安机关法制部门设点,便于信息查询。公安机关提供接报警及处理情况、刑事案件立案情况、治安案件办理情况、“另案处理”案件处理情况等信息。建立每月报表报送制度,公安机关每月将立案、报案、破案情况、刑拘数等数据报送检察机关。检察机关进行审查,从中发现立案监督线索。

二是与公安机关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沟通研究复杂、疑难的案件,解决在立案监督中的调取案卷、信息共享等问题。公安机关对检察机关发现的立案监督线索有异议,可以通过联席会议进行沟通。2加强“两法衔接”工作

一是延伸立案监督的触角,定期召开“两法衔接”工作联席会议,并扩大参会的行政执法机关范围,进行相关工作经验交流,共同研究执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并对相关工作规范形成指导意见或会议纪要。检察机关对案情重大、复杂或社会影响较大的立案监督案件,可以适时提前介入。

二是与行政执法机关建立执法信息共享平台,通过网络提升工作效率,提升信息更新速度。行政执法机关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行政执法案件信息录入;涉嫌刑事犯罪案件线索移送;复杂、难以定性案件咨询。检察机关利用信息共享平台及时跟进立案监督案件的处理情况,以检察建议等形式督促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防止行政执法中有案不究、降格处理等现象发生。

3加强对立案监督的宣传

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强对刑事立案监督工作的宣传,结合进农村、社区接受群众咨询等多种宣传方式,使群众了解检察机关的该项职能,主动为检察机关提供立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监督的线索。检察干警也可以通过媒体对案件、群众遇到的矛盾纠纷的报道中发现立案监督的线索。

(二)强化立案监督意识

提高检察干警监督意识,认识到立案监督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改变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的旧观念。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学习讲座、岗位练兵等活动,提升检察干警通过审查案件、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律师意见发现立案监督线索的能力。筛选刑事立案监督典型案例,总结办理此类案件的经验,将成功的做法内化为工作机制。

(三)注重检察机关各部门间配合

发挥检察机关各部门优势,多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切实提升立案监督效果。由于控申部门不参与办案,不熟悉案情,为保证释法说理效果,做到息访息诉,侦查监督部门要与控申部门相互配合,优化检群关系。侦查监督部门要向公诉部门了解立案监督案件的起诉情况和审判情况;有要求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相关证据的,及时将有关文书抄送公诉部门。侦查监督部门在立案监督过程中,发现侦查人员涉嫌徇私舞弊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应当移交有关部门处理;涉嫌职务犯罪的或构成受贿犯罪的,移交渎职侦查或反贪部门,依法立案侦查。

(四)建立立案监督案件跟踪机制

为防止公安机关立而不侦、消极侦查的情况,应当建立健全案件跟踪机制,了解立案监督案件立案后何时报捕、是否移送审查起诉,适时对立案监督案件引导取证。对于符合起诉条件的,督促公安机关及时移送起诉;对于撤案的,督促公安机关及时撤案。

参考文献:

[1]元明发挥检察职能加强侦查和立案监督[J]人民检察,2008(21)[2]薛正俭再论我国刑事立案监督之完善[J]中国检察官,2013(10)[3]兰岚浅谈检察机关如何加强立案监督职能[J]法制与社会,20142

第三篇:检察院法警队积极协助自侦部门办案成效显著

蜀山区检察院法警队积极协助自侦部门办案成效显著

近年来,蜀山区检察院法警队紧紧围绕各项检察业务,以服务执法办案为中心,以保障办案安全为重点,以规范执法行为为基础,按照“起点要高、标准要严、工作要实”的工作思路,不断提升司法警察的大局意识、职责意识、保障意识、安全意识,多举措积极协助自侦部门办案,充分发挥司法警察的保障作用。

2015年4月,按照院党组的安排部署,我院从反贪局、反渎局抽调10多名干警协助蜀山区纪委查办案件,由于本次外调办案案情复杂,涉案人员较多,办案时间较长,为保证此次外调办案安全,院党组研究决定由法警队长张子胜亲自带队,参加此次外调办案任务,现已完成看管任务25人次,协助执行强制措施5人次,协助调查出警62次,有效确保了此次办案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一.是化“被动应战”到“主动出击”,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在协助外调办案时,法警事先注重与办案检察官进行沟通,围绕检察官的办案意图和办案需要依法进行。在执行看管、传唤等任务时,主动与检察官进行配合,了解用警意图,了解被看管人、被传唤人的现实表现,注意隐蔽办案目的,不让犯罪嫌疑人有丝毫的可乘之机。同时适时主动地宣传有关的法律和政策,在不涉及案情的情况下,放松犯罪嫌疑人的紧张情绪,缓解其思想压力,为突破案件创造条件。

二.是严格执行各种办案规章制度,规法执法行为,确保办案安全。我院法警队严格执行《蜀山区检察院警务值班制度》、《蜀山区检察院保障办案安全责任制》等规章制度,按照检警

协作的原则、范围、方式、权利义务的具体要求,规范执法行为,使检察官从繁杂的看管、送达、提解、押送等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突破案件,促进了侦查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了检察办案安全。

三.是严格文明执法,彰显人文关怀。由于此次办案跨度区域较大,涉及人员较为复杂,在办案过程中,法警队干警充分尊重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的人格和尊严,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并适当的给予案件当事人及其亲属合法合理地照顾,始终坚持既要使法律有力度,更要体现人性化办案慰人心的原则,用证据和道理服人,让当事人既感受到法律公正和严肃性,又体会到人文关怀,使他们自觉、积极地配合检察机关办案。

第四篇:侦监科 检察机关如何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司法保障

检察机关如何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法律保障

当前两院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大局,以“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为主题开展工作,政治方向明确、工作思路清晰、执法措施有力,为保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全国人大代表高德康认为今年的两院报告全面、详实、客观,既突出了成绩,也不回避问题。希望两院继续立足工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检察机关在服务经济建设中对国有企业给予极大关注,并且融入到检察实践工作中,防止了国有企业资产流失,保护了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相比之下,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关注较少。那么检察机关如何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服务呢?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部门,应当发挥职能优势,结合实际在观念、工作、机制等方面探寻服务非公有制企业,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一、检察机关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法律保障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保持了顽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势头。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法治建设和社会稳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为国民经济做出重要贡献,从而为法治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吸纳了大量社会闲散人员和下岗职工,有助于减轻就业压力,化解社会矛盾,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首先,检察机关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法律保障是检察机关服务经济大局的需要: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服务经济、服务大局是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检察机关要依法履行检察职能,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非公有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检察机关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服务,也是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重要任务。其次,检察机关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法律保障是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的需要: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实质是法治经济,因此,法治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影响到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保障国家法律、法规正确统一实施的重大任务,因此,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现阶段,由于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的有关立法尚未完善,非公有制企业生存环境还不尽理想,侵犯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检察机关有义务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及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并引导其合法经营。

二、检察机关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几点构想

当前,检察机关如何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严打犯罪,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治安环境: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政策

支持、法律的认可,还需要一个充满公正气氛、和谐稳定的外部治安环境。检察工作的任务和宗旨是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维护法律统一正确的实施。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是相辅相成的,打击犯罪是为了保障人权,而保障人权就必须打击犯罪。具体而言:

第一、严厉打击侵害非公有制企业合法财产和扰乱非公有制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犯罪活动,做到快捕快诉,致力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要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和民主权利,依法打击杀人、绑架等侵犯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依法打击盗窃、挪用企业资金、合同诈骗以及敲诈勒索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财产、破坏生产经营的犯罪。第二、积极参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加大打击走私贩私、制假售假、骗税骗汇、金融诈骗和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的力度,保障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诚信以及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第三、对于由公安机关管辖的涉及民营企业的职务侵占、商业贿赂、挪用资金等案件要实行立案监督。全面监督公安机关有案不立、以罚代刑,或者受利益驱动,违法插手经济纠纷,不该立案而立案的问题。严格区分罪与非罪界限,准确掌握逮捕条件,不该逮捕的坚决不捕,应当逮捕而未提请的,坚决依法追捕,以维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四、规范执法、文明办案。在办理涉及非公有制企业的案件时,要严格遵守法定程序,严格执行办案纪律,做到文明办案、公正执法,并在办案中特别注意非公有制企业的声誉和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其次、要重在教育,不断提高企业和群众的法律意识。检察机关开展各项犯罪预防和宣传工作对减少犯罪行为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检察机关在这方面有许多创新举措。如成立法律指导小组,由各检察官分乡镇片包干开展法律服务和预防指导工作,经常下乡镇和企业进行座谈,开展“走百村,倾听呼声;访千企,服务发展”活动,对提高群众和企业法律意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很有帮助。公司也科多次邀请检察院检察官来公司上法律教育课,以案说法,让全体员工受教育。

再次、要关心关注地方经济生活之中,如产业结构调整、城镇机关企事业改革出现的新问题产生的影响,如何扶持中小企业,促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对策,以及建立健全失业保险、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的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法律的角度进行思考、探索、研究,发现问题,找准症结,并就如何从宏观向地方党委、政府提出处理性、意见和建议,为地方党委、政府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提供详实、有价值的参考材料,做好地方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

三、发挥优势,提供必要的法律服务,协助非公有制经济走上法制化的建设轨道

检察机关掌握着丰富的法律资源,并且深喑打击犯罪之道。在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上,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完善规章,走上法制化建设的轨道,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一方面,结合检察工作实际,主动送法上门。大力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法制宣传和法制教育,提供法律咨询,增强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帮助非公有制企业用法律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依法管理、依法经营,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实践中,可以将涉及非公有制企业的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各种案例等定期辑录成册,不定期向企业发放,组织专人提供相关的法律咨询等。

另一方面,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完善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和管理制度,增强非公有制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通过以案释法、法律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引导民营企业管理者、职工增强法律意识和预防犯罪意识。积极为企业的依法经营、有效管理提供法律政策咨询意见,为企业经营管理层决策提供参考。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堵塞在机制、制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引导企业完善监督制度,建立防范机制,预防犯罪的发生。

综上所述,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要紧紧围绕地方工作大局开展工作,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依托,通过全面正确地履行法定职责,扎实做好每一项检察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清明的政务环境。充分地运用检察职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更好地服务当地方经济,促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嫩江县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科

第五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侦查模式的转变

【内容提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要求检察机关自侦查工作在工作程序、证据收集方式、侦查机制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的自侦案件新型侦查模式。

【关键词】法治理念 自侦案件 侦查模式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政法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检察机关在查办职务犯罪中,要深入实践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在全面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今天,必须承认,我们传统的侦查模式中还存在着一些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不适应的东西,需要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对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侦查模式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变革和完善,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的新型侦查办案模式。

一、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的侦查理念,禁止违反程序办案

执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价值追求,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重要保障。既重视实体公正,又重视程序公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执法办案工作的根本要求之一。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是,当前自侦工作中,至今少数干警中仍然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程序虚无主义”的观念,只重视案件的实体处理结果,忽视案件的诉讼程序,甚至违法调查,违法取证。这样肆意违反法定程序办案的结果,往往是不仅没有达到实体公正的结果,还有可能因为违反办案程序导致办案事故的发生,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近几年,高检院通报的多起自侦办案中发生的办案安全和错案事故,无不是因为违反办案程序的规定造成的。因此新形势的自侦办案工作必须适应社会之以法治理念的要求,坚持实体与程序并重,在严格遵守实体法的同时,切实提高程序意识,进一步深化对程序功能与作用的认识,严格遵循法定程序,让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得到真正体现。

实现自侦办案的程序公正,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强化办案干警的程序意识,树立违反程序也是违法的观念。违法办案程序事件时有发生,关键是自侦部门干警程序意识观念不强原因所致。通过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学习,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严格遵守程序法的重要性,程序是法律的生命,遵守程序是文明办案的重要标志。检察机关和检察干警要站在依法治国、保障人权、公平正义的高度,树立遵守程序就是遵守法律,违反程序就是违反法律的思想,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规则》和高检院一系列办案制度的规定办事,在执法中既讲办案结果的正确性,也讲办案过程的合法性,坚决杜绝滥用强制措施、超期羁押、不文明办案、越权办案等违反诉讼程序违法行为的发生。要正确认识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过去,由于长期流行着重实体轻程序的执法观念,许多干警把程序法仅仅视为实体法的附庸,认为程序法的存在就是为实现实体法的目的服务的,遵守程序规则无非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追诉犯罪的目的。只要能有效地追诉犯罪,即使没有完全遵守程序法的规定也无所谓。这种执法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检察机关严格按照程序法的规定办案,不仅造成了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权利的不当侵害,而且损害了检察机关的形象,严重影响了办案质量,有时甚至有可能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因此,正确处理执行实体法与执行程序法的关系,就必须从思想上坚决摒弃忽视程序法的执法观念,真正树立起实体与程序并重的执法观。二是在具体的执法办案实践中,要严格按照程序法的规定,培养依法定程序办案的能力。评价一个侦查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看他是否具有依法定程序办案的能力,而不是看违法办案的能力。如果仅仅为了突破案件,随意违反法定程序办案,即使一时的效率再高,也不足取。因此在职务犯罪侦查过程中,检察机关和侦查人员都要自觉遵守程序规则,严格按照程序法的规定约束办案活动,不得滥用检察权进行超范围管辖;不得为了突破案件违法适用强制措施,超期或者变相羁押被调查人;不得扣押与案件无关的物品和账册,更不得违反程序规定处置涉案款物。要注意并善于审查证据来源的合法性,禁止采取非法手段获取证据,防止用非法证据来认定犯罪和证明犯罪。三是要严格推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为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高检院决定在全国检察机关全面推行查办职务犯罪的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笔者认为,推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在不断加大物质技术投入的同时,关键要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我们的侦查监控系统和技术设备早已具备条件,实现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没有什么问题,”,这是不少侦查人员对推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的第一看法。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对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的不全面理解。诚然,一定的物质投入和技术基础是实现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基础和前提,这也是高检院没有对全国检察机关时间进度作统一要求的根本原因,但能否实现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绝不是仅仅依靠物质投入和技术设备就能实现的,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侦查模式的转变和侦查人员的素质能否到位。“全程”怎么理解,本人认为,全程是一个严格的时间概念,应当理解为从犯罪嫌疑人到达询问地点接受讯问的时点至本次讯问结束犯罪嫌疑人离开讯问场所时点的全过程。“同步”意味着录音录像是对讯问进程的现场直播和即时录制,不能有任何人为的剪辑和技术处理。对讯问过程录音

录像不难,关键是能否做到“全程”和“同步”。一次两次同步录音或许对大多数办案人员来说,都不难做到,要实现全程不是一件易事。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将询问过程固定为一种证明力极高的视听资料证据,有利于指控和证实犯罪,又是对侦查活动的全面监督,将侦查活动展现在各个诉讼环节的监督之下,是对侦查工作的规范化和办案质量的全面检验,也是确保程序公正的有效手段。

二、全面转变取证观念,重构新型自侦工作证据收集模式

保持较高的办案质量,是自侦工作深入实践法治理念,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案件质量高低,正确与错误,关键在于证据,证据是整个诉讼活动得以延续的基础。获取证据是侦查办案的重中之重,可以说侦查办案过程就是一个收集证据、证实犯罪的过程。重调研,不轻信口供,严禁刑讯逼供,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的刑事政策,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为此,侦查工作必须把重心放在严格依法收集、固定、运用证据上,彻底改变以往“口供”主导型的办案模式,重视言词证据而不依赖言词证据。一是证据收集重心要实现从套取口供向着重初查、秘密取证方向转变。办案实践证明,由于受“12小时”等规定的限制,正面接触犯罪嫌疑人之前的初查工作对于全案的突破十分重要。在这一阶段,尽可能获取外围全面证据,在信息、资料掌握上占据主动,全面掌握被调查对象的财产状况、工作情况、家庭关系、社会活动等个人背景资料及社会关系网,有利于侦查人员正确选取突破点和突破时机,从而提高“12小时”的突破成功率。二是树立客观、全面的证据收集观念。全面收集供述、证言、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等直接证据、间接证据,既要重视有罪证据的收集,也要重视无罪或罪轻证据的收集,要善于从当事人无罪、罪轻的辩解中,或者从传来证据、间接证据中捕捉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证据。特别注意的是,对于犯罪嫌疑人无罪、罪轻的供述、辩解和有关此类证据,应当注意收集,切不可为了能够尽快定案,对此类证据视而不见。很多情况下,由于不重视此类证据的收集,导致案件在审查起诉和庭审阶段的工作被动。三是加快实现静态取证的侦查模式向动态取证侦查模式转变。要强调同步侦查,改变以往一切等口供突破再采取其他侦查措施的做法,建立起调查取证、突破审讯、搜查、追赃等侦查手段同步进行的侦查模式,以供找证,以证促供,及时固定证据。四是善于运用谋略获取再生证据。随着犯罪分子反侦查能力的提高,由于尚未掌握足够证据或久攻不下的犯罪嫌疑人,就要善于运用侦查谋略,调动犯罪嫌疑人及案件有关人员,寻找再生证据。转变取证思维,采取欲擒故纵等方法,通过追踪、监控获得犯罪嫌疑人串供、转

移证据、赃款赃物等再生证据,再迂回审讯,拿下口供。五是重视听资料的收集和运用。视听资料是修订刑诉法增加的证据类型之一,是突破犯罪、证实犯罪的有力武器。但客观来说,视听资料证据在自侦侦查中利用的还很不够,多数情况下还仅限于记录讯问(询问)过程的录音录像资料,其证明力与讯问(询问)笔录并无多少差别,视听资料证据的取证重点应当是获取能够直接或间接证明犯罪事实的原始证据。科技强侦是现代侦查发展的方向,只有提高侦查技术水平,发挥科学技术在收集、固定、鉴别证据方面的作用,才能更有效地获取证据。侦查人员在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要善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获取能够直接或间接证实犯罪的视听资料证据。充分利用计算机对侦查工作的档案资料、案件线索、办案动态、社情走向等信息进行管理和应用,建立完整有效的情报信息。综合利用邮电通讯等技术设备对与案件有关的信息进行分析,决定取证方向。

三、转变职务犯罪侦查机制,建立有利于整体作战的侦查机制

在职务犯罪日趋复杂化、隐敝化、智能化的形势下,检察机关和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必须改变孤军作战的侦查工作体制,有效利用检察机关内部和社会资源,逐步建立起以提高战斗力、有利于整体作战为目标的新型职务犯罪侦查机制。

(一)建立与纪检监察机关及其他执法执纪部门的协作配合机制。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办案但不应当孤立办案,人大和人民监督员的监督、党委的领导、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对于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客观来说,自97年修订刑诉法实施以来,从全国范围来看,大部分有重大影响的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案件都是在各级纪委的组织协调下突破的,这足以说明纪检监察机关在惩治腐败犯罪中的重要作用。检察机关不能依赖纪委办案,是指不能依赖纪委“两规”、“两指”措施作为规避传唤时间限制的手段,并非否定纪委的组织、协调、配合作用,新形势下纪、检双方在反腐败斗争中的协调、配合机制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党委领导,纪委协调,部门各司其职”是党中央确定的反腐败工作格局,工作目标的一致性是纪、检双方合作反腐的基础,而职务犯罪主体的特殊性(绝大部分是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及纪委对党员干部在考核、任用和提拔过程中的纪律监督职能和在大要案党内请示报告制度中所具有的组织协调作用,决定了纪委是检察机关反腐斗争的重要依靠力量。因此,检察机关在反腐败斗争中应认真处理好与纪检部门关系,充分利用纪委职能优势和特殊手段(反腐败斗争的实践证明,至少在目前,纪检监察部门的“两指”、“两规”对于突破大要案件还是十分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及时发现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务犯罪信息,在跨部门查处背景、案件复杂的重大案件时要充分依靠纪委的组织协调功能,集中各方力量,优势互补,形成打击合力。同时,检察机关应注意与财政、审计、税务、金融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这些行政执法和经济管理部门,在执法和管理过程中,会直接接触到大量的与职务犯罪有关的信息。检察机关如果与这些部门之间能够建立起有效的信息资源沟通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制约自侦工作开展的案源渠道不畅通、取证难的问题。以审计机关为例,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执行财经纪律情况的掌握程度,非审计机关莫属,当前有关“审计风暴”的消息屡见报端,由此也牵出了一批有影响的案件。但现实情况是,有的地方检察院,多年也不见来自审计部门的职务犯罪案件线索,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需要引起我们的深思。

(二)完善检察机关业务部门的内部协作配合配合机制。查办职务犯罪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使命,是全体检察人员的共同责任,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部分人的事,必须充分发掘和利用检察机关内部资源和优势,在发现和证实犯罪中形成一致对外的合力。规范和完善批捕、起诉部门对职务犯罪侦查的提前介入、引导取证和侦查监督机制,以逮捕标准和庭审标准指导和规范侦查阶段的取证工作,确保案件诉讼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案件整体质量;积极发挥监所检察职能,密切监控犯罪嫌疑人关押后的各种思想、行为动向,防止翻供、串供,或通过截获与案件有关的信件及信息,迅速收集犯罪再生证据,协助破案;针对贪污贿赂案件与渎职案件交叉竞合的特点,加强反贪部门与渎职侵权部门侦查资源、侦查人才的整合,省级院以下成立统一的职务犯罪侦查机构,应当成为改革的方向。

(三)建立完善检察机关以侦查指挥和侦查协作为核心内容的侦查机制。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日益呈现复杂化的趋势决定了联合协调作战的必要性。首先,人员管理机制要理顺。在不改变现有人员编制归属的前提下,加大上级院在侦查人员调配的力度。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考虑在一定区域内,建立以上级院垂直管理为主的统一的侦查队伍。其次,改革现行案源管理机制。在管辖范围交叉或毗邻城区的多个基层检察院之间,应当在上级院统一领导的基础上,打破地域界限,鼓励各基层办案单位之间交叉办案。三是加强区域间的侦查协作。当前,跨区域职务犯罪越来越普遍,各地检察机关之间的侦查协作越来越重要。必须高度重视侦查协作工作,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积极支持和配合外地检察机关的侦查取证和追赃、追逃工作。

下载检察机关侦监部门专业化办案模式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检察机关侦监部门专业化办案模式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