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教研模式 追求研究实效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学前教育,就是一项致力于中国强、中国智、中国进步的光辉事业。2011年对学前教育事业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举国上下对学前教育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且将其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党和国家关于学前教育的最新改革措施预示着幼教春天的到来。深化并推进素质教育是广大幼教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学前教育所寄予的希望,使我们学前教育工作者深感肩上责任和使命的重大,同时党和国家为促进学前教育事业所做出的非常有魄力的举措,也使我们有勇气、有信心,以我们自身的不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根据教师实际情况,实施分层管理,帮助教师寻找自身最近发展区,胸怀“幼儿全面发展”的大目标,研究适宜的教研模式,促进教师在原有水平上的提升,实现教育管理的高效化。
一、注重教研中的“零文化”
当今的教育正处在改革时代,在激烈的竞争中,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形势下,教学研讨活动过程中的有效合作,畅谈所思,优势互补,得到的将是多方(作课教师、听课教师、专家、领导)“共赢”。而“零文化”则是把教育改革推向正轨与高潮,让教学研讨活动达到多方“共赢”的最重要、最有效的“元素”。
1、与研讨主题“零距离”
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园长或学科组长)要事先让参加教学研讨的教师明白教学研讨活动的主题,操作方式,安排的课例,参加的人员和需要准备的材料(发言稿、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教学反思、困惑的问题等)。
作为参加活动的教师应该事先对教学研讨的主题、课例等做一番精心的准备——实践与理论的探索,并收集好资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参与教学研讨的教师、专家只有与教学研讨的主题“零接触”、“零距离”,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在研讨互动中得到提升。
2、与作课教师“零距离”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要求参与教学研讨的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针对研讨的主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太迷信作课教师,要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心中的困惑,即使说错了也没有关系。但不能“孔中观人”,把课批得“体无完肤”,应该理性地看待问题;不能充当老好人,专门说些好话。
作课教师更应该有个平和的心态,应该遵循“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
听课教师与作课教师在“零距离”的氛围中,才能有更好的交流,才能撞出智慧的火花。
3、与专家交流“零距离”
专家是教学研讨的指导者、引领者。但作为《纲要》理念的践行者——教学一线教师,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有发言权。只有面对而大胆地和专家进行“零距离”的交流,引用课例中的教学环节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因为有些问题可能他们也不会发现。甚至还可以与专家进行一番争辨,专家收集到一线教师反馈来的信息后才能结合课例中的教学环节从理论的高度分析,指导教师如何在实践操作中解决问题,才能总结好教学研讨活动的得失,推广经验,吸取教训,才能达到“研”有所得的目的,才能引领教师在新的课改浪潮中搏击——践行好新的课改理念。
“零文化”还包括许多方面内容:“零时间”——有充裕的探讨时间,“零心理”——没有心理负担的探讨,“零地位”——没有身份高低之分;“零库存”——毫无保留地交流;“零功利” „„只要能把“零文化”渗透到教学研讨中,它将引领我们不断向高境界的方向发展,教学研讨才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最佳效果。
二、“一课三研”教研形式本土化发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借鉴上海的经验,我园根据自身研究需求,大胆尝试、实践“一课三研”教研形式。我们抓住教师们的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确定了教育活动研究的薄弱环节为研究核心,采用“一课三研,连环跟进”的教研过程,真正提高了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质量,使教研活动“研”的氛围日趋浓厚。教师们通过一研“靶子课”、二研“示范课”和三研“跟进课”层层深入的反思,不断解读自己与他人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分享了许多有效的教育策略。随后,在此基础上延伸为“一课多法”“一课多研”“同学科不同级深研”等等。由此,实现了先进教研形式的本土化研究,为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搭建了平台,为园本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沃土,夯实了基础,促进了幼儿园教研水平的提高。如音乐游戏《狐狸和兔子》,我们融合“狡兔三窟”这个成语生成了一节中班体育游戏《狼和小兔》。
首先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游戏活动《狼和小兔》的大致流程:音乐游戏《狐狸和兔子》导入——玩游戏《狼和兔子》——放松活动。我们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非常喜欢情景性的游戏,因此我们决定在游戏中,为孩子们布置一个很大的“家”,突出“狡兔三窟”的特点,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最初,我们充分利用园内的现有资源——大滑梯,作为小兔子的“家”开展游戏。但是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利用滑梯不利于老师们组织与观察,而且当孩子们钻到滑梯里时,很不便于老师和孩子交流,更不便其他的教师观摩。针对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用滑梯当小兔子的“家”不合适,经过反复的商讨,我们决定用废旧大纸箱制作成小兔的家。
第二次组织游戏时,我们把制作好的“家”摆到了场地上,效果立刻就显现出来了。当孩子们看到时,立刻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兴奋不已。为提高游戏的难度,游戏中我们涉及到了让小兔
子利用装扮、保护色、躲藏来保护自己。调整之后,我们发现游戏效果明显提高,孩子们的游戏积极性、参与性都得到了提高,注意力也保持得更久,孩子们玩得相当开心。但是一节课上把心理健康和户外健康都涉及到,内容太多,没有凸显出学科重点。另外整个活动场地看起来很凌乱。
在两次活动后,老师们认真讨论、深入探讨改进的策略。经过及时地进行反思、总结,深入地思考归纳活动中的优缺点,并在教研组会议上进行讨论,对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仔细推敲、反复斟酌、精益求精。决定把重点放在体育游戏上,不再涉及小兔子利用装扮、保护色保护自己,而是在游戏活动中,关注学科特点:训练幼儿钻、爬等动作技能,发展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整个活动以小兔子战胜大灰狼为主线,妈妈带小兔去神秘的地方——小兔子参观新家外部特征——小兔子感知家的内部结构特征——玩游戏《狼和小兔》——放松活动。活动中幼儿投入、勇敢的表现,表明了在情景中幼儿的个体主动性被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兴趣,被进一步的激发了出来。
在这个游戏的创新中老师和孩子们充分的体会到了“狡兔三窟”的内涵和精髓所在。体育游戏的对抗性也得到的一定的体现:更进一步培养了幼儿聪明、机智、勇敢的精神,同时也更增加了游戏的乐趣。正是一次次这样的活动,助长了教师们参与交流研讨的激情与热情,真正发挥了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有效地提升了教师们活动
设计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让教师实实在在地在专业化道路上不断成长进步,真正达到了经验共享、互为提高的目的,活动效果显著。
三、抓住省市县教研室提供展示的契机,为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搭建平台
每次省市县级教研活动,我们都做到“认真对待、合理分析、集体研讨、全面提升”。我们鼓励每位教师把握机会提升自己,形成了“展示自我,树幼儿园品牌”的积极氛围,让教研活动真正成为教师自发地、主动地进行优秀成果展示的舞台。对于选定的展示内容,我们借助教研团队的合力集体研讨、提升,增强了教师的信心和团队的凝聚力,展示了教师不断发展的专业水平。无论活动结果如何,我们引导教师感恩团队的每位合作者和支持者,使团队意识得到升华。我们为教师营造了良好的研究氛围,教师们真正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人,教研活动也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
通过多年来的摸索与实践,我们感到园本教研是切实为幼儿园发展服务的,园本教研是切实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服务的,因为它能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它打破了以往的教研活动是空中楼阁、雾里看花,参与者只能席耳恭听,而不一定能解决本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尴尬局面。但我们也深深地感到进行园本教研,仅仅依靠本园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强大的理论支持和专业引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希望得到更多的领导专家指导和厚爱!
第二篇:立足校本教研,注重培训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立足校本教研,注重培训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邓绍志
【摘要】校本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构建学习型学校的关键措施,我校围绕校本研究的激励机制、平台构建、方法探讨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有效的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学校整体工作的推进。
【主题词】校本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实施校本培训的目的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所学校的成功,来自于教师的能力和他们的精神,而这种能力与精神并非全部来自职前培养,学校的现实环境才是培植、巩固和不断发展它们的重要场所。在这种背景下,重新发现教师,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已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主流话题。在六年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校立足校本教研,注重培训实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我们的做法是营造学习氛围,构建学习的平台,提供学习舞台。
一、运用激励机制,营造学习氛围
良好的校本教研学习氛围源于教师的交往与参与,运用激励机制,建立教师之间横向的交流与分享,才能形成共同提高的团队意识,才能激发教师主动学习的内在动机与愿望。我们运用目标激励、需要激励、榜样成果激励等外部诱因,致力于营造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学习氛围。
1.目标激励——引导每个教师充分理解并认同学校的发展目标,把学校愿景与个人愿景有机统一起来。我们围绕学校的整体目标,全面认真地分析各年级、科组、专业特点,归纳总结其普遍性,从上至下构成一个具有有机联系的目标体系,同时制定出有效的实施计划、信息反馈系统和检查评估制度,从德、能、勤、绩、责五个方面制定考核标准,实行量化积分考核。通过责任目标激励全体教师在校本教研中不断汲取新技术、新知识,在坚持不懈的学习中,创造自我,发展自我,促进专业化成长。
2.需要激励——我们将校本教研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结合起来,让学习成为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学习型组织的根本特点表现为实现全员学习和终身学习。而许多教师把学习看作工作之外的负担,将工与学割裂开来。学校的任务是引导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强化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校本教研才有生命力,才有发展后劲。我们将中高级职称的条件细化成表格印发给教师,指导教师对照条件制订个人职称晋升计划,促进了学校愿景与个人愿景的完美结合。2003——2007年我校位教师申报中高级职称,40人晋升为中级职称,20人晋升为高级职称。2005年我们制定了《骨干教师评定管理条例》,随即进行了富有实效的骨干教师的评选、管理工作,培养了校、镇、区、市四梯队骨干教师38人,占总人数的34.5%。
3.成果激励——用校本教研中各方面的典型和教师的教科研成果激励教师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超越。我们制定了《华光中学教育教学奖励方案》,设立了贡献奖、教学成绩奖励、岗位奖、综合考核奖等项目。我们通过组织举办教学论坛,评选教科研优秀论文、优秀资源;通过优质课比赛,评选教学能手;通过教科研成果展,评选学者型教师;通过开
第1页
展责任目标考核,评选先进工作者„„运用激励机制,营造了浓烈的校本教研学习氛围,创设了“我在学,你在学,他在学”的良好环境。几年来,教师在学术报刊上发表论文、作品15篇,论文获省三等奖以上42篇(全国一等奖16篇),课例获区一等奖以上4个(其中全国一等奖2个),教学设计、课件获区一等奖以上27个。
二、构建学习的平台,促进教师成长
构建三级学习的平台,致力于改善教师的思维品质,发展共同愿景,是促进教师成长建设的重要举措。学校应把“学习化”作为校本教研教师管理的强化手段,引导教师实现由职业型向事业型、应试型向育人型、单一型向复合型、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唯有注重团队学习机制的建设,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
第一,充分发挥学校教学处在校本教研中的导向作用。我们建立健全了校本教研领导机构,教学处负责履行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制订系列学习制度与考核评价制度,督促校本教研的具体实施。
第二,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在校本教研中的主阵地作用。构建学科教研组学习的平台,抓好学科教研组长队伍建设是关键。学科组长是校本教研的中坚力量,是教师学习最直接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示范者。学科组长只有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把握学校的办学思想,才能带领教师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才能真正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各项措施。我们的做法是制定责任目标、坚持培训制度、组织典型示范。制定责任目标即制订学科组长月工作、学期工作责任目标,以规范学科组长工作行为;坚持培训制度即一月组织一次教研学科组长培训,让学科组长做抓实校本教研的明白人;组织典型示范即坚持问题为本的校本教研方向,提供在问题中学习、在环境中解决问题、在问题中提炼问题的范例。从而更新全员观念,改善全员心智模式,净化全员精神世界,提升全员教科研品位。
第三,充分发挥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作用,我们着眼于解决教师的“三个格”——重视新老师“入格”培养,中青年教师“上格”提升,全体教师的“合格”保证,我们要求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做到五个坚持——坚持师德规范的学习,明确师德规范,提高师德修养;坚持教育理论与教育改革方向的学习,积极参与教改科研;坚持教育教学实际案例的学习,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坚持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的学习,借石攻玉,形成教师个体的风格特长;坚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学习,以学生为本,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保证措施是建立教师校本教研个人档案及考核评价制度。构建三级学习的平台,铺设了校本教研的旅程——问题·设计·行动·反思,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抓实七个结合,为教师成长提供舞台
校本教师专业化成长强调教师专业化发展要以校为本,以校为中心,以校为基础,要在学校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采取抓实七个结合的方式,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条件和舞台。
培训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校本教研是教改科研的集散地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战场,是联系教育理念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引导教师结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有效地学习,学习与工作之间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在实质上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此我们理顺了“根据工作需要开展校本教研,根据校本教研进程组织学习培训,根据教研成果评价学习效果”的工作思路。鼓励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大胆接受新理论,应用新技术,进行实验创新,出成果,出经验,出论文。近几年来,学校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推行了“交流式”的集体备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上学期期末,学校组织部分家
长、学生、教师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情况做了深入的调研,发现学生中存在“完成作业就算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较为严重,在充分论证基础上,试行了“教学一体”的教学改革,创新备课模式。新的备课模式可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具体内容分为三部分:课前自主预习,课堂主动参与,课后自觉巩固。备课具体过程为:(1)、寒暑假备课。寒暑假各人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二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2)、主备教师备课。备课组长开学初确定主备教师和审核人;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自主学习方案”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3)、备课组备课。组长初审“自主学习方案”后至少提前二天将“自主学习方案”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由备课组长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自主学习方案”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自主学习方案”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4)课前备课。上课前一天将“自主学习方案”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自主学习方案”再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即进行课前备课,使自主学习方案具有个性特色。(5)课后备课。第二天师生共用“自主学习方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自主学习方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这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便成了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则在“自主学习方案”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学习心得等。从试行近一个学期的情况来看,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及提高教师整体水平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师德培训与业务培训相结合。学校不仅重视教师的业务培训学习,还特别注重加强师德培训教育。一是通过每月一次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理论学习,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二是及时向教师传输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让教师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自觉主动工作,讲奉献、比贡献的师德意识;三是开展专题师德师风教育活动,通过案例培训,让教师进一步明确师德规范,树立以学生为本,真心关爱学生的师德风尚。正是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师德培训活动,造就了华光中学师德高尚、师风优良的教师队伍,学校虽地处农村,虽然学校条件较差,待遇不高,但教师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工作勤奋努力,开拓创新,一直以来,教师中无违法现象和不良言行。
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学习学习相结合。学校坚持定期校本培训学习和教研制度。通识性培训学习内容,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培训学习,如先后统一组织了三轮计算机技术应用培训(操作基础、课件制作、主页制作技术)、说课、案例教学,“自主学习方案”研究,怎样听评课,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等培训学习。规定学科教研组每周半天的教研时间,集中研究实际问题,交流教学经验。根据学科专业需要和教师个人发展需要的培训学习由教研组分散组织和教师个人自学,学校加强督导与考评。这样把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结合起来,互为补充,既有学校统一要求,又有各教研组和教师自我需求,有效推动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校内培训与校外访问相结合。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教师提供多渠道的对外交流学习的平台,让教师及时了解“外面的世界”,把握最新的教育信息。几年来,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到省外学习达61人(次)。为让教师接受新课改信息,我们在我市课改前的2001年就组织了全体科组长和骨干教师到深圳南山中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实地学习;为构建我校自主学习课堂模式,2005、2006年先后两次派行政、科组长、骨干教师共21人到江苏梅岭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考察学习。学校聘请省、市、区有关专家、学者到校为教师举行培训讲座达15次。
交流提高与督察考评相结合。学校结合说课、案例教学、自主学习课堂结构模式研究等教研活动,以组为单位,开展研究课交流,每周一节主题研究课。教研组组织教学设计、听评课、教学反思与教学再设计等活动,为教师提供相互交流、学习和研究的平台。同时,每学期都认真贯彻学校、级组、备课组、个人四级课堂教学调查,及时反馈意见,重点抓好备课组和个人的教学调查工作。每学期进行的教学处、级组、科组三级课堂教学抽查都在100节以上,课后听课负责人与每位教师就其课堂教学交流、研究,和上课教师一起感受上课的“乐趣”,共同探讨遇到的困难。改变了过去视导单一的评价功能。“抽查听课”活动结束后,召开教师大会进行研讨性总结。
示范引路与教学评优相结合。学校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指导作用,一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结对指导青年教师,学校对指导工作进行考核,作为发放津贴的依据之一,二是按照教研活动的整体进程安排,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均承担有相应的教研任务,每学期必上一次示范课。同时,为了激励教师培训学习和教研工作,学校每学期均要举行课堂教学评优大赛,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综合评价,促进了一批教师的成长。
常规培训学习和课题研究相结合。学校要提升办学层次,必须重视科研工作。几年来,我们本着“科研要解决实际问题,科研要提升学校定位”的思想,加大了课题研究管理的力度,从课题的立项到具体的研究过程都有专人跟踪,激发了教师科研热情,增强了教师科研意识,学校课题研究从无到有,从低级别高层次,从走过场到注重实效,始终呈现一种不断提升的态势。现经审批立项的校级课题有20多项,区市级课题6项,省级课题2项。其中中学教育学会十五规课题“优质语文教学研究”通过了总课题组的结题验收,并被为课题研究的一等奖。
着眼义教特色,抓实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探索,我们才刚刚起步,许多新的课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坚信,在校本教研这片沃土上,勤耕不辍,定会硕果满枝。
第三篇:提高教研实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提高教研实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广西田林县平塘中学舒朝国
【摘要】教师的教研实效和专业化发展是息息相关、不可偏废的。目前,提高我国的教研实效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形势严峻、问题复杂、任务艰巨、道路曲长,我们必须从教师、学校、政府、观念、措施、体制、机制等多方入手,循序渐进、脚踏实地地进行刀斩乱麻、脱胎换骨式的深改革、大清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研实效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从而才能使我国的教育事业以更加崭新而矫健的身姿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关键词】教师教研实效专业化发展提高
当今时代,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时代,是一个国际竞争显著激烈、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优先发展学校教育更显重要,我们只有把学校教育这一基业真正落实到提升综合国力的核心地位上来,全面实效地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国民的综合素质,才能有效地为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但是,学校教育是有别于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等其他教育形式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有一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化教育。这种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专业化的教育,它直接受到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影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是指教师在教育终极价值目标的引导下,主动通过行动研究、教学反思等教研形式,不断地追求自身的专业成长,从而达到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讲到的教研就是指有关教育教学的研究,这种研究具有自主性、持续性、系统性和专业性的特征,它的最终目的是要使教师成为一种知识型、学习型、反思型和专家型的教师,其范围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的研究、专业技能的研究和专业情感的养成和升华,它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相辅相存、相互牵制而又共同发展。一方面,教研会受到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教研又会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一种有效的教研机制,必定会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相反,一种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研机制,也必定会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致命的甚至是负面的影响。我们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研促教、与时具进,才能有效地加快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步伐,扎实得力地推动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向前迈进。
目前,在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当中,特别是在很多的中小学当中,学校的教研是相当的低效而让人担忧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相当的薄弱而让人深省的,“泡沫化教育、空转式教师”就是对我国目前很多学校教师教研和专业化发展的真实写照,至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管理观念上的。首先:从许多地方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如各地县、市教育局)来说,他们的工作重点在于抓安全、抓收费、抓升学率、抓控辍保学、抓各种督察工作。我认为这些工作都很重要、都必不可少,但我同时也认为,作为专门的教育行政主管单位,如果不知道或忽略了对教师教研及其专业化发展的培养和提高,这在根本上就是对教育这一职业的敷衍和失职,教育靠什么生存?靠的是质量,而质量又来源于谁? 来源于教师,没有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哪有高质量的教育,我们天天高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升学率,我们又有多少人真正地去关注过老师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呢?又有谁真正的把对老师的提高当作像是对学生的提高那样去看待或关注这个问题呢?我们对老师的发展做过正确的引导和激励吗?老实的说是很少或没有的,我们有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注重的不是教育工作
.1.本身的质量,而注重的是教育工作所带来的含“金”量,为了提高这个含“金”量,他们可以不择手段、黑白颠倒、以假乱真,与其说他们是在进行教育管理,还不如说他们是在大搞教育创收,对于这一点,本人感受颇深:在2005年暑假期间,某县教科局举行了一次大型的赛课竞聘活动,每人参赛费100元,当时引来了100多名德才兼备的教师参与其中,他们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各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遗憾的是,在这100多名竞聘者中最终没有一名被录用,录用的全是一些没有参赛的、与领导有着亲情或权钱关系的教师,后来,有些参赛教师弄不明白去究竟,当时局长的一席话让大家目瞪口呆,局长如是说:“老师们,你们很有能力,你们越有能力,就越需要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磨练„”我们的乡村教育就越需要你们,请你们回去好好干,努力创造条件···”这一席话足以让他们牢记一辈子,他们这才知道他们干得再好再累也没用,他们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金钱和关系,他们只能认命,继续回去过自己和尚撞钟的清闲生活;据了解,该县十几年来的教师流动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的,最后把一大批不学无术的教师塞到县城各个学校,最终导致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直线下滑,甚至位居全市乃至全省倒数,领导的教训是这样的:今后本县城的初、高中学校一律不准招用乡村中学的教师,因为以往的事实“惨痛”地证明:凡是从乡村学校录用的老师都是无能为力的、低素质的;这一结论可要命,它足足把该县的教育教学拖累了十几年。结果,他们每年只能走出去、请进来,可是教育质量逐年下滑,越抓越见鬼。至今一大批乡村教师只能十几年、几十年地在乡下过着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求进取的无奈生活。我真为这样的教育管理和用人现状感到极度的无望和憎恶,这不能不说是该县教育事业的一大悲哀。
其次:在现实的学校管理中,很多学校对教师的管理虽然几乎是全程跟踪的、禁闭式的,但它完全是一种机械呆板、繁琐低效的,更有甚者是缺乏人性化管理的,这样的办学模式和管理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失人本原则的,它从根本上忽视了教师教研和专业化发展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对教师专业情感的培养和再生,使得大量的教师纷纷改行辞职、积劳成疾、干而不为、为而无信。例如,在我校原有的30名教职工当中,现已有3名改行或辞职,一名因劳成疾而休假,现又有5名参加了本年(2009年)的公务员考试,像这样的教育,实在是让我们深感担忧和发人深省!据本人对某县50多所中小学校的间接摸底和了解,得知一个有着20多万人口的大县,每年能向市重点高中输出的学生数竟然只有20来人,这还不如其它县市一所学校一个班级的升学率,像这样的教育教学,我们能不为之汗颜吗?我们有些学校领导,他们并不是不去关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是压根底就不知道什么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根本就不懂得如何去关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他们只懂得让教师们被动的服从、机械的管理,至于什么是网络教研、校本教研,什么是校际交流,什么是教师们的自主创新,老师们一概无知。有的领导不分青红皂白地去实行“关圈养猪”式的坐班制教研,整天让老师们呆在办公室里进行闭门造车、纸上谈兵,完全把老师们的专业发展和个性成长跟外部的世界和网络的发展孤立起来,难道这就是我们所主张的人性化管理和专业化摇篮吗?井还是那口井,蛙还是那些蛙,唯一不同的就是这些旱井之蛙怎么也长不大,我们要不要搞坐班制教研、怎样搞坐班制教研,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千万不能死搬硬套地搞一刀切,我们必须摸清实情、顺乎民意、权衡利弊、谨而慎之,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它是不是真正有利于教师的自主教研和专业发展;否则,这样的教研模式只能吃力不讨好、冤做杨白劳。还有些领导,他们简单地把学校
.2.教研跟千篇一律的教案抄写和不求实效的公开课听评等同起来,把教师变成一台台整天忙于上课和抄写教案的机器,一辈子的教师、一悲子的教案,写了丢、丢了写,写了一辈没进展、写了再改再用是偷懒,偷懒惹麻烦、麻烦大了丢饭碗!但事实上谁都知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远远不只是教师的教案化发展,作为教师,要求写教案本来是一件绝对正确的事情,但任何事情总要有个度,这个度应本着必要性的原则,真正好的教案不在多,而在精,在于它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我们应该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要做得很多事情都可以是正确的,但不一定都是有意义的,如果一件事情没有必要、没有意义,我们为什么不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使在那些更有必要、更有意义的业务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上来呢?教研实效的提高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它绝不是一个单凭一味地抄写教案或肤浅地听评几节公开课就能解决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千万不要犯舍本逐末、一叶障目的错误,我们应该为教师的成长腾出更多的自主空间、开拓出更多的发展渠道、搭建起更广阔的发展平台,这才是我们教师教研和专业化发展所必需的。此外,我们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特别是乡村中小学校,他们的学校管理是松散混乱的,学校教研是瘫痪无常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无动于衷的,对于这些名存实亡的学校,我们应该对它们进行有必要的重组或合并,优化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研能力,使它们朝着一个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第三:在我们教师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高分和升学率,他们只知道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而不注意自身的学习和提高;他们只懂得对学生负责,不懂得对自己负责;他们蛮干、拼干和死干,一个个像只懂耕地不懂吃草的老牛,他们似乎永远也弄不清这样的道理——为什么我们的工作油去了灯不亮?老师,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由于你本身的油质不好,即使你加了再多的油,灯同样不亮;另一种是因为你的油已经渐渐耗尽,但你却不知道或不情愿为自己加油,灯当然就越来越暗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得不偿失、本末倒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们连教师自身的发展都得不到落实和保证,又从何谈起学生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呢?与此相反的是,我们有些教师因为种种原因影响了他们对教师教研和专业化发展的重视,有的缺乏目标,他们认为教书不是为了育人而是为了谋生;有的觉得教学任务繁重,挤不出时间学习、总结和反思;有的认为教书守贫还不如挣点外快来得实惠;有的抱怨条件恶劣,缺乏网络信息;有的认为缺乏公平和激励,干好干坏一个样;有的认为教育工作没意思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影响教师教研和专业化发展难以提高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通过上述对我国学校教研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分析,我们深深地感到时间的紧迫、责任的重大和任务的艰巨。我们要想大力提高教师的教研实效,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们就得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统揽全局、把握关键,并通过政府、社会、学校和教师的多方配合、长期努力,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教育现存的不良局面。
首先,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来说,教育行政管理是教师教研和专业化发展的基本前提和保障,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提高教研实效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充满希望而又布满荆棘的“阵痛”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必须为教师的自主教研和专业化发展搭建起一种“激励、引领和竞争”相并存的教育管理 和保障机制。在这个机制当中,激励是推动教师进行自主教研和专业化发展的内
.3.在动力,没有激励,就没有动力,教师的教研和专业化发展就会失去自觉能动性,他们的责任心和事业感就如同瓮中死水,难起波澜。领导,请你不要动不动就把激励当成是别人向你进行的索取,更不要误认为是别人在想你进行的讨钱或要命,你急什么?这本来就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和真理,它与一个人的素质没有必然的联系,激励犹如鲜花,有花之树自然蜂拥而至,无花之树当然就难见生息。我们完全可以说,一位不懂激励的领导,肯定也是一位不懂管理的领导、是一位抓不住人心的领导;况且,激励的方式各有千秋,而不是千篇一律,如果你真的不懂得怎样去进行激励,那我可以说你真的不懂得怎样去进行管理。激励是动力,引导还是航灯;没有引导或引导不当,我们的激励和努力就会偏离方向、就会难达目的或事与愿违;在引导上,我们应当注重自主能动性的调动、注重方法论的指导、注重引领效度的提高,要确保引领的长期性、稳定性和延续性,要广开教师教研和专业化发展的渠道;除了鼓励教师自主学习、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外,我们还可以聘请专家指导、开展网络教研、加强地区交流与合作等。例如,在2009年4月初,百色市田林县教育局与广西教育学院联合举办了一项主题为“院县联合促均衡,研训一体求发展”的骨干教师培训,这项培训为该县建设一支具有扎实教学功底、较高理论水平、高尚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和教学艺术型、专家型、骨干型的教师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引领和榜样示范的作用,它必将有效地促进该县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大力地提高该县的教育教学效率和教学管理水平,从而有力地推动全县的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这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典范。许多老师会后反映,该项培训为他们打开了一扇希望之窗、信心之窗,使他们前所未有地感到了学习的兴奋和震撼,让他们受益匪浅。此外,我们还应该知道:有了激励和引导,还必须有竞争的推动;一个社会如果没有竞争,这个社会就很难进步;竞争是动力的再生,是效率的加速器,它如同机械的齿轮,竞争越激烈,转速就越快;当下,我们应该很好地把党的绩效工资政策与其它激励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大对教师自主教研和专业化发展的引导力度,实行“能者上、贫者让、庸者下”的竞争策略,大力地把我国的教师教研和专业化发展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其次,从学校的管理方面来说,学校管理是教师教研和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是主阵地、是练兵场;我始终认为,中国教育的病根不在于什么体制和观念的问题,而在于教师的动力问题,解决了教师的动力问题,一切的自主创新、一切的艰难险阻、一切的体制观念都可以得到妥善地解决,它们并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关键是看我们能否真正地意识到这些因素,并且有动力、有决心地去解决这些因素;因为,教育在本质上是人为的教育,教育的主体和对象都是人;作为学校,我们的管理一定要坚持人本管理的原则,充分地激发、精心地维系、不断地再生教师教研和专业化发展的主动积极性即动力,一位成功的校长或一种成功的办学管理机制,它一定会把调动教师的主动积极性尽可能地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一方面它能促使教师们去进行自主管理、自我追求和自我发展;另一方面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们的主动积极性去积极地参与学校的管理、规划和发展,这完全是一举多得的事情,而且会使我们的学校管理和教师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否则,我们不但不能调动教师的主动积极性,反而会压制或破坏原有的动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虽然在管理上下了九牛二虎之力但也很难收到成效的原因;说实话,正如我们前文所做的分析那样,我们现行的很多政府、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措施都是主观、片面、强制和不切实际的,有的甚至是扭曲变相的;这对教师的主动积极
.4.性来说无异于是取水救火,越浇越糟、越管越瘫;我们要想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作为学校领导,我们必须把上级主管部门的宏观激励政策与本校实际相结合起来,充分地调动教师们的主动积极性,使他们想要干、自觉干、抢着干、想着点子去干好,这哪里有做不好的工作?谁说激励不是管理、不是艺术?谁说激励就是拜金主义?我们的一声鼓励是激励、一点安慰是激励、一份信任是激励、一点支持是激励、甚至连一个善意的微笑都是激励,激励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有的领导整天拿着上方宝剑,扳着面孔做人、威逼吓令地管人,更有甚者是挖空心思地争名夺利、勾心斗角、欺上瞒下、拉帮结派、耗子扛枪窝里横,我真为有这样的领导而感到伤心;我们不难发现,在全国上下的很多各级各类学校当中,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根本就不是引领关系,而是对立关系,像这样的上下级关系,教师们哪来的工作激情和敬业精神?哪来的自主教研和专业发展?我可以直言不讳地说,我们教育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引领关系的失败,我们必须理顺摆正这种关系,否则我们再多的投入、再多的努力也只能化为泡影;在我们调动好教师的主动积极性之后,接下来就是看我们怎样去引领,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引领不完全等同于学校的引领,上级的引领只是一种宏观的导向,而学校的引领则是对这种导向的具体细化和落实创新,这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引导不当,我们不但做不好工作,而且还会挫伤教师们的主动积极性;我们应当确立起一种专业领导、专业管理的思想,把学校管理作为自己的本职专业,努力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有现代教育和管理的意识和理念、具备以教育管理知识为核心的复合型知识结构、有学校管理的专业能力、智慧和艺术等,学校领导是学校教师中的教师,他们的良好素质和能力一定会带动教师自主教研和专业化发展的进程;在具体的引领方面,我们千万不能把教师当成是实施命令的机器,而要把他们当成是自主发展的人;同时,我们对教育发展的理解不要片面地认为只是学生的发展,而不知道“教师的发展应优先于学生的发展、二者发展同等重要”的道理;如果我们放弃了教师的发展而去一味地追求学生的发展,那么学生的发展最终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在发展渠道的管理方面,我们一定要走对外开放之路来强我自力更生之本,在走出去请进来的同时,一定要加强自主校本教研和专业发展,我们可以建立健全由教师、学生、教育专家或社会知名人士共同组成的、皆在促进教师教研和专业化发展为主的校务委员会,加强民主和监督,让广大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管理、改革和发展的主人;我们也可以跟一些具有领头作用的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机构或具有榜样示范作用的中小学校建立起合作关系,让老师们在合作研究的实践中实现教师的自主学习、自我完善和发展;此外,学校要不断地强化教师的自主意识、反思意识和自我评价意识,要注重对教师自主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课堂教学是教师最基本的专业活动形式,我们要引导教师将专业发展的探究根植于课堂教学,这样,自主提升才有活水的源头。最后,我们要改进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方式,这无论是对教师工作的考查、考核还是对教师的评价、评定,我们都应本着有利于激发教师的自主积极性、有利于教研实效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我们应该把评价当成是一种激励、导向和调控的手段,而不应该是一种变相的惩诫;首先,在考评的内容和标准上要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要能反映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要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试验、教学创新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及师生关系等引入考评的内容;其次,在考评的组织实施上,要杜绝一切形式主义,努力使考评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认识、.5.更新观念;最后,在考评结果的使用上,要防止片面和绝对,要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全过程来看待每次考评的成果,考评要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有利于教师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第三:从教师的自身角度看,教师是有效教研和专业化发展的根本,我们应该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的“激励、引领和竞争”机制下,首先要认真不断地反思差距和不足:我们可以反思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反思自己与上级要求的差距,反思自己与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差距,反思自己与社会发展和要求的差距,还可以反思自己过去和现在的差距、校与校的差距、管理与管理的差距、国与国的差距等。当然,这些差距的反思应该是围绕着教师的教研和专业化发展来进行;我们只有先知道这些差距,才能有效地去缩小这些差距;同时,我们还要深省不足,包括自身的不足、管理的不足、他人的不足、以及教育法律法规、社会制度、社会现象的不足等。当然,这些不足的反思也应该是围绕着教师教研和专业化发展来进行的。我们只有先知道这些不足,才能知道怎样去克服这些不足。我们反思差距与不足,就会产生缩小差距和克服不足的力量和勇气、就会打开解决问题的大门或入口,我们做起事来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其次,我们要根据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努力去探究缩小差距和克服不足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使自身的教研能力和专业化发展水平得到有效地提高,这既是我们进行反思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实现教研实效提高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另一方面要狠抓专业技能的提高;在提高专业技能方面,我们既要注重方法技巧的研究,也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技能性转化,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位学习型、反思型和研究型的专业化人民教师;最后,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清楚,一位学习型、反思型和研究型的教师的形成与这位教师强烈的责任心、高度的敬业意识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我们每位教师都是人类社会文化成果的传递者、是一代新人的培育者,我们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起着巨大的作用;我们除了要教好功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外,我们还要关心学生的健康、参与学校的管理等等,这种工作的性质和使命已经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具备这样的素质和精神,如果没有这样的素质和精神,我们的自主教研和专业化发展就会失去支撑和效力,我们的各种激励、引领和竞争机制就会失去它们存在的意义,整个教育事业就会变成一潭死水,停滞不前。
总之,教师的教研实效和专业化发展是息息相关、不可偏废的。目前,提高我国的教研实效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形势严峻、问题复杂、任务艰巨、道路曲长,我们必须从教师、学校、政府、观念、措施、体制、机制等多方入手,循序渐进、脚踏实地地进行刀斩乱麻、脱胎换骨式的深改革、大清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研实效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从而才能使我国的教育事业以更加崭新而矫健的身姿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参考文献
1.2.3.4.5.宋书文 梁全进.1996.现代教育学 [M] 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Luyun.2009.院县联合促均衡,研训一体求发展 广西基础教育研究网。陈卫.2005.教育管理: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支持 教师发展研究。郭志明 申心刚.2008.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漳州教育网。思想者.2009.教师拒绝专业成长的理由 广西基础教育研究网。
.6.
第四篇:立足校本教研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抓好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好力保中心学校 张德恩
一所学校的成功,来自于教师的能力和他们的精神,而这种能力与精神并非全部来自职前培养,学校的现实环境才是培植、巩固和不断发展它们的重要场所。在这种背景下,重新发现教师,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已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主流话题。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加强校本教研的的培训,制定相应的措施激励教师积极参加远程教育,自学、青年教师参加学历教育学习培训,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产生造血功能,加强校本培训,促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在教师教育教学的探索中逐步形成,所以,建立“校本教研”机制,立足“校本教研”,将学校构建成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学实体,是加快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根本途径。坚持以校为本,重心下移到学校,强化对话、交流、互动的教学研究形式,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教学规律,总结推广教学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对于校本教研,就是要围绕学校中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拘形式、不分场所、不限人数,随时随地的进行研究。因为一节课下来,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碰到的疑惑,而我们课前所创设的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检验后,是否适合学生实际的需要,存在的什么问题等等,都需要及时地加以解决,否则就像鱼刺卡在喉咙里,不吐不快。这样教师自然而然,需要通过自己的反思并寻找同伴互助,在研究中达到解决问题。在这其中,我们有时会为了一个问题会去搜寻资料、打开电脑网上进行交流、对话,有时会与教师争得面红耳赤,通过一番的争执与探讨,教师的专业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这正是校本教研这种基于学校、贴近学校师生的实际情况而体现出来一种优势。校本教研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又是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提高的捷径,作为教师怎样加入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中去,它需要我们怎样去面对,凭借怎样的热情投入到其中。
首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坚持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与研讨,组织教师开展读一本好书活动,学习《人民教育》、《内蒙古教育》等教育刊物杂志,利用运程教育视频栏目观看教育专家、名师教学实录,做好读书笔记。结合本校实际,开展校际教研,走出去听、评、课,了解教学动态和各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成功案例,借鉴名师教学方法,撰写心得体会,设计教学方案,大胆尝试,认真总结。
学校制定了《校本教研计划》和《教师专业成长三年规划》构建了以校为本的学习体系、培训体系、科研体系,建立了相应的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机制,制定了相关的分步实施措施。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负责人的“校本教研工作管理领导小组”。建立了以校长为核心,教导处为主体,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为基本单位的教师人人参与的教研网络,拟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促使校本教研由被动到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最终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以学校作为研究的阵地,构建学习化的教研文化。变教室为研究室,变教师为研究者,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每位教师在新课程实践中的自我反思、自我创新,将学校建成具有浓郁研究氛围的学习化集体,使学校形成浓厚的学习化的教研氛围。依托中心教研组,开展新教材培训或业务学习。主要形式:
1、组织集体备课,观看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2、举办教学理论学习讲座,开展学科交流、讨论教学热点、难点问题;
3、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在职函授、自学考试、计算机模块等级培训与考试等继续教育,努力改善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学历层次。
4、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师专业成长袋建档。教师要对照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每年进行专业发展自我评价,不断发扬自身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让成长袋伴随教师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5、同伴互助,在互动、互学、反思中共同提高。
6、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自觉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让每一位教师能够在课改中自我反思,并且给他们一个发表观点、交流体会的空间,让每位教师都能够体会到自己是参与校本教研的一员。教研组经常为教师组织微型讲座,把时间留给教师,让教师唱主角。同时开辟教改论坛,课改之窗,交流教师在校本教研和课改中的观点和心得体会。对教师的评价也由过去的单一性评价变为立体性评价,有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教师、家长评价教师等形式,大大地调动了教师自觉发展的积极性。
其次,校本教研促进专业成长必须从四个方面达到落实与实施。
一是立足于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搞研讨。校本教研需要专业引领,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中,我们首先从转变教研组长的角色做起,营造民主、平等的教研氛围,引导教师反思,与教师平等对话,与教师一起在教学实践中探讨改进教学行为。我们提出了“教研为学校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的口号,创造性地开展了“分片联研”活动,采用“集中与分片指导”相结合的形式,与教师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和探讨,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研讨的积极性,教师敢说了,思想活跃了,教研氛围浓厚了。学校也是教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现实的、有价值的教学研究,离不开教学实践。因此,我校领导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与教师和学生座谈会,深入调查校情、教情、学情,与广大教师共同进行教学研究和探讨,从指导教师上 “研究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外出学习教师汇报课”过程研讨,最后拿出该学科体现课程目标要求的“示范课”为止。充分展现“谈—听—议—思—行”校本教研的全过程,使得学科个性教研活动富有成效,教师的教研水平有了较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了较大提高。
二是典型示范,整体推进。㈠、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和课改工作的生力军,如何发掘教师的教研潜能,让教师投身于校本教研和课改当中,并有所成就,这就需要一个符合学校和教师实际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因此我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让教师面对专家,接近学者,带着问题向专家探究求教,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且多次派教师外出学习。㈡、拓宽校本教研渠道,丰富教研形式。校本教研,极大地调动了学校和教师参与课改研究的热情。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我校在校本教研的途径上和形式上“推陈出新”。如学校针对老年教师观念滞后、难进入角色的实际,开展了中老年教师课程理念学习活动,激发了中老年教师投入校本教研的热情;还开展了“一对一”结对子同伴互助教研,打破不同学科、年级的界限,实施“一个学期一个主题,一个主题一种形式”。目前,全校形成了良好的局面,教师之间有计划的交流与分享经验,切实提升了校本教研的研究水平。㈢、积极倡导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课程资源。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在用好教科书,完成课时计划的基础上,开设了校本课程。丰富了学校课程资源,充实了教育教学内容,实现了义务教育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㈣、理性反思,自我创新。教师的个人反思是基础和前提。许多教师对教学反思缺乏理性思考,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能进行深层次地实施校本教研,就要求教师要有突破自己,能够做到教学前想一想,自己的教学设计要体现什么教育理念,实施时能不能顺利落实,教学中充分发挥教育智慧,对教与学的活动及时灵活调控,使动态的课堂不断有新的资源生成,时时处处用新课程理念来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教学反思有效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成为教师运用理念的催化剂,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的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的荡涤下,通过校本教学研究,将吹生出一大批专业型、专家型的教师,在这个广阔的教改的舞台上,将培养出一批新世纪的人才。所有的这些都是得益于课改,虽然我们为之付出了许多,但是我们得到却更多。这就是课改的迷人之处,也是成功之处。
抓好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好力保中心学校 张德恩 2010年5月29日
第五篇:浅谈课题研究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意义
浅谈课题研究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反思能力、实施教育的手段、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对学生成长的分析评价等等这些能力的提高是最为重要的是关系受教育者今后成长的着眼点。当教师的这些方面能力增强时她的教育技能也会随之提高。这是教师向学者型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课题研究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也是突显学校特色的重要途径。下面就课程研究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做以下理解。
一、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身心各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这就要建立在对学生负责的基础上。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是职业修养的根本是一种敬业精神。在课题进行过程中教师的这种精神在不断地成长和升华。回想教师对学生原始的爱更多是处于喜爱很多教师是因为喜欢孩子选择了教育但是教育学生的工作不能只建立在此基础上。因为她们身心需要发展、各方面要和谐、健康的成长还需要成人更多理智的爱——教育爱它是建立在喜欢孩子的基础之上更深刻的爱。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学习、探索、研究的精神时时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其中包括思维发展规律。所以只有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了如指掌时才会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许多教师初步尝试课题研究时有的提出了这样的质疑研究是专家的工作学校的教师每天忙于一日活动的实施有时间研究吗有精力研究吗研究会有成效吗这样的提问在研讨会上,经常博得许多同行的认同。是的当许多老师迈开课题研究的步伐时有的校长也底气不足更别说老师了。但是经过了几年的摸索我们尝到了课题研究的带来的甜果。我们运用了“课题沙龙”“案例研讨”“反思交流”“汇报活动”“论文总结”形式来开展课题研究的工作积累研究的资料。更新了教师的观念。
(一)问题即研究
在课题活动中我们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树立“问题即研究”的宗旨。如有的老师提出了在“绘画活动中是否要出示范画如何出示范画”的问题有的教师认为学生还小不会创新必须有示范画。有的老师认为既然是“学生绘画创新的研究”就不应该有示范画要让学生大胆的创新。当两种观点不能一致时我们把这个问题列入研究的行列。大家都想出了各种办法有的翻资料有的自学新《纲要》有的在课程网上发起了专题讨论。通过研究得出这样的观点一幅示范画会让学生模仿而多幅示范画就能引导学生创新。同时教师也认识到在活动中有些技能性、知识性比较强的东西不能怕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全盘否定而是应该提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技能要求但不要过分刻意地要求学生学会、掌握。这样的研究方式即帮助教师梳理了一些比较困惑的问题也让教师学会了主动学习。从当初的“要我研究”为“我要研究” 从被动、等待指导的研究状态转为积极、自主、独立的研究状态从盲目地接受到逐步向探索型、反思型发展。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学生积极的期望会让很多不可能变可能作为教 师只有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会使每一个学生不断的涌现创新的思维。在绘画课题的研究中教师通过学生的作品清楚地发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同时也体验到鼓励和表扬会使学生的作品更具有创意。于是教师的目光从关注学生的横向比较转移到了重视学生的纵向发展。并能特别注意观察分析每一个学生和学生作品中出现的问题。从教师自身反思学生作品中的问题根源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体验成功。如今教师的新观念也融入一日活动各环节如现在操作活动区域提供的材料更有层次性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老师能耐心地听学生解释活动评价从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等等。真正做到新〈纲要〉所提出的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通过课题研讨活动激发教师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激发教师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孟子主张“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也”。激发教师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能进一步提高他们课题研究的能力。教师的知识广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认知的效果课题研究地开展会促进教师对知识的不懈摄取更恰当地面对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要大胆鼓励教师把眼光放长远不要只看树木而不见森林要调动教师反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破研究的表面形式。我们经常使用课题研讨的方式激发教师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通过观摩一个教学活动或一个案例进行研讨研讨活动根据教师的需要灵活确定。一预设的研讨活动如在课题汇报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制定绘画目标时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不好年轻教师在评课活动中没有思路。于是我们开展了“如何制定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目标”、“如何开展教学活动的评价”、“如何设计提问”等课题研讨沙龙。在“如何制定目标”的研讨中老师们首先通过教研信息栏了解研讨信息翻阅了大量书籍进行研讨准备在自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发现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对事物的理解、动作的发展状态、语言的发展都按月龄归类自己班的学生最大的差距有10 多月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也是正常的因此目标要有层次性。也这些都是平时比较忽视的地方。
在“教学活动的评价”研讨活动中我们让老师先在年级里研讨再经过全校性研讨然后整理出比较全面的评价教学活动的方式如教材是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目标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准备的教具是否有实效性�过程是否以学生为主体重点难点的突破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了哪些提高提问是否有针对性等等。这些由教师自己研讨出来的评价细则让教师提高了评价教学活动的能力的同时也学会了设计教学活动。又如“课题与课程的相互渗透”到底如何渗透也是教师比较困惑的问题。有的老师简单的理解为半日活动中语言活动或科学活动后安排延伸活动绘画。而有的教师则认为在每个主题结束时设计一个综合的绘画活动。这些认识都是比较片面的。通过研讨我们有了新的认识课题与课程的相互渗透是体现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细节中的没有明显的痕迹。如在一日活动中的散步时提醒学生观察大自然的美提高学生绘画活动中美的欣赏能力。在绘画活动中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听音乐表现线条、画动物时丰富动物的科学知识等等真正抓住课题活动中每一个细节渗透课程同时在课程中结合课题。这种预设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研讨活动也让教师学的更多感悟更深。
三、生成的研讨活动
在观摩仝辉老师的水墨画“小树林”时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怎样画小树叶刚发出的芽呢”老师们在评课时对这句提问句提出了疑问于是我们生成了研讨
活动“怎样运用引导语”。这个话题是教师自己生成的也是在教学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因此许多教师都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参与研讨摆事实讲案例研讨中大家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对活动中提问的方式技巧都有了新的提高。互动式的研讨活动激活了教师的思维促进了教师观念到行为的转化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平。
四、促进教师的专业技能
俗话说给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校的绘画课题研究涉及的绘画方式和知 识很广有水墨画、水粉画、故事画、线描画、色彩画、纸艺画等等所用的材料有毛笔、蜡笔、勾线笔、棉签、粉笔、印章、石头、废旧瓶、易拉罐、纸盒等等。课题与课程相结合也涉及到语言、科学、健康、社会等各个领域。面对这些种类繁多方式各异的绘画活动教师迫切地感受到必须充实自己。于是学校积极为教师提供各种培训、学习的机会为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鼓励教师自学进修。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有的教师主动从书店买来了参考书有的教师进行了师徒结对有的教师自费参加了绘画培训班有的教师参加了高层次的进修。老师们通过各种方式丰富自己的知识。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充分的挖掘教师的潜能鼓励教师把自己的特长融入课题研究如朱萍老师的手工作品很有特色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结合教师的特长开展了“纸艺画”许秀彦老师在音乐方面比较出色结合本班的“故事画”开展了音乐故事画。华芳芳老师很注意收集废旧材料于是她们班开展了以废旧材料为作画材料的工艺画。这些融入教师特长的绘画活动形成了各班独特的教学风格使绘画的创新教学更加富有灵气与生命力。教师通过这样的活动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在进行一节思维训练名为“动物”的活动中田老师向我“吐露心声”她说“我发现孩子们做动物归类的时候总是喜欢把人单独归为一类这让我吃惊也让我反思自己做教育工作这么多年还从没有特意把‘人是高等动物的一种’这个问题特意介绍给孩子们我通过这次的科研惊喜地发现这个问题自认为是不足我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改变自己教学的思维方式努力改变我多年形成的教学‘惯性’”。
五、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学校的教研活动是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个人困惑教师们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每个人的发言看似在帮助他人其实也是对自身教育观念和行为的一次提高。在教研6活动中不同思想观点的相互碰撞常常会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有时还会迸发出奇妙的灵感。这对教师开拓思路、转变观念很有帮助。所以教师一定要抓住这样的机会积极、有效地参与其中。一仔细聆听。首先听清、听懂主持人的开场白这里面往往包含着很多重要的信息。再听教师们的发言。听听大家的理解、认识与自己有何不同说不定哪位老师的某句话就能点开自己的“疑点”使自己产生“顿悟”。同时还要思考谁的观点更科学更能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并问个为什么要弄清这样做的理由、依据是什么。这样自己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才能灵活地处理所遇到的相关问题。二适时地提出自己的问题。活动之中大家的谈话还没有解开自己的疑惑就要适时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其实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也经常看到教师们在观摩、分析、研讨甚至在闲聊中获得一个又一个金点子得到一个又一个启示。学校的教研活动就是给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引导教师们有目的有计划地与同行商讨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研活动研讨会上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主动与老师们交谈向大家请教同事之间面对面地讨论辨析你一言我一语使问题越辩越明。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谈出来如果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对自己也是一次很大鼓舞�更重要的是使自己有价值的内隐思想外化和明朗。这样参与研究的每个成员之间相互帮助、优势互补、形成合力通过真诚地对话与交流集体的互动每个人都能从多角度多层面看问题。再说个人智慧相对于集体智慧而言终究是狭隘的。因此任何一位教师无论自己多么勤奋倘若缺乏与同事的交流切磋缺乏专家的指导都不可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有效发展。三个别请教专家。倘若大家的讨论还没解决自己的问题教师就要个别请教专家。所谓专家有时是指“一字之师”。“任何一位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细节上有高见者都可以视为专家”。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都有自己独到之处。和专家交流能更直接弄清问题的实质从而把握问题的困难所在找准问题的症结进而对症下药。这种方式能更快的帮助教师提升对教育本质把握的能力和对教育实践操作的能力。教师还能从专家的谈话中学习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方式方法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
六、积极投身教育实践。作为教研活动的设计、实践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样的教育活动设计是大家共同研究的结果执教的教师一般也是比较有实践能力的。教师们要注意看的是执教教师是怎样摆脱旧的教育模式的影响把大家研究的新成果7与孩子们的兴趣和实际经验结合在一起来促进孩子们的发展。而且特别要注意观察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反应看看这种设计哪些地方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发展还有哪些地方有待调整和改进。在此基础上自己不妨也设计一个活动并付诸实践。从自己的实践中再反思、再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最适合孩子们发展需要的教育方案也只有这样自己的教育教学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提升。通过以上事例我们发现教师在教科研过程中是处于一种比较教育的过程、反思教育的过程这需要教师的自觉与理性往往这就是教师提升自己教育技能丰富自身知识的关键时刻亲身经历的研究式学习远比为了教而去教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教师们一个个的“顿悟”过程让我对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专业成长寄予了更多的关注和希望。所以教师专业化成长既是课题研究所达到的效果也应当成为课题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实践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在学校进行课题研究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这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课题研究对教师这一职业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使教师们对教育行为的解读从观念转变落实到行为的转变。同时也是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