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注重研训实效 促进教师成长
注重研训实效 促进教师成长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及家长的需求与期望的提升;我市校际之间的激烈竞争等等,教师的教育思想、业务素质、价值取向等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可以说,面对当前形势,每个学校、每位教师都需要发展,否则很难立足,于是“学习是教师树立个人尊严的最佳途径,研训是学校送给教师的最大福利。”成为兴城三中尊崇的信条;提高师德修养,实现专业化发展成为兴城三中不懈的追求。在上级领导及职能部门指导下,经过多年的摸索,我校已经形成了比较清晰的教师队伍建设体系,经过精心组织、有效实施,教师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改革管理模式,实现专业化发展
1、建立健全研训制度。
我校从健全校本培训工作管理制度入手,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校本研训制度,对校本研训的实施、考核、奖惩等制订了符合学校实际的制度,每年配套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规范登记学分,及时总结反思,分类整理档案,并将培训质量与教师评优、任用和年度考核相结合。对教师的自我定位、发展目标以及行动策略规范管理,实现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系统、细致、有序、高效。同时我校积极探索校本研训的多元评价体系,激发教师的情感、意志、态度,以提高他们参与培训、提升素质的积极性与成就感,最终达到“自我塑造、自主管理、自由发展”的积极状态。自我评价,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前进的动力;互动评价,资源共享,取长补短,互动发展;考核评价,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任务。
2、成立学科领导小组
管理与指导是否专业,直接影响学校教师发展速度,我校除成立校级领导小组外,对中层领导职责与分工进行细化,每位中层领导负责最多两门学科的教研和培训工作,下设学科组长。学科组长与学科领导密切配合,团结协作,认真落实学校统一部署的工作,同时因为是本专业,所以在具体的组织、策划、实施与指导工作中表现得更专注,更专业,更具实效性,又因为学科领导、学科团队数量的增加,责任更明确,自然形成竞争,彼此不甘落后,珍惜着自我展示的平台,研训思路越发清晰,研训效果越发明显例如,语文学科的“能力培养总体规划与实施”数学学科的“教材重新整合与落实”,等都来自学科团队本身,实践着“一个岗位,一面旗帜”的目标。
3、引入岗位竞争机制
三年来,我校实行排队上岗政策(07年后教师数量得到满足,学科人数出现偏差),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落选者变幕前授课为幕后服务,或减少授课班级增多自我进修任务和锻炼内容,竞聘上岗,待岗学习,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强化了危机意识,促进了教师进修学习,逐步形成良性循环用人机制,(首先在英语和数学学科进行,按满额工作量分配工作,多一名也要末位淘汰,被淘汰者改教其他学科或其他工作,同时接受并做好学校下派的任何工作,安排或自己选定师傅进修学习并阶段汇报,即使不多人的学科也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英语学科共有五名教师待岗学习)排队上岗是一种导向,领导和班主任参与,不看人情,不论资质,只重能力。这种机制的引进,从根本上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极大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良好的发展环境。我校在文化建设上注重了四个方面
(一)、古朴、儒雅的环境文化
校园墙的“二十四孝”诗画;教学楼厅廊的经典诗文;名人警句格言的匾额;古朴典雅的楼内装修;师生的书画作品等,无不渲染着儒雅、典雅、高雅的精神情趣,同时宣传栏中“师德标兵”、“名师风采”、“名师随笔”“教师心语”的展示,无不宣传着先进与优秀,增强师生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崇尚、敬业的精神文化
精神生活、精神力量,是一个人生活的理由和存在的价值。当今商品社会现实的冲击,教育更需要精神上的阳光享受与生命动力,更需要坚强的信念的支撑。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找到属于自己或团队的精神,用我们的精神带动起一支精神的团队。
1、每学期期末都召开教师座谈会,要求教师填写个人成长规划表,目的敦促教师思考能否改行,应怎样对待这份职业,使其头脑清醒理智,安心献身教育事业
2校园传媒是校园文化交流、建设的主要载体,因此,我校潜心利用广播、电脑、白板、多媒体等各种媒介抢占舆论阵地,播报先进事迹,传达喜讯,宣传典型,激励后进,同时传播传统文化,汲取精神养料。
3、学校采取措施让青年教师选好师傅,跟对人。从师徒结对上、平时谈话上、办公室安排上等等,让他们在工作伊始便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风格。更有效的办法是创造机会让优秀的老教师,回忆当年人们的境界和干劲与之交谈,领导善于抓住时机进行正面引导、有效指导和及时勉励,方式为随意的单独交谈或小团体交流。
4、采取多种形式,强化思想教育。如每学期一次的工作经验交流会;不同级别、各种形式的讲座指导、座谈会。还通过开展师德师风评议活动;师德教育论坛活动;师德演讲会;新教师岗前培训;业余思想交流;群体团队安排;《中国师德手册》阅读交流等活动中突出师德教育渗透,进行教师品质教育、敬业教育等精神食粮的补给。认识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不平凡的成绩。引导教师爱岗敬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人生观。
(三)自主、合作的学习文化
“走向学习的研训才是真正意义的研训”。我校为校本研训营造宽松、互动的学习环境,搭建对话、交流的学习的平台,培育自主、合作的学习文化,创造良好的教师发展环境。
1、让学习成为习惯
学校重视教师的理论学习。将校本培训和读书活动有机结合,为广大教师订阅《教学论基本问题概论》、《教育文摘》等多种报刊杂志,引领教师与书籍为伴,与大师对话,“让读书成为习惯”,使教师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原理之上。学校也重视加强实践学习,让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和教学实践中增长教育智慧,使教师的发展建立在“实践文化”的基础之上。大家在交流中碰撞思想的火花,获得教育智慧,促进了专业化发展。
2、让互助实现共赢
教师互助合作是校本培训的标志和灵魂。学校鼓励教师在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加强互动、交流、对话、协作,通过同伴互助,共享经验,共同成长。学校也注重专家的引领提升和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校际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3、让经典成就儒雅
结合我校特色,深入开展诵读活动,大兴学习之风.我校无论是校墙、厅廊、还是教室布置都突出传统文化精髓:礼、雅;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无论是校本培训还是校园活动都渲染着书卷气。我校还将《论语》、《大学》、《中庸》、《唐诗》、《笠翁对韵》等典籍经典诗文作为主要读本,培养教师阅读经典诗文的兴趣,陶冶情操,感受经典文化的底蕴,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树立儒雅之风。
(四)反思、创新的研究文化
1、让反思生成智慧
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需要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学校提倡教师在一课时或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写下心得体会,列出当日教育教学中的成功及待改进的事件,分析是哪些原因造成的,事件中包含着哪些理论,如何改进等等。通过反思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同时养成了教师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的习惯,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实现不断发展提高的良性循环。教师不再只是一名教育者,更成为了学习者、研究者、创造者。
2、让创新伴随成长
创新型教师是未来教师的主流。学校关注教师的学科特点和个体差异,关注个性化需求和通识性特点,鼓励教师敢于创新,通过培训引导教师善于创新,为教师的“创新”提供开放、宽松的管理空间,允许失败,立足长远。
三、狠抓校本培训,踏实教师成长基石
1丰富培训形式,实现培训实效最大化。
(1)集中培训。每月一次,由教学领导就确定的专题进行培训如:“新课改的教材观”“如何认识杜郎口模式”“对学案的认识”等等。培训后给各学科团队下达研训任务,如针对“教材观”问题,语文学科完成的任务是“如何挖掘精讲课文中所蕴含的能力培养资源”;要求史地政生学科教师思考:如何挖掘核心问题等等。
(2)分散培训。在校级培训之后,各学科团队在学科领导的带领下深入理解和剖析涉及本学科的任务内涵,通过培训会、教学活动进行细化与分解,让教师成为培训的主人,使培训成为教师的“乐园”。同时开展结一个对子、编一份教案、写一篇论文和读一本书的“四个一”活动,为教师全面充电打下基础。
(3)分层培训。我校以《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为抓手,分精英教师、骨干教师、青年优秀教师和教坛新秀四类名师培养梯队,坚持多规格,多层次,多渠道的研培结合。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互动、看课评课、名师讲堂、个人反思、成果汇报等有效形式进行培训。
(4)个性反思。以教师劳动的个体性特点为依据,以形成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为目标,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形成教学反思——教学展示——风格设计——理论学习——研究总结——教学反思的螺旋式上升的培训模式,促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2、优化培训内容,突出培训针对性(1)微格培训
微格教学就是将教学过程中的综合教学技能分解为各种单一的技能,为教师提供小步调的学习任务,明确的目标指引和具体可操的指导,每次训练只要求学员掌握其中的一两种技能。我校已经完成五种技能培训即导入技能、组织技能、交流技能、点拨技能、讲解技能等。
(2)主题陪训,校本培训是以教师所在学校为阵地,立足岗位,立足本校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再学习、再提高的一种培训形式。我们遵循“学用结合、突出实效”的原则,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开展业务领导、班主任、新教师等群体的集中培训。
如“教法培训”“学法培训”“课堂用语培训”“白板教学培训”“学科模式培训”“学习习惯培养培训”“学习能力培养培训”等。让教师能得到切合本职教育教学活动需要、利于个人专业发展相适应的有用知识。
(3)基本功比武。
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理论知识笔试、学科基本功测试和课堂教学展示三轮比赛,最终评选优胜者并给予奖励。通过比武,激发了全体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热情,增添了教师苦练基本功的动力,促进了教师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4)经验分享。我校紧紧围绕打造“高效课堂”这一主线,开展每月一次的“学科领导沙龙”活动,围绕“打造高效课堂,培育激情教师”开展的教学精英演讲活动,各学科结合实际工作交流良好举措和优秀经验,并针对工作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促进校本培训交流提高。
总之,精心设计的培训,通过管理严格、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真正让教师们感到受益匪浅,使教师由“要我培训”,变为“我要培训”,从“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真正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五、倾力教学研究,握紧教师成长抓手
教学研究是每位教师终身从事的最重要的工作,没有教学研究,就没有教师的发展,更没有学校的发展。佐藤学称:“通过教学研究来改变学校面貌,非100次的授课案例研究不可”。
1、打开课堂大门,消除自封壁垒,为教学研究清障.
竟聘上岗制度的实施,使能力较差教师不在掩饰和包裹自己,主动打开自己课堂的大门,邀请主管领导或优秀教师听课指导,(80%青年教师能够做到这一点,改变过去教师对领导听课的心里排斥)老教师也放平心态消除“墙壁的阻隔”、学科的阻隔,把许多陋习(如没有自己课题,只按指定行事;严实包裹,讳莫如深;顽固自守,不虚心学习等等)一并消除、克服,让所有教师超越自我,构筑起同为实践的同事间的团结合作关系。
2、增强课型意识, 提炼教学模式,为教学研究立标
我校确立教学研究的中心地位,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有课型意识,要在透彻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总结自己在讲各种课型时所用的教学方法。然后就同一课型、同一备课组的教师反复互相听课、讨论,形成较完善的备课思路。
操作办法为:推出原生态录像课,落实有效剖析与指导。主管领导随时进班听课同时录像,并将录像课反馈给教师本人或在教研时公开播放,评课遵循的是“风格上百花齐放,品质上求真务实,日常教学评价看实效,落实有效教学目标。这种办法,既有说服力又有针对性,有效地修改了课堂教学不足,对每位教师来讲都是考验。
3、打磨课型案例,公开研究成果,让教学成为研究
学科智囊团,对有代表性的课例进行诊断性研究。反复实践和打磨课型案例,最后以公开课的形式对全体教师开放,并将课型教案或教师的说课稿印发给教师供他们讨论、学习供鉴。从而突破各科一种教学模式的樊篱,使“模式”更具备多样性、科学性和实效性。这样以备课组为单位形成了一个个学习型团队。提炼课型模式和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深刻变化,缩短了新教师的成长周期,也改变了骨干教师的“高原现象”,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我们将注意力放在课后的研究上,这样才能保证教研的启迪作用,才能实现教学研究的最高境界----教学成为研究。
4、举办展示活动,搭建发展平台,为教学研究助力
公开展示活动是对教师研究成果的展示,也是促进教师教学迈上新台阶的举措。无论是“同题汇课”活动,“一课多上”活动,还是“录像课”展示活动,关注的是看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看教师如何表演,因此,不需要做刻意的修饰和准备。在整个教研活动中,促进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好课标准的制定,鼓励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学改革,减少教工大会或年部大会的次数。(针对性,方向性,人人感兴趣,人人参与。我们每双周一次的教研都突破两节课的规定时间,几乎都是有课教师不情愿地去上课,其余教师继续探讨)为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留出空间。
总之,我校立足教师成长下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教学活动、文化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我校省级骨干
名,市级骨干
人,县级骨干
人,葫市中心教研组成员
人,兴市中心教研组成员 人;我校连续两届荣获“**市初中教育教学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荣誉属于过去,在此感谢上级领导的激励,感谢兴城进修学校的大力帮助。我们将继续发扬*中人的刻苦、踏实、坚毅、敬业的精神,锻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迎接未来的挑战。
第二篇:立足校本教研,注重培训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立足校本教研,注重培训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邓绍志
【摘要】校本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构建学习型学校的关键措施,我校围绕校本研究的激励机制、平台构建、方法探讨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有效的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学校整体工作的推进。
【主题词】校本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实施校本培训的目的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所学校的成功,来自于教师的能力和他们的精神,而这种能力与精神并非全部来自职前培养,学校的现实环境才是培植、巩固和不断发展它们的重要场所。在这种背景下,重新发现教师,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已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主流话题。在六年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校立足校本教研,注重培训实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我们的做法是营造学习氛围,构建学习的平台,提供学习舞台。
一、运用激励机制,营造学习氛围
良好的校本教研学习氛围源于教师的交往与参与,运用激励机制,建立教师之间横向的交流与分享,才能形成共同提高的团队意识,才能激发教师主动学习的内在动机与愿望。我们运用目标激励、需要激励、榜样成果激励等外部诱因,致力于营造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学习氛围。
1.目标激励——引导每个教师充分理解并认同学校的发展目标,把学校愿景与个人愿景有机统一起来。我们围绕学校的整体目标,全面认真地分析各年级、科组、专业特点,归纳总结其普遍性,从上至下构成一个具有有机联系的目标体系,同时制定出有效的实施计划、信息反馈系统和检查评估制度,从德、能、勤、绩、责五个方面制定考核标准,实行量化积分考核。通过责任目标激励全体教师在校本教研中不断汲取新技术、新知识,在坚持不懈的学习中,创造自我,发展自我,促进专业化成长。
2.需要激励——我们将校本教研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结合起来,让学习成为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学习型组织的根本特点表现为实现全员学习和终身学习。而许多教师把学习看作工作之外的负担,将工与学割裂开来。学校的任务是引导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强化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校本教研才有生命力,才有发展后劲。我们将中高级职称的条件细化成表格印发给教师,指导教师对照条件制订个人职称晋升计划,促进了学校愿景与个人愿景的完美结合。2003——2007年我校位教师申报中高级职称,40人晋升为中级职称,20人晋升为高级职称。2005年我们制定了《骨干教师评定管理条例》,随即进行了富有实效的骨干教师的评选、管理工作,培养了校、镇、区、市四梯队骨干教师38人,占总人数的34.5%。
3.成果激励——用校本教研中各方面的典型和教师的教科研成果激励教师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超越。我们制定了《华光中学教育教学奖励方案》,设立了贡献奖、教学成绩奖励、岗位奖、综合考核奖等项目。我们通过组织举办教学论坛,评选教科研优秀论文、优秀资源;通过优质课比赛,评选教学能手;通过教科研成果展,评选学者型教师;通过开
第1页
展责任目标考核,评选先进工作者„„运用激励机制,营造了浓烈的校本教研学习氛围,创设了“我在学,你在学,他在学”的良好环境。几年来,教师在学术报刊上发表论文、作品15篇,论文获省三等奖以上42篇(全国一等奖16篇),课例获区一等奖以上4个(其中全国一等奖2个),教学设计、课件获区一等奖以上27个。
二、构建学习的平台,促进教师成长
构建三级学习的平台,致力于改善教师的思维品质,发展共同愿景,是促进教师成长建设的重要举措。学校应把“学习化”作为校本教研教师管理的强化手段,引导教师实现由职业型向事业型、应试型向育人型、单一型向复合型、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唯有注重团队学习机制的建设,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
第一,充分发挥学校教学处在校本教研中的导向作用。我们建立健全了校本教研领导机构,教学处负责履行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制订系列学习制度与考核评价制度,督促校本教研的具体实施。
第二,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在校本教研中的主阵地作用。构建学科教研组学习的平台,抓好学科教研组长队伍建设是关键。学科组长是校本教研的中坚力量,是教师学习最直接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示范者。学科组长只有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把握学校的办学思想,才能带领教师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才能真正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各项措施。我们的做法是制定责任目标、坚持培训制度、组织典型示范。制定责任目标即制订学科组长月工作、学期工作责任目标,以规范学科组长工作行为;坚持培训制度即一月组织一次教研学科组长培训,让学科组长做抓实校本教研的明白人;组织典型示范即坚持问题为本的校本教研方向,提供在问题中学习、在环境中解决问题、在问题中提炼问题的范例。从而更新全员观念,改善全员心智模式,净化全员精神世界,提升全员教科研品位。
第三,充分发挥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作用,我们着眼于解决教师的“三个格”——重视新老师“入格”培养,中青年教师“上格”提升,全体教师的“合格”保证,我们要求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做到五个坚持——坚持师德规范的学习,明确师德规范,提高师德修养;坚持教育理论与教育改革方向的学习,积极参与教改科研;坚持教育教学实际案例的学习,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坚持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的学习,借石攻玉,形成教师个体的风格特长;坚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学习,以学生为本,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保证措施是建立教师校本教研个人档案及考核评价制度。构建三级学习的平台,铺设了校本教研的旅程——问题·设计·行动·反思,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抓实七个结合,为教师成长提供舞台
校本教师专业化成长强调教师专业化发展要以校为本,以校为中心,以校为基础,要在学校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采取抓实七个结合的方式,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条件和舞台。
培训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校本教研是教改科研的集散地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战场,是联系教育理念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引导教师结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有效地学习,学习与工作之间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在实质上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此我们理顺了“根据工作需要开展校本教研,根据校本教研进程组织学习培训,根据教研成果评价学习效果”的工作思路。鼓励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大胆接受新理论,应用新技术,进行实验创新,出成果,出经验,出论文。近几年来,学校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推行了“交流式”的集体备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上学期期末,学校组织部分家
长、学生、教师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情况做了深入的调研,发现学生中存在“完成作业就算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较为严重,在充分论证基础上,试行了“教学一体”的教学改革,创新备课模式。新的备课模式可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具体内容分为三部分:课前自主预习,课堂主动参与,课后自觉巩固。备课具体过程为:(1)、寒暑假备课。寒暑假各人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二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2)、主备教师备课。备课组长开学初确定主备教师和审核人;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自主学习方案”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3)、备课组备课。组长初审“自主学习方案”后至少提前二天将“自主学习方案”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由备课组长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自主学习方案”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自主学习方案”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4)课前备课。上课前一天将“自主学习方案”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自主学习方案”再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即进行课前备课,使自主学习方案具有个性特色。(5)课后备课。第二天师生共用“自主学习方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自主学习方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这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便成了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则在“自主学习方案”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学习心得等。从试行近一个学期的情况来看,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及提高教师整体水平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师德培训与业务培训相结合。学校不仅重视教师的业务培训学习,还特别注重加强师德培训教育。一是通过每月一次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理论学习,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二是及时向教师传输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让教师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自觉主动工作,讲奉献、比贡献的师德意识;三是开展专题师德师风教育活动,通过案例培训,让教师进一步明确师德规范,树立以学生为本,真心关爱学生的师德风尚。正是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师德培训活动,造就了华光中学师德高尚、师风优良的教师队伍,学校虽地处农村,虽然学校条件较差,待遇不高,但教师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工作勤奋努力,开拓创新,一直以来,教师中无违法现象和不良言行。
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学习学习相结合。学校坚持定期校本培训学习和教研制度。通识性培训学习内容,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培训学习,如先后统一组织了三轮计算机技术应用培训(操作基础、课件制作、主页制作技术)、说课、案例教学,“自主学习方案”研究,怎样听评课,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等培训学习。规定学科教研组每周半天的教研时间,集中研究实际问题,交流教学经验。根据学科专业需要和教师个人发展需要的培训学习由教研组分散组织和教师个人自学,学校加强督导与考评。这样把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结合起来,互为补充,既有学校统一要求,又有各教研组和教师自我需求,有效推动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校内培训与校外访问相结合。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教师提供多渠道的对外交流学习的平台,让教师及时了解“外面的世界”,把握最新的教育信息。几年来,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到省外学习达61人(次)。为让教师接受新课改信息,我们在我市课改前的2001年就组织了全体科组长和骨干教师到深圳南山中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实地学习;为构建我校自主学习课堂模式,2005、2006年先后两次派行政、科组长、骨干教师共21人到江苏梅岭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考察学习。学校聘请省、市、区有关专家、学者到校为教师举行培训讲座达15次。
交流提高与督察考评相结合。学校结合说课、案例教学、自主学习课堂结构模式研究等教研活动,以组为单位,开展研究课交流,每周一节主题研究课。教研组组织教学设计、听评课、教学反思与教学再设计等活动,为教师提供相互交流、学习和研究的平台。同时,每学期都认真贯彻学校、级组、备课组、个人四级课堂教学调查,及时反馈意见,重点抓好备课组和个人的教学调查工作。每学期进行的教学处、级组、科组三级课堂教学抽查都在100节以上,课后听课负责人与每位教师就其课堂教学交流、研究,和上课教师一起感受上课的“乐趣”,共同探讨遇到的困难。改变了过去视导单一的评价功能。“抽查听课”活动结束后,召开教师大会进行研讨性总结。
示范引路与教学评优相结合。学校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指导作用,一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结对指导青年教师,学校对指导工作进行考核,作为发放津贴的依据之一,二是按照教研活动的整体进程安排,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均承担有相应的教研任务,每学期必上一次示范课。同时,为了激励教师培训学习和教研工作,学校每学期均要举行课堂教学评优大赛,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综合评价,促进了一批教师的成长。
常规培训学习和课题研究相结合。学校要提升办学层次,必须重视科研工作。几年来,我们本着“科研要解决实际问题,科研要提升学校定位”的思想,加大了课题研究管理的力度,从课题的立项到具体的研究过程都有专人跟踪,激发了教师科研热情,增强了教师科研意识,学校课题研究从无到有,从低级别高层次,从走过场到注重实效,始终呈现一种不断提升的态势。现经审批立项的校级课题有20多项,区市级课题6项,省级课题2项。其中中学教育学会十五规课题“优质语文教学研究”通过了总课题组的结题验收,并被为课题研究的一等奖。
着眼义教特色,抓实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探索,我们才刚刚起步,许多新的课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坚信,在校本教研这片沃土上,勤耕不辍,定会硕果满枝。
第三篇:研训一体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研训一体有利于大学区教师专业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很高兴能与各位共同探讨我们关注的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工作。
大学区的最本真的应该是促峰提谷,促进整体水平的提升。在实施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做好校情分析,认清学区成员校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因为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有他校所不及的一面。拿校本研修来说,每个学校都有超越兄弟学校的许多优秀教师,在开展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他们都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让兄弟学校互相看到对方的长处。这样才能使每个学校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失自尊,都有面子,都能产生自信心,进而激发前进的动力。而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往往出现弱校向强校学习的局面,这样,强校就会带着包袱前行,弱校总有不胜人的感觉,这就好比把油滴入水中一样,油总要浮在上面,水总是沉在下面,一搅就混在一起,但过后静下来却又自然分离,很难达到整体提升的目的。
由此,我们按照“立足校情,发展特色;资源共享,优质均衡”的工作思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着力提高研训一体化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大学区管理制实施以来,我校作为学区长学校就学区教研工作作出了详细的规划,成立了以学区长学校校长为组长,学区各 1
成员学校校长为副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育主任为成员的领导班子。学区教研工作领导班子集体讨论,按照“研训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形成了《蓝田初中大学区教科研活动方案》。为加强管理,保障活动的实效性,我们明确学区各学校主管教科研领导责任分工,定期开碰头会。要求学区各领导按照活动方案全程参与,全面督促,公正评价、公开评比。在本校的教研活动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第一时间发现亮点,推广亮点。
二、走出去请进来,提高研修水平
研训一体化的目的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它注重每个教师的个体差异,注重教师的教育经验总结和提高,注重教师专业兴趣的培养和专业能力的发展,解决教师在教育实践和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此,我们按照“走出去、请进来”,搭建平台、示范引领的工作思路,着力推进教师研训一体化工作。2013年10月,我们组织学区教师参加了在交大宪梓堂举办的“名师之路”听课学习活动。活动结束后,我们在学区开展了 “我听课,我成长”为主题的研讨活动。语文教师的收获是教师要有一种宽广、豁达的胸怀,物理教师的认识是要有较强的实验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数学教师认为教师要有幽默感和应对课堂突发问题的心智;英语教师指出要让自己的课充满激情。2013年11月,我们组织教师参加了陕西省第一届“高效课堂与中考研讨会”。外出学习和研讨活动为学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机会,2在教师中迅速掀起了比学赶超的热潮,有力提升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同时,我们又积极引进专家讲学,不断增强学区教师教育教学规范意识。2013年11月22日晚,我们聘请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副院长张成武教授来校为学区老师进行《规范教育教学行为、防范教育教学风险》讲座,张教授生动有趣的案例分析和深入浅出的理论讲授,极大地增强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规范意识。
三、搭建平台、提升能力
为了切实提高教师备课的有效性。我们学区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注重培训引导教师,通过加强教师业务素质来提高备课的实效性,进而实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标。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抓好一个培训、二个活动、三个评比。“一个培训”就是学区各学校以“隐形备课和显性备课有机结合”为主题的校本培训,进行集体备课和课后备课,通过培训,让老师明白隐形备课的核心就是钻研教材和备透学生,显性备课的核心就是写好导学案。两个活动”就是开展一次分年级分学科集体备课全流程展示活动与一次经验交流会。交流中涌现出了一些很好的观点,如语文组提出了“四让”,即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让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感悟,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理科组提出了“三讲三不讲”即讲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的内容,讲结构、规律性的内容,讲延伸性、创造性的内容;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学能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三个评比”就是学区优秀教研组评比;学区优秀教研个人评比;优秀论文、课件、教案、案例、3反思、说课等教研成果评比。
四、示范引领,和谐共进
为进一步将教研活动目标落到实处,提升学区教师的整体水平,我们学区积极开展教研情况及成果评比展示。评比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肯定教师所取得的成绩,促进教师教研积极性的提高,另一方面是为了在学科中纵向推广教研成果,便于交流发展。第三,更是为了发挥优势学科及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增强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以带动更多的学科及教师发展。同时,通过评比我们也可以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为各级赛事储备人才,力争让更多的教师走出校门到更大的舞台上去锻炼自己,展示自己。
通过以上这些实践探索,我们深深体会到,扎扎实实做好教学研讨工作,不断提升教师研训一体化水平,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缩短学区内各成员学校教师间的差距,增大学区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我县的大学区管理制改革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蓝田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四篇:研训凸显实效教师稳步发展
2010-20111第一学期
邳州市实验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
一、开展的重点工作
1、对市立项的两课题《促进课堂教学素质化的教师行为研究》和网络环境下教师教科研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进行把脉,有计划的开展两项课题的结题工作;同时,举办了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培训工作。
2、为推进课程改革,营造书香校园,本学期,继续开展了师生读书活动。
3、规范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工作,组织教师编排了《拥抱经典》、《智慧数学》和《品赏大美》三本校本教材。
4、积极组织参加教师撰写各级各类论文、案例的评选工作。
二、具体工作成果
(一)课题研究工作
1.认真做好关于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
“十一五”主课题《促进课堂教学素质化的教师行为研究》和国家级课题《网络环境下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根据总课题组要求,已进入实践总结阶段,按照步骤做好实验组织、活动安排、资料整理、数据收集与处理等工作。
2.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工作有条不紊。
认真指导青年教师如何做个人课题,如何把研究过程资料,成果资料,上传自己的博客。在一月份,我们成功的承办了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培训会。在培训会上,专家们根据自己的研究经历,以自己申报的个人课题为例,深入浅出的与大家共享了研究个人课题的经验,使大家受益匪浅。伏主任主要从个人课题的定义、课题的选题定题、个人课题的申报、填写《成果鉴定书》、提交的课题研究成果及附件目录这几方面给我们做了详细培训,同时还讲了课题研究的成果、课题研究的反思。每一部分既有理论的讲解,又结合已经完成并获奖的个人课题事例具体分析。同时他还对我校教师的申报题目一一进行了点评,提出了中肯的修改建议,让老师们收获多多。通过本次培训活动,我校教师对个人课题的申报与研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为自己申报个人课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实在的抓手。相信通过本次活动,我校教师的个人课题研究能力必将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校本研究工作
学生读书
为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科学体系,营造“书香校园”。因此,本学期,我们继续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增长见识,发挥潜能,提高素质,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1.纳入校本课程计划,强化阅读指导。
每两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每种课型各有两节教学设计),语文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强化国学教育,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严格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半小时自由阅读时间。教师不断地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路,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阅读指导课:这种课型主要是教给小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小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学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会做简单的读书笔记或读书卡片,学会上网查找资料;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能力、想象能力等;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
三、四年级写摘录式读书笔记,五、六年级采用摘录好词佳句和感想相结合的形式。
读物推荐课: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我们要上好读物推荐课,可以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朗诵精彩片段、讲故事等各种形式向学生推荐读物,师生互相推荐好书,读好书,一起谈论好书等,开阔学生的生活视野,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心理,积累学生的文化修养。
阅读欣赏课:这种课型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阅读材料,可以通过配乐朗诵、角色表演等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审美能力。
读书汇报课:这种课型是在学生课前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主要形式有:①读后叙述: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书籍的内容。②开展辩论赛:对读物中所提到的相关论点开展辩论,促进阅读效果的提高。③交流评论:交流自己阅读的方法,对书中的人物及写法进行评点。④表演展示:让学生把看过的内容,自编成小品、课本剧等在汇报课上进行表演;“每周一书”的展览,“我为喜欢的书配上插图”等形式。
2、开展多种比赛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为迎接徐州市第二届读书节,我校成功地举行了“十佳阅读之星”、“十佳阅读家庭”和学生优秀读书心得的评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和幸福。教师读书
为了提高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热情,促进教师产生积极向上的内驱力,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在学校教科研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教师具有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提高课题组教师科研能力,在学校中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升学校教科研的整体水平,所以我们制定了青年教师教科研考评细则。在细则中要求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每学期至少读一本理论专著,每月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杂志。做好学习笔记,撰写读书体会。学习笔记每月至少四次,每次至少1200字。每位教师都能按照要求,认真学习,做好读书笔记。摘抄内容丰富,专业性强,是一本本教学方面的“百科全书”,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编写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校本课程的物化形式。建设校本教材,也是一个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过程。让课程校本化,其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本校学生的实际,本校学生的发展。建设校本教材,同时可以为学校的课程建设积累经验。参与校本教材建设,对老师来说,是专业成长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要编写教材,就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就要认真学习课程理论,就要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这是一个促进个人成长的过程。因此,在陈校长的带领下,我们组织部分教师编排了《拥抱经典》、《智慧数学》和《品赏大美》三本书。要编写一本有份量的教材,对从未参加过编写工作的老师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然而,大家发扬“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的精神,充分利用节假日及其他业余时间全身心投入到编写工作中去。为了搜集翔实的资料,编写人员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在掌握大量史实的基础上,大家按照各自的任务和既定的编写原则进行精心编写。为了抢时间,赶进度,保质量,出精品,漫长的暑假,他们认真闭门编写,对每一篇文章,他们都要严格把关,哪怕是一个标点他们也不轻易放过,为此,不知耗去了他们多少时间和精力。由于他们有如此强烈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因此,该书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图文并茂,赢得了同行的刮目相看和高度评价。
三、发挥科室职能,推广科研成果
学校教科室注意引导教师逐步养成勤于反思,乐于总结,善于写作的习惯。不断增强服务意识,认真修改和组稿,积极向各级刊物推荐教师教学论文,为教师提供发表文
章的平台。并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市教科室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教科研论文评比、江苏省“杏坛杯”、“师陶杯”等各级教学论文评比活动,年内教师在各级教育刊物发表和在各级评比中获奖论文达篇。表现较突出的老师有:刘翠琴、耿翠梅、吴翠、陈汉梅、潘波、顾锐、吴荣安、曹晖、龚培伦、宋玖玖、张燕、肖玉华等。
四、教科研工作的反思
总结一学期来的教科研工作,有得也有失。主要在于教师教科研意识的不断提高、积极踊跃地参加教科研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体现为:
1.老师的课题研究还不够扎实,课题研究对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还有待于深入。
2.教师撰写随笔的写作水平随有所提高,但是互动还不够热烈,下学期要在这方面采取措施,使这个平台充分发挥起它的作用。
3、校本课程还必须进行更深入的规划,切合实际地调整教学研究方向,进行系列性的整体设计和教学,对教学提纲、教学思路进行研讨、整理,逐渐形成一些可在校内推广的研究成果。对综合实践的教学过程要加强研讨,在真做的基础上努力做好一个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指导,继续开展学生成果汇报活动,通过活动呈现研究的过程,提升学生研究的能力。
4、在继续落实好语文学科组活动的同时,更加关注备课组活动,使备课组活动更扎实,更具实效。
尽管我校教科研工作还存在着许多困惑,但我们将一如既往,加强学习与探索,积极实践,求真务实,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努力开创学校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第五篇:研训一体 注重实效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研训一体 注重实效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08教师培训年‛活动的回顾与反思
霞浦县教师进修学校 吴 敏
2008年5月--2009年4月,我县教育系统组织开展了‚2008教师培训年‛活动。一年来,全县中小学积极推动,扎实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培训年活动的开展,既为组织师训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提高培训实效带来了新的启示。
一、‚2008教师培训年‛活动的行动与实践
1、全员参与研训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1)远程全员培训
2008年9月—2009年1月,我们依托福建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中心组织全县教师参加远程培训,参训教师4228人,其中中高级职称教师2285人,初级职称教师1943人,参训率达96.2%。为确保培训质量,我们采取了五项措施:第一、积极宣传,提高广大教师对远程培训重要性的认识;第二、制定《远程培训考核方案》,并及时在培训平台公布,明确学习要求;第三、设计印制《远程培训学习手册》,要求参训教师做好学习笔记、写好学习心得;第四、保持与省远培中心的密切联系,及时帮助教师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远程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五、整合农远工程资源,开展网络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试点工作。我县的做法受到了省远培中心领导的充分肯定,受到了参训学校领导及教师的好评。2009年3月,全体参训教师参加远程培训统一考试,考试合格率达100%,优秀率达85%。
(2)教学经验交流
2008年12月8日—9日召开县第九届小学教学经验交流会,县教育局、进修校领导及教研人员、全县小学校长、教师共60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我县小学教育工作自第八届经验交流会以来在课程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果,同时展示了六节研究课,并邀请特级教师刘德武开设一节小学数学观摩示范课及《举例漫谈教学中知识性目标与思维性目标的关系》的专题讲座,特级教师吴红华开设一节小学语文观摩示范课及《教育因智慧而精彩》的专题讲座;2008年12月22日--23日,县实验小学承办宁德市校本教研研讨会暨小学课改成果展示活动,全市教育系统领导、教师80多人参加会议。研讨会上,县实验小学组织开展校本教研的先进经验及展示的七节观摩课,受到了与会人员的充分肯定与好评。省普教室陈建志主任还应邀在会上作了《努力追求和提高校本教研的效益》专题讲座;2008年10月27日在霞浦五中召开县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观摩研讨会,县教育局、进修校领导及教研人员、全县中小学数学教师80多人参加活动。研讨会首先展示了一节由小学教师执教的初一数学课、两节由初中教师执教的初一数学课,然后,执教老师进行说课及课堂教学反思的汇报,与会教师结合观摩课就中小学教学中的现状、困惑以及思考进行了交流和研讨,研讨活氛围和谐、热烈,取得了良好效果;2009年5月25日在县实验小学召开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观摩研讨会,全县中小学校长、语文教师130多人参加活动。研讨会上展示了一节由小学五年级语文课、两节初一语文课,并邀请特级教师陈成龙结合三节展示课举办了一场《大家都是名师》的专题讲座。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对深化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索小学、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衔接,促进中小学教师的相互沟通、了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群众性读书活动
‚2008教师培训年‛活动期间,省读书援助协会、省教育厅关工委确定霞浦县为‚福建省重点图书援助示范县‛,并于2008年12月6日在我县隆重举办‚书香海西‛全民阅读活动的启动仪式,全县中小学迅速响应,积极倡导‚让读书成为习惯‛、‚学习是教师一生的精神财富‛等观念,大力开展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群众性读书活动。如十一中开展‚每人每月一本书,每班每天一格言‛活动、二中开展‚阅读经典、丰富自我‛活动、柏洋中心小学秉持‚弘扬老区精神、创办书香校园‛的办学目标,通过标语、墙报、广播、集会等方式,大力宣扬读书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努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扎扎实实开展读书活动。许多学校还通过举办读书报告会、读书竞赛活动等,展示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调动教师读书积极性,推动读书活动深入开展。如西关小学‚秋之韵‛教师朗诵比赛、牙城中心小学‚我与新课程共成长‛读书报告比赛、沙江中心小学‚朗诵月‛比赛、崇儒中心小学‚书香伴我成长‛教师读书演讲比赛等。受县人事局委托,我们还组织全县教师学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读本》,4260人参加培训学习并顺利通过了市人事局组织的统一考试。读书活动的开展,有力促进广大教师教育思想的活跃、教育方法的改进和施教能力的提高。许多教师通过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改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理论和实践水平,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思考习惯,有效改进了自己的教学行为。牙城后山小学在读书活动中,着眼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009年4月2日,学校被授予‚福建省读书示范学校‛,成为我市获此殊荣的唯一一所农村完小。
2、开展教师岗位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008教师培训年‛活动期间,我们积极开展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为主题的教师岗位培训活动,全县中小学先后选送298位教师参加省级培训,653位教师参加市级培训;在县级培训中,举办一期全县农村完小的64位校长参加的小学校长研修班;举办一期全县中小学51位首席班主任参加的班主任研修班;举办一期全县46位教师参加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为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时间安排上,分集中培训、远程培训与在岗实践、交流研讨三个阶段,历时六个月;在培训方式上,采取短期脱产学习与远程培训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专家引领与学员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如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邀请宁德职业技术学院黄重副教授和宁德五中夏丽雪老师分别作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专题讲座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探索》经验介绍;在农村小学校长研修班和首席班主任研修班,我们还组织了在线考试;在培训内容上,充分利用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心提供的资源,突出培训资源的先进性和丰富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参训教师的广泛好评。
3、开展教育教学竞赛活动,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2008教师培训年‛活动期间,我们通过开展教育教学竞赛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2008年6月组织小学课改年级优秀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教学课件的评选,评出县级一等获55篇,二等奖108篇,三等奖157篇;市级一等奖18篇;二等奖25篇;三等奖33篇;2008年5月组织小学教坛新秀评选,产生20位县级教坛新秀、6位教师市级教坛新秀;2008年5月组织全县中学青年数学教师说课比赛,评出高中组特等奖1名、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初中组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许多学校还积极开展校级竞赛活动,如三沙中心小学开展‚教师综合质素竞赛‛活动, 北壁中心小学开展青年教师论文、课堂教学评优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专业成长的平台,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思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008教师培训年‛活动期间,全县中小学教师参加省级教学研讨184人次、市级教学研讨478人次、县级教学研讨2732人次;省级优质课16节,市级优质课29节,县级优质课887节;全县中小学承担省级及以上课题34项、市级课题24项、县级课题101项。许多教师在活动中增长见识、提高能力、展示风采,迅速成长为教育教学骨干,成为全县中小学教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一年来,全县教师在CN级刊物发表教学论文93篇、在省级刊物发表教学论文140篇、在市级刊物发表教学论文224篇、在县级刊物发表教学论文438篇。
4、研训活动形式多样,研训质量稳步提高
校本研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一年来,许多中小学始终高度重视,在校本研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狠下功夫,通过师徒结对、专题讲座、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校际交流、课例研究、教学反思等活动,切实提高校本研训的质量,推动校本研训活动深入开展。联片互动是我县研训活动的一大特色,教研片活动的开展,为学校教师间创造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学质量的提高。2008年12月26日,十一中、十二中、十三中、横江中学及宁德兴贤中学五所学校的40多位老师参加在十三中举办的‚同课异构‛教研片活动;2008年12月3日,十中、十五中、集贤中学及城关部分学校的40多名教师参加在十中举行的农村中学等级科教学教研片活动;2008年11月25日,二中、九中、十七中及城关学校的近50名教师参加在十七中举行的教研片活动;2009年4月30日,盐田中心小学南塘教学片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围绕语文‚赏读、悟情、培养语感‛和数学‚在体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两个小课题进行了讨论交流;城乡协作、校际交流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对于迅速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009年3月21日,西关小学与福州金山小学在西关小学共同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我县城区各小学以及盐田、柏洋、崇儒等中心小学的领导教师100多人参加了这次活动;2009年5月15日西关小学教师参加了‚福州市教学开放日暨金山小学2009教育教学年会‛活动并展示了两节课,受到与会同行的一致好评;2009年3月,溪南中心小学和柏洋中心小学共同开展‚同课异构、山海互动‛的教学观摩活动;2009年3月,松城中学与六中联合开展 ‚松城中学校本教研暨与六中师徒结对汇报课‛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们通过共同探讨教学中热点、难点问题,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有利于整体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师徒结对作为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培养模式,近年来一直被我县许多学校广泛采用。霞浦一中多年来一直采用这一方式培养青年教师,通过签订帮带协议、召开拜师会,明确师徒关系,师徒共同钻研教材、互相听评课、共同填写帮带手册,取得良好效果;县职业中专为每位教龄不足五年的教师安排一位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结成对子,建立为期3年‚师徒结对带教‛制度;2009年4月16日,县教育局在县实验小学举行小学教师‚青蓝工程‛启动仪式,聘请35位学科指导教师,确定118人为培养对象。‚青蓝工程‛的启动,将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动作用,为教师交流互动搭建有效的平台,为广大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二、‚2008教师培训年‛活动的经验与反思 在‚2008教师培训年‛活动中,我们坚持以教师需求为导向,以教育教学能力提高为目的,组织大规模全员培训,有力促进了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为:一是激发了教师参与研训的积极性,实现了研训重心的下移。培训年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了各级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县教师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形成了良好的研训氛围;二是通过城乡协作、联片互动、校际交流等形式,缓解了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矛盾,改变了城乡教师参与研训机会不均的局面,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唤起了广大教师读书学习、教书育人、致力于专业化发展的热情,教师们或参加教研活动、或撰写论文、或参加论坛,都无不折射出新理念的光彩;三是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了全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不同层次研训活动的深入开展,及时解决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针对性强、实效性强。
回顾一年来的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2008教师培训年‛活动的成功开展,主要基于以下基本做法:
1、任务明确,方案科学。
《宁德市‚2008教师培训年‛工作实施方案》下达后,县教育局及时召开筹备会,提出按‚整合资源、研训一体、形成合力、确保质量‛的原则要求研究制定《霞浦县教育系统‚2008教师培训年‛活动实施方案》。活动方案分为指导思想与原则、活动主题与内容、实施时间与步骤、活动组织与要求等四大部分,提出‚统一规划,分级实施;形式多样,全员参与;突出重点,力求特色‛的工作原则;围绕以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为主题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和教育科研的活动、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题的教师岗位培训活动、以造就名师、名校长为主题的骨干校长、骨干教师培养与示范辐射的活动、以完善制度、创新模式、增强实效、形成特色为主题的校本培训活动等四大活动,从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分动员准备、组织实施、总结表彰三个阶段开展培训年活动。力求通过培训年活动的开展,建立研训工作新机制,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和名师示范平台。2008年5月20日县教育局向全县印发了《霞浦县教育系统‚2008教师培训年‛活动实施方案》。
2、宣传发动,营造氛围。
2008年5月24日,县教育局召开‚霞浦县教育系统‚2008教师培训年‛活动动员大会‛,全县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县教育局、县教师进修学校领导教师计15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对‚2008教师培训年‛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全体与会人员认真学习了活动方案。会上,县教育局林国基局长要求各校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狠抓落实,以提高培训质量为核心,做到思想认识、工作力度、方案落实三到位;要切实加强对培训年活动的领导,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配合抓,形成工作合力;霞浦六中校长、北壁中心学校校长在动员大会上做了表态发言。动员大会的召开,拉开了我县‚2008教师培训年‛活动的序幕。2008年6月在《霞浦教育》第二期开设专栏,对‚2008教师培训年‛活动做了专题报道。
3、加强管理,明确职责。为加强对‚2008教师培训年‛活动的领导,县、校两级相继成立了‚2008教师培训年‛活动领导小组。县教师进修学校在教育局的领导下,负责全县‚教师培训年‛活动的统筹规划、制定实施方案,负责对各中小学开展‚2008年教师培训年‛活动的指导、组织与实施等工作;各中小学要在积极选送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培训的同时,应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具体培训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2008年6月16日,县教师进修学校召开全县中小学师训管理员会议,就‚2008教师培训年‛活动提出具体要求,并对活动的开展做了具体的安排。为了解全县‚2008教师培训年‛活动的开展情况,我们还分别于2008年11月和2009年3月组织全县中小学开展培训年活动阶段总结。
4、总结评估,表彰先进。
客观评估活动成效,全面总结活动经验,是我县‚2008教师培训年‛活动第三阶段工作的主要任务。我们精心拟订了《霞浦县教育系统‚2008教师培训年‛活动评价表》,评价表采用百分制,设四个一级指标,十六个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活动保障20分、活动管理20分、活动开展35分、活动成效25分。为便于操作,对二级指标还制定了评分标准,并另设三项附加分项目。提出‚突出重点、内容具体,不泛泛而谈‛的活动书面总结要求,制定《霞浦县教育系统‚2008教师培训年‛活动统计表》,对培训年活动进行量化统计。县教育局于2009年5月5日印发《关于霞浦县教育系统‚2008教师培训年‛活动第三阶段工作的通知》,就‚2008教师培训年‛活动第三阶段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各校在2009年5月15日前进行自评,填写统计表、完成活动书面总结。全县22所中学、21所小学、2所县直幼儿园按时完成第三阶段工作并及时上交有关材料。其中自评90分以上的中学16所、小学19所,中学自评最低分为79分,小学自评最低分为82分。县教育局于2009年5月18日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综合评议,确定10所学校、50位教师为‚2008教师培训年‛活动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2009年5月26日县教育局召开‚霞浦县教育系统‘2008教师培训年’活动总结表彰大会‛,对教师培训年活动做了全面的回顾与总结,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回顾‚2008教师培训年‛的工作,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但也应清醒地看到仍存在个别校长、教师对于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有待提高;培训机构对培训的监管、指导、服务还不到位,培训者的专业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尚需进一步加强;培训管理、培训保障、激励机制尚有缺位等问题和不足。‚2008教师培训年‛活动已经圆满结束,教师培训工作又回归常态,我们认为下一阶段的教师培训工作应回归课堂、回归教育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聚集问题解决,优化培训模式,加强培训管理,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一、深入学习实践、进一步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
培训者的素质直接影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只有强化培训者的专业精神,提升其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为中小学服务、为中小学教师服务。为此,一要组织培训者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专业素养。二要组织培训者通过挂职兼课、参与活动等形式,深入教学一线与教师合作、交流、研讨,在实践中与教师共同成长。三要塔建培训者成长舞台,建立完善促进培训者自我发展的机制;同时,组建一支由中小学部分名师和骨干教师组成专兼结合的培训师资队伍,以满足教师培训的需要,确保培训的质量;
第二、构建三级联动机制、进一步深化校本研训工作。
为进一步密切县教师进修学校与中小学的联系,充分发挥培训机构的职能作用,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强和实效性,我们认为应树立大培训观,将全县中小学按地域相对集中、优势互补等原则划分若干研训协作片,构建以县教师进修学校为主导、以协作片为基地、以中小学校为基础、以主题或课题为纽带的县片校三级联动的研训共同体、形成研训思行四位一体的教师培训新机制,进一步深化中小学研训工作。在这一教师培训新机制中,协作片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片内研训活动、研讨片内共性问题、交流片内经验、实现片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县教师进修学校要下移研训重心,把协作片作为培养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主阵地,组织专兼职培训者深入协作片,参与协作片研训活动,了解培训需求,研究培训规律,总结培训经验,提供培训示范,并通过组织集中研训、送培到校、经验推广等形式解决区域共性问题,提供培训指导;而所谓‚研训思行‛四位一体就是指在县片校各个层面组织的研训活动中,都要充分统筹研训思行四个核心要素,引导教师围绕教学实践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并将教研、培训、反思、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增强研训实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第三、创新培训模式,进一步增强培训实效。
增强实效是教师培训工作面临的核心问题。我们认为,应倡导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系列主题研训活动。所谓主题研训就是将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按照‚自下而上‛为主、‚自上而下‛为辅、‚上下结合‛的原则,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形成校本研训主题,然后组织教师围绕主题,通过理论学习、专题讲座、实践研讨、行为跟进等形式开展系列活动,在活动中使问题得到解决。随着问题的解决,教师感受到学习的成效和乐趣,从而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进而深化培训的内容,提升培训的成效,达成培训的目标。一般地说,每学年初由县教师进修学校提出学年培训指导意见,各校据此确定培训主题,并围绕主题设计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为教师提供平台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体现和落实主题,而通过主题又把所有活动串联起来,形成综合效应,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