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注重五个深化 促进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
以“334”为引领 注重五个深化 促进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
作者:赵轩修改:侯峰平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局(公司)2014年工作会议精神,2月17日上午,市区一局第一时间组织全体员工学习了公司主要领导代表市局(公司)党组所作的题为《树立五种形象 加强四项管理 促进企业发展 员工成长》的工作报告,回顾了2013年工作、思索了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工作目标、交流了工作方法,为做好2014年各项工作作了积极准备。
为使全体员工准确学习、领会报告精神,市区一局负责人带头学习、解读,原原本本地学习了报告原文,逐句逐段进行学习,并就当前存在的问题和“334”(三项工程、三个倡导、四项管理)工作作了重点解读。
一是要深化对“三认同”的认识。针对报告中“部分员工缺乏责任感和进取心,缺乏对‘体制、理念、目标’的认同”的论述,市区一局负责人强调,思想是行动的动力,只有在思想上高度认同,行动上才能保持高度一致。同样,只有高度认可公司的经营理念和工作目标,才能在实际工作中不折不扣地去执行、竭尽才智地去努力、千方百计地去完成。
二是要深化对主要经营指标的认识。针对报告中“销量同比增长2%、单箱同比增长8%、市场净化率不低于98%”的目标,市区一局负责人指出,十九省市对口援疆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自治区第5个“民生建设年”等对我们来讲是新的机遇,特别是乌鲁木齐市委将投资60亿于民生建设领域,必将带来新的消费增长点。为此,营销人
员要密切关注市场商圈变化,努力挖掘市场潜力,抓好“四转
三、低三转高三”的工作,持续提升卷烟结构,做好“雪莲”烟品牌的培育工作,为企业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三是要深化对3项工程的认识。流程再造工程,是对“流程再造年”的具体深化;精益管理工程,能带动精益管理在各项工作中全面推进;特别是金牌员工工程,以绩效考核为导向,是对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一项创新举措,要加强对考核指标的理解、关注,争当金牌员工。
四是要深化对三个倡导的认识。人人都是内训师、人人都是内审员、人人都是通讯员,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升员工技能,这是公司发展带给员工最好的“福利”,要按照“站起来能说、坐下去能写、走出去能干”的要求,增强贯彻“三个倡导”的主动性,促进个人成长。
五是要深化对四项管理的认识。加强队伍管理、客户服务管理、市场管理和基础管理,是对公司各项目标的具体细化,要针对报告中涉及部门工作的具体目标,发挥全员智慧、凝聚团队合力,为全面做好各项工作做积极准备。其中,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职业技能鉴定、好习惯在岗位、“三型终端”标准化建设、“1+2”活动机制、客户满意度、创新工作和市场管理是需重点关注的方面。
接下来,市区一局将于本周五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座谈,重点围绕个人工作规划、主要工作措施等展开交流,进一步深化全员对年度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法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篇:引导青年成长_促进企业发展
引导青年成长 促进企业发展
青年是推动创新改革发展的宝贵人力资源,重视和关心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企业发展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创新共青团工作,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展开,科学教育青年、正确引导青年、热诚服务青年,把青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对于深化企业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维护企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正确引导青年,实现青年与企业由利益共同体向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转变,使青年自觉把个人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创新集团亟待破解的问题。为此,创新集团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一是抓牢生产核心,用思想的有效影响教育青年。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实现由灌输式教育向辨析式教育转变,由单向式教育向亲情互动式教育转变,提高青工素质,为青工成才构筑精神支柱,帮助青年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企业观和岗位观。随着企业青年员工的不断增多,为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公司编辑出版了内部报纸,实时报道公司重大新闻动态和企业为丰富内部业余生活而举办的各类活动,员工也可以对工作、生活、企业规章营管理等方面的看法和观点进行投稿,同时刊登有利于员工学习成长的资料文章,使员工有一个表达自己想法的途径,也使企业能够在基层管理方面有一定的参考和比对。通过此类内部刊物,公司为青年员工沟通思想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搭建了企业与员工交流的桥梁,在帮助解决员工实际问题、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关怀、激励员工成长成才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是开展思想引导工作、提升企业凝聚力、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安全生产教育上,创新集团通过定时培训,随时发布通报,用讲述事故案例的形式,让职工及其家属亲身感受安全生产对企业和家庭的重要性,提高了青年员工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其牢固树立起“生产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使青年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陶冶、灵魂的洗礼,自觉融入创新集团的建设发展之中,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二是提供有效途径,用综合技能的不断提高锻炼青年。创新团支部紧紧围绕创新在新的一年的工作主题,把服务青年员工的学习需要和他们成长成才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分批集中培训的形式,促进青工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公司定时定点地对青年员工进行理论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各种工种岗位设立练兵台,开展技术练兵和技术比武,为青年员工提供活动阵地;在青年员工中广泛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形成以老带新,新老竞技的良好局面,抓交流,培育观念,使青年员工既能岗位成才,又能岗位尽责,创造一流效益。通过一系列的培训,集团公司在凝聚和培养青年人才、改进和加强基础管理、塑造公司品牌形象等方面取得明显的工作成绩。同时公司也积极举办各种劳动技能大赛,例如五一劳动节举办的天车工操作技能大赛、叉车工操作技能大赛、拔河比赛等活动,寓教于乐,把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推广到车间之中,充分
调动了青年参与创新创效的积极性。
三是树立良好形象,通过组织的扩展吸纳青年。团组织建设离不开新鲜血液的注入,青年员工的不断进步能够极大的促进公司发展。因此,公司在青年员工之中积极发展团组织关系,建立一套完善的组织体系。公司过年过节为员工发放各种福利,使青年员工也感受到创新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公司也派专门的领导去各乡镇敬老院慰问,传达敬老、爱老的心意,对内对外都树立创新良好的企业形象,积极的吸纳青年员工投入到创新大家庭之中。在吸纳优秀员工的同时,我们也积极地对新员工进行教育,帮助青年员工尽快适应岗位,通过长期教育引导,帮助他们实现了由技能匮乏向技能熟练转变、由挣钱吃饭向实现价值转变、由短期务工向当家作主转变、由打工者向新时期产业工人转变的“四个根本性转变”。
青年代表着未来和希望,正确引导青工成长成才,开拓创新、务求实效地为青工成才服务是企业共青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出路。创新集团团组织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引导青年员工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扎实开展青年实践活动,不断创新引导载体,青年的企业归属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青年的技能、文化和道德素质不断提升,实现了青年在岗位的成长成才,吸引更多青年加入团组织,促进青年员工的转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第三篇:促进企业发展
“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
今年以来,我公司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理念,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通过召开半年工作会、出台公司各项规章制度,解决与员工利益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推动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公司始终尊重职工的民主权,多渠道畅通民主民意,大力推行和逐步完善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今年九月份由公司派人到公司各个项目部进行调研工作,通过与员工面对面交流,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并对员工提出的各种问题和建议及时的反馈和解决。公司相继出台了《工资支付管理规定》,员工各种福利待遇得到提高,为员工解决了后顾之忧。同时,我公司始终把“安全重于泰山,生命高于一切”为宗旨,所属的公司项目部坚持每星期召开一次安全会,把安全制度进行宣传和灌输到每一位员工,让员工时刻牢记安全是跟每一位员工是分不开的。
发挥“桥梁”作用,构建和谐企业。公司紧紧围绕稳定与发展,积极参与各项经济工作,今年9月中旬,公司在贵州省清镇市召开2011年半年工作总结会,并且讨论通过了《柳州市汇森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工资支付管理规定》,会间还组织员工对公司执行《方案》进行了讨论,关注员工思想动态,及时对员工进行疏导,并就员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一一做出答复,维护了企业和员工队伍稳定。此外,积极鼓励职工为公司持续、稳定发展寻找对策,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开展献计献策活动,广纳良言,为企业发展征集好建议、好点子,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公司还完成了员工劳动合同续签工作,完成率达100%。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了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
第四篇:深化小家建设 促进企业发展——论职工小家的建设
深化小家建设 促进企业发展 ——论职工小家的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灵魂,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总书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坚定的支持者和忠实的“传道者”,在新常态下,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以改革创新精神,拓宽渠道,丰富载体,致力于引导员工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传递思想的正能量始终是工会组织坚定不渝的优良品格。
工会自2013年成立不到三年,在上级工会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公司发展目标,认真履行工会的各项职能,强化自身建设,积极配合党支部、行政做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充分调动员工的聪明才智,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全面落实公司发展战略方针,积极开展有利于构造公司和谐劳动关系的各种活动,促进民主管理、服务工作大局、维护员工权益,为构建和谐公司做出积极的努力。
都说经营企业其实就是经营人心,企业就是一个家,每位员工都是这个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在当前企业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工会不断探索新思路、注重实效性,于2015年底开展职工小家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工会工作水平,服务公司工作大局。我们以建设维权型、学习型、服务型和贡献型“职工小家”为目标,积极反映员工意愿,维护好员工的各项合法权益;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尽心尽力地为员工排忧解难,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自身价值,使员工对小家真正有可依可靠的归宿感,人人都把职工小家看作家庭之外的又一温馨和谐的“小家庭”,做到“人人献出一份爱”,让小家充满温暖。
一、探索新思路,丰富小家内容。小家建设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设施投入、改善环境是小家建设的实质内容。因此,必须探索新思路,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不断提升建家水平。在硬件建设上,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可以发动职工自己动手,自制文体娱乐器械和设施。同时争取行政对小家建设的投入。在软件建设上,做到活动有章法、有安排、事后有总结、定期有检查,使小家建设展现新形象。
公司员工基地没有任何文化设施,特别是没有为员工提供文化娱乐健身活动的场所。工会为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加强沟通与交流,根据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建立了阅览室、舞蹈室、桌球室、乒乓球室和影音室。
1、阅览室的建立
随着公司文化的发展和当今社会对人员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为了响应党中央关于建立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组织的要求,为了给员工改善业余时间学习条件,期刊资料阅览室已成为职工小家的必需,工会通过采购和发动员工捐书活动收集了一批图书,并配套好附属设施,安排专人编号归类,以满足员工的文化学习需求。
2、舞蹈室的建立
公司于2015年7月成立舞蹈队,为公司产品升级做出了重大贡献,分工会为满足舞蹈队员的排练需求,也为了满足员工进行瑜伽、形体和健身的锻炼需求,建立了舞蹈室,鼓励员工积极开展各类健身活动,全面提高员工身体素质。
3、桌球室的建立
公司作为服务型企业,公司员工有很大一部分是毕业不久的年轻人,经常在业余时间三五成群去桌球室一展球技,桌球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是适合于各文化层次的既富有消遣娱乐性又具有知识、技术性的球类活动。工会响应群众号召,为群众办实事,依靠行政支持建立了桌球室,桌球室的建立可以打造公司文化艺术氛围,以球会友,陶冶情操,分工会还可以开展一系列有特色的桌球比赛活动,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促进广大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4、乒乓球室的建立
乒乓球运动设备比较简单,运动量可大可小,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高的锻炼价值,非常适合我们的员工。为缓解员工工作压力,丰富员工业余活动,增强员工团结精神和社交能力,工会建立了乒乓球室,并定期开展比赛活动,将该项活动作为常态化活动,增加活动开展频率,保持员工运动状态,为员工强身健体夯实基础。
5、影音室的建立
公司一线员工常年在基地生活,当地没有电影院等娱乐设施,年轻人多成为“低头族”,既损伤脊椎又伤害视力,为避免低头族危害,工会建立影音室,购置智能电视机,既可以收看在线电视也可以搜索网络电影,经济实惠,满足员工精神文化的需求,从此不再“低头族”。
二、注重实效性,贴近员工生活
建小家只有贴近实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才能形成有效平台,提升工会工作整体水平,促进企业发展。
1、注重小家的民主作用,提高员工主人翁意识。职工小家必须深化民主管理,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和主人翁地位。不断拓宽渠道,加强日常民主管理,加强透明度,实行公开制度。
2、注重小家的课堂作用,提升员工素质。努力把小家办成员工学习的课堂,促进员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强化思想教育,提高员工的政治素质,充分利用形式新、针对性强、效果好的教育方法,不断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并利用公司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弘扬爱岗敬业、爱集体、爱企业的高尚品德;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阅览室中购置政治、业务、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书籍和报刊杂志,适时开展“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心得”等活动。同时,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通过类似读书活动、知识竞赛、棋牌赛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激发小家活力,推进文化育人见实效。
3、注重小家的帮扶作用,推进送温暖工作的落实。开展扶贫帮困、关注弱势群体是维护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职工小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建立健全帮扶机制,对困难员工实行动态管理,坚持做到员工有困难必访,建立健全帮扶资金管理制度,为特殊困难员工解决燃眉之急。
总之,进一步深化小家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贴近企业实际,认真研究和解决建家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发展创新,才能使建家工作常见常新,才能使工会组织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五篇:注重研训实效 促进教师成长
注重研训实效 促进教师成长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及家长的需求与期望的提升;我市校际之间的激烈竞争等等,教师的教育思想、业务素质、价值取向等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可以说,面对当前形势,每个学校、每位教师都需要发展,否则很难立足,于是“学习是教师树立个人尊严的最佳途径,研训是学校送给教师的最大福利。”成为兴城三中尊崇的信条;提高师德修养,实现专业化发展成为兴城三中不懈的追求。在上级领导及职能部门指导下,经过多年的摸索,我校已经形成了比较清晰的教师队伍建设体系,经过精心组织、有效实施,教师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改革管理模式,实现专业化发展
1、建立健全研训制度。
我校从健全校本培训工作管理制度入手,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校本研训制度,对校本研训的实施、考核、奖惩等制订了符合学校实际的制度,每年配套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规范登记学分,及时总结反思,分类整理档案,并将培训质量与教师评优、任用和考核相结合。对教师的自我定位、发展目标以及行动策略规范管理,实现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系统、细致、有序、高效。同时我校积极探索校本研训的多元评价体系,激发教师的情感、意志、态度,以提高他们参与培训、提升素质的积极性与成就感,最终达到“自我塑造、自主管理、自由发展”的积极状态。自我评价,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前进的动力;互动评价,资源共享,取长补短,互动发展;考核评价,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任务。
2、成立学科领导小组
管理与指导是否专业,直接影响学校教师发展速度,我校除成立校级领导小组外,对中层领导职责与分工进行细化,每位中层领导负责最多两门学科的教研和培训工作,下设学科组长。学科组长与学科领导密切配合,团结协作,认真落实学校统一部署的工作,同时因为是本专业,所以在具体的组织、策划、实施与指导工作中表现得更专注,更专业,更具实效性,又因为学科领导、学科团队数量的增加,责任更明确,自然形成竞争,彼此不甘落后,珍惜着自我展示的平台,研训思路越发清晰,研训效果越发明显例如,语文学科的“能力培养总体规划与实施”数学学科的“教材重新整合与落实”,等都来自学科团队本身,实践着“一个岗位,一面旗帜”的目标。
3、引入岗位竞争机制
三年来,我校实行排队上岗政策(07年后教师数量得到满足,学科人数出现偏差),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落选者变幕前授课为幕后服务,或减少授课班级增多自我进修任务和锻炼内容,竞聘上岗,待岗学习,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强化了危机意识,促进了教师进修学习,逐步形成良性循环用人机制,(首先在英语和数学学科进行,按满额工作量分配工作,多一名也要末位淘汰,被淘汰者改教其他学科或其他工作,同时接受并做好学校下派的任何工作,安排或自己选定师傅进修学习并阶段汇报,即使不多人的学科也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英语学科共有五名教师待岗学习)排队上岗是一种导向,领导和班主任参与,不看人情,不论资质,只重能力。这种机制的引进,从根本上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极大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良好的发展环境。我校在文化建设上注重了四个方面
(一)、古朴、儒雅的环境文化
校园墙的“二十四孝”诗画;教学楼厅廊的经典诗文;名人警句格言的匾额;古朴典雅的楼内装修;师生的书画作品等,无不渲染着儒雅、典雅、高雅的精神情趣,同时宣传栏中“师德标兵”、“名师风采”、“名师随笔”“教师心语”的展示,无不宣传着先进与优秀,增强师生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崇尚、敬业的精神文化
精神生活、精神力量,是一个人生活的理由和存在的价值。当今商品社会现实的冲击,教育更需要精神上的阳光享受与生命动力,更需要坚强的信念的支撑。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找到属于自己或团队的精神,用我们的精神带动起一支精神的团队。
1、每学期期末都召开教师座谈会,要求教师填写个人成长规划表,目的敦促教师思考能否改行,应怎样对待这份职业,使其头脑清醒理智,安心献身教育事业
2校园传媒是校园文化交流、建设的主要载体,因此,我校潜心利用广播、电脑、白板、多媒体等各种媒介抢占舆论阵地,播报先进事迹,传达喜讯,宣传典型,激励后进,同时传播传统文化,汲取精神养料。
3、学校采取措施让青年教师选好师傅,跟对人。从师徒结对上、平时谈话上、办公室安排上等等,让他们在工作伊始便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风格。更有效的办法是创造机会让优秀的老教师,回忆当年人们的境界和干劲与之交谈,领导善于抓住时机进行正面引导、有效指导和及时勉励,方式为随意的单独交谈或小团体交流。
4、采取多种形式,强化思想教育。如每学期一次的工作经验交流会;不同级别、各种形式的讲座指导、座谈会。还通过开展师德师风评议活动;师德教育论坛活动;师德演讲会;新教师岗前培训;业余思想交流;群体团队安排;《中国师德手册》阅读交流等活动中突出师德教育渗透,进行教师品质教育、敬业教育等精神食粮的补给。认识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不平凡的成绩。引导教师爱岗敬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人生观。
(三)自主、合作的学习文化
“走向学习的研训才是真正意义的研训”。我校为校本研训营造宽松、互动的学习环境,搭建对话、交流的学习的平台,培育自主、合作的学习文化,创造良好的教师发展环境。
1、让学习成为习惯
学校重视教师的理论学习。将校本培训和读书活动有机结合,为广大教师订阅《教学论基本问题概论》、《教育文摘》等多种报刊杂志,引领教师与书籍为伴,与大师对话,“让读书成为习惯”,使教师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原理之上。学校也重视加强实践学习,让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和教学实践中增长教育智慧,使教师的发展建立在“实践文化”的基础之上。大家在交流中碰撞思想的火花,获得教育智慧,促进了专业化发展。
2、让互助实现共赢
教师互助合作是校本培训的标志和灵魂。学校鼓励教师在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加强互动、交流、对话、协作,通过同伴互助,共享经验,共同成长。学校也注重专家的引领提升和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校际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3、让经典成就儒雅
结合我校特色,深入开展诵读活动,大兴学习之风.我校无论是校墙、厅廊、还是教室布置都突出传统文化精髓:礼、雅;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无论是校本培训还是校园活动都渲染着书卷气。我校还将《论语》、《大学》、《中庸》、《唐诗》、《笠翁对韵》等典籍经典诗文作为主要读本,培养教师阅读经典诗文的兴趣,陶冶情操,感受经典文化的底蕴,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树立儒雅之风。
(四)反思、创新的研究文化
1、让反思生成智慧
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需要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学校提倡教师在一课时或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写下心得体会,列出当日教育教学中的成功及待改进的事件,分析是哪些原因造成的,事件中包含着哪些理论,如何改进等等。通过反思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同时养成了教师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的习惯,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实现不断发展提高的良性循环。教师不再只是一名教育者,更成为了学习者、研究者、创造者。
2、让创新伴随成长
创新型教师是未来教师的主流。学校关注教师的学科特点和个体差异,关注个性化需求和通识性特点,鼓励教师敢于创新,通过培训引导教师善于创新,为教师的“创新”提供开放、宽松的管理空间,允许失败,立足长远。
三、狠抓校本培训,踏实教师成长基石
1丰富培训形式,实现培训实效最大化。
(1)集中培训。每月一次,由教学领导就确定的专题进行培训如:“新课改的教材观”“如何认识杜郎口模式”“对学案的认识”等等。培训后给各学科团队下达研训任务,如针对“教材观”问题,语文学科完成的任务是“如何挖掘精讲课文中所蕴含的能力培养资源”;要求史地政生学科教师思考:如何挖掘核心问题等等。
(2)分散培训。在校级培训之后,各学科团队在学科领导的带领下深入理解和剖析涉及本学科的任务内涵,通过培训会、教学活动进行细化与分解,让教师成为培训的主人,使培训成为教师的“乐园”。同时开展结一个对子、编一份教案、写一篇论文和读一本书的“四个一”活动,为教师全面充电打下基础。
(3)分层培训。我校以《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为抓手,分精英教师、骨干教师、青年优秀教师和教坛新秀四类名师培养梯队,坚持多规格,多层次,多渠道的研培结合。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互动、看课评课、名师讲堂、个人反思、成果汇报等有效形式进行培训。
(4)个性反思。以教师劳动的个体性特点为依据,以形成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为目标,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形成教学反思——教学展示——风格设计——理论学习——研究总结——教学反思的螺旋式上升的培训模式,促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2、优化培训内容,突出培训针对性(1)微格培训
微格教学就是将教学过程中的综合教学技能分解为各种单一的技能,为教师提供小步调的学习任务,明确的目标指引和具体可操的指导,每次训练只要求学员掌握其中的一两种技能。我校已经完成五种技能培训即导入技能、组织技能、交流技能、点拨技能、讲解技能等。
(2)主题陪训,校本培训是以教师所在学校为阵地,立足岗位,立足本校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再学习、再提高的一种培训形式。我们遵循“学用结合、突出实效”的原则,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开展业务领导、班主任、新教师等群体的集中培训。
如“教法培训”“学法培训”“课堂用语培训”“白板教学培训”“学科模式培训”“学习习惯培养培训”“学习能力培养培训”等。让教师能得到切合本职教育教学活动需要、利于个人专业发展相适应的有用知识。
(3)基本功比武。
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理论知识笔试、学科基本功测试和课堂教学展示三轮比赛,最终评选优胜者并给予奖励。通过比武,激发了全体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热情,增添了教师苦练基本功的动力,促进了教师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4)经验分享。我校紧紧围绕打造“高效课堂”这一主线,开展每月一次的“学科领导沙龙”活动,围绕“打造高效课堂,培育激情教师”开展的教学精英演讲活动,各学科结合实际工作交流良好举措和优秀经验,并针对工作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促进校本培训交流提高。
总之,精心设计的培训,通过管理严格、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真正让教师们感到受益匪浅,使教师由“要我培训”,变为“我要培训”,从“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真正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五、倾力教学研究,握紧教师成长抓手
教学研究是每位教师终身从事的最重要的工作,没有教学研究,就没有教师的发展,更没有学校的发展。佐藤学称:“通过教学研究来改变学校面貌,非100次的授课案例研究不可”。
1、打开课堂大门,消除自封壁垒,为教学研究清障.
竟聘上岗制度的实施,使能力较差教师不在掩饰和包裹自己,主动打开自己课堂的大门,邀请主管领导或优秀教师听课指导,(80%青年教师能够做到这一点,改变过去教师对领导听课的心里排斥)老教师也放平心态消除“墙壁的阻隔”、学科的阻隔,把许多陋习(如没有自己课题,只按指定行事;严实包裹,讳莫如深;顽固自守,不虚心学习等等)一并消除、克服,让所有教师超越自我,构筑起同为实践的同事间的团结合作关系。
2、增强课型意识, 提炼教学模式,为教学研究立标
我校确立教学研究的中心地位,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有课型意识,要在透彻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总结自己在讲各种课型时所用的教学方法。然后就同一课型、同一备课组的教师反复互相听课、讨论,形成较完善的备课思路。
操作办法为:推出原生态录像课,落实有效剖析与指导。主管领导随时进班听课同时录像,并将录像课反馈给教师本人或在教研时公开播放,评课遵循的是“风格上百花齐放,品质上求真务实,日常教学评价看实效,落实有效教学目标。这种办法,既有说服力又有针对性,有效地修改了课堂教学不足,对每位教师来讲都是考验。
3、打磨课型案例,公开研究成果,让教学成为研究
学科智囊团,对有代表性的课例进行诊断性研究。反复实践和打磨课型案例,最后以公开课的形式对全体教师开放,并将课型教案或教师的说课稿印发给教师供他们讨论、学习供鉴。从而突破各科一种教学模式的樊篱,使“模式”更具备多样性、科学性和实效性。这样以备课组为单位形成了一个个学习型团队。提炼课型模式和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深刻变化,缩短了新教师的成长周期,也改变了骨干教师的“高原现象”,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我们将注意力放在课后的研究上,这样才能保证教研的启迪作用,才能实现教学研究的最高境界----教学成为研究。
4、举办展示活动,搭建发展平台,为教学研究助力
公开展示活动是对教师研究成果的展示,也是促进教师教学迈上新台阶的举措。无论是“同题汇课”活动,“一课多上”活动,还是“录像课”展示活动,关注的是看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看教师如何表演,因此,不需要做刻意的修饰和准备。在整个教研活动中,促进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好课标准的制定,鼓励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学改革,减少教工大会或年部大会的次数。(针对性,方向性,人人感兴趣,人人参与。我们每双周一次的教研都突破两节课的规定时间,几乎都是有课教师不情愿地去上课,其余教师继续探讨)为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留出空间。
总之,我校立足教师成长下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教学活动、文化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我校省级骨干
名,市级骨干
人,县级骨干
人,葫市中心教研组成员
人,兴市中心教研组成员 人;我校连续两届荣获“**市初中教育教学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荣誉属于过去,在此感谢上级领导的激励,感谢兴城进修学校的大力帮助。我们将继续发扬*中人的刻苦、踏实、坚毅、敬业的精神,锻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迎接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