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主参与管理 促进员工成长
民主参与管理
促进员工成长
---泰州市胡庄中心小学教代会工作总结
胡庄中心小学自成立以来,就建立了教代会工作制度,教代会工作逐步向规范化方向迈进。近年,我校教代会工作在区教育工会和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在本校教代会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教代会工作质量,规范教代会工作程序,加强教代会制度建设等问题作了一些有效的探索,保障了教职工通过教代会实施民主管理权利的落实,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积极性,促进了学校事业的发展与全体员工的成长。现将我校教代会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领导重视
1.学校党政领导依法治校意识的强弱以及对教代会重视支持与否是教代会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我们学校新班子上任以来,坚持依靠教职工办学,把教代会工作列入每年学校工作议程,加强校长室党支部对教代会的组织领导,结合学校中心工作,研讨每学期教代会的主要内容与形式,使教代会工作有声有色。定期听取教代会工作汇报,每次召开教代会,确保95%以上代表出席。2.学校确保工会主席参加校务会,确保了工会主席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还确保落实了工会主席应该参加的各种会议。
3.能认真准备并按时提交大会审议书面材料,闭会期间,能主动与教代会代表进行沟通。在经费上,我校的行政大力支持教代会活动。学校行政首先从物质上保证教代会所需经费。
4.能定期向教代会通报学校工作,认真落实大会提案,做到条条有交代,件件有着落。能认真研究和吸收代表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补充,保证参与权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源头参与,既把维护教工的合法权益融于新的规章制度和改革方案的制定之中,把群众的情绪和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想群众所想,办群众所需。5.校领导能以普通代表身份参加教代会会议,并参加讨论,听取代表们的意见。
二、职权落实
1.教代会作为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应赋予教代会真正的民主管理权力:每年不少于听取2次校长工作报告,能审议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学校财务工作报告、学校发展规划、改革方案、队伍建设问题等学校的重大问题有知情权和参与权。在学校的重大改革措施和各项内部规章制度修改、完善过程中给予审议通过权,教代会所通过的决议、章程和各种规章制度、实施办法等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和约束力。例如行政制订、教代会审议通过的规章制度是保障学校工作正常运行的机制,是实行校务公开的基础,是全体教工行为规范的准则,更是领导干部依法行事、依章行事的准则和依据,减少了工作上思想上的随意性。
2.教代会是广大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和制度,是学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当着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教职工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等各项任务,凡是文件中规定的,应由教代会审议和决定的事项,都向教代会报告,交教代会审议、通过或决定,用好教代会这个载体,是维护教职工的政治民主权益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工作中坚持做到多请示,多汇报,多沟通,多争取,自觉接受和维护校长室领导,把校长室意见贯穿于教代会的每项工作。这样,既保证了教代会主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活动,不偏方向,又使教代会依靠校长室党支部,工作有底气,形成良性循环。
3.教代会每学期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干部,还能对领导干部进行表扬和批评。这种民主评议干部制度的实行,把教代会作为我校民主管理通向科学管理的桥梁和纽带。
三、制度化和经常化
我校十分重视对教代会条例的学习、工作程序的熟悉,经常组织工会委员及教代会代表学习讨论,加强理解,保证了教代会规范、有序地工作。1.每学期能定期召开全体代表会议,工会换届教代会依次换届。2.为了深化文明组室的创建,制订了一系列工作制度、例会制度。3.教代会专门小组,每学期能保证2、3次活动。
4.我校教代会提案小组能定期检查督促提案处理情况,并能及时公布提案落实情况。
四、教代会工作规范
本校工会坚持做到教代会每次工作都按程序操作,规范到位。
1.制定教代会工作实施细则,每年定期向大会报告教代会工作,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写提案,保证了提案的质量。所以份份提案提的实在,针对性强,整改措施清楚,可操作性强。
2.我校能按规定选举教代会代表,注重教师代表的代表性与覆盖面。
3.代表组讨论有记录,大会所有书面材料能整理装订成册,主要文件能做到存档。4.通过大会决议及学校改革方案一般用举手表决进行,牵涉到人的表决用无记名方式。
五、教代会工作机构
1.能制订代表选举方案,主持选举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代表进行专门培训,为了提高代表的整体素质,提高参与能力和水平,及时培训代表。会前能征求各方面意见,提出大会议题的建议,能督促大会文件准备工作;能提出主席团人选的建议名单;能做到大会宣传发动工作。作好文件分发、记录以及其他会务工作。2.能召集各专门小组活动,召集代表组长会议,能召集临时教代会代表会议。3.能依据教代会条例,受理代表有关投诉,对大会通过的决议,征集提案,有专人督促办理并及时向代表汇报。
六、做好校务公开工作
1.完善领导机制与工作机制。学校及时调整充实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工作机构和监督机构,制定详尽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切实把校务公开工作列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研究部署,抓好检查落实。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制订校务公开制度,明确操作规程,健全考评制度,严格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度,真正形成党组织统一领导,学校行政主持,工会组织协调监督,业务部门各负其责,德育处主抓,教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2.规范公开内容。我校除法律法规和党纪规定的保密事项不得公开外,凡社会和群众普遍关心、与师生员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都要向社会公开或在校内公开。
学校收费情况。严格执行“一费制”,做到“四公开”,即公开教育收费政策、公开教育收费项目、公开教育收费标准、公开学校收支账目。留存好收费通知书。代办服务项目收取规范。
其他师生员工普遍关心的事项,我校也进行了公开。包括:师生评先评优、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学校干部选拔任用考核情况、学校财务预决算、贫困生资助、预备党员入党前公示等事项。学校校务公开栏内容及时更新。
3.严格公开形式与要求。在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的同时,我校根据群众可知情、3 能参与、便于监督的原则,采取以下公开形式:
各种会议。以全体教职工大会、中层干部会、和家长会等形式公开校务。校长每年至少二次在教代会上作财务公开专项报告,较为详细地公开学校的财务预算及收支情况,并在校内张贴公布。教职工对具体的预算收入、支出有疑问的可以咨询,并进行财务公开满意度民主测评,以群众的满意度来认定财务公开的实际效果。利用职工政治学习,经常向全体教职工通报学校大笔开支或重大事项。
视听查询。通过设立公开栏、开通咨询电话、挂牌服务等形式接受群众监督。学校建有专用公开栏。公开栏位置醒目、坚固耐用、防晒防水、内容齐全、便于更换。公开栏内容及时更换,对学校的工作职责、领导分工、部门职责、财务状况、师生评优评先、贫困生资助、预备党员入党前公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学校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等进行了及时公开。设立举报意见箱,公布学校和主管部门监督投诉电话。举报意见箱由校监督小组负责管理。
网站公开。依托我校的网页,上传政务公开文件和信息。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的校务公开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依法治校的理念日益得到家长、教师的认同,下步我们在继续强化校务公开的同时,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加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校务公开是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和学校民主化建设的大事,需要全校教师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在做好校务公开的同时,要更加广泛的吸收教师和家长对校务公开工作的建议和要求,尽可能的扩大校务公开的范围,给教师、家长更大的知情权,以进一步促进学校的民主化建设。
培养广大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校务公开的最终结果是全校教师的广泛参与,目前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校务公开参与意识不强,使学校的校务公开效果不强。校务公开也需要社会的监督和家长的支持和关心。我们希望随着校务公开工作的深入,让全校教师都能参与到学校的校务公开当中,让家长更热心关注学校的校务公开工作,让校务公开真正落到实处,让全校教师和家长体会到校务必须公开,真正认识到校务公开是学校民主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和社会沟通的桥梁。
七、今后的工作构想
我们学校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中心是努力构建和谐学校。因为构建和谐学校 4 是应对当前教育复杂局面的科学举措,是解决工作矛盾、思想矛盾、利益矛盾的有效手段。我们构建和谐学校的目标是:“和谐发展快乐同行”的校风深入人心;民主办学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得到切实落实;科研兴校的办学特色得到深化;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公平和正义得到维护和实现;安全稳定得到长久维护;各方面的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另外,努力争取上级的支持,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
为了构建和谐学校,一是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坚持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不动摇;二是加强制度建设,真正做到依法治校,用法、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体现依法治校、民主治校、规范管理,做到有章可依,执章必严,违章必究;积极倡导公平、公正、公开、正义的工作原则,各方面的关系更加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一切依靠教师,始终把教职工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关心教师生活,处处为教师着想,使学校的向心力、凝聚力增强,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
尽管目前我校教代会工作有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经验不足,有许多工作有待我们去探索、研究、实施,我们深信在区局工会的领导下,在学校党政的支持下,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把我校的教代会工作搞得更好。
第二篇:员工参与管理
员工参与公司管理问题探究
唐林芳
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9(2)班 20093079071 摘要:员工参与企业管理是当今国内外理论界和企业界都很关注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员工参与是企业对员工实施有效激励与约束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靠拥有知识和技术的员工,中国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员工参与管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对员工的管理、激发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将成为今后管理的重点。员工参与企业管理正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且越来越多地被现代企业所接受和采用。
本文拟通过员工参与管理理论的简单介绍以及对我国企业中员工参与管理的现状的描述,提出适合中国企业员工参与管理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员工参与;理论;企业管理;激励;
一、员工参与管理的具体含义及起源
(一)含义
员工参与管理(Management by Participation)就是指在不同程度上让员工和下属参加组织的决策过程及各级管理工作,让下级和员工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处于平等的地位研究和讨论组织中的重大问题,他们可以感到上级主管的信任,从而体验出自己的利益与组织发展密切相关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同时,参与管理为员工提供了一个取得别人重视的机会,从而给人一种成就感。员工因为能够参与商讨与自己有关的问题而受到激励。参与管理既对个人产生激励,又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
员工参与既是公司对员工实施有效激励与约束的重要手段,又是解决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员工参与管理的程度不仅关系到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还关系到能否有效地约束监督企业经营者,以保证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更关系到企业能否获得持续发展,能否做大做强。通过员工参与公司的治理,促进公司和员工的共同发展,最终实现“ 双赢”的理想效果。
(二)起源
“员工参与”一词的出现最早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麦格雷戈最早将员工参与管理定义为:为发挥员工所有的能力,并为鼓励员工对组织成功地做更多的努力而设计的一种参与过程。麦格雷戈强调了员工参与管理对组织目标实现的有利性。之后学者又从主动性方面、平等地位、对责任感的需求以及各种具体权利方面对员工参与进行了概念上的界定。员工参与管理,是为了更好实现企业的目标,让员工根据各自的能力素质以及岗位需求,参加到组织的决策以及管理过程中来,最终实现企业和个人双赢的方式。
二、员工参与提出的理论依据
(一)人力资本专用性理论
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专用性是企业准租金的来源。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都承担风险,因此员工和股东都应加入公司治理。
(二)经济民主理论
政治的民主在社会各方面都体现,对于构建和谐民主的社会来说,经济也该是民主的,因此企业财富的创造者—员工也应该加入公司的民主,参与公司治理。
(三)平衡治理五原则理论
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安排的平衡分布原则、各类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实现状态的对应平衡原则、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兼顾的原则、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与外部治理结构的协调平衡原则、公司治理安排的动态平衡原则
(四)决策权理论
公司做出决策是由两个因素决定,即信息不对称和激励。在一些环节上,员工比股东及管理者拥有一些优势信息,因此在这些环节上由员工决策可降低成本。同时,他指出必须给予员工激励,这样才能避免他们忽视公司整体利益而仅仅为自己利益而做决策。
是否采用一项制度安排,最关键的在于采用后其收益是否大于其成本。员工参与管理减少的成本如管理成本、监督成本、沟通成本等与参与管理获得的收益相比,以确定是否采用这项制度。
三、员工参与管理的作用
员工参与管理无论是对于企业来说,还是对于员工来说,都起着很大的作用。这里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员工层面:
员工参与管理使员工获得了认同感、责任感、尊重感和归属感(并不能直接获得很多的物质奖励)。这属于马斯洛需求的高层次,社会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公司层面:
首先,员工参与管理可以增强组织内的沟通与协调。这样就通过将不同的工作或部门整合起来为一个整体的任务目标服务从而提高生产力。
其次,员工参与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机,特别是当他们的一些重要的个人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
第三,员工在参与管理的实践中提高了能力,使得他们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组织在增强员工参与管理的过程中通常包含了对他们的集体解决问题和沟通的能力的训练。
四、员工参与管理的类型
(一)国外关于员工参与管理的分类
根据参与事务不同性质以及参与事务的层次类型,国外学者主要把员工参与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根据员工参与管理的结构内容
Wall和Lischeron(1977)提出二种员工参与的类型。局部性参与:指组织内底层员工涉入决策过程中,但员工所参与的内容常以和工作本身相关者为主。中阶层参与:指中层管理者所涉及和参与的决策,管理者对所参与的内容常和整个部门或单位相关。远距离参与:指高层管理者才能涉及的决策,这部分的重大决策项目对于整个企业有较大影响性,可能会影响到组织内的每一个人。
2.根据员工参与管理事项的性质
Poofe(1986)将员工参与管理的事务内容分为二类社会事项:企业内有关员工福利及劳动条件等问题,如休假安排。人事事项:参与企业内人事问题的决策,如员工的雇用、解雇、升迁、调职等事宜。经济事项:有关企业生产、财务及销售等问题,如企业的生产计划、财务状况,甚至是企业合并等决定。
(二)国内关于员工参与管理的分类
国内学者对于员工参与类型的研究比较少,在此着重说明刘帆(2000)的观点。此观点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中国企业员工参与管理的新类型:放权参与、股份参与、动态参与、工作参与、沟通参与和学习参与。
五、员工参与管理的方式
国际企业的组织扁平化和国内企业的精简机构都充分说明,当今企业已经意识到员工参与管理的重要性,并通过这种放权参与激励员工的热情和积极性。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产权制度的变革为员工参与决策提供了前提条件。此观点认为股东出资为公司提供物质资本,员工则为公司提供人力资本,两者应放在同等重要的程度,但在实际操作中,股东拥有包括决策权在内的更多权利,而员工则只享有领取工资的权利。显然这两者之间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易引起公司内部的劳资矛盾,因此应使员工参与持股。所谓员工参与持股,也即员工持股计划,只是员工参与管理的具体方式之一。
员工参与管理有多种形式,最主要的几种形式是分享决策权、代表参与、质量圈和员工股份所有制方案。
(一)分享决策权
分享决策权是指下级在很大程度上分享其直接监管者的决策权。管理者与下级分享决策权的原因是,当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时,他们常常无法了解员工所做的一切,所以选择了最了解工作的人来参与决策,其结果可能是更完善的决策。各个部门的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相互依赖的增强,也促使员工需要与其他部门的人共同商议。这就需要通过团队、委员会和集体会议来解决共同影响他们的问题。共同参与决策还可以增加对决策的承诺,如果员工参与了决策的过程,那么在决策的实施过程中他们就更不容易反对这项决策。
(二)代表参与
代表参与是指工人不是直接参与决策,而是一部分工人的代表进行参与。西方大多数国家都通过立法的形式要求公司实行代表参与。代表参与的目的是在组织内重新分配权力,把劳工放在同资方、股东的利益更为平等的地位上。代表参与常用的两种形式是工作委员会和董事会代表。工作委员会把员工和管理层联系起来,任命或选举出一些员工,当管理部门做出重大决策时必须与之商讨。董事会代表是指进入董事会并代表员工利益的员工代表。
(三)质量圈
质量圈是由一组员工和监管者组成的共同承担责任的一个工作群体。他们定期会面,通常一周一次,讨论技术问题,探讨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建议以及实施解决措施。他们承担着解决质量问题的责任,对工作进行反馈并对反馈进行评价,但管理层一般保留建议方案实施与否的最终决定权。员工并不一定具有分析和解决质量问题的能力,因此,质量圈还包含了为参与的员工进行质量测定与分析的策略和技巧、群体沟通的技巧等方面的培训。
(四)员工股份所有制方案
员工股份所有制方案,即员工持股计划,是指员工拥有所在公司的一定数额的股份,使员工一方面将自己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员工在心理上体验做主人翁的感受。员工股份所有制方案能够提高员工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工作激励水平。员工除了具有公司的股份,还需要定期被告知公司的经营状况并拥有对公司的经营施加影响的机会。当具备了这些条件后,员工会对工作更加满意。
员工参与管理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提高了生产力。因此,参与管理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其具体形式也不断推陈出新。近年来,我国的企业也注重使用参与管理的方式,例如许多企业开始采用员工持股的形式。但是,参与管理并非适用于任何一种情况。在要求迅速做出决策的情况下,领导者还是应该有适当的权力集中;而且,参与管理要求员工具有实际的解决管理问题的技能,这对于员工来说并不是都能做到的。
六、影响员工参与管理的因素
(一)领导者方面
领导者对员工参与管理的支持态度、领导者的管理协调能力、领导者的性格和行为、领导者的授权意愿和管理理念、领导者对员工的尊重和信任态度、领导者与员工的人际关系等方面
(二)员工方面
员工自身的素质方面因素,包括员工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员工对现在的工作内容感兴趣程度、员工自身的知识水平、性格、能力、参与意识、成就取向等方面。
(三)企业方面
组织文化、组织的结构、组织的战略、组织制度层面和产权治理结构、内部或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制度、组织内部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行业环境。
(四)其他
组织的凝聚力、管理者的授权意愿、管理团队中的团体动力 学对员工参与管理的影响。
七、我国员工参与管理现状:
但是,目前在我国的民营企业中,管理权是从属于所有权的,企业重大决策由企业管理方做出,即是企业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说了算,员工实际上大部分只能以劳动者的身份参与管理,其参与的力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民主意识。作为占我国经济重要地位的民营企业,应该积极实践员工参与管理的管理方式,为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我国民营企业员工参与管理现状:
(一)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的类型结构门类众多,日趋复杂,且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有待改善。其一,民营企业所有者权益结构中,企业主的所有者权益占主体,而且这种主体地位并没有随企业成长而出现明显的改变。其二,民营企业组织机构不断发育,为形成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提供了组织基础。2006年私营企业内部组织机构发育到较高的比例,其中,有股东大会的占58.1%、有董事会的占63.5%、有监事会的占36.5%、有党组织的占34.8%、有工会的占53.3%、有职代会的占35.9%。这些组织机构的发育,对于规范企业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保障各自的权益,形成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提供了重要的组织基础。其三,私营企业的决策机制是以“企业主”为中心,且出现了大小企业“两头抓”的趋势。
(二)民营企业管理带有一定的家族制管理色彩。家族制经营的企业,在早期起步阶段,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规模的扩大、利润的增加,家族的亲情在金钱面前难以维持,并进而影响和制约企业的发展。尽管不少企业进行了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模式的改革,但是不成功的比比皆是。其原因在于:一是家长特权意识没有淡化;二是受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民营企业中,员工普遍感到缺乏工作安全感、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主要因为,私营企业的岗位分配从重要程度来说,是以与企业主关系的亲疏来确定的。研究发现,在私营企业里,大约有90%的财务管理控制在家庭成员手中;中高层管理人员40%左右是亲朋好友及家族成员,这就使得企业内部人员配置极其不合理,具有管理和专业技能、对企业有用的人才,很难进入企业中、高层。这种用人机制使得外来人才感到难以行使必要职权,无法发挥作用。另外,也很容易将家庭成员间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姻亲关系带入企业,在企业管理中掺杂不适当的干扰因素,形成内耗,阻碍企业的发展。
(三)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权高度集中。对于大部分民营企业来说,所有权和经营权都集中于企业主,基本上实行集权式管理方式。企业主个人独断决策,随意性大,影响决策的质量和科学性。中低层管理人员往往没有发言权,不能参与到企业管理与决策中来,基本上是一个完全的执行者,而且会经常随领导的意图而改变。企业主不能科学、合理地去放权,去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的工作大多数是机械的、被动的,这样很难使企业具有足够的活力和动力。企业经营者科学管理意识欠缺,把企业当成自己的私有物,强调个人权威的树立,不愿意放权,始终担心员工参与管理后会对企业利益和自己的权威产生消极影响,没有认识到员工参与管理对员工个人、企业发展的必要性。因而,在实际中疏于提供参与管理的渠道,也没有健全的保障、激励制度,对员工提出的建议毫无反馈,导致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低。另外,薪酬也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员工没有参与企业管理的相应组织或机制。国有企业职工参与管理有一个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而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没有法律依据。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经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但与之相配套的一些法规,我国仍然尚不健全,从1986年国家颁布了《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以来,近20年来,具体规范企业职工参与管理的法律几乎没有。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虽然也重申了职工享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第五条)以及参加职代会,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力,但也仅限于全民所有制企业。也正是这样的规定在人们心中造成了一个误区,即职工参与管理、企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仅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也就是说,只有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职工才享有法律赋予的这种权力。很多民营企业领导就以“我们不是全民所有制”拒绝职工代表大会,拒绝职工参与管理的体制。这种拒绝实际上是一种剥夺,它剥夺了宪法赋予广大职工参与管理的权力。
八、我国企业实现员工参与管理具体措施
(一)企业方面
1.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转变经营管理观念
首先,企业主应该端正对员工参与管理的认识。员工参与管理不等于企业管理、决策及领导权力的丧失或权威的降低,适度的分权更有利于领导意图、企业制度的贯彻和落实。其次,应该辩证看待和灵活处理员工参与管理。员工参与管理不等于完全听命于员工。领导应从企业利益出发对员工建议进行科学、合理的取舍,同时采取积极反馈等保证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对员工参与管理制度不成熟而带来影响,应通过严密的制度的积极宣传加以规避,而不是以偏概少数负面影响而完全否定员工参与管理的意义。第三,企业要有合理的授权意识。管理者的授权意愿影响着员工参与管理的深度,这就要求管理者要切实授权,积极引导员工参与到与他们工作相关的管理工作中去。
2.设定科学合理的组织目标。
参与的员工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应有充分的了解,也就是说要意识到决策对于个人的重要意义,然后提出的意见方能中肯。员工有参与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对自觉讨论的问题有所贡献,如果讨论的问题超过了员工的知识,易使员工感到不切实际,产生挫折感。参与讨论的主题应与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有关,使讨论的结果可增进积极的目标,从而引起参与的动机。
员工参与管理要求企业的员工抱有一种主人翁的意识和精神从事工作。企业员工职能分工不同,工作岗位不同,但都要为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组织目标的建立,要使每一位员工有明确的工作目标,要强化员工个人的积极性、责任心和介入感,使他们怀着充分的热情参与到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活动中。而这一目标的设立过程必须有员工的参与,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3.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良好的沟通是高效率工作的开始。要有效地进行员工参与管理,组织内部的沟通系统必须畅通无阻,领导和员工之间要做到充分的沟通,顺畅的沟通渠道以及良好的沟通的环境对于员工参与公司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经理信箱或者邮箱,搞问卷调查或者定期召开小型的座谈,充分进行交流,用书面、口头方式直接向高层管理层反映,再由管理者商讨决策,最后再反馈给建议者。通过沟通,创造一个无障碍的员工参与管理环境,使员工的参与能量发挥到极致。
4.完善公司的制度安排。
(1)公司章程中应明确规定,建立职工董事、监事制度,使职工进入企业决策和监督的最高层。
(2)加强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将职代会的作用发挥出来,充分维护职工权力权益。
(3)企务公开制度。将与企业的相关生产、销售和经营财务信息公开,让广大员工及时了解公司的各项费用开支,重大经营活动和经济状况。
(4)完善集体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可以从根本上保证职工的就业、福利、工资待遇等切身利益相关的权益,使企业与职工双方都达到满意的程度。
(5)构建科学的薪酬与绩效体系。员工参与企业管理与决策,为企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一种与其相匹配的报酬体系。
5.加强对公司员工的教育和培训
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加强对员工管理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要关心员工,培养员工的归属感。
6.采取灵活多样的参与管理形式 企业应结合实际,选择适合自身企业特点的参与管理形式,以达到增强员工工作自主性、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及组织效率、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目的。
(二)员工方面
员工要主动行使自己的权力,要有主人翁意识,将企业看做自己的家,用心的去维护企业利益,做好各项本职工作,并尽所能出谋划策,同时,在空余时间要自己主动的学习,补充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
结论语:
我国在企业员工参与管理方面重视还不够,虽有制度,但落实力度不够。员工参与管理程度问题是以后研究的重点。实证研究匮乏,应该加强量化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瑞龙,周业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115-116。
[2] 姚华.参与管理对组织效率的影响[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2)。
第三篇:员工参与式管理
员工参与式管理
参与式管理是企业在不同程度上让员工和下属参加组织的决策及各级管理工作的过程。参与式管理强调员工对企业事务的主动参与,要求主管善用部属的专业知识与创造能力来解决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实行员工参与管理,可以增强组织内的沟通与协调,将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智慧整合起来,为一个整体的目标服务。更重要的是,组织在增强员工参与管理的过程中,使每一名员工在实践中提高了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参与管理既对员工个人产生激励,又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
员工参与管理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参与式管理试图通过增加组织成员对决策过程的投入,进而影响组织的绩效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在员工参与管理的过程中有四个关键性的因素。
一、提供给人们足够的用以做决策的权力。这样的权力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工作方法、任务分派、客户服务、员工选拔等。授予员工的权力大小可以有很大的变化,从让他们为管理者所作决策输入一定的简单信息,到员工们集体联合起来做决策,直到员工自己决策。
二、信息。信息对做出有效的决策是至关重要的。组织应该保证必要的信息能顺利地流向参与管理的员工处。这些信息包括运作过程和结果中的数据、业务计划、竞争状况、工作方法、组织发展的目标等。
三、知识和技能。员工要想参与管理,必须具有做出好的决策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组织应提供训练和发展计划,不断培养和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
四、报酬。报酬能有力地吸引员工参与管理,在实施参与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提供给员工内在的报酬,如自我价值与自我实现的情感,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提供给员工外在的报酬,如工资、晋升等。
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这四个方面的因素必须同时发生作用。如果仅仅授予员工做决策的权力和自主权,但他们却得不到必要的信息和知识技能,那么也无法做出好的决策。如果给予了员工权力,同时也保证他们获取足够的信息,对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也进行训练和提高,但并不将绩效结果的改善与报酬联系在一起,员工就会失去参与管理的动机与热情。
参与管理的主要形式
一、分享决策权。是指下级在很大程度上分享其直接监管者的决策权。管理者与下级分享决策权的原因是,当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时,他们常常无法了解员工所做的一切,所以选择最了解工作实际的人来参与决策,其结果可能是使决策更科学、更完善。各个部门的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相互依赖的增强,也促使员工需要与其他部门的人共同商议。这就需要通过团队和集体会议来解决共同影响他们的问题。共同参与决策还可以使决策实施过程更为顺畅,因为如果员工参与了决策的过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了充分了解,那么,在决策的实施过程中他们就不会反对这项决策。
二、代表参与。是指工人不是直接参与决策,而是一部分工人的代表进行参与。代表参与的目的是在组织内重新分配权力,把劳工放在同资方、管理层更为平等的地位上。
三、QC小组,即质量管理小组。是指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员工,围绕企业的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群众组织。QC小组活动起源于日本。为了便于活动,小组人员不宜过多,一般为3-10人,QC小组组长是小组的带头人。组长一般由全体组员选举产生,也可在成员同意的前提下,由行政领导提名。
四、合理化建议制度。合理化建议制度又称为奖励建议制度或改善提案制度或创造性思考制度。企业内员工发现现行办事手续、工作方法、工具、设备等有改善的地方,而提出建设性的改善意见或构思,称为“提案”或“建议”。公司选择优良且有效的提案加以实施,给予提案者适当的奖励。合理化建议制度是一种规范的企业内部沟通制度,旨在鼓励广大员工能够直接参与企业管理,下情上达,让员工能与企业的管理者保持经常性的沟通。
提高参与管理的有效性
不同的员工参与管理形式体现了不同的权利,参与管理的效果也有所差异,而同一种参与管理形式在不同的组织内部也有着不同的实施效果,这就涉及员工参与管理的有效性。员工参与管理的有效性将对实现企业目标和员工自身价值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选择适宜的参与方式。在影响员工参与管理的因素中,其中就有员工的能力素质和参与意识、企业所需决策问题的性质类型这两大影响因素。因此,企业在选择员工参与管理方式时,应综合考虑企业员工的知识文化水平、参与管理的意愿、参与管理的经验等员工自身特点和企业所需决策问题的性质、类型等因素,进而决定选择以控制为主的较低层次权利要求的参与管理形式,还是全方位式的较高层次权利要求的参与管理形式。
二、注重对员工的引导、培训。员工参与管理意识具有一定的自发性,但要保证员工参与管理的有效性,就必须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向员工充分、及时、有效地传达企业内外部有关信息,注重对员工进行适当引导,让其知晓和明确企业面临的市场形势、自身的工作目标及工作重点,使其增强参与管理的目的性和方向感。员工参与管理不仅仅需要强烈的参与意识,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参与能力和相应的知识水平。为促使员工参与管理有效性的提高,企业应注重对员工进行与其岗位相关的技能培训和能力锻炼,增强其参与管理的经验积累。
三、重视管理层与员工的沟通交流。有效的沟通交流是企业内部正常运转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促进生产力提高的有效手段。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可以从内心深处调动员工参与企业决策的积极性,同时也缩短了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管理层与员工沟通和融合得越好,员工参与管理的效果就越好。
第四篇:党内民主参与制度
党内民主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为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制定党内民主制度。
一、坚持实行集体领导制度.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会议决定的原则,决定机关党内重大事务;凡属重大决策,必须由党组集体讨论决定,不允许个人说了算;要严格按照领导班子议事原则、议事范围,重大问题决策程序办理。坚持实行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要发挥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防止“一言堂”现象。
二、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正确处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正确处理党的组织和党员个人、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的关系,牢固树立民主集中制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切实加强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对民主集中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机制。
三、建立和完善党内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凡属党组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都应力求组织广大党员讨论,充分听取各种意见,以切实实现党员的党内民主权利。
四、建立党内民主的参与机制。要通过制度设计,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参与党内民主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党员作为党内生活主人翁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使党员在组织内有机会说真话,能说真说,敢于说真话。
五、完善党内监督的相关制度。健全充分反映党员意愿的党内民主监督制度和程序,从制度上保障党员充分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保障党员切实享有党章规定的批评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权利。要在强化领导集体内部监督的同时,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着重完善基于民主的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形成严密有效的监督网络。
六、非党人士参与重大事项的研究。政府党组会、常务会研究重大事项时,邀请人大、政协、区州驻某地单位、社会团体等非党人士参与,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以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七、执行党员权利保障机制。保障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民主权利,维护党员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党内事务的权力,使党员真正享有党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力。
八、执行机关党务管理公开制度。除保密事项外,凡是与党员利益有关的事宜,可以公开的党务工作内容,要在党内公开,让党员知情。
第五篇:加强业务管理 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加强业务管理 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宁南县机关幼儿园 冷 静
摘要:青年教师是幼儿园的新鲜血液,是幼儿园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有灵活的头脑、灵敏的触觉、鲜活的思想,勇于创新,乐于进取,专业技能好,能给幼儿园新的动力,给幼儿产生更新的影响,但经验欠缺,缺乏保教技能与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因而,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至关重要,是关系幼儿园发展的关键。在幼儿园业务管理中必须根据她们的特点,柔进人文化、柔性化、能本化、民主化、信息化等管理方式,促进青年教师群体的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加强 管理 促进 成长
俗话说:“一位好园长就是一所好幼儿园”。同样,一个好的业务园长,必将带领出一班好的教师队伍,业务园长只有懂管理、会管理、善于管理,才能有效地促进青年教师的群体成长。
一、把握现状,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为业务指导者,首先要清楚本园保教工作的主要成绩及存在的问题,了解青年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技能及业务水平。只有准确把握青年教师的现状,才能确定较明确的工作方向;只有清楚青年教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业务工作的指导才能具有针对性,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工作才会见成效。
下班听课看活动、与青年教师促膝交谈、访问家长、开展家长问卷调查、青年教师填写自我分析评价表等都是了解教师现状的有效途径。
二、优化环境,为青年教师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整洁的园所,良好的设施,固然对人的精神状态、个性陶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更主要的还是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回顾管理科学发展的历程,管理主要出现过三种类型,经验管理、科学管理、人文管理。在知识经济的大趋势下,人们更推崇人文管理。人文管理,管理者是育人型的,更关注培养、激励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社会的不断需求,青年教师的学历越来越高,知识越来越丰富,因此对他们的培养,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既要对其严格要求,更要百般呵护,沟通与他们的感情渠道,彼此交流。
在业务管理中,应注重良好园风的建设,在处理各类问题时以工作为重,以个人情感为次,尽量做到多一点商量,少一些命令,将自己溶于教职工之中,营造一个人人平等、宽松、融洽的人际氛围,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教师才能发挥积极性,奋发进取。
三、分层指导,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步伐
(一)多方引导,帮新教师上路。
新教师上岗,往往信心十足,希望有用武之地。业务园长若能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启发帮助,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稍有疏忽,就有可能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造成后患。为此,业务园长要做到:一是思想上疏导。青年教师,特别是新上岗教师由于对自己的工作岗位事先认识不足或受外界环境影响,思想会有波动,造成工作不安心。因而要多与之谈心交流,沟通情感,请优秀教师谈心得,帮助青年教师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使之安心工作。二是业务上指导。青年教师虽然有满腔热情,但由于经验不足,在实践中难免会碰这样那样的钉子,造成心理上的障碍,必须给予他们业务上的指导,如新老教师结对、开展活动观摩等。
(二)加强训练,促青年教师入门。
新教师上了路仅是起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还必须具备过硬的基本功。为了全面提高青年教师业务素质,可广泛开展练兵活动,让他们尽快入门。
(三)适时加压,给骨干教师添码。
幼儿园应当创设多途径发展的空间,给教师健康个性的张扬提供足够的舞台,对一些教学基本功扎实、业务能力较强的青年教师,要适时加压,让他们挑起教学改革的担子,独挡一面地开展工作;对有一定教
学研究的青年骨干教师,我们应及时让他们参与有关课题研究,使之挑起教学科研的重任。这样才能使他们看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四)开展竞赛,使优秀教师冒尖。
在传统管理中,“家庭型”、“人情化”、“官本位”的消极影响根深蒂固,管理的效率必然较低。现代管理则应“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使庸者下、弱者让、能者上,给能人提供展现才华的舞台。竞争是一种催化剂,它激发人们勤学苦练,奋发向上,多作贡献。因此,业务园长应恰当地引进竞争机制,为不同层次教师提供各种不同层次的学习与展示机会,引导大家把握机遇,并通过教学观摩活动、环境创设评比、制作教玩具比赛、区角活动观察记录与实践交流、师德师风演讲比赛、评优评先等活动,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
理论和实践有力地证明:人才需要竞争,竞争涌现人才。有竞争才会有进步,我们应该坚持竞争,强化竞争。但必须制定科学的竞争标准、合理的规章制度,开展积极的、公平的、良心的竞争。
竞争,使青年骨干教师迅速地脱颖而出!
四、以研兴教,促进青年教师全方位成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培养专家型、科研型教师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只有激励青年教师涉足科研,向科研型教师发展,创出教育科研新成果,幼儿园才能有生命力,才能适应世界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形成人才环境
首先,要培养出一定数量的,具有较强科研能力、业务水平的骨干教师,并通过他们之间的互相影响,形成一种学术氛围。业务园长要在园内造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以此激励青年教师奋发努力。其次,要从组织上为人才环境的形成提供保障。作为业务园长要“任人唯贤”,坚持按标准选才,惟贤是举、惟贤是用。幼儿园成立了教科室,选拔有才干的青年骨干教师担任教科室主任及研究员,学习理论、进行科研活动;成立了年级组,选拔有组织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人担任年级组长;建立了班主任选聘制度,把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推到班主任的位置上,人尽其才。
另外要强调对教师的培养,培养教师持续发展的能力。德国企业的培训经费超过德国整个高等教育的投入,因此要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为教师的培训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在职进修,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使他们更具有发展的后劲。
(二)畅通信息环境
幼儿园是一个具有很高开放度的组织系统,与外部环境有很多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必须建立开放性的信息系统。为此一要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教研活动,特别是外出考察活动,不断充电,拓展思路;二要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各方面的信息;三要订阅多种教育报刊,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四要加强园与园的横向联系,了解教育动态。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对信息储存加以整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
(三)拓展活动环境
主要是拓展教科研的活动领域,使教研活动走出幼儿园,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五、创设心理时空,促进青年教师健康稳步地成长。
幼儿园的一切活动既要服从幼儿的认知和身心规律,也要服从于教师的身心规律,使教师以饱满的精神、充沛的精力、健康和谐的心理和孩子们快乐地在一起。要让教师“爱园如家”首先要使幼儿园具有“家”的温馨与活力。为此,幼儿园必须改革教师管理模式,变程式化、事务型的管理为人性化的管理,以更贴近人的心灵世界、更贴近人的职业心态。对业务园长而言,需要具有良好的个人风貌、基本气质、优雅谈吐。一个邋邋遢遢、衣着不整的人,是难以赢得教师的好感与认同的。一个萎靡不振、遇事避让的人,是不可能获取教师的尊重与爱戴的。一个口吐秽语、举止粗俗的人,是不可能得到教师的欣赏与服从的。一个心胸狭隘、斤斤计较的人,是不可能获得教师的推崇与敬仰的。业务园长应做到:
(一)进行换位体验
在对教师的调查中,老师们提得最多的就是:少一点压力。在很多幼儿园都能听到同样的呼声,老师们都觉得业务园长给教师们施的压力太大。
业务副园长如果能在布置或检查工作时作一番换位思考,就会改变许多粗暴生硬的操作方式,就会置身于被管理者的位置去思考,设法使每位教师自觉地去选择与幼儿园发展目标相一致的目标;就会给每个人均等的条件,发挥其各自最大的潜力,同时又使其摩擦系数降低到最低,从而获取最大的合力;就会给每个人充分的自主权,以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灵活性,充分地利用其智慧和才干,开展其正当竞争,以择优汰劣作为工作的动力和压力,就更能体会到教师的甘苦。这样可接近业务园长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使更多的教师愉快地完成业务园长的各项工作任务,也才会有更多的教师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让教师工作得轻松、工作得愉快。
(二)注意倾听交流
作为业务园长应注意倾听青年教师的反映,要善于从与青年教师的交流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了解青年教师在想些什么,需要什么,他们为什么而困惑,为什么而烦恼,为什么而焦虑。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瞄准青年教师的“穴位”和“兴奋点”予以激励。业务园长只有成为青年教师的知心朋友,才能赢得理解、支持,才能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收到增大效应的明显效果。
(三)满足成就需要
每一位教师都有其闪光的地方,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渴望被认可、被赞扬、被发现、被重视,业务园长要充分满足每一位青年教师成才的需要。要善于搭台子、铺路子,让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有成功的机会,显露身手的空间。要充分肯定青年教师的热情与创造,要积极引导青年教师立足岗位成才,在平凡中求创新,要鼓励他们战胜暂时的失败与挫折。当青年教师的成就感被充分激发的时候,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与探索将是自发的、自觉的,因而,他们的创造性成果也将是令人惊叹的。
(四)倡导适度宽容
情绪能使人的行为积极,也能使人的行为消极。因而作为业务园长要以优良的作风去建立融洽的上下级关系,要创设民主、宽松、平等的管理时空,充分信任,大胆使用青年教师,特别要能宽容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不足与缺憾,要学会赞赏每位青年教师的特长和优势,通过业务园长真诚的赞赏,让他们看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激励他们跟懒散、脆弱、自卑等心理问题作斗争。
真正的人才观应该是:培养人才,要扬长补短;使用人才,要扬长避短;评价人才,要扬长容短。实践表明,越是鼓励、越是赞赏、越是适度宽容,不但不会纵容他们的缺点,反而使青年教师加深了自我反省的意识,会使他们对自己的人格品德及业务素质等方面的自我完善的愿望更强烈,他们往往会自加压力,把外部管理要求内化为自我发展的客观需求。
青年教师是幼儿园的生力军,是一个幼儿园教师队伍现代化的象征。只有具备现代化教育思想能力的青年教师才能担负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因此,成功的管理者一定要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赵明、恽跃荣主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
2、《幼儿园管理大全》阎水金主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
3、《幼儿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邢利娅、张燕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