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园本模式 促进教师成长

时间:2019-05-14 02:0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园本模式 促进教师成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园本模式 促进教师成长》。

第一篇:创新园本模式 促进教师成长

创新园本模式 促进教师成长

寺头镇中心幼儿园 左丽娟 李树红

沈心燕讲座的内容是园本教研,学习完沈心燕教授的报告,改变了我们头脑中传统的教研模式,对园本研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沈教授在园本教研的特点报告中指出:“教研要支持老师主动学习”,“主动”一词内涵特别丰富。联系现在我们的幼儿园有时的教研活动是被动接受的,教研组长确定主题,老师去交流,评价。而不是自发的发现本园的问题主动学习研究讨论。所以主动性在我们的园本教研中很重要。

在我们实践教育中总会出现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我们立足本园所要解决的,我们老师不必为每次的教研主题苦思冥想,像身边出现问题我们就可以拿过来讨论,讨论后的成果应用于教学中,这就是园本研究所体现的园本性。

我们幼儿园在园本研究方面就体现出了这一精神。我们幼儿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所配备的物资,教具可能不是特别充分,在开展区域活动一段时间后,孩子对区域游戏降低了积极性。我们老师发现了这一问题,组织园本教研一起讨论。在教研中,我们积极讨论总结孩子对区域不感兴趣的原因是因为区域活动材料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所以找出问题老师开始解决问题。对于买不到的玩具和材料,老师就自己做,也发动家长一起做。把自己做的教具充实到区域中,并及时更换,孩子热情有所高涨,可是问题有出现了,老师做了好多自制玩具,可是也占用了很多时间,毕竟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于是我们聚在一起又开始研究怎样让材料更丰富而不至于分散老师更多的精力,于是我们研究后决定平行班级交换玩具,每个班的玩具和自制玩具是不一样的,通过交换可以一举两得。

在区域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且采用“走出去”“引进来”方式。走出去,让老师去其他幼儿园学习他们的区域,在学习时我们的老师接触到了绘本,大型积木。这时我们幼儿园以前所没接触到的,在研讨会时,学习的老师和全园的老师分享他的所见所闻,而我们的园长会后立刻买了绘本和积木,我们的农村孩子享受着和城里一样的教育。引进来,为了更好落实区域活动,我们还开展利用专家引领的机会让专家来给我们指导。这样的研让我们尝到甜头,所以我们的园本教研就要从问题中来再回到问题中去。

园本教育还有一个重要的一点就是主体性。主体性是老师为研究主体,幼儿园为老师提供平台,把老师的自主研究和交流研究相结合。报告中沈老师讲述的案例,让我们大受启发,调动老师的主体性要用创新的方式,很多老师在教研时等待,观望。而案例中的教研却把案例分析变成了一场辩论会,调动老师的主体性,积极性。而且他们教研十分钟的头脑风暴练习,“夏”字的理解更是让老师学习了另一种教研的形式,我们还可以把枯燥的园本教研变得生动有趣,把“夏”字这个无形的字意变成有趣的图画。沈老师举出的其他案例正是让老师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孩子所学的。

在我们的教研活动中,老师往往说一套却不能应用于实践中,那应怎样把“老师的研说”转化成真正的行动,需要老师经历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还要为老师提供相应的时间和空间,让老师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智慧。支持老师的想法,真正把老师的说转化成行为。视频中幼儿园支持老师的教研内容“发挥孩子主动性”把老师的想法应用于“六一”节目,让孩子自己去安排六一,设计自己的舞台,为老师的教研真正提供了支持性的环境。相比较,大部分幼儿园对老师教研的支持却不尽如意。所以,在每一次园本教研后,领导者要真正去实践老师的想法,并让老师把自己的实践写出来,这样的园本教研便会行之有效。

结合研修,我们有以下的感悟和理解:

1.研究应纲要,指南的指导下进行,并且结合幼儿的个体差异。2.立足于本园的实际,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发挥老师的主体作用。3.转变教研方法和思路,开展灵活的方式,有自己的特色和创新,把案例分析转变为有趣的研讨方式。

4.在时间和空间上支持老师的教研活动,导者真正落实到行动。

第二篇:创新教研模式 追求研究实效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学前教育,就是一项致力于中国强、中国智、中国进步的光辉事业。2011年对学前教育事业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举国上下对学前教育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且将其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党和国家关于学前教育的最新改革措施预示着幼教春天的到来。深化并推进素质教育是广大幼教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学前教育所寄予的希望,使我们学前教育工作者深感肩上责任和使命的重大,同时党和国家为促进学前教育事业所做出的非常有魄力的举措,也使我们有勇气、有信心,以我们自身的不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根据教师实际情况,实施分层管理,帮助教师寻找自身最近发展区,胸怀“幼儿全面发展”的大目标,研究适宜的教研模式,促进教师在原有水平上的提升,实现教育管理的高效化。

一、注重教研中的“零文化”

当今的教育正处在改革时代,在激烈的竞争中,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形势下,教学研讨活动过程中的有效合作,畅谈所思,优势互补,得到的将是多方(作课教师、听课教师、专家、领导)“共赢”。而“零文化”则是把教育改革推向正轨与高潮,让教学研讨活动达到多方“共赢”的最重要、最有效的“元素”。

1、与研讨主题“零距离”

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园长或学科组长)要事先让参加教学研讨的教师明白教学研讨活动的主题,操作方式,安排的课例,参加的人员和需要准备的材料(发言稿、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教学反思、困惑的问题等)。

作为参加活动的教师应该事先对教学研讨的主题、课例等做一番精心的准备——实践与理论的探索,并收集好资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参与教学研讨的教师、专家只有与教学研讨的主题“零接触”、“零距离”,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在研讨互动中得到提升。

2、与作课教师“零距离”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要求参与教学研讨的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针对研讨的主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太迷信作课教师,要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心中的困惑,即使说错了也没有关系。但不能“孔中观人”,把课批得“体无完肤”,应该理性地看待问题;不能充当老好人,专门说些好话。

作课教师更应该有个平和的心态,应该遵循“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

听课教师与作课教师在“零距离”的氛围中,才能有更好的交流,才能撞出智慧的火花。

3、与专家交流“零距离”

专家是教学研讨的指导者、引领者。但作为《纲要》理念的践行者——教学一线教师,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有发言权。只有面对而大胆地和专家进行“零距离”的交流,引用课例中的教学环节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因为有些问题可能他们也不会发现。甚至还可以与专家进行一番争辨,专家收集到一线教师反馈来的信息后才能结合课例中的教学环节从理论的高度分析,指导教师如何在实践操作中解决问题,才能总结好教学研讨活动的得失,推广经验,吸取教训,才能达到“研”有所得的目的,才能引领教师在新的课改浪潮中搏击——践行好新的课改理念。

“零文化”还包括许多方面内容:“零时间”——有充裕的探讨时间,“零心理”——没有心理负担的探讨,“零地位”——没有身份高低之分;“零库存”——毫无保留地交流;“零功利” „„只要能把“零文化”渗透到教学研讨中,它将引领我们不断向高境界的方向发展,教学研讨才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最佳效果。

二、“一课三研”教研形式本土化发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借鉴上海的经验,我园根据自身研究需求,大胆尝试、实践“一课三研”教研形式。我们抓住教师们的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确定了教育活动研究的薄弱环节为研究核心,采用“一课三研,连环跟进”的教研过程,真正提高了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质量,使教研活动“研”的氛围日趋浓厚。教师们通过一研“靶子课”、二研“示范课”和三研“跟进课”层层深入的反思,不断解读自己与他人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分享了许多有效的教育策略。随后,在此基础上延伸为“一课多法”“一课多研”“同学科不同级深研”等等。由此,实现了先进教研形式的本土化研究,为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搭建了平台,为园本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沃土,夯实了基础,促进了幼儿园教研水平的提高。如音乐游戏《狐狸和兔子》,我们融合“狡兔三窟”这个成语生成了一节中班体育游戏《狼和小兔》。

首先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游戏活动《狼和小兔》的大致流程:音乐游戏《狐狸和兔子》导入——玩游戏《狼和兔子》——放松活动。我们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非常喜欢情景性的游戏,因此我们决定在游戏中,为孩子们布置一个很大的“家”,突出“狡兔三窟”的特点,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最初,我们充分利用园内的现有资源——大滑梯,作为小兔子的“家”开展游戏。但是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利用滑梯不利于老师们组织与观察,而且当孩子们钻到滑梯里时,很不便于老师和孩子交流,更不便其他的教师观摩。针对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用滑梯当小兔子的“家”不合适,经过反复的商讨,我们决定用废旧大纸箱制作成小兔的家。

第二次组织游戏时,我们把制作好的“家”摆到了场地上,效果立刻就显现出来了。当孩子们看到时,立刻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兴奋不已。为提高游戏的难度,游戏中我们涉及到了让小兔

子利用装扮、保护色、躲藏来保护自己。调整之后,我们发现游戏效果明显提高,孩子们的游戏积极性、参与性都得到了提高,注意力也保持得更久,孩子们玩得相当开心。但是一节课上把心理健康和户外健康都涉及到,内容太多,没有凸显出学科重点。另外整个活动场地看起来很凌乱。

在两次活动后,老师们认真讨论、深入探讨改进的策略。经过及时地进行反思、总结,深入地思考归纳活动中的优缺点,并在教研组会议上进行讨论,对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仔细推敲、反复斟酌、精益求精。决定把重点放在体育游戏上,不再涉及小兔子利用装扮、保护色保护自己,而是在游戏活动中,关注学科特点:训练幼儿钻、爬等动作技能,发展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整个活动以小兔子战胜大灰狼为主线,妈妈带小兔去神秘的地方——小兔子参观新家外部特征——小兔子感知家的内部结构特征——玩游戏《狼和小兔》——放松活动。活动中幼儿投入、勇敢的表现,表明了在情景中幼儿的个体主动性被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兴趣,被进一步的激发了出来。

在这个游戏的创新中老师和孩子们充分的体会到了“狡兔三窟”的内涵和精髓所在。体育游戏的对抗性也得到的一定的体现:更进一步培养了幼儿聪明、机智、勇敢的精神,同时也更增加了游戏的乐趣。正是一次次这样的活动,助长了教师们参与交流研讨的激情与热情,真正发挥了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有效地提升了教师们活动

设计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让教师实实在在地在专业化道路上不断成长进步,真正达到了经验共享、互为提高的目的,活动效果显著。

三、抓住省市县教研室提供展示的契机,为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搭建平台

每次省市县级教研活动,我们都做到“认真对待、合理分析、集体研讨、全面提升”。我们鼓励每位教师把握机会提升自己,形成了“展示自我,树幼儿园品牌”的积极氛围,让教研活动真正成为教师自发地、主动地进行优秀成果展示的舞台。对于选定的展示内容,我们借助教研团队的合力集体研讨、提升,增强了教师的信心和团队的凝聚力,展示了教师不断发展的专业水平。无论活动结果如何,我们引导教师感恩团队的每位合作者和支持者,使团队意识得到升华。我们为教师营造了良好的研究氛围,教师们真正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人,教研活动也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

通过多年来的摸索与实践,我们感到园本教研是切实为幼儿园发展服务的,园本教研是切实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服务的,因为它能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它打破了以往的教研活动是空中楼阁、雾里看花,参与者只能席耳恭听,而不一定能解决本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尴尬局面。但我们也深深地感到进行园本教研,仅仅依靠本园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强大的理论支持和专业引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希望得到更多的领导专家指导和厚爱!

第三篇:园本教研中组织者的有效引领促进教师成长

园本教研中组织者的有效引领促进教师成长

仓山区上渡中心幼儿园 黄晓芸

园本教研这个概念是从校本教研而来。它是指以园为本的教学研究。具体而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问题为中心而开展的研究活动。那么,园本教研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园本教研是为了人的发展,其中教师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教研组织者的有效引领对我们教师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纲要背景下的“园本教研”以新的观念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教育研究空间,它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经历着观念转变和思想革命的过程,它需要我们不断进行自我体验、自我内化、自我架构,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2007年我参加了园本教研课题组。在每一次的教研过程中,我发现,要让每个教师能够在教研过程中获得收获,提高各自的业务能力、教研水平,教研组织者的引领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如何端正每位教师的态度,让老师能够认真对待每次教研活动。园本教研的组织者必须为教师搭建一些平台,鼓励教师在教研的过程中,认真的准备,积极地思考学习,梳理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教师的思维真正地活跃起来,才能更大程度地让教师借鉴有效的教学经验,来改进各自在教学中的不足,才能让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成长。

一、教研前的积极准备:组织者应鼓励教师带着问题收集理论资料

在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中,教研活动的目的、研究的重点都是不同的;而一线教师虽然对实践的教育教学有一定的经验,但在理论方面都相对地薄弱。另外,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对孩子的解读。只有在教研前对幼儿的发展特点有初步的认识,在观摩过程带着问题去认真观察幼儿,在讨论中抓住关键问题分析幼儿的行为,才能让解决的问题真正为幼儿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因此组织者必须在教研前鼓励教师大量地阅读的相关文献,认真地分析教材,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等,让教师对即将开展的教研活动有一定的认识,这样开展园本教研时,教师才能更有目的地堆教研的过程进行研究,才会懂得怎样去看活动。

课题组在主课题的背景下开展了“如何在持续性的探究中支持小班幼儿的有效观察”的研究。为了能更好的了解小班幼儿的观察特点,我们选择了一个班作为实验班,以科学活动“睡莲花开”做为活动内容,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自己独立设计并开展系列活动,而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则针对其中的一个活动:“睡莲宝宝又长大了吗”,来分组观察幼儿的行为,思考实验班的教师在系列活动中支持策略的适宜性。组织者为了让教师能在教研中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在观摩之前引导大家做了大量的工作:

组织者引导教师在教研前做的准备:

1、这是一次小班的科学活动,因此组织者在活动前组织大家再次研读了《纲要》中对科学领域目标的解读,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探究领域目标的认识。

2、组织教师们在活动前针对“如何在持续性的探究中支持小班幼儿的有效观察”这一问题,研读了幼教界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

我的收获:

通过教研前的理论学习,我了解到小班幼儿在观察中只能关注明显的变化;观察视点零散,容易受到同伴及其他因素的干扰;观察视点容易飘移;记忆力不强容易遗忘的现象,这些都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有了这些文献研究的结果,我对这次教研活动的目的性更强了,对小班幼儿在观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了一定的预见。

二、教研中的碰撞提升:引导教师自我感悟和互相学习

(一)在准备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问题

在教研活动前,组织者引导教师重点针对幼儿的观察特点进行了文献研究,在教研活动中组织者就围绕“教师是如何引导幼儿观察的?”“教师的引导是否适合幼儿的观察特点?”这样的问题去鼓励教师进行评价,这样教师在评价时,就围绕着自己的观点进行了阐述: 例如我对活动的评价:我发现在这个活动中,幼儿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对活动的兴趣,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观察睡莲的过程中去。根据“小班幼儿在观察中只能关注明显的变化”的特点,教师能引导幼儿通过叶子的变化,来发现睡莲的成长,这个点抓得很准,很适合幼儿的观察 „„

但是“记忆力不强,容易遗忘”,因此当有个幼儿在观察后进行粘贴记录活动时,出现错误,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到睡莲面前进行观察记录。这样就会出现观察和记录脱节的现象„„

可见,活动前的充分准备让教师在教研过程中,能更加有目的地去观察幼儿,在评价中能更有针对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及时提炼问题要点促进教师互相学习

教研的过程是教师集体智慧碰撞的阶段,每个教师由于工作经验层次的差异,教学风格的多样,观察幼儿的角度的不同等,造成在观摩活动的过程中,对教学现象及幼儿表现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而这正是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教学经验最好的过程。组织者就必须能够在这个关键的环节,引导每个教师认真地去倾听每个成员的评价,鼓励教师在倾听的同时认真地思考他人的观点,促进教师在反思中与将他人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碰撞,这样才能从促进教师在教研的过程中吸取他人的教学经验,弥补自己的在教学中忽略的问题,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

就如,在“睡莲宝宝又长大了吗?”的活动教研中,其他和我一起参加教研的听课教师针对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幼儿的表现,对执教教师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以及对教学实践转化为幼儿发展的成效,提出肯定及一些修改建议。

以下是教研过程中一些教师的讨论实录: 执教者的介绍 :

这个主题活动已经经历了“欣赏美丽的睡莲”“我的苗是什么样的?”“睡莲的叶子变了吗?”“卷卷的叶子哪去了?”的活动,目的是让幼儿在持续性的观察中关爱生命。在每次观察的过程中,我都有为幼儿提供了相关的记录表格,而且都是用图画的形式制作记录单的,开始时,让幼儿在相应的表格内贴上点,发现幼儿不容易掌握,经过改进,给幼儿提供了直观的图片,如,画了大小不同的叶子,让幼儿通过观察叶子的大小变化,选择相应的图片直接插到记录卡上,这样更适合幼儿。

听课教师的评价:

师1:我观察的是第一组的幼儿,他们从活动开始就一直很认真地跟随着教师的引导,积极地活动。分析原因,可以看出教师的前期的几个活动,都能很好地关注到幼儿对睡莲的关爱,孩子的兴趣才会这么浓,才能持续地观察。

师2:我在观摩时发现教师的准备和充分,而且能灵活地处理突发的情况。有个孩子在观察后提出问题:我不记得上次睡莲的叶子有多大了.教师没有忽略孩子的疑问,立刻将上次测量叶子宽度的绳子取出和现在的叶子比较,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知道叶子长大了。

师3:我认为教师在记录单的设计中,还需要改进。虽然教师已经关注到要用形象的图片做记录,但是在记录时,又让孩子找大小,又要关注数量,对于小班的孩子来时还是太困难。„„

组织者能够快速地提炼出重要的,有价值的教育策略,拓宽每位教师了我的思路,让教师获得了更多更广的经验,本次课题中,组织者根据教师评价提炼出重要的内容:

1、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需要通过持续的、有目的的引导,才能逐步养成。

2、有效的教育策略包含着方方面面,即使是一份简单的记录单,也是需要教师认真地去研究去关注的。如:小班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所提供的记录单运用图片、照片等更适合幼儿。

3、关爱教育对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育,过去很少有教师会去关注幼儿心理的教育,而心理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而且心理教育应该在一日生活的时时刻刻都可以渗透的。

4、在教学活动前,认真地预设活动中可能发生的情况,也是活动准备中重要的一个内容。

博取众家之长,这在教研活动中,是很重要的。组织者就应该积极地引导教师吸取他人的观点,再转化为自身的经验,让每个教师在教研的过程中,在他人的帮助下成长。

三、教研后的梳理运用:引导教师将收获运用到实践中

在园本教研的过程中,从课题组的每个老师身上,从幼儿的身上都反映出了许多有效的教育策略,这些策略都是非常宝贵的,但同时也是比较零散的。因此,在教研结束后,组织者即时地引导教师将整个活动的过程、思考、体验进行记录、整理、提炼,以便让每个教师都能进行自我深层反思,为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助益。同时,将获得的教学经验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去,改进并不断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我感到通过这样的整理运用对自我发展是比较有效的。

例如:通过“睡莲花开”的科学教研活动,在组织者的带领下,我对整个教研活动中获得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了梳理,总结出在小班开展持续性的观察活动,要在每个阶段积极地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提供的记录单,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同时,也要起到推进幼儿活动的作用等。

根据这些经验,我开展了持续性观察的活动“种草莓”,让孩子在开心、愉悦的游戏过程中,观察“草莓的小苗”“草莓发芽了”“草莓开花”“草莓长大了”等,让孩子持续地观察。观察过程中,提供的记录单,也是用插卡的方法,将图片放在相应的地方„„

只有引导教师把园本教研中研究出的一些好的经验,大胆地运用到适合的日常活动中,才能让理论的知识再次为实践服务,让这些经验要真正内化成教师自己的东西,才能让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水平有新的提高。

总之,园本教研是帮助教师提高教育理念,掌握现代化教育技能,从而提高业务水平,促进幼儿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组织者在这样的活动中起着引领的作用,应该为教师创造有效的研究平台,从而引导参与教研的老师围绕教研的目的、重点,积极的参与到教研中去,收获经验,提升自我,才能让教师在园本教研中不断成长。

第四篇:创新继续教育模式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创新继续教育模式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上海市南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教师继续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祖国前途命运。上海市自1990年1月1日起施行《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进修规定》以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日趋规范化和制度化,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教师继续教育的经验,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以下三大矛盾阻碍着上海教师继续教育前进的步伐。

一、教师日益提高的培训要求和培训机构一时无法满足之间的矛盾

在经历了十多年的比较系统的职务培训后,上海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特别是,“九五”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十五”的高一层次学历培训,使绝大部分教师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他们对教师职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教师继续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教师从工作到退休一般要经历5轮以上的职务培训,在教师学历层次达到一定要求后,以提高学历层次为主的教师继续教育必将退出历史舞台。习惯了提供学历培训的教师培训机构,如何在以非学历培训为主的教师继续教育中,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服务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校本研修的全面开展和专家资源缺乏之间的矛盾

在我国,虽然校本研修这种在职培训之实早已有之,但真正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则是最近几年的事。1997年上海市教委颁发了《关于加强教师进修院校和中小学、幼儿园自培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该文件的出台极大的推动了这一师资培训形式的开展。1999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各中小学都要制定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随着校本研修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逐渐深入,它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作用也越来越被彰显出来。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基层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最大的障碍是培训资源的缺乏。“教师之间的差异是校本培训不竭的资源”更多的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长期接受“标准化”教育的教师之间没有多大的“差异”可言,缺乏专家引领的校本研修陷于低水平的重复。校本研修呼唤既能高屋建瓴进行理论指导,又能深入基层指导实践操作的专家。

三、集中培训造成的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

虽说校本培训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集中培训,缓解了工学矛盾,但集中培训的方式仍将长期存在。随着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人浮于事的现象逐渐减少,教师大多

1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由集中培训引起的工学矛盾又一次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热门话题。

我们教师的学历层次在提高,眼界在拓展,他们希望能直接聆听国内外知名专家的讲座和学术报告,渴望了解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的最新动态和新课程的最新成果。他们又期盼在课堂拼搏中得到专家的指导,解决理念与行为的脱节问题。作为从事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我们,有责任满足教师的需要。而通过创新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

于是,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培训的新模式。为了能给教师提供更多的课程,我们采用“研训一体”的模式,整合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原教研室)和信息中心的力量,结合二期课改的推进,开出了大量的教师职培课程;为了解决校本培训低水平的问题,我们采用区域推进的方式,把距离相对近的学校组成校本培训联合体,通过资源共享、互动合作、优势互补等形式提升校本培训的质量;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工学矛盾,我们把240职培中12个学分授权给基层学校自己培训。(培训中心负责检查和考核)但以上种种培训模式似乎总有“美中不足”!如教研员(包括一些基层的优秀教师)参与教师职培的授课,增强了职培课程在实践操作上的指导性,但职培课程的理论性减弱了,毕竟,他们不是理论研究者。而区域性推进校本培训,提升了校本培训的质量,培训的资源也相对丰富些,但总感觉提高有限,“萝卜烧萝卜”的现象始终存在。同时,我们在协助基层学校聘请专家指导时,困难重重。„„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实施全国教师网络联盟计划,为我们拓展了工作思路。我们在全国教师网联副理事长、副秘书长单位——华师大网络学院的帮助下,开出了面向全体教师的教师远程教育职培课程,受到基层教师的欢迎。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远程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一)自主性和交互性

参加远程教师职培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网络技术提供的交互系统,使每个教师都能同授课教师进行交流,与学友交流学习体会。

(二)全息性和共享性

授课教师授课的过程、学员在网上学习时所发帖子、交流时的讲话等都能被网络交互媒体记录下来,为资源的共享、学习的反思提供支持。

(三)权威性和前瞻性

由于华师大网络学院提供的教师远程教育课程大多是请一些知名专家和教授授课,课程内容新,理论水平高,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前瞻性。

(四)兼容性和低成本性

网络学习并不排斥面授,相反,为了更好地实施远程教育,一般还需适时安排面对面的讲授和研讨活动。还可充分利用光盘、书本等媒体协助提高远程教育的质量。网络学习还可为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提供支撑。同时,由于上海已建成了“校校通”,远程网络教育所需的硬件投入已完成,进行教师远程教育已到几乎无须成本投入的阶段。

总之,我们觉得,远程网络教育不但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培训资源,还改变了教师学习的方式,它将成为继校本培训后又一个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我们认为,“十一五”的教师继续教育应该是网络背景下的校本研修、集中培训、远程教育三足鼎立的运作模式。

第五篇:以校为本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以校为本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课程改革,成也教师,败也教师。”新课程给教育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课程强调,教师要与课程、学生、学校共同发展,教师知识结构要不断更新与优化,教师的专业技能要不断提高;学校不再只是教师任教的场所,更应是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舞台。面对如此形势,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要如何应对教育改革的挑战?所以,在学校管理中,我们提出:以理念为导向,以学习为根本,以制度为保障,立足农村实际,充分发掘各种资源,以校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下是我们平时的想法、做法和反思。

基本理念

理念是导向。从一开始我们就认为“关注学生必须同时关注教师!”。众所周知,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但同时也指出一个关键环节,教师是这场改革的具体实施者。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关键是教师的素质能否跟上。坦率地说,如果忽视了教师,而一味追求关注学生难免会有筑造空中楼阁的现象。基于此,我们坚持以三个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探索与实践

要以校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习是根本,实践是关键,制度是保障。

一、寻求活动新形式,促进交流共发展。

师素质的提高在课改背景下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与紧迫性。而有效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读书做笔记这么一个层面上,更应该体现在具体的探讨交流和展示的活动中。

1、每周论坛——开辟交流平台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经过一阶段的学习思考与策划准备,结合课改要求与学校实际,尝试开展“每周论坛”活动,制定了《“每周论坛”活动细则》,确定了活动目标、内容、计划、形式与要求等。同时召开了校委、教研组长联合会议,认真选定了学期论坛的大主题如: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根据学校大主题确定主讲话题。如:《让班级活起来》、《论持久战——班级学生自主习惯的培养》、《自主、自律》„„把每周一下午第三节作为交流探讨的时间。活动采用专题讲座、漫谈交流等形式,话题涉及教育热点、实践发现、学习反思、困惑对策等进行交流。在“每周论坛”活动中,还设置了主持人、主讲人,这个设置意味着一种责任的下放。责任感驱使主持人主讲人认真思考问题、捕捉信息、加强学习、勤于动笔。教师在这个过程的锤炼中,获得较佳的状态并展示了自我,从而感受到一种快乐,一种成就。

为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让“每周论坛”发挥作用,成为构建学习化校园的一个辐射源,作为一校之长,我们强调了几个要求。

人人参与。这也是一个目标,我们要求教师对这项活动不回避,或主持、或主讲、或记录、或漫谈、或争议思考„„人人参与,那就意味着这项活动做有所值。

认真准备。“思考”是准备的关键之一,能否真实地去反思教育的现状、问题,不敷衍了事,决定着活动的实质性效果。这不仅影响工作成效,从中也从另一个层面展现教师个人内心深层的另一种工作品位。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要求主讲人要提前一周把讲稿送交主持人审阅并共同交流、完善,以确保发言稿的质量。

联系实际。言之有物,言之有效,关键还得联系实际。教育的现实性,要求我们谈论、思考的东西必须是现实而非空洞的,故其内容应来源于学习心得、实践发现、困惑反思,范围包括眼中的学校、班级、课堂、家长、学生等等。一句话,在我们的身边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学以致用。即借鉴与应用。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行则殆。这不仅是一个学习要求,也是一个工作要求。理论必须以实践来验证,学是为了用,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切都是为了现实中的教育服务——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我们如何在交流中借鉴,在反思中改进,以有效地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教育。这一点是“每周论坛”的归宿之一。

“每周论坛”活动的开展,开辟了教师交流新平台,突出了参与、交流、探索、争鸣、促进、发展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学习氛围的形成,对构建学习化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现实的积极作用。实践证明,“每周论坛”不但是教师学习的交流平台,更是教师参与的锤炼天地。

2、研训结合——提高教研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门面。只有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学校发展内涵才能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能够得到验证。所以,我把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有机的相结合起来,构建“学习——交流——行动研究”的校本研训模式。校本研训立足于教师参与学习、交流和实践,开辟具体的载体或平台,以问题攻关为主方向,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来源于实践,服务于教育,以此引导尝试行动研究,推动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实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研训以 “学习”为基础,与“走进大师”教育阅读活动相结合,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与教研交流相结合,与“教育教学反思”相结合,促进内化学习。

教研方面,各教研组固定每周有半天的教研时间,全校确定一个学期总的教研主题,教师根据学校制定的大主题和本班实际确定自己的子课题开展研究,教师定期以公开课的形式就该课题研究情况向教研组做汇报,并为大家做本课题的专题讲座。教研组结合公开课的实施情况也向教师提出建议,以便更深入地做进一步的研究。学校从说课、集体备课、开课到评课,规范了教研活动流程,并围绕主题规范整理形成各环节文字材料。如围绕教研主题,结合课例,开课教师需要撰写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后反思,组织者则要整理教研记录、教研小结等各种材料。在活动中,教师感受到教研是一个严肃而认真的工作,从而行之有效,言而有物。教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合作交流,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

为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理论水平,我校以“材料集成”为手段,促进教师系统整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先后整理汇编了《关注》、《耕耘》等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手记、心得体会与学校教研材料汇编。

3、撰写手记—— 促进反思

手记是成功经验的积累和失败实践的反思。教师在手记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发现不合理因素;在反思中,不断获得体验,积累经验,改变做法。为此,我要求教师每周至少撰写1篇教学手记,并作为学校常规每月自查的一项内容。同时,为鼓励与推动,我们汇编了教师教育手记集《耕耘》——教师手记选、《关注》(白埕小学教师手记选)、《蚂蚁的触角》。

4、网络信息—— 拓宽交流渠道

整合各种教育资讯,构建校园信息库,给教师提供跨时空多领域的学习、展示、交流、合作的平台,这是学校适应信息社会,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我们是架设宽带网,让电脑发挥作用,致力使教师个人资料、学校工作资料规范合成。一方面使教师在信息集成中得以锻炼;一方面促进教师开放交流,资源共享,拓展教师交流空间,增加学习渠道。同时通过网上交流,又展示了自我。网络建设又开辟教师专业成长的一块活动阵地。

二、尝试课题探究,促进工作转型。

新课程强调,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应是学习者、研究者。教师的工作转型,课题研究是一个有效的媒介。

1、课题引入—— 提升探究水平

引进的优势就是指导相对到位,资料相对丰富。几年来,我们有三个教师参与了“作文生活化”(国家级课题)、“发展性评价”(县级课题)、“构建学习化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县级课题)的探究活动。

2、课题创生—— 提高探究质量

“自主-导行”是我们在学习工作摸索中感受创生的。目前,我们还在围绕这一主题,指导教师尝试从“我带同学学”课堂教学新模式、“自主-导行”少先队管理新方式等主题进行了相应的探索。

我校潘全兴老师为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凸显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创设民主、平等、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通过反复思考,尝试了“我带同学学”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确定了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教师导入——宣布带学顺序——学生带学、教师相机指导、点拨、引领——教师对学法、内容进行小结、总结。学生在课前须先报名,然后确定带学内容,再商决学习方法、选择学习方式。教师课前只做到协调带学内容,帮助确定学习方法和方式;课堂上指导、点拨、引领深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引领突破重难点。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个性化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该教学模式多次在县、中心校做典型课例推介,并受到一致的好评。

3、行动研究—— 促进工作转型

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理念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然而农村小学教师又存在理论不足和受时空制约的弊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我尝试了行动研究的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引导教师专业成长。以问题攻关为主方向,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来于实践,服务教育。我校先后尝试了“新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预习能力的培养”、“学困生的转化”等课题研究。并把每周论坛做为教师行动研究的交流平台。行动研究的开展,不仅解决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而且使教师逐步由原先的“教书匠”心态向“研究者”的意识转型,提升了教师专业水平。

课题琳琅满目,又显粗糙,似乎有悖现实,说是课题研究未免操之过急。但是我认为百花齐放体现的是一种关注,一种兴趣,一种尝试,又何尝不可。而这又将在交流中带动相应的工作开展,积极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状态,不断促进教师形成自我成长需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教师走向课题研究,科研转型是必然趋势,也是我校的教师的共同需求和选择。

三、建立规章制度,促进自我反思。

为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制定了《常规工作要求》、《常规自查工作要求》、《师德内涵》等制度,配备相应的评价工具,如:《课堂教学同事评价表》、《教师评价表(学生、家长)》、《常规自查表》。为帮助教师做好工作调整还设置了《教师发展建议》(自我及同伴建议)、《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使教师对今后工作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也作为教师行动的指南。“自查反思”式的管理体系的建立,强调了教师参与、主动反思;强调交流与沟通,以利共同发展;强调真实、客观。反映教师个人与学校的自我反思与工作调整,从而引导教师自律,促进教师成长,实现了教师的自身价值。

2、档案袋建立—— 记录成长历程

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建立是一种基于“学习与反思、记录成长历程”的教师发展目标引导的档案袋管理。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包括教师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交流与反思、科研能力等方面。内容涵盖教师师德、教育教学常规、教科研、继续教育等方面,能体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脉络等相关内容。具体包括两大部分:基本部分和过程性材料部分。

基本部分包含《档案袋建立实施说明》、《教师专业发展参照标准》、《教师基本情况表》、《教师个人发展计划》、《档案袋内容目录记载》、《教师教育大事记》、《工作回顾与展望》。基本部分也是档案袋的主要部分,从整体上介绍档案袋建立的依据、理念、结构,体现教师的发展计划、成长历程及确定发展目标。

过程性资料部分是对基本部分的补充和深化,主要包括生涯规划、我的学习、交流与反思、教育与教学、教育科研、我的成果六大部分。收集教师在平时工作中个性化有价值的过程性材料,以帮助教师更条理地看到自己的工作历程。

同时,我还成立以校长及教务骨干为主的档案袋开发小组,负责档案袋的假设、验证、交流、实施。成立以校长及教学副校长、教研组长为主的档案袋管理小组,负责档案袋建设的指导、组织交流、实施建议工作。为确保档案袋能真正促进教师反思、归因、总结、调整,我们还制定了《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工作原则》及《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工作要求》。确定了真实性、操作性、过程性、人文性、自主性和多元性相结合的工作原则。

为更好地发挥档案袋的功能,我们开展了“规划生涯”研讨会,先由教师自我介绍自我发展计划,然后教师再针对其发展计划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还不定期组织阶段性成果汇报会,汇报一阶段以来自我发展情况,及对今后工作是否做适当地调整。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帮助教师合理地制定自己的发展计划。为更好地展示教师所取得的成果,提高教师的自信心,我设置了“丰收硕果”展览室,把教师所获得的较有价值的成果(获奖证书、论文发表等)进行展示,让教师一走进“丰收硕果”展览室就感受到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档案袋的建立让教师在自查中不断地反思自我,在反思中不断地调节自我;引导教师在工作中加强学习,促进反思与交流,在交流中走向成长。总之,教师在不断的反思、归因、总结、调整中,在自觉的学习、交流中,促进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上学期我校还选派5位教师参加东山县教育局举办的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建设现场会,并有两位教师被评为“教师专业成长先进个人”。

四、塑造校园名师,促进个性张扬。

“名师”之名,不在名声高低;“名师”之名,不限范围大小。而在于自身素质、个人对群体的影响程度。名师塑造实际就是个性张扬,宣扬推介。

1、赏识寻优——张扬教师个性。

2、骨干培养—— 目前,我校已有市级骨干教师1名,县级骨干教师3名,中心校级骨干教师2名。

3、活动推介—— 塑造校园名师。名师之“名”必须扬“名”,我们努力争取各种机会,鼓励教师参与,让教师在各级公开课、校际交流课、带教示范课、中心校本培训等活动中展示、推介。同时创设机会,让教师在活动主持、评课发言、学习交流等活动中加以锤炼,凸显能力。几年来,我校已有一名教师在市级优质课获得好成绩,有四名教师获得县级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有两名教师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有多名教师成为县级、市级骨干教师,有7名教师在中心校校本培训中做专题讲座,多名教师也成为中心校的学科带头人。名师之名,让教师在普通的岗位上体验到一种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正是形成自我发展需要的一个影响因素。

成效与反思

自我校探索“以校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来,学校形成了学习、探讨、实践、再学习、再交流、实践的循环式学习化氛围,教师学习、探究的内需得到加强,教师专业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课堂教学逐步走向“民主、开放、有效”的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也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变。

1、促进了教师内需的发展。当前,由于教育“大锅饭”体制的因素,致使很多教师存在“得过且过”思想,对自身要求不高,学习积极性弱化。“以校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体系的建立,通过外部驱动,促进了教师内需的发展。

2、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作为农村学校,受财力、物力、人力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发展的条件极其有限。“以校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体系的建立,认为理念是导向,学习是根本,实践是关键,制度是保障。通过创设各种情境,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3、促进了学习化校园的建设。学习化校园建设是学校走向高水平发展的关键所在,本体系注重“学习—交流—行动研究”的教研模式的建立,把“行动研究”作为学习与实践结合的桥梁,让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交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针对性。

尽管我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当前存在的问题也应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关注。

1、师德建设

在学校当前的状态下,制度更大程度是目标导向,引导着学校、教师的发展。因此,在极力倡导教师自律反思的同时,我们应当重视师德建设,人格影响,氛围影响。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尚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以做支持和保障,促进教师、学校发展。

2、促进内需

以校为本,创造机会,氛围影响,制度支持,都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驱力。但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需才是其持续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如何更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需还是我们今后探索的问题。

3、经费支持

一年来,在东山县教育局的支持下,在陈城镇白埕村两委及有志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在白埕小学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育人环境:完成了篮球场的修建,围墙周遍的扩建、水泥地板的铺设,37个花坛的修建;六千多平方米操场的填翻和整平,完成了教学楼的全面整修,购置了多媒体教室的课桌椅,配置数码相机,给教师配置屏风式办公桌和计算机等等,实现办公电脑化,学校办学硬件设施逐渐实现现代化、信息化,虽然,我校的办学条件在一年来已经改变了许多,但是,我不想停留在现状,还期待着学校有更大的发展,还希望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共同支持,共同打造我市一流品牌农村学校,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服务于我们的孩子,服务于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的发展核心问题是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校园更美了,设备更齐全了,学校要成为优秀教师的摇篮,培养出新一代一批批优秀学生,“路茫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着眼国家的未来,创办特色的学校,以校为本,构建学习型校园的建设;以人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下载创新园本模式 促进教师成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园本模式 促进教师成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打造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模式

    打造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的有效模式 ——辉县市城北中学教师研训工作总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所有的教育资源中,教师是第一资源,教师素质问题是教育教学中......

    园本教研促教师成长的实施策略

    园本教研促教师成长的实施策略 通过观察、发现、尝试、探索、交流、感悟,追寻基于行动的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和要素,以获得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方法和成功经验。 一、......

    A幼儿园教师园本培训探讨(推荐)

    本文来源于3年前的杰作,仅供参考,严谨抄袭 A幼儿园教师园本培训探讨 摘要近年来,各国竞争日益激烈,国与国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教育的途径来实现,......

    园本教师专业培训感想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培训后感想 最近,我们进行了关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园本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知道了幼儿园教师的责任和专业标准是很重要的。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

    深入学习园本管理制度 促进幼儿园可持续发展

    深入学习园本管理制度 促进幼儿园可持续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普洱市孟连县幼儿园管理制度汇编》,进一步优化内部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使幼......

    积极创新教研平台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积极创新教研平台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德兴市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特色材料汇报 德兴教研室 黄周新 黄跃虹 随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教......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抚宁二中:甘丽英新课程要求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传统的“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具有一定专业精神的“研究者”、“专家型”教师。美国教育心......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的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校这块土壤,学校的教学质量离不开教师的整体素质,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我们作为学校管理者绞尽脑汁思考的事情。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