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模式
打造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的有效模式
——辉县市城北中学教师研训工作总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所有的教育资源中,教师是第一资源,教师素质问题是教育教学中的根本问题,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教师,教师对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我们城北中学的具体做法是:
一、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
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关于教师职业的建议》中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它是一种要求教师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学习研究,才能获得并保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公共业务。”
建议中的这段话,显然给教师职业进行了定位,把它确立成了一种专业。既然是专业,就得有专业标准。我国是去年年底才制定教师专业标准的,明显滞后于教育发展形势,这显然有悖于客观规律,是很不利于开展教育工作的。
何况,我国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容有洋洋洒洒近3000字,从基本理念、基本内容等诸多方面作了十分详尽的阐述,尤其是在基本内容方面,又从三个方面、十四个大项、六十一个小项进行了解读。
我们学校通过参考一些优秀学校的做法,结合本校实际和教师自身特点,制订了以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
要求老师们把自己发展进步成为一个最爱读书学习的老师、最善反思写作的老师、最懂教学方法的老师、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最出教学成绩的老师。
我们认为,这五个之最,是符合国家制定的61条教师专业标准的。
二、搭建可行的发展平台
明确了发展目标,学校必须为老师们提供进步发展的平台。
毋庸置疑,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传承先进文化的阵地,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教育的机构。我们认为,在此基础上,至少还应该加上“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地,是教师进步成长的组织”这一定性。
所以,我们学校制定的“三步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就创造性的把师生通过课堂教学达到师生共同进步成长也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学校绝不仅仅是学生进步发展的组织机构,更应该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摇篮。
为此,作为学校,除了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条件之外,也应该给全体老师搭建一个专业化发展的平台。依据我校教师“五个之最”的专业化发展目标,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促使其进步发展。
1、督促学习:我们要求全体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要树立“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团体学习”的观念,做学习型、研究型教师。
(1)我校推出 “五个一”制度,即:①每学期每位教师读2本以上教育理论专著。②记一万字以内的读书笔记。③设计一节精彩的案例。④讲一节高水平的优质课。⑤写一篇有价值的教科研论文。真正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2)督促教师天天读书,学校通过推荐书目、赠送书籍、读书交流等,倡导教师多进阅览室、多读书、广读书,做读书笔记,充实自己。
(3)领导班成员以身作则,每周五的例会上,都先进行半小时以上的读书学习,且做到人人有笔记。
2、抓好备课:
(1)我校实行集体备课,共享备课资源: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和教师合作平台,实现备课互助、资源共享。教师省去了繁琐虚假的抄教案,写教案的任务,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去专研教材,去分析研究学生。
(2)通过集体备课,建立教学资源库,积极倡导教师建立并丰富自己的个人教学资源库。
3、认真磨课:
(1)抓好课堂教学常规管理。逐步深化“三步互动”,使其日臻完善。(2)通过每周的学科教研活动,积极探讨每一节的具体程序,在小组教研会上达成统一意见。
(3)开展电子白板资源利用活动。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技能的提高。
4、增进交流:
(1)立足“听、说、评”活动,开展听课评课交流反馈活动。
(2)有计划的谴派教师外出学习,比如,去年上半年在沁阳的“第四届河南省最具成长力教师颁奖典礼”,我校由朱宝明书记带领20多名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今年又分四批次到江苏洋思、山东即墨28中,进行了参观学习。足以证明我校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视。
(3)我校将原有的电子备课室内的电脑,全部分设在了各个办公室里,而且达到了全部上网,为老师们搜索网络资源,进行网络交流创设了条件。
(4)为每位老师购买3G手机,可以通过手机上网,随时进行网络交流与学习。
(5)积极倡导通过网校平台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比如,我们发现我市第一初中、文昌中学的网校建设非常不错,就在各个场合向老师推荐,号召他们走进优秀学校的网站,学习比如文昌中学王琦、张虎、刘慧莲、贾海栓、魏海珍等老师撰写的教育思考、教育叙事等,增进了交流,学习了长处。
5、实施远程培训:
我们按照市教育局师训科以及上级相关部门的指示,实施远程培训,零距离跟专家对话,依靠专家引领,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我们学校从2009年开始,就有计划的上报培训教师,并给他们专门安排了学习时间与地点,明确规定,办公室里的所有电脑悠闲由接受远程培训的教师享用,较好的解决了工学矛盾。
除此之外,我们还及时了解与指导参训教师的学习情况,掌握老师们的学习进度,并解决实际问题。
6、倡导反思:
(1)要求教师写课后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通过反思使老师认识到自己日常教学的成功之处,增强自信;也让教师能及时总结发现教学的错误和败笔,通过这种循环往复的“实践加反思”,教师不断积累经验、汲取教训、减少失误、专业不断成长。
(2)撰写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教育叙事等,上传至校园网。
三、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
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有一个最终的考核评价制度,没有考核评价最保证,等于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而有了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制度,不但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进步发展,更有利于学校的管理与发展。
我校建立的基于“五个教师发展之最”的考核标准,是在参考了市教育局统一的考核标准之后,由学校教代会确立的。考核标准的确立,极大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使得每位教师有了进步成长的动力。
我们考核的内容是跟五个教师发展目标直接挂钩的:
1、我们查看老师的读书笔记,以质以量来分层定性;
2、我们每学期都要组织教师教育理论与教学能力水平测试,把测试成绩计入教师考核成绩内。
3、教师所写作的教学心得、教育反思等文章,如发表在公开刊物上的,重点加分,鼓励教师常常反思,常常写作。
4、参加市级以上论文评比活动,我们进行当场命题、当场写作的办法,有效杜绝了网络下载等抄袭窃取行为。
5、针对最懂教学方法而设立的优质课上报制度,我校实行层层推荐,层层选拔,最终还要参考教师教育理论与教学能力测试成绩,向上级推荐。
6、我们常常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并把调查结果通报给每一位老师,对于那些依靠拖堂满堂灌,依靠布置大量家庭作业,牺牲学生身心健康来提高成绩的老师,在教师节表彰、优秀班主任推荐等方面,坚决予以否认,而对于在学生中有良好声誉的老师,则给予表彰。
以上是我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工作中的几点不成熟的做法,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认识的还不完全深刻,教师培训的力度不够;在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中,仅强调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在创设良好的外界环境方面,做的也还不太全面;教师业务考核中,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取得的一些进步,还不能在绩效与考核中得以更好的体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扬长避短,再接再厉,继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使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辉县市城北中学
第二篇:有效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有效教学”反思 促教师专业化成长
遵义市第十二中学 曾 浩
数学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条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学生获取更多知识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观察和思考,它可以沟通教师“所倡导的理论”和他在实际教学中“所采用的理论”,从而达到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目的。根据学校要求和自我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
一、对学生引导的反思
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是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基础。客观地讲“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教学的起点过高,“一步到位”的教学思路,是导致学生“数学难学”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数学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数学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
例如,关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一基本概念和性质的教学就是通过观察、实验、猜想和验证死不进行的,从探索等腰三角形的边角的性质入手,引发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对”等边对等角”进行探索与证明,既从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出发作辅助线,也考虑从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出发作辅助线来证明,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和经验。
二、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感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组时,如果对解方程组的解法讲解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情景,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于对数学概念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也要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数学教学,正确认识学生的内部条件,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马上就接受。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 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 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 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就是来“陪读”的,从而使得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对学困生也是一种损失,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第二,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给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中学阶段形成数学的概念,一是在大量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几何图形的演示动画等,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实,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数学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在课堂中注入生活的元素,将游戏、问答等环节加入课堂中,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学得快乐,更有效 率。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数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研究几何的观察、实验、猜想、论证的四步骤等等。学生如果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数学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能力。
四、对训练方法的反思
第一,解题要规范。数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推理的学科。对学生一开始就要特别强调 并逐渐养成解题的规范性,其次再是正确率,规范性养成了,正确率自然就升高了。我们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好表率,特别是课堂解题板书,要为学生做好示范,再让学生模仿,最后在作业中严格要求,久而久之就形成习惯。
第二,训练扎实,具有基础性、针对性、典型性和层次性。我们教师应该如何选择习题呢?首先习题应具有基础性,避免开始就是偏题、怪题和难题,这对巩固基础知识是非常不利的;其次,习题应该具有针对性,一节课上下来,一个章节复习过后,重点在哪我们的习题就要针对到哪,起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不要让一些无用的题目冲淡了重点;再次习题应该难度适中,太容易则不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深度,太难则成为学生“不 可能完成的任务”,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让学生望而生畏。还有,习题应该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题”涉及到“一类问题”的效果,而不是就题论题,所以应该有选择性布置作业。最后,还有一个习题的层次性问题,知识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习题也应该把握一个由易到难的逐步上升的台阶。
第三,作业布置了必收交、收交了必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有些教师,借口说自己没时间实际是在偷懒,或者是教师高估了学生的自觉性(其实有时也不是学生不自觉),对自己布置的作业不收。实践证明不交的作业,学生完成的积极性很低,有的甚至就是抄抄答案或是一片空白。所以 老师对学生作业要做到上面四个“必”字,布置的作业一定要收,作业要认真批改。对做错的题要严格要求学生订正,做到作业要能全面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校正及时。
回顾这几年来的教学,深刻体会到是否能抓好课堂的效率,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在课前备课环节中,设计好讲授知识、课堂练习、检测内容的具体时间安排,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地驾御整个课堂;对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可能犯的错误有所预计,才能更好地和学生沟通,引起共鸣。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长,踢自己之短,扩大自己的专业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第三篇: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城关镇建设小学 纪伟丽 2014、1、20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城关镇建设小学 纪伟丽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仅仅能恪守职责、有崇高的事业心已经不够了,时代呼唤具有更多专业特长的专家型的优秀教师。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呢?下面我就把自己通过学习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在这方面的认识,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积极的心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
积极的心态,就是一份对工作的热情和热爱。就以我们国家一些教育专家或比较知名的校长为例,像魏书生、李烈等,当然还有好多在教育方面有巨大成就的教育专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没有把教书单纯地当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把教书当作一种乐趣,把工作看作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凭着对工作执着的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超乎寻常的业绩,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在写工作总结时,都会这样写: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对学生认真负责,工作勤勤恳恳。对学生认真负责,工作勤勤恳恳,大部分教师还是能做到的。但是如果要说发自内心的“热爱”教育工作,我想就廖廖无几了。如果,教师能把每一节课,当成是检验自己教学能力的场所,或是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的话,那么你就会发现,原来讲课也会变得有趣起来。你就不会再抱怨:今天的课怎么这么多?你也不会再抱怨:××同学怎么这么笨?你会走近他,寻找他的长处和闪光点,选择适合他的教育方法,和他一起成长。
二、以培训为契机,开展多样化的校本教研。
多样化的培训可以提高培训活动的实效性,也能全方位地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如可进行以下培训: 1.理论培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2.个体学习与集体培训相结合 3.外出培训和二次培训相结合。
三、以教师为本,教学为中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以人为本,尊重教师工作。校长要了解教师的需要;做到知人善用,用其所长;对教师一视同仁;调动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尊重教师的工作,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2、以教学为中心,落实教学六认真。完美缘于细节,成绩贵在常规。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测试、辅导、总结等方面要用制度来加以规范,争取在常规中形成专业的价值取向。
3、适时加压,促进成长。给教师制定恰当的目标,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他们提出要求,培养奉献精神,培养进取精神和严谨治学的优良风尚,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4、开展活动,给教师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在学校内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如赛课、论文、教学设计、反思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进一步激发工作的热情。
5、制定激励机制,形成良性竞争。学校要制定各种激励机制,奖勤罚懒。同时注意教师的公平竞争,为教师加强业务能力提供场所和机会,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有利条件。对一些教师提出的不切合实际的要求要耐心解释说服,避免空洞说教。同时,要多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以此增强团体的凝聚力。
四、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教师全方位的能力。
1、自我“充电”,提高素养。学校组织和鼓励教师自主学习,让学习成为教师形影不离的朋友。通过学习,提高学科知识素养和专业知识素养,实现“边学习、边研究、边总结、边提高”的目的。
2、加强校本教研,形成学校常规。教研活动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学校要多开展观摩听课、课后评议等教研活动,形成教师合作互动、经验分享的格局,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成长的目的。
3、开展教研评比,激发教师热情。鼓励教师将教研心得、思考写下来,形成教研报告,定期评比,加以奖励。同时,在全体教师中进行交流,使教师有成就感,激发出工作热情。
4、参与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学能力的基础,是一个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过程,也是一个教师之间取长补短的过程。集体备课中要求参与人员必须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不是中心发言人个人的意见,需要备课组长引导、调动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它也不仅仅是集中讨论,需要集中讨论与个人钻研相结合。因此,教师个人必须首先钻研、熟透教材和大纲,在参与中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最终完成对课堂教学高质量的构思和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个人的发展。
5、课例研究,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
课例研究可以说是教师教学能力生成和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开展课例研究为其最佳形式。通过课例研究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反思型、专家型转变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但在实际工作中,课例研究重形式、走过场的较多,为此学校要扮演督察者、引导者的角色,要求参研教师应做好个人研讨的记录,保证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在“研”上做工夫,明确每个人在活动中的具体任务,积极主动地分担起参研者的责任,并努力将研讨建立在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引领上,让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收获快乐,收获成功,收获经验,收获成长。
6、进行教学反思,促进成长。
教学反思是回顾、诊断、监控自己教学的行为表现,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适应教学实践需要,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必要环节。因此,自我反思应当视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态度和组成部分,应要求教师通过教学反思促使自己对教学活动更为深刻的理解,对教学中存在的利与弊、成功与不足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后培植起反思的意识,能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总结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
7、抓好听课、评课活动。
任何一次公开课教学是一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应对能力、启发引导学生等各种能力的展示,也是一位教师教学理念、基本素养的体现,因此任何一次公开课对教师自身能快速成长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教研组要充分重视每一次公开课,认真组织好听课、评课活动。对于组内的青年教师的开课设想要认真听取,对其初稿的可操作性能做出客观的评价,再稿时还对各种细节问题提出忠告。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客观地评价他这堂课的成功和失败之处,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对于有一定教龄的中老年教师,既要看到他们的长处,又能实事求是地表明自己的看法,怎样做更好、更合理一些,不要让评课活动成为表扬会或批评会,让评课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总之,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教师已不再是单纯的任务执行者,而应是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创新者和需要不断发展的专业工作者。教师的专业化是一个终身过程。“一朝受教,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此,让我们共同努力,优化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促使每位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
谢谢大家!
第四篇: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李亮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学习《骨干教师成长案例》心得体会新密市超化镇第三初级中学李亮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仅仅能恪守职责、有崇高的事业心已经不够了,时代呼唤具有更多专业特长的专家型的优秀教师。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呢?下面我就把自己通过学习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在这方面的认识,与老大家分享一下。
一、积极的心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
积极的心态,就是一份对工作的热情和热爱。就以我们国家一些教育专家或比较知名的校长为例,像魏书生、任小艾、李烈等,当然还有好多在教育方面有巨大成就的教育专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没有把教书单纯地当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把教书当作一种乐趣,把工作看作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凭着对工作执着的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超乎寻常的业绩,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在写工作总结时,都会这样写: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对学生认真负责,工作勤勤恳恳。对学生认真负责,工作勤勤恳恳,大部分教师还是能做到的。但是如果要说发自内心的“热爱”教育工作,我想就廖廖无几了。如果,教师能把每一节课,当成是检验自己教学能力的场所,或是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的话,那么你就会发现,原来讲课也会变得有趣起来。你就不会再抱怨:今天的课怎么这么多?你也不会再抱怨:××同学怎么这么笨?你会走近他,寻找他的长处和闪
光点,选择适合他的教育方法,和他一起成长。
二、以培训为契机,开展多样化的校本教研。
多样化的培训可以提高培训活动的实效性,也能全方位地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如:可进行以下培训1.理论培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2.个体学习与集体培训相结合3.外出培训和二次培训相结合。
三、以教师为本,教学为中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以人为本,尊重教师工作。校长要了解教师的需要;做到知人善用,用其所长;对教师一视同仁;调动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尊重教师的工作,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2、以教学为中心,落实教学六认真。完美缘于细节,成绩贵在常规。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测试、辅导、总结等方面要用制度来加以规范,争取在常规中形成专业的价值取向。
3、适时加压,促进成长。给教师制定恰当的目标,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他们提出要求,培养奉献精神,培养进取精神和严谨治学的优良风尚,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4、开展活动,给教师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在学校内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如赛课、论文、教学设计、反思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进一步激发工作的热情。
5、制定激励机制,形成良性竞争。学校要制定各种激励机制,奖勤罚懒。同时注意教师的公平竞争,为教师加强业务能力提供场所
和机会,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有利条件。对一些教师提出的不切合实际的要求要耐心解释说服,避免空洞说教。同时,要多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以此增强团体的凝聚力。
四、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教师全方位的能力。
1、自我“充电”,提高素养。学校组织和鼓励教师自主学习,让学习成为教师形影不离的朋友。通过学习,提高学科知识素养和专业知识素养,实现“边学习、边研究、边总结、边提高”的目的。
2、加强校本教研,形成学校常规。教研活动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学校要多开展观摩听课、课后评议等教研活动,形成教师合作互动、经验分享的格局,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成长的目的。
3、开展教研评比,激发教师热情。鼓励教师将教研心得、思考写下来,形成教研报告,定期评比,加以奖励。同时,在全体教师中进行交流,使教师有成就感,激发出工作热情。
4、进行教学反思,促进成长。要求教师在课后培植起反思的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总结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
总之,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教师已不再是单纯的任务执行者,而应是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创新者和需要不断发展的专业工作者。教师的专业化是一个终身过程。“一朝受教,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此,让我们共同努力,优化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为了每位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
第五篇: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决定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关键,而教研组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课堂,能带领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并且通过日常教学这一阵地,利用教研活动这一载体,构建为教师发展而研究的教研模式,引领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化训练,从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一、打造基于日常教学问题研究的“集体备课”模式
备课组是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最基本单位,是教研组中的一个基本细胞。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和恰当的教学方式,解决日常教学中存在的疑难杂症。在集体备课中,要求教师们先认真钻研教材,在准备地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艺术地处理教材,科学地使用教材。并能够广泛地收集信息,利用各种资源补充教材,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组织备课组教师开展集体交流,让教师在讨论中拿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并指定专人形成教案,按照分工,将集体研讨的结果进行合理整合,灵活处理教学方法和过程,并教案成册。在形成教案后,要求备课组其他老师再根据各班的学情,对教案进行深入推敲,添加个性化教学细节,对教案进行进行个性化处理,形成最后的上课教案。在整个备课过程中,严禁抄教案现象发生。据此,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钻研教材、收集信息、集体研讨、形成教案、个性处理”五步骤集体备课法。这样的集体备课既融会了集体智慧,又张扬了教师的教学个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益,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二、构建基于解决教学热点、难点的“课堂研究”模式
近年来,我们一直注重有效课堂的研究,即“研课”。有效课堂要求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框架,突出进行课前预习的研究,突出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教研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有固定的时间、地点、参与人,有研课的主题,规范研课流程,进行研课活动。在学期初,要安排好整个学年的研课计划,可以分年级备课组开展“每周研课”活动,也可以分各科教研组进行“每月研讨”活动。此项活动,必须要按照规范的浒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初备教案。承担上课任务教师提前一周钻研教材,写出教案。(2)集体研讨。利用每周(或每月)的固定集体备课时间进行集体研讨,备课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从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制定、作业的布置,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等方面,一环接一环进行可行性分析研讨。(3)完善教案。由上课人二次修改完善备课教案。(4)上课评析。在规定的时间内,同组教师进行观课,教研组进行评课。评课时,主要看学生课堂学习参与程度与思维发展情况,分析各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究竟有什么收获,促使教师明确认识课堂上空间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才是有效的。(5)同课多构。为了解决在评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者难评课中达成的共识,进行同一堂课“二构”“三构”,逐步澄清教学中的困惑。教研组通过开展这样的“同课异构”“同课多构”活动,形成了解决课堂热点、难点的多轮课堂教学研究模式,使教师们的课堂向高效性迈进了一大步,课堂教学实效性有了很大提升。
三、创设基于推广教学经验、扩大研究成果的“网络研讨”模式 为了方便每一个教师及时回顾、参与反思,可以在学校网站设立
“教研在线”论坛,建立各科研讨专题贴。在教研组长合理分工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将每次的集体备课记录、上课教案、课堂叙事、评析记录等及时发布到论坛上,并鼓励老师们积极拟定课后反思、课堂心得、从教感言等。学校教研处和教研组长对老师们所发布的贴子进行评论、回复,让老师们在研讨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
四、营造基于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业务学习”模式
教师必须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知识结构的更新与完善依赖于不断地学习、汲取。学校应该提供各种专业书籍、杂志、报刊以及专业知识讲座,组织教师有效开展业务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各科教研组可以根据各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内容,固定一个学习时间,组织全组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一是集体学习。集体学习由教研组组织,做到“三定”,定时间、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集体学习主要为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有明确的目的,学习后要有后续的研讨活动,实践要跟进,否则理论学习无价值。一是个人外出学习。个人外出学习的机会和名额有限,所以,外出学习人员返校后,应该将所学知识以讲座或者示范课的形式传达给该组其他老师,要有一定的幅射作用。通过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业务学习模式,提高教师理论化水平,并付诸于实践,进一步提升学校教师专业化水平。
教研组是教学改革最前沿的阵地,加强教研组建设,构建为教师专业化成长而研究的教研模式,能大力促进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落实有效课堂,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