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校本教研实效 促进师生生命成长
提高校本教研实效促进师生生命成长
——2009学年第一学期英语学科研究计划
常 州 觅 渡 桥 小 学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科发展规划为导向,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将生命·实践思想融入新基础学科研究之中。我校英语学科研究活动展开的基本立场:1.以“阅读教学”为抓手,培育出适合本校特色的教研组文化生态。2.逐步实现“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的育人价值观.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成长。3.由“成事”最终落实为“成人”。
二、研究基调
(一)人本化:研究安排从教师与学生的生命成长出发
1.价值观念的转变:从以往以“事”和“物”为核心的价值观念,逐步转变为以“人”和“生命成长”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以往的计划核心价值放在“做事”上,现在则以“成人”为核心,所有事情的完成最终的指向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实验教师和学生的生命成长。在成事中成人。因此,研究活动的策划不再局限于对事务性工作的设计,而是把重心放在对每一位教师的解读和发展空间的营造上,在促进教师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发展,有了教师的发展,才会有学生的真正发展。
2.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往研究活动常常呈现出散点状态和表层状态,同时过分关注活动的外在效果。比如:读书活动的安排,往往只为读书而读书,书读完了任务就完成了。活动的设计、策划体现出一种点状、割裂的思维方式。现在的研究活动要以“新基础”理念为主线,所有的活动都是在整体背景下的活动,同时必然是关系性的。读书、研讨与课要建立内在的关系,彼此相融共生。另外要有过程性思维,读书和理论学习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续性的,本学期的学习计划既是上学期学习的延续,也是下学期学习的铺垫。通过高频度的活动安排,使学习和研究意识、态度渗透于日常性教学生活的过程之中。
(二)专业化: 关注 “阅读教学”研究的同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阅读教学的研究需要教师具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思维,对教师专业素养要求较高,研究该课型在提升学生素养的同时也能促进教师的迅速成长,使教师能最终成为新型教师。
三、研究任务与内容
1.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的独特育人价值观
现状: 实验班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课堂的倾听习惯和倾听质量与以前
1相比有了一定改善,同时许多学生跳出过去的那种“听老师讲解→机械模仿→再听老师点评”框框,有意识的转变角色由忠实听众变为了主动参与者,与教师的互动由单向变为了双向,主动提问、主动补充老师的介绍、主动解答同学的疑问,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叶老师所提倡的“学生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的观点。但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的独特育人价值观在学生身上体现不足,在语言知识,学习能力,社会文化知识和英语学习品质这四个维度中,学生或多或少的都体现出了问题,甚至部分学有困难的学生没有任何的改变,在学习上出现了畏难情绪,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于学生的后续学习也造成了干扰。
解决策略: 叶澜老师说, “新基础教育”形成的教学共通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价值观,需要从单一地传递教科研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
根据英语学科本身的育人角度以及我校学生英语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本学年我校英语教学育人观着重以下四个价值维度:
(1)语言知识:重视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发现知识规律的过程,注重主话题贯通课堂教学全过程,语言内容与语言形式在教学推进中的统一,实现英语教学过程的意义化与言语化的内在统一,遵循理解,记忆和运用语言规律的顺序,呈现多次,递进,螺旋式上升的教学过程,提倡发现式学习,在开放性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发现和掌握英语的语言规则,并能举一反三的在生活中运用。
(2)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内含学习策略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发展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
(3)社会文化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渗透,构建英语学习环境,开展英语文化节等方式将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融合于教学之中,通过中外文化的对比,扩大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平等的文化意识。
(4)英语学习的品质: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的意志,毅力,兴趣,自信心,勇于实践和创造性学习的品质。
2.新基础教育小学各年级英语教学目标与要求梳理
现状: 我校学生于常州在英语学习上属于起步早,要求高,基本功较为扎实的类型,大部分学生在完成国家课程英语学习目标于要求上学有余力,现有的常州市英语考核目标已不能满足我校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要求,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学习与发展的关键期,在此种情况下,我校亟需梳理出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特色的英语教学目标与要求。
解决策略: 小学英语教学是整个英语学习的入门阶段,主要是掌握英语学习的一些基本元素,养成英语学习的良好能力,态度于兴趣.其教学目标是多元,综合,相互统一的。
(1)正确认识教学总目标与基本原则: 组织教师阅读“新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英语)第四章 小学英语教学要求与英语学习特征,通过对该章节的认真学习,把握梳理教学目标与要求的原则。
(2)以年级为单位,实行备课组长负责制,梳理出适合本年级学生的英语教学目标与要求。由备课组长负责,组员按其所负责备课内容,结合学生与班级实际,梳理出单课知识点,最后年级组老师共同讨论,整合,梳理出本年级知识点。
(3)以教研组为单位,实行教研组长负责制,统整出全校各年级英语学习目标和要求。在各年级学习目标与要求初步建构的基础上,以教研组为单位,以小学英语教学总目标和基本原则为依托,参照国家课程对学生英语学习的目标与要求,根据我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能力、态度与兴趣,统整出多元、综合、相互统一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使其初具雏形。
(4)寻求专家的引领,力求在专家的指导下,不断完善我校英语教学目标与要求,为学生的主动健康成长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石。
3.新基础教育小学英语课型的锁定与研究
现状:此前,我校普遍采用任务型教学,虽然体现了英语教学的活动化、生活化和情景化,但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如学生不会无障碍阅读,猜词能力欠缺,对语言缺乏整体把握能力,教学重心不清晰等。进入新基础后,虽然在课型上整体有了突破,低年级着重词汇教学,中年级着重对话教学,高年级注重阅读教学,但整体提高不快,效果不明显。通过反思,我们发现因低中高年段注重课型不一样,貌似是遵循了学生学习能力由词汇---对话---阅读的逐步递进,但由于教师的把握度与教师更替等原因,事实上造成了三种课型的互相割裂,而非互相补充。在此种教学的熏染下,学生大部分存在阅读能力缺失的问题。现以“阅读教学”为例具体阐述问题所在:
(1)重活动,阅读训练少。我校英语教学中尤以中低年级为甚,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词汇的认读和拼读,这导致了学生到了高年级接触一些篇幅较长的阅读材料时,一遇到新单词或新句式,便产生了畏惧感,觉得束手无策。另一方面,由于听说能力的游戏能较好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乐趣,而阅读方面的活动则相对较为沉闷,教师往往弃而不用,阅读训练的减少,更加快了学生阅读能力下滑的趋势。
(2)重视阅读结果,轻过程指导。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阅读教学的目的性不强,缺少针对性,更多注意的是阅读结果的正确性,而忽视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指导,导致学生在阅读式走过场,学生只注重阅读的结果而非过程,不理解阅读材料,不懂阅读方法的运用,没有阅读习惯的养成,进而使学生的阅读效率下降,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的发展。
(3)固守课本,缺少拓展。在经过数次与上海新基础实验学校的联系与学习,深刻的感受到我校教师在课本外阅读材料拓展能力的缺失。教师能力的缺失,必定导致学生能力的缺失。此外,即使教师能够进行阅读材料的拓展,但毕竟是“照猫画虎”,学其形,而不能抓其魂,是阅读教学停留于浅层次,渐渐约束了学生的视野,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4)教学方法单一,把阅读教学当成一般的课文教学。我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或过分注重词汇与语法的教学,偏离了阅读教学的本质,或把阅读教学理解为解释生词,对对答案。此两种形式非但不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更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空话。
(5)英语阅读面窄,缺乏适宜材料。我校英语阅读材料还停留于现成购买材料,缺乏针对性和校本化特色。
解决策略: 英语阅读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正确认识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准确了解阅读的内在思想和方法,能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更加科学有效。
(1)在教学中,遵循 “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积极争取教师与上海等新基础学校联系的机会,多听多学习“阅读课型”, 加强对该课型的学习与研究力度,邀请实验先进学校教师以讲座,观摩教学等形式给予帮助,使教师能够通过学习与帮助,尽快把握“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切实提高教学素养,进而促成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2)根据低中高年段的学习特征,有的放矢,提升学生阅读素养。低年段是阅读能力的起始学段,教师力求要加强低年段学生认读能力的培养,设计新颖板书,辅助认读,结合新旧知识,反复认读,布置意义作业,巩固认读,在教学中重视单词发音等规律的渗透,帮助学生人单词,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有声朗读材料,与优秀英语网站,指导家长“陪同”朗读,固定朗读时间,形成朗读习惯。中年段为发展学段,则重点在于帮助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逐步培养学生有阅读能力的归类与积累的意识。高年段是阅读能力发展的提高阶段,教师应该督促,培养每个学生 “阅读积累”的习惯,在教学中不轻易告诉学生答案,培养其猜测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反复练习阅读策略,通过引导与练习,使学生熟悉阅读策略的运用,获得阅读策略的预期效果,培养信心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4.寻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新基础教育中自主成长的路径
现状:通过长期扎实的校本教研活动,新基础的实验教师与非实验教师在理论水平,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新基础教育实验教师梯队已形成,并逐步辐射到非实验教师,但教师群体庞大,个体对新基础学习理解上的差异,理论知识欠扎实,部分教师外出学习机会较少,缺乏与先进新基础学校直面的机会,因此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教师都有“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
解决策略: 英语教学改革由 “成事”最终落实为“成人”的基本任务是寻求一条当代英语教师在变革中自主成长的路径。
(1)加强学习,练好内功。以新基础理论学习、英语专业学习以及其它人文素养学习为主,丰富精神内涵,转变教育观念。
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整个教研组共读一本书 << “新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指导改革纲要(英语)>>,根据本学期的研究任务,重点研读第四章—小学英语教学要求与英语学习的特征以及第四编,通过研读,充分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特征和各类课型的价值,特征,要求以及育人价值.研读过程分三个周期展开:第一周期——暑假,写一篇1000字以内读后感并上传校园网。第二周期——开学后第一、二周,交流暑假读书心得,制订新学期个人读书计划。第三周期——第三周到学期末,根据读书计划展开读书行动。(提供新基础系列丛书菜单,分必读与选读,读书学习活动以个人自学→笔记摘录或网上发表心得→大组交流→期末小结方式展开。具体要求参照教研组“读书交流制度”)
(2)着眼课堂,扎实基本功。通过专题研究,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设计、组织教学的能力,使我校的阅读教学研究更加科学有成效。
专题研究活动的具体内容:
三四年级——阅读教学研究重点是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五六年级——阅读教学研究重点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专题研究活动的方式:
定内容分组活动上研究课
(人人设计教学方案)(备课组内交流,形成小组教学预案)(听课者观察并记录“阅读策略”运用情况)
研讨、重建上重建课
(充分发表意见,形成重建预案。)(再次观察并记录“阅读策略”运用情况。)
(3)通过学习与实践提升教师反思总结的能力。
以专家引领式的总结与提升为起点,教师个体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总结,然后对话与交流,使自己的研究在不断的反思总结中富有灵性与个性,鼓励教师在遭遇否定自我,建构新我,再否定,重建新我„„的反思总结过程中,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要有转变自我观念和行为的力量。通过历练,使教师最终成为乐于自觉进行变革性研究的实践者,成为以自我更新为自主追求和享受快乐的人。通过历练,使教师一次次的蜕变,最终成长为真正的新型教师,收获喜悦,成功和幸福。
第二篇:立足校本教研,注重培训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立足校本教研,注重培训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邓绍志
【摘要】校本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构建学习型学校的关键措施,我校围绕校本研究的激励机制、平台构建、方法探讨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有效的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学校整体工作的推进。
【主题词】校本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实施校本培训的目的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所学校的成功,来自于教师的能力和他们的精神,而这种能力与精神并非全部来自职前培养,学校的现实环境才是培植、巩固和不断发展它们的重要场所。在这种背景下,重新发现教师,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已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主流话题。在六年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校立足校本教研,注重培训实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我们的做法是营造学习氛围,构建学习的平台,提供学习舞台。
一、运用激励机制,营造学习氛围
良好的校本教研学习氛围源于教师的交往与参与,运用激励机制,建立教师之间横向的交流与分享,才能形成共同提高的团队意识,才能激发教师主动学习的内在动机与愿望。我们运用目标激励、需要激励、榜样成果激励等外部诱因,致力于营造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学习氛围。
1.目标激励——引导每个教师充分理解并认同学校的发展目标,把学校愿景与个人愿景有机统一起来。我们围绕学校的整体目标,全面认真地分析各年级、科组、专业特点,归纳总结其普遍性,从上至下构成一个具有有机联系的目标体系,同时制定出有效的实施计划、信息反馈系统和检查评估制度,从德、能、勤、绩、责五个方面制定考核标准,实行量化积分考核。通过责任目标激励全体教师在校本教研中不断汲取新技术、新知识,在坚持不懈的学习中,创造自我,发展自我,促进专业化成长。
2.需要激励——我们将校本教研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结合起来,让学习成为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学习型组织的根本特点表现为实现全员学习和终身学习。而许多教师把学习看作工作之外的负担,将工与学割裂开来。学校的任务是引导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强化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校本教研才有生命力,才有发展后劲。我们将中高级职称的条件细化成表格印发给教师,指导教师对照条件制订个人职称晋升计划,促进了学校愿景与个人愿景的完美结合。2003——2007年我校位教师申报中高级职称,40人晋升为中级职称,20人晋升为高级职称。2005年我们制定了《骨干教师评定管理条例》,随即进行了富有实效的骨干教师的评选、管理工作,培养了校、镇、区、市四梯队骨干教师38人,占总人数的34.5%。
3.成果激励——用校本教研中各方面的典型和教师的教科研成果激励教师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超越。我们制定了《华光中学教育教学奖励方案》,设立了贡献奖、教学成绩奖励、岗位奖、综合考核奖等项目。我们通过组织举办教学论坛,评选教科研优秀论文、优秀资源;通过优质课比赛,评选教学能手;通过教科研成果展,评选学者型教师;通过开
第1页
展责任目标考核,评选先进工作者„„运用激励机制,营造了浓烈的校本教研学习氛围,创设了“我在学,你在学,他在学”的良好环境。几年来,教师在学术报刊上发表论文、作品15篇,论文获省三等奖以上42篇(全国一等奖16篇),课例获区一等奖以上4个(其中全国一等奖2个),教学设计、课件获区一等奖以上27个。
二、构建学习的平台,促进教师成长
构建三级学习的平台,致力于改善教师的思维品质,发展共同愿景,是促进教师成长建设的重要举措。学校应把“学习化”作为校本教研教师管理的强化手段,引导教师实现由职业型向事业型、应试型向育人型、单一型向复合型、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唯有注重团队学习机制的建设,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
第一,充分发挥学校教学处在校本教研中的导向作用。我们建立健全了校本教研领导机构,教学处负责履行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制订系列学习制度与考核评价制度,督促校本教研的具体实施。
第二,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在校本教研中的主阵地作用。构建学科教研组学习的平台,抓好学科教研组长队伍建设是关键。学科组长是校本教研的中坚力量,是教师学习最直接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示范者。学科组长只有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把握学校的办学思想,才能带领教师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才能真正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各项措施。我们的做法是制定责任目标、坚持培训制度、组织典型示范。制定责任目标即制订学科组长月工作、学期工作责任目标,以规范学科组长工作行为;坚持培训制度即一月组织一次教研学科组长培训,让学科组长做抓实校本教研的明白人;组织典型示范即坚持问题为本的校本教研方向,提供在问题中学习、在环境中解决问题、在问题中提炼问题的范例。从而更新全员观念,改善全员心智模式,净化全员精神世界,提升全员教科研品位。
第三,充分发挥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作用,我们着眼于解决教师的“三个格”——重视新老师“入格”培养,中青年教师“上格”提升,全体教师的“合格”保证,我们要求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做到五个坚持——坚持师德规范的学习,明确师德规范,提高师德修养;坚持教育理论与教育改革方向的学习,积极参与教改科研;坚持教育教学实际案例的学习,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坚持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的学习,借石攻玉,形成教师个体的风格特长;坚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学习,以学生为本,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保证措施是建立教师校本教研个人档案及考核评价制度。构建三级学习的平台,铺设了校本教研的旅程——问题·设计·行动·反思,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抓实七个结合,为教师成长提供舞台
校本教师专业化成长强调教师专业化发展要以校为本,以校为中心,以校为基础,要在学校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采取抓实七个结合的方式,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条件和舞台。
培训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校本教研是教改科研的集散地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战场,是联系教育理念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引导教师结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有效地学习,学习与工作之间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在实质上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此我们理顺了“根据工作需要开展校本教研,根据校本教研进程组织学习培训,根据教研成果评价学习效果”的工作思路。鼓励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大胆接受新理论,应用新技术,进行实验创新,出成果,出经验,出论文。近几年来,学校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推行了“交流式”的集体备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上学期期末,学校组织部分家
长、学生、教师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情况做了深入的调研,发现学生中存在“完成作业就算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较为严重,在充分论证基础上,试行了“教学一体”的教学改革,创新备课模式。新的备课模式可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具体内容分为三部分:课前自主预习,课堂主动参与,课后自觉巩固。备课具体过程为:(1)、寒暑假备课。寒暑假各人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二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2)、主备教师备课。备课组长开学初确定主备教师和审核人;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自主学习方案”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3)、备课组备课。组长初审“自主学习方案”后至少提前二天将“自主学习方案”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由备课组长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自主学习方案”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自主学习方案”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4)课前备课。上课前一天将“自主学习方案”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自主学习方案”再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即进行课前备课,使自主学习方案具有个性特色。(5)课后备课。第二天师生共用“自主学习方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自主学习方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这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便成了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则在“自主学习方案”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学习心得等。从试行近一个学期的情况来看,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及提高教师整体水平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师德培训与业务培训相结合。学校不仅重视教师的业务培训学习,还特别注重加强师德培训教育。一是通过每月一次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理论学习,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二是及时向教师传输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让教师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自觉主动工作,讲奉献、比贡献的师德意识;三是开展专题师德师风教育活动,通过案例培训,让教师进一步明确师德规范,树立以学生为本,真心关爱学生的师德风尚。正是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师德培训活动,造就了华光中学师德高尚、师风优良的教师队伍,学校虽地处农村,虽然学校条件较差,待遇不高,但教师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工作勤奋努力,开拓创新,一直以来,教师中无违法现象和不良言行。
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学习学习相结合。学校坚持定期校本培训学习和教研制度。通识性培训学习内容,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培训学习,如先后统一组织了三轮计算机技术应用培训(操作基础、课件制作、主页制作技术)、说课、案例教学,“自主学习方案”研究,怎样听评课,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等培训学习。规定学科教研组每周半天的教研时间,集中研究实际问题,交流教学经验。根据学科专业需要和教师个人发展需要的培训学习由教研组分散组织和教师个人自学,学校加强督导与考评。这样把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结合起来,互为补充,既有学校统一要求,又有各教研组和教师自我需求,有效推动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校内培训与校外访问相结合。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教师提供多渠道的对外交流学习的平台,让教师及时了解“外面的世界”,把握最新的教育信息。几年来,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到省外学习达61人(次)。为让教师接受新课改信息,我们在我市课改前的2001年就组织了全体科组长和骨干教师到深圳南山中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实地学习;为构建我校自主学习课堂模式,2005、2006年先后两次派行政、科组长、骨干教师共21人到江苏梅岭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考察学习。学校聘请省、市、区有关专家、学者到校为教师举行培训讲座达15次。
交流提高与督察考评相结合。学校结合说课、案例教学、自主学习课堂结构模式研究等教研活动,以组为单位,开展研究课交流,每周一节主题研究课。教研组组织教学设计、听评课、教学反思与教学再设计等活动,为教师提供相互交流、学习和研究的平台。同时,每学期都认真贯彻学校、级组、备课组、个人四级课堂教学调查,及时反馈意见,重点抓好备课组和个人的教学调查工作。每学期进行的教学处、级组、科组三级课堂教学抽查都在100节以上,课后听课负责人与每位教师就其课堂教学交流、研究,和上课教师一起感受上课的“乐趣”,共同探讨遇到的困难。改变了过去视导单一的评价功能。“抽查听课”活动结束后,召开教师大会进行研讨性总结。
示范引路与教学评优相结合。学校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指导作用,一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结对指导青年教师,学校对指导工作进行考核,作为发放津贴的依据之一,二是按照教研活动的整体进程安排,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均承担有相应的教研任务,每学期必上一次示范课。同时,为了激励教师培训学习和教研工作,学校每学期均要举行课堂教学评优大赛,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综合评价,促进了一批教师的成长。
常规培训学习和课题研究相结合。学校要提升办学层次,必须重视科研工作。几年来,我们本着“科研要解决实际问题,科研要提升学校定位”的思想,加大了课题研究管理的力度,从课题的立项到具体的研究过程都有专人跟踪,激发了教师科研热情,增强了教师科研意识,学校课题研究从无到有,从低级别高层次,从走过场到注重实效,始终呈现一种不断提升的态势。现经审批立项的校级课题有20多项,区市级课题6项,省级课题2项。其中中学教育学会十五规课题“优质语文教学研究”通过了总课题组的结题验收,并被为课题研究的一等奖。
着眼义教特色,抓实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探索,我们才刚刚起步,许多新的课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坚信,在校本教研这片沃土上,勤耕不辍,定会硕果满枝。
第三篇:增强校本教研实效,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校本教研实效,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2009-2教学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导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立足课堂教学、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本研究实效性、提高专业化水平”的工作思路,发挥教研组的教育研究职能,加强课堂教学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工作成效
本学期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我校捷报频传,屡获佳绩。学校获国家级团体奖项1项,师生共获奖262项,其中国家级奖31项,市级奖213项,区级奖16项,片级奖2项。
教师共上各级各类公开课12节,其中区级课4节,片级课1节,校级7节。承担市级研讨活动1次,区级活动5次,片级活动1次。
三、主要工作
(一)落实课程方案,推进素质教育
1、严格按照《上海市中小学课程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基础型、探究型课程。按照课程计划规定的科目、课时量编制学校课程表。规范开展教学活动,做到专课专用,保质保量上好每一节课,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导处组织行政人员不定期不定时进行检查、反馈。
2、学校课程的开发着眼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着眼于促进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的提高,着眼于优化办学特色,提高办学品味,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本学期学校继续在各年级开设“双语教学”、“魅力扎染”、“经典诵读”等系列特色校本课程。
除上述特色课程外,学校还以走班制的学习形式,于每周四下午第一节课开设各类兴趣活动课,内容涉及体育类,科技类,艺术类,学科类,心理辅导等,给予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
(二)细化过程管理,迎接综合督导
本学期我校适逢区三年一次的教育教学综合督导,这既是一次全面检阅,也是一次专业指导。教导处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规范了教学五环节的管理。
1、抓牢课前
期初,教导处召开了教研组长会议,要求教研组长每月月底对组内教师进行备课检查,填写评价表,并及时进行反馈,督促整改。各教研组长按要求认真落实了每一次检查工作,做到检、记、评相结合。本学期教导处也对所有学科教师备课进行了一次普查,发现多数教师都能较好地体现二期课改的理念,体现三维,做到目标明确,条理清晰。对个别教师在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如:目标不够细化等予以指正,并要求其进行了认真修改。
2、抓好课中
为提高教师解读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本学期我们邀请了多门学科的教研员来校为部分教师诊断课堂教学,所有行政也分工合作,进行听课指导,听课覆盖率达100%。在本次督导中,教研室共听课42节,涉及39位任课教师,覆盖率为70.9%。其中优课18节,占42.86%;良课24节,占57.14%。优良率100%。
3、抓实课后
除了狠抓备课、上课外,我们对于课后的作业、辅导及评价三环也是毫不放松,做到“精心布置+耐心辅导+用心激励”。
《学生作业日志和错题集》、《学有困难学生辅导记录本》、“喜报”记录下了老师的辛勤付出与学生进步的足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学期四年级语文组率先进行了作业改革,自编的开心作业得到了教研室和督导室专家的一致好评。
(三)加强质量监控,提升合格率
1、成立质量监控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校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实行分管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任课教师四级管理网络,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学校行政领导实行年段教学质量包干制:一年级周健秋;二年级章晓颖;三年级叶萍;四年级刘琴;五年级许竹筠,对每一次学科单元考试以上的所有成绩进行全面了解、综合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对策与思路。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学质量。
2、实施质量监控工作措施
为切实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迎接区五年级教学质量调研,在刘校长的全面负责下,教导处重点实施了教学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具体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年级组长协同教研组长制定了学困生辅导计划,确保辅导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2)根据学困生基础差的特点,各科教师精心设计相应的辅导内容,每次辅导有详细的辅导记录。
(3)教导处每周检查辅导内容,及时掌握各班辅导动态。
(4)召开五年级全体学生家长会及学困生家长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全体五年级教师的努力下,部分学困生有了一定的进步。
(四)立足校本教研,促进专业成长
1、扎根新课程,以教研促教学
学校一贯重视学科教研组建设,在实实在在的教研组活动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教研组长组织学习
根据期初制定的教研组活动计划,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本学期由教导处和各教研组长轮流负责大组教研组活动,从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内容的选择到组织教师切实有效地进行学习研讨,各教研组长高度重视,认真准备,使活动有序、高效,教师们学有所得。
(2)教学专家亲临指导
本学期学校聘请了教研员严玮玮、张艳、戴春莉、颜黎华老师为相关学科教师作了专题讲座;教研室主任居丽华老师也应邀来校指导,她听了青年教师李绿萍执教的《分数》一课后,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点评,并对青年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同时,为全体数学老师作了题为《系统设计盘活知识,促进知识的有效构建》的讲座。
(3)兄弟学校互动交流
学校一直鼓励教师走出去,多看看,多听听,多学学,在互动学习中实现自我发展与提高。本学期,我们组织了信息与科技学科片级教研活动,宋玮静、江欢、张辉等教师参加了朱桥、南苑等学校组织的片级教研活动。
(4)组内教师实践研讨
在迎接综合督导的准备过程中,由教导处统筹安排,每位教师完成了一堂组内实践课的任务。老师们在接受组内教师提出的宝贵意见的同时,也为他人出谋划策,解决教学设计中的疑难问题,可谓互惠互利,各有所得。
2、实践新课程,聚焦课堂展风采
(1)教学评比
我们组织青年教师马骥、李绿萍、汪炯、王少平参加了2010年嘉定区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王少平老师以优异的成绩在片评比中脱颖而出,进入区级终评。
四月,我校举行了第十八届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数学专场)。江欢、金燕青、张华萍等青年教师参加了此次比赛,江欢、马骥、金燕青以巧妙的设计、扎实的训练获得比赛优胜奖。
(2)教学展示
本学期王冬、张丹、张华萍三位青年教师分别在英语、数学学科区级教研活动中担任了执教任务。汪炯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以培养学生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的我国中小学技术教育体系建构研究》子课题《小学技术教育师资培训目标与策略的探究》开题会议,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在精心准备的过程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思想得到了更新,教学能力得到了锻炼,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他们充分展现了我校青年教师的活力与风采。
(五)组织多彩活动,挖掘学生潜能
1、第八届小学“希望杯”数学邀请赛复赛:林逾凡获四年级组二等奖;陆俊杰、赵梦旭、王海韬分获四、五年级组三等奖。
2、全国创新作文复赛:赵凌云获三年级组一等奖;蒋诗玥、陆亦韬分获四、五年级三等奖。
3、2010年上海市小学生优秀作文征文活动:方天翼、李倩获一等奖,徐嘉艺、凌心怡获二等奖,王婧、陈心瑜获三等奖。
4、上海市第四届新少年现场作文比赛:朱昊琦等5位同学获一等奖;陈明洁等11位同学获二等奖;蔡靖瑶等34位同学获三等奖;滕露丰等134位同学获优胜奖。
5、上海市第二届中小学生古典诗词创作比赛:唐珂、朱芸、詹永逸获三等奖。
6、第六届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刘雯菲获优胜奖。
(六)特殊教育
两次召开特教任课教师会议。督导前布置有关有关工作与注意事项,要求相关教师作好常规工作,认真准备一堂课。督导时,由马骥老师上的课得到了特教教研员陆秋风老师的高度评价,得了优。督导后,再次召开特教任课教师会议,反馈区督导情况以及布置关于6月份区特教论文评比的有关事情。最后,选送了宋玮静撰写的文章参加了区的评选。
同时,还接受了区康复中心指导老师的特教常规检查。马骥老师上的数学课和各项资料、常规工作得到了她们的肯定和好评。
5月10日到16日,是全国第二十个助残日,也是上海第十二个助残周。我与德育室合作,布置环境、广播宣传、摸底排查、帮困扶助,按照区有关精神,有效地做好这项工作,并填写好助残周活动反馈表,FTP上传,写了信息。一学期来,共发9条信息。
(七)语言文字工作
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我校语言文字工作得顺利开展。学校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课堂中推广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将口语交际课纳入兴趣组课程。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1、组织学生参加了“世博心语”的评比,做到认真参与,积极指导,有一位学生“世博心语”入选。
2、组织学生参加中华经典朗诵比赛。学校结合读书节,先在校级层面上每班选两名学生参加比赛,在此基础上,评选出8名学生参加区级比赛。
我校积极把语言文字工作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带头讲、学生主动学,把学生校建成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重要阵地。今后我校将继续加强学生校语言文字工作,让我校的语言文字更上一层楼。
第四篇:加强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成长
本文作者:姚淑玉 好范文原创投稿
加强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成长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是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创建特色化学校和落实课程改革各项目标的重要措施,开展校教研是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业务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教师能否实现观念的更新、角色的转换,是课改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把加强教师培训,作为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来抓,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与新课程合拍的教育理念;必须具有丰富扎实的德才学识;必须具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的进取精神。
1.注重集体培训
培训时,注重在形式上抓“活”,即将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单科培训、年级培训相结合;实验教师与非实验教师培训相结合;外出培训与校内培训相结合;观看名师讲座与听后讨论相结合;培训与考核相结合。在内容上求新,即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新。学校要求教师边培训、边实验,边总结,边提高,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及时总结经验,及时推广。
2、大力提倡教师外出学习
汲取先进理念,以便在教学中少走弯路。
3、从分发挥电子备课作用
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接受最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自我培训。
4.不断反思,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为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养成"实践、总结、反思"的习惯,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冷静的分析和反思,以达到一步步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学校坚持开展“七个一”活动,即要求教师每学期交一份高质量案例,每月交一份高质量教学反思;每月交一份优秀教学设计;并要阐述自己的设计构想;每学期读一本理论专著;并做好读书笔记;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每学期上交一个优秀课件。在学期末进行展评,分类汇编成册,载入教师成长档案,纳入期末“一评三考”考核范畴。
5.重视校内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同伴互动和专业引领作用
教师的互助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积极开展“参与式”、“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教研,达到互助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一是集体备课。把各学科以年级组为单位划分若干研究小组,由每组小组长负责开展活动,教师采取研讨形式,针对教学内容谈自己的想法,旁听者可补充,在教学上扬长避短。在备课中,力求做到八备: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和方式;备优化教学过程的大体设想;备教法学法的选择,备教学手段的运用;备教学效果的预测、反馈、调控,体现了个体化的教学风格。备教材分析,弄清本课在本册本章教材中的编排意图;备学情分析,指出可能出现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备教学目标及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措施等。
6.鼓励教师阅读大量的教学书籍
通过研读他人经验,力图在解读别人的同时认清自己;在借鉴别人的同时发展自己。培养教师养成博学、善思、勤写的习惯。通过广博的学习,尽可能多地搜集和教材有关的资料,课堂上厚积薄发,从而焕发课堂的生机和活力。要学会思考,一是对课堂的思考;二是对教育现象的理性思考;三是在阅读中思考,并敢于质疑。
二.加强校本教研是学校课改的永恒动力。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成为教研者。教学研究应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教研的“立足点”放在解决课堂教学实际的问题上,把“切入点”放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上,采取集体研究、微型教研,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博采众长,为己所用。
1.形成良好的教研工作氛围
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学校要努力把教研组打造成为教师教学创新的心理安全港和精神加油站。一是把教研组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学团队;二是加强专题研究。通过“上课、听课、研讨、反思、评价”的研究过程,有力的促进校本教研工作;三是提倡微型教研。即小范围教研,使教研突出目标多样化,思路清晰化。
2.按学科分组开展教研活动
如:教学能手示范课,学科带头人研究课,骨干教师观摩课,新上岗教师汇报课等。每次课后都按照执教者自评(反思)——教师互评——领导点评——执教者谈体会——听课教师谈感受的步骤,认真评课,达成共识,资源共享。要加大推广听课的力度,随时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随听随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效果。
3.开展师徒结队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大力挖掘学校资源优势,让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要求他们互相学习、研究、咨询。积极开展系列教学活动。
4.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实现双向交流
请教育专家进行专业引领,指
导学校教研工作,同时,校际之间进行教研交流活动,让教师走出去,充分彰显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魅力。
2007.12.3
第五篇:提高教研实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提高教研实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广西田林县平塘中学舒朝国
【摘要】教师的教研实效和专业化发展是息息相关、不可偏废的。目前,提高我国的教研实效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形势严峻、问题复杂、任务艰巨、道路曲长,我们必须从教师、学校、政府、观念、措施、体制、机制等多方入手,循序渐进、脚踏实地地进行刀斩乱麻、脱胎换骨式的深改革、大清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研实效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从而才能使我国的教育事业以更加崭新而矫健的身姿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关键词】教师教研实效专业化发展提高
当今时代,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时代,是一个国际竞争显著激烈、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优先发展学校教育更显重要,我们只有把学校教育这一基业真正落实到提升综合国力的核心地位上来,全面实效地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国民的综合素质,才能有效地为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但是,学校教育是有别于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等其他教育形式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有一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化教育。这种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专业化的教育,它直接受到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影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是指教师在教育终极价值目标的引导下,主动通过行动研究、教学反思等教研形式,不断地追求自身的专业成长,从而达到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讲到的教研就是指有关教育教学的研究,这种研究具有自主性、持续性、系统性和专业性的特征,它的最终目的是要使教师成为一种知识型、学习型、反思型和专家型的教师,其范围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的研究、专业技能的研究和专业情感的养成和升华,它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相辅相存、相互牵制而又共同发展。一方面,教研会受到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教研又会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一种有效的教研机制,必定会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相反,一种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研机制,也必定会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致命的甚至是负面的影响。我们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研促教、与时具进,才能有效地加快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步伐,扎实得力地推动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向前迈进。
目前,在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当中,特别是在很多的中小学当中,学校的教研是相当的低效而让人担忧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相当的薄弱而让人深省的,“泡沫化教育、空转式教师”就是对我国目前很多学校教师教研和专业化发展的真实写照,至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管理观念上的。首先:从许多地方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如各地县、市教育局)来说,他们的工作重点在于抓安全、抓收费、抓升学率、抓控辍保学、抓各种督察工作。我认为这些工作都很重要、都必不可少,但我同时也认为,作为专门的教育行政主管单位,如果不知道或忽略了对教师教研及其专业化发展的培养和提高,这在根本上就是对教育这一职业的敷衍和失职,教育靠什么生存?靠的是质量,而质量又来源于谁? 来源于教师,没有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哪有高质量的教育,我们天天高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升学率,我们又有多少人真正地去关注过老师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呢?又有谁真正的把对老师的提高当作像是对学生的提高那样去看待或关注这个问题呢?我们对老师的发展做过正确的引导和激励吗?老实的说是很少或没有的,我们有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注重的不是教育工作
.1.本身的质量,而注重的是教育工作所带来的含“金”量,为了提高这个含“金”量,他们可以不择手段、黑白颠倒、以假乱真,与其说他们是在进行教育管理,还不如说他们是在大搞教育创收,对于这一点,本人感受颇深:在2005年暑假期间,某县教科局举行了一次大型的赛课竞聘活动,每人参赛费100元,当时引来了100多名德才兼备的教师参与其中,他们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各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遗憾的是,在这100多名竞聘者中最终没有一名被录用,录用的全是一些没有参赛的、与领导有着亲情或权钱关系的教师,后来,有些参赛教师弄不明白去究竟,当时局长的一席话让大家目瞪口呆,局长如是说:“老师们,你们很有能力,你们越有能力,就越需要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磨练„”我们的乡村教育就越需要你们,请你们回去好好干,努力创造条件···”这一席话足以让他们牢记一辈子,他们这才知道他们干得再好再累也没用,他们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金钱和关系,他们只能认命,继续回去过自己和尚撞钟的清闲生活;据了解,该县十几年来的教师流动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的,最后把一大批不学无术的教师塞到县城各个学校,最终导致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直线下滑,甚至位居全市乃至全省倒数,领导的教训是这样的:今后本县城的初、高中学校一律不准招用乡村中学的教师,因为以往的事实“惨痛”地证明:凡是从乡村学校录用的老师都是无能为力的、低素质的;这一结论可要命,它足足把该县的教育教学拖累了十几年。结果,他们每年只能走出去、请进来,可是教育质量逐年下滑,越抓越见鬼。至今一大批乡村教师只能十几年、几十年地在乡下过着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求进取的无奈生活。我真为这样的教育管理和用人现状感到极度的无望和憎恶,这不能不说是该县教育事业的一大悲哀。
其次:在现实的学校管理中,很多学校对教师的管理虽然几乎是全程跟踪的、禁闭式的,但它完全是一种机械呆板、繁琐低效的,更有甚者是缺乏人性化管理的,这样的办学模式和管理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失人本原则的,它从根本上忽视了教师教研和专业化发展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对教师专业情感的培养和再生,使得大量的教师纷纷改行辞职、积劳成疾、干而不为、为而无信。例如,在我校原有的30名教职工当中,现已有3名改行或辞职,一名因劳成疾而休假,现又有5名参加了本年(2009年)的公务员考试,像这样的教育,实在是让我们深感担忧和发人深省!据本人对某县50多所中小学校的间接摸底和了解,得知一个有着20多万人口的大县,每年能向市重点高中输出的学生数竟然只有20来人,这还不如其它县市一所学校一个班级的升学率,像这样的教育教学,我们能不为之汗颜吗?我们有些学校领导,他们并不是不去关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是压根底就不知道什么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根本就不懂得如何去关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他们只懂得让教师们被动的服从、机械的管理,至于什么是网络教研、校本教研,什么是校际交流,什么是教师们的自主创新,老师们一概无知。有的领导不分青红皂白地去实行“关圈养猪”式的坐班制教研,整天让老师们呆在办公室里进行闭门造车、纸上谈兵,完全把老师们的专业发展和个性成长跟外部的世界和网络的发展孤立起来,难道这就是我们所主张的人性化管理和专业化摇篮吗?井还是那口井,蛙还是那些蛙,唯一不同的就是这些旱井之蛙怎么也长不大,我们要不要搞坐班制教研、怎样搞坐班制教研,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千万不能死搬硬套地搞一刀切,我们必须摸清实情、顺乎民意、权衡利弊、谨而慎之,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它是不是真正有利于教师的自主教研和专业发展;否则,这样的教研模式只能吃力不讨好、冤做杨白劳。还有些领导,他们简单地把学校
.2.教研跟千篇一律的教案抄写和不求实效的公开课听评等同起来,把教师变成一台台整天忙于上课和抄写教案的机器,一辈子的教师、一悲子的教案,写了丢、丢了写,写了一辈没进展、写了再改再用是偷懒,偷懒惹麻烦、麻烦大了丢饭碗!但事实上谁都知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远远不只是教师的教案化发展,作为教师,要求写教案本来是一件绝对正确的事情,但任何事情总要有个度,这个度应本着必要性的原则,真正好的教案不在多,而在精,在于它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我们应该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要做得很多事情都可以是正确的,但不一定都是有意义的,如果一件事情没有必要、没有意义,我们为什么不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使在那些更有必要、更有意义的业务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上来呢?教研实效的提高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它绝不是一个单凭一味地抄写教案或肤浅地听评几节公开课就能解决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千万不要犯舍本逐末、一叶障目的错误,我们应该为教师的成长腾出更多的自主空间、开拓出更多的发展渠道、搭建起更广阔的发展平台,这才是我们教师教研和专业化发展所必需的。此外,我们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特别是乡村中小学校,他们的学校管理是松散混乱的,学校教研是瘫痪无常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无动于衷的,对于这些名存实亡的学校,我们应该对它们进行有必要的重组或合并,优化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研能力,使它们朝着一个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第三:在我们教师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高分和升学率,他们只知道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而不注意自身的学习和提高;他们只懂得对学生负责,不懂得对自己负责;他们蛮干、拼干和死干,一个个像只懂耕地不懂吃草的老牛,他们似乎永远也弄不清这样的道理——为什么我们的工作油去了灯不亮?老师,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由于你本身的油质不好,即使你加了再多的油,灯同样不亮;另一种是因为你的油已经渐渐耗尽,但你却不知道或不情愿为自己加油,灯当然就越来越暗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得不偿失、本末倒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们连教师自身的发展都得不到落实和保证,又从何谈起学生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呢?与此相反的是,我们有些教师因为种种原因影响了他们对教师教研和专业化发展的重视,有的缺乏目标,他们认为教书不是为了育人而是为了谋生;有的觉得教学任务繁重,挤不出时间学习、总结和反思;有的认为教书守贫还不如挣点外快来得实惠;有的抱怨条件恶劣,缺乏网络信息;有的认为缺乏公平和激励,干好干坏一个样;有的认为教育工作没意思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影响教师教研和专业化发展难以提高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通过上述对我国学校教研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分析,我们深深地感到时间的紧迫、责任的重大和任务的艰巨。我们要想大力提高教师的教研实效,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们就得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统揽全局、把握关键,并通过政府、社会、学校和教师的多方配合、长期努力,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教育现存的不良局面。
首先,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来说,教育行政管理是教师教研和专业化发展的基本前提和保障,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提高教研实效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充满希望而又布满荆棘的“阵痛”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必须为教师的自主教研和专业化发展搭建起一种“激励、引领和竞争”相并存的教育管理 和保障机制。在这个机制当中,激励是推动教师进行自主教研和专业化发展的内
.3.在动力,没有激励,就没有动力,教师的教研和专业化发展就会失去自觉能动性,他们的责任心和事业感就如同瓮中死水,难起波澜。领导,请你不要动不动就把激励当成是别人向你进行的索取,更不要误认为是别人在想你进行的讨钱或要命,你急什么?这本来就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和真理,它与一个人的素质没有必然的联系,激励犹如鲜花,有花之树自然蜂拥而至,无花之树当然就难见生息。我们完全可以说,一位不懂激励的领导,肯定也是一位不懂管理的领导、是一位抓不住人心的领导;况且,激励的方式各有千秋,而不是千篇一律,如果你真的不懂得怎样去进行激励,那我可以说你真的不懂得怎样去进行管理。激励是动力,引导还是航灯;没有引导或引导不当,我们的激励和努力就会偏离方向、就会难达目的或事与愿违;在引导上,我们应当注重自主能动性的调动、注重方法论的指导、注重引领效度的提高,要确保引领的长期性、稳定性和延续性,要广开教师教研和专业化发展的渠道;除了鼓励教师自主学习、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外,我们还可以聘请专家指导、开展网络教研、加强地区交流与合作等。例如,在2009年4月初,百色市田林县教育局与广西教育学院联合举办了一项主题为“院县联合促均衡,研训一体求发展”的骨干教师培训,这项培训为该县建设一支具有扎实教学功底、较高理论水平、高尚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和教学艺术型、专家型、骨干型的教师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引领和榜样示范的作用,它必将有效地促进该县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大力地提高该县的教育教学效率和教学管理水平,从而有力地推动全县的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这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典范。许多老师会后反映,该项培训为他们打开了一扇希望之窗、信心之窗,使他们前所未有地感到了学习的兴奋和震撼,让他们受益匪浅。此外,我们还应该知道:有了激励和引导,还必须有竞争的推动;一个社会如果没有竞争,这个社会就很难进步;竞争是动力的再生,是效率的加速器,它如同机械的齿轮,竞争越激烈,转速就越快;当下,我们应该很好地把党的绩效工资政策与其它激励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大对教师自主教研和专业化发展的引导力度,实行“能者上、贫者让、庸者下”的竞争策略,大力地把我国的教师教研和专业化发展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其次,从学校的管理方面来说,学校管理是教师教研和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是主阵地、是练兵场;我始终认为,中国教育的病根不在于什么体制和观念的问题,而在于教师的动力问题,解决了教师的动力问题,一切的自主创新、一切的艰难险阻、一切的体制观念都可以得到妥善地解决,它们并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关键是看我们能否真正地意识到这些因素,并且有动力、有决心地去解决这些因素;因为,教育在本质上是人为的教育,教育的主体和对象都是人;作为学校,我们的管理一定要坚持人本管理的原则,充分地激发、精心地维系、不断地再生教师教研和专业化发展的主动积极性即动力,一位成功的校长或一种成功的办学管理机制,它一定会把调动教师的主动积极性尽可能地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一方面它能促使教师们去进行自主管理、自我追求和自我发展;另一方面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们的主动积极性去积极地参与学校的管理、规划和发展,这完全是一举多得的事情,而且会使我们的学校管理和教师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否则,我们不但不能调动教师的主动积极性,反而会压制或破坏原有的动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虽然在管理上下了九牛二虎之力但也很难收到成效的原因;说实话,正如我们前文所做的分析那样,我们现行的很多政府、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措施都是主观、片面、强制和不切实际的,有的甚至是扭曲变相的;这对教师的主动积极
.4.性来说无异于是取水救火,越浇越糟、越管越瘫;我们要想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作为学校领导,我们必须把上级主管部门的宏观激励政策与本校实际相结合起来,充分地调动教师们的主动积极性,使他们想要干、自觉干、抢着干、想着点子去干好,这哪里有做不好的工作?谁说激励不是管理、不是艺术?谁说激励就是拜金主义?我们的一声鼓励是激励、一点安慰是激励、一份信任是激励、一点支持是激励、甚至连一个善意的微笑都是激励,激励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有的领导整天拿着上方宝剑,扳着面孔做人、威逼吓令地管人,更有甚者是挖空心思地争名夺利、勾心斗角、欺上瞒下、拉帮结派、耗子扛枪窝里横,我真为有这样的领导而感到伤心;我们不难发现,在全国上下的很多各级各类学校当中,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根本就不是引领关系,而是对立关系,像这样的上下级关系,教师们哪来的工作激情和敬业精神?哪来的自主教研和专业发展?我可以直言不讳地说,我们教育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引领关系的失败,我们必须理顺摆正这种关系,否则我们再多的投入、再多的努力也只能化为泡影;在我们调动好教师的主动积极性之后,接下来就是看我们怎样去引领,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引领不完全等同于学校的引领,上级的引领只是一种宏观的导向,而学校的引领则是对这种导向的具体细化和落实创新,这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引导不当,我们不但做不好工作,而且还会挫伤教师们的主动积极性;我们应当确立起一种专业领导、专业管理的思想,把学校管理作为自己的本职专业,努力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有现代教育和管理的意识和理念、具备以教育管理知识为核心的复合型知识结构、有学校管理的专业能力、智慧和艺术等,学校领导是学校教师中的教师,他们的良好素质和能力一定会带动教师自主教研和专业化发展的进程;在具体的引领方面,我们千万不能把教师当成是实施命令的机器,而要把他们当成是自主发展的人;同时,我们对教育发展的理解不要片面地认为只是学生的发展,而不知道“教师的发展应优先于学生的发展、二者发展同等重要”的道理;如果我们放弃了教师的发展而去一味地追求学生的发展,那么学生的发展最终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在发展渠道的管理方面,我们一定要走对外开放之路来强我自力更生之本,在走出去请进来的同时,一定要加强自主校本教研和专业发展,我们可以建立健全由教师、学生、教育专家或社会知名人士共同组成的、皆在促进教师教研和专业化发展为主的校务委员会,加强民主和监督,让广大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管理、改革和发展的主人;我们也可以跟一些具有领头作用的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机构或具有榜样示范作用的中小学校建立起合作关系,让老师们在合作研究的实践中实现教师的自主学习、自我完善和发展;此外,学校要不断地强化教师的自主意识、反思意识和自我评价意识,要注重对教师自主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课堂教学是教师最基本的专业活动形式,我们要引导教师将专业发展的探究根植于课堂教学,这样,自主提升才有活水的源头。最后,我们要改进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方式,这无论是对教师工作的考查、考核还是对教师的评价、评定,我们都应本着有利于激发教师的自主积极性、有利于教研实效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我们应该把评价当成是一种激励、导向和调控的手段,而不应该是一种变相的惩诫;首先,在考评的内容和标准上要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要能反映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要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试验、教学创新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及师生关系等引入考评的内容;其次,在考评的组织实施上,要杜绝一切形式主义,努力使考评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认识、.5.更新观念;最后,在考评结果的使用上,要防止片面和绝对,要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全过程来看待每次考评的成果,考评要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有利于教师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第三:从教师的自身角度看,教师是有效教研和专业化发展的根本,我们应该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的“激励、引领和竞争”机制下,首先要认真不断地反思差距和不足:我们可以反思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反思自己与上级要求的差距,反思自己与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差距,反思自己与社会发展和要求的差距,还可以反思自己过去和现在的差距、校与校的差距、管理与管理的差距、国与国的差距等。当然,这些差距的反思应该是围绕着教师的教研和专业化发展来进行;我们只有先知道这些差距,才能有效地去缩小这些差距;同时,我们还要深省不足,包括自身的不足、管理的不足、他人的不足、以及教育法律法规、社会制度、社会现象的不足等。当然,这些不足的反思也应该是围绕着教师教研和专业化发展来进行的。我们只有先知道这些不足,才能知道怎样去克服这些不足。我们反思差距与不足,就会产生缩小差距和克服不足的力量和勇气、就会打开解决问题的大门或入口,我们做起事来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其次,我们要根据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努力去探究缩小差距和克服不足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使自身的教研能力和专业化发展水平得到有效地提高,这既是我们进行反思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实现教研实效提高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另一方面要狠抓专业技能的提高;在提高专业技能方面,我们既要注重方法技巧的研究,也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技能性转化,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位学习型、反思型和研究型的专业化人民教师;最后,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清楚,一位学习型、反思型和研究型的教师的形成与这位教师强烈的责任心、高度的敬业意识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我们每位教师都是人类社会文化成果的传递者、是一代新人的培育者,我们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起着巨大的作用;我们除了要教好功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外,我们还要关心学生的健康、参与学校的管理等等,这种工作的性质和使命已经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具备这样的素质和精神,如果没有这样的素质和精神,我们的自主教研和专业化发展就会失去支撑和效力,我们的各种激励、引领和竞争机制就会失去它们存在的意义,整个教育事业就会变成一潭死水,停滞不前。
总之,教师的教研实效和专业化发展是息息相关、不可偏废的。目前,提高我国的教研实效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形势严峻、问题复杂、任务艰巨、道路曲长,我们必须从教师、学校、政府、观念、措施、体制、机制等多方入手,循序渐进、脚踏实地地进行刀斩乱麻、脱胎换骨式的深改革、大清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研实效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从而才能使我国的教育事业以更加崭新而矫健的身姿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参考文献
1.2.3.4.5.宋书文 梁全进.1996.现代教育学 [M] 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Luyun.2009.院县联合促均衡,研训一体求发展 广西基础教育研究网。陈卫.2005.教育管理: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支持 教师发展研究。郭志明 申心刚.2008.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漳州教育网。思想者.2009.教师拒绝专业成长的理由 广西基础教育研究网。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