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大力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大力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一、完善教研组织、强化制度约束,为校本教研提供保障。
日趋完善的教研制度,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是开展好教研工作的保障。针对我校每个年级只有两个平行班级的实际情况,学校成立了以教务、教研为主体,全体教师为成员的“校本教研”工作小组。明确了由“校长、主任引领,语文、数学组具体落实”的工作职责;并制订了《校本教研制度》,通过制度约束,确保学校教研工作制度化、有序化、常态化,有力的保证了教研工作的正常进行。将校本教研与教师考核、评优进职紧密挂钩,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和兴趣,也为推动“以校为本”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时间保证教研质量。
排课时,进行调整组合,每周二下午第一节课为语文组教师的教研课(本组教师这节课不排课程),专门定位这组教师的教研活动时间。每周三下午的第一节课为数学组教师的教研课(本组教师这节课不排课程),专门定位这组教师的教研活动时间。有了时间保障,质量就有了保障。
三、加强校内外学习培训,提高校本教研实效。
1、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校本培训。继续坚持“向师资要质量,向培训要质量”的工作思路;利用积极配合上级安排,主动派教师外出培训,回校后组织二级培训。三年来,每学期派出了近20多人次分别参加了县级、市级、省级培训。回来都完成了二级培训,让全体教师学习受益,共同提高。
2、为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抓好校本培训和业务学习。教研组结合继教工作、利用远程资源开展学习深入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新《课程标准》、教材教法,促使教师进一步了解课改目标,学习新理念,更新教育观,主动投身于教改实践。观看空中课堂中,学习专家文章等多种形式,讨论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交流在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商讨教研课题等,良好的教研风气正在形成。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尝试;运用新课程理念研课、议课;积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有效推进了课程改革。
3、利用远程资源开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与科学整合等培训,有力的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
四、良好的教学秩序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
(一)加强日常教学工作管理。
1、教导处、教研组有效地指导、组织教师开展好备、授、批、辅、考等日常教学工作。严格执行新课程计划,按规定开齐、上足、教好各类学科,落实素质教育。把教学研究落实到教学实践过程中来,让教学研究成为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狠抓教学常规的管理,促进学校工作全面发展。教学上的管理人员根据自己的分工,认真负责的检查各项教学活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普通话、写字、计算、英语口语表达等的比赛及考核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教师质高量足的业务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坚持每学期教研组四次常规业务检查,业务检查每月下旬一次,教研组按时认真检查,作好记录,评语要实事求是。检查情况及时向教务处及老师反馈,以便指导教师及时整改。还通过领导不定期抽查,听随堂课即时查和教师自查、互查等形式,达到了督促后进、学习先进,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提倡按学生实际分类布置作业,禁止布置惩罚性的作业。
(二)深入落实校本教研计划,不断改进教研工作。
1、以还课堂给学生为研讨基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研讨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研讨标,以公开课、说课、议课、反思为主要形式开展活动。
2、探索集体备课方式,促进教师共同发展,为校本教研注入活力。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教研活动方式,我校一直在摸索着前进。在具体操作上,我们分语、数2个备课组,第一步确定课题,第二步由主讲教师备课、上课,备课组集体听课;第三步由备课组教师根据上课的情况,交流意见,每一个成员都可以对原有教案进行修改;第三步由主讲教师进行归纳整理,进行再设计;第四步在全校再上研讨课。推行分年级组集体备课、上课、议课,以集体为单位考核。课堂教学打分以听课教师的平均分为最后得分。听课教师认真填写听课记录,对该课堂教学作出公允的打分和评价,并提出好的教学建议。听课记录本按要求规范填写,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这样的教研活动实行了教学资源共享,保证了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形成了积极热烈的校本教研氛围,让教师能够在反思中交流自己的思想,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继续开展读书活动,读有关业务知识技能的刊物,作好读书笔记,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
4、形成自觉教学反思的习惯,每学期交2篇优秀教学反思或经验总结到教务处,第10周和期末组织教师各评选一次。
5、充分利用远教资源开展教研活动,通过培训让教师熟练掌握远教设备的应用,有效利用远教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每位教师每学期需利用远程资源上课5节以上。几年来的坚持有实效,我校有一名教师利用远程资源与学科整合课堂实录获市级二等奖,有有一名教师利用远程资源与学科整合论文获市级一等奖。有两名教师教师利用远程资源与学科整合论文分别获县级二、三等奖。
6、指导教师撰写论文,做好评选推荐工作
三年来,根据省、市、县教育科研部门的要求,先后组织教师参加了省、市、县青年教师“学科”论文竞赛、科学实验论文竞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论文竞赛等,三年来,我校有近10 名教师分别获省级二、三等奖,几名教师或市级一、二等奖,30多名教师分别或县级一、二、三等奖。
7、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六一书画赛,国庆节朗诵、讲故事比赛、英语口语赛、数学速算比赛、红领巾广播、各种读书活动、征文比赛、制作学具等促进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五、深入课题研究,实现校本教研的创新与升华。近年来,我校在课题研究方面也迈出了尝试性的第一步。近三年来,我校积极参加“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课题研究和“小学数学情景与问题”课题研究,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边学习,一边摸索,在学习和探究中教师们也有不少收获,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一名教师获得县级板书创新设计一等奖,二十来名教师分别获得说课、上课、评课、微型讲座、课文片段设计、语文三合一套餐、数学二合一套餐县级二、三等奖,片区一、二、三等奖。
问题与反思:
总结我校的教研工作,在取得小小的一点成绩的同时,我们还有着更多的思考和追求。
1、对教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教研成果含金量不高。教师教的多,研的少。用题海战术苦教的多,通过教学研究善教、乐教的少。
2、教研活动缺乏开展的深度,学习内容较为局限;同时新课程对我们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我们的理论水平还不高,需要多“走出去、请进来”开阔视野
3、我们的工作还处于层面之上,还未深入到校本教研的精髓,没有留下多少值得细细品味、或供人评判的资料,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注意收集和整理。
4、课堂教学质量没有大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没有大的提升,论文或东拼西凑,或直接网上下载,这都是值得引起我们在下一阶段工作中高度重视的问题。
但随着教育科研在毛石小学的不断扎根,教育科研之花也一定会绽放得更艳,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第二篇:用心去做校本教研促进师生全面发展1
用心去做校本教研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仙桃市实验小学
校本教研是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校发展、教师自身发展、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研究,是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在教师培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校秉承“我们用心去做”的校训,通过制度建设、常规活动、专家引领、集中培训、反思教学、个别指导、集体备课以及课题研究等方式,扎扎实实的开展校本培训,促进了师生全面发展。
一、强化制度建设,落实常规活动
1.强化常规管理。领导重视,分工明确,层层把关,形成网络。学校要求每个行政领导做到“三深入”,即每个行政领导深入一个年级组、深入一个教研组,深入一个学科指导教育科研活动。正副校长蹲年级、管学科,深入教学第一线。
2.完善管理制度。我校规范了教育科研评价体系,制定了《校本教研工作制度》、《校本教研活动方案》、《教育科研奖励方案》、《集体备课管理制度》等,每年定期对教科研工作进行专项评估。我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确保教育科研有充足的活动经费,并对已获得的教育科研成果给予奖励。制定校本教研方案并抓好落实。认真落实各学科间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每周三下午为语文活动时间,每周四下午为数学活动时间,每周五上午为综合学科活动时间。
3.落实常规活动。
(1)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月”活动。2009年我们围绕“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主题,开展了教师(读课文)普通话比赛、教学问题大讨论、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展示、课堂教学比武、师生成果交流展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研讨、教师优秀教学设计与优秀教育教学博文评选等活动,2010年我们围绕“落实集体备课,打造高效课堂”开展引路观摩、集体备课,教学比武等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2)扎实开展了“教学管理月”活动。加强管理,将“教学管理月”的各项活动落实到人,召开了动员会、集体备课、作业批改与设计、课堂教学经验交流会和总结表彰会,确保全员、全程的积极和有效参与。强化落实,对每项活动做到有布置、有实施、有评价、有
情况通报、有档案记载,确保活动实效。
(3)扎实开展“诵读经典”活动。让全体师生亲近圣贤,走进经典,让老师和孩子们在祖国博大精深的经典诵读中去接受洗礼与熏陶,让人生观、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努力营建良好的诵读氛围。每位教师都发放了一套《国学系列教材》,每位班主任都发放了《三字经》、《弟子规》等蒙学读物,利用课堂主阵地诵读经典。充分利用广播台、图书角、黑板报、墙报等宣传阵地,让学生随处可见“经典”,时时刻刻感受到经典的魅力,自然而然地接受经典的洗礼。“诵读经典”活动规范了学生行为习惯。学生绝大部分都养成了主动看书,乐于诵读的好习惯。“诵读经典”活动丰富了学生语文素养。通过经典诵读,很多学生能背诵的经典古诗至少50首以上,有的同学能背百余首,他们不仅能背诵,还能初知诗的大意,对有些千古名句更是牢记于心。这些都会“润物无声”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让孩子们在经典海洋中畅游,既享受了经典的魅力,又提升丰富了自我语文素养。
(4)开展“阳光杯”教学比武活动。在一年一度的“阳光杯”教学比武中,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参与,互相学习交流,共同提高。如在去年举办的第七届“阳光杯”教学比武活动中,共有一百多名教师参加了“讲三课”(示范课、比武课、展示课)活动。其中,市学科带头人以及近5年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获省级一等奖或国家级奖的教师讲授了示范课;其它年龄在40岁以下的教师,分“70后”和“80后”两个组参加了比武课; 40岁以上50岁以下教师执教了展示课。在这几个层面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们让生命的活力充分地涌动,课堂上充满着关注生命的气息,而课后的评论更是体现了教师生命教育视野中对教学质量的自觉追求。各学科组每天在讲课结束后,由评委组成员对参赛者的课进行点评,就教学中的疑问与执教者、听课者进行对话交流,就教材的特点进行解读,就教学重难点的把握阐发自己的设想,既有理性高度,又有实践指导,让每一次评课活动都成为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培训活动,让广大教师觉得受益匪浅。将讨论、反思用笔记录下来,形成论文,进行评比,这也是一项提升教师素质的活动。我们安排了优秀案例、优秀论文评比活动。老师们以写促思,以思促教,充实自我,超越自我。
二、开展校本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1.专家引领
一方面是教育科研专家的引领,如对我们校本培训给予非常多的具体指导的市教科院李情豪院长、秦和平副院长、向爱平主任等多次到我校开展专题讲座,进行示范教学,指导教师教学,组织互动交流。我们还请到全国著名科学家、特级教师到学校为孩子们上课做讲座。我校师生能在这些专家的引领之下成长,无疑是教育生活中的一件幸事。另一方面是本校草根专家的引领,我校充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特长,让教师间相互交流和碰撞,促进个人成长。校内通过选派各级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新课程培训,通过校本教研活动,充分发挥他们在新课程实验中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同时我们又充分挖掘青年教师中的优秀力量,大胆启用青年教师,让他们多上“研讨课”、“观摩课”,开展教学业务技能比赛,以激励他们充分发挥出潜能和创造力,成长为新课程实验的生力军。
我们还在线观摩了名师课堂与专家讲座。提倡老师们利用好网络资源,通过视频观摩、浏览网页等途径学习名师,感受其独具魅力的教学艺术,揣摩其个性鲜明的教学方法,领悟其驾轻就熟的教学机智。
2.集中培训
紧密结合校本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有计划、有层次的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和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由简单的开机关机,到文字的录入、到课件的制作及网页的制作,由大规模的寒暑假集中培训,到小组内的讨论交流,再到与同事间的共同切磋。结合科研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活动,从形式至内容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全校老师在一次次的校本培训中,在一次次的课堂实际操作,技术越来越纯熟,兴趣越来越高涨。现在每位教师都可以轻松自如地、灵活多样地使用多媒体进行常规教学了。
针对新课程背景下专业知识需要更新的特点,我们设计了全员互动参与的培训活动,做到每一次活动有专题讲座、有互动交流、有作业试卷等三个方面内容。让每一位教师动起来,保证了培训效果。各科进行了普通话训练与测试,进行了课程标准和教参的分段学习与考试,进行了课本新增内容的知识与教法培训。语文学科进行了同课异构和教研沙龙等形式的培训活动,进行了“学记语文”的培训与科研活动。数学学科进行了数学思维方法训练、课本思考题测试、分知识领域进行教法讲座等三个轮回的学科专业知识培训,并逐人考试过关。其它学科在市教科院指导下开展联校活动和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等。
3.教学反思
鼓励老师们多执笔、多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们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因此,我们明确提出: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要求每位教师一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听完课后必须写评课或心得,捕捉教学行为背后的新思想和新理念,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积极参加学校教研课的听课、评课工作,撰写了大量有见地的听课反思及课题研究论文,为我校校本教研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以记促思,以思促研,日积月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把反思写在博客上,成为老师们与大家分享争鸣的习惯。教育博客,记录生命体验 激发研究激情。我校拥有一批精品博客。如《绿叶》、《见贤思齐》、《实小英语频道》、《阳光心情》、《阳光驿站》、《阳光你我他》等博客均获省级大奖。平时的教研成果也在市教科院团队博客上发表,取得良好的学术影响。
4.指导自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十年规划》及学期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为了丰富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沉淀,我们已于去年暑假启动了“营造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向教师赠送特级教师吉春亚、顾荣等教育专著,推荐教师购买了近20本与教育教学有着密切关系的书目。督促教师坚持摘抄,并在本学期组织教师进行读书交流和学名师演讲活动,撰写读后感,制作演示文稿。强化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要求教师坚持做到“四个一”:一日阅览一份教育报刊杂志或上网浏览一小时教育信息,一月精读一本教育杂志,一学期完成5000字学习笔记,一年研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
5.外出学习
外出参加各级培训、听评课等研讨活动,也是实现与专家对话的有效途径之一。学校每年都组织数批教师外出学习,一年来,我们安排校领导和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习近平百人次。如:赴无锡参加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NOC”)教学比武活动;赴武汉参加全国课改数学教师骨干培训会;赴武穴市参加全省作文教学研讨会;赴宜昌参加省英语教学研讨会等。凡是参加外地培训,我校都
请帮扶的袁市小学派相应教师参加,为他们报销学习费用。
6.个别指导
现在,我们校本培训的工作重点已转入到对优秀教师的发掘与培养上,对青年优秀教师与相对较弱的教师进行个别指导,针对性的帮助他们发展进步,脱颖而出。我们计划结合具体课例的教学研究让青年教师在“阳光杯”教学比武之外能够多上公开课、研讨课,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上取得更大的成功,让他们能够走出去,走的更远。
三.开展集体备课,打造高效课堂。
1.落实常规,强化常态课。常态课是一种“原生态课堂”,更能真实地再现教师的研究思想。我们建立了教学常规“月检查和综合反馈”制度。做到从教师的备、教、批、辅、考、听课、反思等方面及时发现问题,尽快解决问题,使教研组教学常规更加扎实、规范。尤其是在备课方面,我们做到以年级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梳理出每个单元的总体授课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等,便于老师们更好地把握教材、使用教材。同时对学生练习进行了设计,力求少而精,难易适度,取舍开放,体现“轻负荷,高质量”的教学思想。
2、同伴互助,打磨研讨课。我们在组内以年级为单位开展了“同伴互助,一课多教,打磨研讨课”的活动。即每个年级通过同一教师选择同一课型多次执教,听课者通过对比,认真分析同一教师对同一教材的不同教学手段和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从而打磨出一系列值得推广的课型模式。
3、教学比武,锻造高效课。课程改革强调同伴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同时强调通过群体科研,锻造出一批具有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引领他们向高效的教学课堂迈进。我们深深体会到,课堂给予孩子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技能的锻炼,思想的交换,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品尝到了一种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所沉淀的成功体验和被赏识的幸福。我们的课堂发生了以下几方面可喜的变化:教师讲的少了, 学生的活动多了;老师单向的传授少了, 师生之间的互动多了;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少了, 学生探索规律、讨论方法的时间多了;采用“先学后教”、“先做后说”的教学策略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抓好课题实验,教研成果显著
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始终坚持了“两手抓”,一手抓常规教研,一手抓课题研究。注意做到了四个结合:即课题研究与常规
教研的结合,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学校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省、市、县级课题为主导,校级各科课题为基础的良好氛围,其部分课题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受到上级专业部门的好评和表彰。如上学年,“小学数学案例研究” 与“民间剪纸在教学中的应用”等课题实验通过省教研室鉴定,顺利结题。“学科网络群在教学中的应用”课题实验已进入结题前的收集整理成果阶段,并取得一系列阶段成果和结题报告、总结。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带动了各学科的教研活动,促进了课改工作的深入进行。
通过竞赛有利于提升一所学校的办学层次,从侧面可以看出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因此,我校积极组织和指导师生参与各项竞赛活动,做到有赛必参,有奖必夺。本学年,组织学生参加了省“楚才杯”作文竞赛、省“天地杯”作文竞赛、省小学生书画竞赛、市英语竞赛、市古诗韵律操比赛活动,在校内举办了首届“雏鹰杯”学生全能竞赛活动和读书节活动、作文比赛和口算比赛。
一年来,我校教师出版教育专著两部,在各级刊物发表教学论文和各级各类评优活动获奖共419项,其中国家级30项,省级149项,市级240项。学生在各级刊物发表习作和在各级各类竞赛评优活动获奖共1800余人次。书法教育获殊荣,学校获“湖北省书法教育特殊贡献奖”,师生书法作品精美绝伦,堪比艺术珍品。毛蓉赴无锡参加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NOC”)教学比武,获说课一等奖;朱文荣参加全国中青年语文教师优质课比武获特等奖。2010年参加省NOC大赛,参与师生数量多,成果丰硕,师生作品获得3个省一等奖并入选全国决赛。魏琼参加省教科所组织的英语说课比赛获一等奖;简翠华参加省语文优质课竞赛获二等奖;范丽娟参加市劳动技术课教学比赛获一等奖;杨娟、张爱群参加市电教优质课比赛均获一等奖。
校本教研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提升了学校教师素养,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带来学校办学水平的新突破。我们将继续保持开拓创新之锐气,务实求真之作风,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创新实践为动力,努力探求校本教研新形式、新方法,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在课程改革及教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决心再接再厉,扬长避短,加倍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三篇:扎实开展开展性教育活动 促进幼儿园工作全面发展
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 促进幼儿园工作全面发展
在市教育局系统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先进性教育活动督导组的指导和直接督导下,我园认真开展了实践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全体党员干部齐努力,圆满完成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各项任务,工作成效明显,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制定实施方案
在市教育局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会议召开之后,2005年7月17日上午,我园迅速组织召开了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动员会议,园长在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作了动员讲话,就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并结合幼儿园的具体工作,对全体党员提出了严格要求,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最终促进幼儿园各项工作发展。会后成立了领导小组,下设了活动办公室,具体落实了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各项工作。按照教育系统党员的文件精神和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教育系统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园的实际,认真制定了《幼儿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和《幼儿园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具体安排表》,明确了我园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指导原则、教育对象、方法步骤以及活动日程,细化了先进性教育活动各阶段活动任务。
二、确保活动质量,力求工作实效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园党支部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使全体党员学习到位,整改到位,确保了活动不走过场,取得了实效。
1、领导带头,发挥表率作用。
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带动了全园学习的深入。领导班子成员自 1 觉作学习的表率,认真完成规定的内容,在学习时间、学习篇目、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等方面带头完成各项任务。同时,领导还通过谈心、走访等活动,进一步了解党员干部的所思所想和在工作中、生活上存在的实际困难,为干部群众排忧解难,包括看望患病在家的职工、退休老教师。组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进一步激励了全体党员的学习积极性。
2、抓学培训,不断深化认识。
活动中,我园始终把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放在活动的首位。通过每个阶段的动员大会,明确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增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学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增强做共产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增强幼儿园发展的前瞻性和创造性。
3、广泛发扬民主,认真进行分析总结。
在党支部的精心组织下,我园主要通过四种途径征求对支部和党员的意见,一是发放《征求意见表》,进行无记名的征求意见;二是分别召开党员、群众、幼儿家长、社区居委会、退休教师等座谈会,直接听取意见;三是通过党员之间和党员与群众之间相互个别谈心,征询意见;四是通过群众监督评估征求意见。对收集的意见,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分类归纳,汇总梳理,向党员本人作反馈,并对意见较多的党员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这些意见帮助支部和个人反思问题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注重实效,促进幼儿园发展
活动中,幼儿园党支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务求实效和坚持“两不误,两促进”的指导原则,既不脱离中心工作搞教育活动,也不简单以当前工作代替教育活动,始终把“讲党性,比奉献,树形象,促发展”作为这一活动主题,有力地促进幼儿园各项工作的迅速发展,并取得了较好成绩。
1、招生工作。
我园是一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每年要入我园就读的孩子特别多,前几年,招生过程中出现了混乱现象,幼儿家长为了让孩子入学我园,连续几天在幼儿园大门口排队,造成了幼儿家长身心疲惫和秩序混乱。面对严峻的招生形势,幼儿园党支部及时召开会议,讨论制定招生方案,要求党员同志率先垂范,吃苦在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战酷暑,冒风雨,宣传招生方案,招生过程中帮助维持秩序,圆满地完成了招生工作。
2、教育教学工作。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内部管理,精心打造幼儿园质量品牌,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参观,定期组织开展观摩课、公开课,发挥党员干部的传、帮、带作用。2005年一年中,我园二十多篇教学论文及活动方案设计在省、市分别获奖,幼儿园幼儿美术作品及幼儿舞蹈节目在各项活动中喜获佳绩,得到了广大家长及社会的赞誉。
总之,我园党支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由于组织到位,措施得力,使党员的党性和素质得以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也进一步得到了发展,真正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认真总结学习先进性教育活动经验,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幼儿教育。
第四篇:扎实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活动
继 续
教 育 经
大 安 中 心 学 校
2012-05-09
验 材 料
扎实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活动 着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众所皆知,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建设的根本,注重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潜能开发,强化他们的进取行为,引导他们“自我实现”,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校继续教育工作的具体做法是:
1.依托校本研修,强化全员培训
我校一直以来将全员培训纳入培训的重中之重,每个学年初首先制定全员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对教师进行培训,每学期选取校内优秀的教师对全员进行培训,同时聘请省市教育专家来校讲学,每学期至少组织五次以上师德培训,分别由学校领导和学校师德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从不同的方面主讲。年终评选出学校师德先进个人,在全校范围内表彰,号召全校教师学习。学校每学期组织面向所有一线教师的三次业务考试,督促所有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按照教育局要求,人事科统一部署,结合我校实际,经过教师反馈,我校组织了“打造高效课堂的系列培训”活动,聘请校外优秀的专家和校内教学成就突出的教师做了系列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11年我校共组织六次打造高效课堂校内培训活动,分别由我校优秀班主任谈如何带好一个班级,优秀学科教师讲注重教学细节,优秀青年教师谈成长,资深老教师谈反思等,因为这些教师所讲的都是自己多年的经验积累,所用事例又都是身边真实发生过的,所以收到非常好的效果,达到了个人资源的共享。一时间学校掀起了打造高效课堂热,课堂内外到处讨论的都是如何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话题,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同伴互助是我校开展的非常有特色有成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我们让同学科教师或三或俩组成一个同伴互助小组,每位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教师在相互补充、彼此合作互助中成长。学校还选取开展同伴互助卓有成效的教师与全校教师交流心得体会,使得同伴互助的思想深入人心,教研风气日渐浓厚。目前我校教师同伴互助方法主要集中于课堂教学观察法。
为此,学校还组织全体教师集体学习实践课堂观察法,由校领导做了数次培训,选取化学、生物、历史作为试点学科组,然后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实行。通过课堂观察,使得教师学到了别人的课堂教学经验,拓展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视野,并且反观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不足,探寻到了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使课堂教学日益科学化,使得学校教师的听评课更加专业化。
2.突出骨干教师培训,强化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我校骨干教师是经过反复的教学实践探索,拥有成熟经验和较高业务能力的教师队伍中的精英,是学校工作中需要开发的重要的人力资源,充分重视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加强对骨干教师的业务培训与提高,把骨干教师均衡地分布在各年级,各学科的备课组中,给他们压担子,建立责任制。每学期骨干教师都要上一节示范课,平时教学中要求骨干教师率先讲课上好引领课,让骨干教师在学校课题中担任课题组长以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几年来,我们采取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帮教对子,签订帮教协议,共同研究制定成长计划,定期总结反思回顾,不断调整新内容。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学习理论,一起研究教材教法,共同备课,骨干教师也在“传帮带”活动中,业务日益精进,给教师的培训活动增添了活力。学校定期检查帮教活动,跟踪考核,并把他们的教学成绩与各校成绩进行对比,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及时鼓励,发现不足立刻改进。对于骨干教师队伍,学校一直坚持保持动态平衡,建立评选机制,一些已定完高级职称的教师也都行动起来,不甘落后,使这部分的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3.努力抓好新教师培训,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学校每年都有新教师充实到工作岗位上,这支队伍有着巨大的未被开发的潜力。年轻教师刚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可塑性较强,正确引导他们进入角色,为学校教师队伍提供后继力量。近六年毕业分配到我校任教的新教师中的大部分人现已是学校的骨干力量,正工作在重要岗位上,学校针对年轻教师的特点,制订了《培训计划》,学校选取优秀的骨干教师与他们结对子,举行拜师会,详细制定帮带计划,确定提高目标,建立跟踪考核机制;大胆启用年轻人,给他们压担子,挑选责任心强,有能力的年轻教师担任班主任或安排在初三毕业年级的重要工作岗位上,用压力促进他们业务上的早日成熟;对未担任班主任的新教师,给他们安排做副班主任工作,并相应拜师,有一个锻炼的机会,积累教育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学校有关领导亲自参与他们的教研和备课活动中,打破层级领导界限,个别备课组的备课地点设在副校长室,“备课——听课——评课——二次备课”循环进行,使他们的业务水平提高较快,使得所有青年教师在短时间内都胜任了高中教学,以至成为教学骨干。
4.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
为发挥学科组的作用,我校实行了学科主任负责制。学科组建设,学科内教研,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养由学科主任负全责。学科主任每月组织学科教学研究会,了解、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的质量。通过学科主任制,有力的加强了学科组的建设。由学科主任负全责学校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利于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氛围,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在全校教师中广泛动员,针对本校的教学实际,把“教学现象行动研究”作为岗位培训的选修部分,整个研究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定行动计划——实施计划——反思调整计划——总结„„”的过程中展开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际中发现问题,然后研究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制定周密的行动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经过多次的反思逐步调整计划,而达到预期的目的,由于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对象都在教师的身边,是日常教学所发生的,故而教师有兴趣,也乐于展开研究工作,全体教师都参与了进来,人人都精心挑选自己的研究题目。通过校本教研使每一名教师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效率,也学会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研究问题的习惯,为教师的自我培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注重远程培训与校本培训有机结合 为确保我校远程培训的顺利开展,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我校制定了《大安中心学校教师远程培训实施计划》并按照计划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按时完成作业及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考试,学校成立远程培训领导小组,对教师参加远程培训进行督导检查及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教师考核,并作为教师晋级的重要依据。并按照通化市培训部门要求认真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各项培训的统一考试。对教师继续教育证书管理,做到了学分登记规范及时。通过远程培训学习,使广大一线教师得到了实惠,从中吸取的教育精华运用到教师日常教育中,使得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由于学校扎实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使得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教学成绩在通化地区一直名列前茅,近几年高考更是年年取得喜人的成绩。以2010年为例,李铮、翟乐两位同学被正定中学录取。
我校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期望与要求还有一段较大的距离,我们深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工作任重而道远。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面对突飞猛进的课程改革,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任何观望、徘徊、犹豫、等待,都是毫无出路的。我们将认真对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大力弘扬“崇尚实干,争创一流”的精神,着眼未来,依时顺势,勇立潮头,艰苦探索,努力实现教育决策的前瞻、学校规划的超前、管理措施的创新,努力探索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工作的新途径、新思路、新方法,为推进课程改革而孜孜不倦地努力!
第五篇:大力开发校本课程 扎实开展孝道教育
大力开发校本课程 扎实开展孝道教育
泰兴市南街小学 何昌岳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调节人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安宁的一剂良药。随着市场经济潮流的冲击,人们的功利意识不断增强,孝道观日渐淡化。受此影响,学生普遍以自我为中心,不懂感恩、不会感恩,世俗化倾向比较突出。孩子们沐浴着“爱的阳光”却不屑于“爱的奉献”,这显然不利于孩子良好道德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加强学生孝道教育,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课题。为此,我校本着“德为本,孝为先”的教育理念,以“孝文化”为载体,大力开发校本课程,扎实开展孝道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效果,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学校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及主要内容
我校在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坚持优质性。让“孝文化教育”成为特色,成为品牌,让开发出的校本课程成为“精品”,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2)坚持扬弃性。本着实事求是、扬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对传统孝文化资源进行筛选,力求与时俱进、历久弥新。
(3)坚持校本性。立足学校、着眼本土,把身边的故事、生活中的榜样编入教材,使学生可亲、可感、可信、可学。
(4)坚持适切性。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智力特点和理解水平,在课程开发、教材编写中尽量避免“生僻、单纯说教、深奥难懂”的弊端,采取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利于学生理解、消化孝道。
经过两年努力,数易其稿,四万余字的《百善孝为先》校本教材出炉,图文并茂,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可读性较强。
(1)荟萃传统孝道精华。在教材中,我们精选了古代二十四孝故事、名人名言、古诗词等,让师生领略孝文化的古代神韵;选编了当今杰出人士的感人事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师生懂得除孝亲敬长,还必须升华为对家乡、对祖国、对人民的大爱,这是新时代赋予“孝”的新内涵。
(2)展示家乡孝子风采。校本教材中以一定篇幅介绍了家乡古代孝子顾昕、“泰兴好人”何新梅、“校园十佳小孝星”的感人事迹,用身边人和事引导学生如何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二、利用校本教材开展孝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及基本模式
实践中,我们在不打乱正常教学程序、不增加师生负担的基础上,将“孝文化教育课”纳入课程表,与“综合实践课”间周举行,灵活使用校本教材,通过专题讲座、研读教材、学科渗透、活动引领、家校配合、校外实践等途径开展孝文化教育。
(1)谈古论今,感知孝文化。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主题实践活动将传统孝文化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对少年儿童进行道德启蒙教育。
(2)以事明理,理解孝文化。通过讲述古今孝子故事,组织课本剧表演,访谈孝子孝媳等活动,使学生明白,孝是为人子女的责任和义务。
(3)明辩是非,实践孝文化。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巩固孝知,实践孝文化,协调学生与父母、祖父母的代际关系。(4)家校配合,传承孝文化。构建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参与的教育网络,“孝文化教育”既体现在学校课堂、实践活动中,也体现在家庭生活、日常琐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相伴。黄桥有不少遗迹和景点,供人们赡仰、游览和凭吊。顾孝子墓、何氏宗祠、东进纪念馆……是人们接受孝文化洗礼、感受孝文化神韵的理想场所,也是孩子们学习孝文化、实践孝文化的理想课堂。我们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建立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发掘其在孝文化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我们注重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探索形成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不同的孝文化教育模式:(1)低年级:唱、游、玩
唱中学:根据学生特点,灵活选择、创作含有孝文化知识的童谣、儿歌吟唱。例如精选《弟子规》、《三字经》等的经典句段,孩子们开心地唱,认真地背,不知不觉,“孝”已走进他们稚嫩的心田。
游中学:对家乡、对祖国的爱是“大孝”,我们带领学生参观校外教育实践基地,感知家乡新变化,激发孩子们对家乡的自豪、热爱之情。
玩中学:教师精选一些孝道故事讲给学生听,让他们夸一夸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每天给长辈送一句祝福的话,每周为长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既是玩,也是学,在玩中孩子们明白孝的道理,变得听话了、懂事了。(2)中年级:学、做、比
学一学:听孝的故事,知孝的历史,践孝子之行,阅读古今中外孝的故事,孩子们在自主学习中感知孝、走进孝。
做一做:根据孩子“善模仿”特点,组织“做孝敬父母的小明星”、“做劳动小能手”、“做爷爷奶奶的乖孙女(儿)”竞赛活动,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热爱劳动,效果十分显著。
比一比:比一比,谁最爱爸爸妈妈;赛一赛,谁在家中最能干;看一看,谁在家长、邻居、同伴间赢得的好评最多。运用家长评价、小组评价、邻居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树立标兵,鞭策后进。(3)高年级:悟、导、行
营造氛围,让学生感悟;巧妙对比,给学生以指导;将心比心,落实到行动。每次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时,教师均精心营造浓浓的“孝”的氛围。一是提炼主题,精选孝的格言,给学生形成直观的视觉冲击波;二是精选歌曲,成为每节课、每次活动的主题歌。童声如天籁,一节课结束,爱心、孝心融进了孩子们的内心。我校成立的“假日孝心小队”、“助老助残小队”成员以高年级学生为主,经常为社区孤寡老人、残疾人提供服务,前往敬老院开展慰问活动,为老人们表演节目、打扫卫生、递送水果,陪老人聊天,为老人读报……学生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将自己的孝行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三、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导向和激励功能
学校制定“小学生孝行评价方案”,定期评选“校园十佳小孝星”、“班级小孝星”。每学年,学校都隆重举行“校园十佳小孝星”表彰活动。“在家做好孩子,在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公民。”成为了孩子们的誓言和行动。
我们主动架设校、家桥梁,制定“孝道教育家校联系制”,要求老师每月必须与家长至少联系一次,指导学生及时填写《孝文化引领我成长——学生成长档案》;通过家访、“家校通”等平台,及时与家长沟通,既要求家长督促子女,发现不孝的行为,及时教育、纠正;又要求家长在家庭中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孝行典范。
师生领略孝文化的风采神韵,汲取传统美德的丰富营养,不仅使校本课程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更促进了师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焕然一新,对外先后成功举行了孝文化教育展示活动、孝文化教育校本课程研讨会、“孝行天下”主题大队观摩活动等,在全市范围产生了一定影响。近年来,多名老师被评为镇、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学校开展孝道教育的做法被评为2009泰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创优成果奖; 2010年学校被泰兴市人民政府表彰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
孝文化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已有了一定的积淀,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学习研究的力度,努力完善并利用好校本课程,把孝文化教育特色品牌擦得更亮,使之结出更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