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监察局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全会精神(精选)
监察局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全会精神
县政府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后,我们迅速组织召开机关全体会,传达贯彻该会议精神会议要求,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
一是认真谋划全年工作,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尽快研究出台年度工作要点。二要狠抓当前工作。纪检监察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加大对上级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政令畅通;加大教育、监督和专项整治力度,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大案件查办工作力度,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加大效能监察力度,进一步优化投资软环境;加大纠风治乱工作力度,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深入营造贯彻《廉政准则》的良好气氛;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加强队伍纯洁性建设,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
会议强调,要严格组织纪律,强化作风建设。纪检监察干部对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主动接受社会等各方面的监督,争当表率;各分管领导要切实履职尽责,管住干部,干好工作,为我县持续提升“6+1”攻坚战,强力实施“十大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四项联创”,扎实办好“十大福民实事”保驾护航。
第二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精神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精神
努力推进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反腐倡廉建设
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
告(摘要)
(2011年2月11日)
何 昕
一、2010年全国工商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回顾
(一)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反腐倡廉工作要求。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工商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做好监管、服务、维权等工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营造了良好市场环境。认真完成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纪委、监察部部署给工商机关的反腐倡廉协办任务,总局先后制定下发了落实中央纪委关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意见的分工方案和2010年反腐倡廉工作任务的分工方案等文件,将协办任务落实到职能部门。全国工商系统将反腐倡廉协办任务同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做到了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落实。承担的治理商业贿赂、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规范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准入和服务行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落实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加强农村反腐倡廉建设、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反腐倡廉建设、廉洁办世博和廉洁办亚运等工作,成效显著,为完成党和国家2010年的反腐倡廉任务作出了应有贡献,保证了中央反腐倡廉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
(二)以学习实施《廉政准则》为重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不断深化。
各级工商机关把学习实施《廉政准则》作为2010年反腐倡廉工作重点,按照总局《贯彻实施〈廉政准则〉的具体意见》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将贯彻落实《廉政准则》作为领导班子述职述廉和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确保了《廉政准则》的实施。据不完全统计,全系统共有458099名工商干部参加了《廉政准则》学习教育活动,制定配套制度4053项,自查自纠问题2875个。
(三)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深入开展。
2010年,《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工商报》等有关媒体近80次报道全国工商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情况;总局业务专网开设了纪检监察工作专区,报道和交流工商系统反腐倡廉工作情况和好经验、好做法,全年共刊发《工商纪检监察简报》44期、《地方动态》67条,营造良好的宣传教育环境和舆论氛围。各级工商机关采取报告、演讲、通报、培训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工商廉政文化建设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范围更加广泛。据不完全统计,全系统共有459946人次参加了示范教育,551825人次参加了警示教育,263406人次参加了岗位廉政教育。
(四)反腐倡廉创新和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
各级工商机关探索反腐倡廉建设新思路、新机制和新方法,反腐倡廉建设创新不断取得新进展。2010年9月,在全国工商系统反腐倡廉建设创新经验座谈会上,交流反腐倡廉建设创新经验材料48篇,展示了近年来全国工商系统反腐倡廉建设创新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全系统新建反腐倡廉制度6334项。
(五)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切实加强。
对工商领导干部的监督进一步强化。在继续坚持总局机关各司局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述廉制度、省级工商局主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汇报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监督机制,加强了对工商领导干部的监督。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全国工商系统领导干部述职述廉20845人次,纪检组(纪委)主要负责人同下级党组(委)主要负责人谈话12473人次。
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进一步完善。各级工商机关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监督制度。坚持发挥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制定配套措施,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据不完全统计,全系统共对10330名领导干部进行了任职廉政谈话。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公开进一步深化。各级工商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第五批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积极做好取消项目的后续工作;对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制定配套办法,规范审批程序。大力加强政务公开,积极推进局务公开,探索开展党务公开。
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总局出台了加快推进法治工商建设的意见,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创新执法机制,推进行政指导,构筑起执法监督的长效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了依法行政。
运用“制度+科技”手段,电子监察成果显著。大力推进电子政务,积极推行电子监察,把监督机制制度建设与科技手段紧密结合,努力实现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实时监控和全程监控。
廉政风险和监管风险防控管理工作进一步推进。目前,已有29个省(区、市)工商系统全面推开,2个省(区、市)工商系统正在试点。
基层执法人员向市场主体和服务对象代表述职述廉工作进一步扩展。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全系统共有172817名基层行政执法人员向市场主体和服务对象代表述职述廉,其中,正、副所长43520名;569398名市场主体和服务对象代表听取了基层行政执法人员述职述廉并参加评议。通过“双述”活动,基层工商机关进一步转变作风、改进工作,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树立了工商机关和工商干部的良好形象。一些工商机关还将述职述廉工作扩展到县局、市局,自觉接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和评议。2010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要闻版《2010年纠风工作综述》对工商机关“双述”工作进行了报道和肯定。
(六)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作风建设深入推进。
专项治理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各项要求。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全系统削减因公出国(境)团组46个、149人次,节约资金476.57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压缩经费4022.89万元。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系统共清理“小金库”160余万元。开展了对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的清理摸底,按照“规模适度、数量适当、经费合规”的要求,严格控制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并取得实效。
政风行风建设进一步推进。在地方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工商机关普遍参加了“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取得较好成绩。
(七)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各级工商机关纪检监察机构在办案过程中,坚持依纪依法办案,坚持信访举报分析排查制度,坚持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
(八)工商机关纪检监察机构自身建设不断推进。
各级工商机关纪检监察机构和纪检监察干部始终坚持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巩固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成果,积极投身“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向王瑛、刘金国同志等优秀纪检监察干部学习活动。认真落实中央纪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自觉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大力加强履职能力建设。加大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工商纪检监察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主要任务
(一)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保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各级工商机关要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摆在首位。严禁散布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严禁公开发表同中央精神相违背的言论,严禁编造、传播政治谣言,严禁以任何形式泄露党和国家秘密,严禁参与各种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各级工商机关纪检监察机构要加强对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的,视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教育或组织处理;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纪依法予以惩处。
各级工商机关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努力做好工商行政管理各项工作,保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各级工商机关纪检监察机构要加强对总局各项工作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总局部署的“五个更加”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要充分发挥工商职能,认真完成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纪委、监察部今年交给工商机关的各项反腐倡廉分工任务,为党和国家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完成贡献力量。
(二)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
一是要在继续抓好《廉政准则》学习实施的基础上,全面执行《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和《关于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暂行规定》。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规定主动、如实报告有关内容。各级工商机关纪检监察机构和组织(人事)机构要认真负责地组织好相关工作。二是要坚决整治领导干部违规收受礼金问题。严禁领导干部以各种名义接受管理和服务对象以及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或个人的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三是要认真执行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等有关规定。要认真执行因公出国(境)管理制度、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四是继续认真治理违反规定多占住房、买卖经济适用房或租赁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利用职务之便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及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利用职权委托理财、获取内幕信息谋取不正当利益等问题。五是认真落实中央关于领导干部离职或退休后从业的有关规定。
(三)加强对权力行使的制约和监督。
要进一步探索建立加强对工商机关领导干部监督的制度。要总结、推广省级工商机关对所属系统的巡查巡视制度,加强对下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确保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不断推进工商队伍廉政建设。
要按照六次全会“严肃组织人事工作纪律”的要求,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规定,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监督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要继续坚持工商机关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机制,防止和纠正“带病上岗”、“带病提拔”、“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严肃查处严重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
要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广“制度+科技”的内部管理、预防和监督机制。一是继续大力开展电子政务,深化政务公开。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努力做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认真落实《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积极开展工商机关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工作。二是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行绩效管理,开展对工商机关和工商干部的绩效考核和评估,强化对行政效率、效果等情况的监督,提高行政效能。三是继续完善廉政风险和监管风险防控机制,鼓励和推行通过信息化手段使工商机关廉政风险和监管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不断深化,实现有效预警和防范,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要深化“双述”工作,自觉接受监督。一是继续深化基层行政执法人员向市场主体和服务对象代表述职述廉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创新方法,防止形式主义,努力使“双述”工作成为工商机关联系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不断改进工作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强对工商机关反腐倡廉舆情特别是报刊、电视、网络信息的收集、研判和处置,重视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意见。三是继续支持各地工商机关参加地方党委、政府、纪检监察机关组织的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促进工商机关政风行风建设。
(四)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治理。
要深入推进专项治理工作,坚持惩处和规范相结合,以重点带动全面,不断巩固和扩大治理成果。要巩固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小金库”专项治理和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问题专项治理的成果,进一步深化专项治理工作,探索建立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要按照统一要求,做好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
要按照六次全会“集中力量,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突出问题加大治理力度”的要求,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改进群众工作方式,完善群众工作制度。要坚决纠正执法争利、执法扰民、变相收费、乱摊派和滥罚款等问题。要加大对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问责力度,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绩效管理制等。要坚决纠正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甚至见利忘义、以权谋私的行为。今年,要切实解决少数工商机关借年检验照之机强制收取个私协会会费的问题。各级工商机关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总局《关于严禁借年检验照之机强制收取个私协会会费的通知》要求,组织开展好专项检查,严禁借年检验照之机强制收取个私协会会费,严禁违反章程规定超标准收取个私协会会费,严禁将会费挪作他用。各级工商机关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边查边改,严肃追究,确保专项检查工作达到预期目的。今年上半年,总局将成立检查组,对专项检查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和督查。
(五)加强基层工商党风廉政建设。
基层工商干部处在工商行政管理监管和服务的第一线,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加强基层工商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基层工商干部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意义重大。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加强基层工商党风廉政建设与加强工商基层基础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实,努力抓出成效。二是加强对基层工商干部的教育。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教育作为反腐倡廉教育的重点,巩固先进性教育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结合“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教育和引导基层工商干部牢固树立遵纪守法、服务群众意识。进一步做好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加强工商廉政文化建设,弘扬职业道德,不断提高广大基层工商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三是坚持以提高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强基层干部培训,提高正确执行政策和依法办事能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四是推行和深化在工商基层单位建立纪检监察员制度,加强对基层工商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促进基层工商干部依法行政、廉洁奉公、服务群众。
(六)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
各级工商机关一是要坚决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始终保持查办案件的强劲势头。严肃查处工商机关领导干部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的案件;严重违反政治纪律、组织人事纪律的案件;利用行政审批权、行政许可权、行政执法权和行政处罚权获取非法利益的案件;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对违纪违法行为坚决查处,决不姑息。二是要进一步加大自办案件工作力度。对线索明确、具体,以及实名举报的,要认真核实。同时,对诬告、陷害的,要坚决予以澄清,保护和爱护干部。要总结和推广一些地方工商机关与纪委和检察机关协调工作机制的经验,加大案件查办工作合力。三是要做好有关的基础性工作,统一口径和标准,抓好案件数据的统计和报送,保证统计数据及时、准确。今年6月底前,各省工商机关纪检监察机构要对党的十七大以来全省工商系统违纪违法情况进行一次综合分析,写出专题报告,报送驻总局纪检组监察局。四是进一步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做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堵塞漏洞,防患未然。
三、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一)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
各级工商机关要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各级工商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反腐倡廉建设的政治责任意识。要坚持和完善工商机关反腐倡廉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做到职责划分清晰、任务分工具体、工作要求明确、保障措施有力,保证中央反腐倡廉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各级工商机关领导班子要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党组(党委)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也要根据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主要领导责任,切实做到“一岗双责”。各级领导干部既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又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切实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各级工商机关纪检监察机构要认真履行组织协调职责,积极协助党组(党委)做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工作。要把抓反腐倡廉工作的成效纳入对各级工商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检查考核之中,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总体评价和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要进一步加大责任追究力度,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违反或者未能正确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要严格追究有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责任。
(二)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
各级工商机关纪检监察机构要充分认识工商机关反腐倡廉建设创新工作的重要性,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工商机关反腐倡廉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的创新。坚持以党的反腐倡廉理论为指导,以促进工商干部廉洁从政为目标,以完善具有工商机关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重点,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在实践中创造的有效做法和新鲜经验,不断从基层的丰富实践和发展要求中获得改革创新的动力源(600405,股吧)泉,使工商机关反腐倡廉建设不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提高工商机关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要重点围绕工商机关反腐倡廉建设如何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及工商机关在监管、服务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开展调研,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要着力研究工商机关滋生腐败的深层次原因,不断深化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体制机制障碍和制度漏洞,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要在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创新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制度执行力,切实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要坚决追究。要严格执行新修订的行政监察法,更好地发挥行政监察职能作用,探索新机制、新方法,进一步加强执法监察、廉政监察和效能监察,努力防止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行为,保证法律、法规及规章的正确实施。
(三)不断加强工商机关纪检监察机构自身建设。
要按照六次全会“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为落实反腐倡廉各项任务提供组织保证”的要求,不断加强工商机关纪检监察机构和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自身建设。要坚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到工商机关纪检监察队伍建设中去。要抓住思想建设这个基础,促进工商机关纪检监察干部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切实履行党章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责,努力在实践根本宗旨、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上作出表率,切实履行“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的庄严承诺。要抓住能力建设这个重点,努力建设学习型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促使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入钻研工商业务和纪检监察业务,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提高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能力。要抓住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这个关键,加强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严守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办案纪律、保密纪律和廉政纪律,牢固树立监督者更要带头接受监督的意识。要建立健全加强自身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工商机关纪检监察工作水平,树立纪检监察干部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
第三篇:认真贯彻落实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 奋力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 扎实做好驻村
帮扶各项工作
7月19日,市供销社机关党支部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学习领会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深入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积极开展座谈讨论,总结驻村帮扶工作阶段性成果,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在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学习会上,市社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宋怀宇领学《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定》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相关精神。他指出,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是在我省处于转
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体党员干部要围绕“旗帜鲜明讲政治”、“一张蓝图绘到底,重整行装再出发”、“与时俱进谱新篇”三个核心特点,深入领会“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宋怀宇强调,作为供销社的党员干部,在学习领会、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助力脱贫奔康各项工作中,一定要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能和系统优势,在五个方面深入思考和认真谋划。一是大力发展社有企业,发挥其带动辐射作用,在“建基地、树品牌、搞加工”、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等方面寻求着力点。二是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提高农民农业组织化程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强乡镇基层社等方面寻求突破点。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在发展农产品流通新业态、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助力脱贫奔康等方面寻求落脚点。四是大力扩展“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新模式,在供销社基层社、农民合作社、村社集体经济“三社”融合发展,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推进乡村有效治理等方面寻求结合点。五是大力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在丰富“三帮两代”内涵和外延、打造农业经营服务新体系等方面寻求关键点。
在随后进行的驻村帮扶工作座谈会上,市社派驻挂联帮扶村石盘村第一书记罗海军、派驻非贫困村驻村帮扶干部张满坤结合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实践,交流工作体会,畅谈工作感悟,用质朴而平实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他们扶贫路上的苦与乐,喜与悲,成长与历练。与会同志认真倾听,与扶贫干部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纷纷慨叹扶贫的艰辛与不易。即将轮换到石盘村任第一书记的卢淑容作了表态发言。市社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宋怀宇在总结讲话中,号召机关全体党员干部,以身边典型为榜样,以扶贫干部为标杆,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奋勇当先,学习他们讲政治、守规矩的坚强党性和顾大局、识大体的优良品格,学习他们勇挑重担、善于攻坚的担当精神和扶真真扶、勤勉敬业的扶贫作风,并以“两个决定”为引领,立足本职、立足岗位、立足实效,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好省委十一届三次会议精神,扎实、务实、切实抓好供销社综合改革的各项工作。
第四篇: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以“三种意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一论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2013年11月14日 01 版)
历经35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当代中国,迎来新一轮改革的壮丽征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着眼“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战略全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吹响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集结号”。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深刻揭示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进步发展之道。35年来,从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改善,从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到国家和人民面貌的深刻变化,莫不靠的是改革开放。今天,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改革开放的旗帜,绝不能有丝毫动摇。
这次三中全会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为的就是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实现亿万人民的中国梦释放强大动力。这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要以强烈的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并转化成改造现实世界的强大力量。
在35年的改革历程中,我们谱写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靠的是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今天,改革面临的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坚定与时俱进、攻坚克难信心,越要有进取意识、进取精神、进取毅力,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纵观世界,变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领导改革开放这一前无古人、世所罕见的伟大事业,最要不得的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进取意识,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更加奋发有为地开拓进取,我们就一定能够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
机遇最可宝贵,历史上的中国曾多次与机遇失之交臂。18世纪中叶以来,我们失去了工业革命、世界现代化浪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直到1978年以来,我们抓住了机遇,中华民族才大踏步赶了上来。今天,从我国国际环境总体稳定,到经济发展能力和潜力巨大,主客观条件都对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有利,我们从未这样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个历史性机遇千载难逢,我们不能丧失,抓住就能赢得战略主动,否则就有可能陷于被动。“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牢固树立机遇意识,科学判断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充分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就一定能够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激发党和国家生机活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奋斗,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中,今天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我们必须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三中全会发出了攻坚克难的动员令,我们所需要的,就是以强烈的使命感,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挑战。牢固树立责任意识,牢记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勇于负责,敢于担当,我们就一定能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党和国家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品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坚定信心和勇气,凝聚共识和力量,迎接我们的将是可以载入史册的新胜利。
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二论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2013年11月15日 01 版)
全面深化改革,关键要有新的谋划、新的举措。目标明确,才能定位好前进的方向;任务清晰,才能把握好奋斗的路径。
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一次设定历史航标,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一目标深刻反映了改革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综合考虑了国际国内的形势和条件,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关切,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总的方向。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这二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治理体系搭建好了,治理能力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了,治理体系才能充分发挥效能。全会确立这一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先例可循。马克思、恩格斯未能进行这方面的实践,其他国家也没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到创新社会管理制度,在治理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历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成果。当前,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局面,说明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
然而,相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人民群众期待,相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还有许多不足。如何通过方式的转变,谋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现代化进程的连续性?如何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满足人民对公平正义的需求?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作为总目标、总抓手,才能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治理现代化。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质干部队伍。主动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内容,才能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才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认真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各级领导干部尤须把握好这个总目标,从各个领域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99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今天,中国站在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上,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提出长远目标可谓正当其时。向着这一目标奋力前行,中国改革的航船一定能劈波斩浪,带领13亿人民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航程。
坚持做好“三个进一步解放”
——三论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2013年11月18日 01 版)
回望35年改革开放历程,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解放思想;一个主旨从未改变,那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一个特点分外鲜明,那就是不断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正是这“三个解放”,使我们不断冲破重重观念障碍,极大释放了社会创造活力,推动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三个进一步解放”,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35年来,以思想引领变革、以创新激发活力的宝贵经验,明确指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和条件。
在“三个进一步解放”中,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面对前无古人的改革开放大业,最要不得的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十年**结束不久,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我国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有效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也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基础。从真理标准大讨论,到“姓社姓资”思想交锋,观念的桎梏一旦突破,就会推动实践获得裂变式发展;而改革在更大范围的突破,又为进一步思想解放提供了丰厚资源。“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既是解放思想的价值取向,也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提供了现实可能。在这个意义上,“三个进一步解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进程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实践的力量。解放思想,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要为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条件。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发展。今天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也正是要以更大决心和勇气、以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在更高起点上解放社会生产力,让发展的空间更广、改革的动力更强、社会的活力更大。
当然,我们强调解放思想,是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的解放思想,而不是脱离实际、脱离人民的信马由缰;我们推动增强社会活力,也要处理好活力和有序的关系。社会活动需要充满活力,但这种活力必须是有序释放的。换句话说,死水一潭不行,暗流汹涌也不行。解放思想,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我们明确方向、判别是非的根本标准,也是我们处理好“三个进一步解放”关系的重要标尺。
改革不停步,开放不止步。邓小平同志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以“三个进一步解放”不断改革创新,让我们的制度在创造社会财富上更有效率,在激发人民活力上更有优势,我们就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不断坚定“三个自信”,推动中国迈上新的发展高度、引领世界进步潮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四论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2013年11月19日 01 版)
把握发展的主要问题,才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取得“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用“六个紧紧围绕”全方位部署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改革重点。全会描绘的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中,突出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这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要判断,为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着力点和突破口。要把改革向纵深推进,就必须把握好这一战略重点、主攻方向。
方向的明确、路径的清晰,源于对现实状况的清醒认识。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决定了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经济建设仍然是全党的中心工作。
马克思曾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回溯35年中国改革开放之路,从“一大二公”到“包产到户”,开启改革开放的全新篇章;从计划到市场的转轨,激发了中国发展的强劲动力。在中国的改革历程中,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当前,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少集中在经济领域,经济体制改革任务远远没有完成,经济体制改革的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如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克服秩序不规范、规则不统一、竞争不充分的弊病;如何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如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促进财权事权合理划分,这些都关系我们能否实现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就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不动摇。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我们破解这些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无论是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还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全会已经具体部署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而不是各自为政、分散用力,才能将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之路已经开启,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才能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让“中国号”巨轮驶得更稳、行得更远。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五论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2013年11月20日 01 版)
自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以来,经过20多年不懈探索,大胆实践,我们取得了成功,积累了经验。遥望前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依然是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引航之灯。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又一重大理论和实践推进,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活力之源。曾经,粮票、布票、肥皂票见证了一个商品短缺时代,我们落后于迅猛发展的外部世界。而今,市场机制催生蓬勃的生产力,开放的中国与世界深度交融,成就了中国道路举世瞩目的辉煌。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目标,推进经济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飞跃。将市场经济的种子播撒入社会主义的土壤,极大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极大增强了党和国家生机活力。
经过20多年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特别是政府和市场关系还没有理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效发挥受到诸多制约,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问题。这次全会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推进。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一般规律,必将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决定性作用”并非“全部作用”,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要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划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让“两只手”相得益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将迈出新的步伐。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主要涉及经济体制改革,但必然会影响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一些体制机制,需要适应经济体制改革而改革,及时推进、相互协调,使各方面体制改革朝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方向协同推进,同时也要使各领域自身相关环节,更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同心协力、同频共振,才能聚合起协调推进的强大能量。
从建立到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啻为一场前无古人的伟大革命。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我们深信,改革大业一定会在向纵深推进中,开拓新境界、创造新光荣。
牢记改革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
——六论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2013年11月21日 01 版)
哲人说,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了为什么而出发。改革开放35年的不平凡历程证明,只有让发展成果公平共享,改革大业才能凝心聚力;只有让人民幸福安康,中国才能在现代化道路上稳健前行。
在历史新征程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顺应了全国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公平正义是检验改革发展的尺度。35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但也应看到,在现有发展水平上,社会上还存在不少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不公问题反映越来越强烈。邓小平同志曾经告诫我们“两极分化”之害,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社会和谐稳定也难以保持。从这个意义上说,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共识所在,更是取得改革成功的深厚根基所在。
公平正义不是空中楼阁,其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问题,现阶段存在的社会不公现象,许多是发展中的问题,是能够通过制度安排、法律规范、政策支持在发展中加以解决的。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我们既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一步把“蛋糕”做大,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又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蛋糕”分好,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制度安排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从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到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到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制度创新,致力于克服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公平现象,着眼于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目的正是要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认真贯彻全会精神,就是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的各方面工作,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里就是改革的重点。当然,促进社会公平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一劳永逸。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把握公平正义的价值导向,牢记改革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在实干中把现代化建设蓝图逐步化为现实,我们就一定能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七论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2013年11月22日 01 版)
一切为了人民,这是改革矢志不渝的根本目标;紧紧依靠人民,这是改革深入推进的力量源泉。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这一重要论述,开宗明义地回答了改革“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这一重要经验,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奋斗的根本遵循,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完善。
回首改革开放3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程,无论是包产到户的全面推开,还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推动着中国社会步步向前。可以说,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创新,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多领域多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聪明智慧。历史雄辩地证明,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缺少群众拥护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也难以实现既定目标。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
改革只有一个指向,为人民而改革,这是改革的根本价值;改革只有一个标准,尊重人民意愿,这是改革的基本立场。今天我们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越是面对繁难复杂的改革任务、世所罕见的风险挑战,越要善用群众的参与热情、畅通群众的参与渠道、完善群众的参与机制,让一切推动社会发展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紧紧依靠人民,就要把群众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要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改革成败的根本标准。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13亿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何愁改革不能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发展焉能不飞得高、跑得快?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要认真想一想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唯有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回应群众诉求、真情顺应群众期盼,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从而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鲁迅先生说过,“多数的力量是伟大的、要紧的,有志于改革者倘不深知民众的心,设法利导,改进,则无论怎样的高文宏议,浪漫古典,都和他们无干,仅止于几个人在书房中互相叹赏”。历经30多年的飞速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激发了亿万人民的全新期待。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就一定能在上下同心、共同参与中,取得历史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
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组织领导
——八论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2013年11月25日 01 版)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在历史的新起点,中国共产党以巨大政治勇气和智慧,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团结带领13亿中国人民踏上民族复兴的新征程。
十八届三中全会绘就了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下一步,关键是把全会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到行动中。当此之时,越是任务艰巨,越是时间紧迫,越应注重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既是35年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是确保改革方向、有力推进改革的保障。各级党委要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方向、大胆探索实践、注重统筹协调、凝聚改革共识、落实领导责任,从这五个方面,切实履行对本地区本部门改革的领导责任,把全会提出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是改革的目的,其中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回首35年改革历程,我们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正在于方向正确、驾驭得当。当前,改革面临十分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各种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相互激荡,只有保持政治坚定,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把准改革脉搏,开好改革药方。
抓好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一方面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长远和当前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大胆试、大胆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重大改革举措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把握大局、慎之又慎、稳中求进。两相结合,才能做到行之有效、行之久远,积小胜为大胜。
与过去相比,今天改革的关联性互动性明显增强。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牵扯甚至相互抵触,全面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正因如此,我们要统筹谋划深化改革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坚持整体推进。只有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才能产生协调共振,形成改革合力。
没有广泛共识,改革就难以顺利推进,也无法取得全面成功。应当看到,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凝聚改革共识难度加大,统筹兼顾各方利益任务艰巨。然而,越是思想认识不统一,就越要善于寻求最大公约数,越应该下更大力气去凝聚共识。做好“求同”与“存异”,在深化改革上形成聚焦点,就能有效解决思想认识上的差异,为改革扫路清障。
把蓝图变成现实,离不开领导责任的落实。贯彻落实全会决定,关键是要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抓好落实和推进工作,务求必成。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抓好涉及本地区本部门重大改革措施的组织实施,把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改革结合起来,强化监督检查,抓好跟踪督办,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及时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增强改革的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
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事关全局,影响深远。以强烈的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改革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中国号巨轮一定能乘风破浪、稳步向前。
第五篇:认真贯彻落实县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曲兴镇认真贯彻落实县纪委
四 次 全 会 精 神
曲兴镇认真贯彻落实县纪委四次全会精神,工作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反腐倡廉部署和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把反腐倡廉工作纳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深入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现将贯彻落实县纪委四次全会精神情况汇报如下:
一、迅速掀起转达贯彻学习县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县纪委四次全会后曲兴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在王新国书记的带领下及时召开班子扩大会认真学习了中纪委、省、市、县纪委四次全会精神。在座的每位领导都一致表示认真贯彻县纪委四次会议精神,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在那工作中以农民的利益为出发点,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做好人民父母官。又组织全镇党员干部、各村委支书、主任深入学习了县委四次全会精神。要求认真学习、深入贯彻、用心领会、吃透精神,做好本职工作,推动我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以完善惩防体系建设统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1、强化责任意识,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要坚持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全党动手抓反腐倡廉建设的良好局面。要把反腐倡廉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全局,寓于各项改革和重要政策措施之中,做到党委书记负总责、亲自抓。镇纪委组织协调昨监督检查职能,统筹好治标与治本、惩治与预防、监督与激励等多方面的关系,整体推进教育、制度、监督、改革、惩处、纠风等各项工作,努力形成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镇党委、政府与每位班子成员、各中心、所负责人、各村委支书签订党风廉政目标责任书,年终镇纪委协助镇党委对责任目标进行督查考核、总结评比、强化责任追究制。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的,有下列情形的:一是本单位出现重大经济损失的;二是发生重大事故和恶性事件的;三是不正之风严重的、群众反映强烈的,长期得不到治理的;四是领导干部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腐败工作敷衍塞责、不抓不管,以致发生违法案件,造成恶劣影响的;五是对中央和省、市、县决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坚决追究,纳入年终考核,取消年终评先资格。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
2、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以廉政村、镇创建活动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深入推进
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要进一步深化廉政村、镇创建活动。今年,我镇建立领导组织,制订创建方案,争取廉政村创建活动达到50%。
要大力加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专门抽出四名同志充实到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要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要按照“整合力量,集中办公,透明管理,规范程序”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服务内容、健全管理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拓展服务对象,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便利,使他们得到更多帮助。
要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农村改革发展的各项制度,强农惠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三资”监管中心建设,完善管理台帐,强化动态管理,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开展对农村土地流转、土地征用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健全村级民主管理制度,整合村级监督组织,积极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双述双评”活动,认真解决作风不实、铺张浪费、简单粗暴、办事不公等突出问题。开展清理规范镇村财务专项工作,加强农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严肃查处涉农违法违纪案件,维护农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
三、落实《实施纲要》精神,大力推动反腐倡廉工作 《实施纲要》的实行,标志着我们党执政策规律和反腐
规律的认识深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和对外开放条件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新要求,是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根本举措,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2009年我镇要严格按照《开封县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体系2008——2012年实施方案》的要求,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反腐倡廉教育;
(二)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三)强化监督监督制度;(四)深化体制机制制度改革;
(五)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四、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有效扼制腐败现象的滋生漫延 案件查处是纪检监察三项任务之一,是惩治违纪违法分子的重要手段,是实施纲要的主要内容,抓好案件查办,对于落实纲要精神,加强党风建设,把反腐斗争引向深入,挽救党员干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曲兴镇认真贯彻县纪委四次全会精神,工作中坚持“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二十四字办案方针,进一步加大案件的查处工作,完善内部案件监督程序,严格执行办案六条禁令坚持错案追究制,推行公开审理,倡导文明办案,严格按照“加大力度、突出重点、依法办案、规范程序”进一步改进办案工作,认真做好对违法案件的剖析和研究、发挥案件查处治本功能,做到了查处一起案件、教育一批干部、完善一套制度、治理一方环境。
通过学习贯彻落实县纪委四次全会精神,推动了我镇党
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在今后工作中曲兴镇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团结在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县纪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镇人民和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