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动保障监察股
劳动保障监察股
根据局党组安排,今天和大家共同学习一下,劳动保障监察与法制方面工作。
劳动保障监察股的主要职责:职责是以拟订落实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制度;组织实施劳动保障监察,依法查处和督办重大违法案件;指导全县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协调劳动者维权工作,组织处理有关突发事件;承担其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督检查工作。
关于劳动保障法制方面的工作汇报如下:
1、高度重视立法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立法任务
做好立法及健全劳动保障政策体系工作,要坚持将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人员、时间、经费三落实。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要创新机制,提高立法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公众的参与度;要严格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上报法规规章草案,以确保法规规章及时出台;对未列入今年计划的立法项目,要继续搞好调研和论证。
2、继续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完善配套制度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情况,并结合劳动保障工作实际,制定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严格规范行政许可事项办理程序并予以公开,统一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文书格式,并对行-1-
政许可事项办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依据行政许可法,进一步清理及规范各类审批、审核、核准、备案制度和办事程序,对没有法规依据、重复设置、手续繁琐、不规范、不科学的管理环节、审批手续予以清理或规范,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3、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的法律审查和报审机制
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的研究制定工作,建立规范性文件制定审查和考核制度,加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检查。健全和规范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报审的有关规定,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
4、进一步健全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
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规范执法程序。要结合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情况和职能调整情况,修订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将行政许可办理事项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抓好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分解和落实;完善执法过错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并落实行政执法检查和评议考核制度。
5、依法办理行政复议,做好行政诉讼案件应诉工作
强化行政复议内部监督和自我纠错功能,努力提高行政复议工作质量。继续加强行政复议工作,认真履行行政复议职责,把行政复议制度作为履行行政层级监督责任、自我纠错的重要法律制度和妥善解决行政争议、化解人民内部矛
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进一步规范办案程序,切实依据《行政复议办案程序暂行规定》,对行政复议案件从受理到卷宗归档各个环节的所需时限及承办职责作出更加细化的规定,促进办案质量的提高。要建立健全重点疑难案件论证制度,集思广益,及时依法地解决复议案件中疑点、难点及专业性较强的问题,保证办案质量的提高。同时对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行政复议案件,探索建立简易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提高办案效率。
积极应对行政诉讼案件。对人民法院受理涉及的行政诉讼案件,积极出庭应诉。同时要规范行政诉讼案件应诉工作程序。要落实应诉工作责任,遇行政诉讼案件应诉,要由业务职能部门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证据、调查作出行政决定的过程等情况,由法制部门(法制工作人员)制作答辩书等法律文书,由业务职能部门和法制部门(法制工作人员)共同出庭应诉。
6、加强对法制工作新问题的研究,努力提高法律和业务素质
要采取多种途径抓好对劳动保障法制工作新情况的研究,尤其是针对当前较突出的工伤认定已成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为行政复议被申请人、行政诉讼被告的主因,行政行为相对人一旦对行政行为异议往往穷尽所有行政及司法救济途经等新情况,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研究完善行政行为作
出、执行及应诉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和办法。要通过总结案件处理经验,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对劳动保障法制工作人员组织开展法律理论和实务培训,切实提高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健全和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强化依法行政知识培训,切实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7、进一步广泛深入地抓好劳动保障法规政策的宣传普及工作
要继续广泛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宣传,探索灵活多样、高效实用的方式,并进一步加强与新闻单位的配合协作,切实提高全社会的劳动保障法制意识。特别要抓好新出台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学习宣传,确保新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实施。认真总结,整改提高,不断深化依普工作。加强对新依普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要内容的研究,着重探索新形势下依法治理、普法教育工作的新理念和新途径,努力实现依普工作的新跨越。
今年,要全面分析检查劳动保障行政执法工作,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制订措施,狠抓整改,健全机制,规范管理,切实提高依法行政和执法水平,以此推动劳动保障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篇:劳动保障监察
对当前劳动保障监察的一些思考
【摘要】劳动保障是工业化的产物,是顺应时代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劳动就该有劳动保障,劳动保障则也需要有劳动监察。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作为两个相互联系又有着相对独立的利益群体,双方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如何做好两者的和谐共赢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是实施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的唯一部门,其所属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正是针对这两个社会主体负责具体实施工作职能,这种唯一性决定了其执法的权威性。改善劳动关系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也是共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不签劳动合同、拖欠工资、超时加班、欠缴社会保险费、雇用童工、就业歧视等均有存在。通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国家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得以贯彻执行。
劳动关系作为一种广泛的社会关系,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基本、最广泛的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既是民生工作,也是群众工作。在市场经济工业化大生产的背景下,专门针对监督、敦促、检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履行劳动法律法规情况的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应运而生。劳动保障监察以《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为职能准则,较好地维护了广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效化解了诸多劳动纠纷,在促进经济水平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作用。由于劳动监察工作较之欧美发达国家开展地要晚,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鉴于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以及正处于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劳动保障体系不能照搬国外方式,而是要通过实际工作获取经验,一步一步加以完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进入经济发展转型期,大量农村剩余涌入城市,使得劳动力市场空前活跃,为城镇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些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多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代价的。非公企业急剧增加,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分层化。一些地区,部分行业的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权益的案件时有发生,其中以不签劳动合同、拖欠工资、超时加班、欠缴社会保险费、雇用童工等较为常见。在这些劳动纠纷事件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均有待加强,只着眼于自身利益,总是根据主观想法来对一些行为来判断利弊,而不是很据法律依据合理合法解决,对已侵害对方利益的事实视而不见,结果就会导致矛盾升级。如果不加以控制,及时处臵,很有可能影响到社会和谐发展。
近几年来,企业通过不断地“升级”、“转型”,经营管理形式发生变化,各类产业经济的发展,用工量逐步增多。不少单位为减少企业成本,赚取最大利润,有些甚至存在知法犯法行为,制定了一些有损劳动者利益和有悖法律法规的内部管理规定及制度条款,损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经营管理者制定管理制度时不征求职工意见,反映的是个人的意志,也从不主动报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审核,自行其是。由于职工特别是外来民工法律知识欠缺,遇到不合法条款也浑然不知。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劳动者面对目前就业难的形势,认为找到工作不容易,对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保险费、收取风险抵押金、延长工作时间、增大劳动强度等能忍则忍,放弃自己应有的权益。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中罚款条款众多,即使非常仔细,也会被一些霸王条款约束,莫名其妙被扣除工资而鲜有奖金到手,但职工往往也只是敢怒不敢言,忍气吞声勉强承受利益被侵害,这为今后产生矛盾埋下隐患。在签订劳动合同方面,很多企业为减少生产成本投机取巧,在录用职工的时候不提及劳动合同的签订,以此来逃避缴纳保险;作为劳动者,很多本身法律意识不强,觉得签订合同就如同手脚被绑定失去自由,是一种无形中的约束,无法随时辞职走人。然而不管是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往往最后都会因为一开始没有签订合同,吃了哑巴亏。为规范用工,各级劳动部门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但仍有一些小企业不够重视,用人情况混乱,用工不明。在接受职工投诉中,有很大部分人员正是没有签订书面合同的,由于缺乏工资约定依据,职工工资无法明确,给劳动部门的劳资调解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劳动合同作为一种契约式的书面证明,是体现劳动关系最直观的依据。加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合同签订的认识,是一项长久的工作,是规范整个社会劳动关系的基本要求。在市局领导指示下,劳动部门通过免费开展法律法规事务培训班,召集各企业主和人事主管加以培训,加深理解相关法律条文。更是走上街头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册,尽最大可能把《劳动法》等法律知识宣传到位。各基层劳动部门每年开展“双推”工作,把劳动合同签订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开展。不仅每年开展劳动保障书面审查,还要组织人员进行实地检查,通过现场宣传、督促、指正逐步提高用人单位主动签订合同的意识,规范用工。劳动合同的签订,主要还是靠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自身积极主动,再配合部门不定期检查,建立起良好的氛围。就全市来说,大大小小的企业有上万家,涉及职工数更是几十万、上百万,要落实好政策,也需要做好劳动监察工作人员的配臵。只有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强劳动监察建设,壮大劳动监察队伍,才能更好的保证监察、监督工作。在各级劳动部门的不懈努力以及政府大力宣传下,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正有条不紊的展开,如今的劳动用工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了解到的因未签订合同导致纠纷难处理的真实现状,对合同签订的必要性有了充分、深刻的认识,切实提高了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意识。在日常的群众接待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因老板拖欠工资而来投诉的。这些老板往往是经营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又或者是个体商户,用工制度不规范,自身也对建立良好劳动关系没有足够的重视,结果导致劳资双方纠纷频发。在诸多涉及劳动纠纷问题中,因企业倒闭及老板逃逸引起的拖欠职工工资问题一直是政府部门十分重视的。在国际经济大环境影响下,有些企业因经营不善,减产倒闭,劳资矛盾严重,尤其是欠薪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等社会不稳定因素有潜在风险。经济的不景气,导致许多企业业务量减少,职工工资难以为继。特别是一些鞋厂,由于早期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在一大批办厂潮流过后,面对如今行业整顿、产品滞销、资金链断裂、企业饱和等问题,维持经营已经出现了相当多的困难,因此导致大部分的拖欠工资现象出现在鞋厂之中。
以今年七月份发生的一起企业倒闭欠薪为例。七月底,镇劳动部门接到职工投诉,本镇某村一鞋厂因经营不善倒闭,尚欠职工工资130多万,涉及人数170多人,发放限期改正指令书也未能按时结清工资。由于金额巨大,政府相关部门迅速行动,成立专门处臵小组,召集管理区、法院、公安等部门商讨处理办法。经过调查,此企业经营不规范,可收回货款已经没有,老板自己也已经没有钱款支付。政府劳动部门一向重视企业欠薪问题,一方面做好职工思想工作,稳定情绪,及时告知资金筹集情况,另一方面迅速启动相关程序,集中各方面力量,快速处理。根据这种情况,劳动部门迅速介入,政府为保障职工生计,一边以垫资的方式先行发放部分生活费,安抚职工情绪,避免出现群体性事件;一边通过联系法院查封厂房、冻结剩余设备及部分半成品、拍卖房产等方式筹集资金用来支付所欠工资,尽快速度解决好职工工资问题。对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违法行为,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关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规定,坚决及时移交同级公安机关处理。此次案件能快速解决得益于市镇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各部门相互之间积极配合。
在案件处臵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劳动保障监察的目的是规范劳资关系,这一点触及到目前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之一,其重要程度不亚于公检法、工商、税务等部门,其实际的执法权力却与它们差距很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主要法律依据是《劳动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合同法》,它们虽然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但力度、强度已不能适应现在变化中的劳动环境。在近年工资拖欠案件偶发的背景下,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缺少强制措施,执法中没有查封物品、冻结账户、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等强制措施。对拖欠工资现象,劳动监察部门只能处罚,未能有效的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威慑和遏制,对企业负责人死拖硬赖欠薪、有的转移隐匿财产,逃避处罚,只能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由于申请法院执行程序复杂、执行期过长,劳动保障监察的行政处罚只能是一纸空文,而劳动者赢的有可能只是一场空头官司,客观上纵容了企业违法,造成劳动者利益被侵害。就上述例子而言,对于企业负责人无视要求支付所欠薪资的限期改正指令书,仍我行我素,作为劳动保障不能无法采取更强而有力的措施,最终需要移交派出所及申请法院的介入,其中还涉及到能否立案的问题,这让处臵效率大打折扣。任何法律法规的制定都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立法者如何高瞻远瞩也不能穷尽未来社会状态的多变。要加强立法,应以《劳动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为依据,根据不断变化的劳动用工环境,修改相关条例法规,结合劳动监察难、执法难的实际情况,按《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缩短劳动处罚执行时间,以使逃避责任的用工单位得到及时惩罚。作为执法部门也应当与时俱进,做出适当的流程调整,这样才能更契合实际地将整个劳动关系规范起来,改善劳动环境。
乘着改革的东风,我市经济发展迅速,以民营企业为代表一大批经济体迅速崛起,成为浙江东部地区一颗闪耀的星星。其中以水泵机电制造行业以及各类鞋业最为出名,产品销售遍及国内外。宽阔的市场需要巨大的劳动力投入,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投身之中。做好劳动保障符合当前时代要求,是一项关系到每一个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民生工作。作为一名刚刚加入劳动保障监察的新人,深感这份工作所承载的社会责任,这是对自身的一次挑战,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回馈。“理论都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告诫着我们臵身实际工作的重要性。理论是对经验的总结,是前进的动力支持;实践是对理论的检验,是永不落后的工作方式。劳动保障监察,将是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能够投身之中,任重而道远。
第三篇:加强劳动保障监察
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促进工伤保险扩面征收
为了进一步加强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管理,扩大我县用人单位依法参加工伤保险范围,我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采取以下措施来开展此项工作的:
主要做法
一、加强劳动用工备案管理
我县用人单位自扫用工之日起,按照《关于做好劳动用工备案工作的通知》毕署人社通(2010)95号和《贵州省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及《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到我局监察大队进行劳动用工备案。根据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用工备案表》对其劳动合同的签订情况进行核实签字后到社保局进行参保。目前在我局监察大队备案的用人单位共有334个,已经进行劳动用工备案50000余人,已签订劳动合同50000余份。
二、相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促进企业全员参保
我局通过和县工商局、县工能局、县安监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住建局等部门搭建我县辖区内各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情况形成“同一信息、资源共享”的信息工作平台。以便了解各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形成了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强工作协调和配合,针对用人单位的
1类型,各施其职,各负其责认真抓好工伤保险的参保扩面工作,将我县各类企业、尤其是高风险企业的全部员(包括农民工)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以确保企业职工在受到因工伤害和职业病危害时能够得到经济补偿和基本生活保障。
三、转变监察手段,强化监察效果
今年2月份,我局举办了对煤炭、非煤矿山、建筑施工、邮电通讯、交通运输等行业为期2天的劳动保障法律的培训,加强了用人单位的用工管理,从而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通过举报投诉、日常巡查、专项检查活动对我县各用人单位的用工情况用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等形式主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从而从源头上掌握各用人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改变了以往的那种被动式的监察。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劳动合同和签低情况
(一)是用人单位处于优势地位,经常利用广大劳动者找工作的迫切心理,与其达成口头协议或不签订劳动合同,一旦双方发生矛盾,用人单位以此推卸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从而导致在劳动者合法权益未能得到有效保护,双方关系紧张,甚至发生冲突;有的用人单位虽然签订了劳动合同,但未把合同文本发给劳动者手中,从而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用人单位招用工不规范,存在私招乱雇现象。
二、工资福利不到位,导致工人未参保
部分用工单位都没有按照《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给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特别是煤矿企业和建筑行业,工程层层转包、内部关系混乱。基本上是短期用工,根本就没有为工人参加工伤保险,此外,还有部分用人单位在未征得工会或劳动者同意的前提下故意延长工作时间,又不支付相应的报酬。有些劳动者因连续长时间的工作,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用人单位却不愿意赔偿,使劳动者陷入困境,生活无助。进一步恶化劳资关系。
三、职业健康管理不到位。
部分用工单位没有按照规定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和离岗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甚至弄虚作假,导致劳动者进入工作岗位就发生职业病。
第四篇:劳动保障监察
一、劳动保障年检主要检查哪些内容? 回到顶部
根据劳动部《关于建立劳动用工年检工作制度的通知》(劳部发[1996]214号)的规定,劳动保障年检的内容主要是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重点是:用人单位制定劳动管理规章制度的情况;用人单位使用劳动者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的情况;用人单位遵守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规定的情况;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及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用人单位遵守社会保险规定的情况。各地还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增加年检内容。
二、劳动保障监察程序是什么? 回到顶部
根据《辽宁省劳动监察条例》第十五条和第十六条的规定,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在日常巡视检查中按下列程序进行:(1)告知用人单位劳动监察内容、要求和方法;(2)进入劳动场所,查阅、复制有关劳动管理的资料和询问有关人员,填写《劳动监察登记表》,必要时可以进行现场拍摄、录音;(3)制作现场检查、询问笔录。对涉嫌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按照下列程序处理:(1)登记立案;(2)调查取证;(3)经调查取证认为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依法作出处理决定,对不能认定有违法行为的案件,予以撤销;(4)制作处理决定书,并自签发之日起7日内送达用人单位。
三、哪些侵权行为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 回到顶部
(1)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发生在2年内的;
(2)有明确的被投诉用人单位,且投诉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被投诉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所造成的;
(3)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并由受理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
四、用人单位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做出行政处理决定或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应该通过什么途径解决? 回到顶部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针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或行政处罚决定都是具体行政行为,用人单位如不服,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根据《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或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向同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或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
五、哪些企业应当缴纳农民工工资保障金? 回到顶部
本市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和建筑业企业。
六、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的缴存比例是多少? 回到顶部
建设单位和建筑业企业应当在办理施工许可证之前,各按合同价款的1%缴纳农民工工资保障金。
七、如何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 回到顶部
根据《劳动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辽宁省劳动监察条例》、《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劳动保障部令第25号)等法律、法规,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公布举报、投诉电话,设立举报、投诉信箱。任何组织和个人对于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举报人反映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应当依法予以查处,并为举报人保密。劳动者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对因同一事由引起的集体投诉,投诉人可推荐代表投诉。投诉应当由投诉人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递交投诉文书。书写投诉文书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投诉,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笔录,并由投诉人签字。
八、劳动者举报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无期限要求? 回到顶部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条规定: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在2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查处。因此,劳动者举报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的时间要求是在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两年内。
九、什么童工?什么是未成年工?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回到顶部 根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国务院第364号令)第二条的规定,童工是指用人单位招用的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根据《劳动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未成年工是指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但依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十三条,文艺、体育单位经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可以招用不满16周岁的专业文艺工作者、运动员。学校、其他教育机构以及职业培训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进行不影响其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职业技能培训劳动,不属于使用童工。
十、劳动保障监察的内容有哪些? 回到顶部
根据《辽宁省劳动监察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下列事项实施监察:
(1)招收、聘用职工情况;
(2)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订立、履行情况;
(3)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情况;
(4)工资报酬的支付和最低工资保障情况;
(5)参加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以及保障职工享受社会保险权利情况;
(6)女职工、未成年工和残疾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情况;
(7)职业技能培训情况;
(8)遵守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规定情况;
(9)承办对外劳务合作、境外承包工程和公民个人出境就业的机构维护境外就业人员合法权益情况;
(10)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劳动监察的其他事项。
十一、劳动保障监察有哪些方式? 回到顶部
根据《辽宁省劳动监察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劳动保障监察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举报专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群众举报,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的活动。
(2)日常检查。指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监督检查人员按照制定的规划,以一定的频率巡视用人单位及劳动场所,及时发现违法行为,并依法处理的活动。
(3)专项检查。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针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问题,集中组织专项检查的活动。
(4)检查。又称劳动保障年检,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的一项重要措施。
十二、劳动保障监察与劳动争议仲裁有什么区别? 回到顶部
(1)主体不同。劳动保障监察权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行使,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内设职能机构;劳动争议仲裁权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行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保障部门、工会、用人单位的代表组成。
(2)性质不同。劳动保障监察是行政执法活动,劳动争议仲裁是一种准司法行为。
(3)目的不同。劳动保障监察以查处违法行为,督促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遵守劳动法为目的;劳动争议仲裁以解决劳动纠纷为目的。
(4)启动的条件不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可以通过日常巡视主动进行检查活动,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只能依据申请人的申请启动仲裁程序。
(5)法律依据不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必须依据法律规定处罚违法者;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处理案件时可以法律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劳动合同为处理依据。
(6)权力不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有行政处罚权;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行使调解权和仲裁权。
(7)法律后果不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对监察决定没有行政强制权,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强制执行由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8)救济途径不同。当事人对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监察决定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或行政复议;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五篇:2010年劳动保障监察和调解仲裁股年终总结
劳动保障监察和调解仲裁股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我股室在局党组和上级劳动人事仲裁委员会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全局中心工作、以规范仲裁行为、提升仲裁能力为重点;以协调劳动人事关系、保障劳动人事关系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积极工作,奋发突进,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扎扎实实开展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工作,圆满完成局党组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10年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
今年劳动保障监察和调解仲裁股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32起,涉及金额98余万元,涉及劳动者54人,现已结案30起,当年结案率97%。其中调解结案20起,占案件总数的67%;处理信访案件3起。劳动合同鉴证1675人次,接待劳动人事政策咨询208人次。
二、具体做法
(1)改进服务,强化细节。我们以多种措施实践“仲裁为民”的理念,仲裁为民是劳动人事仲裁机构的根本理念,我县劳动人事仲裁从小事、从细节做起,采取多种措施方便当事人,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办案过程中我们以维护劳动双方当事人权益为出发点,从而,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树立了良好的劳动人事仲裁形象,受到社会、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好评。
(2)规范程序,依法办案。为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落实工作职责、优化办案程序、规范办案程序。我们在办理案件过程中认真审查并做好登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处理。对于该受理的案件,严格依照办案程序做到及时受理。对于不该受理的案件,及时下达不予受理相关文书,并做好解释工作,提出合适解决方法、途径供申请人作为参考意见。(3)确保质量,注重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和人事争议仲裁合并后,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在确保办案质量,提高办案效率的基础上,对于案情简单,事实清楚的案件采取简便处理程序,争取多办、办好案件。对于情况较为复杂的案件,我们将重点放在调解工作上,紧紧围绕“调解为主、调裁结合”的方针,加大调解力度,提高调解成功率。在审理过程中,及时调解促使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让“重调解、慎裁决”落到实处。对调解未成,依法及时作出裁决。进一步凸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在化解劳资矛盾方面的重要作。
(4)加强宣传,扩大影响。针对劳动人事关系上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大力抓好劳动人事争议的预防工作。利用年初就业局举办的春季招聘会和县委县政府组织的法制宣传日,我们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宣传力度:全年共上街宣传2次,发放《劳动合同法》传单600多份,接待前来咨询的群众120多人次,解答来访提出的问题50多个。扩大了劳动人事仲裁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5)建立健全各级调解组织。我们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进一步规范了原来企业已建立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要求企业充实相关工作人员,在我们的指导下开展调解工作;探索性地在部分乡镇劳动服务所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办公室,指导他们如何开展劳动政策咨询,如何调解简单、小型的劳动纠纷案件,并要求他们定期报送劳动争议信息,配合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工作。通过以上调解组织设立,形成多层次的劳动争议调解网络,更好地发挥了“调解”在消化劳动人事纠纷方面第一道防线作用。
(6)总结经验,加强学习。针对劳动人事仲裁队伍力量薄弱,我们认真学习劳动人事仲裁方面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调整和完善各项制度措施,细化办案规则。在实践中学习,总结经验教训,做到学与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准确掌握,熟练应用,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办事,切实维护劳动人事关系的和谐稳定。
三、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机构、人员、经费不足等问题造成案件积压;仲裁办案劳动争议处理队伍力量薄弱,劳动人事争议数量攀升、内容复杂、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处理难度增大。
(二)基层调解组织缺乏法律保障支撑,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有效开展工作,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解工作覆盖面狭窄;
(三)在仲裁法律制度的宣传上缺乏广度和深度,方式方法不够多样,覆盖面积小。
2011年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计划
1、认真做好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协调处理工作,依法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做到有案必受,在规定的时间内立案,在法定时效内结案,结案率达95%;
2、做好案件处理回访工作。通过“回访”,及时总结案件处理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达到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达到提高案件处理水平和质量;
3、做好仲裁案卷的整理、查阅、借阅及管理工作,确保归档及时,严格查、借阅制度,规范管理;
4、督促各类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加大企业劳动合同签订、鉴证及备案力度,严格规范企业劳动用工管理;
5、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在加快推进劳动人事仲裁实体化建设的同时,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政治强、能打硬仗的仲裁员队伍。劳动保障监察和调解仲裁股
2010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