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电大劳动法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13年电大劳动法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
1期中小论文
劳动法学形成性考核册期中小论文
题目自选,字数不少于2000字。
范文1;
实现男女平等就业问题探究
当今社会,女性在职场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女性在职场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然而,女性在职场中生存却有着比男性更多的困扰与差异,这其中既有社会的因素,也与女性自身的价值观念有关。女性在职场生存,需要具备学历、能力、关系、容貌、金钱等资本,而事业与家庭之间的平衡则是摆在职业女性面前的又一道难题。当事业与家庭兼备时,工作的压力,竞争的激烈,感情的烦恼,家务的琐碎,对子女的操心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各种困难如重重枷锁般桎梏着职业女性。
我国妇女事业的发展态势是怎样的?如何改变就业中女性的弱势地位,实现两性在职场中的平等,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发展?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对国家、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一项重大的决策,也是我国政府对国际公约作出的庄重承诺。
1、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新中国建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我国妇女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毛泽东同志十分关心妇女素质的提高,他要求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努力提高妇女政治、文化、业务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妇女大会讲话中指出:妇女命运是同人类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妇女的解放,是同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联系在一起的;妇女地位的提高,是同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联系在一起的。
2005年,胡锦涛出席纪念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十周年会议指出: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发挥妇女作用,积极推动妇女事业发展。
党和政府始终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不仅使妇女在法律上获得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而且在现实生活中,男女两性的社会地位也在走向事实上的平等。
2、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妇女权益的法规。到目前为止,已经基本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根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在内的一整套保障妇女权益和促进妇女发展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了与之相应的保障妇女权益的组织机构;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有效地推动了妇女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妇女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就业人数大幅度上升;生活状况日益改善;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以及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程度不断提高。
有人认为,现在的中国男女同工同酬,婚姻自由、离婚自愿,已经没有男女不平等的问题。这是对社会深层的习俗力量和社会发展上的艰难认识不太充分。中国虽已把“男女平等”作为宪法的精神,但这只是法律与政治意义上的,真正文化意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上的男女平等的实现有待时日。
二、我国女性就业的现状分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政府的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下,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能更好、更强地保证社会公正的实现,把男女平等提到基本国策的高度加以努力地实现。妇女由于诸多原因,如生理上的弱点,体力不如男性;如家庭角色(生育职能、主妇角色)的不利,不能更多地投身于社会劳动:素质较低(历史上歧视妇女的传统性别文化作祟,使妇女较少接受教育的机会等)的影响,竞争力不如男性强等等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使相当多的妇女在社会资源和知识技术的占有上、就业机会的获得上、政治参与的争取上、文化教育的享有上,与男性相比处于相对劣势地位。
1、女性较男性的就业机会和职场地位处于劣势。随着社会发展,女性在就业上获得了很大的认同,她们成为了职业群体,在为社会尽力作贡献的同时,也谋求自身的独立和发展。
在就业领域,女性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劳动力价值。在某些行业的两性就业日趋合理。特别是第三产业女性就业一直有上升的趋势,女性在第三产业的部分行业就业与男性的差距越来越小,有的甚至超过。但是若进行具体分析,可以看出女性与男性在就业上仍然存在不可低估的差距,表现在:一是就业率男多女少。无论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男性从总体上无疑占有就业上的优势。二是就业结构上的差异。女性一般从事与其传统角色相关的较低地位的职业和行业。三是工资待遇基本低于男性。从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来看,较多女性所从事的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社会服务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业的四个行业,从改革开放以来其平均工资在第三产业中一直是最低的四项。在女性较少的行业中,女性一般不担任重要职务,她们的实际工资也必然低于平均工资,男性一般在这些行业中担当领导、管理职务,其实际收入相应很高。作业
2一、单选。
1-5:CADAB6-10:DBDDC
二、多选。
1、ACD2、ACD3、ABCD4、ABCD5、CD
6、AD7、ABC8、ABCD9、ABD10、ABCD
三、名词解释
1、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2、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符合劳动法律规范、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关系。
3、公平就业:指所有的人都有以业绩、能力和潜力为基础去工作和发展的权利。
4、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按合同的内容分为劳动合同制范围以内的劳动合同和劳动合同制范围以外的劳动合同;按合同的形式分为要式劳动合同和非要式劳动合同。
5、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
答:关于劳动法基本原则内容,学界还存在争议。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第一种观点认为,“劳动法有三个基本原则,即社会正义原则、劳动自由原则和三方合作原则。”;第二种观点认为,“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劳动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和劳动法主体利益平衡原则。”;第三种观点认为,“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可以表述为以下各项:劳动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等,在此,采第三种观点进行分析。
①劳动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原则: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这一规定被确立为劳动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表明,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从事劳动,既是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又是履行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义务。
②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这我国《劳动法》第1条就明确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宗旨;说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是《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在我国,要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应当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落实宪法中的规定,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到全面、平等的保护。③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劳动关系作为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亦即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社会形式,说明劳动法也是劳动力资源配置法,因此,其应以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己任。
2、简述政府促进劳动就业的职责有哪些?
答:就业问题关系到所有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促进就业和治理失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这不仅是国际社会的共识,也是世界各国政府执政的重要目标,在我国,更是各级政府
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就业促进法》对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职责作出了明确规定。包括八个方面:
一是建立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度。
二是制定实施有利于就业的经济和社会政策。
三是推进公平就业。
四是加强就业服务和管理。
五是大力开展职业培训。
六是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制度。
七是开展就业和失业调查统计工作。
八是发挥社会各方面促进就业的作用。
五、论述题。
试述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答:
1、劳动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这一规定被确立为劳动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表明,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从事劳动,既是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又是履行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义务。
2、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这一基本原则体现在我国《宪法》第二章的一系列规定中,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更是在第一条就明确了“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宗旨。在我国,要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应当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落实宪法中的规定,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全面、平等的保护。
3、劳动法主体利益平衡原则:劳动法主体包括国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劳动法主体利益包括国家的利益、用人单位的利益和劳动者的利益。劳动法主体平衡就是要求尽量实现这三方利益的平衡。
六、案例分析题。
答:(1)张某与某食品机械厂关于工作时间的约定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应属无效条款。《劳动法》第36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将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修改为“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本案中劳动合同约定“每周5天,每天10小时”的工作时间显然违反了法律规定,所以属于无效条款。
(2)我国《劳动法》第18条第2款规定:“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这一规定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如果合同某些无效条款的内容与合同其他内容具有可分性,合同的无效部分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如果无效条款与其他条款具有不可分性,或者当事人约定某合同条款为合同成立生效的必要条款,则该部分无效就会导致整个合同无效。第二,如果合同目的违法,或根据交易习惯或诚实信用和公平原则,剩余部分合同内容的效力对当事人已无意义或不公平合理时,合同应全部确认为无效。
具体到本案,工作时间不符合《劳动法》的规定,其余条款合法,该不合法的条款不影响其余条款效力;同时,造成工作时间条款约定无效的原因在于用人单位而不在于劳动者。既然其余条款均符合国家法律规定,除将工作时间的条款改按《劳动法》规定执行外,其余条条款仍须继续执行。该劳动合同仍为有效合同,某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处理不正确,应予更正。
作业
3一、单选。
1-5:ACBDA6-10:CACCD
二、多选。
1、CD2、CD3、ABCD4、AC5、ABCD6、BCD7、ABD8、ABCD9、CD10、ACD
三、名词解释
1、集体协商:是用人单位工会或者职工代表与相应的用人单位代表为签订集体合同进行商谈的行为。
2、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雇主(或用人单位)支付的最低金额的劳动报酬。
3、延长工作时间:延长劳动时间,也称加班加点,是指用人单位经过一定程序,要求劳动者超过法律、法规规定的最高限制的日工作时数和周工作天数而工作。一般分为正常情况下延长工作时间和非正常情况下延长工作时间两种形式。
4、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是指通过立法规定的为确保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要求一切生产性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一种劳动保护制度。
5、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四、简答题。
1、简述工会法的特点。
答:(1)工会法的本质属性或内在特点,是调整工会关系、体现国家意志的。
(2)工会产法的基本目的是保障工会权利,确定工会的义务。(3)工会法的调整对象具有多元性。
(4)工会的权利和义务因法律关系的不同而异。
(5)工会法是劳动法的主要组成部分,调整集团劳动关系是其主要特色。
2、简述职工探亲期间的基本待遇
答:(1)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按照本人的标准工资发给工资。
(2)职工探望配偶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3)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包括车船费、市内交通费、住宿费),在本人月标准工资百分之三十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所在单位负担。(4)军队现役干部爱人未随军的,干部每年休假探亲一次,假期为30天。军队现役干部爱人每年也可以来部队一次,往返车船费如地方不能报销的,可由军队报销。
五、论述题。
试述工作时间法律规范的特别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在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对人们的公共生活的作用主要有:
(一)指引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法律的首要目的并不在于制裁违法行为,而是在于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为,合法地参与社会生活。
(二)预测作用,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为的趋向与后果。
(三)评价作用,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法律评价的标准是合法与不合法。行为评价标准有法律、道德、纪律等,它们是可以同时适用的。但应该注意的是,既不能用法律评价取代道德评价、纪律评价,也不能用道德评价、纪律评价代替法律评价。
(四)强制作用,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障。没有强制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就
会降低,预测作用就会被怀疑,评价作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意义,教育作用的效力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五)教育作用,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六、案例分析题。
答:参考答案:
(1)王某工作失职造成损失1万元,应按劳动合同的约定承担赔偿责任。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16条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
(2)王某认为某厂扣其工资过高有法律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16条同时还规定,每月扣除的部分的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3)本案中,厂方每月扣除王某的工资超过了20%的标准,这部分不合法,应当按照最高限额20%即400元予以扣除,多扣部分依法退还。
作业
4一、单选。
1-5:CAABC6-10:CAACD
二、多选。
1、CD2、ABC3、ABC4、ACD5、BCD6、ABCD7、BCD8、ABCD9、ABC10、ACD
三、名词解释
1、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2、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
3、职工福利:福利是员工的间接报酬。一般包括健康保险、体检、带薪假期或退休金等形式。这些奖励作为企业成员福利的一部分,奖给职工个人或者员工小组。
4、劳动法监督检查:是指法定专门机关代表国家对劳动法的遵守情况依法进行检查、纠举、处罚等一系列活动。
5、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对劳动争议在事实上作出判断、在权利义务上作出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
四、简答题。
1、简述特殊群体劳动保护制度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适用对象的特殊性,即特殊群体保护制度只适用于特定劳动者,而非所有劳动者。第二,制度内容的特殊性,表现为特殊群体劳动保护制度的内容,与特殊群体的身体结构、生理特点等密切相关,是对特殊群体特殊需要的特殊保护。
2、简述工会在进行劳动法律监督时的主要权利有哪些。
答:1)知情权。(2)独立调查权。(3)要求、建议权。(4)建议组织职工撤离危险现场权。
(5)参与事故调查,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权。(6)支持举报控告权。(7)舆论监督权。
五、论述题。
试比较职工福利与工资和社会保险的联系与区别答:职工福利与工资和社会保险都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形式,它们都基于劳动关系的存在而产生,都以劳动者提供了社会劳动为享受的前提。职工福利与工资和社会保险从不同的角度,并在不同的程度上,共同为满足
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推动社会生产发展,发挥各自独特的保障功能。三者具体区别主要为:
(1)工资是对劳动者当期劳动的报酬,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即工资差别与劳动者所提供劳动的数量多少和质量好坏有关;社会保险是对劳动者以往所提供劳动的补偿,主要按照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进行分配;职工福利虽然要求以劳动者提供劳动为前提,但不要求与劳动量对等,而是按照需要和可能的原则进行分配,因此职工福利是工资和社会保险的补充形式。
(2)工资由用人单位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职工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社会保险待遇主要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有关社会服务机构以货币、服务等方式给付,仅货币部分由享受者自由支配;职工福利主要由行业或单位以兴办公用设施、提供集体服务等形式给付,仅发给职工个人的补贴、实物,才可由享受者自由支配。
六、案例分析题。
答:参考答案:
(1)该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诉书8日后才做出受理决定,违反了法律规定。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集体劳动争议申诉书之日起5日内做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2)本案中,仲裁委员会指定李某独任审理,没有组成仲裁庭,违反了这一程序法的要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庭制。仲裁庭由3名仲裁员组成,设首席仲裁员。简单劳动争议案件可以由一名仲裁员独任仲裁。此案属于集体劳动争议,应当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进行审理。
(3)本案中,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用了67日才结束案件的审理,不仅超过了法律规定的45日的期限,也超过了可以延期的最长期限,因此,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45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5日。
第二篇:劳动法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第一部分课堂讨论
课堂思考题讨论记录表11、请根据所学知识和相关法律规定分析印刷厂与张某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什么关系?这种关系是否受劳动法的调整?
2、请根据所学知识和相关法律规定分析张某与印刷厂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否有效?其中的免责条款是否有效?为什么?
3、请根据所学知识和相关法律规定分析张某能否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本案应如何处理?
答:
1、张某与印刷厂之间系劳动法律关系,此关系受我国《劳动法》的调整。
2、张某与印刷厂签订的劳动合同部分有效。其中一条“若发生死伤事故,企业概不负责。”条款无效。
对劳动者实行劳动保护,在我国宪法中已有明文规定,这是劳动者所享有的权利,我国《劳动法》第一条同时也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作为劳动法的原则和宗旨之一。而本案中,印刷厂在与张某签订合同中,都利用本身优势,将此条款强加予劳动者,这很明显是违法的,也严重违反了社会主义公德,应属于无效。该条款的无效不影响劳动合同中其它条款的效力,根据我国《劳动法》第18条的规定,其余条款仍然有效。
3、张某有权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诉,这符合我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条规定。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本案后,应先行调解,对企业的负责人进行法制教育,说服其依法给予张某工伤保险待遇,如调解不成,应裁决印刷厂向张某支付其花去的6700多元在内的全部工伤保险待遇。
课堂思考题讨论记录表2
许多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因拿不到辛苦一年的血汗钱,不得一次又一次推迟归乡的日期。到底是谁给了黑心老板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胆量?拖欠工资问题到底有没有彻底解决的方式?
预先垫资、层层转包是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众多的案例来看,目前的建筑市场上,在层层转包的过程中,出现的“猫腻”是非常多的,一些有关系的人从开发商手中拿到工程,转手给包工头,包工头再把活分给农民工做。这样一层层下来,一个工程可以转四五个圈。中间转手的大多是“皮包公司”,靠转包牟取暴利,出现问题就一走了之。而农民工是“工程金字塔”的最底层,一旦承包商出现资金困难或携款逃跑,最终倒霉的还是农民工。预先垫付工程款的行为让可以垫付一定资金的工程队能揽到活,而不能垫付资金的工程队被排除。这不仅损害了工程招标平等的要求,违反建筑法规,而且发包方在工程已经或快完工的情况下仍然不给钱,恶意拖欠工程款,造成承包方无力支付民工工资。
要想解决日益突出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必须遏制愈演愈烈的层层转包现象,对工程的承包商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此外,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法规,强制用工单位和个人必须签订公平有效的劳务合同,让欠资遭遇不再重演。
导致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原因除了拖欠方违法乱纪外,农民工求职心切、法律意识淡薄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希望能给广大农民工提防四大用工陷阱。
1、合同陷阱 很多农民工在被雇用时没有签合同或合同不规范。为防后患,农民工必须要与发包单位签订合同,写明工程名称、发包单位、工资结算日期、支付方式等。
2、转包陷阱如果打工者承建的工程是被人转**一手、二手,甚至是三手的,那就要特别小心。老板的资产状况以及联系方式都要清
楚,以防工资无处索要。
3、时效陷阱 追索劳动报酬的法律时效只有两年,而老板拖欠工资常采取的一招就“拖”,打工者应及时向劳动部门反映。
4、证据陷阱,想通过法律途径要回工资,必须提供充分的证据。最好是劳动合同、工资单、欠条、人证等一应俱全。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之所以演化成为涉及全局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法律角度看主要有: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有法不依,劳动行政部门执法不严,解决欠薪的法律程序不适应农民工等。因此,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综合治理,在法律方面的措施主要是加强《建筑法》、《劳动法》的落实,加大对相关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设定“拖欠工资罪”等。
第二部分小论文
作业
3、小论文
多种用工形式细思量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三种期限,又规定了一些灵活用工的条款。企业对这些条款如果运用适当,采取多种形式的劳动用工,亦可以减少人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第一,采用“工作任务合同期限”制用工。企业适当采取这种劳动用工方式,一是可以在终止劳动合同时,减少支付经济补偿;二是可以在连续订立不同期限的劳动合同时,减少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约束。
第二,依法接受劳务派遣用工。法律规定了劳务派遣单位要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而且一签就是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通过劳务派遣协议将劳务工派遣出去。在被派遣员工无工作期间,派遣单位还要向劳务工支付最低工资。另外,因劳务工和劳务派遣单位已经签定劳动合同,并由派遣单位发工资,缴纳社会保险费。所以,从《劳动合同法》“特别规定”的角度来看,实际用工单位通过劳务派遣形式一旦使用劳务工,就成为用工不建立劳动关系。由此推定这种用工形式不承担因劳动关系而产生的一些法律后果,即对用工单位来说,使用劳务工不存在经济补偿和劳动合同期限的问题。企业依法在一些岗位上接受劳务工,可以减少一定的用工成本。
第三,灵活使用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定了非全日制用工可以定口头协议,并且允许劳动者在两个以上的单位工作。对于非全日制用工,还规定不得约定试用期,双方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不支付经济补偿等。对于这种灵活的用工形式,实际上企业可以对有些手工活、技术性比较高但能个人独立完成的工作,如设计、市场营销以及策划等之类的工作,也可以采取这种用工形式。
多种灵活的劳动用工形式提供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广阔的空间,但是也要注意多种用工形式所需要承担的连带责任,在《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一条、第九十二条等有相关规定,企业用工时一定要注意。
总之,用人单位需要冷静、理智地看待《劳动合同法》,不要想钻法律的空子。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认识到一点:依法管理也许会增加一点成本,但是违法管理,增加的成本更高。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当看重从增加一定的人工成本中设法促进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譬如在提升劳动者技能上增加投入,提升其技能,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
实施《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来说,既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也面临提升自身管理的绝好机遇。
第三部分计分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B3、C4、B5、C6、D7、D8、D9、D10、A
二、多项选择题
1、CDE2、BCDE3、ABDE4、CDE5、ABCDE6、ABCE7、ABCDE8、CDE9、ABD10、BD
三1、192、60天
3、职业介绍服务
4、货币/直接5、90日/180日
6、劳动行政
7、工会委员会
8、行政/工会
四、名词解释
1、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指调整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2、竞业限制,是指雇主与雇员通过合同约定,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和劳动关系解除后的一定期限内,雇员不得从事雇主有竞争关系的工作。
3、职工培训,也称职工教育或在职培训,是指在职职工为了更新文化知识的提高劳动技能而接受的一种训练方式。
4、探亲假,是指与父母工配偶分居两地的职工,在一定期限内所享受的一定期限的带薪假期。
5、行政责任,主要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行政部门实施了劳动法律法规所禁止的行为,引起行政上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制裁。
五、简答题
1、简述我国劳动法的渊源
劳动法渊源是指劳动法在法律体系中的表现形式。我国劳动法的渊源具体表现如下:
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部门规章。5)其他法律规范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
6)地方性法规和经济特区法规。7)地方规章.8)国际法律文件。9)国际惯例。
2、简述社会保险具有那些基本特征
社会保险具有下列基本特征:1)基本保险性。2)国家强制性。3)互助互济性。4)主体特定性。5)待遇的差别性。6)补偿性。7)社会福利性。
六、论述题
试述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1、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
劳动法律关系一方主体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要劳动法律关系建立之前,劳动者和
用人单位是平等的主体,双方是否建立劳动法律关系及建立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由其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依法确定。
在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确立劳动法律关系之后,双方形成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
2、劳动法律关系具有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征。
劳动法律关系是按照劳动法律规范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形成的,即体现了国家意志,又体现了双方的当事人的共同意志。劳动法律关系体现的国家意志和当事人并不是平等的,当事人的共同意志必须符合国家意志并以其为指导,国家意志居于主导地位。
3、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
劳动法律关系形成的现实基础是劳动关系。只有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提供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实现社会劳动过程,才能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劳动法律关系。
因此说,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
七、案例分析题
1、答:(1)医药公司不计发谢河的工资不合法。
《劳动法》第3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劳动法》第48条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劳动者付出劳动的,有权获得相应的报酬,谢河虽然没有能够完成承包任务,但享有获得报酬的权利。医药公司应按一定的工资标准支付给谢河工资。
(2)医药公司应补发谢河2月至6月欠发的工资,并纠正医药公司与职工的霸王合同条款。
2、答:(1)该厂制定的劳动规章不合法。
《劳动法》第62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
《女职工劳动保护法》第8条规定:“女职工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企业劳动规章不得与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相冲动突,该企业制定的劳动规章中的特殊产假制度是不合理、不合法的。
虽然该规章的制定征求了过半数职工的意见,但是不能因此使企业规章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
(2)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由该服装厂补发给周红被停发的工资:周红享有国家规定产假期限,即90天。因周红生育双胞胎,产假应当增加15天。
第三篇:劳动法学形成性考核册
劳动法学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19世纪初期颁布的劳动法规出现的形式(C)
A、工会立法
B、政府立法 C、工厂立法 D、议会立法
2、劳动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19世纪初大工业生产后,由于国家对于雇佣关系的干预而从传统(A)中独立出来的。
A、民法 B、经济法 C、行政法 D、社会保障法
3、我国《就业促进法》规定的就业方针是(D)。
A、劳动者自主择业 B、市场调节就业 C、政府促进就业 D、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
4、劳动合同解除时的经济补偿金,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A)工资的标准支付。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5、非全日制用工的计酬方式主要是(B)。
A、按件计酬 B、按小时计酬
C、按天计酬 D、按月计酬
6、《集体合同规定》第11条规定,职工一方代表在劳动合同期内自担任代表之日起(D)以内除个人严重过失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A、1年 B、2年
C、3年 D、5年
7、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够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B)的工资报酬 A、150%
B、200%
C、250%
D、300%
8、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下列节日不属于全体人民共同的法定节假日的是(D)。A、中秋节 B、元旦
C、国际劳动节
D、解放军建军节
9、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保护范围包括(D)。
A、基于劳动合同而提供的劳动过程
B、劳动过程去除加班加点过程 C、劳动过程及其他相关过程
D、劳动过程
10、我国《劳动法》规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C)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A、第二级
B、第三级
C、第四级
D、第五级
二、多项选择题
1、狭义的国际劳动立法,主要是指(ACD)。
A、国际劳工组织章程 B、国际劳工宪章 C、国际劳工公约 D、国际劳动建议书
2、下列关于劳动法与其他法律部门之间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CD)。A、劳动法和民法的调整对象可能既是财产关系,也是人身关系。
B、劳动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相同,但是主体的权利义务不同 C、劳动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同,但是主体的权利义务不同 D、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交叉性
3、我国目前的职业培训的种类主要由(ABCD)
A、学校教育和培训 B、职业培训机构的培训 C、劳动预备制度培训 D、学徒培训
4、下列各项义务中属于劳动派遣法律关系中用工单位义务的是(ABCD)。A、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
B、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 C、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D、不得向北派遣劳动者收取费用并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
5、根据集体合同签订的程序不同,可以划分为(CD)。
A、一揽子合同
B、专门合同 C、自由合同 D、强制合同
6、津贴的具体作用有(AD)。
A、补偿作用 B、激励作用
C、自由合同
D、强制合同
7、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的工资的情况有(ABC)。A、用人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B、用人单位代扣代缴应当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 C、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
D、应债权人请求代扣欠款
8、我国现行的工时制度形式有(ABCD)。
A、标准工时制 B、计件工时制 C、缩短工时制 D、综合计算工时制和不定时工时制
9、我国《劳动法》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ABD)。A、同时设计 B、同时施工 C、同时验收
D、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10、对妇女生理机能变化工程中的保护过程包括(ABCD)。A、经期保护 B、孕期保护
C、产期保护
D、哺乳期保护
三、名词解释
1、广义的劳动法
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2、劳动法律关系
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
3、公平就业
答:就是反就业歧视,是指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不因劳动者的性别、民族、种族、宗教信仰、户籍等因素受到不平等的对待。
4、劳动合同
答: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确立劳动关系,依法协商达成的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5、非全日制用工
答: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统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的用工形式。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 答:(1)有特定的调整对象;(2)劳动法有特定的主体;(3)劳动法有独立的内容体系。
2、简述政府促进劳动就业的职责有哪些? 答:(1)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2)政府要采取各种措施,发展多种类型的职业介绍机构。(3)国家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4)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五、论述题
试论述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答:(1)是指包含在整个劳动法体系之中,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贯穿于劳动法的立法、执法、司法的全过程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2)内容如下:1)劳动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2)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3)劳动法主体利益平衡原则。
六、案例分析题
张某于2006年7月被某食品机械厂招收为全民所有制工人,担任厂部技术科化验员。同年10月份试用期满后,双方正式签订劳动合同,有关合同条款如下:合同期限3年,从2006年10月5日起,到2009年10月4截止;实行每周5天,每天工作10小时;张某工作岗位为技术科化验员;每月工资1000元;若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纠纷,应当将纠纷交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
2007年3月,张某提出每日工作10小时违反了《劳动法》,要求厂房缩短劳动时间。厂房认为既然工作时间不合法,那就是无效合同。因此,不需要履行劳动合同。厂方认为既然工作时间不合法,就是无效合同,因此不需要再履行。随后安排他人接替张某工作。张某不服,向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此案后经过对双方当事人签订的劳动合同的审查,认为劳动合同中的劳动时间条款不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应但认定为无效劳动合同,裁决劳动合同无效,终止劳动关系。张某不服,诉讼到人民法院。试分析:
(1)张某与某食品机械厂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的工作时间是否有效? 答:张某与某是拼接鞋厂关于工作时间的约定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应当属于条款。《劳动法》第36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将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修改为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本案中劳动合同约定“每周5天,每天10小时”的工作时间显然违反了法律规定,所以属于无效条款。
(2)我国《劳动法》第18条第二款规定,无效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门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具体到本案件中,工作时间不符合《劳动法》的规定,其余条款合法,该不合法的条款不影响其余条款效力;同时,造成工作时间条款约定无效的原因在于用人单位,不是劳动者。既然其余条款均符合国家法律规定,除将工作时间的条款需要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执行外,其余条款仍然需要继续执行。该劳动合同仍然为有效合同,某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处理不正确,应当予以更正。
劳动法学作业3
一、单项选择题
1、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劳动法规是1802年(A)议会颁布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2、在劳动法的渊源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是(C)。
A、国际劳工标准
B、国际惯例
C、宪法
D、法律
3、我国法律明确禁止的健康歧视,除了残疾歧视,还包括(B)。
A、传染病歧视
B、传染病病原携带歧视
C、行为障碍歧视 D、视听障碍歧视
4、下列关于非全日制用工中,劳动关系双方约定试用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约定的试用期不能够超过10天 B、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约定的试用期不能够超过1个月 C、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约定的试用期不能够超过2个月 D、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不得约定试用期
5、我国法律规定,职工代表大会至少(A)。
A、每半年召开一次 B、每半年召开两次
C、每一年召开一次
D、经常召开
6、属于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有(C)。
A、高温补贴
B、科研津贴
C、婚丧假工资
D、奖金
7、凡是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满(A)的固定职工,与配偶不住在遗弃,又不能够在公休日团聚的,可以享受规定的探望配偶的待遇。A、1年
B、2年
C、3年
D、4年
8、根据国务院《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C)。A、1年
B、2年
C、3年
D、5年
9、劳动保障监察案件结案后应当建立档案。档案材料应当至少保存(C)。A、1年
B、2年
C、3年
D、5年
10、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职工代表由工会成员担任或者由全体职工推举产生,企业代表由企业负责人指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D)担任。
A、工会成员
B、企业代表
C、职工代表
D、工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
二、多项选择题
1、劳动法的调整一般包括(CD)。
A、雇佣关系
B、就业关系
C、劳动关系
D、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
2、劳动法体系中的劳动关系协调法包括(CD)。
A、工资法
B、工时与休假法
C、劳动合同法
D、集体合同法。
3、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免费提供下列服务就业服务(ABCD)。A、就业政策法规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B、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 C、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事务;
D、职业供求信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发布。
4、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当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且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后,仍不能胜任工作时,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情况有(AC)。A、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B、提前6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C、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 D、额外支付劳动者两个月工资。
5、集体协商一般要经过的阶段有(ABCD)。A、集体协商的提出和协商代表资格的确定; B、进入谈判准备阶段; C、正式进行谈判阶段; D、签订集体合同。
6、以下关于职工加班时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有(BCD)。
A、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超过2小时; B、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
C、劳动者每月加班时间累计不得超过36小时; D、用人要延长工作时间必须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
7、根据《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的规定,在下列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按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ABD)。A、安排工作岗位之前; B、工作满一年 C、工作满二年
D、年满十八周岁,距前次体检时间已超过半年。
8、根据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生产安全事故分为哪几种?(ABCD)。A、一般事故;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9、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者不必缴纳的保险费有(CD)。A、养老保险费 B、失业保险费 C、生育保险费
D、工伤保险费。
10、对下列各项案件中,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仲裁庭可以在满足特定条件下裁决先予执行的是(ACD)。
A、追索劳动报酬
B、解除劳动合同争议
C、追索工伤医疗费金
D、追索经济补偿或者补偿金
三、名词解释
1、集体协商 答:也就是用人单位工会或者职工代表与相应的用人单位代表,就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进行商谈,并且签订集体合同的行为。
2、最低工资
答: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者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的劳动,用人单位依法应当支付的最低工资报酬。
3、延长工作时间
答:根据法律的规定,在标准工作时间之外演唱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4、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
答:通过立法规定的,在我国境内的一切生产建设项目的安全卫生设施,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制度。
5、职业病
答: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为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四、简答题
1、简述工会法的特点。答:(1)调整工会关系,体现国家意志;(2)工会立法的基本目的是保障工会权利,确定工会义务;(3)调整对象具有多元性;(4)工会的权利和义务因为法律关系主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别;(5)工会法是劳动法的主要组成部分。
2、简述职工探亲期间的基本待遇。
答:根据国务院的规定,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按照本人的标准工资发给工资。职工探望配偶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月标准工资30%以内,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所在单位负担。
五、论述题
试述工作时间法律规范的特别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利用工作时间制度,协调劳动报酬分配关系,工作时间与劳动报酬这一必然联系和互助性,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工作时间制度的改革,间接实现工资合理化改革目标。
2、促进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以人、物、时间为基本要素,工作时间构成了正常劳动秩序的基本前提。
3、保障劳动者休息权利的实现,通过工作时间的立法,不仅使劳动者的休息权有了具体的尺度,而且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社会文化和政治进步的标志。
4、调节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促进社会就业,工作时间除了在规范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方面发挥作用之外,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工作时间标准调节劳动力供需之间的矛盾。
六、案例分析题
王某于2008年4月2日与某制造厂签订了劳动合同。其中,劳动合同中关于劳动报酬每月2000元,有关责任的约定是,若一方是因为工作失职给甲方造成经济损失你是的,乙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2008年4月21日,在一次完成检修任务时候,由于王某的擅离岗位给某厂造成了1万元的经济损失。厂方以“工作严重失职”为理由,决定由王某承担赔偿责任,并且于2008年5月到8日每个月从王某的工资中扣除600元,用于赔偿损失。王某认为工厂每月扣除的工资过高,对此处罚不服,提请劳动仲裁机构予以仲裁。试着分析:
(1)某制造厂是否可以扣除王某的工资?
答:可以的。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的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
(2)王某认为某厂扣除其工资过高是否有法律根据? 答:由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规定,每月扣除的金额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低于当地的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支付。(3)此案件应当如何处理?
答:应当按照每月最高限额的20%,也就是400元扣除,多扣除的部分退还。
劳动法学作业4
一、单项选择题 1、19世纪初期颁布的劳动法规是以(C)的形式出现的。
A、工会立法
B、政府立法
C、工厂立法
D、议会立法
2、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渊源是(A)
A、宪法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部门规章
3、下列各项中关于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A、应当优先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
B、岗位设置的目地就是促进就业、安置就业困难人员 C、政府投资开发公益性岗位兼具营利性与公益性的特征 D、国家对安排在公益性岗位的人员给与岗位补贴
4、非全日制用工的计酬方式主要是按(B)计酬。
A、按件计酬 B、按小时计酬
C、按天计酬
D、按月计酬
5、地方总工会具有(C)。
A、无独立法人资格
B、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C、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D、受到地方政府领导
6、下列各选项中属于特殊情况下的工资的是(C)A、高温补贴 B、、科研津贴
C、婚、丧假工资
D、奖金
7、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的情形有(A
A、养老保险费
B、工会会费
C、希望工程捐款
D、救灾捐款
8、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A)。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4小时
9、某女职工生下一对双胞胎,其产假应不少于(C)天。
A、75天
B、90天
C、105天
D、120天
10、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费由(D)
A、由国家财政拨款缴纳
B、全部由用人单位缴纳 C、全部由劳动者个人缴纳
D、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二、多项选择题
1、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一般包括(CD)。A、雇佣关系
B、与就业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C、劳动关系
D、与劳动就业关系有密切关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2、劳动法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其原因在于(ABC)。A、劳动法有特定的调整对象; B、劳动法有特定的主体; C、劳动法有独立的内容体系;D、劳动法有特定的调整方法
3、根据《就业促进法》的规定,我国实行劳动就业的方针(ABC)。A、劳动者自主择业 B、市场调节就业 C、政府促进就业
D、劳动法有规定的调整方法
4、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有(ACD)A、在试用期内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 B、劳动者经过培训仍然不能胜任工作
C、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
D、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
5、《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实施在(BCD)A、固定性
B、临时性的工作岗位上 C、辅助性的工作岗位上 D、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
6、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的工资的情况有(ABC)。A、用人单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B、用人单位代扣代缴应由劳动者个人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 C、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 D、应当债权人请求代扣欠款
7、下列各选项中属于我国《劳动法》规定的,企业延长职工工作时间不受限制的是(BCD)。A、企业为了完成紧急生产精英需要,经过与职工协商同意 B、发生重大事故,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需紧急处理的; C、交通运输发生故障,必须及时抢修的 D、发生地震、洪水,需紧急救援的。
8、在职业安全卫生法律制度中,劳动者的权利主要有(ABCD)。A、获得各项保护条件和保护待遇的权利
B、拒绝危险作业权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 C、知情权
D、监督安全权。
9、针对劳动违法行为的监察程序主要有(ABC)。A、立案
B、调查
C、处理
D、回访
10、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主要包括(ACD)。A、人民法院 B、企业工会
C、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D、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三、名词解释
1、残疾人: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2、社会保险:是指国家依法对遭遇劳动风险的劳动者,提供一定物质补偿和帮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水平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3、职工福利:是指行业或单位为满足职工物质文化生活,保证职工及其家属的一定生活质量而提供的工资收入以外的津贴、设施和服务的社会福利项目。
4、劳动法监督检查:是依法享有监督检查权的机构、组织或个人,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的制度。
5、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对劳动争议在事实上作出判断,在权利义务上作出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
四、简答题
1、简述特殊群体劳动保护制度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答:
(1)适用对象的特殊性,即特殊群体保护制度只适用于特定的劳动者,而非所有劳动者。(2)制度内容的特殊性,表现为特殊群体劳动保护制度的内容,与特殊群体的身体结构、生理特点等密切相关,是对特殊群体特殊需要的特别保护。
2、简述工会在进行劳动法律监督时的主要权利有哪些? 答:(1)知情权;(2)独立调查权;(3)要求建议权;(4)建议组织职工撤离危险现场权;
(5)参与事故调查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权;(6)支持举报控告权;(7)舆论监督权。
五、论述题
试比较职工福利与工资和社会保险的联系与区别。答:(1)工资是劳动者当期劳动的报酬,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社会保险是对劳动者以往所提供劳动的补偿,主要是按照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进行分配的;职工福利,虽然是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为前提,但是不要求劳动量对等,而是按照需要和可能的原则进行分配,因此职工福利是工资和社会保险的补充形式。(2)工资由用人单位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职工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社会保险待遇主要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有关社会服务机构以货币、服务等方式给付,仅仅货币部门由享受着自由支配;职工福利主要由行业或者单位以兴办公用设施、提供集体服务等形式给付,仅仅发给职工个人的补贴、实物才可以由享受者自由支配。
六、案例分析题
2007年5月某木材厂招手了农民合同工50名,并且与之签订了2年的劳动合同。在合同履行期,该木材厂声称生产任务中,要求50名工人连续加班,周末和节假日都不让休息,工人要求支付加班工资,木材厂却以按日工资制为理由拒绝发放节假日加班费。2008年7月,木财产提前与50名工人解除合同,并未支付经济补偿金。工人对此表示不满,推选陈某、张某作为代表,于2008年8月12日到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并且递交了申诉书。该仲裁委员会在2008年8月20日做出决定,予以受理,同时指定仲裁员李某独任审理。经过调解,双方没有达成协议,该仲裁委员会于2008年10月26日作出裁决,裁定木材厂应当支付拖欠的加班费及经济补偿金。试着分析:本案件中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程序是否存在问题?请分别指出并且说明法律依据。答:
(1)该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诉书8日后才做出受理决定,违反了法律规定。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集体劳动争议申诉书之日起5日内做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2)本案件中,仲裁委员会指定李某独任审理,没有组成仲裁庭,违反这一程序法的要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庭制。仲裁庭由3名仲裁员组成,审理首席仲裁员。简单劳动争议案件可以由一名仲裁员独任仲裁。此案件属于集体劳动争议,应当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进行审理。
(3)本案件中,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用了67日才结束案件的审理,不仅超过了法律规定的45日的期限,也超过了可以延期的最长期限,因此,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45日审结。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结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5日。
第四篇:2014年电大劳动法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在就业领域,女性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劳动力价值。在某些行业的两性就业日趋合理。特别是第三产业女性就业一直有上升的趋势,女性在第三产业的部分行业就业与男性的差距越来越小,有的甚至超过。但是若进行具体分析,可以看出女性与男性在就业上仍然存在不可低估的差距,表现在:一是就业率男多女少。无论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男性从总体上无疑占有就业上的优势。二是就业结构上的差异。女性一般从事与其传统角色相关的较低地位的职业和行业。三是工资待遇基本低于男性。从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来看,较多女性所从事的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社会服务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业的四个行业,从改革开放以来其平均工资在第三产业中一直是最低的四项。在女性较少的行业中,女性一般不担任重要职务,她们的实际工资也必然低于平均工资,男性一般在这些行业中担当领导、管理职务,其实际收入相应很高。作业2
一、单选。
1-5:CADAB6-10:DBDDC
二、多选。
1、ACD2、ACD3、ABCD4、ABCD5、CD
6、AD7、ABC8、ABCD9、ABD10、ABCD
三、名词解释
1、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2、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符合劳动法律规范、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关系。
3、公平就业:指所有的人都有以业绩、能力和潜力为基础去工作和发展的权利。
4、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按合同的内容分为劳动合同制范围以内的劳动合同和劳动合同制范围以外的劳动合同;按合同的形式分为要式劳动合同和非要式劳动合同。
5、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
答:关于劳动法基本原则内容,学界还存在争议。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第一种观点认为,“劳动法有三个基本原则,即社会正义原则、劳动自由原则和三方合作原则。”;第二种观点认为,“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劳动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和劳动法主体利益平衡原则。”;第三种观点认为,“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可以表述为以下各项:劳动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等,在此,采第三种观点进行分析。①劳动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原则: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这一规定被确立为劳动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表明,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从事劳动,既是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又是履行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义务。
②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这我国《劳动法》第1条就明确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宗旨;说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是《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在我国,要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应当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落实宪法中的规定,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到全面、平等的保护。③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劳动关系作为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亦即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社会形式,说明劳动法也是劳动力资源配置法,因此,其应以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己任。
2、简述政府促进劳动就业的职责有哪些?答:就业问题关系到所有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促进就业和治理失业是政府的重要职
责,这不仅是国际社会的共识,也是世界各国政府执政的重要目标,在我国,更是各级政府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就业促进法》对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职责作出了明确规定。包括八个方面:
一是建立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度。
二是制定实施有利于就业的经济和社会政策。三是推进公平就业。
四是加强就业服务和管理。五是大力开展职业培训。
六是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制度。
七是开展就业和失业调查统计工作。八是发挥社会各方面促进就业的作用。
五、论述题。
试述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答:
1、劳动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这一规定被确立为劳动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表明,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从事劳动,既是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又是履行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义务。
2、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这一基本原则体现在我国《宪法》第二章的一系列规定中,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更是在第一条就明确了“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宗旨。在我国,要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应当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落实宪法中的规定,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全面、平等的保护。
3、劳动法主体利益平衡原则:劳动法主体包括国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劳动法主体利益包括国家的利益、用人单位的利益和劳动者的利益。劳动法主体平衡就是要求尽量实现这三方利益的平衡。
六、案例分析题。
答:(1)张某与某食品机械厂关于工作时间的约定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应属无效条款。《劳动法》第36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将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修改为“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本案中劳动合同约定“每周5天,每天10小时”的工作时间显然违反了法律规定,所以属于无效条款。(2)我国《劳动法》第18条第2款规定:“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这一规定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如果合同某些无效条款的内容与合同其他内容具有可分性,合同的无效部分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如果无效条款与其他条款具有不可分性,或者当事人约定某合同条款为合同成立生效的必要条款,则该部分无效就会导致整个合同无效。第二,如果合同目的违法,或根据交易习惯或诚实信用和公平原则,剩余部分合同内容的效力对当事人已无意义或不公平合理时,合同应全部确认为无效。
具体到本案,工作时间不符合《劳动法》的规定,其余条款合法,该不合法的条款不影响其余条款效力;同时,造成工作时间条款约定无效的原因在于用人单位而不在于劳
动者。既然其余条款均符合国家法律规定,除将工作时间的条款改按《劳动法》规定执行外,其余条条款仍须继续执行。该劳动合同仍为有效合同,某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处理不正确,应予更正。
作业3
一、单选。
1-5:ACBDA6-10:CACCD
二、多选。
1、CD2、CD3、ABCD4、AC5、ABCD6、BCD7、ABD8、ABCD9、CD10、ACD
三、名词解释
1、集体协商:是用人单位工会或者职工代表与相应的用人单位代表为签订集体合同进行商谈的行为。
2、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雇主(或用人单位)支付的最低金额的劳动报酬。
3、延长工作时间:延长劳动时间,也称加班加点,是指用人单位经过一定程序,要求劳动者超过法律、法规规定的最高限制的日工作时数和周工作天数而工作。一般分为正常情况下延长工作时间和非正常情况下延长工作时间两种形式。
4、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是指通过立法规定的为确保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要求一切生产性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一种劳动保护制度。
5、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四、简答题。
1、简述工会法的特点。答:(1)工会法的本质属性或内在特点,是调整工会关系、体现国家意志的。
(2)工会产法的基本目的是保障工会权利,确定工会的义务。(3)工会法的调整对象具有多元性。
(4)工会的权利和义务因法律关系的不同而异。
(5)工会法是劳动法的主要组成部分,调整集团劳动关系是其主要特色。
2、简述职工探亲期间的基本待遇答:(1)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按照本人的标准工资发给工资。
(2)职工探望配偶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3)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包括车船费、市内交通费、住宿费),在本人月标准工资百分之三十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所在单位负担。(4)军队现役干部爱人未随军的,干部每年休假探亲一次,假期为30天。军队现役干部爱人每年也可以来部队一次,往返车船费如地方不能报销的,可由军队报销。
五、论述题。
试述工作时间法律规范的特别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在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对人们的公共生活的作用主要有:
(一)指引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法律的首要目的并不在于制裁违法行为,而是在于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为,合法地参与社会生活。
(二)预测作用,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为的趋向与后果。
(三)评价作用,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法律评价的标准是合法与不合法。行为评价标准有法律、道德、纪律等,它们是可以同时适
用的。但应该注意的是,既不能用法律评价取代道德评价、纪律评价,也不能用道德评价、纪律评价代替法律评价。
(四)强制作用,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障。没有强制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就会降低,预测作用就会被怀疑,评价作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意义,教育作用的效力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五)教育作用,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六、案例分析题。答:参考答案:
(1)王某工作失职造成损失1万元,应按劳动合同的约定承担赔偿责任。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16条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
(2)王某认为某厂扣其工资过高有法律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16条同时还规定,每月扣除的部分的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3)本案中,厂方每月扣除王某的工资超过了20%的标准,这部分不合法,应当按照最高限额20%即400元予以扣除,多扣部分依法退还。
作业4
一、单选。
1-5:CAABC6-10:CAACD
二、多选。
1、CD2、ABC3、ABC4、ACD5、BCD6、ABCD7、BCD8、ABCD9、ABC10、ACD
三、名词解释
1、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2、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
3、职工福利:福利是员工的间接报酬。一般包括健康保险、体检、带薪假期或退休金等形式。这些奖励作为企业成员福利的一部分,奖给职工个人或者员工小组。
4、劳动法监督检查:是指法定专门机关代表国家对劳动法的遵守情况依法进行检查、纠举、处罚等一系列活动。
5、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对劳动争议在事实上作出判断、在权利义务上作出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
四、简答题。
1、简述特殊群体劳动保护制度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答:第一,适用对象的特殊性,即特殊群体保护制度只适用于特定劳动者,而非所有劳动者。第二,制度内容的特殊性,表现为特殊群体劳动保护制度的内容,与特殊群体的身体结构、生理特点等密切相关,是对
特殊群体特殊需要的特殊保护。
2、简述工会在进行劳动法律监督时的主要权利有哪些。答:1)知情权。(2)独立调查权。(3)要求、建议权。(4)建议组织职工撤离危险现场权。
(5)参与事故调查,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权。(6)支持举报控告权。(7)舆论监督权。
五、论述题。
试比较职工福利与工资和社会保险的联系与区别答:职工福利与工资和社会保险都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形式,它们都基于劳动关系的存在而产生,都以劳动者提供了社会劳动为享受的前提。职工福利与工资和社会保险从不同的角度,并在不同的程度上,共同为满足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推动社会生产发展,发挥各自独特的保障功能。三者具体区别主要为:
(1)工资是对劳动者当期劳动的报酬,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即工资差别与劳动者所提供劳动的数量多少和质量好坏有关;社会保险是对劳动者以往所提供劳动的补偿,主要按照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进行分配;职工福利虽然要求以劳动者提供劳动为前提,但不要求与劳动量对等,而是按照需要和可能的原则进行分配,因此职工福利是工资和社会保险的补充形式。
(2)工资由用人单位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职工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社会保险待遇主要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有关社会服务机构以货币、服务等方式给付,仅货币部分由享受者自由支配;职工福利主要由行业或单位以兴办公用设施、提供集体服务等形式给付,仅发给职工个人的补贴、实物,才可由享受者自由支配。
六、案例分析题。答:参考答案:
(1)该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诉书8日后才做出受理决定,违反了法律规定。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集体劳动争议申诉书之日起5日内做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2)本案中,仲裁委员会指定李某独任审理,没有组成仲裁庭,违反了这一程序法的要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庭制。仲裁庭由3名仲裁员组成,设首席仲裁员。简单劳动争议案件可以由一名仲裁员独任仲裁。此案属于集体劳动争议,应当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进行审理。
(3)本案中,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用了67日才结束案件的审理,不仅超过了法律规定的45日的期限,也超过了可以延期的最长期限,因此,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45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5日。
第五篇:2013年劳动法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劳动法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19世纪初期颁布的劳动法规出现的形式工厂立法。
2、劳动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自19世纪初大工业生产后,由于国家对雇佣关系的干预而从传统民法中独立出来的。
3、我国《就业促进法》规定的就业方针是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
4、劳动合同解除时的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资的标准支付。
5、非全日制用工的计酬方式主要是
6、《集体合同规定》第11条规定:“职工一方代表在劳动合同期内自担任代表之日起内除个人严重过失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7、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8、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下列节日不属于全体人民共同的法定节假日的是解放军建军节。
9、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保护范围包括
10、我国《劳动法》规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11、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劳动法规是1802年。
12、在劳动法的渊源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是宪法。
13、我国法律明确禁止的健康歧视,还包括
14、下列关于非全日制用工中,劳动关系双方约定试用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双方当事人不得约定试用期。
15、我国法律规定,职工代表大会至少
16、属于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有婚、丧假工资。
17、凡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满1年的固定职工,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规定的探望配偶的待遇。
18、根据国务院《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
19、劳动保障监察案件结案后应建立档案。档案资料应当至少保存20、我国《劳动争议调查仲裁法》规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职工代表由工会成员担任或者由全体职工推举产生,企业代表由企业负责人指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
21、19世纪初期颁布的劳动法规是以工厂立法的形式出现的。
22、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渊源是
23、下列各项中关于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的说法中,位兼具营利性与公益性的特征。
24、非全日制用工的计酬方式主要是
25、地方总工会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26、下列各选项中属于特殊情况下的工资的是。
27、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的情形有
28、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
29、某女职工生下一对双胞胎,其产假应不少于
30、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费
二、多项选择题
1、狭义上的国际劳动立法,主要指国际劳工组织章程、国际劳工公约、国际劳工建议书。
2、下列关于劳动法与其他法律部门之间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能既是财产关系也是人身关系、劳动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相同,但主体的权利义务不同、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交叉性。
3、我国目前职业培训的各类主要有培训、学徒培训。
4、下列各项义务中属于劳动派遣法律关系中用工单位义务的是求和劳动报酬、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不得向被派遣劳动者收取费用并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
5、根据集体合同签订的程序不同,可划分为自由合同、强制合同。
6、津贴的具体作用有
7、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的工资的情况有代缴应由劳动者个人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
8、我国现行工时制度形式有工时制。
9、我国《劳动法》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10、对妇女生理机能变化过程中的保护包括经期保护、孕期保护、期保护、哺乳期保护。
11、劳动法的调整一般包括
12、劳动法体系中的劳动关系协调法包括
13、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免费提供下列服务绍、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事务、职业供求信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发布。
14、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当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且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后,仍不能胜任工作时,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情况有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
15、集体协商一般要经过的阶段有阶段、正式进行谈判阶段、签订集体合同。
16、以下关于职工加班时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劳动者每月加班时间累计不得超过36小时、用人要延长工作时间必须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
17、根据《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的规定,在下列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按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安排工作岗位之前、工作满一年、年满十八周岁,距前次体检时间已超过半年。
18、根据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生产安全事故分为哪几种?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
19、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20、对下列各项案件中,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仲裁庭可以在满足特定条件下裁决先予执行的是追索劳动报酬、追索工伤医疗费金、追索经济补偿或赔偿金。
21、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一般包括
22、劳动法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其原因在于
主体、劳动法有独立的内容体系。
23业、政府促进就业。
24、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有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
25、《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实施在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
26、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的工资的情况有扣代缴应由劳动者个人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
27、下列各选项中属于我国《劳动法》规定的,企业延长职工工作时间不受限制的情形是生重大事故,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需紧急处理的、交通运输发生故障,必须及时抢修的、发生地震、洪水,需紧急救援的。
28、在职业安全卫生法律制度中,劳动者的权利主要有利、拒绝危险作业权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知情权、监督安全权。
29、针对劳动违法行为的监察程序主要有。
30、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主要包括人民法院、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三、名词解释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符合劳动法律规范、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关系。公平就业:指所有的人都有以业绩、能力和潜力为基础去工作和发展的权利。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按合同的内容分为劳动合同范围以内的劳动合同和劳动合同制范围以外的劳动合同,按合同的形式分为劳动合同和非要式劳动合同。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集体协商:亦称集体谈判,是指用人单位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相应的用人单位代表为签订集体合同进行谈判行为,它是签订集体合同的前提条件。最低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时间劳动必须按法定最低标准支付的工资。延长工作时间:是指根据法律的规定,在标准工作时间之外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是指通过立法规定的在我国境内的一切生产性建设项目的安全卫生设施,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制度。职业病:指在劳动过程中,由于有害健康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长期影响所造成的人体器官疾病。残疾人: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社会保险:是指国家依法对遭遇劳动风险的劳动者,提供一定物质补偿和帮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水平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职工福利:是指行业或单位为满足职工物质文化生活,保证职工及其家属的一定生活质量而提供的工资收入以外的津贴、设施和服务的社会福利项目。
劳动法监督检查:是依法享有监督检查权的机构、组织或个人,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的制度。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对劳动争议在事实上作出判断,在权利义务上作出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
答:关于劳动法基本原则内容,学界还存在争议,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劳动法有三个基本原则,即社会正义原则、劳动自由原则和三方合作原则”。第二种观点认为“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劳动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和劳动法主体利益平衡原则”。第三种观点认为“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可以表述为以下各项:劳动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等,在此,采第三种观点进行分析。
1、劳动法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原则,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这一规定被确立为劳动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表明,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从事劳动,既是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又是履行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义务。
2、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这我国《劳动法》第1条就明确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宗旨,说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是《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在我国要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应当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落实宪法中的规定,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到全面、平等的保护。
3、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原则:劳动关系作为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亦即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社会形式,说明劳动法是劳动力资源配置法,因此,其应以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已任。
2、简述政府促进劳动就业的职责有哪些?
答:就业问题关系到所有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促进就业和治理失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这不公是社会国际的共识,也是世界各国政府执政的重要目标,在我国,更是各级政府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就业促进法》对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职责作出了明确规定,包括八个方面:一是建立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度;二是制定实施有利于就业的经济和社会政策;三是推进公平就业;四是加强就业服务和管理;五是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六是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制度;七是开展就业和失业调查统计工作;八是发挥社会各方面促进就业的作用。
3、简述工会法的特点。
答:
1、工会法的本质属性或内在特点,是调整工会关系,体现国家意志的;
2、工会法的基本目的是保障工会权利,确定工会的义务;
3、工会法的调整对象具有多元性;
4、工会的权利和义务因法律关系的不同而异;
5、工会法是劳动法的主要组成部分,调整集团劳动关系是其主要特点。
4、简述职工探亲期间的基本待遇。
答:职工在探亲假期间待遇包括以下两项:
1、工资待遇,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假期内,按照本人的标准发给工资。
2、探亲路费的承担,职工探望配偶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月标准工资30%以内的,由本人处理,超出部分由所在单位负担。
5、简述特殊群体劳动保护制度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1、适用对象的特殊性,即特殊群体保护制度只适用于特定的劳动者,而非所有劳动者。
2、制度内容的特殊性,表现为特殊群体劳动保护制度的内容,与特殊群体的身体结构、生理特点等密切相关,是对特殊群体特殊需要的特别保护。
6、简述工会在进行劳动法律监督时的主要权利有哪些?
答
1、知情权;
2、独立调查权;
3、要求建议权;
4、建议组织职工撤离危险现场权;
5、参与事故调查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权;
6、支持举报控告权;
7、舆论监督权。
五、论述题
1、试述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答:
1、劳动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有权利和义务,这一规定被确立为劳动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表明,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从事劳动,既是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又是履行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义务。
2、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这一基本原则体现在我国《宪法》第二章的一系列规定中,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更是在第一条就明确了“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宗旨,在我国,要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应当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落实宪法中的规定,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全面、平等的保护。
3、劳动法主体利益平衡原则:劳动法主体包括国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劳动法主体利益包括国家的利益,用人单位的利益和劳动才的利益,劳动法主体平衡就是要求尽量实现这三方利益的平衡。
2、试述工作时间法律规范的特别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利用工作时间制度,协调劳动报酬分配关系,工作时间与劳动报酬这一必然联系和互助性,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工作时间制度的改革,间接实现工资合理化改革目标。
2、促进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以人、物、时间为基本要素,工作时间构成了正常劳动秩序的基本前提。
3、保障劳动者休息权利的实现,通过工作时间的立法,不仅使劳动者的休息权有了具体的尺度,而且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社会文化和政治进步的标志。
4、调节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促进社会就业,工作时间除了在规范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方面发挥作用之外,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工作时间标准调节劳动力供需之间的矛盾。
3、试比较职工福利与工资和社会保险的联系与区别。
答:职工福利与工资和社会保险都是国民收入于分配的重要形式,它们都基于劳动关系的存在而产生,都以劳动者提供了社会劳动为享受的前提,职工福利与工资和社会保险从不同的角度,并在不同的程度上,共同为满足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推动社会生产发展,发挥各自独特的保护功能,三者具体区别主要为:
1、工资是对劳动者劳动的报酬,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即工资差别与劳动者所提供劳动的数量多少和质量好坏有关;社会保险是对劳动者以往所提供劳动的补偿,主要按照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进行分配;职工福利虽然要求以劳动者提供劳动为前提,但不要求与劳动量对待,而是按照需要和可能的原则进行分配,因此职工福利是工资和社会补偿的补充形式。
2、工资由用人单位从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职工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社会保险待遇主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有关社会服务机构以货币、服务等方式给付,仅货币部分由享受者自由支配,职工福利主要由行业或单位以举办公用设施、提供集体服务等形式给付,仅发给职工个人的补贴,实物才可由者自由支配。
六、案例分析
张某于2006年7月份被某食品机械厂招为全民合同制工人,担任厂部技术科化验员。„„张某不服,诉至区人民法院。
试分析:
1、张某与某食品机械厂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的工作时间是否有效?
2、张某与某食品机械厂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答:
1、张某与某食品机械厂关于工作时间的约定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应属无效条款,《劳动法》第36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作制度”。《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将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修改为“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在案中劳动合同约定“每周5天,每天10小时”的工作时间显然违反了法律规定,所以属于无效条款。
2、我国《劳动法》第18条第2款规定“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这一规定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如果合同某些无效条款的内容与合同其它内容具有可分性,合同的无效部分不影响其它部分的效力;
如果无效条款与其他条款其有不可分性,或者当事人约定某合同条款为合同成立生效的必要条款,则该部分无效就会导致整个合同无效。第二,如果合同目的违法,或根据交易习惯或诚实信用和公平原则,剩余部分合同内容的效力对当事人已无意义或不公平合理时,合同应全部确认为无效。具体到本案,工作时间不符合《劳动法》的规定,其余条款合法,该不合法的条款不影响其余条款效力,同时,造成工作时间条款约定无效的原因在于用人单位而不在于劳动者,既然其余条款均符合国家法律规定,除将工作时间的条款改按《劳动法》规定执行外,其余条条款仍须继续执行,该劳动合同仍为有效合同,某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处理不正确,应予更正。
王某于2008年4月2日与某制造厂签订了劳动合同。„„王某认为某厂每月扣除的工资过高,对此处罚不服提请劳动仲裁机构予以仲裁。
试分析
1、某制造厂是否可以扣除王某的工资?
2、王某认为某厂扣其工资过高是否有法律根据?
3、此案应如何处理?
答:
1、王某工作失职造成损失1万元,应按劳动合同的约定承担赔偿责任。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16条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工资中扣除。”
2、王某认为某厂扣其工资过高有法律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16条同时还规定,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3、本案中,厂方每月扣除王某的工资超过了20%的标准,这部分不合法,应当按照最高限额20%即400元予以扣除,多扣部分依法退还。
2007年5月某木材厂招收了农民合同工50名并与之签订了2年的劳动合同。„„经过调解,双方没有达成协议,该仲裁委员会于2008年10月26日作出裁决,裁定木材厂应支付拖欠的加班费及经济补偿金。
答:
1、该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诉书8日后才做出受理决定,违反了法律规定。
2、本案中,仲裁委员会指定李某独任审理,没有组成仲裁庭,违反了这一程序法的要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庭制,仲裁庭由3名仲裁员组成,设首席仲裁员,简单劳动争议案件可以由一名仲裁员独任仲裁,此案属于集体劳动争议,应当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进行审理。
3、在案中,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用了67日才结束案件的审理,不仅超过了法律规定的45日的期限,也超过了可以延期的最长期限,因此,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45日内疆,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