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节约型社会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而展开,结合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等实际问题,以“积极构建节约型社会”为生活主题,将珍惜劳动成果、节约式,积极为构建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单元主要设计了两个专题: 相结合,将道德教育和国情教育相融合,并进行拓展提升,旨在引导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专题一:“成由勤俭败由奢”。通过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础。国情等方面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理解国家积极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原因,并为
专题二:“积极践行,构建节约型社会”。围绕如何构建节约型社会,引导学生从国家、社行思考,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习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实现三
专题一主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为专题二的导之以行奠定基础。同时,将专题二中调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积极为构建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作为一项研究性学习。
主要学习方式:
通过调查、讨论、情境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在合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
预期学习效果:
1.能利用网络搜集我国的资源状况和浪费现象的图片、材料、或漫画,具有一定的媒介素养。
2.小组合作搜集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并能进行合理分析。
3.通过辩论能正确理解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和正确的消费观。
4.小组合作设计一份以“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为主题的倡议书,并以恰当的方式进行极参与,让勤俭节约成为大家的生活方式。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要珍惜劳动成果。
2.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资源状况。
3.理解积极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的正确选择。
4.以实际行动为构建节约型社会做贡献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
2.通过小组合作的研究行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果、理性消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通过体验、辩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现象,明辨是非,做出正确选
引导学生树立珍惜劳动成果、节约资源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高尚品德,形成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一2.5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三1.2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三2.1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识。
1.为什么要做到勤俭节约?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2.怎样构建节约型社会?
(说明:除了说明主题单元将划分成几个专题以及每个专题所用的课时外,还应说明哪一个专题或专题
习活动的形式来开展学习活动。)
专题划分 专题一:成由勤俭败由奢(2 课时)
专题二:积极践行,构建节约型社会(2 课时)
其中,专题二中的调查舌尖上的浪费现象,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作为研究
专题一
所需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成由勤俭败由奢 课内共用2课时,每周2课时;
1.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国的资源状况,知道勤俭建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要珍惜劳动成果。
3.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勤俭节约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5.树立勤俭节约、理性消费的意识。
6.培养合作探究意识与能力;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媒介素养。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浪费现象?
2.为什么要珍惜劳动成果?
专题问题设计 3.我国的基本国情和资源国情是什么?我们应如何正确应对?
4.勤俭节约对我们个人的健康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设备
信息化资源:学生课前搜集整理的资料,如文档、图片、视频等;便于学生携带的电子产品常规资源:教材、教案、教具等。
其他支持资源:百度云盘、U盘、可移动硬盘、电子录像设备等。
学习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1:“曝光浪费现象”
(1)小组内交流搜集的关于浪费现象的图片、漫画、文字材料等,并选出典型的材料代表本
(2)班级展示: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浪费现象。
以上的造纸资源,减少35%的水污染。
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
(4)讨论:这些浪费现象对我们的生活和国家建设有什么影响?(3)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0.8吨好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算一算:如果全国每年1400万吨废纸能够回收利用,可以生产多少万吨好纸?少砍多少亿棵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展示学生搜集的材面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埋下伏笔。)
活动2:“辨析消费观点”
对于现代社会是否还需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没必要再像过去那样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了?
观点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作为一种生活态度永远不会过时。
(1)将学生分为正方、反方两个辩论组。
(2)给学生留出充分的准备时间,并自主选出本方辩手。
(3)组织辩论赛。(辩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控制辩论的节奏,掌控好辩论的时间。)
1.搜集的资料符合课堂教学要求,资料丰富,形式多样。
2.制作ppt美观、实用,操作熟练。
评价要点 心,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设计讨论环节,则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能力,而不仅仅是3.辩论、课堂发言积极主动,思路清晰,表达准确。
4.小组合作意识较强,能进行合理分工,积极探究。
5.能结合学习内容分析社会生活。
第二篇:构建节约型社会调查报告
建设节约型社会调查报告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缓解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我国各地方、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用大力气抓好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国情、着眼未来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树立适应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树立正确的理念,深刻认识到节约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素质、一种责任、一种公德。
树立善待地球、保护生态资源的理念。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于地球生态系统以及由其提供的自然资源和条件。但由于长期以来人类对地球不断进行掠夺式开发,地球资源已经到了全面紧缺的地步。联合国考察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已经破坏了地球上60%的草地、森林、农耕地、河流和湖泊。”自然资源不是可以无限使用的。为了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考虑经济产出的自然资源成本。善待地球,保护生态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树立需求无限而资源有限的忧患理念。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水平较低的国家。过去,我们习惯用“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来概括我国的特点。其实,相对于人口来说,我国不仅地不大,物也不博。从资源禀赋看,我国是总量上的富国、人均上的贫国。我国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8%,居于第五十三位。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淡水、土地、草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占用急剧增加。如果我们不注意节约和保护资源,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将受到严重制约。
树立节约就是增加社会财富的理念。节约强调的是按照物品的特点进行适时、适量、适度、适物的使用和消费,用更少的资源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节约是降低成本、增加社会财富的重要途径。当前,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只重生产、不重节约的行为,造成了巨大浪费。我国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化工等高能耗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出40%以上;我国每年建成房屋的95%以上属高耗能建筑;我国钢材利用率仅为65%左右,而发达国家大多在80%以上;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而发达国家为0.7—0.8;我国工业的用水重复利用率也比较低。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浪费现象更是十分普遍。这些情况表明,我国的节约潜力巨大,将节约潜力挖掘出来,就能为社会增加大量的财富。
树立节约须走技术创新之路的理念。加强技术创新是实现能源、资源节约的必由之路。
应把能源、资源、环境、生物技术等放在优先位置,集中力量进行研发和攻关。当务之急是在以下几方面实现技术突破:一是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技术。我国目前煤炭使用量在能源使用总量中约占70%,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二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技术。废弃物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就是把放错位置的资源重新利用好,使生产过程由过去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走资源循环利用之路。三是发展太阳能、水力、地热能的技术。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2/3国土面积的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陆地表面每年接收太阳能辐射相当于17000亿吨标准煤。我国水力发电潜力大,目前水力发电1亿千瓦,仅占发电总量的24.6%。我国地热储量达1353.5亿吨煤热量单位,有待于开发利用。此外,还应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的技术。
树立全社会崇俭抑奢的理念。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政府应起到表率作用,大力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把勤俭节约列入干部考核内容。除了做好自身的节约,政府还应制定节约规划,完善节约的体制机制,并做好监督检查和统计工作,将节约型社会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广大公民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体。每个公民都应具有勤俭节约的道德情操和良好习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每人节约一滴水、一滴油、一寸木材,乘上13亿,就是一笔巨大的数目。
鼓励节约能源的重要举措
2006年,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取消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一些限制。这是节约能源、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燃油消耗少是小排量汽车的突出特点。据测算,排量1.0与排量1.6以上的汽车比较,百公里耗油可节约30%至50%。根据国际经验,未来用油增长最快的是机动车,而机动车节油最经济有效的办法就是制定和实施燃油经济性标准等相关制度,鼓励和引导消费者购买低油耗的小排量汽车。目前,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已成为汽车发展的主流和消费的热点。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比例已占70%以上。积极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也更符合我国能源供给实际。
“十一五”时期,我们要实现单位GDP能耗大幅下降,任务十分艰巨。现实要求我们,必须下大力气节约能源,无论在生产领域还是消费领域,都把节能放在突出位置。在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时,体现节能优先的方针。但在实践中,节能工作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一些地区和部门对节能重要性尚缺乏足够的认识,节能优先的方针还没有落到实处;尚未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节能新机制;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不够,对一些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共性和关键技术开发不够;节能监管和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滞后,等等。此次有关部门联合起来,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算是开了一个好头,受到了广大生产厂商和使用者的普遍欢迎。我们希望各地区各部门都能够抓紧采取更多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以新举措开创节能新局面。
比如,大力推广绿色照明工程。我国的照明用电约占社会总用电量的13%,但高效节能灯使用量严重偏低,2003年约为3.56亿只,而普通白炽灯的使用量高达30多亿只。据测算,用高效节能灯替代白炽灯可节电70%—80%,用电子镇流器替代传统电感镇流器可节电20%—30%,交通信号灯由发光二极管替代白炽灯,可节电90%。专家估计,如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12亿只高效节能灯,其节电效果相当于新建一个三峡工程。
又如,进一步降低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建筑节能空间非常大。据专家分析,通过设计改造、新型节能墙体材料推广等手段,我国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全面执行节能50%的标准是现实可行的;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即使在达到了节能50%的目标以后仍有进一步大幅度节能的潜力。但现实情况却是,虽然我国陆续制定和颁布了各气候区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但全国城市每年新增建筑中达到节能建筑设计标准的却很少。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再比如,积极鼓励发展余热余压利用。在钢铁、水泥、煤炭等重点工业领域,常常存在着余热余压的问题。这些余热余压如果得到充分利用,不但能节约大量能源资源,而且还能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煤层气表现的尤为突出。有关部门测算,通过地面煤层气开发和地面采空区、废弃矿井和井下瓦斯抽放,瓦斯气年利用量可达到10亿立方米,相当于年节约135万吨标准煤,既节约了能源,又为煤矿安全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一样,绿色照明产品的推广、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的进一步降低、余热余压的充分利用,都需要有力措施的激励和支持。国内外实践也表明,节能在很多方面属于市场调节失灵的领域,离不开必要的行政调控和引导。现在,国家已制定《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并组织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着力建立促进能源节约的体制机制。各地区各部门应充分认识到节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并结合本地区和本部门工作的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坚持把节能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在节约和替代石油、燃煤工业锅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重点突破,力争节能取得明显成效,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和生态良性循环的协调统一。对企业而言,相关节能措施的出台和落实,会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企业应紧紧抓住机遇,尽快行动起来,在节能上挖潜增效。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切实用大力气抓紧抓好。
这几年,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从总体上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仍十分突出。据统计,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0立方米,是国外先进水平的10倍,多数城市供水跑冒损失超过20%;矿产资源回收率仅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以上。其中,煤炭综合回收率为30%,小型煤矿仅为10%—15%,大量尾矿资源浪费。
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我们要坚持和实施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切实抓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抓好重点行业、领域、产业园区和城市循环经济试点,落实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方案,做好跟踪和指导工作。
第二,坚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按照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要求,修订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完善土地使用市场准入制度,推进土地复垦,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试点,加大墙体材料革新,防止盲目建设大广场、大马路等“形象工程”,严格限制毁田烧砖。
第三,大力推进能源节约。突出抓好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大力发展节能型交通运输工具和农业机械,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控制高耗油汽车的发展。推动新建住宅、公共建筑节能和现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广节能环保型空调、冰箱等家电产品,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居民住宅和全社会推广采用节能照明产品,严格执行公共建筑夏季空调室内温度最低标准。推行以节能信息传播、综合资源规划和电力需求侧管理、节能产品认证和能效标识管理、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投资担保、节能自愿协议为主要内容的节能新机制。
第四,着力做好节约用水的工作。加大城镇节水设备和器具的推广使用力度,推进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加快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搞好农业节水灌溉。大力实施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加快供水管网改造,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严格限制超采、滥采地下水。
第五,切实推进原材料节约。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降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提高原材料利用率。推行木材节约代用,减少产品加工余量。大力节约包装材料,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食品和用品等过度包装问题,大力推广散装水泥。
第六,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建立有利于综合利用资源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社会活动体系,积极推动矿产资源综合开发、综合利用,全面开展工业废弃物综合开发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积极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秸秆综合利用。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在节约资源能源上取得明显成效。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价格、财税、投资政策,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宣传教育,狠抓落实,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节约是美德,更是责任。建立节约型社会我们能做很多,而且只是举手之劳。如看完电视关掉电源、拔掉插头能省电;采用节能灯,并随手关灯;夏季开空调时调高1℃,以每天开10小时计,1.5匹机即可省0.5度电;冰箱放置通风处,不要被太阳晒到,及时除霜也能省电;煮饭时把淘洗过的米浸泡15分钟再煮也能省电或煤气等等。生活中,我们该节约的地方很多,有些是举手之劳,就看我们有没有这个意识。愿节约的好习惯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
希望我们的国家和所有人民能够为构建节约型社会再接再厉。
第三篇:构建节约型社会,从现在做起
构建节约型社会,从现在做起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建章立制,弥补体制、机制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诸多漏洞,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每一个成员切实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份资源。倾力打造节约型政府
打造节约型政府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应有之义,不仅对全社会起着表率作用,而且对控制和降低资源消
费增长有着直接的重要作用。
7月初,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切实加强资源节约,提出办公区域的夏季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尽量减少电梯使用,坚决杜绝长明灯、长流水等具体要求。目前,中央国家机关正在建立和完善资源消耗统计报告制度,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消耗定额,积极推行资源节约型的政府采购工作,广泛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研究降低公务用车能耗的具体措施。
水利部制订了部机关大院2005年节能实施方案,对包括水、电、办公用品等方面的节约都作了详细规定。记者发现,在水利部机关大院,浇灌草坪的水是从附近的喷泉池里抽取上来的。喷泉池的水以前每两周换一次,换下来的水直接入地,现在,部机关服务局利用水泵把水引出来浇花、养护草坪,省了不少水。国家林业局则规定,机关所有部门人员在复印文件和材料时,坚持纸张两面复印,打印文件草稿时也是两面打印。“举手之劳,省下的就是宝贵资源。我们务林人对这一点感受尤其深刻。”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说。
一些地方政府也采取了富有特色的节能措施。北京市政府机构力争今年全年节能8%以上,通过选定10家单位进行试点,为在政府机构实行能耗、水耗定额管理提供经验。目前,上海市相关部门正联合上海市节能服务中心,对人民大厦以及17个区县人民政府的办公大楼进行用能设备诊断评估,包括水、电、煤气、风机、锅炉等。
节约要有系统思路与连环举措
各级政府除了做好自身的节约工作外,还要在全社会的范围做好节约规划,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节约标准,推广节约技术。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向记者透露,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总局正在联合开展建立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工作,预计将在明年进行试点。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姜伟新表示,我国将加快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框架,发改委将配合全国人大环资委员会研究组织起草循环经济促进法。另外,我国将进一步修订节约能源法,与可再生能源法配套的实施细则以及相关的措施和办法正在制订中。
标准是从源头控制能耗的技术措施和政策手段。国家标准委副主任张延华最近指出,国家标准委正和相关部门加紧制订《2005~2007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计划》,一大批产品能效标准和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也在紧锣密鼓地修订、制定中。力争用3~5年时间,在我国建成适合经济发展和节约型社会需要的节能和环保标准体系。从7月1日起,旨在控制汽车油耗、节约石油能源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已开始实施。
据了解,最新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了10大重点节能工程,今年将启动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建筑节能、政府机构节能、绿色照明、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7项工程。
除了法律、法规、标准等的完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强调:“出台相应的经济、财税激励政策,才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我国对于节能的财税激励政策,在上世纪80年代有“固定资产投资调节税”,即对北方节能建筑给予零税率的优惠。目前,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财税政策作为建设节约社会的保障措施,将会有重大突破。据了解,国务院相关部门正着手研究调整高耗能产品进出口政策、适时开征燃气油税、完善消费税制、研究制定低能耗、低污染车辆的财税政策等。
刚刚通过的《北京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城市规划纲要和2005年行动计划》,标志着北京循环经济全面启动。同时,北京市今年计划建立节能监察机构,对能源消耗进行监测,加强节能执法。北京市还确定了包括大型公共建筑、政府部门和高耗能企业在内的50个试点单位,计划通过招标能源管理公司,对这50家单位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改造,以达到更加经济的能源使用效果。另外,北京市还在积极制订和出台建筑节能标准,使建筑节能有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
最近,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开始对《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修订草案)》进行一审,其中一项引人注目的规定是采取措施限制企业对产品的过度包装,促进产品包装的减量化。另外,上海绿色电力认购营销已正式启动,宝钢股份、上海烟草、松下电器等12家企业自愿认购了上海地区利用风力生产的部分绿色电力。上海是我国率先探索实施绿色电力机制的城市,也是发展中国家中第一个进行尝试、探索绿色电力机制的城市。
发展循环经济,走生态型企业
第四篇:试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试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摘要: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缓解资源瓶颈制约,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在新形势下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面对我国资源约束的突出矛盾,必须加速推进资源型社会的建设,但是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各种限制和障碍。为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表率作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切实解决盲目过度投资等突出问题,建立可行的体制、机制,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构建;资源节约;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
绪论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最为基础的物质条件。相对于漫长的历史长河来说,我们人类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是极其有限的。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有限的资源不能承载人口、经济的增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解决日益破坏严重和有限的自然资源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1]。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受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2]。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推进资源节约工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缓解资源瓶颈制约,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是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3]。
本文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理论出发,分析我国的资源现状和管理状况,论述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提出了对策。
一、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理论
(一)、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提出及其内涵
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4]。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建议》中关于我国今后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要求的一个重大亮点,是党中央高瞻远瞩,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改变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而设计的一条科学的、持续的发展轨道。而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资源现状与管理状况
20纪90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提速,资源消耗量也扶摇直上,加之不少地方和行业经济发展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资源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的状况不断加剧,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人均拥有量却相当少,主要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铝土矿、铜矿、铁矿人均探明储量仅分别占世界平均水平的7%、8%、11%、17%、35%;其他如:人均水资源、人均森林面积、人均草地面积仅分别占世
界平均水平的25%、16.7%、50%。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
在如此严峻的资源形势下,我国不少地方还一直走的是依靠过度消耗资源来推动经济粗放式增长的发展之路,“高投入、高肖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益”现象普遍,资源损失浪费极为严重。据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的消耗量,分别为世界消耗总量的7.4%、31%、30%、27%、25%和40%,而创造的GDP却只占世界总量的4%。2003年,我国近40%的石油、50%的铁矿、60% 的铜矿石依靠进口。2005年,我国石油、铁矿的进口率分别达到45.5%、50.94%。据专家估计,到2010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资源将有34种依靠进口;到2020年将增加到36种;到2030年则可能达到42至43种。尤其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铁矿石、氧化铝等重要矿产资源将长期短缺[1]。
严峻的资源形势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因素。近年来,党和政府把节能降耗工作放在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我国依靠大量消耗资源实现经济粗放型增长的势头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温家宝总理曾强调指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可见,在资源与发展矛盾尖锐的现今,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存在着其紧迫性和必然性,我们必须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由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性决定的规律是指事物发展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自然界也不例外,自然界的发展也有自身的规律,人类要想更好的生存,不能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改造自然,要注意发现自然界的规律,并很好地利用规律来为人类谋福利。恩格斯早在17世纪70年代就以其敏锐的洞察力警告过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但由于当时社会制度的局限,加之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展开尚未充分,从而缺乏一种切肤之痛,人们长期以来并未意识到以全球性问题为代表的潜在危机,直到近几年来,人们在遇到资源缺乏的问题时,才感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节约资源的重要性[4]。
(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由于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淡水资源、耕地紧缺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类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代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自然界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如果人类一味以自我为中心去发展经济来满足自身的需求,而不注重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与枯竭,给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造成威胁。基于这种基本国情,增强节约意识,推进资源节约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缓解资源瓶颈制约,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三)、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在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营造人民良好的生活环境。
(四)、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当代,环境与生态危机已不仅是一个狭义的经济或技术问题,而是广泛涉及国际政治、经
济、贸易和文化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石油、矿产等重要资源进口越来越多,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越来越大。过多地进口资源,不仅耗费大量资金,而且会加剧国际市场供求矛盾,带来一系列经济、政治、外交方面的问题。而要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资源问题,着眼点和立足点必须放在国内。因此,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对于确保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4]。
三、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对策
(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表率作用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先进意识是不能在群众中自发产生的,要进行灌输。所以,即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作为就是引导,这种价值引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为重要[4]。国务院有关部门都要认真履行职能,围绕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作,尽快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指导各地方、各方面节约资源工作。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发挥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作用,共同搞好资源节约活动。政府要带头节约资源,国务院各部门要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走在全国前面,自觉做节约资源的表率。地方各级政府也要带头做好节约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和所有公务员都要率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节约资源。
(二)、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是目前国际上最能代表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模式选择。其核心是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重构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利用模式,使得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5]。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 产品—— 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没有真正的废弃物,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从而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三)、切实解决好热点行业盲目过度投资等突出问题
目前投资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基础设施、房地产业等方面的投资,拉动钢铁、水泥等热点行业的投资,这些热点行业的投资,又造成了煤电油运等重要生产资料供应紧张,进而又推动了相关行业的投资。这是一种投资的内部循环,没有形成最终消费。因此这种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支撑基础是脆弱的,难以持续的,将导致生产能力过剩,市场需求不足,可能引发经济的大起大落。我们一定要正确理解和坚决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坚决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坚决遏制钢铁、水泥等热点行业盲目过度投资,坚决防止和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把加快发展的热情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统一起来,努力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
(四)、建立有利于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
节约型机制是节约型制度、体制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形成的互为关联、相互作用、彼此约束、协调运转的各种机能的总和。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节约型机制是一个大系统,它通过节约型管理系统来具体运作。此外,还应实行节约奖励政策。在核定能源、水等重要资源消耗的基数的基础上,国有事业单位可以将一定的拨款额度作为节约奖金发放。还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把节约的资金返还给实现节约的单位,由其自主使用,各类企业节约的资金也可按一定的比例抵扣地方税收,以示奖励。
四、结论
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长期战略任务,其根本目的是解决我国日益尖锐的资源与发展矛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严峻的资源形势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因素,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存在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是物自身发展的规律性、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分析,本文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提出了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表率作用;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切实解决好热点行业盲目过度投资等突出问题和建立有利于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等对策。
参考文献:
[1] 李晓娟.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几点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7,30(4).[1] 李少民.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问题研究[J].地方财政研究,2008,(5).[5] 王克群.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J].实事求是,2004,(4).[2] 杨红建.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J].福建理论学习,2007.[3] 李丽丹,邱玲等.用绿色化理念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J].环境保护科学,2007,33(2).
第五篇:师友结伴同行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的课程主要以“如何交往,如何形成沟通能力”为切入点,立足学生的主要交往领域——学校的人际交往,比较全面的分析往的能力和艺术,又涉及交往中的品德和规范,旨在引导学生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能正确认识异性同学心理发展、情感发展、道德发展和交往意识与能力的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青春期闭所心理及其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授法,故事调波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举例法等来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怎样与同学,异性,老师交往,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同学交往中,尊重他人,宽容诚信,追求友谊,但不失原则;在与异性交往时,正确认识对异性的情感;与
对应课标
一:1.2 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
二:1.4 了解教师的工作,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三:1.5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原则与尺度。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专题划分
专题一
所需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了解是青春期闭所心理及其危害2:知道受欢迎的品质有哪些
3:知道交友的原则是什么4:明白获得更多友谊的方式
1:什么是青春期闭所心理及其危害2:怎样扩大自己的交友范
专题问题设计
3:受欢迎的品质有哪些?4:交友的原则?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课前搜集整理的资料,如文档、图片等,PPT演示文稿等。
常规资源:教材、教案等。
其他支持资源:U盘、学习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1:认识自己的人际圈——人际关系树轮图
学生按照课本当中所给的人际关系树轮图写一写自己的知心朋友,较好的朋友,一班同学或熟人都有那些人?
老师找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人际关系树轮图。
询问我们与知心朋友,较好的朋友,一班同学或熟人都会做什么?
思考:朋友对我们是否重要?
(设计意图:1:通过学生自己去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能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人际圈:。2:通过询问我们与知心朋友,较好的朋活动2:朋友的重要性——调波(全脑开发的一种方法)
请学生闭上眼睛,调整呼吸(腹式呼吸法)按照老师的描述开始在大脑中想象并形成画面。
老师描述故事(关于离开朋友的生活)
睁开眼睛后,问大家的感受。
思考我们能离开朋友吗?(闭锁心理)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友谊?(扩大自己的人际圈及受欢迎的品质。)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方法,能够使故事当中的的人物变成自己,这样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故事中主人公的感活动3:全脑记忆法:
教给学生故事串联法,用于以及本节所学过的知识。
记忆反馈:检查学生的知识记忆。
(设计意图:思想品德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对于知识点的识记也尤为重要,所以教第二课时
活动1: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
不知什么原因,小伟昨晚又没做作业。想到朋友又要挨批评,小鹏……
(1)小组讨论小鹏会怎么做?这样的朋友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2)小组总结自己的答案,并与大家分享。
(3)教师总结点评学生的发言。并运用DISC性格分析来帮助学生怎样劝说你的朋友写作业的同时,又不伤害你们之间的友谊。
(4)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
(设计意图:小组的讨论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够加深学习的印象。并且根据DISC性格分析能够活动2:交友原则
课本33页的案例进行分析。
小组讨论课本中所给的问题。
(2)小组总结自己的答案,并与大家分享。
(3)教师总结点评学生的发言。
(4)思考:交友的原则是什么?还需要我们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小组的讨论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够加深学习的印象。让学生真正理解交友的原则。)活动3:全脑记忆法:
教给学生故事串联法,用于以及本节所学过的知识。记忆反馈:检查学生的知识记忆。
(设计意图:思想品德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对于知识点的识记也尤为重要,所以教
评价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