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注青少年犯罪 照亮迷失者归途
关注青少年犯罪,照亮迷失者归途
-——关于青少年犯罪改造及安置情况的专题调研
(一)走进山东省未教学校实地调研
为了解迷失青少年的基本情况以及安置情况,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光之播种者”团队于7月7日前往山东省未成年人劳动教养学校进行山东省关于青少年犯罪的专题调研。
下午1时,团队队长吕筱文带领队员们到达山东省未成年人劳动教养学校,吴政委、高校长和燕大队等5名领导予以热情接待。在高校长简要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后,团队成员就青少年犯罪原因、劳教内容和劳教后的出路三个方面进行了提问。
从吴政委的讲解中了解到,教养学校中70%—80%的青少年犯罪是由家庭原因引起的。多数犯罪青少年由于父母离异或外出打工等因素的影响,长期缺乏监督管教和父母关爱,从而过早地进入社会,导致他们被不良社会风气侵染;而由于沉迷于网络而导致的盗窃、抢劫、勒索犯罪也占到了很大一部分比例;除此之外,还有突发性事件导致的意外犯罪等。在未成年教养学校展开的社会考察中,发现犯罪青少年大多来自农村,考察结果认为这是当前“城乡一体化”的产物,在接轨的过程中,城乡结合部的部分人群面对突如其来的财富,不知道如何将其用在正途,导致了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赌博,并造成犯罪。如果精神文明可以追得上物质文明的脚步,那么相信此类事件会有所减少,加强未成年精神文明教育刻不容缓。
“学校主要培养的是青少年尊重他人劳动、感恩、诚实守信的态度。”燕大队如是说道。
除此之外,迷失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受到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有爱心帮教团”为其提供帮扶教育,也有政府的安置政策,还有妇女儿童中心、省农科院和省广播电台的帮助。劳教过程中,青少年进行试工、试农、试学学习,学校主要培训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当劳教学习进行三分之二时,对于表现良好的青少年,劳教学校可以安排其提前结校。对于马上要回归社会的青少年,劳教学校会为尽量其安排接收学校和单位。
随后,高校长安排了五名改造情况良好的学员与队员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从他们口中,队员们了解到,他们进入劳教学校后,所接受的教育分为入所教育、思想教育和出所教育。在教期内,学员们上午进行思想道德、法律常识的学习以及技能的学习,下午进行劳动,晚上可以在活动室里看电视、下象棋、玩快板等放松身心。劳教学校还会不定期举办篮球比赛、红歌比赛、演讲比赛等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活动,以期给予学员们最接近社会的改造和学习环境。几位学员在谈话的最后纷纷表示希望改造期过后可以重新回到学校或找到工作,重新过回正常的生活。
调研活动的最后,高校长带领队员们观看了腰鼓队的训练,气势磅礴的腰鼓表现出了这些曾经误入歧途的少年们心中想要重新回到社会的渴望和他们切实的努力。
(二)泉城广场调查宣传实录
7月8日上午9时,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光之播种者”团队来到济南市泉城广场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市民对青少年犯罪的认知。
泉城广场上人来人往,有不少都是外来观光的游客。队员们把主要活动区域定在了较为凉爽的名人长廊和银广入口附近,而调查群体方面尽量做到不仅仅局限在某一特定年龄段或某一职业。上午11时30分,调查活动顺利结束,此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34张,收回有效问卷122张。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由于市民们对于青少年犯罪情况不甚了解,加上受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对于从未教所回归社会的青少年有着或多或少的排斥心理,这也是影响青少年出校安置的最重要因素。
根据调查结果,队员们将宣传侧重点定位于让市民们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基本原因和他们真实的改造及心理状况上,通过部分实例向市民宣传安置措施与安置情况,希望能纠正广大市民对于青少年犯罪者的错误认识,减少对他们的偏见和排斥。
通过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相信那些曾经迷失的青少年从劳教学校出来后,可以被社会接纳并尽快过上正常的生活。
(文/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光之播种者”团队)
第二篇:关注青少年犯罪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者,是先进文化的运用者,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拓者,他们背后凝聚着一双双殷切期盼的目光。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青少年的成长条件和成长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青少年误入歧途、违法犯罪问题日渐突出,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一、青少年犯罪现状从总体来看,青少年主流是好的,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他们敏捷的思维、超强的记忆和蓬勃的朝气代表着新世纪青少年的精神风貌。但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从全国范围来看,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逐步成为社会犯罪主角。并且呈犯罪性质暴力化、犯罪方式团伙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等特点,在调查中,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犯罪占青少年犯罪总人数的38.4%,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9周岁,所占比率最大的是17周岁,25岁以下青少年平均犯罪年龄为19.1周岁。他们多是在小学、初中文化程度。从平定范围来看,各级领导和“关工委”长期努力,青少年违法犯罪率是很低的,但这不能说没有问题,据我观察,在青少年当中普遍存在着偏执、自私、爱慕虚荣、骄纵蛮横等性格特点,盲目崇拜西方国家、鄙夷唾弃传统美德,如不孝敬父母、不尊敬师长、惟我独尊、惟利是图等;校园里的早恋、以及网络时代特有的网恋与随之而来的见面、同居、性乱已不是空穴来风,学生中称王称霸,合伙抢劫事件时有发生,教师稍加批评,动辄离校出走,甚至行凶杀人,去年我县某校就有此类事件发生,部分教师明哲保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比如小学生中把许多优秀文化诗篇和歌曲改的面目全非。什么“口水流下三千尺”、“处处蚊虫咬”、什么“五年级单车带女人”、什么“太阳天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着炸药包;我要炸学校,校长不知道,你拉稀。我就跑,炸的校长天天四处跑”等,所有这些问题反映了青少年身上潜在的道德暗流,也是构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因此,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而应该防微杜渐,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二、青少年犯罪思索
1、“金钱”价值观和社会不良文化氛围给青少年犯罪以潜移默化的诱导。根据调查分析,人们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价值观念也发生巨变,金钱至上,唯金钱是瞻等思想泛滥,并严重侵蚀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诱发青少年向往金钱物质,使得一些青少年为获不义之财疯狂作案。加之一些宣传暴力的电影和文化作品的影响,导致社会规范失控,青少年犯罪上升。受“金钱”价值观和社会不良文化影响并导致犯罪的情况令人触目惊心。犯抢劫、偷盗罪的未成年人则多为影视里花天酒地的生活方式所诱惑,不少杀人犯纯粹是对一些影视镜头的刻意模仿,涉嫌性犯罪的未成年人几乎全部观看过淫秽影碟或访问过色情网站。此外,还有一些网吧、不健康的娱乐场所和“玩就玩个心跳”、“过把瘾就死”等反映社会转型期的一种浮躁心态及其他一些灰色民谣、黑话、小道消息,无不对青少年身心造成消极的影响。这些不良文化氛围若得不到及时打击和控制,不仅会直接导致青少年犯罪,而且还将影响整个社会。
2、家庭教育的诸多缺陷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影响着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甚至可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庭经济上的贫困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和信心;而独生子女家庭中“小皇帝”、“小公主”教育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以自己为核心、随心所欲、我行我素的性质,这种表现其实也是民主自由时代另类专制的复活;望子成龙的心态,迫使孩子从小就承受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幼小心灵受到撞击和伤害;家庭暴力的影响,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埋下了逆反的种子和实施暴力犯罪的祸根;现代家庭的不稳定性,导致孩子从小失去家庭温暖,缺少亲情的呵护,极易误入歧途。
3、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学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园地,然而受升学率的影响,重智轻德,片面追求教学成绩,只抓分数、只抓优生,对后进生置若罔闻,放任自流,使思想道德法制教育流于表面化、形式化,政教部门形同虚设。导致许多青少年学生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不知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缺乏普通的法律常识,头脑中没有辨别是非的标准,不懂法、不知法,也就谈不上遵纪守法,这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更有甚者,少数教师法制观念淡薄,不仅没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还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如体罚或变相体罚,侵犯学生的人身权利;还有一些学校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动辄开除,将未成年人推向社会,最终使他们走向犯罪。
4、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
第三篇:关注青少年犯罪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注青少年犯罪 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者,是先进文化的运用者,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拓者,他们背后凝聚着一双双殷切期盼的目光。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青少年的成长条件和成长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青少年误入歧途、违法犯罪问题日渐突出,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一、青少年犯罪现状
从总体来看,青少年主流是好的,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他们敏捷的思维、超强的记忆和蓬勃的朝气代表着新世纪青少年的精神风貌。但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从全国范围来看,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逐步成为社会犯罪主角。并且呈犯罪性质暴力化、犯罪方式团伙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等特点,在调查中,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犯罪占青少年犯罪总人数的38.4%,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9周岁,所占比率最大的是17周岁,25岁以下青少年平均犯罪年龄为19.1周岁。他们多是在小学、初中文化程度。
从平定范围来看,各级领导和“关工委”长期努力,青少年违法犯罪率是很低的,但这不能说没有问题,据我观察,在青少年当中普遍存在着偏执、自私、爱慕虚荣、骄纵蛮横等性格特点,盲目崇拜西方国家、鄙夷唾弃传统美德,如不孝敬父母、不尊敬师长、惟我独尊、惟利是图等;校园里的早恋、以及网络时代特有的网恋与随之而来的见面、同居、性乱已不是空穴来风,学生中称王称霸,合伙抢劫事件时有发生,教师稍加批评,动辄离校出走,甚至行凶杀人,去年我县某校就有此类事件发生,部分教师明哲保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比如小学生中把许多优秀文化诗篇和歌曲改的面目全非。什么“口水流下三千尺”、“处处蚊虫咬”、什么“五年级单车带女人”、什么“太阳天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着炸药包;我要炸学校,校长不知道,你拉稀。我就跑,炸的校长天天四处跑”等,所有这些问题反映了青少年身上潜在的道德暗流,也是构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因此,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而应该防微杜渐,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二、青少年犯罪思索
1、“金钱”价值观和社会不良文化氛围给青少年犯罪以潜移默化的诱导。根据调查分析,人们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价值观念也发生巨变,金钱至上,唯金钱是瞻等思想泛滥,并严重侵蚀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诱发青少年向往金钱物质,使得一些青少年为获不义之财疯狂作案。加之一些宣传暴力的电影和文化作品的影响,导致社会规范失控,青少年犯罪上升。受“金钱”价值观和社会不良文化影响并导致犯罪的情况令人触目惊心。犯抢劫、偷盗罪的未成年人则多为影视里花天酒地的生活方式所诱惑,不少杀人犯纯粹是对一些影视镜头的刻意模仿,涉嫌性犯罪的未成年人几乎全部观看过淫秽影碟或访问过色情网站。此外,还有一些网吧、不健康的娱乐场所和“玩就玩个心跳”、“过把瘾就死”等反映社会转型期的一种浮躁心态及其他一些灰色民谣、黑话、小道消息,无不对青少年身心造成消极的影响。这些不良文化氛围若得不到及时打击和控制,不仅会直接导致青少年犯罪,而且还将影响整个社会。
2、家庭教育的诸多缺陷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影响着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甚至可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庭经济上的贫困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和信心;而独生子女家庭中“小皇帝”、“小公主”教育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以自己为核心、随心所欲、我行我素的性质,这种表现其实也是民主自由时代另类专制的复活;望子成龙的心态,迫使孩子从小就承受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幼小心灵受到撞击和伤害;家庭暴力的影响,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埋下了逆反的种子和实施暴力犯罪的祸根;现代家庭的不稳定性,导致孩子从小失去家庭温暖,缺少亲情的呵护,极易误入歧途。
3、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学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园地,然而受升学率的影响,重智轻德,片面追求教学成绩,只抓分数、只抓优生,对后进生置若罔闻,放任自流,使思想道德法制教育流于表面化、形式化,政教部门形同虚设。导致许多青少年学生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不知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缺乏普通的法律常识,头脑中没有辨别是非的标准,不懂法、不知法,也就谈不上遵纪守法,这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更有甚者,少数教师法制观念淡薄,不仅没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还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如体罚或变相体罚,侵犯学生的人身权利;还有一些学校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动辄开除,将未成年人推向社会,最终使他们走向犯罪。
4、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分辨是非能力较差,其涉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等,发生激情犯罪,后悔莫及。
三、防范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从青少年违法犯罪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青少年犯罪的主体主要是受教育不良的中学生、特别是由于各种原因辍学的中学生,因此进一步健全、完善青少年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机制,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德育工作和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同时提倡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方法,也是最根本的方法。
1、倡导良好社会风尚,构筑社会防线。“我们给子孙留下什么样的世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1)全社会的人都要有一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大爱心,支持“希望工程”,把那些失学、辍学、生活无着落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长期关心、爱护;要加强社会教育,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关工委、综治办、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科学知识教育;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2)公安部门尤其是基层派出所应与学校建立固定联系制度,经常组织民警深入到有劣迹人员出没的地段进行布控,并加大处罚力度,使不法之徒不敢、不能、不去骚扰中小学生,加强青少年易发犯罪地点的巡查, 如网吧等场所,经常性的开展“警校共建”活动,拍摄、播放法制录像片,举办法制图片巡回展,上法制课等形式,以案说法,以法育人,把社会负面因素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从思想上牢筑青少年预防犯罪警戒线,提倡引导青少年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
第四篇:2关注青少年成长 预防青少年犯罪
关注青少年成长 预防青少年犯罪没有发布
2011年4月18日上午永安社区家长委员会成员和社区“五老”“十大员”在辖区内广场小区和网吧发放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宣传单.利用电子屏、板报、墙报、展板、文艺演出、座谈、讲故事等形式展开宣传。
永安社区关心下一代委员会近年来开展“心手相连社”区志愿者与未曾成年人结对子、离退休老党员与未曾成年人结对及团干部和团员骨干在社区进行一帮一或多帮一或多帮多结对子,充分发挥大学生智力优势,从学习上、思想上、生活上关心、帮助辍学留守儿童孤儿残疾儿童服刑人员子女弱势青少年。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青少年教育中的优势,建立了一支“五老” “十大员”及在职党员为主要力量的20人参与的校外辅导员队伍,重点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做好对失足青少年的帮教与结对工作。目前结成帮教对子对,使名失足青少年走上学习或工作岗位。社区家长学校副校长赵彦宏说:“永安社区通过结对子的形式帮助社区青少年以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加强学习,适应社会,实现自我,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进一步维护了社区的社会稳定”。
永安社区吕淑英
第五篇:关注青少年犯罪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注青少年犯罪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者,是先进文化的运用者,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拓者,他们背后凝聚着一双双殷切期盼的目光。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青少年的成长条件和成长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青少年误入歧途、违法犯罪问题日渐突出,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一、青少年犯罪现状
从总体来看,青少年主流是好的,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他们敏捷的思维、超强的记忆和蓬勃的朝气代表着新世纪青少年的精神风貌。但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从全国范围来看,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逐步成为社会犯罪主角。并且呈犯罪性质暴力化、犯罪方式团伙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等特点,在调查中,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犯罪占青少年犯罪总人数的38.4%,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9周岁,所占比率最大的是17周岁,25岁以下青少年平均犯罪年龄为19.1周岁。他们多是在小学、初中文化程度。
从平定范围来看,各级领导和“关工委”长期努力,青少年违法犯罪率是很低的,但这不能说没有问题,据我观察,在青少年当中普遍存在着偏执、自私、爱慕虚荣、骄纵蛮横等性格特点,盲目崇拜西方国家、鄙夷唾弃传统美德,如不孝敬父母、不尊敬师长、惟我独尊、惟利是图等;校园里的早恋、以及网络时代特有的网恋与随之而来的见面、同居、性乱已不是空穴来风,学生中称王称霸,合伙抢劫事件时有发生,教师稍加批评,动辄离校出走,甚至行凶杀人,去年我县某校就有此类事件发生,部分教师明哲保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比如小学生中把许多优秀文化诗篇和歌曲改的面目全非。什么“口水流下三千尺”、“处处蚊虫咬”、什么“五年级单车带女人”、什么“太阳天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着炸药包;我要炸学校,校长不知道,你拉稀。我就跑,炸的校长天天四处跑”等,所有这些问题反映了青少年身上潜在的道德暗流,也是构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因此,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而应该防微杜渐,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二、青少年犯罪思索
1、“金钱”价值观和社会不良文化氛围给青少年犯罪以潜移默化的诱导。根据调查分析,人们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价值观念也发生巨变,金钱至上,唯金钱是瞻等思想泛滥,并严重侵蚀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诱发青少年向往金钱物质,使得一些青少年为获不义之财疯狂作案。加之一些宣传暴力的电影和文化作品的影响,导致社会规范失控,青少年犯罪上升。受“金钱”价值观和社会不良文化影响并导致犯罪的情况令人触目惊心。犯抢劫、偷盗罪的未成年人则多为影视里花天酒地的生活方式所诱惑,不少杀人犯纯粹是对一些影视镜头的刻意模仿,涉嫌性犯罪的未成年人几乎全部观看过淫秽影碟或访问过色情网站。此外,还有一些网吧、不健康的娱乐场所和“玩就玩个心跳”、“过把瘾就死”等反映社会转型期的一种浮躁心态及其他一些灰色民谣、黑话、小道消息,无不对青少年身心造成消极的影响。这些不良文化氛围若得不到及时打击和控制,不仅会直接导致青少年犯罪,而且还将影响整个社会。
2、家庭教育的诸多缺陷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影响着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甚至可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庭经济上的贫困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和信心;而独生子女家庭中“小皇帝”、“小公主”教育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以自己为核心、随心所欲、我行我素的性质,这种表现其实也是民主自由时代另类专制的复活;望子成龙的心态,迫使孩子从小就承受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幼小心灵受到撞击和伤害;家庭暴力的影响,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埋下了逆反的种子和实施暴力犯罪的祸根;现代家庭的不稳定性,导致孩子从小失去家庭温暖,缺少亲情的呵护,极易误入歧途。
3、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学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园地,然而受升学率的影响,重智轻德,片面追求教学成绩,只抓分数、只抓优生,对后进生置若罔闻,放任自流,使思想道德法制教育流于表面化、形式化,政教部门形同虚设。导致许多青少年学生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不知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缺乏普通的法律常识,头脑中没有辨别是非的标准,不懂法、不知法,也就谈不上遵纪守法,这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更有甚者,少数教师法制观念淡薄,不仅没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还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如体罚或变相体罚,侵犯学生的人身权利;还有一些学校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动辄开除,将未成年人推向社会,最终使他们走向犯罪。
4、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分辨是非能力较差,其涉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等,发生激情犯罪,后悔莫及。
三、防范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从青少年违法犯罪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青少年犯罪的主体主要是受教育不良的中学生、特别是由于各种原因辍学的中学生,因此进一步健全、完善青少年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机制,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德育工作和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同时提倡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是预防青少年违法
犯罪的主要方法,也是最根本的方法。
1、倡导良好社会风尚,构筑社会防线。“我们给子孙留下什么样的世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1)全社会的人都要有一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大爱心,支持“希望工程”,把那些失学、辍学、生活无着落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长期关心、爱护;要加强社会教育,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关工委、综治办、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科学知识教育;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2)公安部门尤其是基层派出所应与学校建立固定联系制度,经常组织民警深入到有劣迹人员出没的地段进行布控,并加大处罚力度,使不法之徒不敢、不能、不去骚扰中小学生,加强青少年易发犯罪地点的巡查,如网吧等场所,经常性的开展“警校共建”活动,拍摄、播放法制录像片,举办法制图片巡回展,上法制课等形式,以案说法,以法育人,把社会负面因素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从思想上牢筑青少年预防犯罪警戒线,提倡引导青少年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构筑学校防线。(1)端正教育态度,转变教育观念。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努力克服和扭转重智轻德的不良倾向,做好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不能动辄采取“劝退”和“改变环境”的做法,将他们逐出校门,而应采用教师、班干部对帮教的办法,耐心进行疏导教育,向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心,帮其消除自卑感,让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师长的关爱,促其转变。(2)加大法律常识课和思想品德课的比重,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工作真正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计划,使中小学生除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外,能够初步了解和掌握一些与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培养分辨是非能力和遵纪守法的品德,从思想上强化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3)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督导,通过建立“预防学生犯罪”的学校领导任期责任制,将学生违法犯罪率和辍学率、失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标准,纳入目标管理,实行一票否决,确保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提高全民素质,构筑家庭防线。搞好家庭教育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础。(1)要经常性地举办青少年父母的法制学习班,不断提高家长的素质,使其尽到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为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其社会化奠定好早期基础;自觉保持婚姻家庭的相对稳定,营造良好、融洽的家庭氛围,充分发挥家庭这“第一学校”的作用,防止给青少年学生造成心灵上的创伤;同时还要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不越轨、不出格,以自己的良好行为给子女树立榜样,规范和引导青少年的言行举止。(2)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克服和纠正简单粗暴、娇惯溺爱和放任自流等不良教育方式,教育子女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作风,克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惰、懒散习惯,塑造良好的生活、作风性格,对不正当的欲望和需要,要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避免因方法简单粗暴,导致子女的不满和对立的情绪。要引导子女培养起正确的“交友观”。
总之,有效遏制青少年犯罪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艰巨任务,我相信通过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不懈努力一定会取得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