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GRR测量系统分析相关通知
关于开展GRR检测系统分析的相关通知
为保证检测系统稳定、检测过程在可控状态,于6月27日~7月3日开展GRR检测系统分析,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1.涉及范围:半成品检验员、检测中心化验员
2.样品信息
2.1.内螺纹管取海信系7*0.23+0.10、海尔系7*0.24+0.18;每个规格各10根;
2.2.光管按壁厚0.5mm为分界点,0.5mm以上、0.5mm以下各取10根;
2.3.检测中心自行决定试验规格;无法进行重复测样的工种,做基础MSA分析;
3.分析方法类型:有标准计量型;
4.周期安排
4.1.6月27日~6月29日为制样周期;
4.2.7月1日~7月3日为数据获取及分析周期;
5.人员安排:半成品检验员由徐君玲负责;检测中心化验员由翁满丽负责
品质保证部
2013.06.27
第二篇:供应链系统分析
黑龙江财经学院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论文
格力公司供应链管理的分析
摘 要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家电企业的低制造成本优势开始逐渐减弱,而与国外企业相比的高流通成本则大大压缩了我国家电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阻碍着我国家电企业的长足发展。高居不下的流通成本与我国家电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关联,如合作层次较低,盲目的价格之争导致利润率不高等,而为了解决我国家电企业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供应链的绩效评价就很有必要性,通过绩效评价可以发现供应链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从而最终解决问题,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绩效。
关键字:供应链管理;供应链库存管理;物流模式;供应链信息技术应用;
黑龙江财经学院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论文
目 录
摘 要.................................................................1 1 公司简介..............................................................3 2 供应链体系构建........................................................4 3格力公司的物流模式......................................................5 生产物流..............................................................5 采购物流..............................................................5 销售物流..............................................................5 4 供应链管理方法........................................................7 5 供应链库存管理与物流..................................................8 6 供应链信息技术应用.....................................................9 结 语................................................................11 参考文献................................................................12
黑龙江财经学院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论文 公司简介
成立于1991年的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空调企业,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420.32亿元,净利润19.67亿元,连续八年上榜美国《财富》杂志“中国上市公司100强”。格力电器旗下的“格力”品牌空调,是中国空调业唯一的“世界名牌”产品,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95年至今格力空调连续14年产销量、市场占有率位居空调行第一;
2005年至今,家用空调产销量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
2008年,格力全球用户超过8800万。
2008年12月30日,世界权威的品牌价值研究机构——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举办的“2008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大奖”评选活动中,格力凭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荣登“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榜单”大奖,赢得广大消费者普遍赞誉。
作为一家专注于空调产品的大型电器制造商,格力电器致力于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技术领先、品质卓越的空调产品。在全球拥有珠海、重庆、合肥、巴西、巴基斯坦、越南6大生产基地,5万多名员工,至今已开发出包括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在内的20大类、400个系列、7000多个品种规格的产品,能充分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各种需求;拥有技术专利数千项,自主研发的GMV数码多联一拖多机组、超低温数码多联中央空调、新型高效离心式大型中央空调、G10变频空调、超高效定速压缩机等一系列国际领先产品填补了行业空白,成为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典范,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个没有创新的企业,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企业;一个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是没有脊梁的企业,一个没有脊梁的人永远站不起来。”展望未来,格力电器将坚持“自我发展,自主创新,自有品牌”的发展思路,以“缔造全球领先的空调企业,成就格力百年的世界品牌”为目标,为“中国创造”贡献更多的力量。
核心理念:
企训:忠诚 友善 勤奋 进取
企魂:给消费者以精品和满意,给创业者以机会和发展,给投资者以业绩和回报。
企略:运用双赢智慧寻求发展空间,实施规范管理激活创新机制,容纳多种声音构筑和谐环境,追求个人梦想创造格力奇迹。
黑龙江财经学院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论文 供应链体系构建
⑴ 格力电器公司建立于改革开放初期,立足于家电行业而成长于激烈的市场环境当中,可谓是国内制造行业的典型代表。随着行业的发展,空调技术的普及,配套工业的成熟,企业原有的优势专长如技术,资源等都极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复制。在相对较高的利润的疑惑下,随着行业间壁垒的削弱,不断有其他家电行业巨头加入竞争。在这样一种紧张的环境下,如何创造有价值,难以模仿,稀有,无法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公司的重要课题。
供应链的概念是从扩大的生产(Extended Production)概念发展而来,现代管理教育对供应链的定义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服务水平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把制造商,采购商,仓库和商店有效结合到一起来生产商品,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地时间送到正确的地点的一种方法。供应链管理实际是物流管理的延伸,物流管理只涉及商品组织内部管理的流通的最优化,而供应链管理则更强调企业之间的合作。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就是对整个过程中的各个组织,部门之间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计划,协调控制等,其目的是提高所有相关过程的速度性与确定性,最大化所有相关过程的净增加值,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与效益。
⑵ 格力供应链构建的关键措施:
① 企业间的动态联盟:其表现形式有供应商有供应商向制造商提供每日低成本政策,制造商向供应链提供每日低价政策,单方控制存货方式,卖方管理库存,快速响应等。
② 企业内部的ABC成本系统:先进的成本系统提供了有关库存,储放,持有运输保险等方面详尽的成本核算,可将隐藏在传统成本核算中超出收益部分清楚的显示出来。
③ 信息共享:SCM需要无缝信息流,信息共享可以节省所有成员的时间财力,信息就是库存。
④ 运输集成模式:主要体现在两方面,混装运输和加盟第三方物流后勤公司。
⑤ 建立拉式供应系统。
黑龙江财经学院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论文
3格力公司的物流模式
格力公司的物流模式采用的是第三方物流的模式。2007年7月,为提升珠海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格力集团正式全资控股原珠海市一家物流公司,并将该公司更名为珠海市格力物流有限公司。同年,从中化格力码头顺利进入试运营,到收购名家物流成立格力物流,再到与全球最大的工业及物流地产开发商——美国普洛斯公司合作建设国际物流园,格力集团以漂亮的“三级跳”,用短短1年时间基本完成了在港口物流领域的区域性战略发展布局。格力公司已经基本完成了包括港口码头、物流园区和高端VMI和跨境保税物流等在内的区域性完整物流产业链战略布局。格力公司的物流模式是分销售公司和生产基地两种,而销售公司又分为二种,一种是法人是格力的,也就是格力旗下的,另外一种的法人为其他企业的,也就是格力之外的,但是不管是那一种,均遵循一个模式,即订单模式。首先,销售分公司根据市场情况,下面经销商情况向生产基地下订单,付款,然后由生产基地生产出后,再经物流部发出,由销售分公司自行提货,提至自己的仓库后进行自身,经销商等的分配。
1、生产物流
生产物流控制是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关于生产方式的理论在学界有三种主流:MRP(物流需求计划);JIT/TPS(准时生产)TOC(制约因素理论)。格力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物料,这些物料的供应情况(质量、配送、价格等)将直接影响到生产。由于格力自身拥有强大的零件配套能力,铍金、喷塑件,注塑件,管路,两器,控制器都可以自制生产,对于超出自身能力的部分,则将业务外发给周边的外协厂生产如铍金、喷塑件,注塑件两器等。由于零件结构原因,格力自己的这些配套分厂往往互相形成上下游供应关系:如控制器厂的遥控器外壳和金属之家需要分别由注塑分厂供应,两器分厂的铍金件和铜管分别需要铍金分厂和管路分厂供应。这些交叉的供应关系复杂化了生产物流的供应关系,也增加了内部供应链管理的难度。
2、采购物流
拥有自己的物流公司,全资投资珠海市格力物流有限公司,有接近二万平方米的物流配送中心,这样方便了货物的置放,因为家电类的都比较大型,所以就不必担心货物无法处理。格力物流有限公司是珠海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拥有公共保税仓和出口监管仓两仓资质的现代化第三方物流公司。有利于格力家电的出口,因为处于保税区,所以在这个地区格力家电会相对减少税费。格力的物流主要是与其他物流公司合作,在不同的地区选取最好的物流公司来承载采购和货运,能把家电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全国各地。
3、销售物流
2009年2月,格力物流有限公司国内结转型出口监管仓成功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拱
黑龙江财经学院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论文
北海关验收,为格力物流保税VMI业务再添新翼。出口监管仓将结合保税仓同时运营使用,更好地发挥“两仓”资源优势。通过这一业务模式,出口企业可将货物以一般贸易出口、加工贸易来料出口、加工贸易进料出口、来料料件复出、进料料件复出或退港等多种方式将货物出口至仓库,然后进口企业再以手册或一般贸易等方式将货物进口。这样就有效解决了货物出口至香港再进境的“绕港问题”,也就是俗称的“香港游”的烦恼,有效节约时间和成本,让企业实现快捷、便利通关。格力物流公司也因此成为珠海唯一同时拥有“公共保税仓”和“国内结转型出口监管仓库”的企业。出口监管仓的成功验收和“两仓”模式的推广运作,意味着格力物流在业务模式拓展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将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多方位高端物流服务。同时,作为格力物流板块核心业务之一,“两仓”模式也将有效提升板块核心竞争力,为板块立足行业前列、实现快速发展提供积极的力量。
黑龙江财经学院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论文 供应链管理方法
1、在时间上重新规划企业的供应流程,以充分满足客户的需要。推迟制造(Postponed Manufacturing)就是供应链管理中实现客户化的重要形式,其核心的理念就是改变传统的制造流程,将最体现顾客个性化的部分推迟进行。
2、在地理上重新规划企业的供销厂家分布,以充分满足客户需要,并降低经营成本。这里要考虑的是供应和销售厂家的合理布局,因为它对生产体系快速准确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加强企业与供应和销售厂家的沟通与协作、降低运输及储存费用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3、在生产上对所有供应厂家的制造资源进行统一集成和协调,使它们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运作。企业往往有很多的供应厂家,为了满足某一个具体的用户目标,就必须对所有这些供应厂家的生产资源进行统一集成和协调,使它们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运作。
黑龙江财经学院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论文 供应链库存管理与物流
供应链库存管理是指将库存管理置于供应链之中,以降低库存成本和提高企业市场反应能力为目的,从点到链、从链到面的库存管理方法。
第一层次, 建立供需计划协调管理机制。
包括建立共同合作目标、库存优化计划和协调控制方法、信息沟通渠道, 建立利益分配和激励约束机制、风险分担机制, 以保证信息在供应链上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二层次, 建立供应链库存运行机制。
主要包括制定合同规则、协作交易规则、库存信息共享规则、订单处理规则以及应收、应付账款财务结算规则等与供应链中库存物流运作相关的各种规则章程, 以保证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相互合作的良性循环和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第三层次, 建立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的统一,供应链中很多供应商和大的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以降低存货的成本,提高配送的效率和 准确率。但是由于第三方物流缺乏综合的,系统的技能和整合应用技术的局限性以及全球网络和供应链战略的局部化使得企业再将业务外包是不得不将业务外包给多个单独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增加了供应链的复杂性和管理难度。市场的这些变化给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在客观上要求将现代科技,电子商务和传统的商业运营模式结合起来,以在供应链中构造一个将供应链的外包行为链接的统一单位,而不是像以前的单独行为。
虽然第三方物流解决了企业物流的某些方面的问题,如节约成本,截稿了物流效率。但物流 作为一个社会化产业,为了使物流在整个地区,整个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高效运作,第三方物流的力量显然不足以整合社会所有的物流资源,解决物流瓶颈问题,达到最大效率。
黑龙江财经学院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论文 供应链信息技术应用
1、物流信息技术
①条码技术:条形码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常见的条形码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条(简称条)和白条(简称空)排成的平行线图案。条形码可以标出物品的生产国、制造厂家、商品名称、生产日期、图书分类号、邮件起止地点、类别、日期等许多信息,因而在商品流通、图书管理、邮政管理、银行系统等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零售业和消费市场的飞速扩大和发展,也促进了中国条码标签业务的增长。因为越来越多的地方需要用到标签和条码。其实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条码已经在全球零售业得到了小范围的应用,而现如今,条码和自动识别系统和数据采集技术依然在全球范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②射频技术:较常见的应用有无线射频识别,常称为感应式电子晶片或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标签、电子条码等。其原理为由扫描器发射一特定频率之无线电波能量给接收器,用以驱动接收器电路将内部的代码送出,此时扫描器便接收此代码。接收器的特殊在于免用电池、免接触、免刷卡故不怕脏污,且晶片密码为世界唯一无法复制,安全性高、长寿命。RFID的应用非常广泛,目前典型应用有动物晶片、汽车晶片防盗器、门禁管制、停车场管制、生产线自动化、物料管理。RFID标签有两种:有源标签和无源标签。
③EDI技术:电子数据交换。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出使用的国际标准,它是指一种为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消息报文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例如,国际贸易中的采购订单、装箱单、提货单等数据的交换。
④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GPS是由美国国防部研制建立的一种具有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高精度的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用户提供低成本、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和精确定时等导航信息,是卫星通信技术在导航领域的应用典范,它极大地提高了地球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有力地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
2、集成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
①材料需求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即(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是指根据产品结构各层次物品的从属和数量关系,以每个物品为计划对象,以完工时期为时间基准倒排计划,按提前期长短区别各个物品下达计划时间的先后顺序,是一种工业制造企业内物资计划管理模式。MRP是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和顾客订单制定产品的生产计划,然后基于产品生成进度计划,组成产品的材料结构表和库存状况,通过计算机计算所需物料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从而确定材料的加工进度和订货日程的一种实用技
黑龙江财经学院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论文
术。
②ERP:ERP系统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简称,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是从MRP(物料需求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优化了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了时代对于企业合理调配资源的要求,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它对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显著作用。格力供应链的构建与运营中主要运用以上几种技术,管家在于技术的衔接与贯通,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加强合作,而不是简单的应用一种或两种。
黑龙江财经学院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论文
结 语
格力公司的供应链物流程度相对于其他大型的家电行业有了很大的提高,首先采用了信息化,与旧的人工服务方式有了很大的的改进,减少了资源的损耗。使用MES管理系统,从根本上扭转了传统、落后的物流配送人工模式,以信息化手段解决了格力公司物流配送流程混乱、控制松散、效率低下等系列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无可避免的是还是仍有一些欠缺,如过分依赖于物流公司,没有自己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这样很容易影响企业的发展,所以格力公司的物流状态还改善空间。
黑龙江财经学院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论文
参考文献
[1]陈国权-《中国软科学》
[2]陈伟军.格力电器的供应链管理[D].华南理工大学 [3]林勇.供应链库存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4]刘菊华.第三方物流的利弊分析与企业物流模式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 2002(7):186-188.[5]贾燕.信息技术在企业供应链信息共享中的应用[J].x(13):24-25.商场现代化, 2008,
第三篇:如何写系统分析书
如何写系统分析书
51CMM.COM采编 作者:David Yan [2004/09/06]
想和大家一起来谈谈在软件工程中我们所做的第一步:系统分析。希望我们中国的代码人能吸取更多更好的理论和实际的经验,有符合我们实际情况的系统分析、开发方
法、步骤以及文档。系统分析,我个人认为它应该是能体现系统的灵魂性的文档。该文
档应有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意思是我想在这里与大家探讨的问题。我觉得在系统分析书
中应该有以下内容(视项目而定):
1、系统需求说明 说明系统是一个什么样的系统,用市场上现有的系统来类比,用客户(或是我们自己)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系统进行说明,力求完整。并对系统的发展
可扩充性进行描述(现在没有哪个系统是一次OK的)。说明与现有的系统有什么相同什
么不同,说明未来系统的发展方面以及可移值性等能预见的事情。
2、系统资源说明 对系统所需要的软件、硬件资源进行说明。描述系统所需要的所有的TCO成本。包括人员、时间、设备、系统、一次性投入资金、持续性投入资金这样 的所有资源。
3、系统可行性分析 对系统的实施中的资源进行分析,说明投入的合理性和必然
性,对其中的所有不可预见性的投入进行合理的量化说明,来说明系统的实施的可行性。
以上为我所想到的系统分析说明书中应出现的前三种文档,不知大家有什么想法,请赐教。
作为开发前期的工作,还应该包括: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
总体设计这个阶段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概括地说,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应该考虑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例如,目标系统的一些主要功能是用计算
机自动完成还是用人工完成;如果使用计算机,那么是使用批处理方式还是人机交互方
式;信息存储使用传统的文件系统还是数据库……
通常至少应该考虑下述几类可能的方案:
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系统只能完成最必要的工作,不能多做一点额外的工作。
中等成本的解决方案
这样的系统不仅能够很好地完成预定的任务,使用起来很方便,而且可能还具有用
户没有具体指定的某些
功能和特点。虽然用户没有提出这些具体要求,但是系统分
析员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断定,这些附加的能力
在实践中将证明是很有价值的。
高成本的“十全十美”的系统
这样的系统具有用户可能希望有的所有功能和特点。系统分析员应该使用系统流程
图或其他工具描述每种
可能的系统,估计每种方案的成本和效益,还应该在充分权
衡各种方案的利弊的基础上,推荐一个较好的系统
(最佳方案),并且制定实现所
推荐的系统的详细计划。如果用户接受分析员推荐的系统,则可以着手完成本
阶段的另一项主要工作。
上面的工作确定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目标系统需要哪些程序,但是怎样设计这些程序
呢?
结构设计的一条基本原理就是程序应该模块化,也就是一个大程序应该由许多规模适中的模块按合理的层次结构组织而成。总体设计阶段的第二项主要任务就是设计软件的结
构,也就是确定程序由哪些模块组成以及模块间的关系。通常用层次图或结构图描绘软
件的结构。
详细设计
总体设计阶段以比较抽象概括的方式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就是
把解法具体化,也就是回答下面这个关键问题:“应该怎样具体地实现这个系统呢?”这
个阶段的任务还不是编写程序,而是设计出程序的详细规格说明。这种规格说明的作用
很类似于其他工程领域中工程师经常使用的工程蓝图,它们应该包含必要的细节,程序
员可以根据它们写出实际的程序代码。通常用 HIPO 图(层次图加输入/处理/输出图)
或PDL语言(过程设计语言)描述详细设计的结果。
我想这样的文档系统的思路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如JJX同志所说,我们现在有太多的
形式上的东东,它并不是一个程序员真正需要的系统分析/设计书,对于系统的设计到实
施到最后的代码以及验收有太多的改动和变化,我们正在一个极不规范的系统中生存,所以我们不可能有太多的选择,只能抄抄应付了事。所以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个真正适合我们的文档模式,这个模式或是说模板能为我们的代码工作减少负担,带来更多的动能
:)
就目前的开发思路,应用环境和编程方法来说,传统的需求分析-系统分析-概要设计-详
细设计-……已越来越不行了,因为:
1、现在的应用和以前大不一样。现在的应用是一种庞大的集成,包括跨平台,网络,数据库等等,而且新技术的出现越来越快,任何人都无法精通甚至是掌握全部技术。简
单例子:现在有Windows,Unix,Linux等平台,有SQL Server,Oracle,Sybase等数据库,有C++,VB,Delphi等工具,谁能全部精通呢?如果不能,那么如何确定是Windows+SQL S
erver+Delphi好还是Unix+Oracle+C++合适?
2、客户没有需求。我做过银行、电信等大客户及各种小客户,他们无一另外的说“我要
做一个OA系统”,“我要做一个企业网”,“我要做一个……”。可他们无法确定要实现什么,因为很少有用户是真正由于业务的需求而做项目的;而且他们也不清楚能够实现什么
(因为他们不懂notes,不懂企业网)。
3、需求与环境的变化。由于在项目开发前客户没有实质性的需求,加上软件开发人员
不熟悉客户的业务,就导致在开发过程中需求的不断变化,严重时将导致分析与设计作
废。
4、对象化的工具和过程化的程序现在的开发工具已经很对象化了,而我们开发的程序
却很过程化。也就是说你虽然努力的模块化,层次化,可只要运行环境有所变化,你还 要不断地修改再修改。
上述的实际情况说明我们确实需要把实际中的做法修改一下。一个项目如果做到了80%的
时候才真正明确这个系统是什么样子的话,我认为是设计者的失败。所以在设计阶段不
但应该做好传统做法的各种文档和论证,而且,应该做一些具体的设计工作。比如,系
统的整体运行设计及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具体设计。而且这些设计应当都有详细的设计说
明书。当这些说明书完成后,应当能做到:随便找个程序员他都能只通过看某功能模块的设计说明书就能够开始代码的开发而不用再重新思考该怎样去做了,程序员在这里就
真的只是一个设计者的实现工具。当然,也象某些兄弟说的那样,现在的系统都越来越
繁杂、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向集成性质靠拢,似乎是没有多少人能掌握具体用什么做效
果如何,但关键就在这里。莫非真的没有人能做到这点吗?非也!只不过是目前的显示
情况是,设计人员的水平偏低,有些公司的设计人员根本就没有多少的开发经验,他又
怎能了解太多的系统呢。
系统设计在目前看来似乎是个拿钱多干活少的工作,这是不正常的现象。培养一个程序
员根本不用花多大的力气,一个人只要不太笨不太蠢,给他一个机会,相信就能掌握某
门技术或方法。但要掌握若干种方法,就不是能够通过速成解决的了。问题也在于此。
目前似乎所有的系统设计人员都能够设计所有的东西。其实不然。很多人都有知识的局
限性,这就决定他只能对某些方向的东西做出决策和设计。客户固然不知道他要做什么,但我们应该知道。如果在前期能够多接触用户、多深入实际,把设计人员当成客户工
作中的一员,他就能够真正了解到客户的需求,当然也就能够为他做出合适的设计。
至于说到各种系统之间的好坏对比,我想,任何东西都没有绝对,有的只是某些方面的权衡。比如性能或空间的权衡、价格和性能的权衡和功能侧重上的权衡等等如此而已。
计算机里的东西没有哪一样的存在不是包含了这种权衡在内的。虽然从商务上似乎总想
说服用户什么东西好什么东西不好,其实从技术上讲无所谓好和不好,有的只是区别及
该区别所针对的问题而已。这就象有人总在争论Linux和Window到底谁好一样。或许从“
技术”上讲,Linux比Window好,但这其实并不公正,因为漂亮的GUI界面和友好的人际交
互同样应该是“技术”中应该考虑到的一部分。把所有的东西结合起来一看就知道没有绝
对的好。所以,不见得非要在用户决定之前由系统设计的人员事先来为各种方案做个排
队,只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然后从大方向上决定一个方向再做具体设计就可以了。
在这里我只从过去的实践角度举例来说,至于理论方面实在没时间深入。首先,认同两
个说法:
1.项目(或说工程)有三个主要方面:功能,时间,成本。
2.系统分析的任务:将用户的业务逻辑转化为程序逻辑,计算时间和成本。
让我们来做一个概要设计:
1)功能:简单的信息发布系统。
2)系统分析员根据项目的时间和成本,在充分权衡各种方案的利弊的基础上提出SQLSE
RVER+CORBA+DELPHI的方案……用户很满意,OK,开始详细设计:
1)为方便用户的安装使用三层结构。
2)客户端包含信息分布和查询两个模块。
3)使用各种图或语言描述各种函数,过程,模块,层次……一切顺利,开始编码……编
码完成,用户试用,这时用户提出:在客户端要能实时跟踪信息的变化,而你却发现DE
LPHI的CORBA不支持回调!转用其它方按时间上不可能,补救措施也不灵(比如使用time
r,但客户的网络环境不允许多个用户的频繁刷新),怎么办?
分析一下问题出在哪里:
1)有人会说系统分析员不真正了解客户的需求,可这不可能(项目时间的限制)也不现实
(不可能让分析员到每个岗位都去操作一下)。
2)有人会说系统分析员的知识和经验不足,可现实却是分析员认为应该的客户觉得没必
要,而客户觉得必须的分析员又不可理解。这是不同的工作造成的,俗话说隔行如隔山。
3)有人会说系统分析员的水平不够,可问题绝大部分是出在细节而不是大方向上,掌握
全部细节可能吗?这就是一个长期困扰我的问题:细节(而不是方向)往往成为成功与失
败的关键(注意,这里的成功是包含了时间和成本的),而细节是不可能全部发现与分析
清楚的。
如何在这种不完整的需求上构造完整的系统呢?或是根本不可能呢?这种问题我遇到过
多次──当然都是别人做的设计。但我认为这个过程中不足的地方就是:把东西做死了,没有切实地为用户着想。很多人在做设计时,可能考虑的最多的是实现上的方便,而
不是系统的扩展及更新。需知道,用户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果总是在设计前就“善
意”地替用户假设,是难以预料后事的结局的。所以我想,在设计阶段就因该把可能出现 的问题都摆到桌面上讨论,包括其特点、效果和后果,而不是自以为是地、好心地替用
户“假设”。其实一个系统设计的优劣,其系统的扩展性能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一个单
纯就事论事地针对某件事情而做出的“专用”系统是没有任何远见的。
第四篇:如何写系统分析书
如何写系统分析书
By Cooljob, Chinacode,yu_jin, i.q.想请大家一起来谈谈在软件工程中我们所做的第一步:
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我个人认为这里应该出来系统的灵魂性的文档。这样的文档应该说出以下内容(视项目而定):
1、系统需求说明
说明系统是一个什么样的系统,用市场上现有的系统来类比,用客户(或是我们自己)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系统进行说明,力求完整。并对系统的发展可扩充性进行描述(现在 没有哪个系统是一次OK的)。说明与现有的系统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说明未来系统的 发展方面以及可移值性等能预见的事情。
2、系统资源说明
对系统所需要的软件、硬件资源进行说明。描述系统所需要的所有的TCO成本。包括人 员、时间、设备、系统、一次性投入资金、持续性投入资金这样的所有资源。
3、系统可行性分析
对系统的实施中的资源进行分析,说明投入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对其中的所有不可预见 性的投入进行合理的量化说明,来说明系统的实施的可行性。
作为开发前期的工作,我觉得还应该包括: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
总体设计
这个阶段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是:“概括地说,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应该考虑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例如,目标系统的一些主要功能是用计算机自动完成还是用人工完成;如果使用计算机,那么是使用批处理方式还是人机交互方式;信息存储使用传统的文件系统还是数据库……。通常至少应该考虑下述几类可能的方案:
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系统只能完成最必要的工作,不能多做一点额处的工作。
中等成本的解决方案
这样的系统不仅能够很好地完成预定的任务,使用起来很方便,而且可能还具有用户没有具体指定的某些功能和特点。虽然用户没有提出这些具体要求,但是系统分析员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断定,这些附加的能力在实践中将证明是很有价值的。
高成本的“十全十美”的系统
这样的系统具有用户可能希望有的所有功能和特点。
系统分析员应该使用系统流程图或其他工具描述每种可能的系统,估计每种方案的成本和
效益,还应该在充分权衡各种方案的利弊的基础上,推荐一个较好的系统(最佳方案),并且制定实现所推荐的系统的详细计划。如果用户接受分析员推荐的系统,则可以着手完成本阶段的另一项主要工作。
上面的工作确定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目标系统需要哪些程序,但是,怎样设计这些程序呢?结构设计的一条基本原理就是程序应该模块化,也就是一个大程序应该由许多规模适中的模块按合理的层次结构组织而成。总体设计阶段的第二项主要任务就是设计软件的结构,也就是确定程序由哪些模块组成以及模块间的关系。通常用层次图或结构图描绘软件的结构。
详细设计
总体设计阶段以比较抽象概括的方式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就是把解法具体化,也就是回答下面这个关键问题:“应该怎样具体地实现这个系统呢?”
这个阶段的任务还不是编写程序,而是设计出程序的详细规格说明。这种规格说明的作用很类似于其他工程领域中工程师经常使用的工程蓝图,它们应该包含必要的细节,程序员可以根据它们写出实际的程序代码。通常用HIPO图(层次图加输入/处理/输出图)或PDL语言(过程设计语言)描述详细设计的结果。
我想这样的文档系统的思路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如一些开发人员所说,我们现在有太多的形式上的东西,它并不是一个程序员真正需要的系统分析/设计书,对于系统的设计到实施到最后的代码以及验收有太多的改动和变化,我们正在一个极不规范的系统中生存,所以我们不可能有太多的选择,只能草草应付了事。所以需要探索得出一个真正适合我们的文档模式,这个模式或是说模板能为我们的代码工作减少负担,带来更多的动能。1。现在的应用和以前大不一样
现在的应用是一种庞大的集成,包括跨平台,网络,数据库等等,而且新技术的出现越来越快,任何人都无法精通甚至是掌握 全部技术。简单例子:现在有windows,unix,linux等平台,有sql server,oracle,sybase等 数据库,有C++,vb,delphi等工具,谁能全部精通呢?如果不能,那么如何确定是 windows+sql server+delphi好还是unix+oracle+C++合适? 2。客户没有需求
我做过银行,电信等大客户,也做过各种小客户。他们无一例外的说“我要做一个OA系统”,“我要做一个企业网”,“我要做一个。。”。可他们无法确定要实现什么,因为:很少有用户是真正由于业务的需求而做项目的;而且他们也不清楚能够实现什么(因为他们不懂notes,不懂企业网)。3。需求与环境的变化
由于在项目开发前客户没有实质性的需求,加上软件开发人员不熟悉客户的业务,就导致在开发过程中需求的不断变化,严重时将导致分析与设计作废。4。对象化的工具和过程化的程序
现在的开发工具已经很对象化了,而我们开发的程序却很过程化。也就是说你虽然努力的模块化,层次化,可只要运行环境有所变化,你还要不断地修改,再修改源码。这说明我们确实需要把实际中的做法修改一下。
一个项目如果做到了80%的时候才真正明确则个系统是什么样子的话,我认为是设计者 的失败。我认为在设计阶段不但应该做好传统做法的各种文档和论证,而且,应该做一些具体的设计工作了。比如,系统的整体运行设计及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具体设计。而且这些设计应当都有详细的设计说明书。当这些说明书完成后,应当能做到,随便找个程序员他都能只通过看某功能模块的设计说明书就能够开始代码的开发而不用再重新思考该怎样去做了,程
序员在这里就真的只是一个设计者的实现工具。
当然,现在的系统都越来越繁杂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向集成性质靠拢,似乎是没有多少人能掌握具体用什么做效果是否如何如何,但关键就是这里。莫非真的没有人能做到这点吗?非也!只不过是目前的显示情况是,设计人员的水平偏低,有些公司的设计人员根本就没有多少的开发经验,他又怎能了解太多的系统呢。系统设计在目前看来似乎是个拿钱多干活少的工作,但这是不正常的现象。培养一个程序员根本不用花多大的力气,一个人只要不太笨不太蠢,给他一个机会,相信就能掌握某门技术或方法。但要掌握若干种方法,就不是能够通过速成解决的了。
问题也在于此。目前似乎所有的系统设计人员都能够设计所有的东西。其实不然。很多人都有知识的局限性,这就决定他只能对某些方向的东西做出决策和设计。客户固然不知道他要做什么,但我们应该知道。如果在前期能够多接触用户多深入实际,把设计人员当成客户工作中的一员,他就能够真正了解到客户的需求,当然也就能够为他做出合适的设计。
至于说到各种系统之间的好坏对比,我想,任何东西都没有绝对,有的只是某些方面的权衡。比如性能或空间的权衡或者价格和性能的权衡,或者就是功能侧重上的权衡等等等如此而已。计算机里的东西没有哪一样的存在不是包含了这种权衡在内的。虽然从商务上似乎总想说服用户什么东西好什么东西不好,其实从技术上讲无所谓好和不好,有的只是区别及该区别所针对的问题而已。
所以,不见得非要在用户决定之前由系统设计的人员事先来为各种方案做个排队,只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然后从大方向上决定一个方向再做具体设计就可以了。从过去的实践角度举例来说。首先,认同两个说法:
1。项目(或说工程)有三个主要方面:功能,时间,成本。
2。系统分析的任务:将用户的业务逻辑转化为程序逻辑,计算时间和成本。让我们来做一个概要设计:
1。功能:简单的信息发布系统。
2。系统分析员根据项目的时间和成本,在充分权衡各种方案的利弊的基础上提出SQL SERVER+CORBA+DELPHI的方案。。用户很满意,OK,开始详细设计:
1。为方便用户的安装使用三层结构。2。客户端包含信息分布和查询两个模块。
3。使用各种图或语言描述各种函数,过程,模块,层次。。
一切顺利,开始编码。。编码完成,用户试用,这时用户提出:在客户端要能实时跟踪信息的变化,而你却发现DELPHI的CORBA不支持回调!转用其它方案时间上不可能,补救措施也不灵(比如使用timer,但客户的网络环境不允许多个用户的频繁刷新),怎么办? 现在来分析一下问题出在哪里:
1。有人会说系统分析员不真正了解客户的需求,可这不可能(项目时间的限制)也不现实(不可能让分析员到每个岗位都去操作一下)。
2。有人会说系统分析员的知识和经验不足,可现实却是分析员认为应该的,客户觉得没必要,而客户觉得必须的分析员又不可理解。这是不同的工作造成的,俗话说隔行如隔山。
3。有人会说系统分析员的水平不够,可问题绝大部分是出在细节而不是大方向上,掌握全部细节可能吗? 这里就是一个长期困扰我的问题:细节(而不是方向)往往成为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注意,这里的成功是包含了时间和成本的),而细节是不可能全部发现与分析清楚的。
如何在这种不完整的需求上构造完整的系统呢?或是根本不可能呢?我认为这个过程中
不足的地方就是:把东西做死了,没有切实地为用户着想。很多人在做设计时,可能考虑的最多的是实现上的方便,而不是系统的扩展及更新。需知道,用户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果总是在设计前就“善意”地替用户假设,是难以预料后事的结局的。
所以我想,在设计阶段就因该把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摆到桌面上讨论,包括其特点及效果和后果,而不是自以为是地好心地替用户“假设”。其实一个系统设计的优劣,其系统的扩展性能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一个单纯就事论事地针对某件事情而做出的“专用”系统是没有任何远见的。
第五篇: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单选题和多选题
1系统的整体性是什么
任何一个元素不能离开整体去研究,元素之间的联系、作用以及阶层分布也不能离开整体的协调去考虑。脱离了整体性,元素的机能和元素间的作用以及层次分布便失去了意义。系统的整体性应保证在给定的目标下,使系统元素集、元素的关系集以及其阶层结构的整体结合效果为最大。系统的思想核心是什么(系统科学的发展)
把系统环境作为一个外部环境,系统的输入和目标作为子系统,并把两者结合起来考虑建立转换过程的系统。系统工程是怎么样的一门学科
由于通信技术、信息科学、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基础,形成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是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合理地结合控制论、信息论、经济管理科学、现代数学的最优化的方法以及电子计算机和其他有关工程技术,按照系统开发的程序与方法去研究和建造最优系统的一门综合性的管理工程技术。系统结构分析的核心是什么
找出系统构成表征方面的规律,即系统应具备的合理结构规律。在综合运输的组织和管理中,综合管理和协调的重点是什么货物流向流量和运输线路的协调地区间各运输方式的协调各种运输方式设备能力的协调各种运输方式运输组织的协调运价和运输费用的协调货运量在空间上的分布取决于什么
货物发送量,货物发送吨数,货物周转量,货物平均运程。均衡运价是怎么样随需求和供给变化的当需求和供给都增加时,均衡交通量将增加很多,新的均衡运价则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原来的均衡运价。交通运输通道可以分为哪几类
1国际通道2区际通道3区内通道区域交通运输系统承担哪些交通流
1区内流2区际流3国际流4中转流我国高速公路应该采用怎么样最合理的收费系统
世界各国高速公路的收费系统通常有4中制式:均一式,开放式,封闭式和混合式。我国采用的是封闭式收费系统。系统工程的方法具体包括哪些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系统评价方法、系统仿真方法、系统预测方法、和系统决策方法等。12 系统分析的特点包括哪些
1以整体为目标2以特定问题为研究对象3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4 凭借价值判断 13 系统结构分析包括哪些内容
系统的6个属性就体现出系统结构的一般形式,把目的性作为决定系统结构的出发点,即统领和支配环境适应性以外的4个属性。集合性、相关性和阶层性是作为系统结构的主体骨架的内涵特征。整体性是系统内部综合协调的表征,环境适应性是系统本身的一方,环境作为另一方的内外部协调的表征。因此系统6大属性的形态化,就构成了系统的具体结构形式。1交通公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大气污染2交通噪声3交通振动4交通水体污染交通运输需求结构包括哪些内容
交通运输需求结构包括需求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和客货运输的结构。运输供给有哪些元素构成1技术2运营策略3政策机构的要求和限制4使用者行为交通运输枢纽完成的作业内容有哪些
1.为本地区旅客的到发以及过境旅客改变旅行方向或换乘另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服务;
2.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换装货物服务;
3.通过干线直接将货物送达货运站、码头,通过专用线将货物直接送达工矿企业、仓库,或者反方向的运出;
4.将货物由外部干线运输转入城市内部运输线路,或者相反方向的接运;
5.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运营(接运、发送、编组),为车、船等运输工具的周转与检修提供各种技术服务;
6.枢纽内部运输作业,包括城市内区间及其郊区间的客、货运输。交通运输枢纽的协调形式包括哪些
1技术设备协调2技术作业协调3信息协调4法规协调5经济协调城市道路的类型分为哪几种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收费公路的类型分为哪几种
收费还贷公路,收费经营公路和收费控制公路。
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解释系统的目的性
系统的目的性是指系统具有人们所明确赋予的、预期的目标。这种目标通常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但又往往有一个主要目标。解释下什么是综合运输体系
综合运输系统,或者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对单一方式的运输体系而言,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接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综合体。解释下什么是客流分布
在各个地域之间的旅客交流或在各种交通线路上的流量、流向、旅客构成、旅行距离。称为客流分布。解释下什么叫交通运输通道
某两地之间具有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的双向或单向交通流,为了承担此强大交通流而建设的交通运输线路的集合,称之为交通运输通道。解释下什么是高速公路匝道控制
匝道控制主要是在高速公路入口匝道处放置交通信号装置,通过信号灯的周期变化,掉接高速公路匝道交通量,从而减少或消除高速公路主线上的交通阻塞。系统工程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第一代系统工程学,利用已有硬件,通过协调子进行系统的结合,将小于或等于全系统的功能。
第二代系统工程学,利用已有硬件,利用系统技术使子系统功能融合起来,因而其特征是全系统的功能等于或大于各子系统功能的总和。
第三代系统工程学,系统的功能目标远远超过第一代和第二代,利用系统技术进行融合使用
按系统指标整合的新硬件,全系统的功能大于各子系统功能的总和。怎么样分析交通运输系统的动态性
交通运输系统的动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交通运输系统是国民经济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国民经济大系统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从而使运输任务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交通运输系统是不断变化的系统,不洗进行动态的分析与研究。另一方面是交通运输系统本身的动态性,即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人流、物流、车流、船流以及飞机流等本身就是经常在一个流动的状态。要提高系统水平,就要加速他们的流动。研究交通运输系统,就是研究交通运输系统的动态性及其表现的规律性。运输系统,社会经济活动系统,交通运输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一定的作用。运输系统的运输需求是社会需求系统中的一个元素。社会需求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动力,而社会经济活动的总供给能力又限制了社会总需求的膨胀,通过流通领域也就是交通运输流,使社会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得到了阶段性的协调。运输也是流通领域的一部分,运输生产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满足社会对运输的需求。29 交通运输通道与线路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交通运输通道的交通运输线路的集合,也可以是一条交通运输线,但是交通运输通道与一条交通运输线路有着重要的区别。交通运输线的能力和规模与交通运输通道相比差距甚远,交通运输能力通道的能力一般相当于几条交通运输线能力的组合,然而并非所有交通运输线都不可能发展成为交通运输通道,交通运输通道的形成与交通流的发展密切相关,在交通运输线上的人流、车流、物流达到一定规模的条件下,便可形成通道。高速公路项目后评价的程序和基本内容
程序:1自我评价2对自我评价的审计3项目审计情况的概括,即报告。4复评阶段5后评价的反馈。
基本内容:1项目目标评价2项目实施过程评价3项目效益评价4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5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
系统的分目标可能会产生冲突,试分析说明冲突的类型及解决方法
冲突的类型:一是纯属专业性质的,即目标冲突问题。二是社会性质的,即利害冲突问题。解决方法:
目标冲突问题:两种做法,1坚持建立一个没有矛盾目标的目标集,把引起矛盾的分目标剔除掉。2采纳所有的分目标,寻求一个能达到冲突目标得以并存的方案。
利害冲突问题:一般由三种可能的处理方式,1目标的代表方之一放弃自己的利益,但这是很难做到的。2保持原目标,用其他方式补偿或部分补偿受损方的利益。3通过协商,调整目标系统,使之达到目标相容。
试述交通运输通道与综合运输网的关系
交通运输通道与交通运输网在形式上的区别是:交通运输通道是联结交通流、客货流的密集带,呈线状结构,一般为双向运输;交通运输网是联结交通流产生地与目的地的交通运输线路与枢纽结合部的点线集合,呈网状结构。
交通运输通道与交通运输网也有许多想通之处:交通运输网按其空间范围可分为国家交通运输网和地区交通运输网,通道也有如此的层次划分,全国范围的区级通道和地区性的区内通道。两者均可根据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交通运输需要,由两种或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组成。
交通运输通道与交通运输网也有许多想通之处:交通运输网按其空间范围可分为国家交通运输网和地区交通运输网,通道也有如此的层次划分,全国范围的区级通道和地区性的区内通道。两者均可根据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交通运输需要,由两种或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组成。
交通运输通道与交通运输网的关系密切:交通运输通道构成交通运输网的骨架,联结交通网的主要枢纽集散点,通过与网的联系,形成强大的交通流,也既通过线网来集散通道的客货流。交通运输通道与交通运输网互为条件,相互促进,以达到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