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欧互联E-learning合作案例】——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中欧互联E-learning合作案例】——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中欧互联签约首都信息发展股份,为其及客户搭建网络学习管理平台
企业介绍
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首都信息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1月,由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现为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邮电数据网络集成开发中心、北京电信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中天广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中心(现为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中元金融数据网络有限责任公司等六家股东共同出资组建。2000年7月,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正式更名为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2月21日,公司成功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8157。2008年,经股本结构调整后,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所持股份变更为63.31%。
2011年1月21日,公司成功转至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1075。成功转主板为公司的进一步做强做大提供了更好的资本市场平台。展望未来,公司将在新的战略目标指引下,紧紧抓住北京“建设智慧城市,支撑世界城市”和“建设世界一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有力契机,加速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产业及技术方向的技术预研与试点项目推进,积极推动业务模式向“IT服务高端化、互联网化”的高估值方向发展,不断深化和加强面向客户的服务价值管理与面向股东的公司价值管理,在努力拓展业务广度和深度的同时,让更多人受惠于信息系统和IT服务带来的舒适与便捷,让公司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得到升华,为股东带来满意的回报
项目介绍
公司凭借信息化服务的丰富经验及信息资源优势,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北京市乃至全国的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的建设、运营和维护工作。历经十余载发展壮大,公司已成功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城市信息化重大工程的IT服务模式,并确立了以“创造可靠在线业务环境,提供优质网络应用服务”为使命,以“信息化服务提升客户价值的领导者和信息资源整合应用的创新者”为愿景的企业发展价值理念,提出了“IT服务高端化,软件产品服务化,项目运维增值化,行业拓展专业化,并购促进规模化”的发展策略。
在北京,公司负责包括北京市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北京市社会保障卡系统、北京市电子政务专网、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平台、首都之窗网站群等系统的整体运行维护工作,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的整体水平,公司搭建在线学习管理系统为内部工作人员及供应商提供更及时,高效的培训,为首都的政务公开、信息惠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二篇:【中欧互联E-learning合作案例】——百年人寿
【中欧互联E-learning合作案例】——百年人寿
中欧互联签约百年人寿,为保险行业培训e化再做贡献
用户介绍
百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人寿保险公司。,总部选址大连。公司注册资本11.1亿元人民币,由15家股东构成,其中,东方资产、国电电力、融达投资、华信信托、大连港集团、大商集团、时代万恒、浙江新光等8家股东同时以9.01%的持股比例并列第一大股东。强大的股东背景、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及优秀的管理团队为百年人寿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百年人寿秉承“创新百年,关爱永恒”的企业文化理念吸引了众多业内精英的加盟。百年人寿积极汲取业内先进经营管理经验,在公司运营管理、财务与投资管理、产品设计、信息技术以及客户服务等方面积极进行多元化创新,不断推出具有百年人寿特色的、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以及灵活的作业流程,以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一保通”是百年人寿在中国保险业创造的全新保险概念,借助共享集中化、标准化、电子化的服务平台,通过客户专属号码实现全方位家庭保障的服务功能。致力于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结合销售渠道的特征,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遵循市场性原则、创新和差异化原则、稳健性原则、盈利性原则以及合规性原则进行产品的开发,以适合市场、满足客户个性化保险产品需求。截至2010年8月,百年人寿已成功开设大连营业部和湖北、河北、辽宁、北京、河南、黑龙江、安徽七家分公司,顺利完成了在华中、华北、华东和东北三大区域的战略布局。百年人寿计划用5年时间在全国20个左右的省市建立分公司,完成全国主要城市的机构铺设并形成稳健发展的业务格局。
项目介绍
“百年网络大学”项目组依据百年人寿对员工“培养与发展”的近期、中期及远期应用需求,基于培养发展的基本逻辑,即“培育驱动因素——能力发展规划——培养发展措施”,借助于E-Learning系统平台,充分利用人才培育中“员工培训”这条重要途径,制定了E-Learning阶段性应用规划、以及与应用规划相匹配的学习资源建设方案。
项目应用
结合百年人寿的实际应用需求,中欧互联为百年人寿E-LEARNING系统的应用设计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文化行为统合与电子化学习习惯培养——本阶段的关键应用目标是进行共同的文化统合与行为统合。即设计各层级、各岗位员工共同的行为整合类项目或者文化整合类项目,在全体人员中进行统一推广;本阶段的另一个应用目标是培养员工的电子化学习习惯,即针对各类专业、各层级员工推送与他们工作相关的特定的培训课程,吸引他们在系统中进行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
第二、胜任素质提升与绘制员工学习发展地图——本阶段应用的核心是在百年人寿的胜任素质体系的基础上,按照其对应的能力发展规划,进而绘制员工学习发展地图实现系统对员工发生岗位和层级变动的学习任务自动推送。
具体的胜任素质包括:按层级设计如高层胜任素质、中层胜任素质、基层胜任素质等;按类别设计如管理类岗位胜任素质、技术类岗位胜任素质、专业类岗位胜任素质、操作类岗位胜任素质等;按岗位设计如XXXX岗位胜任素质等
具体的学习发展地图包括:管理能力发展地图、专业能力发展地图、职业能力发展地图等。
第三、用培训支持核心业务发展与变革——本阶段将业务发展和变革对企业人才培育的要求,做为培训应用的核心。其逻辑是:研究业务发展与变革对企业不同群体的员工提出了哪些能力要求,针对这些能力要求,设计怎样的培训与能力发展活动项目,即混合式学习项目设计。这个阶段,百年人寿E-LEARNING培训应用设计大多表现为:百年人寿“XXXX(如个保、团保、银保)业务推动”学习项目、百年人寿“全面顾客服务”(或其它)学习项目等混合式学习项目形式。
第三篇:【中欧互联E-learning合作案例】——北京社区服务中心
【中欧互联E-learning合作案例】——北京社区服务中心
用户介绍
北京社区服务中心96156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基本建立了市、区、街、局四级联网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24小时服务,开展家政服务、综合修理、配送服务、租赁服务、中介服务等6大类200多项服务,基本涵盖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
对于社区服务商的管理将实行制度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服务标识统一、服务员着装统一。制定对服务商的管理规定、考核标准、奖惩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逐月开展评比活动,通过实行百分考核制度,对服务商进行量化规范管理。并实行奖优罚劣,服务商“入围”并非一劳永逸,一旦服务有缺陷,居民不满意,就会被“摘牌”,对于评比优秀的服务商,街道办事处还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每个社区还将有专门的负责人牵头,组织辖区内特困失业人员组成“巡查小组”,每日对各服务商进行日常监督检查。还将组成以社区居民为主的社区居民“监督小组”,对服务商进行监督和评价。项目介绍
随着本市打造规范、服务、安全、健康、文化、干净的“六型社区”,各项具体工作例如推进社区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健全社区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奖励机制;推行社区“天网”工程,在城区推行派出所网格化治安管控模式;建立覆盖全民的个人健康档案等已快速展开,居民满意度较高。
但是在服务商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有的服务商随意加价,有的服务质量不高,针对这些问题,今年社区服务中心将加强对服务商的管理和培训。
基于此,社区服务中心将搭建一套elearning系统,对内部工作人员,志愿者及供应商提供完整的培训,在进一步明确各级社区服务中心(站)对社区服务机构的规范和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此系统叶将发挥重要作用,为北京市打造“六型社区”做出贡献。
第四篇:江苏超创信息软件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江苏超创
江苏超创信息软件公司成立于2009年9月3日, 是一家以高校为依托,以信息软件投资和建立镇江软件学院为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注册资金为5000万元,目前是镇江市最大的信息软件发展股份公司。
公司坐落于镇江新区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园区,占地面积9.3亩,共八层,综合性大楼总建筑面积为8600平方米,董事长为赵明先生。
电子信息产业是镇江市重点发展的新兴五大产业之一,而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重点项目。在镇江市委市政府的政策支撑下,信息产业工作成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随着“数字镇江”的全面建设,市政府每年投入3000万专项资金扶持江苏超创等重点企业,并着力打造高新技术园区,形成集聚效应,以加快软件产业的发展。在与镇江市信息产业局的合作中,计划在公司成立三年内通过iso20000与CMMI五级论证,同时每年实现注册知识产权10项以上,申请专利20项。
公司分为软件外包部、嵌入式软件开发部、动漫开发软件部与行业软件部四大职能部门,并以此划分相应的主要业务方向。
软件外包部按工作职责划分为项目管理组,产品开发组与客服服务组。部门在努力开发国外软件外包市场的同时积极挖掘国内市场,以技术含量较低的低端外包项目切入市场,通过行业人脉与经验的积累,重点发展企业呼叫中心建设等优势项目。部门计划开拓银行的大客户的同时关注海外中小企业的外包业务。
嵌入式软件开发部按照工作职责划分为项目管理组和产品研发组。主要是开发应用于手机、PDA、电子字典、可视电话等嵌入式软件,着力发展关键性、共性化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与嵌入式软件平台以提升部门的核心竞争力。部门计划的战略合作对象为电路主板生产商。
动漫开发软件部按照工作职责划分为项目管理组、技术研发组、品质管理组。部门主要从事动漫开发工具的工作,如snoar/couseb/等编辑软件及插件wits-平台开发等。部门从自身实际出发,与国内知名影视开发公司合作,争取订单。部门计划通过与国内知名动漫制作公司进行广泛的交流合作以拓展国内市场,力争三年内推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图形制作软件。面对具有巨大潜力的国内动漫游戏产业,公司决定重点投入与发展,面向全国招收专业动漫制作与游戏开发人员,立足于动漫并进行相关产业链这一”蓝海”的开发,争取企业效益最大化。
行业软件部按工作职责划分为项目管理组、技术研发部、品质管理组和项目开发组。部门主要从事于企事业单位行业应用软件的开发,例如政府的阳光政务工程、B2B商务平台。部门采用职能管理模式进行软件系统的开发,根据不同项目成立专项开发小组,将项目工程细分至每个小组进行,通过各小组的协调与良性互动促进项目更效率更有质量的完成。
公司注重人员的培养,以员工为企业生存之基,兴亡之本。在大力引进外部人才的同时,依托江苏大学进行各类软件人才的培训,利用高校得天独厚的的培养机制与相关资源,开展本科学历教育、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和社会软件人才培训等业务,为自身储备了大量人才。在国家、省、市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江苏超创和江苏大学联合成立了镇江超创软件研究院有限公司。
伴随着移动互联这一新一轮互联网浪潮,机遇与挑战并存,短短2年的时间内,超创的业绩是辉煌的,成为镇江庞大软件产业的龙头企业,四项主营业务的蓬勃发展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之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公司不止于眼前,立足人才,面向未来,以公司上市为三年战略,以顾客需求为动力,秉承诚信与蓝海理念,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再创辉煌!
第五篇:信息技术工作案例:立足发展、扎实做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
立足发展、扎实做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
——鸡冠区鸡西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案例
伴随着市教育局“三通两平台”建设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影响,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学校管理的方式,正接受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洗礼,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鸡西小学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凝练信息化管理优势,大力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进程,初步探索适应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新思路。
一、认清形势,高度重视,做好现代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
《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提到: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我们高度认识到:①加快现代信息技术的装备与应用,是现代教育新形势下的重要途径。②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大大提高学校的管理工作效率。
现代技术手段的投入对我校教师来说是件新事物,为了顺利开展工作,学校首先加大了宣传力度。经常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宣讲国家实施现代教育工程的重要意义和应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教学带来的丰硕成果,让全体教职工充分认识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和紧迫任务。
二、落实组织,强化管理,全面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
(一)做好电子设备与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工作。
1.我校着眼于长远发展,着眼于服务教学、着眼于教师的日常运用、着眼于打造现代化学校,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体制,建立了鸡西小学教育现代化相关制度,同时针对网络安全建立了《鸡西小学教育信息网络安全制度手册》等,加强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序管理。
2.成立了信息技术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副校长担任,组员由全体中层组成,领导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并且在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中,定时检查工作开展情况。
3.配备信息技术人员,成立信息技术骨干教师队伍,进行业务培训及教学引领。苑长海、孙成军负责全校教师的培训及技术支持;信息技术研修小组成员负责参加各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并指导本学年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教学活动。
(二)完善硬件设施,促进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
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我校有较为完善的硬件设施设备。有教学白板19套,学生平板50台,学生用计算机44台,成立了微课录制室即电子备课室,笔记本10台,教师办公用电脑42台。同时学校拆卸下的大屏幕投影又进行了再利用,分别设在小会议室、微课录制室,方便会议和教研时使用。为了保证设备的完好与正常运转,我校各种设备均有专人负责使用与维护,学校设立了《计算机室使用记录》、《微课教室使用记录》、《多媒体教室使用记录》、《智慧课堂使用记录》、《计算机维修记录》、《白板维修记录》、《多媒体维修记录》等,同时由信息主任每周负责检查记录情况。
三、构建网站,挖掘资源,努力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一)构建网站,提供平台。
学校网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是学校对外交流、展示学校形象的窗口,是优化内部管理,服务教育教学,打造数字化校园的平台。目前学校已接入市教育局统一布设的移动光纤网络,网络覆盖全校各办公室、教室及功能教室。
(二)挖掘资源,发挥效应。
动员教师充分利用资源,运用智慧课堂提供的资源平台、运用网络不断丰实自己的教学内容,同时向兄弟学校学习,建立学校百度云平台,增设教研组资源,分学科、分年级、分栏目存放微课、试题、课件、设计等各种教学资源,为教师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真正实现资源库的共建和共享。在此基础上,学校全体教师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平台分别建立个人网络空间,教师可以利用个人主页交流教学随想、记录成长经历、辅助课堂教学,学生也通过资源平台的主页实现了网上交流。充分发挥各方面资源,学校在QQ上设有QQ群、在微信上有微信群,实现了随时随地沟通,发放消息等,让每位教师都能随时掌握校园最新动态。
四、加强培训,掌握技能,着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面对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普遍应用,计算机同学科课程的学习内在地融为一体,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则成为实现现代化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校立足校本,强化培训,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师技能培训,着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利用多种途径,从不同侧面进行培训。从简单的计算机基本操作,到一些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电子白板的使用以及简单维护、智慧课堂的应用、个人空间的完善、微课的录制、微课掌上通的使用等,先后组织不同层次的培训,以定期培训、专门辅导、互相结对等方式进行。学校对教师采取“以评促教、考核兑现、纳入常规”的激励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
目前,我校100%的教师能利用信息技术备课、上课,独立制作教学课件;100%的学科都能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课时覆盖率达到90%。
五、积极探索,注重运用,充分发挥信息化工程的实效性。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深层次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因此,我校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整合运用,切实提高信息技术的实效性。
(一)运用信息技术,加强与学科教学整合。
为了更好的落实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我们倡导“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中的作用,切忌喧宾夺主”的理念,引领教师围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标制作教学课件,进行教学设计和说课培训、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课”专题研讨等活动,以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高教学实效性。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为教师提供了充足的学案材料,网络教研、论坛实现了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的网络交流机会,为创设高效课堂提供了契机,教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影视音材料和方便快捷的呈现方式,为提升课堂广度深度提供的机会,教师运用多媒体实施教学,真正转变了教师的施教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实现课堂自主文化的建构。
(二)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我校始终将推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改革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我校教师教案全部改为电子教案,教师们在准备电子教案后以学年组为单位对教案进行研讨,研讨后每个人都对教案提出自己对教学内容的个性化设计。在应用过程中,我校组织优秀的教师汇报成果,利用UMU互动平台开展评课活动,并以点带面,辐射全校教师,努力探索一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路子。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进一步推进办公自动化,学校完善了办公系统和学校管理系统的配备,运用校园网络,改革学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学校的工作计划、会议通知、章程制度、法规政策、获奖光荣榜等全部在网上发布,同时,教师的交流学习体会、上交总结、教学论文、课件制作等也都通过网来传送和递交,满足教师无纸化办公的需要。学校从财物管理、人事管理、健康管理、艺体工作等方面均能熟练运用专用软件进行资料的管理与传送,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运用信息技术,积极参与上级活动。
我校积极参与上级组织的活动,近年来一直积极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由于学校没有录播教室,我们就自行创造条件,借了一台摄像机与我校摄像机形成两个机位为教师录课,通过两位信息员的录制、采集、格式转换、搜集相关资源等工作完成录课。在微课展示活动中,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微课宝的培训,培训后教师们勤加练习、积极参与,目前已形成了校园自身的微课资源库,教师们还在不断的充实。
六、抓住机会,迅速行动,让教育信息化建设无限发展。
目前,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一定问题:如:网速不够,致使平板无法按预期效果应用;智慧课堂的资源更新慢且有很多课程与实际不符;家校沟通环节需进一步探索等。
虽然存在着问题,但我们一直在尽全力地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与解决,我们下一步工作打算是:1.变废为宝,将库房中的旧显示器重新利用为各班制作成“电子班牌”,让信息技术应用到宣传阵地上,使其发挥最大效率。2.探索将全校各部门进行统一管理的办公软件,进一步提高办公效率。3.探索新的资源更加丰富的授课平台(如和教育、优教班班通等),使课堂效率最大化。
总之,我校信息化建设在两年前教师仅靠一支粉笔一本书的状态发展为信息化手段参与学校各个领域的应用与管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激发了师生自主发展的精神力量,使每一名教师教的舒心、每一名学生学的主动,感受到了收获的幸福、工作的幸福,全面地提升了师生的生命质量。当然,我校的信息技术条件才刚刚起步,与优秀学校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进一步学习、改进、创新、发展、提高,努力提升信息化水平,打造数字化校园,争创特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