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观后感

时间:2019-05-12 23:11: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观后感》。

第一篇: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观后感

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观后感

演出前做了功课,才发现捡了大便宜,无论歌剧本身or国家大剧院提供的演出效果都物超所值。

博马舍共写过三部以西班牙为背景的喜剧,剧中的人物都相同,分别是《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和《有罪的母亲》。前二者被改编成了歌剧,最著名的自然是莫扎特写的《费加罗的婚礼》。罗西尼写的理发师,大家一听序曲会表示“原来是这个,我听过”,但看名字未必会买票。

正好8月也买了大剧院婚礼的票,但票价和理发师差别很大,到底是供需关系决定的呀。找黄牛买票,黄牛总在问:“塞尔维亚的理发师要吗?维多利亚的理发师要吗?”卖票的都搞不清名字,可见这剧得多不受欢迎。

入场之后发现我们位置非常好,歌剧院1层楼座第1排中间偏左。乐池中指挥的动作、台上演员的表情看得都非常清楚。歌剧院偶算去得比较多了,上次看《茶花女》花380只能坐3层后排偏角落,中文字幕都看不到。这次对比太强烈了。

演奏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序曲时舞台大幕关闭,观众可以好好欣

赏乐曲本身。趁机可以好好观察指挥,聆听乐团的水平。就偶浅薄的见识而言,该乐团演奏非常和谐,完全可以独立开音乐会,比在保利剧院骗钱多年的柏林广播交响乐团等专门忽悠人傻钱多观众的乐团强多了。以前不曾注意,这次认真看指挥,才发觉不同人指挥同样的乐章风格区别还是挺大的。认定了以后有大剧院管弦乐团伴奏的歌剧必定是好剧。

歌剧院的拢音效果实在好,每个位置都能无损的听到来着舞台的声音。我连乐手给曲谱翻篇都能听到,真怕耳朵变挑剔后再遇到插电的演出一时间难以适应。1层池座观众的动静,也能听得很清楚。幸好没有频繁咳嗽的、带哭闹小朋友的观众,不然还挺影响效果的。国外看歌剧要穿晚礼,在帝都这么穿会被当怪物,只好随便穿了,心里怪过意不去的。

开场前,和坐我边上的一对情侣聊天,伊们知道好多哦,比如哪个B角唱得如何之类的,不明觉厉呀。演出上座率大约70-80%,yapari只有真喜欢的人才会来(偶这种捡便宜的除外)。坐我后方和侧后的两位男士非常会看,总在适宜的时刻大喊bravo。

我看的这场是全B角阵容,但丝毫不影响观感。之前略有担心,因为看过其他剧男1号明显听出是B角,唱得让人十分失望。看了节目单,A角一水老外,B角一水中国人,这显然是只看国籍、不看水

平的安排了,而往往这种情况下,国人水平都会惊艳。

幕起,舞台景观甚是华丽,不知道下了多少本儿啊。群众演员二三十,真是有钱能养得起啊。细看节目单,原来群众演员是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的,那就难怪了哈哈。哪怕不熟悉剧情的观众,看2分钟就会明白,理发师是个喜剧。唱段是死的,表演是活的,大剧院版的理发师在舞美设计上挺欢乐的。

装13的歌剧嘛,唱必须用意大利语,但还有少量说的部分居然用的普通话。比如,Rosina给情人写的纸条,活脱用中文女声读了半天;Doctor Bartolo数数用“一二三四五”太穿越了。

忘记戴眼镜,看中文字幕不清楚,只好以看英文字幕为主(字大行疏)。场景切换时,舞台拉下幕布,演员在幕布前面唱,但幕布刚好顺带把英文字幕显示屏也给遮上了,无奈只好看中文。中文意译比较多,更喜欢英文直译,更形象的贴近舞台表演。有些翻译差很远,好几处都忘了就记得Count Almaviva胡乱叫医生为Doctor Idiot,中文写成“拔萝卜医生”,囧。中文的好处是唱词前会注明这是谁唱的,在n重唱时还有点用。快歌看中文比较多,免得英文没读完就下一句了。

眼睛在中英文字幕、乐池、舞台上的各个角色中来回切换,太累了。既然知道剧情,具体歌词就随他去吧,看表演听歌唱比较重要。个人认为的男歌手能力排名:Basilio>Fiorello>Figaro>伯爵>医生。圡人首先根据底气和音量排名,然后听唱腔。偶也不明为喵认为配角比主角好,可能因为唱得少,休息充分吧。全场最好听的是伯爵和医生的二重唱,比男女主角谈情说爱要打动我。大剧院版的理发师对剧情做了一些变动(和百度百科上写的那版相比),满意的地方较少。只高兴一点:医生最后只得到了Rosina一半的财产而非全部。最不满意的:把人物黑白分明化,医生本来并非坏人,伯爵和Figaro也不是那么纯的好人。把财产给医生本应是Figaro出的主意;Rosina应该是知道伯爵是伯爵后气愤自己被欺骗,而非惊喜的发现情人是伯爵后一脸献媚;本不该仓促结婚,贵族娶妻应是很隆重的事;音乐课幽会居然还有仨酱油男围观。细节不吹毛求疵了,最重要的还是歌唱部分。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男声)很震撼,二三十人在台上一齐吼,偶都只能紧贴在椅背上动不了。给婚礼伴唱时,人手捧一歌本,小方那么一排,还能更像合唱团一点么,呵呵。更不用提那些咏叹调了,不知该用怎样的词语来描绘。最fan男低音。

前一阵看某歌唱类选秀节目,淘汰了一音乐剧歌手,说伊的唱法在这

类比赛中吃亏。要我说,就表现形式对表演者的能力要求而言,歌剧>音乐剧>流行乐。歌剧是更高级的艺术形式。唱歌剧不是找个没相关学习经历的草根就能胜任的。也因为如此,阳春白雪的歌剧脱离了大众的审美情趣,变成了一种装13行为。

我最爱音乐剧,因其结合了2种审美;如我最爱国标舞,因其结合了音乐与体育。酱油猫的性格决定了品位。

下个月还会在歌剧院看《费加罗的婚礼》,看当初的热烈追求是怎么变成日后的熟视无睹+意图出轨的。

附伪文青的每月一剧:

12年7月《Chicago》音乐剧@伦敦

12年8月《The Phantom Of The Opera》音乐剧@伦敦

12年9月《前科》话剧@北京

12年10月《红玫瑰与白玫瑰》话剧@北京

12年11月《巴黎圣母院》音乐剧@北京

12年12月《猫》音乐剧@北京

13年1月《大宅门》话剧@北京

13年2月《破阵子》话剧@北京

13年3月《驴得水》话剧@北京

13年4月《秀才与刽子手》戏曲@北京

13年5月《肥唐瘦宋》舞剧@北京 13年5月《蒋公的面子》话剧@北京 13年6月《白鹿原》话剧@北京

13年6月《一起跳舞吧》舞剧@北京

13年7月《国际芭蕾明星Gala》舞剧@北京 13年7月《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歌剧@北京 13年8月《费加罗的婚礼》歌剧@北京

第二篇:歌剧观后感

歌剧观后感

在这一学期,上了歌剧这门课,了解中外歌剧之间的不同之处,有以下不同之处:

中国:建国后,新中国歌剧的创作风格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较熟悉的民族民间音乐为基础;另一种侧重于借鉴西方歌剧的结构模式与作曲技法。两种风格各有所长,中国歌剧音乐创作的进一步提高以及能否成功登陆国际舞台将取决于它们的相互融合、升华及创新,有以下特点:

一、音乐与戏剧的整体融合。作曲家、编剧、导演三方自

一度创作开始,从制订整体的音乐布局方案到具体的场景设计、人物冲突、剧情发展等方面都相互紧密合作,致使各音乐表现手段不再分散孤立。随着剧情的发展,每个声部的各种声乐形式的运用、管弦乐的铺垫融合及各类色彩打击乐的运用,均在观众面前呈现出立体的交响性艺术效果。

二、声乐与器乐部分的立体构思,“以声乐为主导,器

乐为基础,追求交响性、立体性、整体性的统一构思。”声乐和器乐是歌剧音乐创作中的两大表现手段

三、“咏叹调”与“宣叙调”的链状关系,“支点与链环的结构关系”“咏叹调”往往是全剧的框架,是支点。主要用于抒发人物情感,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并且易于情感的升华。宣叙调”则是全剧各个“咏叹调”框架之间的链环,是线条。主

要用于交代故事情节、描述冲突背景、激化人物矛盾、展现戏剧冲突。

主要的代表作:《小二黑结婚》(马可作曲),《红霞》(张锐作曲),《洪湖赤卫队》(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江姐》(羊鸣等作曲),《草原之歌》(罗宗贤作曲),《阿依古丽》(石夫,乌斯满江作曲),《伤逝》(施光南作曲)等优秀作品。

西方:1)在内容上:多取材于古代神话和历史传说,内容严肃,与喜剧相对。2)在结构形式上:由原先的五幕歌剧变为紧凑的三幕结构,常在幕与幕之间穿插喜剧性的幕间剧(Intremezzo,在舞台口表演)。由极具个性的序曲(快—慢—快的三段形式)开场,宣叙调和返始咏叹调交替进行,极少使用重唱和合唱,也不用舞蹈。3)两种不同的宣叙调:一种是干念式的宣叙调,用于较长的对白或独白,独唱声部只用通奏低音伴奏;另一种是带伴奏的宣叙调,它善于表达复杂的情感,同时也在戏剧性的紧张场景中使用,独唱由乐队伴奏。4)返始咏叹调:这种咏叹调是ABA三段体形式,作曲家通常不再把再现的A段写出,而只在B段的结尾处标记da capo,意为从头反复,故作“返始”之意,并在结尾处标记Fine(意为结束)。

代表作: 01.瓦格纳:歌剧《纽约堡的名歌手》前奏曲

02.瓦格纳:婚礼合唱 选自歌剧《罗恩格林》

03.比才:他们在这里 选自歌剧《卡门》

04.威尔第:吉尔达的咏叹调 选自歌剧《弄臣》 迪里拜尔

05.瓦格纳:骑士序曲 选自歌剧《女武神》

在这一学期我们学了有这几部歌剧:《弄臣》,《丑角》,《女人皆如此》,《图兰朵》,《阉人歌手》。

以下是我对《弄臣》歌剧的观后感:

《弄臣》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善恶美丑。弄臣的女儿单

纯、美丽、善良,怀着真诚的心去爱,抱着美好去看世界,她的人性美凸显出了公爵、贵族等人的阴暗,尤其是他的父亲——弄臣。

当然,不可否认,弄臣即使再丑恶,他的身上任然有人类与生俱

来的父爱,在遭受了诅咒后,他急切地找到女儿,要女儿不要出门,注意安全;在女儿失踪后,一向高傲的他,跪下了双膝,求贵族告诉她女儿到底在哪;在女儿失贞后,赶紧预备好一切,让女儿离开,自己留下为女儿报仇……可怜的是,即使他千万个小心,千万个爱自己的女儿,最终任没能逃脱诅咒的厄运。可以说女儿是死在了他的手里。真的,站在一个父亲、亲人的立场,我真的不能不为弄臣感到伤心,觉得他是可怜之人。

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善恶终有报。诅咒不是平白无故降临到他头上的。是他助纣为虐,让公爵侮辱了伯爵的女儿,事后还得意洋洋,尽是挖苦嘲讽。那时的他怎么没有想到,自己也是有女儿的人,自己也万分疼爱女儿,自己也非常重视女儿的贞洁。是他平日里,为了博公爵一乐,常常取笑那些贵族,使得自己后来反被贵族捉弄。那时的他就应该想到,凭什么只有他可以卖弄尖酸刻薄,别人照样可以以牙还牙。是他,在自己的女儿被玷污后,为解心头一恨,想找杀手杀了公爵,却不曾想,自己的女儿成了待罪羊羔,死在了杀手手下。

最后一幕,夜色中,狂风暴雨下,心爱的女儿在他的怀里沉沉睡去。

第三篇:托塞利小夜曲歌词

托塞利《悲叹小夜曲》尚家骧 译配

往日的爱情,已经永远消失。

幸福的回忆,像梦一样留在我心里。

她的笑容和美丽的眼睛,带给我幸福,并照亮我青春的生命。

但是幸福不长久,欢乐变成忧愁,那甜蜜的爱情,从此就永远离开我。

在我心里,只留下痛苦,我独自悲伤叹息,那不幸的命运,心中悲伤地叹息。

那太阳的光芒,不再照亮我,不再照亮我的生命,我的生命。

第四篇:歌剧长征观后感

歌剧长征观后感

歌剧开始前的交响乐低沉阴暗,但渐起丝丝希望,一段艰苦日子在由此展开。长征会师后奔腾而起,人民带着希望拼搏奋斗,尽管过程中有死伤,有损失,但积累了宝贵经验。长征过程中红军群众工作做的好,老幼男女,各民族,皆以红军为榜样,连小孩也积极参军报国。

作为90年代出生的我,看到的只能是电影中红军身影的再现。但我感觉得到长征的精神,感觉到所有参加长征的人的伟大,他们有着不怕牺牲的精神。正因有了他们的这种精神,才会有我们这天的幸福生活。电影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是:有一个小孩想参军,因年龄小被拒绝,小孩带着特有的孩子气埋怨将领。毫无疑问,这位将领做的是合理合情的拒绝,而剧中突出这点是为了赞扬红军全军将士深得民心,人民群众以红军为榜样;也表达了人民群众强烈的为自己的命运,为国家的命运而奋斗的热切期盼;也从一个小孩参军被拒的插曲论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的观点。

观看以后,我十分钦佩红军的顽强意志和不畏艰险的精神。在今天,战争已不再,和平才是世界潮流。我们要发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壮大我国国力,让人民过上幸福殷实的日子。想想红军,此刻我能做得只有发奋学习科学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以自己所学报效祖国。我们不能在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而要自强、自立,创造21世纪的伟业,这是要做到的,也是能做到!习总书记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当然,这也绝非易事,正因这需要顽强的拼搏精神,长征精神就能体现这种拼搏精神。

——9171040G0518黄润泽

第五篇:歌剧《再别康桥》观后感

歌剧《再别康桥》观后感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徐志摩的这首诗很美,说是“绝唱”也不为过。灯光打亮,记忆中的人物缓缓登场。

许多人都知道那个著名的爱情故事。一代才女林徽因,建筑学家梁思成,哲学家金岳霖,诗人徐志摩,画家陆小曼,才子佳人,共谱一段凄美的民国之恋。但对于这段广为流传的佳话,大多数人也仅限于知道而已。倘若能了解更多背后的故事和细节,对这首诗,这段往事,会有更深的感悟和理解。

导演和演员的用心有目共睹。几位主演不仅做到了形似,也有神似。扎实的基本功,舞台上专注投入的表现,情感的融合与表达,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甚至于一个尾音,一个眼神,一声叹息,诸多小细节上透露着考究,整场歌剧高潮迭起,一气呵成,给人以惊艳之感。

开场的“金岳霖先生”,字字句句带了厚重和痴情,演员的塑造很到位,一个年老的,富有智慧的,浑身上下闪烁着哲理光芒的金先生就这么出现在眼前了。演员沉稳,大气的演绎很是符合金老先生的性格和风度。

梁思成是令人惊喜的。私以为饰演梁思成的演员最是做到了形似。而在演绎中,也是最灵动的,这种演绎,当是带了一种个人特色,并不是完全的还原,却也别有一番韵味。歌剧是一种戏剧,原型人物和演员演绎当是两个灵魂。演员的演绎不可避免要带上自身的影子。而在再别康桥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的,意气风发,青春逼人的梁思成,镜片后的眼睛里透出活力和聪睿,这是和大多数书籍中的描述不同的,他们说,思成坚韧,理性,大度,但在歌剧中,我们也看到了他的抖擞精神,昂扬斗志,那种坦诚的本色,是他今后遭遇人生起落时安然若素不忘本心的伏笔。可以说,在演员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的梁思成,看到了他的精气神儿。在这种朴实而又拿捏有度的表演中,人物的性格进一步丰富,人性得到了填充,从单一的符号化形象变得丰满立体,真实可感。演员身上的气质赋予了角色新的灵魂,这样的梁思成是那么的亲切,宛如我们身边的同学,而一个兼具工科生冷静理性和文科生细腻感性的男生,林徽因又怎能不爱呢。

徐志摩的扮演者有一种稳重和老练的气质,演出了一个多情诗人的爱恨,痛苦和迷惘。而陆小曼的扮演者,也很是形似,演出了一个女画家放纵堕落背后的心路历程。

林徽因的扮演者,有其美貌,却略输气质。林徽因,是有她的傲娇与自恋的,但良好的教育和涵养使她不至娇气。少女的娇嗔固然可以理解,但当我们将眼前的少女同那个跋山涉水,爬上爬下,黑瘦多病,吃苦受难,以一副瘦弱身躯坚持为中国建筑事业拓荒的妇人联系起来,我们会发现,这个女子是有大情怀的。而也正是这种大格局,这种坚实的底蕴和高深的智慧,使得她的爱情不只是小情小爱,使得她放弃了徐志摩和金岳霖,选择了梁思成。林徽因的温婉,作为新女性骨子里的强韧,以及真诚,聪慧,都值得进一步发掘。众人评价不一,但私以为,林徽因身上的清高孤僻,使她的天真奔放不至矫揉造作。这种性格的双面性,有待进一步分析呈现。

康桥的诗传诵了好多年,我们需要一部歌剧,来带我们走进这首诗,那段岁月,去看那些未曾被发现的风景,赏剧中人不自知的心情。私以为,一部好的艺术作品,需要传达一种精神和理念,给人以艺术审美上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而更好的,则是能给人一种启发,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打开更为广阔的天地,唤起观众的思考和想象。哈姆雷特之所以伟大,因为它有着无限被解读的可能。而沉默不只是今晚的康桥,个性与人性,爱情与婚姻,情感与道德,理想与现实,都是再别康桥中亟待被发现的课题,沉默着的它们等待歌剧为其发声。

惊艳的第一幕拉开了,故事,未完。

下载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歌剧魅影》观后感

    《歌剧魅影》观后感 导语:《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是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代表作之一,以精彩的音乐、浪漫的剧情、完美的舞蹈,成为音乐剧中永恒的佳作。以下......

    歌剧卡门观后感

    歌剧《卡门》观后感宋凯林2010210120经济学院10经济三班歌剧《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完成于1874年秋,也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 四幕歌剧 《卡门......

    歌剧魅影观后感

    《歌剧魅影》观后感 灵魂被扭曲?因为只有你。放掉你后,流着泪说我爱你。 打碎了所有镜子,说看到了光明,声称要走出黑暗,只是因为看到你幸福就是他的光明吧。 这样,在孤独的时候可......

    歌剧魅影观后感

    歌剧魅影观后感 在这学期的戏剧鉴赏课上,我们学习观看了几部世界名剧。有《音乐之声》、《歌剧魅影》、《猫》、《威尼斯商人》、《风流娘们》、《钦差大臣》、《推销员之死......

    《歌剧魅影》观后感

    《歌剧魅影》观后感外国语学院法语092班李彤091302208 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的风景 ——魅影与克里斯汀的遗憾第一次接触到《歌剧魅影》是听了莎拉布莱曼演唱的《The Phan......

    歌剧茶花女观后感

    学校:莆田学院专业:土建系土木工程081姓名:林舒祥座号:124号(学号:810901105)指导老师:杨鸣标题:歌剧《茶花女》观后感摘要:歌剧讲述的是一个交际花的爱情悲剧故事。主角维奥莱塔是著......

    歌剧魅影观后感

    《歌剧魅影》 魅影是一个集音乐、建筑、魔术等才艺于一身的天才,却无奈天生有一张丑陋的让人惊恐的面容,只有一个人藏身于剧院下那深深地地宫,他把它建造的富丽堂皇,神秘绮丽,以......

    《歌剧魅影》观后感

    音乐更胜于爱情 终究还是在戏剧欣赏的课堂上断断续续地把这部伟大的作品看完了,留在心底的震感却没有中止过。 魅影是一个从小被遗弃且极其丑陋的孩子,但他有着惊人的艺术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