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赤卫队歌剧观后感

时间:2019-05-13 13:17: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洪湖赤卫队歌剧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洪湖赤卫队歌剧观后感》。

第一篇:洪湖赤卫队歌剧观后感

《洪湖赤卫队》歌剧观后感

为了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的90华诞,由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江苏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并特邀湖北省歌剧元来苏州献演大型歌剧《洪湖赤卫队》,带我们回顾坎坷的峥嵘岁月,唤起了人们那久违的红色记忆。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中国传统音乐的熏陶,歌剧对我来说本是个很遥远的领域,之前一直没看过任何有关方面的表演,也没培养过兴趣。而今天在看了这部歌剧后,对歌剧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也培养了新的兴趣。真的是很好的一次体验与熏陶。

这个创作于五六十年代的优秀剧目以其优美动听、荡气回肠的旋律红遍神州大地,经过半个世纪的洗练与雕琢,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歌剧的一面旗帜,被誉为“20世纪华人经典歌剧”之一。特别是剧中的主要唱段《洪湖水,浪打浪》、《没有眼泪,没有悲伤》等都已成为中华民族古巨脍炙人口的曲目,令人如痴如醉。整场演出都伴随着耳熟能详的音乐,带领我们回到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唱响壮丽的英雄主义史诗,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掀起重温红色经典的浪潮。

首先这部歌剧的主要剧情是:1930年夏,洪湖地区彭家墩的土豪彭霸天乘红军离开洪湖开辟新区之际勾结国民党保安团冯团长,进攻红军湘鄂西洪湖根据地。洪湖赤卫队党支部书记韩英和大队长刘闯,率赤卫队主动撤退,并与我方打入敌保安团的地下党张副官巧妙配合,出其不意袭击了彭家墩,将敌人的武器弹药收入我方。赤卫队撤退到洪湖,第一个胜仗使队员无比的喜悦,这是他们唱起了《这一仗打得真漂亮》,在洪湖上也想起了韩英赞美水乡生活的《洪湖水,浪打浪》。彭霸天恼羞成怒,威逼群众供出汉英和赤卫队下落,韩英为救乡亲主动现身,被敌人逮捕。彭霸天对韩英残忍折磨、百般利诱均不能使她屈服,又抓来韩母,想以此要挟,但仍没有从韩英口里得到半点东西。韩英看望母亲,抱着宁死不屈的心情对母亲唱出了感人、深刻的《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张副官为就韩英英勇就义,韩英率领队员配合贺龙总指挥率领的红二军消灭了敌人。

而在此之前,沔阳早在1924年春,中国共产党人娄敏修、邓赤中、栩栩等就在沔城建立了党小组,是湖北最早建立党组织的县份之一。1926年冬又建立中共沔阳部委(次年改为县委),党员发展到400多人。党的“八七”会议后,沔阳县委迅速贯彻会议精神,1927年9月10日,成功地组织了沔南戴家场暴动,打响了鄂中武装暴动第一枪。接着全县各地的农民秋收暴动此起彼伏。其中12月初的沔城暴动,杀官夺印,火烧县衙,威震湖北,成为全省工农民众在共产党领导下,以赤色恐怖对付白色恐怖的典范。在秋收暴动节节胜利的基础上,沔阳组建了湖北省较早的一支正规军事建制的武装力量——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番号为“中国共产党湖北沔阳工农革命军第五军”。这支部队后来成为湘鄂西红军的主力部队。在革命武装力量的支持下,沔阳于1928年初建立了湖北省最早的红色政权——沔西区苏维埃政府。它在敌强我弱的形势,破天荒地实现了工农武装割据,是湘鄂西苏维埃运动的早期实践。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先后在全国建立了4块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以沔阳为中心的洪湖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就是其中之一。

下面,我就针对这次的歌剧观看,说说我的感想。此剧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旋律优美,充分吸取了中国传统戏曲和西方歌剧的长处有机结合。演唱风格略带方言,听来颇为亲切,也符合剧情需要。当然,比起较成熟的西方歌剧,刚起步不久且条件落后的中国歌剧在那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是如今音乐的发展已经可以使得我们的传统文化以更优美的形式表现出来。与老电影相比,如今的衣服、道具、配音和人物形象都有了更高的提高。一出场就有很鲜明的衣服的颜色对比,突出主人公的形象与个性。一个舞台上的人虽然不多,但声音的洪亮却可以传遍全场,使我们感受到群体的力量。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位点,有很好的观看效果,主次分明,聚焦清晰。

首先,从剧目和背景来说。这部歌剧只有六幕,分别是赤卫队队员、洪湖乡亲们和刘闯、韩英的出场,鹏宅后院的接线与彭霸天和冯团长的勾当,赤卫队在彭宅的首次胜仗和之后刘闯的暴露使得韩英被捕,韩英在牢房中的内心独白,革命共产党张副官为救韩英英勇就义,韩英回到洪湖并率领队员配合贺龙指挥的红二军消灭了彭霸天和冯团长。幕与幕之间没有紧密的联系,但是却都是最关键的情景,可以让我们清楚的知道全剧的情节,不拖沓,也不冗长。更可以鲜明的衬托出人物的形象。刘闯同志的刚直、英勇,韩英的坚强与坚定,彭霸天的阴险与狡诈都被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虽然是舞台表演,但每个人的表演一点都不亚于专业的电视上的,反而,大家的神态与肢体都更加的具形象力,即使只是在彭霸天身旁站的几个姨太太都表现出了一种富家姨太的形象,没有半句话语,也没有过多的露面,只是站在一旁,手挥着扇子,就已经把人物的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了。还有彭霸天的形象,刚出场的坏人的那种霸气和专横在走路与说话就一展现,没有像电影里的镜头聚焦也可以充分展现。还有韩英在牢房中与母亲的独白,完全就像是身临其境,情融其中一样,充满感情与感染力。

而这情感的传达更多是通过演员的声音与歌声。韩英的声音明亮、宽阔、富于感染力,比起电影中王玉珍的唱法,感觉更圆润柔和,同时又很洪亮,唱的很开阔。表演的朴素、自然,完全可以用音乐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最具感染力的就是她在牢房中的内心的独白,歌声圆润清晰,把一个忠于党而又孝顺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她与母亲的对白更是感人肺腑,让人不禁一起难过。与此剧中玛娅琴饰演的韩英相比,老电影中王玉珍饰演的韩英的唱法明显没有现在的好,那时的唱法很单调,普遍的只是高音,连同男士也是一样,而现在的女高音有花腔女高音、抒情女高音等之分,剧中秋菊和韩英的歌唱音色又是不一样的。男士也是一样,刘闯的声音宽厚结实,具有张力,所以从歌声中就可以听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彭霸天的声音效果或是其他洪湖队员的又是不一样的表达。最好听的也最值得人回味的就是这部剧的主要唱段《洪湖水、浪打浪》,剧中唱了三次,每次的情景都不同,所以唱出的情感和感染也不一样。胜利之后唱的最后一段就充满了欢快喜悦的情感,节奏也比前两次轻快轻松,而韩英入狱的那段就唱出了凄凉与不甘,给人以沉重的感觉。剧中不同的唱段都被赋予了不同的情感,用不同的声音传达出不同的感情,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可谓是情景交融,情入音中。

比起电影,歌剧更注重的是表演效果,所以台上的人物的动作要比电影中的更注重精确和精准,在韩英初次上台,给大家分配人物时,就是一身笔直的站在高台上,一手叉腰,振振有词的说着,挥舞着手臂,要比电影中的韩英更有气势。在彭霸天出场的那一幕中,管家的形象也展现的清清楚楚,一种趋炎附势、跟随主子为虎作伥的形象就在他的一言一行中表达,即使不是主角,配角的表现依然很形象,可以从侧面突出主角的形象,而且,即使不是一幕中的重点,旁边的演员依然很有表现力,就拿来彭霸天家中做客的几个客人来说,在一旁也生动的饰演着自己的角色,就会比电影中的更形象,电影中更能突出的是剧情的发展和主角的形象,像这种配角的形象似乎就没有表现的那么精准和重要。而且歌剧的表演更具表现力,在洪湖赤卫队初次胜利后,赤卫队员在一起谈论胜利的喜悦时,大家就是以一种歌唱与舞蹈相结合的形式表演的,而且其中一个队员模仿前一夜中的战斗情景时,非常形象的又表现了敌人的胆小与刘闯的英勇,在他模仿的倒下的那一刻,动作也就定格在那一刻了,能让我们更长时的聚焦在那,有一种停顿感,非常的滑稽但同时又很有表现力。而在电影中的表演就会更平常连贯点。彭霸天用枪打死一个村民是的情景也是如此,倒下的村民动作很具有夸张力,给观众的视觉效果很不一样,所以歌剧虽然是精炼,却也真正精炼出了精髓和重点,这些夸张动作的停滞可以更深化我们的记忆,使得一幕一情景印在我们的脑海。同时又可以更深化角色的形象,当韩英为救相亲们而挺身现身时,她英勇的握住敌人的枪托,大义凌然的站在我们面前,而旁边的两个士兵也以一种大幅度的姿态举着枪。这一幕就可以从韩英自身的表现和两旁敌人的动作详尽的刻画出韩英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在这方面,歌剧的表现力是远远超过电影的。

而此剧的又一大亮点就是配乐,一只乐团在下台凑乐,和着剧情的发展、人物的改变和心理的变化,演奏出的音乐都不一样,我们之所以可以被带动的跟着不连贯的剧情走,完全是音乐的引导,而在现场的感觉更是清楚,人物的唱段和配乐的连接紧密,没有一点滞留,就像是人跟着乐走,而乐又跟着人走,很一致,很默契。在彭霸天刚出场的时候的,音乐的感觉就非常的有压迫感,也有点滑稽,衬托出敌人的可恶和他们的险恶。而到了赤卫队夜袭彭家的时候,在黑景的衬托下音乐就变的很严肃,很紧张。

还有就是剧幕的背景,每一幕的背景都不同,虽然我们的舞台不能给大家展现立体的事物,但是通过灯光的搭配和背景的映衬,也为不同的情景突出了不同的效果。在洪湖时,背景就是一副有着一轮橙红太阳升出的河淀背景,加上灯光的照射就显得无比的宁静,衬托出洪湖人民生活的安定和和平。而夜晚的背景就是一副蓝幕的芦荡的画面,同样表现出夜晚的宁静。很有感觉也很美。

歌剧之所以称为歌剧,就是因为要把歌唱与剧情相结合起来,而剧中最出名、流传至今的歌曲就是《洪湖水、浪打浪》了,“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啊

洪湖岸边是呀么是家乡呀

清早船儿去撒网

晚上回来鱼满仓

四处野鸭和菱藕

秋收满舨稻谷香

人人都说天堂美

怎比我洪湖鱼米乡

洪湖水呀长呀么长又长啊

太阳一出闪呀么闪金光呀

共产党的恩情比那东海深

渔民的光景一年更比一年强”韩英和秋菊的合唱婉转悠扬,字字句句都表达出对洪湖的热爱,充斥着一份喜悦的心情,带给人们以希望和憧憬。《看天下劳动人民都得解放》也是这部剧的一大重点,可以说是一次高潮的唱段,唱出了韩英的内心也唱出了人民的心声,此段的声音就表现的凄苦哀怨,声声刺入人心,包含心酸与艰苦,但也透露着坚强与坚定的信念和依旧对未来革命的希望,尤其是“娘啊,儿死后, 你要把儿埋在那洪湖旁,将儿的坟墓向东方,让儿常听那洪湖的浪,常见家乡红太阳.娘啊,儿死后,你要把儿埋在那大路旁,将儿的坟墓向东方,让儿看红军凯旋归,听那乡亲在歌唱.娘啊,儿死后,你要把儿埋在那高坡上,将儿的坟墓向东方,儿要看白匪消灭光,儿要看,天下的劳苦人民都解放!”这几句,采用重复与反复的句式,更加的突出韩英对党的忠心与相信,对革命的支持,对未来的希望。

这部歌剧的表演,无论是人物神态、语言、歌唱、动作还是灯光的效应和背景图案的渲染,亦或是配乐,都完美而默契的结合起来。整体给人以很美的欣赏,是一次很美很成功的表演。全剧歌唱与说白交替段落组成,在音乐结构上基本是西洋歌剧手法与戏曲手法的综合运用,展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适合中国人民对历史回味的审美特点,真的是一次次不断提升的表现。我深受其感染,渐渐开始喜欢品味我国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

几十年之后,我们再次通过歌剧的观赏来回顾这段历史,这段党所经历的过程,会有更多不同的认识和新的感悟,今年是建党90周年,站在新世纪的小康社会中回首我们的老一辈走过的风风雨雨,从战乱贫穷的战争时期坚持党的领导和革命的斗争,用一批批红军战士的鲜血换来了我们如今繁荣安定的生活,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脚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才会有今天的生活,我们建设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不断发展经济,从辛亥革命到长征到遵义会议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最后到现在的党的十七大,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挫折和转折,一次次成长,一次次完善,而且并将以更好的面貌继续领导中国的前进与发展,保障人民的利益。这次的歌剧观看就让我更加的了解的这段历史,了解了党的发展和革命战士的英勇。红色影视的观看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同时让我们感受到当时的艰苦与人民的不屈精神。我们现在虽然生活安定舒适,但是历史总是不能抛弃,不能遗忘的,这些老一辈经历过的故事都是我们所应了解并学习的。居安思危,懂得从历史中学习感受,我们会获得更多的收获与成长,这是历史带给我们的经验,也是我们可以引以为豪的一段英勇的历史。大学生的学习不能仅仅是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时候,接触更多的有关历史,有关艺术的熏陶,我们才能全面的发展。共产党是见证中国走过每一步的领导者,而我们需要的就是继续跟随党的脚步不断丰富自己,使自己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能为我们的国家有所贡献。

2011年6月

第二篇:《洪湖赤卫队》歌剧鉴赏

《洪湖赤卫队》歌剧鉴赏

一、剧情简介

第一场:洪湖

演员:赤卫队队员以及洪湖的乡亲们

剧情:民团组织白极会首领彭霸天勾结保卫团冯团长包围了彭家墩,洪湖的乡亲们几赤卫队想要和敌人战斗,以保卫家园,而在秋菊劝说乡亲们冷静无果的情况下,彭家墩乡党支部书记韩英和大队长刘闯,根据县委指示,率赤卫队主动撤退。第二场:彭宅后院 夜

演员:彭霸天、冯队长、张副官、老么、胡子爹及其孙女、赤卫队队员

剧情:彭霸天在后院设宴招待客人庆祝占领彭家墩,胡子爹按韩书记的指示与其孙女唱讽刺彭霸天的曲子,张副官假装生气掩护其撤退。宴会散后,深夜,赤卫队潜进彭宅后院,将冯团长送给彭霸天的缴获的枪支全部偷走,在被发现后,张副官故意误导白匪,好让其撤退。第三场:湖区 赤卫队临时据点 夜

演员:赤卫队队员以及洪湖的乡亲们、白匪

剧情:赤卫队队员庆祝打了一场漂亮仗(夜潜彭宅),庆祝过后,韩英接到彭霸天撤出彭家墩的消息,怀疑是想让他们返村后,将起其一网打尽。后又接到县委指示,说彭霸天可能率白匪前来搜湖。此时,王金标即赤卫队分队长回来了,其后跟着一假装成渔民跟踪而来的白匪,刘闯不忿其言语而开枪,从而暴露了目标,冯团长和白匪押着乡亲们逼撤退了的赤卫队现身,韩书记不忍乡亲受苦,单个前来阻止,寡不敌众,被捕。第四场:一间牢房

演员:韩书记、韩母、彭霸天、张副官、刘闯、秋菊、赤卫队队员

剧情:彭霸天欲从韩英处下手,想让韩英写下招降书,并抓来了韩母,企图以母女之情软化韩英,韩母却让韩英写下革命壮语,彭霸天命人鞭打韩母以此威胁韩英,韩英誓死不从。刘闯在失去与领导联系的情况下,仍频频出击。张副官营救韩英时遭阻,韩英这才知道王金标叛变了。张书记牺牲自己救出了韩书记。第五场:芦荡深处 夜

演员:王金标、韩英、赤卫队队员

剧情:韩英逃回赤卫队据点,刘闯等人欣喜不已,此时王金标回来谎称窃听到彭霸天要将韩英带往南昌从而欲将赤卫队引到南昌,这时韩英却出来了,赤卫队队员这才发现王金标叛变。尾声

演员:赤卫队队员以及乡亲们、彭霸天、冯团长

剧情:冯团长在贺龙率领的红二军来援时放弃与彭霸天合作,而赤卫队在配合红二军剿灭白匪并先后绞杀了冯团长及彭霸天,取得了完美的胜利。赤卫队及乡亲们开心的返回彭家墩,高唱“洪湖水,浪打浪„„”

二、总体介绍

(一)《洪》歌剧的发展背景

1959年湖北歌剧团创作的《洪湖赤卫队》具有磅礴的气势和浓郁的民族艺术特色,该剧音乐是建立在经过艺术处理后的洪湖民间音乐的基础之上,并吸收了西洋戏剧、戏曲的艺术特长,成为一种性格化的音乐,对成功的表现举重的任务剧中的人物的内心感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是直接集成《白毛女》的艺术经验并加以创造性发展和丰富的歌剧样式,和《江姐》一到迎来第二次歌剧高潮,在中国人民心中有着同《白毛女》一样的崇高地位。

(二)唱腔

此剧立足于天沔花鼓戏曲音乐、和天门、沔阳、潜江即襄阳一带的民间音乐,在创作上还吸取了黄陂、孝感乃至于外地的音乐素材,具体运用了天沔花鼓戏中的高腔、高悲腔、沔阳渔鼓、三棒鼓、小曲和许多民歌。在人物的对唱中,作者吸取了外国歌剧常用的“咏叹调”和我国戏曲音乐中常用的曲牌、板腔以及民歌中的拖腔等表现手法,做到了音乐性与戏剧性的完美交融。

(三)《洪》歌剧的特色

1.革命抒情性与革命激情得到了统一:在该剧中,赤卫队以及乡亲们抒发了对党的热爱和勇于和敌人斗争的战斗激情;

2.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统一:《赤卫队之歌》从民间歌曲中脱颖而出,革命斗争有赋予原曲新的素质。3.地方色彩与兼容并包的统一:该剧立足于汉江平原的民间小曲、三棒鼓、渔鼓、道情、花鼓戏音乐为基础。继承了民歌戏曲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传统,借鉴了西洋歌剧的艺术形式和手法。

(四)人物的塑造

韩英:该剧通过多方面表现韩英的内心世界,背景音乐以及韩英自己内心独白无不表现了韩英的英勇机智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在牢房里,与其母的告别感人肺腑。在其母遭鞭笞,而自己又不得不忠于党的两者的纠结下,韩英泣不成声,孝子的形象与热爱党的形象地得到完美塑造。

刘闯:该剧通过刘闯作为大队长很好的带领了赤卫队打了胜仗塑造了刘闯机警、足智多谋的形象。在韩英被捕和与党失去了联系的险恶环境下,刘闯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弯了背,可最后仍挑起重担站直腰挺起背,频频出击白匪以及保安团。忠于党,关爱战友的高大形象令人记忆深刻。

彭霸天:该剧对彭霸天凶狠毒辣的形象塑造的很到位。刚出场时,在皇撵的陪衬下,彭霸天的野心及贪婪昭然若揭;在牢房“亲切的”逼迫韩英写下招降书,阴险狡诈的形象被诠释得很到位;在被赤卫队围剿时,狼狈逃窜,贪生怕死的形象发人深省。

赤卫队队员以及乡亲们:这二者的形象大部分是由合唱的运用来塑造的。在韩英被囚的牢房外,采用幕后歌队伴唱与舞台有机的结合,衬托了赤卫队队员雕塑般的造型,静态化的举止,渲染了戏剧情势的沉闷、险恶,以静衬动,让声乐揭示战士们难以平静的内心情感活动,进一步突出和增强了内在的表现力;在被白匪的威迫下,在牺牲了一名青年的痛苦下,痛骂彭霸天,仍然不肯暴露赤卫队的行踪,不畏强暴,忠诚于党的形象得以塑造。

三、综合评价

《洪》全剧用歌唱与说白交替段落组成,在音乐结构上基本是西洋歌剧手法 与戏曲手法的综合运用,虽然更倾向于戏曲,但却肯定了其鲜明的民族风格。

《洪》在内容上确切的表现了洪湖战士的集体情感和心理状态,在曲调上表现了中国气派、中国风格。曲调流畅,适合中国人民对歌剧的审美特点。并且,《洪》在题材上显出了革命历史的这一观点就容易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第三篇:大历史视野下的红色经典歌剧《洪湖赤卫队》

大历史视野下的红色经典歌剧《洪湖赤卫队》

【歌剧内容】1930年夏,湘鄂西工农红军第二军、第六军主力部队开赴公安县,扩大苏区革命势力。国民党反动派勾结地主反革命武装,保安团冯团长及湖霸彭占魁与苏区革命政权对抗。洪湖某乡苏维埃第一赤卫队长刘闯,主张与敌人硬拼,支书韩英耐心劝说。为牵制敌人,保存革命力量,韩英遵县委指示,暂时撤退,以退为进,派党员胡子爹与打入敌人心脏的地下党员张副官取得联系。后赤卫队夜袭彭家墩获胜,彭占魁伪作撤退,暗地搜索,企图将赤卫队消灭。阴谋被韩英洞察,但因刘闯急躁,暴露目标,韩英被捕。彭占魁对韩英施以酷刑,韩英不屈。后因队员王金标叛变投敌,张副官以生命作代价,救韩英出险。彭占魁以王金标为向导,引诱赤卫队出湖。此时刘闯已接受教训,敌人未能得逞。后红军与赤卫队合兵一处,消灭反革命武装,恢复革命政权。

歌剧《洪湖赤卫队》可谓家喻户晓,几十年来,其中的唱段广为流传,剧中主人公韩英的咏叹调《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是其中的代表性唱段之一。《洪湖赤卫队》(以下简称《洪》剧)如何诞生?何以成功?在自身艺术因素之外,还有哪些原因?在大历史视野之下,未曾表述的真实背景有哪些?艺术作品的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对于作品的生命力有何影响?

新中国音乐史上的一座丰碑

每每静听歌剧《洪》剧中女主角韩英的内心独白唱段《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都会被这近9分钟(这是一般常见歌曲两倍的时长)的咏叹调感动欲泪。何也?

充满了革命的神圣感与崇高感的《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一曲的结尾唱段尤令人热血沸腾――

“娘啊,儿死后,你要把儿埋在那洪湖旁,将儿的坟墓向东方,让儿常听那洪湖的浪,常见家乡红太阳。娘啊,儿死后,你要把儿埋在那大路旁,将儿的坟墓向东方,让儿看红军凯旋归,听那乡亲在歌唱。娘啊,儿死后,你要把儿埋在那高坡上,将儿的坟墓向东方,儿要看白匪消灭光,儿要看,天下的劳苦人民都解放!”

这段唱词给人带来的直接感受就是:腹有豪情,不惧牺牲,从容赴死,满怀祈愿。一曲终了,刹那之间,让温和的汉子也有了“拎两把菜刀出门”跟着韩英闹革命的冲动。红色经典塑造音乐形象的魔力在于,用一种修行者般无畏、无私的献身精神,引领观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并由此产生一种使命感,响应“理想信念”的感召。

能够在车载斗量的海量红色音乐作品中穿透半个多世纪的雾霭,这首《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也一定不会简单――必须在技术、艺术、社会时空环境诸方面形成合力。

我们把咏叹调中的无私无畏解读为追求自由、民主、文明,追求人的解放,“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和平乃至热爱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人类最朴素的情怀”,一切就升华了。如果再能够拉宽一点视线,站在较为客观的立场,回眸家国民族的历史,相信天性纯良的人们会心生无尽的感慨。韩英所唱的“砍头只当风吹帽,洒尽鲜血心欢畅”,也就有了跨越时代与族群隔阂的正面意义!

咏叹调《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是《洪》剧中三个著名唱段(另外两个是《洪湖水浪打浪》《没有眼泪,没有悲伤》)之一,也是表演(演唱)难度最大的一首。音域跨度宽,旋律起伏大,节奏伸缩性强,行腔上极富戏剧性,语言上地域色彩浓重(首演就是用的方言)。演绎者若没有多年的修为和真功夫,是拿不下的。

应该说,在中国新音乐史上,这首咏叹调是属于既能够比较充分展示歌者的技术水准,又能够体现歌者艺术人文素养的作品。有不少唱功深厚的年轻女高音都会把它作为声乐大赛最后决赛的杀手锏。比如央视青歌赛第14届的王丽达、第15届的金婷婷,都曾用此曲。当然,最著名的是《洪》剧原唱王玉珍和歌坛常青树彭丽媛的版本。

此曲最能概括说明《洪》剧,因为有故事。在弥漫着浓郁的楚剧汉调、荆州花鼓戏的行腔韵味的歌声中,此曲几乎可以说把全剧最重要的剧情背景做了交代,以“革命母亲”的口吻做引子――

“娘的眼泪似水淌,点点洒在儿的心上,满腹的话儿不知从何讲,含着眼泪叫亲娘,娘啊!”

而后引出简明扼要却又典型的“革命家史”――

“娘说过那二十六年前,数九寒冬北风狂,彭霸天,丧天良,霸走田地,抢占茅房,把我的爹娘赶到那洪湖上。那天大雪纷纷下,我娘生我在船舱;没有钱,泪汪汪,撕块破被做衣裳。湖上北风呼呼地响,舱内雪花白茫茫,一床破絮像渔网,我的爹和娘,日夜把儿贴在胸口上;从此后,一条破船一张网,风里来,雨里往,日夜辛劳在洪湖上。狗湖霸,活阎王,抢走了渔船撕破了网,爹爹棍下把命丧,我娘带儿去逃荒。”

毛泽东曾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我们看韩英是:生的可怜,活的凄怆。屡遭摧残,唯有逃亡。但是,天下虽大,又能往哪里逃呢?从创作的角度来说,虽是怨诉,但表达中,白话诗般的叙述,语言节奏长短错格,文辞工雅,凄惨之中不丢诗意,曲调上西洋咏叹调的旋法与湖北地方戏中的苦情戏(哭腔)韵腔结合,富有美学意义上的悲剧美。

“彭霸天”,他先是“霸走田地,抢占茅房”,又“抢走了渔船撕破了网”,致使“爹爹棍下把命丧”,只得“我娘带儿去逃荒”。暗夜长空,凝结着令人窒息的不平。

“自从来了共产党,洪湖的人民见了太阳。眼前虽然是黑夜,不久就会大天光。娘啊!生我是娘,教我是党,为革命,砍头只当风吹帽!为了党,洒尽鲜血心欢畅。”

以细腻而跌宕的娓娓叙事,为结尾大段的抒发做铺垫,升华革命豪情,蕴结力量,使得整个作品感官上既充满剧烈的矛盾冲突,结构上又有泼墨狂草般的峻急写意、重彩留白,有一种布局上的章法之美。曲调起伏流畅,如江河肆意,咏唱情切意真,一气呵成,确是形神俱佳的好作品。

《洪湖赤卫队》是新中国音乐史上继《白毛女》之后,在第二波创作高潮期立起来的丰碑。而且,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洪》剧是一部由地地道道的“地方军”创作出的作品。

该剧由当时湖北省地方歌剧团的朱本和、张敬安、欧阳谦叔、杨会召、梅少山编剧,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王玉珍主演。在首演及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担任伴奏的都是地方歌剧团的民乐队,再加上借外援组成的一个编制不全的混合小乐队。因为多数演员不会,或者说不好普通话,演唱用的也是方言。

1952年,这样一个集中了湖北全省70余名地方戏曲人才组建成的歌剧团,着实“放了颗卫星”。从创作、排演、修改到排演都由群众参与,这是《洪》剧能够在当时全国范围内各地“争放文艺卫星”的过程中能够细致打磨并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因素。

《洪》剧的地域特色极其明显,可以说,如果不是剧中西洋歌剧的外在样式结合地域色彩的内容魂魄,或者叫本土化,《洪》剧“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恐怕很难走通,它半个世纪的盛名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所以说,《洪》剧的成功是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全体参与制造、共同努力的产物。

《洪》剧背后的故事和人物考

剧中洪湖赤卫队的故事,曾经妇孺皆知。1958年首次排演后,剧团从赤卫队的发生地洪湖出发,开始了在湖北各地的巡演,边演边改、边改边演,在演出中打磨、在打磨中演出。在“农村包围城市”式的创作、演出过程中,终于在1959年10月的“国庆十周年晋京献礼”演出中一炮打响,轰动北京,并开始了全国巡演,一时间全国上下“处处洪湖水,人人浪打浪”。此后,各地剧团、剧种竞相学演、移植《洪》剧。1961年电影版《洪湖赤卫队》,更是为《洪》剧插上了翅膀。“文革”十年禁演,但禁不住人民内心对美的渴求,因为美已驻留人心。解禁后,又有了1979版、1999版,再就是2007年、2010年的两个电视剧版,最近的则是2012年著名导演张继刚的国家大剧院歌剧版。

《洪》剧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舞台上的故事在历史大视野下的真正面貌是什么样的呢?当年陈毅观后曾表示:“你们把斗争胜利写得太顺利,太容易了,为什么不写斗争失败?为什么要以大团圆结局?当时历史就是革命低潮,是‘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统治时期,还没有确立毛主席的正确路线嘛!”陈毅的观点中透漏出一些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不符的历史信息。

其实,《洪》剧中的女主人公韩英,原型来源于湘鄂西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贺龙的姐姐贺英。

贺英,湖南桑植人,生于1886年。桑植位于地跨今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省市的武陵山脉北麓,属于湘西腹地。在清末民初的大乱局下,原先还能镇抚一方的“土司制”行将瓦解,各地豪强占山立寨,乱世英雄起四方,川、贵、鄂、黔袍哥兄弟四处开香堂,一时间风起云涌、遍地星火。1906年,刚满20岁的贺英和勇武任侠的丈夫谷绩庭趁此揭竿而起,拉起了一支上千人的武装,盘踞一方。血雨腥风,谁也难做常胜将,谷绩庭在1922年罹难,贺英成为这支队伍说一不二的当家人。这支队伍因为贺龙的关系,后来也参加了湘鄂西红色根据地建立之初的1928年桑植起义。1933年5月,贺英战死,时年47岁。《洪》剧中的韩英26岁,风华正茂,英气逼人,是位年轻的共产党员,而现实中的“凤头大姐”(江湖上,男首领称龙头大哥,女首领称风头大姐)贺英在这个年龄早已经在“刀尖上行走”多年。

此外,湘鄂西的真实情况如何呢?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被迫进行自救,调整政策,发动起义,转入山区、边区(执政当局政权治理盲点),建立农村根据地(中共党史称为“土地革命”)。在当时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各地军阀割据的情况下,不断壮大,渐成气候。1928年,贺龙、周逸群、邓中夏、段德昌、贺锦斋等在湘鄂边区开创了红色根据地。1930年,他们东下洪湖,并连成一片,形成了湘鄂西根据地,盛时人数达三万之众。但是,在从莫斯科归来的夏曦“携共产国际尚方宝剑”来到根据地并成为领导后,从1932年5月至1934年7月,执行“左倾”路线,进行严酷的“肃反”运动。而此时,蒋介石率国民革命军北伐结束,张学良也已于1928年底在东北易帜,南北统一。1930年中原大战结束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腾出了精力对苏区进行“剿匪”,根据地内外交困,洪湖失陷,最后也就只得“长征”了。

歌剧《洪湖赤卫队》就是截取了其中的一个极短的历史片断,演绎加工创作而成。

最后,有两个剧中反面人物“湖霸彭占魁”和“打入敌人心脏的地下党员张副官”需要做些补充。

“湖霸彭占魁”中“湖霸”一语属于“扣帽子”,彭的原型,应该是中国传统社会里的乡闾大族士绅。结合剧情和所处地域来看,更可能是行会会首或拥有田地山林河湖水域的地主,或者两者身份兼有。地主好理解――相较一般民众而言,地主拥有较多土地。会首是什么呢?是集市上负责维护进行正常交易的管理者、监督人,俗称“行人”,他们会在交易成功后或向买方或卖方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这一类人,当然不排除有欺行霸市者,但绝大多数不会,因为即使为了自身利益,他们也必须装出公平合理的样子,否则交易者转投别市,市场不兴,他们也就难以增加收入了。

张副官是“打入敌人心脏的地下党员”,为了救韩英而舍身取义。按常理来说,他本可以在“保安团”这类的“执政系统”内循例升迁,但是为了理想信念而“背叛了出身和服务的阶层”,当年的很多革命者就是这样投身革命洪流的。

回首《洪》剧,“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这如此美好的祈愿,是永不会过时的人类最高理想。

第四篇:《洪湖赤卫队》观后感

《洪湖赤卫队》观后感

在一个星期一的下午,天空万里无云,阳光格外明媚,一阵又一阵带着太阳的温度的暖风习习向我们吹来,轻轻抚摸着我们的头发。虽已是夏末秋初了,却有一番“春光懒困倚微风”的滋味。

就在这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永恒国际影院,观看一部1961年的老电影—《洪湖赤卫队》。这是一部十分感人的电影。主要是讲在一个叫洪湖的地方,一支由平民百姓组成的队伍,在他们的党书记—韩英的领导下,与国民党斗智斗勇,最后成功保卫了家园的故事。

电影的开头一下子把同学们都逗笑了:一支国民党的军队闯进村子,拿的拿,抢的抢。一个士兵在追一只老母鸡,好不容易才捉住,老母鸡脚一蹬,又跑了;又一个士兵抢走了一个大嫂的被子,大嫂紧紧拽住不放,大叫:“被子﹗别抢我被子……”我们笑,不是因为那些人的动作和语言好笑,而是在嘲笑,嘲笑国民党的贪心、冷酷;在苦笑,同情人民的悲惨……

在这部电影中,我汲取到许多精神。

当赤卫队不费一枪一弹,得到敌人的枪支时,体现了他们的足智多谋及团结;当韩英为了群众而被国民党捕捉时,体现了她对了群众的关心;当赤卫队联系到县党时欢呼道“我们找到亲人了”的那一刻,体现了党与群众心心相连,与群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当赤卫队唱到“我们是燎原的野火,把敌人和灾难都烧掉”和“为革命,把掉头当作风吹帽;为了党,洒尽鲜血不投降”时,体现了赤卫队对敌人的仇恨及消灭敌人、造福人民的决心……

就是这样一部老电影、一部59年前的老电影、一部画面模糊的老电影、一部有点像京剧的老电影让我回味无穷,感慨万分。

以前在书上读到这么一段话:流行、新潮的东西就一定是好的吗?不是的。只有经得过岁月的,才是值得我们学习、汲取。以前我不太明白这句话的意义,但是现在我懂了……

第五篇:歌剧观后感

歌剧观后感

在这一学期,上了歌剧这门课,了解中外歌剧之间的不同之处,有以下不同之处:

中国:建国后,新中国歌剧的创作风格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较熟悉的民族民间音乐为基础;另一种侧重于借鉴西方歌剧的结构模式与作曲技法。两种风格各有所长,中国歌剧音乐创作的进一步提高以及能否成功登陆国际舞台将取决于它们的相互融合、升华及创新,有以下特点:

一、音乐与戏剧的整体融合。作曲家、编剧、导演三方自

一度创作开始,从制订整体的音乐布局方案到具体的场景设计、人物冲突、剧情发展等方面都相互紧密合作,致使各音乐表现手段不再分散孤立。随着剧情的发展,每个声部的各种声乐形式的运用、管弦乐的铺垫融合及各类色彩打击乐的运用,均在观众面前呈现出立体的交响性艺术效果。

二、声乐与器乐部分的立体构思,“以声乐为主导,器

乐为基础,追求交响性、立体性、整体性的统一构思。”声乐和器乐是歌剧音乐创作中的两大表现手段

三、“咏叹调”与“宣叙调”的链状关系,“支点与链环的结构关系”“咏叹调”往往是全剧的框架,是支点。主要用于抒发人物情感,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并且易于情感的升华。宣叙调”则是全剧各个“咏叹调”框架之间的链环,是线条。主

要用于交代故事情节、描述冲突背景、激化人物矛盾、展现戏剧冲突。

主要的代表作:《小二黑结婚》(马可作曲),《红霞》(张锐作曲),《洪湖赤卫队》(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江姐》(羊鸣等作曲),《草原之歌》(罗宗贤作曲),《阿依古丽》(石夫,乌斯满江作曲),《伤逝》(施光南作曲)等优秀作品。

西方:1)在内容上:多取材于古代神话和历史传说,内容严肃,与喜剧相对。2)在结构形式上:由原先的五幕歌剧变为紧凑的三幕结构,常在幕与幕之间穿插喜剧性的幕间剧(Intremezzo,在舞台口表演)。由极具个性的序曲(快—慢—快的三段形式)开场,宣叙调和返始咏叹调交替进行,极少使用重唱和合唱,也不用舞蹈。3)两种不同的宣叙调:一种是干念式的宣叙调,用于较长的对白或独白,独唱声部只用通奏低音伴奏;另一种是带伴奏的宣叙调,它善于表达复杂的情感,同时也在戏剧性的紧张场景中使用,独唱由乐队伴奏。4)返始咏叹调:这种咏叹调是ABA三段体形式,作曲家通常不再把再现的A段写出,而只在B段的结尾处标记da capo,意为从头反复,故作“返始”之意,并在结尾处标记Fine(意为结束)。

代表作: 01.瓦格纳:歌剧《纽约堡的名歌手》前奏曲

02.瓦格纳:婚礼合唱 选自歌剧《罗恩格林》

03.比才:他们在这里 选自歌剧《卡门》

04.威尔第:吉尔达的咏叹调 选自歌剧《弄臣》 迪里拜尔

05.瓦格纳:骑士序曲 选自歌剧《女武神》

在这一学期我们学了有这几部歌剧:《弄臣》,《丑角》,《女人皆如此》,《图兰朵》,《阉人歌手》。

以下是我对《弄臣》歌剧的观后感:

《弄臣》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善恶美丑。弄臣的女儿单

纯、美丽、善良,怀着真诚的心去爱,抱着美好去看世界,她的人性美凸显出了公爵、贵族等人的阴暗,尤其是他的父亲——弄臣。

当然,不可否认,弄臣即使再丑恶,他的身上任然有人类与生俱

来的父爱,在遭受了诅咒后,他急切地找到女儿,要女儿不要出门,注意安全;在女儿失踪后,一向高傲的他,跪下了双膝,求贵族告诉她女儿到底在哪;在女儿失贞后,赶紧预备好一切,让女儿离开,自己留下为女儿报仇……可怜的是,即使他千万个小心,千万个爱自己的女儿,最终任没能逃脱诅咒的厄运。可以说女儿是死在了他的手里。真的,站在一个父亲、亲人的立场,我真的不能不为弄臣感到伤心,觉得他是可怜之人。

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善恶终有报。诅咒不是平白无故降临到他头上的。是他助纣为虐,让公爵侮辱了伯爵的女儿,事后还得意洋洋,尽是挖苦嘲讽。那时的他怎么没有想到,自己也是有女儿的人,自己也万分疼爱女儿,自己也非常重视女儿的贞洁。是他平日里,为了博公爵一乐,常常取笑那些贵族,使得自己后来反被贵族捉弄。那时的他就应该想到,凭什么只有他可以卖弄尖酸刻薄,别人照样可以以牙还牙。是他,在自己的女儿被玷污后,为解心头一恨,想找杀手杀了公爵,却不曾想,自己的女儿成了待罪羊羔,死在了杀手手下。

最后一幕,夜色中,狂风暴雨下,心爱的女儿在他的怀里沉沉睡去。

下载洪湖赤卫队歌剧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洪湖赤卫队歌剧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歌剧长征观后感

    歌剧长征观后感 歌剧开始前的交响乐低沉阴暗,但渐起丝丝希望,一段艰苦日子在由此展开。长征会师后奔腾而起,人民带着希望拼搏奋斗,尽管过程中有死伤,有损失,但积累了宝贵经验。......

    歌剧《再别康桥》观后感

    歌剧《再别康桥》观后感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徐志摩的这首诗很美,说是“绝唱”也不为过。灯光打亮,记忆中的人物缓缓登场。 许多人都......

    《歌剧魅影》观后感

    《歌剧魅影》观后感 导语:《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是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代表作之一,以精彩的音乐、浪漫的剧情、完美的舞蹈,成为音乐剧中永恒的佳作。以下......

    歌剧卡门观后感

    歌剧《卡门》观后感宋凯林2010210120经济学院10经济三班歌剧《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完成于1874年秋,也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 四幕歌剧 《卡门......

    歌剧魅影观后感

    《歌剧魅影》观后感 灵魂被扭曲?因为只有你。放掉你后,流着泪说我爱你。 打碎了所有镜子,说看到了光明,声称要走出黑暗,只是因为看到你幸福就是他的光明吧。 这样,在孤独的时候可......

    歌剧魅影观后感

    歌剧魅影观后感 在这学期的戏剧鉴赏课上,我们学习观看了几部世界名剧。有《音乐之声》、《歌剧魅影》、《猫》、《威尼斯商人》、《风流娘们》、《钦差大臣》、《推销员之死......

    《歌剧魅影》观后感

    《歌剧魅影》观后感外国语学院法语092班李彤091302208 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的风景 ——魅影与克里斯汀的遗憾第一次接触到《歌剧魅影》是听了莎拉布莱曼演唱的《The Phan......

    歌剧茶花女观后感

    学校:莆田学院专业:土建系土木工程081姓名:林舒祥座号:124号(学号:810901105)指导老师:杨鸣标题:歌剧《茶花女》观后感摘要:歌剧讲述的是一个交际花的爱情悲剧故事。主角维奥莱塔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