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规划60周年历史

时间:2019-05-12 23:11: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城市规划60周年历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城市规划60周年历史》。

第一篇:北京城市规划60周年历史

回顾北京60年规划:历经6个版本确定多中心

城市格局的变迁、奥运场馆的林立、轨道交通的日益完善、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60年来,北京更新了总共6个版本的城市总体规划,从最初“摊大饼”式的建设格局,逐渐向“两轴—两带—多中心”发展。60年城市规划发展特有的“北京速度”让每个人体味着身边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北京的巨变更是深深植根在每个人的心里。

朱、赵方案 因易于实现而入选

1949年建国后,作为首都的北京城,开始进行第一次(1950年—1957年)总体规划。而恰恰是这次规划,决定了北京后来的“单中心”发展模式。在规划之初,原本共有3个方案。其中包括梁思成、陈占祥提议的新城市中心方案,前苏联专家阿布拉莫夫和巴兰尼柯夫的方案以及朱兆雪、赵东日提出的内城方案。

梁思成、陈占祥的方案建议,把城墙内的老北京作为城市博物馆整体保留,将行政中心安排在从圆明园福海至丰台车站的连线为中轴的“新北京”。而前苏联专家建议将行政中心建在东起东单,西至府右街南侧及天安门广场。朱兆雪、赵东日的方案则建议,将行政中心建在建国门、长安街与前三门大街之间的地带以及午门至灵境胡同一线以南,其中包括中南海、北新华门至天安门广场周围范围的中心地带。

当时的意见认为,梁、陈方案需动用的资金太大,前苏联专家方案则没考虑长远。而朱、赵方案因为规划了内城中心风景最好的地区,规模不大,易于实现,又有许多宫廷建筑可以利用,因此最终得以入选。

在这个方案的基础上,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第一稿,即《改建和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要点》出台。1957年,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这一规划以旧城为中心向四郊发展,中心城市面积600平方公里,可以容纳600万人。在交通路线和空间分布上,基本规划出了一环、二环、三环和四环。

此后,1958年、1973年、1983年、1993年北京进行了4次大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中央对北京城市的性质定位、空间布局不断发展完善。

第五版规划 整体保护北京旧城

1993年,国务院批准了北京市的第五次(1991年—2010年)总体规划。在这一版的规划中,提出了两个战略转移的方针,强调市区不再扩大规模,而是在市区外围建设卫星城,以疏散中心城市过密的人口和产业。由于意识到古建筑的历史价值,这次规划还首次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作为独立的章节提出,从整体上保护北京旧城、传统城市中轴线、保护胡同格局等。

但是经过了近10年的迅猛发展,这一规划确定的2010年完成的大部分发展目标都已经提前实现,规划空间容量趋于饱和,难以再容纳更多新的城市功能,而新的问题却不断涌现。人口增速快、城市中心区过度聚集、交通拥堵日趋严重、环境污染严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压力巨大„„北京与巴黎、伦敦、纽约等很多城市一样,在快速城市化的发展背景下,难以避免地患上了“大城市病”。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新版规划开始筹划酝酿。

新规划最初提交了三个方案

2002年12月,北京市规划委开始组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清华大学3家编制单位,开展《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编制工作。研究工作在北京大学、北京市社科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以及几十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技术支持下紧锣密鼓地进行。历时将近1年的时间,3家编制单位最终分别提交了3个方案和几十万字的基础研究报告。

“最初的意见并不统一。光是各式各样的研究论证会,就开了整整1年。”对于当年的规划形成初期的情景,一直参与其中的北京市规划委副总规划师王飞依然历历在目。“就在市规划委18层的会议室里,有关城市文化方面的专家研讨会,1年里就组织了10次,来的全是专业领域里最顶尖的国内专家,甚至还有一些是国外专家。”

在提交的3个方案中,有的方案看起来很类似如今上海老城区与浦东新区并立的模式。方案提出想要在保留北京老城区的同时,在城市的东部另行选址重新建设一个并立的新城,让北京上演“双城记”。但是经过讨论,很快,这一方案就被否定了。毕竟与隔江而立的上海相比,北京并不存在这么大的一个空白空间地块来建设一个全新的新城。

有的方案则提出,沿着京津塘高速的方向,整个城市向东南方向延伸发展。或者在北京的东南部地区建设一环状的发展带。但是这类方案仍然没有摆脱单中心“摊大饼”式的发展格局,并且有可能拉大西北部地区与东南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不利于整个城市的均衡发展。因此,经过反复讨论,这一类方案也落选了。

最终,“两轴—两带—多中心”这一概念,开始在2002年到2003年底的反复研究讨论中,渐渐浮出水面。在修编动员大会上,“两轴—两带—多中心”这一构想被正式确定为此次修编布局的基础和依据。

2005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此次总体规划提出北京的城市目标明确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在这份期限为16年的城市远景规划里面,首次提到了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

新规划对北京空间布局进行重大调整,将过去“单中心”的发展格局变成“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

“两轴—两带—多中心”中的“两轴”是指北京传统中轴线和长安街沿线构成的十字轴,是北京城市的精髓;“两带”是指北起密云,包括怀柔、平谷,重点为顺义、通州、亦庄的“东部发展带”以及包括延庆、昌平、门头沟、房山、大兴等在内的“西部生态带”;“多中心”则指的是在市域范围内建设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能中心,包括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中央商务区(CBD)等。

记者手记 把西部生态带留给后代

从单中心的最初规划发展模式,到“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现状,经历了几代人60年的艰辛摸索和反复论证。而今,无论是驾车行驶在宽广的马路,或是漫步在老胡同的幽深小巷,抑或乘坐地铁穿行在地下,无论是在北京长久居住,或是匆匆过客短暂流连,都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这个历史悠久的古都焕发出来的新鲜气息。

“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确立,无疑是顺应时代和历史潮流的发展。南北中轴线是北京几百年都城史以及北京历史文化长期发展留下来的重要文化遗产,这条中轴线最能反映北京空间布局的最高境界。这条中轴线北部目前已经到了奥林匹克公园,南部到了永定门。而长安街延长线则是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一个典型的历史文化缩影。它几乎承载了北京市所有的功能,从政治、经济到文化。

“西部生态带”主要是考虑了北京的人居环境,为北京建成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奠定基础。而“东部发展带”则是在以往的单中心格局不能够再支持未来发展的情况下,提出的空间战略性转移,把城市的一些功能从市中心向北京东南方向转移。

“多中心”有利地承担了不同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的服务效率,并能够有效地分散交通压力。在新规划格局的引导下,北京正向着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城市发展。

人物讲述 14个卫星城为何变成了11个新城

中心城区的人口、产业、职能过度聚集,带来的“大城市病”,要求北京必须进行战略转移。为此,北京借鉴国际大城市的经验,在1993年提出了建设14个卫星城的理念。

而10年后出现的新版规划中,“卫星城”一词却已经不见了踪影,由11个“新城”取而代之。

对此,王飞解释说,“新城”这一概念,其实是对过去所谓的“子母城”、“卫星城”提法的继承和延伸。相对于“母城”而言,“卫星城”无法独立存在,还必须要依附“母城”,职能比较单一。而“新城”则是与老城和旧城相对,职能和功能都更加独立和多元化,完全能够独立存在,一个个新城构成整个城市群,以此来打破单中心和无序扩张的局面。

经过合并和撤销,14个“卫星城”最终变成了如今11个“新城”的格局。其中,过去曾经定位为“卫星城”的房山良乡和房山燕房,就合并成了一个新城。位于昌平的沙河与昌平镇,也合并为一个新城。而随着中心城市范围的扩张和发展,原本的“卫星城”丰台长辛店如今已经被归入中心城区的范围内,不再适用于卫星城的概念,因此就取消了卫星城的称号。

在《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制定完成后,北京市又针对教育、医疗、生态环境、轨道交通以及特定区域等制定了一系列的具体规划。比如,目前北京市规划委正在着手制定的首钢地区规划、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规划、南城发展规划、殡葬服务业规划

等。

王飞表示,到今年为止,整个北京城市规划体系已经全部构建完毕,实现了北京市区域全覆盖。70%小城镇的规划已经获得了正式批复。预计到今年年底,北京市所有乡镇都将实现总体规划全覆盖。而在村庄规划方面,今年已经完成了11个区县的村庄体系规划,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图。到2010年,北京市所有的村庄都将有属于自己的规划,村子里的道路、基础设施等都将有详细的规定。

第二篇:北京城市规划

北京市域面积16800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0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60万人,流动人口200万。北京是职能综合型的首都城市,是中国的政治、文化、服务和科技创新中心,其发展目标是要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世界级服务中心,文化、教育、科技创新中心,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等。

北京市空间发展结合的自然历史条件,按照京津冀地区城镇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形成“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市域空间结构。两轴 指沿长安街的东西轴和以北京传统中轴线为核心的南北轴。两带 指包括怀柔、密云、顺义、通州、亦庄的“东部发展带”和包括延庆、昌平、沙河、门城、良乡、黄村的“西部生态带”。多中心 指在市域范围内建设不同的功能区,分别承担不同的城市功能,以提高城市的服务效率和分散交通压力。

区域规划“两轴-两带-多中心”中的“两轴”是指北京传统中轴线和长安街沿线构成的十字轴,是北京城市的精髓;“两带”是指北起怀柔、密云,重点为顺义、通州、亦庄的“东部发展带”,以及包括延庆、昌平、良乡、黄村等在内的“西部生态带”;“多中心”则指的是在市区范围内建设中央商务区、奥运公园、中关村等8个综合服务区,并在市域范围内的“两带”上建设若干个新城。北京市定位的城市发展新区包括通州、大兴、顺义和昌平四区,这四区将是北京疏散城市中心区产业与人口的重要区域。

未来北京重点发展的3个新城分别就是位于“两带”中“东部发展带”上的通州、顺义和大兴区的亦庄,规划人口规模为70万至90万人,同时预留达到百万人口规模的发展空间。中心城区将向新城疏解的主要城市职能包括: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大型商业、医疗康体设施、仓储物流设施,高新产业服务以及部分行政办公区。根据规划,每一个新城至少有一所三甲医院,至少有一所相当知名的中小学以及高等院校,至少有一个一定规模的中、小型购物中心。

顺义建设成为连接国际国内的枢纽空港,打造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临空产业中心和现代制造业基地。重点围绕临空经济区建设,积极发展临空产业、高新技术业和现代制造业。

亦庄建设成为以新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为依托的综合产业新城,辐射带动京津城镇走廊产业发展的区域产业中心。

通州建设成为面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服务新城,北京参与环渤海区域合作发展的重要基地,服务设施完善、文化产业发达,承接商务、会展、行政及城区人口功能的现代化新城区和综合服务中心。中心区的范围大体在四环路附近,面积324平方公里。2020年,中心城人口控制在850万人以内,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77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2平方米。中心城应从外延扩展转向调整优化,严格控制中心城地区城市建设规模。中心城规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以旧城为核心的中心地区、围绕中心地区的10个边缘集团以及绿化隔离地区。

环绕中心区周围的北苑、酒仙桥、东坝、定福庄、垡头、南苑、丰台、石景山、西苑、清河10个区域被称

作边缘集团。10个边缘集团规划居住用地总计6668公顷,规划人口200多万人。其中北苑、望京—酒仙桥、清河、石景山已建和在建的一些住宅区规模比较大,这几个区域的规划人口都在20万以上。其他边缘集团基本没有大规模建设,如东坝、定福庄、垡头、南苑、丰台,可以满足1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住宅建设需要。

路网规划 北京旧城只保留4条横贯东西和3条纵贯南北的主干路(时速设计为60公里),其余降为次干路(时速设计为40-50公里)。

四横:平安大街 长安街 前三门大街 广安大街

三纵: 东单南北线 西单南北线 赵登禹路至南二环

18条城市主干路的放射线(时速设计为60公里)

(1)学院路北延,由学院桥至回龙观地区。

(2)北辰西街,由北三环路向北至回龙观地区。

(3)北辰东街,由北三环路向北至北苑边缘集团。

(4)北苑路,由雍和宫桥向北至北苑边缘集团。

(5)林萃路,由大屯路北沙滩向北至北苑边缘集团。

(6)亮马桥路,由东三环路燕莎桥至东坝边缘集团。

(7)朝阳北路,由东大桥至通州北关环岛。

(8)朝阳门外大街和朝阳路,由朝阳门至通州新城。

(9)劲松路和化工路,由天坛东门向东至垡头边缘集团,与京津第二通道衔接。

(10)大羊坊路,由东三环路十里河至亦庄新城。

(11)成寿寺路,由东三环路成寿寺至亦庄新城。

(12)南中轴路,由珠市口向南经南苑边缘集团至六环路。

(13)马家堡西路及其南延长线,由南二环路至大兴。

(14)莲花河路和柳村路南延,由广外大街至大兴。

(15)复兴路,由西二环路复兴门桥至门头沟新城。

(16)车公庄大街及其西延长线,由官园桥至八大处。

(17)温颐路,由四海桥经海淀山后地区至南口。

(18)中关村大街及其南北延长线,由广安大街向北至清河边缘集团。

17条快速路放射线(没有红绿灯,时速设计为80公里)

(1)京承高速公路,由三环路太阳宫桥起,向北通往承德方向。

(2)京顺路,由四环路四元桥起,通往承德方向。

(3)机场高速公路,由二环路东北城角起至首都国际机场。

(4)姚家园路,由东三环路长虹桥起,通往平谷新城。

(5)通惠河北路和京通快速路,西起东二环路,经通州新城至山海关。

(6)广渠路,由东四环路大郊亭桥起,通往通州新城。

(7)京沈高速公路,西起东四环路四方桥,向东经通州去往沈阳方向。

(8)京津塘高速公路,由二环路东南城角起,通往天津、塘沽方向。

(9)蒲黄榆路南延,由二环路玉蜓桥起向南通往济南方向。

(10)京开高速公路,由西南二环路菜户营桥起,向南通往开封方向。

(11)丰台北路,由西南二环路菜户营桥起,向西与京石高速公路衔接。

(12)莲花池东路及其西延长线,东起天宁寺桥,通往山西方向。

(13)阜石路,由西三环路航天桥起,通往大同方向。

(14)万泉河路,由西三环路苏州桥起,通向中关村科技园发展区。

(15)京包高速公路,由北四环路起,向北通往包头方向。

(16)八达岭高速公路,由德胜门经清河边缘集团、回龙观地区、昌平、延庆新城通往张家口方向。

(17)安立路,由五环路仰山桥起,经北苑边缘集团、小汤山通往丰宁方向》

地铁规划

“十一五”期间,首都机场扩建任务将完成,改建北京北站、北京南站,建成北京站与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和京津冀地区城际快速铁路干线。

地铁5号线、10号线一期(含奥运支线)、机场线、4号线全面建成投入运营;

9号线、亦庄轻轨有望年内动工。力争“十一五”期间建成地铁9号线、10号线二期和亦庄轻轨线。到时,北京的轨道运营里程将达到270公里。

开工建设黄村线、15号线(顺义轻轨)、11号线(横贯南城,与9号线、亦庄轻轨换乘,具体线路未定)。二【摘要:新规划为北京的未来勾画出了美好蓝图。北京将会采取什么样的手段确保新规划的实施?昨天,市人大代表、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陈刚就此问题接受记者采访—— 北京规划委主任:疏散旧城人口不是“轰”穷人 旧城 问题:新规划对旧城的保护提出了疏散旧城人口、调整旧城人口结构的原则。如何理解对旧城人口结构的调整? 办法:调整旧城人口结构可以解决目前旧城低收入人群太密集、居住困难的问题,并通过多元化人口结构来维护旧城传统文化氛围。-住旧城有义务保护风貌 我们理解的旧城人口结构调整,主要是针对那些居住在旧城危旧房里的】

新规划为北京的未来勾画出了美好蓝图。北京将会采取什么样的手段确保新规划的实施?昨天,市人大代表、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陈刚就此问题接受记者采访—— 北京规划委主任:疏散旧城人口不是“轰”穷人 旧城 问题:新规划对旧城的保护提出了疏散旧城人口、调整旧城人口结构的原则。如何理解对旧城人口结构的调整? 办法:调整旧城人口结构可以解决目前旧城低收入人群太密集、居住困难的问题,并通过多元化人口结构来维护旧城传统文化氛围。-住旧城有义务保护风貌 我们理解的旧城人口结构调整,主要是针对那些居住在旧城危旧房里的大量住房困难、收入困难的“双困人员”。这一部分人群的居住环境一直得不到改善。为了保护旧城的风貌,需要住在里面的人付出相应的代价。在国外,住在历史风貌区内的人有义务维护、粉刷、维修自己的住房。但是,目前住在北京旧城危旧房里的“双困”人员自己的生活都很困难,又如何有能力维护自己的住房、维护房屋不老化、保持房屋的外观呢?所以,对于这部分人群,政府要给予关注、给予帮助、给予补贴,改善他们目前的生活环境,到适合其经济承受能力的地区居住。而旧城里也需要有一些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团体、个人的进入,这些团体和个人在旧城居住的同时,也要承担维护旧城风貌的义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要把旧城“绅士化”、“富人化”,而是通过对旧城人口经济结构的调整来减轻旧城的经济压力。旧城里要有“老北京” 另一方面,旧城人口的调整还要考虑到文化结构的调整。对旧城保护的内容不仅是建筑体型、空间格局,还需要保护旧城的文化内涵。维护旧城文化包括有形文化,还有无形文化,需要维护旧城所特有的传统文化氛围。这就要求旧城居住人口的多元化,既要有京味十足的“老北京”,也要有一些从事文化产业、热爱并通晓传统文化的人群,同时,旧城中也需要物业、清洁等简单劳动的从业者。那么,这些人口构成的比例多少才合适,这是一个漫长的调整过程,要根据旧城的劳动力岗位与就业需求这些市场的手段来确定人口多元化的构成比例。所以,旧城人口的调整,并不是要“轰走低收入的人”,而是要解决目前旧城低收入人群太密集、要改善他们的居住与生活水平的困难,这样才能切实改善旧城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疏散过密人口、消除安全隐患,重塑旧城优美空间秩序。-旧城以公共交通为主 此外,对旧城交通的规划上,将推行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出行方式,通过对包括停车位、道路横断面等具体交通设施的调控,来减轻汽车对旧城造成的交通与环境压力。-落实规划将设反馈系统 陈刚代表还介绍说,为了保证规划的落实,今年北京市规划委推进“阳光规划”的最大举措就是在规划审批的过程中如何在保证公平、合法的前提下办快、办好,不仅要尽量提高审批效率,同时要重视服务质量。为此,市规划委将在尊重建设单位隐私权的前提下建立一个有效的反馈系统,由专门人员进行监控,在办事的过程中就对办事机构与人员进行监督和及时提醒,形成规划高效的城市管理机制。新城 问题:北京新规划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疏散旧城人口、发展新城。如何确保这一规划内容能够得到实施? 办法:交通设施先行建设、土地供应调节建设速度,一改过去新区建设中先有人居住再建配套设施的模式,而是采取基础、配套设施先行建设的手段吸引人口。-新城建设交通先行 城市规划的实施需要全市各方面、各环节、各部门协力完成。实现疏散旧城人口、发展新城的规划目标是不能用强制手段的,而要通过引导来落实。其中一个重要手段是通过基础设施的投放来实现。政府可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来引导、鼓励地区的发展。就新城的建设来说,首先就要考虑轨道交通、快速路、公共交通枢纽等交通建设,用便利的交通来吸引人们去新城。此外,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都要先行。同时,实施土地宏观调控政策以后,土地的供给量可以进行调控,新城土地的供给份额会比旧城的供给量大,新城的建设速度就会加快。在规划手段上,对于旧城的规划指标审批将会从严从紧,而新城的建设则会从规划上进行科学引导。-配套设施将比旧城完善 群众比较关心的新城配套设施的建设,也将比旧城更加完善,而且标准更高,比如新城就会比旧城有更多的绿化空间。新城公共设施的建设将避免出现建设滞后的问题。目前,回龙观、望京等地区公共设施不能满足需要的原因并非是在规划本身,这些地区都规划了公共设施项目,问题发生在公共设施的投资主体。以前,配套公共设施都是由开发

商建设,那么开发商必然要先建那些可以赢利的项目,最后再进行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但是在新城建设中,就将采取公共设施先行的手段,以完善的公共设施吸引人们愿意到新城去。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探讨公共设施的投融资体制的改革,通过确定合理的投资主体来解决公共设施建设的问题。此外,随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通过和批复,在城市规划的实施中还要重视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合理确定城市近期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

第三篇:北京城市规划历程

北京城市规划历程

-39081121陈竹

l949~l953年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初步形成阶段。l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中央决定定都北平.改北平为北京。首都地位的确定自然就面临新中国首都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需要通过首都规划明确方向。故制定了以下规划思路:

第一.首都性质不仅是政治、文化中心.同时还必须是大工

业城市。当时北京几乎没有现代工业.160多万城市人口有30万人失业(占就业年龄人口的40%左右),不发展生产,解决人民的生计.就无法巩固政权。因此,北京市委、市政府从接管政权的第一天起首先抓了恢复和发展生产工作.认为城市要摆脱贫困必须从实现工业化开始.“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

第二.北京市委、市政府认为具有4亿多人口的大国.首都规模不可能太小,规划应该留有余地.定为500万人。

第三.北京市委、市政府认为城市规划是百年大计,从长远看标准不宜过低.要吸取资本主义国家道路过窄造成交通阻塞、绿化过少使得环境恶劣等教训.要为后代子孙留有余地。至于勤俭建国方针是要在长远规划的指导下.在近期建设中采取由内向外紧凑而有重点发展的措施加以落实。

第四.要保留合乎人民需要的风格与优点. 但必须改造和拆除妨碍城市发展的部分.以适合社会主义城市的需要 对古建筑采取一概保留.甚至使古建筑束缚我们发展的观点和做法是极其错误的。

在这个基本思路指导下的总体规划方案,虽然由于各方面意见还不很统一而未获中央批准。但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首都的建设是在这个方案指导下进行的,初步形成了北京市中心区的骨架和城市布局雏形。

l957~l982年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经历反复、日趋完善阶段。这个阶段的城市总体规划大体经历了四次修改。第一次修改是在1955年北京市聘请的前苏联专家工作组到京后开始的。为此,北京市政府撤消了都市计划委员会,专门成立了专家工作室(即都市规划委员会),经过l955~l957年近两年的努力,提出了初步方案。该方案在编制过程中作了详尽的现状调查和定量分析,在l953年草案的基础上,参照莫斯科总体规划的技术要求,作了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方案的基本思路与l953年大体一致,只是根据当时国家面临”大跃进”前夕的背景 建设现代化大工业基地的决心更大,改造旧城的心情更急,对各项设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更高,市区城市规模扩大到600万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首都的建设是在这个方案指导下进行的,初步形成了北京市中心区的骨架和城市布局雏形。

l957~l982年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经历反复、日趋完善阶段。我国进行国际交往的中心要求把北京建设成全国和全世界社会秩序、社会治安、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最好的城市;变成全国环境最清洁、最卫生、最优美的第一流城市.也是世界上比较好的城市:建成全国科学、文化、技术最发达.教育程度最高的第一流城市.并且在世界上也是文化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同时还要做到经济不断繁荣.人民生活方便、安定.经济建设要适合首都特点.重工业基本不再发展。据此.北京市编制了《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于1982年上报国务院。1983年党中央、国务院原则批准了这个总体规划.并作了重要批复。这个总体规划可以说是一个拨乱反正的规划.在规划思路上全盘继承了前17年规划与建设实践中一切好的经验.在这个总体规划指导下.20世纪80年代首都建设取得了空前未有的成就。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的速度随之加快。机制的转变. 经济的高速发展.给城市规划与建设带来许多新的矛盾,产生许多新问题。1993年IO月,国务院批准了修订后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使首都在新时期的建设方向得到确认。

这个总体规划和以往历次总体规划的区别与发展,概括起来有两点:一是.这是一项跨世纪工程 是首都建设第二个50年规划,要考虑21世纪首都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确定”八五”、”九五“和2010年的发展规划;二是.北京第一次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研究城市建设的方向。

l993年版总体规划实施以来,首都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证明总体规划提出的建设方向是正确的。但是,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速度还是大大超出了总体规划的预计要表现在城市求环境质量、保护历史风貌和开发部门追求高容积率严重降低环境质量和破坏传统风貌上;建设规模和城市基础设施的矛盾,反映在建设规模过大而城市基础设施滞后和资源缺乏上;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反映在首都建设要求高标准、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在发展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常常出现牺牲环境追求短期效益上。所有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如何正确处理现在和将来、整体和局部、需要和可能的矛盾。这就要求规划工作者了解经济发展规律,熟悉市场,参与宏观调控.在诸多矛盾中寻找平衡点,掌握城市建设合适的”度”,以推进社会、经济建设,引导城市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据此,遵照国务院的指示,2004年北京市政府又组织编制了新一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于2005年初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新的总体规划调整了城市发展规模大大加强了卫星城的建设力度,开始实施京、津、冀之间区域合作;对历史城市保护进一步深化、细化;对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更加科学系统 对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强调面向基层,面向农村,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回顾57年首都的规划和建设.虽然发展过程中有不少波折.但基本局是基本合理的,体现了对历史城市的继承和发展,应该说成绩是辉煌的。若从按总体规划进行建设这一点上看,与世界各大城市比较也毫不逊色。

注:以上内容来源于各个网站摘抄、修改与整理,只有少部分为作者自己阅读感受和总结出来的。

第四篇:北京城市规划实习

北京城市规划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12年6月1日——2012年6月8日

实习地点:北京

实习人员:德州学院地理系09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

实习路线:天安门广场——故宫——颐和园——长城——北海——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王府井——菊儿胡同——国博、军博、首博

实习目的:

1、考察北京市以前门——天安门广场——故宫(三门、三殿、三宫)——景山公园——钟楼——鼓楼为南北传统中轴线和以东西长安街为东西中轴线对称分布的现代都市的总体规划;

2、考察作为北方民居代表的传统四合院的设计规划;

3、考察北京的对外交通和市内交通规划;

4、考察北京市的CBD、天安门广场、王府井商业步行街的规划设计;

5、考察颐和园的景观规划,验证其规划原理;

6、参观首都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等著名的单体建筑,体会其设计特色。实习概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并对城市规划、景观规划、人文地理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在刘书忠等几位老师的带领下,德州学院地理系60多名同学到北京进行了为期8天的城市规划综合考察实习。尽管只有8天,但是通过对北京考察,配合一些背景资料,我们得以比较系统地了解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规划、景观规划、土地规划等方面知识,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考察方法,同时也通过实践,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目录

1.实习区概况

2.实习主要内容

3.结束语:结论分析、实习的心得体会及总结

一、实习区概况

实习地点在北京。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毗邻渤海湾,上靠辽东半岛,下临山东半岛。北京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环绕;西部是太行山山脉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二、实习主要内容1、6月2号

实习地点:前门、天安门广场、故宫、长安街、景山公园

实习目的:考察北京市传统南北中轴线和沿长安街东西中轴线对称分布的现代都市总体规划;体会故宫的建筑特色;

(1)南北中轴线和东西中轴线

北京传统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长约7.8公里;东西以长安街为中轴线。传统中轴线起于金带,在元代正式形成,在明代时,统治者将北京中轴线向东移动了150米,最终形成了现在这样的格局。东西长安街中轴线修建于明代,与皇城一同修建,有“神舟第一街”的美誉。

建立中轴线,目的是为强调封建帝王的中心地位,正如中国之所以命名为中国,意为“世界中央之国”一样。城市总体布局以中轴线为中心,左面为太庙,右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后面为市场,即“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北京因此在城市布局上成为世界上最辉煌的城市之一。

(2)故宫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现辟为“故宫博物院”。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四周有城墙围绕,四面由筒子河环抱。城四角有角楼。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

2、6月3号

实习地点:颐和园、北海

实习目的:考察颐和园、北海古代皇家园林的景观规划,验证其规划原理;

(1)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1886 年,清政府挪用海军军费等款项重修,并于两年后改名颐和园,作为慈禧太后晚年的颐养之地。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2)北海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区,城内景山西侧,在故宫的西北面,与中海、南海合称三海,属于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全园以北海为中心,面积约71公顷,水面占583市亩,陆地占480市亩。这里原是辽、金、元建离宫,明、清辟为帝王御苑,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是中国保留下来的最悠久最完整的皇家园林。3、6月4号

实习地点: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

实习目的:了解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了解北京的城市总体规划;

A.“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

(1)两轴:指沿长安街的东西轴和传统中轴线的南北轴。

(2)两带:指包括通州、顺义、亦庄、怀柔、密云、平谷的“东部发展带”和包括大兴、房山、昌平、延庆、门头沟的“西部发展带”。

(3)多中心:指在市域范围内建设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能中心,提高城市的核心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包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中央商务区(CBD)、海淀山后地区科技创新中心、顺义现代制造业基地、通州综合服务中心、亦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和石景山综合服务中心等。

B.在“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中心城-新城-镇的市域城镇结

构。

(1)中心城是北京政治、文化等核心职能和重要经济功能集中体现的地区。其范围是上版总体规划市区范围加上回龙观与北苑北地区,面积约1085平方公里。

(2)新城是在原有卫星城基础上,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具有相对独立性。规划新城11个,分别为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谷、延庆、门头沟。

(3)镇是建制镇的简称,是推动北京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重点镇和一般镇。

C.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为统筹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

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不同区域的现状发展特征、资源禀赋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划定次区域,通过对次区域的限制条件、开发强度、开发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分类指导,实施分区

域的城市发展策略。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划分四个次区域,并进一步划定管制区。

(1)中心城次区域:即中心城的规划范围(不含石景山五环路以西地区)。

(2)东部次区域:包括通州、顺义、亦庄以及怀柔、密云、平谷等的平原地区。

(3)西部次区域:包括大兴(除亦庄地区以外地区)、房山山前平原、丰台河西地区、门头沟山前平原、海淀山后地区和昌平(不包括回龙观、北苑北地区)的山前平原、延庆平原以及石景山五环路以西地区。

(4)山区次区域:包括怀柔北部山区、密云北部山区、昌平北部山区、门头沟西部山区、房山西部山区、延庆山区。

4、6月5号

实习地点:菊儿胡同、什刹海

实习目的:考察作为北方民居代表的传统四合院的设计规划;体会吴良镛先生的“有机更新”理论思想。

菊儿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西北部。东起交道口南大街,西至南锣鼓巷。明称局儿胡同,清乾隆时称桔儿胡同,清末又谐音作菊儿胡同。历史悠久的菊儿胡同是北京胡同文化的一个缩影,但也曾是危旧房较为集中的街区。

1978年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先生用“有机更新”的理论对菊儿胡同成功地进行了改造。“有机更新”主张“按照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顺应城市之肌理,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和发展。”这一理论在菊儿胡同改造时得到成功实践,建立了“新四合院”体系。200多户居民居住在这条438米的菊儿胡同里。两条南北通道和东西开口,解决了院落群间的交通问题。功能完善设施齐备的单元式公寓组成的“基本院落”,即新四合院体系。原有树木尽量保留,结合新增的绿化、小品,新的院落构成了良好的“户外公共客厅”。重新修建的菊儿胡同新四合院住宅按照“类四合院”模式进行设计,高度基本上是胡同—院落体系,维持了原有的胡同—院落体系,同时兼收了单元楼和四合院的优点,既合理安排了每一户的室内空间,保障居民对现代生活的需要,又通过院落形成相对独立的邻里结构,提供居民交往的公共空间。菊儿胡同新四合院, 在保证私密性的同时,利用连接体和小跨院,与传统四合院形成群体,保留了中国传统住宅重视邻里情谊的精神内核,保留了中国传统住宅所包含的邻里之情。

5、6月6号

实习地点:王府井、北京CBD

实习目的:考察北京市的CBD、王府井商业步行街的规划设计;

(1)王府井

北京王府井步行商业街(金街)地处天安门以东,是一条南北走向的长街,南起东长安街,北至金鱼胡同,在金鱼胡同口向北、东、西三个方向各延伸100米左右,全长一千八百多米,是北京最有名的商业区。由于全市公共交通组织的需要,王府井商业步行街仍保留公共交通车辆行驶的专用车道,对原有道路进行改建,加宽步行道。在道路两侧新建各种环境设施,有座椅,雕塑、花坛、电话亭、售货亭、宣传栏、垃圾桶、指路牌、火车亭、栏杆、路灯及树木等。人行道路路面铺设钢砖,采用浅灰、浅黄色调,整体效果较好。

(2)北京CBD

北京中心商务区(Beijing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北京CBD,地处北京市长安街、建国门、国贸和燕莎使馆区的汇聚区。北起朝阳北路及朝阳路,南抵通惠河,东起西大望路,西至东大桥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4平方公里,现有工业企业用地149公顷、居住用地84公顷、公建用地55公顷、市政用地13公顷、教育科研用地14公顷、道路及其他用地84公顷;区内共有居住人口约5.4万人。东侧为北京第一热电厂,南侧紧邻通惠河,通惠河南岸为铁路整备战,西侧由北至南为朝外市级商业中心、日坛公园、北京第一使馆区、永安东

西里居住小区,北侧是以居住为主的用地。

A.功能布局规划

建筑规模控制在1000万平方米之内,其中写字楼约50%左右,公寓25%左右,其它25%左右为商业、服务、文化及娱乐设施等。主要的商务设施将沿东三环路、建国门外大街两侧布置,确定位于“金十字”东北角面积约30公顷的地区为CBD的核心区。

B.空间形态规划

超高层建筑集中于东三环路两侧布置,主体建筑的高度均在100米以上,部分商务建筑高度在150米-300米之间,主要的标志性建筑沿宽敞的东三环路两侧成序列展开。国贸桥东北角的CBD核心区,是超高层建筑集中的区域。

C.绿化系统、公共开放空间规划

规划方案中公共绿化用地面积共33.39公顷,占总面积的11%,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四个主题公园以及环状绿化系统、沿街绿化带、通惠河北侧的滨河绿化带等,形成多层次的开放空间。

D.地下空间规划

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形成立体化交通系统,要求地下建筑,尤其是核心区的地下一层相互连通,形成地下人行系统,并要求将地下车库尽可能连通,以减轻地面交通压力。E.交通规划

道路用地约为155公顷,占CBD总面积的39%。为解决社会车流与CBD车流的矛盾,根据交通需求,增加了路网的密度,把城市绿化与行人系统进行适当的融合;利用CBD区域模式及整体交通规划模型对CBD路网进行了评估,建议增加南北向地铁线路。6、6月7号

实习地点:国博、首博、军博

实习目的:参观首都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等著名的单体建筑,体会其设计特色;

作为北京的十大建筑,国博、首博、军博都有各自的特色,其中,中国人民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类似前苏联模式;首博建筑外形主要由矩形围合结构、椭圆形外立面和金属屋顶三部分组成。巨大的屋盖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深远挑檐;通长的石质幕墙象征着中国古代城墙;广场起坡传承古代高台建筑风格;在大厅北门外地面上镶嵌清代丹陛,大厅内有明代牌楼,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平面中心轴线特点;椭圆形的青铜展馆斜出墙面寓意古代文物破土而出。

三、结束语:结论与分析、实习的心得体会及总结

通过这次北京实习,我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深刻理解了北京的城市总体规划,巩固了自己所学的城市规划原理方面的知识,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同时,通过实习,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和不足,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第五篇: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观后感

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观后感

本学期的城市规划这门课给了我一个参观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的机会,这次参观让我了解了很多关于北京市规划的知识,也看到了很多展出的模型与海报,下面我来简述一下这次见闻。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主要介绍了北京这座不朽之城的悠久历史,宣传当代城市规划建设的伟大成就,展示未来北京城市发展的灿烂明天。展馆共四层,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的北京规划展览馆利用原有建筑改建而成。约8000平方米的展示面积共分4个展区,分别以展板、灯箱、模型、图片、雕塑、立体电影等形式介绍、展示了北京悠久的历史和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的伟大成就。在声、光、电等技术配合演示下,302平方米的北京城市规划模型与周边1000平方米的正摄影图像模型交相辉映,观众犹如在高空鸟瞰北京。丰富、直观、生动的展览,是对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场所。

北京古城变迁通过大量的照片、历史地图,汉代的井圈、明清的城砖、门墩、望柱头等实物,以及标准三进四合院、各式门楼等模型,展示了北京从原始聚落到城市出现,进而发展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首都的历史进程,以及北京的文化特征和城市规划特点。

这里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丰富多彩的展示内容,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详尽介绍了北京这座不朽之城悠久的发展历史,当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全景风貌,展示北京城市发展的灿烂明天。

其中历史部分主要由北京古城变迁、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故宫实木大模型展区和多媒体数字影片《不朽之城》组成。通过大量的图片、文字、实物等史料,以及多媒体数字影片和各种模型,反映了北京城的起源和历史演变发展过程,详尽展现了自石器时代到近代不同时期的城市风貌格局。同时重点反映了包括北京故宫皇城在内的北京旧城多个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历史沿革和保护规划。

四大高科技与观众互动项目,包括4D动感影院“游览北京”;互动电子游戏“我来规划北京城”;动感长安街景观展示;虚拟电子书“翻开未来的一页”。还有长9米、宽4.8米的故宫实木大模型等。

开馆至今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已经接待了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和世界上80多个国家、地区的首脑、贵宾,全国和世界各地的观众近百万人。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在国内外知名度不断提高,已成为展示北京和中国历史与规划建设成就和未来发展目标的重要窗口。

该馆2000平方米的临时展厅、容纳180人多媒体会议(演播)厅及VIP会议时等设施齐全,服务周到,是举办各种高规格、高层次的展览、会议和交流等活动的最佳场所。

参观活动中大家畅谈感想,热烈讨论北京城市发展的规划与布局。大家根据自己的了解,就北京市的交通规划、城区功能规划、具体建设方案等各抒己见。这次活动既使我们了解了北京市的建设成果,又极大地激发了大家了解北京、热爱北京、共同参与北京建设的热情。

下载北京城市规划60周年历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城市规划60周年历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观后感(合集五篇)

    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观后感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主要介绍了北京这座不朽之城的悠久历史,宣传当代城市规划建设的伟大成就,展示未来北京城市发展的灿烂明天。展馆共四层,建筑面积160......

    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实习报告

    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实习报告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三面环山,占地16410.54平方公里,是中国的四大古都之一,有八百六十多年的建都历史。如今的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国家的中......

    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参观报告[定稿]

    北京规划展览馆参观报告根据建筑学学习计划和要求,2011年10月26号上午,老师组织了参观学习北京规划展览馆的活动,感受发展中的北京,同时初次感受下建筑与城市规划。北京市规划展......

    北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单位名录

    首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单位名单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北京市工业设计研究院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北......

    规划局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城市规划60年

    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城初具规模;1943年,第一版**城市规划面世;1978年,**市规划设计院正式成立;本年度12月2日,**城市规划60周年回顾展在市规划展览馆落下大幕。在这60年的规划与......

    庆祝国庆60周年征文:北京,早安

    午夜让北京脱下高贵的服饰融进平民的人群沙发、床头柜铺展的被子平民,一样的生活一样的颜色午夜,公平的北京在民主的鼾声中入睡忘掉了白天的喧嚣带入楼群、剧场故宫、紫禁城奥......

    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参观报告(5篇可选)

    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参观报告0引言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位于北京前门东大街(老北京火车站东侧)的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是在原有建筑基础上改造而成。改建后的展馆共分4层,分别以展板......

    北京历史地理读后感

    《北平历史地理》不但是一篇科学严谨之作,而且图文并茂,语言深入浅出,虽是学术著作,但为普通读者读来,亦毫无理解上的困难。 书里将这座城市的从商周开始讲起,跨秦汉穿五代过唐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