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肥料使用及供需形势分析报告提纲
肥料使用及供需形势分析报告提纲
一、对本月农事及化肥月度形势做一个简述
二、本月农情及用肥情况
(一)简述主要作物播种面积,与去年同比和上月环比的情况。
(二)简述主要作物的生育进程及需肥情况。
(三)简述当地主推科学施肥技术后对农民用肥的影响,包括施肥观念、肥料用量、肥料品种、使用技术是否科学等。
三、化肥供应情况
(一)简述化肥开工、生产情况,以本地主要肥料生产厂家为对象,分析氮、磷、钾及复合肥的生产情况。肥料单位统一为折纯量。
(二)化肥进口、调入情况。
四、化肥销售及价格
(一)本月化肥销售量。分品种、分区域描述化肥销售数量、特点及出口情况。
(二)化肥库存情况。
(三)市场肥料销售价格。
分品种、分区域描述化肥价格波动情况、走势特点,分析原因。
五、下月预测及建议
(一)根据农时季节分品种、分区域预测下月肥料供求情况
及价格走势。
(二)针对市场化肥走势和农时季节,提出有关化肥生产、销售、区域调配、进出口等调控建议。
(三)向农民及农业生产单位提出选肥、购肥、备肥建议。
第二篇:河南省国土资源形势分析报告提纲
河南省国土资源形势分析报告提纲
报告题目:
《XXXX年X报告期X市国土资源形势分析报告》
主要内容:
概述
简述报告期内本地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采取的重大措施,取得的主要成果或进展。
一、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状况
概述本省(区、市)土地资源现状、结构、特点及其动态变化情况。(以当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准)
(二)土地利用情况
①农用地
说明农业用地结构、变化及原因,重点说明基本农田保护情况和耕地保护情况,耕地增加来源和减少去向简要分析,耕地占补平衡情况。(年初、年末耕地数与地籍管理数据一致)
②建设用地
说明建设用地结构和变化情况,土地征用情况,征用农用地多的市或县要说明原因。说明本省(区、市)年内批准建设用地情况,占用耕地情况及变化。说明批准建设用地用途构成,用地多的说明原因。
(三)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情况
说明国家投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完成情况,地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完成情况,年内增加农用地和耕地面积(以完工验收项目数据为准)。分析本省(区、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农用地及耕地的潜力。
(四)用地情况
①审批建设用地情况
说明本地区报告期内批准建设用地情况,批准建设用地用途构成,占用耕地情况及用地同期增减变化情况及其原因。
②增量用地使用情况
③存量土地使用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④三项整治指标使用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⑤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及问题
⑥节约用地的措施及典型事例(背景、过程、结果、影响)
⑦挖潜用地的措施及典型事例
⑧本期土地使用的主要特点、重大问题及对策建议
二、国土资源市场
(一)土地市场
报告期内本地区土地市场建设情况及相关趋势概括。
①土地一级市场
国有土地供应市场配置程度。国有土地供应情况分析;土地出让情况同期对比分析,招拍挂出让比例分析及对所辖市县供地情况横向对比分析;存量土地挖潜和利用情况分析。(并总结相应特点)
②土地二级市场
概述报告期内本地区土地资产流转情况;转让、出租和抵押转让土地增减变化情况分析。
③企业改制中划拨土地使用权处置情况
概述报告期内本地区企业改制中划拨土地使用权处置情况;处置方式比例情况分析。
④房地产开发供应情况
概述报告期内本地区各种住宅类型的开发供应情况,其中重点说明商品房、经济适用房供地面积、房价变化趋势。
(二)矿业权市场
报告期内本地区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方面工作情况及趋势概括。分别分析探矿权出让情况和采矿权出让情况。矿业经济的总体情况。
三、三项整治情况
概述报告期内本地区三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对各个整治类型分别进行汇总和分析。
四、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情况
年内申请行政复议和审结情况,变化及原因分析。
五、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情况
本省(区、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机构人员情况,管理经费来源情况。各级国土资源管理机构所属事业单位人员情况,经费来源情况。报告期内完成学历教育和培训情况。
六、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情况
七、问题及建议
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综合统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有关对策建议。
报告要求:
1.报告中涉及的统计数据必须与最终审核通过的综合统计年报中的数据一致。“土地资源状况”和“土地利用情况”章节中的数据必须与“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中的数据一致。
2. 报告内容可根据本市实际情况扩展,体现本地区资源状况和资源管理的特点和重点,注重与上的对比分析。报告总字数控制在5000—6000字左右,最多不超过8000字。
3. 字体统一用宋体,题目小2号黑体,一级标题3号黑体,二级标题小3号黑体,三级标题4号黑体,其它小4号字。
4. 在2007年3月9日前将电子文档和报告书面材料一并上报。
邮箱:gtzy_zhtj@yahoo.com.cn
第三篇: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原则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生产中肥料使用原则、肥料种类及使用规定。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0287 农用微生物菌剂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 525 有机肥料
NY/T 798 复合微生物肥料
NY 884 生物有机肥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AA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的要求, 遵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生产,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渔药、添加剂等物质,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3.2A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的要求, 遵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生产,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3.3农家肥料。就地取材,主要由植物和(或)动物残体、排泄物等富含有机物的物料制作而成的肥料。包括秸秆肥、绿肥、厩肥、堆肥、沤肥、沼肥、饼肥等。
3.3.1秸秆。以麦秸、稻草、玉米秸、豆秸、油菜秸等作物秸秆直接还田作为肥料。
3.3.2绿肥。新鲜植物体作为肥料就地翻压还田或异地施用。主要分为豆科绿肥和非豆科绿肥两大类。
3.3.3厩肥。圈养牛、马、羊、猪、鸡、鸭等畜禽的排泄物与秸秆等垫料发酵腐熟而成的肥料。
3.3.4堆肥。动植物的残体、排泄物等为主要原料,堆制发酵腐熟而成的肥料。
3.3.5沤肥。动植物残体、排泄物等有机物料在淹水条件下发酵腐熟而成的肥料。
3.3.6沼肥。动植物残体、排泄物等有机物料经沼气发酵后形成的沼液和沼渣肥料。
3.3.7饼肥。含油较多的植物种子经压榨去油后的残渣制成的肥料。
3.4 有机肥料。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经过发酵腐熟的含碳有机物料,其功能是改善土壤肥力、提供植物营养、提高作物品质。
3.5微生物肥料。含有特定微生物活体的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养分的供应量或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及农业生态环境的肥料。
3.6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含有一定量有机肥料的复混肥料。注:其中复混肥料是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由化学方法和(或)掺混方法制成的肥料。
3.7无机肥料。主要以无机盐形式存在,能直接为植物提供矿质营养的肥料。
3.8土壤调理剂。加入土壤中用于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或)生物性状的物料,功能包括改良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盐碱危害、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水分状况、修复土壤污染等。
4、肥料使用原则
4.1持续发展原则。绿色食品生产中所使用的肥料应对环境无不良影响,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保持或提高土壤肥力及土壤生物活性。
4.2安全优质原则。绿色食品生产中应使用安全、优质的肥料产品,生产安全、优质的绿色食品。肥料的使用应对作物(营养、味道、品质和植物抗性)不产生不良后果。
4.3化肥减控原则。在保障植物营养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减少化肥用量,兼顾元素之间的比例平衡,无机氮素用量不得高于当季作物需求量的一半。
4.4有机为主原则。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肥料种类的选取应以农家肥料、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
5、可使用的肥料种类
5.1AA级绿色食品生产可使用的肥料种类
可使用3.3、3.4、3.5规定的肥料。
5.2A级绿色食品生产可使用的肥料种类
除5.1规定的肥料外,还可使用3.6、3.7规定的肥料及3.8。
6、不应使用的肥料种类
6.1添加有稀土元素的肥料。
6.2成分不明确的、含有安全隐患成分的肥料。
6.3未经发酵腐熟的人畜粪尿。
6.4生活垃圾、污泥和含有害物质(如毒气、病原微生物、重金属等)的工业垃圾。
6.5转基因品种(产品)及其副产品为原料生产的肥料。
6.6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不得使用的肥料。
7、使用规定
7.1AA级绿色食品生产用肥料使用规定
7.1.1 应选用5.1所列肥料种类,不应使用化学合成肥料。
7.1.2 可使用农家肥料,但肥料的重金属限量指标应符合NY 525要求,粪大肠菌群数、蛔虫卵死亡率应符合NY 884要求。宜使用秸秆和绿肥,配合施用具有生物固氮、腐熟秸秆等功效的微生物肥料。
7.1.3 有机肥料应达到NY 525技术指标,主要以基肥施入,用量视地力和目标产量而定,可配施农家肥料和微生物肥料。
7.1.4 微生物肥料应符合GB 20287或NY 884或NY/T 798标准要求,可与5.1所列其它肥料配合施用,用于拌种、基肥或追肥。
7.1.5 无土栽培可使用农家肥料、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掺混在基质中使用。
7.2 A级绿色食品生产用肥料使用规定
7.2.1 应选用5.2所列肥料种类。
7.2.2农家肥料的使用按7.1.2规定执行。耕作制度允许情况下,宜利用秸秆和绿肥,按照约25:1的比例补充化学氮素。厩肥、堆肥、沤肥、沼肥、饼肥等农家肥料应完全腐熟,肥料的重金属限量指标应符合NY 525要求。
7.2.3有机肥料的使用按7.1.3规定执行。可配施5.2所列其它肥料。
7.2.4 微生物肥料的使用按7.1.4规定执行。可配施5.2所列其它肥料。
7.2.5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无机肥料在绿色食品生产中作为辅助肥料使用,用来补充农家肥料、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所含养分的不足。减控化肥用量,其中无机氮素用量按当地同种作物习惯施肥用量减半使用。
7.2.6 根据土壤障碍因素,可选用土壤调理剂改良土壤。
第四篇:肥料采购和安全使用管理制度
肥料采购和安全使用管理制度
为确保肥料产品质量,储存科学合理,施用正确安全,提高肥料利用率,特制定本制度。
一、肥料的采购
基地所用肥料由公司统一采购,经销商必须是具有工商营业执照、认可的有资质的经销单位,所购买的肥料必须有技术标准号、生产批准号、生产日期、有效期、合格证书和使用说明书,并持有国家正式发票。购入肥料作好入库登记,采购员、保管员核实签名,最后由基地植保员签字确认。
二、肥料的保管
1、基地设有肥料专用储存库,由专人负责,实行统一保管,对肥料出入库进行详细登记;
2、依据肥料产品的特性和作用分类摆放,且要整齐、合理;
3、定期整理、清理库房,清除和销毁过期和破损肥料;
4、不得与其他物品一起存放;
5、未经保管员允许,其他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库房。
三、肥料的使用
肥料的使用以有机肥为主,适量施用化肥,由植保员统一领取并监督施用。
1、植保员负责监督基地肥料的使用,确保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肥料施用准则(DB13/T454─2001)》的规定;
2、严格按照肥料操作规程施肥,科学合理用肥;
3、推广使用有机肥、生态肥,控制化肥使用量,降低亚硝酸盐在蔬菜中的含量;
4、植保员负责肥料施用效果的监测和比较工作,确保施用肥料的品种和剂量;负责肥料使用的记录以及归档工作,包括施用肥料的名称、施用对象、施用方式、施用时间、施用频次、施用目的、施用效果等;
5、肥料的使用程序:由植保员根据需要领取肥料,指定用量后由施肥人员施用,植保人员负责在施肥过程中进行监督、指导,施肥完毕后,施肥人员检查剩余肥料并包装好,交植保员登记入库;
6、使用后废弃的包装物在植保员的监督指导下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乱扔;
7、植保员负责对施肥人员进行肥料相关知识的培训,以提高施肥的效益和蔬菜的质量。
第五篇:绿色蔬菜使用农药及肥料要点
绿色蔬菜使用农药及肥料要点 鸦鸿桥区域站 张春林
绿色蔬菜,按照绿色食品的概念,绿色蔬菜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产地生态环境良好的前提下,按照特定的质量标准体系生产,并经专门机构认定,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蔬菜的总称。
蔬菜种植基地打造绿色蔬菜必须把握好农药及肥料的使用,以下为具体农药及肥料的使用要点。
第一,绿色蔬菜生产中农药的使用要点。
(1)优先采用农业措施,综合防治。选用优良抗病、抗虫品种;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加强田间管理;不用化学药剂处理种子,采用一般的温汤浸种和热水烫种,对种子消毒;定植前拔除病株;合理密植,中耕除草;采用昆虫和人工辅助授粉等措施。
(2)运用物理防治技术。利用害虫趋色、趋光诱杀;在放风口、棚门口覆盖40-60目防虫网阻隔害虫飞入;使用银灰色反光膜趋避蚜虫;人工摘掉病叶、病果、害虫卵块、捕捉幼虫集中销毁等措施。
(3)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禁止使用的农药:禁止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及具“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农药;禁止使用转基因工程产品及制剂;禁止使用有机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允许使用农药:允许使用中等毒性以下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允许有限度使用部分有机合成农药;菊酯类农药在作物生长期内只允许使用一次;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严格控制施药次数、含量范围和剂量。
第二,绿色蔬菜生产中肥料的使用要点。
(1)大力提倡使用有机肥和生物肥料。它们养分含量全面,肥效缓和持久,利于生态平衡。
(2)允许使用的肥料:优先使用有机肥、农家肥;秸秆还田。禁止使用的肥料: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如,硝酸钾、硝酸铵等);禁止使用城市垃圾和污泥、医院的粪便垃圾和含有有害物质(如毒气、病原微生物、重金属等)的工业垃圾;禁止使用转基因工程产品;严禁施用未腐熟的人粪尿;禁止施用未腐熟的饼肥。
(3)肥料使用中应注意:蔬菜种植中不宜施含氯的化肥;在混配肥料(如蔬菜专用肥)中应查看肥料的成分中是否有上述禁用肥料成分;对叶菜类最后一次追肥必须在收获前30天进行;农家肥料,原则上就地生产就地使用;商品肥料以及新型肥料必须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登记认证及生产许可,质量指标应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