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我市旅游业的发展
文章标题:浅谈我市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业是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安置空间大、资源消耗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扩大消费对于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旅游消费比重的不断提高,旅游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乌苏市旅游资源开发优势
1、资源优势
乌苏地处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的西南缘,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齐全,品味独特,组合良好。按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估》标准,我市旅游资源共分为7大类,82个景点。特别是从南部山地冰川到北部沙漠中心的甘家湖梭梭林荒漠生态旅游区旅游线,是一条优美的垂直自然带,有一系列别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有罕见的地质遗迹——泥火山群;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白梭梭林保护区——甘家湖国家级梭梭林自然保护区;被称为新疆布达拉宫的——夏尔苏木喇嘛庙遗址;具有原始风貌的自然景观——乌兰萨德克湖泊;最自然的美容、祛病、健身资源——乌苏温泉、热气泉;最美的天山风光——巴音沟景区、待甫僧景区等。
2、地缘优势
旅游区位良好,乌苏市是天山北坡经济带上的一个核心城市,位于奎屯、克拉玛依、“金三角”之西一角。位居自治区旅游发展战略“三线五区”的“二线”之中,便于旅游业的发展。分别与克拉玛依、奎屯、沙湾、石河子等地相邻,是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枢纽。交通十分便利,铁路、公路网络畅通,乌鲁木齐至乌苏仅需2.5小时,312国道和亚欧第二大路桥横贯东西,217国道穿越南北景区。
3、人文优势
乌苏历史悠久。据考证,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踪迹,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在匈奴、突厥、蒙古、乌孙等游牧民族活动区域留下许多当时人类活动的历史遗迹,土尔扈特人东归后,一部分蒙古后裔在乌苏生活,三区革命、兵团农七师红色旅游文化在乌苏都有深厚的一笔。
4、市场优势
旅游客源市场广阔,目前,乌苏市方圆65公里范围内居住有100万人口,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为石油城,职工经济收入较高,消费临界点在1000—2000元以上。随着独山子千万吨炼油项目、百万吨乙烯项目的实施,将为乌苏旅游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里将会成为北疆地区游客中心集散地,旅游发展的中心枢纽。
二、乌苏旅游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乌苏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旅游业极为重视,依据《乌苏市旅游资源普查及旅游业发展规划(2001——2015年)》,做了大量的基础性,旅游服务体系和服务功能基本形成。截止2006年,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2100万元,旅游接待人次22.5万人。目前,乌苏市有2家二星级宾馆,l家旅行社,7个初具接待能力的旅游景区,56家旅游经营户。相对于乌苏的丰富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发展存在一些现实的亟待改进的方面。
1、低层次开发普遍,内涵品味有待提高
目前许多景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还是以原生态为主,旅游以参观游览为主,参与性项目开发较少,旅游开发缺乏深度,大多以展示形式为主,展示内容单调、僵硬,缺少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能发挥旅游资源的功能,更不能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因此深入挖掘乌苏旅游核心价值,凸显草原文化主题已成为打造草原文化产品工程的首要问题。一些旅游区知名度低、可游性差、模式雷同等。现有已开发的旅游项目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的开发,缺少影响力和震撼力。如乌苏南山森林公园是由森林、草原、河流、峡谷组成的一片美丽而富饶的宝地,这里原始森林与高山平原汇于一体,使游人能观、能触、能联想、能感悟,奇险、旷秀、清爽、宁静的自然景观让游人触景生情,达到欲仙欲醉的境界。森林公园主要景点包括巴音沟、待甫僧及尚待开发的乌兰萨德克淖尔湖三个风景区,但三个景点知名度低,模式雷同,游客活动参与性低,偏重温故却不知新,缺乏新奇感受。
2、开发缺乏整体性观念
我市的旅游发展过程中,依然处于自发的点状发展,没有把自己置身于自治区旅游发展的大局之下,没有把特色旅游置于整个旅游业发展的大盘子中。一方面是开发缺少立足于自治区的规划和统筹,旅游项目缺少特色,趋同化倾向较为严重;另一方面是产品单一,缺乏对资源的整合。
3、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不完善问题凸显
作为刚刚兴起并得到发展的特色旅游,在各个景点得到有效开发的同时各景区的配套设施却没有能及时的跟进,各景区吃、住、行、游、购、娱等需要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不完善问题凸显出来。由于旅游(景点)资源位于较为偏远的地方,各个景点辐射区的基本服务行业也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发展,有的景区甚至找不到
一个饭店和一个旅店,当然,缺乏基本的吃住服务条件的旅游景点是无法吸引游客的。如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距市区180千米的的甘家湖荒漠生态旅游区,保护区面积达56.7万公顷,是全国面积最大、物种最多、自然景观最完整的天然次生林区,其中的“梭梭林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有全世界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白梭梭林,林区内有40余种动物和228种植物,其中有马鹿、天鹅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发源于北天山的奎屯河、四棵树河、古尔图河流经这里后,汇聚向西,注入艾比湖。湿地分布于河流西旁的洼地,芦苇生长茂盛,野鸭、天鹅在此栖息。这里即有沙漠,又有湖泊,有低矮的灌木,也有高耸的乔木,沙漠与绿洲共存,局部地区还保留着大自然的原始形态,是整个新分裂祖国有的天然荒漠生态公园。但是因为路程远,景区路纵横交错,路况不好,没有饭店和旅店,更谈不上购物和娱乐了,现在只有单位组织的旅游和媒体记者进入,个人徒步旅游方式没有被大众接受。
4、特色体现不足,互动欠缺
乌苏旅游的景点本身还是很有特色的,但现阶段挖掘不够。例如,夏尔苏木喇嘛庙曾是北疆最大的佛寺,寺院座落于乌苏市白杨沟镇内的夏尔苏木度假区北侧山坡,面向东方,依山而建,山前是夏尔苏木牧场,河水缠绕,林带交错,风景优美,寺庙建于光绪五年(1879年),由东归土尔扈特部落黄教信奉者所建,属土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80万平方米,整个建筑仿西藏的布达拉宫,建于阶梯状排列的山坡平台上,主殿建在平台最高处,山势的高低不同使建筑群落错落有致,气势恢弘,曾被誉为“新疆的布达拉宫”。参观旅游的游客知道这段历史的人不少,但知道夏尔苏木喇嘛庙在东归文化中的浓厚一笔的不多,使景点东归文化和草原文化特色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要做一些“活化”,尤其要提高解说员的水平,可以组织一些当地的离退休干部、蒙古族研究者来进行自愿讲解,以此提升特色旅游的效果。
三、改进不足、实现乌苏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
1、加强旅游开发树立品牌效应
要树立特色旅游品牌,政府就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统一规划,以有力措施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特色旅游的开发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搞好宣传推广,提高接待服务水平。目前市委宣传部正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被称为“城市名片”的乌苏形象广告词,让世人知道乌苏,走进乌苏。
2、重视资源的综合开发与互动开发
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要注重将其融合到整体的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去,综合开发优势旅游资源。在设计我市的各条旅游精品路线的同时,适当的将特色旅游(景点)资源融入其中,使游客能在娱乐消遣的同时充分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又不会使单一的特色旅游显得枯燥乏味。
3、加大宣传力度,使乌苏生态旅游的优势真正得到发挥。一是加强对“雄、险、奇、秀、幽”的乌苏南山风景区和自然生态的甘家湖荒漠生态旅游区的宣传力度,可考虑制作景区自然风光的光碟在城市公共场所播放,设计一张自然风光宣传画、编导一台体现乌苏民俗风情的歌舞篝火晚会等;二是打造包括烤全羊、椒蒿鱼、酸菜鸡、回族八块鸡等特色美食在内的乌苏饮食文化,让游客在欣赏乌苏美景的同时对美食留下余味;三是开发清代皇室贡品的“柳花茶”文化;四是加大与外界旅游队的联姻。
4、加强整体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乌苏旅游的整体规划,应立足于自治区旅游产业的规划和统筹,重点推出三条旅游精品线路,生态旅游线路:从乌鲁木齐---沙湾(南山)---乌苏(泥火山、国画山、烟火山)---乔尔玛---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红色旅游线路:从乌鲁木齐---石河子(军垦文化)---乌苏(夏尔苏木喇嘛庙东归草原文化)---伊犁(三区革命遗址);特色旅游线路:乌鲁木齐---乌苏(甘家湖荒漠生态旅游区)---克拉玛依(魔鬼城)---福海(金沙滩)---喀纳斯(世界遗产)。
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承载物,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发的重要依托,要投入资金修建景区公路、游路、栈道、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
5、区域旅游的联动开发与协作开发
加强乌苏、独山子、奎屯三地四方的地缘优势,加大乌苏旅游开发的规划,延伸和完善旅游的布局,构建精品旅游景点和线路,实现全方位的互补共享,用不断推陈出新和合理分布的旅游体系,吸引更多的游客,全面促进乌苏旅游景区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
由于新疆旅游的淡旺季旅游现状,大力在三地四方宣传冬季旅游的景点和项目,吸引更多的本地人参与到冬季旅游项目中。
对于方兴未艾的乌苏农家乐特色旅游,政府要统一规范标准,合理安排布局,统一评选档次规模,亮牌经营,要在农家乐特色旅游人文内涵上多引导,在经营项目上多关注,在资金上多支持,在特色上多宣传。
《浅谈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来源于网,欢迎阅读浅谈我市旅游业的发展。75H
一个饭店和一个旅店,当然,缺乏基本的吃住服务条件的旅游景点是无法吸引游客的。如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距市区180千米的的甘家湖荒漠生态旅游区,保护区面积达56.7万公顷,是全国面积最大、物种最多、自然景观最完整的天然次生林区,其中的“梭梭林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有全世界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白梭梭林,林区内有40余种动物和228种植物,其中有马鹿、天鹅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发源于北天山的奎屯河、四棵树河、古尔图河流经这里后,汇聚向西,注入艾比湖。湿地分布于河流西旁的洼地,芦苇生长茂盛,野鸭、天鹅在此栖息。这里即有沙漠,又有湖泊,有低矮的灌木,也有高耸的乔木,沙漠与绿洲共存,局部地区还保留着大自然的原始形态,是整个新分裂祖国有的天然荒漠生态公园。但是因为路程远,景区路纵横交错,路况不好,没有饭店和旅店,更谈不上购物和娱乐了,现在只有单位组织的旅游和媒体记者进入,个人徒步旅游方式没有被大众接受。
4、特色体现不足,互动欠缺
乌苏旅游的景点本身还是很有特色的,但现阶段挖掘不够。例如,夏尔苏木喇嘛庙曾是北疆最大的佛寺,寺院座落于乌苏市白杨沟镇内的夏尔苏木度假区北侧山坡,面向东方,依山而建,山前是夏尔苏木牧场,河水缠绕,林带交错,风景优美,寺庙建于光绪五年(1879年),由东归土尔扈特部落黄教信奉者所建,属土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80万平方米,整个建筑仿西藏的布达拉宫,建于阶梯状排列的山坡平台上,主殿建在平台最高处,山势的高低不同使建筑群落错落有致,气势恢弘,曾被誉为“新疆的布达拉宫”。参观旅游的游客知道这段历史的人不少,但知道夏尔苏木喇嘛庙在东归文化中的浓厚一笔的不多,使景点东归文化和草原文化特色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要做一些“活化”,尤其要提高解说员的水平,可以组织一些当地的离退休干部、蒙古族研究者来进行自愿讲解,以此提升特色旅游的效果。
三、改进不足、实现乌苏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
1、加强旅游开发树立品牌效应
要树立特色旅游品牌,政府就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统一规划,以有力措施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特色旅游的开发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搞好宣传推广,提高接待服务水平。目前市委宣传部正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被称为“城市名片”的乌苏形象广告词,让世人知道乌苏,走进乌苏。
2、重视资源的综合开发与互动开发
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要注重将其融合到整体的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去,综合开发优势旅游资源。在设计我市的各条旅游精品路线的同时,适当的将特色旅游(景点)资源融入其中,使游客能在娱乐消遣的同时充分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又不会使单一的特色旅游显得枯燥乏味。
3、加大宣传力度,使乌苏生态旅游的优势真正得到发挥。一是加强对“雄、险、奇、秀、幽”的乌苏南山风景区和自然生态的甘家湖荒漠生态旅游区的宣传力度,可考虑制作景区自然风光的光碟在城市公共场所播放,设计一张自然风光宣传画、编导一台体现乌苏民俗风情的歌舞篝火晚会等;二是打造包括烤全羊、椒蒿鱼、酸菜鸡、回族八块鸡等特色美食在内的乌苏饮食文化,让游客在欣赏乌苏美景的同时对美食留下余味;三是开发清代皇室贡品的“柳花茶”文化;四是加大与外界旅游队的联姻。
4、加强整体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乌苏旅游的整体规划,应立足于自治区旅游产业的规划和统筹,重点推出三条旅游精品线路,生态旅游线路:从乌鲁木齐---沙湾(南山)---乌苏(泥火山、国画山、烟火山)---乔尔玛---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红色旅游线路:从乌鲁木齐---石河子(军垦文化)---乌苏(夏尔苏木喇嘛庙东归草原文化)---伊犁(三区革命遗址);特色旅游线路:乌鲁木齐---乌苏(甘家湖荒漠生态旅游区)---克拉玛依(魔鬼城)---福海(金沙滩)---喀纳斯(世界遗产)。
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承载物,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发的重要依托,要投入资金修建景区公路、游路、栈道、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
5、区域旅游的联动开发与协作开发
加强乌苏、独山子、奎屯三地四方的地缘优势,加大乌苏旅游开发的规划,延伸和完善旅游的布局,构建精品旅游景点和线路,实现全方位的互补共享,用不断推陈出新和合理分布的旅游体系,吸引更多的游客,全面促进乌苏旅游景区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
由于新疆旅游的淡旺季旅游现状,大力在三地四方宣传冬季旅游的景点和项目,吸引更多的本地人参与到冬季旅游项目中。
对于方兴未艾的乌苏农家乐特色旅游,政府要统一规范标准,合理安排布局,统一评选档次规模,亮牌经营,要在农家乐特色旅游人文内涵上多引导,在经营项目上多关注,在资金上多支持,在特色上多宣传。
《浅谈我市旅游业的发展(第2页)》来源于网,欢迎阅读浅谈我市旅游业的发展(第2页)。75H
第二篇:我市旅游业发展
旅游业是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安置空间大、资源消耗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扩大消费对于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旅游消费比重的不断提高,旅游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乌苏市旅游资源开发优势
1、资源优势
乌苏地处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的西南缘,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齐全,品味独特,组合良好。按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估》标准,我市旅游资源共分为7大类,82个景点。特别是从南部山地冰川到北部沙漠中心的甘家湖梭梭林荒漠生态旅游区旅游线,是一条优美的垂直自然带,有一系列别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有罕见的地质遗迹——泥火山群;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白梭梭林保护区——甘家湖国家级梭梭林自然保护区;被称为新疆布达拉宫的——夏尔苏木喇嘛庙遗址;具有原始风貌的自然景观——乌兰萨德克湖泊;最自然的美容、祛病、健身资源——乌苏温泉、热气泉;最美的天山风光——巴音沟景区、待甫僧景区等。
2、地缘优势
3、人文优势
乌苏历史悠久。据考证,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踪迹,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在匈奴、突厥、蒙古、乌孙等游牧民族活动区域留下许多当时人类活动的历史遗迹,土尔扈特人东归后,一部分蒙古后裔在乌苏生活,三区革命、兵团农七师红色旅游文化在乌苏都有深厚的一笔。
4、市场优势
二、乌苏旅游发展现状
1、低层次开发普遍,内涵品味有待提高
目前许多景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还是以原生态为主,旅游以参观游览为主,参与性项目开发较少,旅游开发缺乏深度,大多以展示形式为主,展示内容单调、僵硬,缺少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能发挥旅游资源的功能,更不能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因此深入挖掘乌苏旅游核心价值,凸显草原文化主题已成为打造草原文化产品工程的首要问题。一些旅游区知名度低、可游性差、模式雷同等。现有已开发的旅游项目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的开发,缺少影响力和震撼力。如乌苏南山森林公园是由森林、草原、河流、峡谷组成的一片美丽而富饶的宝地,这里原始森林与高山平原汇于一体,使游人能观、能触、能联想、能感悟,奇险、旷秀、清爽、宁静的自然景观让游人触景生情,达到欲仙欲醉的境界。森林公园主要景点包括巴音沟、待甫僧及尚待开发的乌兰萨德克淖尔湖三个风景区,但三个景点知名度低,模式雷同,游客活动参与性低,偏重温故却不知新,缺乏新奇感受。
2、开发缺乏整体性观念
我市的旅游发展过程中,依然处于自发的点状发展,没有把自己置身于自治区旅游发展的大局之下,没有把特色旅游置于整个旅游业发展的大盘子中。一方面是开发缺少立足于自治区的规划和统筹,旅游项目缺少特色,趋同化倾向较为严重;另一方面是产品单一,缺乏对资源的整合。
3、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不完善问题凸显一、二级保护动物。发源于北天山的奎屯河、四棵树河、古尔图河流经这里后,汇聚向西,注入艾比湖。湿地分布于河流西旁的洼地,芦苇生长茂盛,野鸭、天鹅在此栖息。这里即有沙漠,又有湖泊,有低矮的灌木,也有高耸的乔木,沙漠与绿洲共存,局部地区还保留着大自然的原始形态,是整个新疆独有的天然荒漠生态公园。但是因为路程远,景区路纵横交错,路况不好,没有饭店和旅店,更谈不上购物和娱乐了,现在只有单位组织的旅游和媒体记者进入,个人徒步旅游方式没有被大众接受。
4、特色体现不足,互动欠缺
乌苏旅游的景点本身还是很有特色的,但现阶段挖掘不够。例如,夏尔苏木喇嘛庙曾是北疆最大的佛寺,寺院座落于乌苏市白杨沟镇内的夏尔苏木度假区北侧山坡,面向东方,依山而建,山前是夏尔苏木牧场,河水缠绕,林带交错,风景优美,寺庙建于光绪五年(1879年),由东归土尔扈特部落黄教信奉者所建,属土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80万平方米,整个建筑仿西藏的布达拉宫,建于阶梯状排列的山坡平台上,主殿建在平台最高处,山势的高低不同使建筑群落错落有致,气势恢弘,曾被誉为“新疆的布达拉宫”。参观旅游的游客知道这段历史的人不少,但知道夏尔苏木喇嘛庙在东归文化中的浓厚一笔的不多,使景点东归文化和草原文化特色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要做一些“活化”工作,尤其要提高解说员的水平,可以组织一些当地的离退休干部、蒙古族研究者来进行自愿讲解,以此提升特色旅游的效果。
三、改进不足、实现乌苏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
1、加强旅游开发树立品牌效应
要树立特色旅游品牌,政府就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统一规划,以有力措施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特色旅游的开发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搞好宣传推广,提高接待服务水平。目前市委宣传部正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被称为“城市名片”的乌苏形象广告词,让世人知道乌苏,走进乌苏。
2、重视资源的综合开发与互动开发
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要注重将其融合到整体的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去,综合开发优势旅游资源。在设计我市的各条旅游精品路线的同时,适当的将特色旅游(景点)资源融入其中,使游客能在娱乐消遣的同时充分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又不会使单一的特色旅游显得枯燥乏味。
3、加大宣传力度,使乌苏生态旅游的优势真正得到发挥。一是加强对“雄、险、奇、秀、幽”的乌苏南山风景区和自然生态的甘家湖荒漠生态旅游区的宣传力度,可考虑制作景区自然风光的光碟在城市公共场所播放,设计一张自然风光宣传画、编导一台体现乌苏民俗风情的歌舞篝火晚会等;二是打造包括烤全羊、椒蒿鱼、酸菜鸡、回族八块鸡等特色美食在内的乌苏饮食文化,让游客在欣赏乌苏美景的同时对美食留下余味;三是开发清代皇室贡品的“柳花茶”文化;四是加大与外界旅游队的联姻。
4、加强整体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乌苏旅游的整体规划,应立足于自治区旅游产业的规划和统筹,重点推出三条旅游精品线路,生态旅游线路:从乌鲁木齐---沙湾(南山)---乌苏(泥火山、国画山、烟火山)---乔尔玛---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红色旅游线路:从乌鲁木齐---石河子(军垦文化)---乌苏(夏尔苏木喇嘛庙东归草原文化)---伊犁(三区革命遗址);特色旅游线路:乌鲁木齐---乌苏(甘家湖荒漠生态旅游区)---克拉玛依(魔鬼城)---福海(金沙滩)---喀纳斯(世界遗产)。
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承载物,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发的重要依托,要投入资金修建景区公路、游路、栈道、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
5、区域旅游的联动开发与协作开发
加强乌苏、独山子、奎屯三地四方的地缘优势,加大乌苏旅游开发的规划,延伸和完善旅游的布局,构建精品旅游景点和线路,实现全方位的互补共享,用不断推陈出新和合理分布的旅游体系,吸引更多的游客,全面促进乌苏旅游景区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
由于新疆旅游的淡旺季旅游现状,大力在三地四方宣传冬季旅游的景点和项目,吸引更多的本地人参与到冬季旅游项目中。
对于方兴未艾的乌苏农家乐特色旅游,政府要统一规范标准,合理安排布局,统一评选档次规模,亮牌经营,要在农家乐特色旅游人文内涵上多引导,在经营项目上多关注,在资金上多支持,在特色上多宣传。我市旅游业发展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三篇:浅谈我市旅游业的发展
文章标题:浅谈我市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业是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安置空间大、资源消耗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扩大消费对于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旅游消费比重的不断提高,旅游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乌苏市旅游资源开发优势
1、资源优势
乌苏地处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的西南缘,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齐全,品味独特,组合良好。按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估》标准,我市旅游资源共分为7大类,82个景点。特别是从南部山地冰川到北部沙漠中心的甘家湖梭梭林荒漠生态旅游区旅游线,是一条优美的垂直自然带,有一系列别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有罕见的地质遗迹——泥火山群;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白梭梭林保护区——甘家湖国家级梭梭林自然保护区;被称为新疆布达拉宫的——夏尔苏木喇嘛庙遗址;具有原始风貌的自然景观——乌兰萨德克湖泊;最自然的美容、祛病、健身资源——乌苏温泉、热气泉;最美的天山风光——巴音沟景区、待甫僧景区等。
2、地缘优势
旅游区位良好,乌苏市是天山北坡经济带上的一个核心城市,位于奎屯、克拉玛依、“金三角”之西一角。位居自治区旅游发展战略“三线五区”的“二线”之中,便于旅游业的发展。分别与克拉玛依、奎屯、沙湾、石河子等地相邻,是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枢纽。交通十分便利,铁路、公路网络畅通,乌鲁木齐至乌苏仅需2.5小时,312国道和亚欧第二大路桥横贯东西,217国道穿越南北景区。
3、人文优势
乌苏历史悠久。据考证,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踪迹,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在匈奴、突厥、蒙古、乌孙等游牧民族活动区域留下许多当时人类活动的历史遗迹,土尔扈特人东归后,一部分蒙古后裔在乌苏生活,三区革命、兵团农七师红色旅游文化在乌苏都有深厚的一笔。
4、市场优势
旅游客源市场广阔,目前,乌苏市方圆65公里范围内居住有100万人口,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为石油城,职工经济收入较高,消费临界点在1000—2000元以上。随着独山子千万吨炼油项目、百万吨乙烯项目的实施,将为乌苏旅游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里将会成为北疆地区游客中心集散地,旅游发展的中心枢纽。
二、乌苏旅游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乌苏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旅游业极为重视,依据《乌苏市旅游资源普查及旅游业发展规划(2001——2015年)》,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旅游服务体系和服务功能基本形成。截止2006年,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2100万元,旅游接待人次22.5万人。目前,乌苏市有2家二星级宾馆,l家旅行社,7个初具接待能力的旅游景区,56家旅游经营户。相对于乌苏的丰富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发展存在一些现实的亟待改进的方面。
1、低层次开发普遍,内涵品味有待提高
目前许多景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还是以原生态为主,旅游以参观游览为主,参与性项目开发较少,旅游开发缺乏深度,大多以展示形式为主,展示内容单调、僵硬,缺少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能发挥旅游资源的功能,更不能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因此深入挖掘乌苏旅游核心价值,凸显草原文化主题已成为打造草原文化产品工程的首要问题。一些旅游区知名度低、可游性差、模式雷同等。现有已开发的旅游项目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的开发,缺少影响力和震撼力。如乌苏南山森林公园是由森林、草原、河流、峡谷组成的一片美丽而富饶的宝地,这里原始森林与高山平原汇于一体,使游人能观、能触、能联想、能感悟,奇险、旷秀、清爽、宁静的自然景观让游人触景生情,达到欲仙欲醉的境界。森林公园主要景点包括巴音沟、待甫僧及尚待开发的乌兰萨德克淖尔湖三个风景区,但三个景点知名度低,模式雷同,游客活动参与性低,偏重温故却不知新,缺乏新奇感受。
2、开发缺乏整体性观念
我市的旅游发展过程中,依然处于自发的点状发展,没有把自己置身于自治区旅游发展的大局之下,没有把特色旅游置于整个旅游业发展的大盘子中。一方面是开发缺少立足于自治区的规划和统筹,旅游项目缺少特色,趋同化倾向较为严重;另一方面是产品单一,缺乏对资源的整合。
3、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不完善问题凸显
作为刚刚兴起并得到发展的特色旅游,在各个景点得到有效开发的同时各景区的配套设施却没有能及时的跟进,各景区吃、住、行、游、购、娱等需要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不完善问题凸显出来。由于旅游(景点)资源位于较为偏远的地方,各个景点辐射区的基本服务行业也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发展,有的景区甚至找不到
第四篇:浅谈我市旅游业的发展
文章标题:浅谈我市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业是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安置空间大、资源消耗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扩大消费对于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旅游消费比重的不断提高,旅游业
正在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乌苏市旅游资源开发优势
1、资源优势
乌苏地处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的西南缘,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齐全,品味独特,组合良好。按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估》标准,我市旅游资源共分为7大类,82个景点。特别是从南部山地冰川到北部沙漠中心的甘家湖梭梭林荒漠生态旅游区旅游线,是一条优美的垂直自然带,有一系列别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有罕见的地质遗迹——泥火山群;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白梭梭林保护区——甘家湖国家级梭梭林自然保护区;被称为新疆布达拉宫的——夏尔苏木喇嘛庙遗址;具有原始风貌的自然景观——乌兰萨德克湖泊;最自然的美容、祛病、健身资源——乌苏温泉、热气泉;最美的天山风光——巴音沟景区、待甫僧景区等。
2、地缘优势
旅游区位良好,乌苏市是天山北坡经济带上的一个核心城市,位于奎屯、克拉玛依、“金三角”之西一角。位居自治区旅游发展战略“三线五区”的“二线”之中,便于旅游业的发展。分别与克拉玛依、奎屯、沙湾、石河子等地相邻,是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枢纽。交通十分便利,铁路、公路网络畅通,乌鲁木齐至乌苏仅需2.5小时,312国道和亚欧第二大路桥横贯东西,217国道穿越南北景区。
3、人文优势
乌苏历史悠久。据考证,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踪迹,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在匈奴、突厥、蒙古、乌孙等游牧民族活动区域留下许多当时人类活动的历史遗迹,土尔扈特人东归后,一部分蒙古后裔在乌苏生活,三区革命、兵团农七师红色旅游文化在乌苏都有深厚的一笔。
4、市场优势
旅游客源市场广阔,目前,乌苏市方圆65公里范围内居住有100万人口,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为石油城,职工经济收入较高,消费临界点在1000—2000元以上。随着独山子千万吨炼油项目、百万吨乙烯项目的实施,将为乌苏旅游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里将会成为北疆地区游客中心集散地,旅游发展的中心枢纽。
二、乌苏旅游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乌苏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旅游业极为重视,依据《乌苏市旅游资源普查及旅游业发展规划(2001——2015年)》,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旅游服务体系和服务功能基本形成。截止2006年,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2100万元,旅游接待人次22.5万人。目前,乌苏市有2家二星级宾馆,l家旅行社,7个初具接待能力的旅游景区,56家旅游经营户。相对于乌苏的丰富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发展存在一些现实的亟待改进的方面。
1、低层次开发普遍,内涵品味有待提高
目前许多景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还是以原生态为主,旅游以参观游览为主,参与性项目开发较少,旅游开发缺乏深度,大多以展示形式为主,展示内容单调、僵硬,缺少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能发挥旅游资源的功能,更不能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因此深入挖掘乌苏旅游核心价值,凸显草原文化主题已成为打造草原文化产品工程的首要问题。一些旅游区知名度低、可游性差、模式雷同等。现有已开发的旅游项目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的开发,缺少影响力和震撼力。如乌苏南山森林公园是由森林、草原、河流、峡谷组成的一片美丽而富饶的宝地,这里原始森林与高山平原汇于一体,使游人能观、能触、能联想、能感悟,奇险、旷秀、清爽、宁静的自然景观让游人触景生情,达到欲仙欲醉的境界。森林公园主要景点包括巴音沟、待甫僧及尚待开发的乌兰萨德克淖尔湖三个风景区,但三个景点知名度低,模式雷同,游客活动参与性低,偏重温故却不知新,缺乏新奇感受。
2、开发缺乏整体性观念
我市的旅游发展过程中,依然处于自发的点状发展,没有把自己置身于自治区旅游发展的大局之下,没有把特色旅游置于整个旅游业发展的大盘子中。一方面是开发缺少立足于自治区的规划和统筹,旅游项目缺少特色,趋同化倾向较为严重;另一方面是产品单一,缺乏对资源的整合。
3、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不完善问题凸显
作为刚刚兴起并得到发展的特色旅游,在各个景点得到有效开发的同时各景区的配套设施却没有能及时的跟进,各景区吃、住、行、游、购、娱等需要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不完善问题凸显出来。由于旅游(景点)资源位于较为偏远的地方,各个景点辐射区的基本服务行业也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发展,有的景区甚至找不到一
个饭店和一个旅店,当然,缺乏基本的吃住服务条件的旅游景点是无法吸引游客的。如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距市区180千米的的甘家湖荒漠生态旅游区,保护区面积达56.7万公顷,是全国面积最大、物种最多、自然景观最完整的天然次生林区,其中的“梭梭林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有全世界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白梭梭林,林区内有40余种
动物和228种植物,其中有马鹿、天鹅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发源于北天山的奎屯河、四棵树河、古尔图河流经这里后,汇聚向西,注入艾比湖。湿地分布于河流西旁的洼地,芦苇生长茂盛,野鸭、天鹅在此栖息。这里即有沙漠,又有湖泊,有低矮的灌木,也有高耸的乔木,沙漠与绿洲共存,局部地区还保留着大自然的原始形态,是整个新疆独有的天然荒漠生态公园。但是因为路程远,景区路纵横交错,路况不好,没有饭店和旅店,更谈不上购物和娱乐了,现在只有单位组织的旅游和媒体记者进入,个人徒步旅游方式没有被大众接受。
4、特色体现不足,互动欠缺
乌苏旅游的景点本身还是很有特色的,但现阶段挖掘不够。例如,夏尔苏木喇嘛庙曾是北疆最大的佛寺,寺院座落于乌苏市白杨沟镇内的夏尔苏木度假区北侧山坡,面向东方,依山而建,山前是夏尔苏木牧场,河水缠绕,林带交错,风景优美,寺庙建于光绪五年(1879年),由东归土尔扈特部落黄教信奉者所建,属土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80万平方米,整个建筑仿西藏的布达拉宫,建于阶梯状排列的山坡平台上,主殿建在平台最高处,山势的高低不同使建筑群落错落有致,气势恢弘,曾被誉为“新疆的布达拉宫”。参观旅游的游客知道这段历史的人不少,但知道夏尔苏木喇嘛庙在东归文化中的浓厚一笔的不多,使景点东归文化和草原文化特色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要做一些“活化”工作,尤其要提高解说员的水平,可以组织一些当地的离退休干部、蒙古族研究者来进行自愿讲解,以此提升特色旅游的效果。
三、改进不足、实现乌苏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
1、加强旅游开发树立品牌效应
要树立特色旅游品牌,政府就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统一规划,以有力措施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特色旅游的开发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搞好宣传推广,提高接待服务水平。目前市委宣传部正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被称为“城市名片”的乌苏形象广告词,让世人知道乌苏,走进乌苏。
2、重视资源的综合开发与互动开发
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要注重将其融合到整体的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去,综合开发优势旅游资源。在设计我市的各条旅游精品路线的同时,适当的将特色旅游(景点)资源融入其中,使游客能在娱乐消遣的同时充分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又不会使单一的特色旅游显得枯燥乏味。
3、加大宣传力度,使乌苏生态旅游的优势真正得到发挥。一是加强对“雄、险、奇、秀、幽”的乌苏南山风景区和自然生态的甘家湖荒漠生态旅游区的宣传力度,可考虑制作景区自然风光的光碟在城市公共场所播放,设计一张自然风光宣传画、编导一台体现乌苏民俗风情的歌舞篝火晚会等;二是打造包括烤全羊、椒蒿鱼、酸菜鸡、回族八块鸡等特色美食在内的乌苏饮食文化,让游客在欣赏乌苏美景的同时对美食留下余味;三是开发清代皇室贡品的“柳花茶”文化;四是加大与外界旅游队的联姻。
4、加强整体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乌苏旅游的整体规划,应立足于自治区旅游产业的规划和统筹,重点推出三条旅游精品线路,生态旅游线路:从乌鲁木齐---沙湾(南山)---乌苏(泥火山、国画山、烟火山)---乔尔玛---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红色旅游线路:从乌鲁木齐---石河子(军垦文化)---乌苏(夏尔苏木喇嘛庙东归草原文化)---伊犁(三区革命遗址);特色旅游线路:乌鲁木齐---乌苏(甘家湖荒漠生态旅游区)---克拉玛依(魔鬼城)---福海(金沙滩)---喀纳斯(世界遗产)。
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承载物,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发的重要依托,要投入资金修建景区公路、游路、栈道、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
5、区域旅游的联动开发与协作开发
加强乌苏、独山子、奎屯三地四方的地缘优势,加大乌苏旅游开发的规划,延伸和完善旅游的布局,构建精品旅游景点和线路,实现全方位的互补共享,用不断推陈出新和合理分布的旅游体系,吸引更多的游客,全面促进乌苏旅游景区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
由于新疆旅游的淡旺季旅游现状,大力在三地四方宣传冬季旅游的景点和项目,吸引更多的本地人参与到冬季旅游项目中。
对于方兴未艾的乌苏农家乐特色旅游,政府要统一规范标准,合理安排布局,统一评选档次规模,亮牌经营,要在农家乐特色旅游人文内涵上多引导,在经营项目上多关注,在资金上多支持,在特色上多宣传。
《浅谈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浅谈我市旅游业的发展。
第五篇: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3
深
州
市
政
协 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深州市政协文史委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文史委根据市政协工作安排,在主席、副主席的带领下通过组织实地视察和座谈会等形式对我市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旅游资源现状
我市总面积1252平方公里,人口57万,耕地130万亩。地处国、省干线、高速公路、铁路动脉的“黄金十字交叉点”,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同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淳朴的民俗风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布的人缘优势,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生态资源:深州蜜桃观光园,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位于深州市城区西部。近年来,在深州蜜桃集中产区,已建成了大中小三条循环观光游览线路,沿路的自然景观形成了“春赏花、夏摘果、秋品桃”的田园旅游景观。大屯镇陈口温泉,属于“自喷式”温泉,在华北尚属首例,极具保健、医疗价值。东南距衡水湖景区30公里,距离邢衡高速8公里;目前,已开发60亩用于养殖热带鱼和450平米洗浴。深州市东山植物园、双井开发区郝刘
庄村农业生态园、林业局果树场采摘、观光、休闲度假游乐园也成为靓丽的生态旅游资源,突出了自然生态与现代美感。
(二)历史文化资源:深州盈亿义仓,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现存三通记载粮仓修建情况的碑刻;是目前发现黄河以北唯一保存完整的清代仓储建筑,在国内也属罕见。2013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德昌钱庄,是目前我省古代钱庄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清末民营商业建筑,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法尊寺及文化产业园位于法尊法师故里辰时镇南周堡村。兴隆寺位于清辉头,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八十多年的历史,毁于太平天国时期,2010年重建后已投入使用。形意拳文化园,位于王井镇羊窝村,形意拳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划建设形意拳文化展馆、形意拳搏击俱乐部、训练场等,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修建;目前,形意拳碑林已建成。增楼艺术馆,设计风格独特,馆藏内容丰富,是内画艺术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内画作品交流展销平台。
(三)现代文化资源:目前即将建设投入使用的“两馆一院”及规划中的“万亩森林公园”、“深州八景”和已建成的“松阳书院”等景观也为旅游资源增添新的内容。
(四)现有的旅游相关产业:一类是旅游产品和工艺品。深州内画,属冀派内画,有着20多年发展历史。大屯工艺
美术厂研究开发了大量的新型内画艺术作品,如镶嵌式内画、彩光式圣诞礼品、多功能内画瓶、动物造型内画挂摆件等,均获国家专利。2013年,张增楼内画被列入深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深州黑陶,已有4000多年烧制历史,它上袭仰韶,下启殷商,左挽彩陶,右携青铜,具有黑、亮、硬的特点,是黑龙港流域文化的代表。产品主要有黑陶、绞胎陶和唐三彩等三大系列60多个种类,2011年,深州黑陶被列入衡水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桃木雕刻,从汉代起几千年来,桃木就有镇灾避邪之说,被尊为神木。御桃轩"品牌,开发出桃木工艺品二百多个品种。二类是特色、休闲食品加工。深州蜜桃,古时就有“北国之桃,深州最佳”之说。明清两代,作为“贡桃”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支恒良酥糖,以分层多、纹理清晰、色鲜味美、松脆酥软、香甜可口而深受群众喜爱。2010年,支恒良酥糖被列入深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绿树苹果脆片,河北东方绿树食品有限公司选用优质富士鲜苹果,真空脱水精致而成,最大限度保留苹果的营养成分。福瑞特以黄桃、白桃、梨、苹果、草莓、葡萄等水果为主生产罐头和水果果酱,出口日本、德国、美国等地区。三类是服务业。餐饮和宾馆,全市工商注册宾馆731家,其中企业、公司注册17家,其他个体、私营714家;蜜桃观光园核心区的木村乡大小饭店共15家。旅行社,全市主要共有4家旅行社,主要以组织
赴外地旅游业务为主。共有长途客运站一个,主要以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周边大、中等城市营运为主;出租车公司两个。
二、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我市的生态旅游取得初步成效,但目前还是属于起步阶段,自然发展阶段。通过对我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认真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缺少必要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
旅游业发展涉及旅游、文化、发改、财政、土地等多个部门。目前全市没有行使旅游行政职能的机构,现由市外事办代管,并且外事办也只有2名工作人员,呈现无机构、无编制、无人员、无投入“四无”现状;由于无组织机构导致全市的旅游工作机制缺少科学性、系统性,到目前还没有旅游整体规划,工作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如:举办桃花节,基本上是抽调相关单位、人员临时组织机构突击打造,未形成一套完备的工作机制;另外,旅游投入不足,特别是在起步阶段,由于投入少,在景区打造包装、宣传推介、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等方面就难以达到实效。这是我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旅游景点内容单调、特色不明显
我市旅游资源虽然数量多,但是大部分属于单体直观景点,大部分以简单观光型为主,文化内涵发掘不够,旅游景
点结构单
一、内容单调,层次较低,属于原生状态。如:深州蜜桃观光园每年的桃花节只是单纯的赏花踏青,短短的几天时间,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游客主要来自省内外,基本停留在传统的游览层面,大多数仅仅是转转看看,停留时间较短。缺乏符合我市特色的旅游产品,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旅游收入主要来自商贩销售土特产和餐饮方面的消费。
(三)服务设施不完善,服务功能薄弱
伴随景区知名度的提升,来我市旅游观光的游客大幅增加,景区在公共服务基础实施、接待能力、旅游市场秩序、接待服务质量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如:蜜桃观光园,游客进入景区,看不到标志性建筑和入口;随着自驾游游客的增多,旅游车辆随意进入景区,导致游客已进入深木路便拥堵不堪,即便进得去也无法停下来,最后只得随意停车,游客进入景区没有专业导游引导,只能随心所意、走马观花;景区内交通、安全秩序无法得到保障以及观光园区内现仅有2座厕所,给游客带来不便。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不完善和服务功能薄弱是旅游业的发展的短板。
三、发展建议
(一)加强领导,更新观念,优化发展体制
1、建议成立旅游管理组织机构,负责全市旅游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解决全市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筹划
成立深州市旅游局或景区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研究拟定全市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旅游市场开发战略,组织全市旅游整体形象的对外宣传和重大促销活动、旅游资源的普查、重大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和旅游统计工作;监督检查旅游市场秩序和服务质量,做好旅游咨询与旅游投诉受理工作。
2、制定全市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完成全市旅游发展十年规划,重点开展深州蜜桃观光园、千年古槐老梨园、法尊寺和兴隆寺周边观光片区专项建设规划,以及市区盈亿义仓、大德昌钱庄特色街区规划。
3、树立“发展抓项目和依托项目办旅游”的思路,拓宽旅游项目的投融资渠道,加快旅游景点开发建设步伐。一是做好项目规划,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扶持,将项目列入国家、省市扶持项目建设之中,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二是加大财政资金对旅游业的投入,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旅游项目规划设计、重点项目论证、项目招商等。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用地、用水、用电、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各界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投资开发。精心策划、包装一批优势旅游项目,建立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库,利用多种途径广泛发布招商信息。
(二)整合资源,提档升级,丰富景区内涵
1、整合资源优势,打造品牌,选准旅游主攻方向。一
是结合我市的生态旅游资源特点以及区域特色,建议立足于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两个品牌,以深州蜜桃生态观光休闲和盈亿义仓、大德昌钱庄为主体开发产品,做大做强两个龙头生态旅游产品,以大屯镇陈口温泉、郝刘庄农业生态观光为辅助开发产品。二是按照区位条件,将重点观光片区有机串联,打造法尊寺——“两馆一院”——东山植物园 ——永盛公园——蜜桃观光园——兴隆寺;法尊寺——“两馆一院”——东山植物园 ——永盛公园——增楼艺术馆——盈亿义仓——大德昌钱庄两条以生态休闲游和文化历史游为主的精品观光环线。三是通过以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民俗为核心的旅游资源开发,积极探索“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娱农家乐、购农家品”的“农家乐”旅游方式等来充实旅游内容。四是针对我市生态旅游开发普遍缺少文化内涵的现状,重点做好国家级重点文物盈亿义仓、省级重点保护单位大德昌钱庄、大冯营汉墓等遗址古文物挖掘、整理、宣传等工作,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体会到不同文化带来的审美享受。
2、加强景区提档升级、包装宣传。重点做好蜜桃观光园改造提升,由国家2A景区升级为国家4A景区。一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重点建设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和指示标牌等;二是增加景观建设,挖掘蜜桃文化、刘秀走国历史文化、形意拳文化,建设“深州八景”独特景观,使景区融
入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强景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三是延长观光环线,依托保衡路、段土路、桃园北路,将“兴隆寺”纳入蜜桃园景区,形成蜜桃园大观光旅游环线。四是提高景点单体质量,依据特色,可将法尊寺、蜜桃观光园打造包装成精品景区,形成“南有衡水湖,北有法尊寺”,“游京南桃花源”的游览观光格局。
(三)完善设施,拉长链条,提升服务质量
1、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旅游业硬件服务水平。重点是加快构建覆盖全市的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在游客相对集中深州蜜桃观光园、清辉头兴隆寺等区域,设立游客咨询服务中心,选择合适位置修建公共厕所、停车场和指示标识;以现有交通主干道为基础,加强景区内部道路建设,让游客真正能进得来、出得去、游得开。
2、完善旅游功能,向游客提供吃、住、行、游、娱、购综合服务。一是突出我市地方文化特色,挖掘润家庄烫面饺、深州豆腐脑、深州火锅、瘦肉带汁等特色小吃,创造出独特的地方小吃品牌以及在适宜的景区建深州特色小吃一条街。二是在蜜桃观光园片区适度建设生态度假住宿设施,突出自然特色,提升住宿档次。三是本着高品位、高层次、多样化的原则,可在县城或主要景区合理布局咖啡屋、健身房、游泳池等娱乐场所,添加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文化娱乐项目,吸引游客参与。四是依托当地物产,开发具有文化特
色、独具风格、备受游客青睐的旅游商品。
3、提高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积极推行人性化、标准化、精细化服务,严格规范旅游企业经营行为和旅游市场秩序。抓好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可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旅游导游人才,规范景区讲解内容,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自觉为促旅游业发展增添光彩、多做贡献,让游客切身感受到蜜桃之乡的热情好客和精细服务。真正使游客进得来、住得下、吃得上、转得开、看得好、买得到、走得了;切实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使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2015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