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调查临泽县生态县城建设及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简介(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2 03:1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实践调查临泽县生态县城建设及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简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实践调查临泽县生态县城建设及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简介》。

第一篇:社会实践调查临泽县生态县城建设及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简介

临泽县大沙河综合治理调查

临泽,寓意为濒湖泊,临沼泽。南依祁连山脉,北邻巴丹吉林沙漠,因黑河、大沙河相互交汇,滋养浸润,形成一片独特的绿洲。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成为河西走廊历史悠久的灌耕农业区,享有“沙漠绿洲”、“塞上江南”之美誉。发源于祁连山的大沙河穿城而过,向北流经倪家营、沙河、鸭暖等乡镇后与黑河交汇,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和核心区域,被临泽人民称为“母亲河”。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生态恶化,大沙河长期断流、污染严重、泥沙淤积、河道萎缩,冬春风沙弥漫,夏秋洪水四溢,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和县城形象。2009年,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的发展理念和“举生态旗、做水文章、走特色路,加快临泽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建设,全面启动实施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通过治水、节水、活水,改善生态环境,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水系特色产业带,引领经济社会实现新的跨越和腾飞。

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坚持“顺应自然、以人为本,保护生态、综合治理,科学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以保护生态环境、塑造城市景观、改善城乡面貌、培育特色产业为目标,以河道整治、路桥配套、景观建设、房产开发、产业布局为重点,整合资源,统筹推进,按照“三期四段”的思路分步实施建设。第一期对城区地段3公里进行建设,形成临泽东入城口新的景观带;第二期对工业园区至高速公路桥6公里进行建设,形成新型房地产开发带和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带;第三期对南至梨园口和北至黑河交汇处两段38公里进行产业布局建设,形成具有临泽特色的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奶肉牛规模养殖区、精品蔬菜区、高效林果区。一期工程自2009年5月开工,今年6月底全面完工;二期工程于7月份全面实施。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已建成蓄水湖面1300多亩,滨河西路、园区西路2条道路8.3公里,泄洪明渠1.67公里,绿地12.8万平方米,景观大道4公里,栽植花草树木70万株,修建五湖桥、揽月桥、祁连桥3座跨河大桥,奥瑞金广场等4个休闲广场,5处亲水平台,设置了七彩华灯、音乐喷泉、主题雕塑、石林碑刻等一系列特色人文景观,构筑了新的城市风景区、市民休闲娱乐区和新型房地产开发区,呈现出湖光云影、花团锦簇,碧水蓝天、流光溢彩,亭台石径、游人如织,自然人文、浑然一体的园林化生态城市美景。

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顺利实施,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了有效载体,使临泽科学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

一是成为推动城镇化建设的新引擎。沿大沙河流域形成了临泽城市发展的中轴线,构筑了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框架和轮廓。依托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加快沿岸闲置土地整理开发步伐,去年以来,成功举办了城镇化建设项目暨大沙河景区开发招商会,拍卖大沙河沿岸土地6宗384亩,出让金成交额5984万元。今年在第十六届兰洽会上,又有3宗土地成功拍卖,成交额达2800万元,高出起拍价1750万元,目前,签约的滨河丽景小区、天鹅湖花园小区等6个花园式新型住宅小区全面启动建设,新型房地产开发带初步形成,走出了一条经营城市、盘活土地、以地生财、以财建城的新路子。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预计将整理开发闲置荒滩土地3500亩,开发建设商品住宅57万平方米,带动新增固定资产投资8—10亿元,每年新增城市人口2000人以上。通过实施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在不占用耕地的基础上,使县城向东延伸近3公里,向南延伸近6公里,城区建设面积由5.5平方公里扩大到10.28平方公里,增长近一倍,进一步拓展了县城发展空间,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提高了城市承载能力,加速了人口资本聚集,昔日“一条街,十盏灯,一个喇叭全城听”的狭小县城成为一个高楼林立、华灯缤纷、动感十足、充满现代气息的园林城市。

二是成为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平台。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紧紧把一二三产业连接成了一个互动多赢的整体,涵盖了三次产业的核心内容,形成两头一产、中间二产、中心三产的水系特色产业带。两头一产即水系南北两面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荒漠现代设施农业区、高效林果区、精品蔬菜区、高效畜牧业养殖区和生态旅游区,目前沿大沙河流域已形成1万亩高效设施农业、13万亩红枣、16万头奶肉牛生产基地,订单农业面积达90%以上;中间二产即以工业园区为基地,开展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的清洁生产,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培育形成了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矿产资源加工、精细化工、清洁能源四大工业经济集群。规划建设的梨园河16座梯级电站建成10座,装机容量2.63万千瓦,年发电量8500万度;中心三产即以城区为核心,打造以七彩丹霞、红色遗迹、田园风光、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形成城市商业核心区和休闲观光区,带动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服务业的发展,繁荣城市经济,今年

前三季度,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1.1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83.3万元,同比增长81.2%。

三是成为彰显绿洲生态文明的新名片。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推动城市建设、人文景观与旅游景观有机融合,形成大水面与大绿地交相呼应的城市景观,体现城依河、河傍城,水从城中流、城在两岸建的园林特色,再现高楼耸立、绿地盈盈、田畴如画、水光倒影的枣乡风韵,改善绿洲环境,筑牢生态屏障,推进国家园林县城建设,打造开放开发、和谐宜居、投资创业的“绿洲明珠”。今年以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为载体,精心组织开展“中国枣乡•魅力临泽”文化艺术节活动,成功举办了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甘肃临泽篇演出活动,并相继举办全国女篮甲级四强对抗赛、全省山地自行车越野赛、“中国枣乡•魅力临泽”摄影大赛、青少年歌手大奖赛等系列活动,高标准、大范围、全方位的宣传和展示了临泽形象面貌。如今,一座美丽富饶、政通人和、欣欣向荣的现代城市正向我们款款走来,一个热情开放、活力四射的新临泽正向世人敞开双臂,“中国枣乡”、“七彩丹霞”、“戈壁水乡”、“红色圣地”的神奇魅力吸引八方宾客观光旅游、投资兴业。

第二篇: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工程分析

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工程

一、项目的背景及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被写入国家五年规划,并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江西省委、省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强卫在省委十三届七次会议上提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指出努力把江西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总书记对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寄以厚望,对江西提出“一个希望、三个着力”重要指示,江西省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围绕总书记的指示提出加快推进“绿色崛起”,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

抚州市位于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三角区腹地,处于闽台与内陆地区间承东接西的重要位置,是南昌远郊、闽台近邻。拥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海西经济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区、江西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5个国家级战略和我省支持抚州深化区域合作加快发展的1个省级战略的“5+1”政策叠加优势。当前,1 抚州正处于绿色崛起的爬坡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全面小康建设的决战期。抚州要想在生态文明建设上闯出一条新路子,必须结合抚州地理环境、经济结构、生态质量和发展战略实际,将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打造成为中央苏区振兴的富民工程、鄱阳湖经济区的示范工程、江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抚州样板”和构筑海西经济区的生态屏障。

抚河是江西省第二大河流,是养育赣抚大地人民的“母亲河”,发源于抚州市广昌县驿前镇血木岭,自南向北流经广昌、南丰、南城、临川、丰城、进贤、南昌等县(区),向西经南昌县荏港改道由青岚湖入鄱阳湖。抚州市流域面积为15608.81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82.95%,占鄱阳湖水系总面积的9.75%。主河道长350公里,流经抚州境内276公里,主要支流有黎滩河、临水、东乡河和芦河。

近年来,抚州市委、市政府在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工程,但由于抚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积,大部分河段不能通航;干流及主要支流现有堤防防洪标准普遍偏低,中小河流防御洪水能力普遍较差,排涝体系缺乏,有些圩堤还未除险加固,严重威胁沿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抚河是市中心城区和沿河县(区)主要饮用水源,也是省会城市南昌的备用水源,而沿途工业园区多,水资源的蕴含量及水质保障措施非常 弱。为此,进一步加快实施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势在必行,它不仅关系到我市、我省生态环境质量,也关系到长江中下游水生态稳定和人民饮用水安全,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通过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有利于促进抚河流域可持续发展、保护全流域生态环境,推进全流域绿色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抚州绿色崛起、跨越发展;有利于巩固赣东南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同时,通过实施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打造成我省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典范,从流域角度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

二、主要内容

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包括:生态保护与修复、防洪疏浚、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利用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等5大工程。(详见附表1—5)

(一)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进一步改善抚河流域生态环境,加快实施抚河流域生态工程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绿色生态抚河,重点推进抚河源头生态保护区工程、河流绿色廊道建设工程、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工程、抚河流域水保生态工程、自然湿地保护工程、水文化工程的建设进程,将抚河建设成为生态型 河流,其排洪灌溉、气候调节、景观休闲等功能得到恢复和完善,使抚河中上游河段成为一道靓丽的绿色生态走廊。

(二)防洪疏浚工程

提高抚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构建抚河防洪安全屏障,重点建设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大的项目,通过防洪安全工程、重点支流治理工程、五河治理工程、水文监测工程等工程建设,将有效保障城乡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为充分发挥内河航运成本低、运载量大的优势,按照Ⅳ级航道开展干流航道整治与疏浚,积极推动恢复抚河航运通行能力,构建抚河干流黄金水道,促进昌抚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三)水资源保护工程

按照源头抓起、支流治理、干流控制的原则,实现干流的水质控制目标,突出抓好抚河流域的污染治理,采取统筹城乡污水垃圾处理、综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保护饮用水源地、整治山塘水库、建立水污染监测体系等多种措施,将大大减少城乡污水垃圾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促进抚河水质的改善,提高饮水安全和用水保障。

(四)水资源利用配置工程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抚河水资源,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解决我市工程性缺水等问题,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加强水资源管理,重点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 程、廖坊灌区二期工程、廖坊灌区节约环保型生态农业示范区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急水源工程、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将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节水型社会建设逐见成效。

(五)产业结构调整工程

大力实施节能、节水、环保、清洁生产和安全生产的技术改造,重点在有色金属加工、化工、造纸等高耗能行业进行重大节能技术改造,支持企业开展“废水、废气和废渣”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加快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引导工程,引导发展科技型、环保型、节水型、低耗能产业,重点沿抚河流域布局以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数字出版、大数据中心等为主要内容的绿色产业;采取行政管理、经济调节、资源供给控制等多种手段,加快推进落后产能企业的关停并转。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绿色产业规模集聚、技术提升、布局优化,实现抚河流域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一)投资规模

整个工程估算总投资为291.2亿元。其中,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投资50.6亿元;防洪疏浚工程投资99.4亿元;水资源保护工程投资46.3亿元;水资源利用配置工程投资63.9亿元;产业结构调整工程投资31亿元。

(二)资金来源

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各级各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支持。争取列入国家和省“十三五”规划建设内容。各级财政要集中财力进一步加大对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的资金投入。各县(区)、各部门要尽快将条件成熟的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项目向国家和省里进行申报,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和省级专项资金的支持。

建设资金主要依靠三种方式筹集:(1)中央政府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2)地方专项资金;(3)自筹资金,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筹集,可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积极与国内外企业以合资、合作等方式进行建设,也可出让经营权等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

成立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设立抚州市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办公室,具体负责统筹推进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具体抓的领导机制。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制,明确职责,落实措施,全面推进,形成“一把手负硬责,分管领导负细责,全员广泛参与”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 良好的工作格局。各牵头单位根据任务分工,结合工作实际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化方案,按提出重点工程项目,落实项目实施责任主体,明确工作措施和实施进度,定期组织对本实施方案的推进情况进行检查调度。积极推行“河长制”。把实施“河长制”,保护河湖健康作为当前推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问题督办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建立健全涉及河湖日常管理的专业机构,落实保护管理责任,管理人员和管理经费。

(二)科学编制规划

尽快编制完成《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规划》。各级、各部门认真编制专项治理规划或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目标,主要任务,落实责任,把工作落实到具体项目上,以项目推进为抓手,制定时间表,扎实推进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

(三)强化政策支持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争取纳入国家和省“十三五”规划;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加大市财政资金支持,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和投入力度,突出资金安排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金融政策支持。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大对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项目的信贷投放力度,支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发行企业债券,完善农业金融与保险服务,设立生态保护基金。

(四)加快项目建设

重点开展抚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建设抚河生态廊道。实施抚州市廖坊灌区二期工程和江西省洪门水库水质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开展水景区建设,构建抚河山水文化旅游休闲廊道。推进抚河恢复通航工程建设,推进广昌—南丰—南城—抚州—南昌水上旅游线路建设,逐步建成抚河旅游水运交通网络。

(五)加强科技支撑

依托东华理工大学等省内高校的优势学科,构建 “政、校、院”科研平台;加强以科技领兵、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关键性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六)严格监督考核

建立督查专员制度,实行专项督查,全程督查。建立健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参与的大督查机制。健全重要工作责任报告制度和通报制度,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定期和不定期报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从严管理干部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有关制度,严格环境责任追究制度。

五、恳请事项

恳请国家发改委将抚州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工程 列入“十三五”规划项目;在政策和资金上对抚州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工程予以支持;恳请将资溪、黎川、南丰、广昌、宜黄、乐安等6县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调整范围。

附件: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重点建设工程表

第三篇:虞城县张集镇加强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情况调查

虞城县张集镇加强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情况调查

李爱良 纪昌庭

张集镇位于河南省虞城县东北部,豫、鲁、皖三省交界处的黄河故道沙区,总面积8.4万亩,耕地面积6.8万亩,辖27个行政村,96个自然村,人口4.9万人。

近几年,在退耕还林及其它林业工程的带动下,河南省虞城县张集镇从2002年开始,在黄河故道滩区,故道大堤,背河洼地,沟、河、路、渠两侧、荒地四旁等处,大力实施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林业工程项目,使该镇林业生态面积大幅增加,成片造林面积总计4.8万亩,农田林网6.2万亩,通道绿化240多公里,故道大堤绿化7.2公里,河道绿化主要有洪河、古黄河故道等主要河流及干渠绿化面积2.8万亩,村庄绿化3800亩,其中成方连片,面积在500亩以上的有2处,面积在100亩以上的有12处,树种主要以速生杨类为主。经济林面积形成以红富士苹果为主的基地面积4.67万亩,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90%。主要做法:

重点突出黄河故道沙区治理、洪河两岸生态廊道网络体系建设,村镇绿化、低质低效林改造。

一是生态经济林建设工程

在原有4.52万亩生态果园的基础上,沿郭李庄----马滩乡道两侧的空档地块栽植面积1000亩,使张集镇的果园面积基本达到成方连片。

以特色果园为纽带,逐步形成景观风格田园化、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发展格局。

二是重点生态工业用材林工程。

黄河故道沙区治理工程是张集镇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河滩洼地总规模850亩。

在河滩洼地的外围采用挖沟排水、排碱的方法突出生态效益。在生态环境脆弱区,要结合当地群众的意愿,大力营造防风固沙林,积极发展名优经济林,突出经济效益。

三是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

生态廊道绿化主要有洪河、干渠等,绿化面积180亩。

依据建设规划生态廊道工程建设标准,在对现有的廊道绿化改造的基础上,重点对空档地块进行补栽,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成绿化景观与廊道级别相匹配、规划布局与人文环境相协调,集景观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绿色廊道网络。

四是村镇绿化工程

全镇27个行政村村庄绿化工程,绿化重点主要是张集村、高堂寺村,绿化面积220亩。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街道和建筑物布局特点,以村镇绿化美化为重点,以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为主要内容。

五是低质低效林改造工程

马滩村国有林场改造工程,面积1000亩。

对过密过疏、分化明显、病虫害严重的低质低效林分,采取补植和综合改造等措施,促使其形成复层混交林,以提高林木生长量和森林质量。

河南省虞城县张集镇发展生态林业做法,得到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透过该镇生态林业发展历程,可以得出几点启示:

----措施求严。领导重视,该镇成立了徐汝冰书记任政委,朱远柱镇长任指挥长副科级领导干部为副指挥长,农业综合办公室等涉农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林业生态建设指挥部,每天在栽植地块点名2次,保证工作时间,实行领导包地块,干部包户,从清理树盘、挖坑、栽植、浇水到苗木成活监管等环节一包到底,对分包人员对照职责分别签订目标责任书。

----规划求集。镇党委、政府科学安排,统筹规划,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结合张集实际,对县林业生态建设指挥部分配给张集的黄河故道沙区治理造林任务,及时调整,成方规划,沿郭李庄----马滩乡道两侧全部规划成方连片果园面积1000亩;马滩村西北黄河故道沙区栽植成方杨树面积300亩,镇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拔出专款修建通往故道沙区桥梁一座,开挖了2700米的截碱沟一条,为沙区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效果求实。张集镇党委、政府为确保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强力推进,加强技术指导,严把苗木质量关,对每株苗木清盘、挖坑一米见方,对每株果苗栽植过程中都进行浇水,确保栽植一株成活一株。

存在的问题

一是资金的困乏,各种林木生长周期较长,在对林木投入、施肥、病虫害防治,管理等环节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严重制约着生态建设的整体发展。

二是群众在果树管理、技术培训、信息等方面较为薄弱。

三是镇村对绿化、生态建设长远规划缺乏创新,存在果树与杨树等杂树混栽现象,杂树与果树争肥争水,群众意见较大。

四是个别人不劳而食,偶有偷盗苗木、林木、水果等现象。

建议

一是争取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扶持力度,确保优惠政策和资金的投入,提高对农村服务者的待遇,吸引各类科技人才积极为农村的生态林业建设服务。

二是有关部门应积极协调各大专院校林业专家针对农民的技术帮扶活动,为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及各种病虫害监测。

三是认真做好病虫防治工作,组织镇林业站技术人员定点观测,搞好测报,每年病虫害发生季节,统一组织进行防治。

四是建立健全各项林业管理规章制度和护林公约,设立护林牌,同时为新栽树木设卡建档。以派出所、村组林木协管员为主,成立护林巡逻队,对全镇所有树木实行24小时监管,对乱砍、滥伐的违法案件进行进行严厉打击。树木所有人与管护的五护员之间达成利益同享。

第四篇: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凉州区工程建设二○○八年工作总结及二○○九年工作打算

2008年,凉州区石管局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屇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以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为主线,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狠抓项目建设,强化施工管理,加强质量监督,确保安全施工,强化服务,全面完成了重点治理项目工程建设任务。现将2008年的工作情况和今后的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二○○八年工作汇报

(一)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创建和谐文明单位

一年来,紧密结合项目建设的实际,大力加强领导班子的理论、能力、作风、制度建设,切实提高班子的整体素质和领导能力,努力建设“四好班子”,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完成。

一是紧紧围绕“作风建设年”、“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以及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开展,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定班子对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信心。

二是全面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努力增强班子整体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是坚持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分工协作,大胆管理理,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班子成员相互协作,遇到问题不推诿、不扯皮,做到了到位不缺位,补位不越位。

四是围绕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四好班子”要求,加强班子党风廉政建设,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七项规定,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项目招标及工程实施中,一切工作严格按项目运作的规范和程序进行,实行阳光操作,不接受项目实施单位的宴请或礼品。日常工作中做到纪律严明、步调一致,清正廉洁,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确保国家项目资金的安全和干部的安全。

五是主动学习法律法规和重点治理的有关政策和制度办法,加大依法行政力度,在群众关注的重点工作中实行了公务公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抓好安全生产,既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也保证工程的安全和项目资金的安全。认真对待来信来访,及时处理施工企业与民工的劳务纠纷,及时处理了日光温室补助资金使用中的信访案件,维护了社会稳定。

六是协调帮助乡镇抓好重点治理工作,有力地推动了乡镇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别是对帮扶乡镇,加大了帮扶力度,主动为他们想办法、出主意、拿方案,解决了生产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七是广泛采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认真对待人大、政协提案,努力寻求更好的治理办法措施,力争使国家项目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紧扣重点治理项目,全力抓好工程建设

重点治理是造福全区人民的惠民工程,为此,我们高度重视,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精心组织,严格要求,树立争创优质工程的信心和决心。在项目工程实施中一把手带头抓,分管领导亲自抓,一线干部具体抓。全局上下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忠于职守,乐于奉献,敢于负责,善于吃苦,严格管理,顺利完成了重点治理项目工程建设任务。

1、2007项目进展情况。2007重点治理共下达投资13195万元,其中:国家资金1187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325万元。计划改建干支渠35.48公里;实施田间节水面积5.73万亩;安装地下水计量设施261套。截止12月底,2007工程已全部完成,共改建干支渠35.66公里,占计划任务的100.51%;完成田间节水面积5.73万亩(其中:渠灌1.3万亩;管灌2.83万亩;大田滴灌0.4万亩;日光温室1.2万亩);安装地下水计量设施261套。全部工程共完成投资13195万元,占计划投资的100%。

2、2008第一批项目进展情况。2008第一批凉州区节水改造工程,批复总投资6535万元,实施田间节水面积12.72万亩。工程于2008年6月开工建设以来,截止12月10日,完成配套面积1.52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2.62%;完成日光温室补助面积0.48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00%;各项工程共完成投资2745.30万元,占计划投资的42.01%,工程计划2009年全部完成。

3、2008第二批项目进展情况。2008第二批项目投资2.17亿元,计划改建干支渠92公里,实施田间节水面积23.63万亩,安装地下水计量设施3429套。根据项目建设实际情况,经认真分析研究,对下达投资项目除大田滴灌、温室滴灌以外的骨干及田间渠灌、管灌、地下水计量设施工程进行招标,招标计划改建干支渠92公里,实施田间节水工程22.22万亩,安装地下水计量设施3429套。工程总投资13569万元。目前已完成开工前的全部准备工作,将于近期开工建设。

4、2009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2009年

度项目计划改建干支渠116.52公里,实施田间节水面积30.34万亩,工程总投资52838.88万元。目前项目可研已编制完成,并通过水利部灌排中心复核,正在组织编制初设报告。

(三)采取有力措施,加快项目实施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参与意识。为把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我们动员全

社会力量多方面参与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宣传标语,向全社会广泛宣传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目的、意义、重点和进程,调动了广大干部和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积极性,使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变成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2、加强领导体制,精心安排部署。为了切实做好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区石管局人作为项目法人,干部相互配合,部门相互协调,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做到领导在一线服务,干部在一线创业,政策在一线落实,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一年来,我们积极与有关部门衔接,项目审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自2006年工程实施以来,重点治理项目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共下达资金5.05亿元,占2010年前工程总投资16.65的亿元的30%。

3、严格项目管理,切实执行“四制”。为切实规范水利建设市场,加强水利建设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明确了各方责任,做到了规范化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万无一失。

4、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施工管理。要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就必须要有系统而完善的制度约束机制和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为此,我们组织技术骨干制定了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工程建设项目监理管理办法》、《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工程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及进度管理办法》、《工程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项目工程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政治素质、业务技术强化训练,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技术参数、操作程序、质量保证等每道工序都作了具体的规定,要求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通过培训使全体干部成为一名政治责任感强、业务技术硬、管理水平高的质量监督人员。

5、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全面完成工程任务。为了赶工期、促进度,石管局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及时了解施工情况、普查工程质量、掌握施工进度,强化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管理,积极协调解决合同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切实履行法人职责。全体干部舍小家顾大家,忠于职守,乐于奉献,敢于负责,善于吃苦,无节假日,无双休日,无作息时间,全力投身于项目建设中,在艰苦的施工条件下,每天苦战十几个小时,行程几十公里流动工作在每一个工地,对重点工程和隐蔽工程坚持工地巡视和旁站相结合的管理形式。白天往返于整个施工现场,晚上一起分析讨论,献计献策,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机关留守干部加班加点,从项目的设计、申报、审查,工程数据的统计汇总,各种资料的上传下达,汇报材料的起草编印,工程款的拨付和结算等各方面都做好后勤保障,付出了和施工现场干部一样的辛勤劳动,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6、加强财务管理,规范项目资金运行程序。一方面严格按国家财经政策和会计制度,做好各项财务收支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工作,另一方面在资金管理中,设立专项帐户,专款专用,专人管理,严格并规范了资金发放程序,使资金流转规范有序;在日光温室资金预借上,实行分级管理,分段划拨(建前申请、建中控制、建后验收)、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由乡镇提出资金预借申请,我局根据各乡镇日光温室建设实际进度,报请区政府同意后和乡镇签定借款协议,再予以资金预借。截止目前,已预借资金6436.68万元,为全区的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7、创新工作机制,重视技术改进。为更好的实施项目工作,我们积极和区水务局衔接,依托基层水管单位的人员、技术,成立了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灌区工程建设管理处,承担施工现场的工程管理、技术服务、协调配合等工作。并动员农民用水户协会、受益区群众监督重点治理工程建设。同时,重视施工技术创新,对渠系工程衬砌及建筑物进行了技术创新,改进了施工工艺,使项目资金发挥了最大的效益。

(四)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通过全局上下不懈地努力,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也从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受灌溉影响,工程有效施工期短;二是田间工程量大面广,直接影响到项目工程进度;三是工程材料价格上涨过快,客观上增大了施工成本,投标单位利润减少,对项目建设投标积极性不高;四是个别乡镇领导对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认识不到位,在工程实施中配合协调不够及时。所有这些问题,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积极协调,加以解决,确保项目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二○○九年工作打算

(一)总体思路

2009年,重点治理工作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这一主线,抓好重点治理项目工程建设,力争做到一流的工程管理、一流的建设速度、一流的工程质量、一流的节水效益,为实现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全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二)工作重点

1、认真做好已完工程的验收工作。2006应急项目工程已于2007年12月完工,经过试运行,渠道运行良好,各类设备运行正常,符合竣工验收的条件。我们将积极衔接上级有关部门做好工程竣工验收移交工作,使其发挥最佳的工程效益。

2、加快在建项目的建设步伐。一是按期完成2008第一批工程项目建设任务。二是抓好2008第二批项目工程建设。

3、进一步做好日光温室(拱型温室、养殖暖棚)的验收和资金预借工作。一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2008已建日光温室(拱型温室、养殖暖棚)的验收工作,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安全。二是认真谋划2009日光温室的资金预借工作。进一步规范预借程序,及早着手,积极筹措资金,按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及时预借日光温室建设资金,为全区设施农业建设服务。

4、进一步做好项目前期工作。2009项目可研已编制完成,并通过水利部灌排中心复核。下一步将积极争取项目尽快批复,并下达投资计划,力争在2009年上半年完成招标并开工建设。同时继续做好2010年项目的审批、立项工作。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重点治理项目的实施,继续发扬吃苦耐劳、勇挑重担、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和精神,切实做到质量、进度、投资的“三控制”,团结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协调解决好项目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始终将建设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精品工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的把工程建设好、落实好,实现石羊河流域生态的根本好转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推进凉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不懈努力。

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凉州区工程建设管理局

二○○八年十二月十八日

第五篇:伊川伊河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景观绿化及河道湿地景观建设工程

伊川县伊河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景观绿化及河道湿地景观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等有关规定,对本项目进行第二次网上公示,以听取社会各界对该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及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公示材料如下:

1、建设项目的名称及概要

项目名称:伊川县伊河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景观绿化及河道湿地景观建设工程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单位:伊川县滨河新区管委会 建设地点:洛阳市伊川县境内

建设规模及内容:治理范围起点位于伊河第三极橡胶坝下游67m处,终点至草店桥上游,全长9725m。项目主要为伊河沿岸滨河景观工程建设,包括景观绿化及河道湿地建设工程。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堤顶公园,河道滩涂,总面积约221公顷。其中堤顶公园景观面积约137.5公顷,河道湿地面积83.5公顷。景观工程共分4个功能分区和17个景观分区。工程共布置景观广场7.9hm2,景观园路40km,各类景观小品、景观设施928座,栽植各类乔木54815株、灌木12300株,地被植物108.16hm2、水生植物17.42hm2、竹类0.11hm2。

2、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及采取的防治措施 2.1 建设项目施工期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及采取的措施

(1)废水

施工期对水域造成的污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河道内滩涂景观工程建设扰动对伊河水体的影响,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过程块砾石及作业面冲洗环节产生的生产性废水,基坑排水,施工机械产生的冲洗水。施工造成的悬浮物增加,主要污染因子为COD、石油类和SS等。

建设单位采取的措施有:本项目施工过程利用现状地形,不进行大面积开挖,同时车辆严禁直接从浅水区穿行,尽量避免与河道水体接触,因此,对水体的扰动有限;施工过程块砾石及作业面冲洗环节产生的生产性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用于道路降尘;施工场地出入口设收集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后重复利用于车辆冲洗或作为洒水降尘用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收集沉淀后用于施工场地的洒水降尘。

(2)废气

工程施工作业中,大气污染源主要有:场地清理、基础开挖、运输车辆,施工机械车辆运行带来的扬尘;施工建筑材料(砂石料)的装卸、运输、堆砌过程以及开挖弃土的堆砌、运输过程中造成扬起和洒落;各类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所排放的废气等。

建设单位采取的措施有:对施工现场内易起尘的物料,应当采取围挡、遮盖、喷淋等防止扬尘污染的措施;对施工过程中堆放的物料、土石方,必须采取防尘措施,弃土及时清运、清理、平整场地;若堆放时间超过一周,应在其上设防尘网、喷水抑尘等其他防尘措施。

(3)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废主要来源以下几个方面: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土方、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建设单位采取的措施有:开挖多余土方可用于景观微地形填筑;产生的建筑垃圾,经收集后运往建筑垃圾填埋场处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定期运往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

(4)噪声

施工期噪声主要是指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和工程运输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建设单位采取的措施有: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在夜间施工,在位于居民区附近施工时,提前告知居民,且要求施工方集中时间段尽快施工,以减少对居民的影响。

(5)生态

施工过程中可能惊扰部分动物,破坏一定的植被。本次景观工程完成后,将增加生物量,可大大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本工程施工中对临时设施所产生的裸地、创面等进行绿化和修复,最大限度减小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2.2运营期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及采取的措施

(1)废气

项目建成运营后废气污染源主要为:公共厕所、垃圾桶散发的恶臭和车辆进出停车场时排放的汽车尾气。本项目公园设计设施配套有公厕,公厕周边为绿化,通过有效管理,减少臭气的产生;垃圾桶臭气由专人早、晚定时清运,可以减少垃圾同臭气对游客和周围居民产生的影响;车辆产生的汽车尾气,经空气扩散,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

(2)废水

项目运营期废水主要包括游客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管网;游客产生的废水经配套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项目产生的废水不会对周围地表水产生影响。

(3)固体废物

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水主要为:游客产生的生活垃圾等。生活垃圾收集主要通过工程的垃圾箱收集,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采用密封垃圾车辆运输,杜绝垃圾散落、乱堆放,避免引起蚊蝇滋生、破坏景观等现象。

(4)噪声

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为人员活动的生活噪声、配电设施等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停车场噪声等。设备噪声经隔声、基础减震等减少噪声影响;停车场噪声经周围绿化隔离带消音吸声后影响较小;游客在公园活动时会产生生活噪声,生活噪声会出现暂时性增高,但在绿化植被的阻隔作用下,其噪声值有所下降,活动结束即可消失,因此,公园内因游客引起的生活噪声不会对区域声环境产生大的影响。

(5)生态

本工程建成后,堤岸、堤坡等绿化后增加的生物量远大于由于施工建设造成的生物量损失,为伊川县构造了一道天然的生态氧吧,本工程的建设对区域生态所造成的影响主要是有利的。

项目规划建设后植物物种数总体增加,植被多样性将提高,绿化覆盖率可得到提高。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人工生态类型的多样性,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有一定的正效应。

3、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符合区域发展规划、防洪规划和环保规划,本项目在施工、运营阶段采取环评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该项目属于公益性环保整治工程,社会经济效益明显。该工程实施后,将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项目除工程占地为不可逆影响,其他不利影响主要为施工期“水、气、渣、噪声”对环境、地下水、人群健康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施工人员的相对集中对局部区域产生一定的环境压力等,这些不利影响在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后,可得到一定程度的减缓或减少到最低程度。

综上所述,工程施工期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总体是有限的、暂时的,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是正面有利的。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该工程项目的实施是可行的。

4、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范围:受该项目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关注项目建设的单位和个人。

主要事项:对工程项目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对本报告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的意见和建议;对本报告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意见。

5、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和起止时间

主要方式:公众可通过邮件、传真、电话、信函、来访等方式与建设单位或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联系,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或回函、来电。

起止时间:本公告发布后10日内。

6、联系方式

(1)建设单位:伊川县滨河新区管委会

联 系 人:李先生 联系电话:0379-69396003 通讯地址: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高新四路南200米(2)环评单位:核工业二○三研究所

联 系 人:徐工

联系电话:029-33579051 通讯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渭阳西路48号

发布单位:伊川县滨河新区管委会

下载社会实践调查临泽县生态县城建设及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简介(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实践调查临泽县生态县城建设及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简介(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