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学习体会(精选)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学习体会
用矛盾观点正确认识当前任务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党面临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执政能力、外部环境等“四种考验”,要应对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四种危险”,十八大再次强调仍然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决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同时指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首次在党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重要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矛盾群体中其他矛盾的发展,而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也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在某些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可以说,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充满了辩证法,既强调了经济建设这个主要矛盾,也兼顾了稳定这个次要矛盾,同时注重了主次矛盾的转化性,突出了“两手抓”。新时期,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某些沿海发达城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1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实体。但是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近14亿人口中,仍然有很多群众生活在温饱线上,甚至有几千万人民至今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相当一部分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居民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对物质生活有了新期待,迫切需要继续提高生活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任重道远。在人口多、底子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均占有自然资源水平低的大国,可以说,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能够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改善民生,增强人民幸福感,破解经济落后、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均生活水平低的矛盾。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次要矛盾的需要。“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除此之外,还有次要矛盾,比如精神文化不能满足群众实际需要,生态环境日渐恶化,社会存在不稳定因素,黄赌毒等各类犯罪活动影响社会和谐,外部环境考验,敌视社会主义中国的外部势力依然存在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高低,发达的经济和高水平的物质生活不但能够为提高人民精神生活品位提供物质基础,减少社会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且能够有足够的资金发展高新技术,改造污染型产业,治理土地沙漠化,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还可以增长综合国力,提高国防建设水平,战胜国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的挑战。也就说,抓住了经济建设这个牛鼻子,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为解决一些次要矛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便于更好地解决其他非主要矛盾。
三坚持“两手抓”是促进社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叙利亚、约旦、利比亚、埃及等也属于发展中国家,但是近年来都发生了不同程度地动荡,既有西方势力渗透、干预等外部因素影响,也有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民生问题未能很好解决等内部原因,在动荡时期,保持社会安全稳定,恢复社会秩序,就上升为主要矛盾。这也说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影响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突出经济建设,强调社会稳定,是狠抓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的体现,能够预防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防止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经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是对当前国情、世情、民情的正确判断基础上的科学决策,是抓住现实社会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的体现,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断,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其内涵和意义,增强执行意识。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
这本书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对于广大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党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运用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实际工作中,将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项目,这本书主要以讲座的形式,分10个专题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世界的物质性和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四、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系统思维。
五、事物的永恒发展和创新思维。
六、事物的矛盾运动和矛盾分析方法。
七、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与改革。
八、人民群众的作用和党的群众路线。
九、价值观和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十、坚定理想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著作或教材相比,该书
1具有一些新的特征与独特价值,既可以激发思想的力量以满足时代的呼唤,又适应了中央强调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要求,还符合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
首先,这本书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普遍性与根本性问题的哲学思维方式,如强调世界的物质性、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事物的联系与发展、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与社会基本矛盾、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与创造性、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性等经典内容。“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与经典内容,是培养“谋全局”意识的良师益友,有益于唤起思想的潜能,激发思想的力量。
其次,这本书既适应了中央强调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要求,又符合了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既要“精”又要“管用”的特点,有利于党员干部更好地把握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该书在结构逻辑上以“讲座”的形式编排内容,前后“两讲”突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中间“八讲”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论的统一,这些内容都注重理论性与可读性相统一,力求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地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道理。书中有的内容还具体体现了适应中央强调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要求:比如,在讲到世界的物
质性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时候,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并且具体阐述了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步骤和方法,即“眼睛向下”“有的放矢”“亲自出马”“解剖麻雀”“全面调查”和“由表及里”;在讲到社会基本矛盾的时候,浓墨重彩地书写了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直接动力的改革,并系统阐释了当代中国改革的基本性质、理论定位、具体内容、主要成果,以及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统一关系;在最后一讲关于坚定作为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中,落脚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对肩负着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这一历史使命的党员干部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
此外,与其他著作或教材不同,这本书还专门针对党员干部阐述了一些颇具现实性的理论观点。比如,在讲到事物的永恒发展和创新思维的时候,专门解释了作为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的统一的战略思维,并具体阐释了运用战略思维,必须处理好全部与局部、当前与长远、重点与非重点、挑战与机遇、目标与手段等关系;在讲到群众路线的时候,强调在实践中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利益观,并具体阐释了其基本内容、相互关系及其重要性;在讲到价值观的时候,强调党员干部不仅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价值目标的奋斗者、社会主义社会价值导向的引领者和社会主义个人道德准则的践行者,而且也应有特殊的价值追求,这就是为民、务实、清廉。
最后,这本书的理论内容与阐释方式也契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比如,开篇就提出社会主义的命运始终是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由一国实践向多国实践发展、我们党开创并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前提和指导;明确指出“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形态”;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这样,党员干部在阅读该书时,既能学习逻辑严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内容,又能汲取有利于提升思维水平与工作能力的政治智慧,还能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者维护大众利益、为大众立言的价值立场。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近日已由学习出版社和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好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国情,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编写了《十讲》。本书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分十个专题简明扼要地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帮助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书注重理论性和可读性相统一,力求用简洁的话语讲清深刻的道理,帮助党员干部更好地把握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把组织《十讲》的学习作为推进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的基本内容。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要认真组织好《十讲》学习,结合实际组织研读经典著作,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各级各类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要把《十讲》纳入培训教学内容,各高校要把《十讲》作为师生理论学习教材。各级党委讲师团要围绕《十讲》的内容,组织好对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的宣讲活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已由学习出版社和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第一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是系统化的、理论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今天,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的命运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第二讲 世界的物质性和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哲学的问题也是实际工作的基本问题。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尊重客观规律和发展主观能动性。
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第三讲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一、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三、实践是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
四、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的原则 第四讲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系统思维
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二、联系的系统性 三提高系统思维思维能力 第五讲 事物的永恒发展和创新思维 第六讲 事物的矛盾运动和矛盾分析法
第七讲 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与改革
人类社会充满矛盾,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首要前提和基础,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由之路和根本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靠发展来不断巩固,靠改革来不断发展。我们应认真学习把握历史唯物主义,深刻认识改革与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的历史重任。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一、唯物主义历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过程
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发展
四、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
第八讲 人民群众的作用和党的群众路线
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是我们党力量的源泉和胜利的法宝。作为一个久经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
三、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第九讲 价值观和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着自己的历史,而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也就是说同价值有关。我们不仅要从实际存在着的客观事物出发,认识真理、服从真理,而且要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追求价值、创造价值。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价值评价是人的活动的重要内容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坚持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第十讲 坚定理想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关键是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始终是激励和鼓舞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现在我们一些党员干部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追根溯源是由于动摇和丧失了理想信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要带领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解决理想信念问题
一、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
二、每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四篇:(八)《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揭示了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主义的命运
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至今已近有500年历史。但直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社会主义才开始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到多国、由初步探索到不断深化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命运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为前提的。科学社会主义有理论变为实践,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由一国实践向多国实践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我们党开创并不断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
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样,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须自觉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实践性。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阶级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基
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机地统一起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第一,实事求是体现了唯物论的基本观点;
第二,实事求是体现了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第三,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第四,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第五,实事求是包含着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根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哲学,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掌握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人唯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包含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即世界观,也包含基于这些总体看法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这些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奢靡之风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
第二讲世界的物质性和一些从实际出发
思考题:
1.怎样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
2.什么是“实际”?怎么样做到“一些从实际出发”?
3.结合工作谈谈你对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体会。
延伸阅读:
1.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2.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3.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4.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5.胡锦涛:《在十六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6.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