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五普法学习资料
第一讲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概述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思想的统一体
(一)定义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二)本质特征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原则。
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
(三)必须坚持做到:
1、依法治国
2、执法为民
3、公平正义
4、服务大局
5、党的领导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科学的、先进的法治理念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新中国民主法制的实践为基础。
3、我国古代法律文化和西方法治文明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立法的思想前提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执法和司法的重要保障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守法的必要保证
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律监督的科学指导
第二讲 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
一、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1、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念的重大转变
2、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二、准确把握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刻内涵
需要准确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3、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
(二)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
一要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自觉尊重和服从法律
二要特别注重维护宪法权威,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三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四要提高执法部门的公信力
(三)严格依法办事
一是职权由法定
二是有权必有责
三是用权受监督
四是违法受追究
三、努力实践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要求
(一)提高法律素养
(二)坚持严格执法
(三)模范遵守法律
第三讲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
一、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1、执法为民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
2、执法为民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
3、执法为民是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思想保证
二、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是执法为民的核心
1、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为了人民,就是要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时时处处替人民群众着想,时时刻刻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2、一切依靠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集中体现在搞好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
3、尊重和保障人权
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和普遍的人权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也包括要尊重和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违法行为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员以及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
三、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
(一)勤政守法
勤政守法、执法为民最基本的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是把法律规定贯彻落实好,把手中的权力正确行使好,把责任认真履行好。
(二)甘当公仆
我们应当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强化服务意识,认真履行好自己的法定职责,自觉做人民的勤务员
(三)文明执法
文明执法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进步的表现,是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外在体现
1、文明执法,就是要做到服务热情。
2、文明执法,就是要做到举止文明,态度公允。
3、文明执法,还必须注意执法者自身的形象。
(四)清正廉洁
执法者是否清正廉洁,是为公执法还是为私执法的集中体现。
第四讲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
一、公平正义是执法工作的生命线
1、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
2、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3、公平正义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4、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领导干部、执法和司法人员的神圣职责
二、深刻理解公平正义理念的丰富内涵
(一)合法合理
(二)平等对待
一是反对特权。
二是禁止歧视
(三)及时高效
(四)程序公正
三、公平正义理念对执法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坚持秉公执法
一要出于公心,维护公益。
二要摒除邪恶,弘扬正气。
三要克服己欲,排除私利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摆正自己与他人、感情与法律的关系。
四要态度公允,不偏不倚。
(二)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一要严把证据关。
二要严把法律关。
(三)坚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
(四)坚持公正与效率并重
(五)坚持以公开促公正
第五讲 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
一、服务大局是法治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
(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二)服务大局是各级领导干部、执法和司法人员有效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
(三)服务大局是解决执法、司法实践中现实问题的客观需要 一是有的党政领导不能全面把握大局,只讲服务经济建设,忽视或不讲服务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二是有的把地方、部门的局部工作和利益置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和整体利益之上,在执法活动中借口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设置执法“禁区”。
三是有的片面理解或割裂法治工作与大局的关系。
四是有的对服务大局与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存在模糊认识,甚至对立起来。
二、服务大局就是要保障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一)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二)保障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三)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四)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三、服务大局必须胸怀大局,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
(一)胸怀大局
一是夯实服务大局的思想基础。
二是善于围绕大局筹划部署工作。
三是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立足本职
一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是全面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三是强化法律调节和服务,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关系协调。
(三)全面正确履行职责
一是正确处理好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
二是正确处理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
三是正确处理好执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
第六讲 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的理念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必须遵守的政治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二)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定的一项基本原则
二、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一)正确认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首先,要认识到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其次,要认识到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第三,要认识到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
(二)正确认识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与执行国家法律的关系。
第一,党的政策是法律的核心内容。
第二,法律是党通过国家政权贯彻党的政策的基本手段。
三、坚持党的领导要求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
(一)切实增强党的观念
(二)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三)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
(四)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作用
首先,要把各级党组(党委)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其次,要下大力气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
最后,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一、主权与人民主权的概念
(一)主权的含义
1、主权是国家具有的对内的最高权力和对外的独立地位。
2、主权的分类:国家主权与人民主权
国家主权主要表示国家作为一种国际法律主体在对外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在法律或道义上认同国家的独立与利益,同时负有不侵害他国的独立与利益的义务。
人民主权概念在国际法意义上也经常使用,但主要是为地区与民族的自决权提供合法性依据。
(二)人民主权及其相关概念
人民主权是指主权归属的主体只能是人民。
人民主权中的人民,是一个抽象的“群体”概念,是尽可能囊括一切具有该国家公民资格的人的全体。
二、人民主权与人民民主
(一)人民主权与人民民主的关系
1、人民是主权的主体,主权属于人民
2、人民主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和共产党执政的前提
(二)坚持人民主权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三)人民主权与人民民主的制度设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民主权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动员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人民主权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实现人民主权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实现人民主权
(四)人民主权与坚持党的领导
1、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民主的政治保障
2、党坚持人民主权原则,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实现形式
三、人民主权与宪政
(一)宪政
1、含义:宪政主要是指依照宪法规定所产生的民主政治制度。
2、基本精神:
(1)国家奉行“人民主权”、“宪法至上”、“宪治政府”;
(2)国家权力分工与合作并力求确保效率;
(3)符合法律规定的个人自由与权利不容侵犯;
(4)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有序。
(二)社会主义宪政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3)坚持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
(4)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5)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6)坚持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
(三)社会主义宪政的主要作用
(1)保障国家权力秩序。
(2)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与保护。
(3)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
(4)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5)确定依法治国的根本原则。
四、人民主权的法治保障
(一)宪法对人民主权的保障
1、宪法开宗明义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国体和政体
3、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立法对人民主权的保障
一是看其是否实行民主立法的制度二是看其民主立法是否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三)执法与司法对人民主权的保障
(四)通过公民权利来实现对人民主权的保障
第二篇:2006年五五普法学习资料
“五五”普法学习资料
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明确了“五五”普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五五”普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依法治理,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五五“普法的主要目标是:适应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适应整个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知识的现实需求,紧密结合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果,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公务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依法治理的自觉性,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
五五普法知识问答
1、“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依法治理,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2、“五五”普法规划“三个进一步”的目标内容是什么?
答: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公务员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依法治理的自觉性,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
3、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什么?
答: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
4、“五五”普法的重点对象是什么?
答:要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
5、全国法制宣传日是每年的哪一天?答:“12.4”是全国法制宣传日。
6、“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原则;坚持求实创新,与时俱进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原则。
7、“五五”普法的主要任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共包括7个方面:
(一)深入学习宣传宪法;
(二)深入学习宣传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
(三)深入学习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四)深入学习宣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
(五)深入学习宣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关法律法规;
(六)坚持普法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大力开展依法治理;
(七)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
8、我市“五五”普法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答、全市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法律素质明显增强;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进一步加强,执法环境不断改善;各级领导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完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不断提高;地区、行业、基层的依法治理普遍加强,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农村和社区民主政治建设有较大进展,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全面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不断落实,建设和谐阜新的各项目标逐步实现。
9、2006--2010年对全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实施的是第几个五年规划?答:第五个五年规划。
10、法制宣传教育的“六进”主题活动指的是什么?
法律进机关、法律进乡村、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学校、法律进企业、法律进单位
11、法制宣传教育的领导体制是什么?
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的领导体制。
12:什么是法律知识?
答:法律知识是公民对法律的认知程度,是人们在法律学习和法律实践过程中所获取的法律信息。
13、法制教育主要是指什么?
答:法制教育是贯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工作,是各级党组织、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制部门的职责。
14:全面提高居民法律素质的“四个一”活动指的是什么?
答:普法宣传“四个一”即设一个法制宣传栏;每个季度上一堂法制课;配备法律图书;建立一支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
15、什么是法律行为
答:法律行为是指法律意义的一切合法行为。
16、什么是法律意识?
答: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规范的接受和认可程度。
17、充分认识做好“五五普法工作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实施”五五“普法规划,是党中央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新的历史条件下展开的。实施”五五“普法规划,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8、今年召开的是全国第几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
今年召开的是“第六次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
19、2006年4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什么决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
20、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的时间?
答:2006年3月17日
第三篇:五五普法工作资料 封面
依 法 行 政 制 度 汇 编
益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法规科编
2010年8月
五
五
普
法
工
作
资
料
益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法规科编
2010年8月
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进社
区
工 作 资 料
益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法规科编
2010年8月
案
件
集
中
考
评
工
作
资
料
益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法规科编
2010年8月
第四篇:“五五”档案普法宣传资料
“五五”档案普法宣传资料.txt两人之间的感情就像织毛衣,建立的时候一针一线,小心而漫长,拆除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拉。。“五五”档案普法宣传资料
------------------
作者/来源:初中部档案室 发布时间:2006-12-05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象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 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护档案的义务。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的建设列入国民经济的社会发展计划。
第五条 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第二章 档案机构及其职责
第六条 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档案事业,对全国的档案事业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并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定人员负责保管本机关的档案,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第七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负责保管本单位的档案,并对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第八条 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分管范围内的档案。
第九条 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具备专业知识。
在档案的收集、整理、保护和提供利用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三章 档案的管理
第十条 对国家规定的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移交,集中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
国家规定不得归档的材料,禁止擅自归档。
第十一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向档案馆移交档案。
第十二条 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单位保存的文物、图书资料同时是档案的,可以按照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由上述单位自行管理。
档案馆与上述单位应当在档案的利用方面互相协作。
第十三条 各级各类档案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便于对档案的利用;配置必要的设施,确保档案的安全;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第十四条 保密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密级的变更和解密,必须按照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 鉴定档案保存价值的原则、保管期限的标准以及销毁档案的程序和办法,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禁止擅自销毁档案。
第十六条 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档案所有者应当妥善保管。对于保管条件恶劣或者其他原因被认为可能导致档案严重损毁和不安全的,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权采取代为保管等确保档案完整和安全的措施;必要时,可以收购或者征购。
前款所列档案,档案所有者可以向有关档案馆寄存或者出售,严禁倒卖牟利,严禁私自卖给外国人。
向国家捐赠档案的,档案馆应当给予奖励。
第十七条 禁止出卖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
档案复制件的交换、转让和出卖,按照国家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 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和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档案以及这些档案的复制件,禁止私自携运出境。
第四章 档案的利用和公布
第十九条 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社会开放。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少于30年,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以及其他到期不宜开放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多于30年,具体期限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施行。
档案馆应当为档案的利用创造条件,简化手续,提供方便。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组织持有合法证明,可以利用已经开放的档案。
第二十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公民根据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教学科研和其他各项工作的需要,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利用档案馆未开放的档案以及有关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保存的档案。
利用未开放档案的办法,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规定。
第二十一条 向档案馆移交、捐赠、寄存档案的单位和个人,对其档案享有优先利用权,并可对其档案中不宜向社会开放的部分提出限制利用的意见。档案馆应当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二条 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由国家授权的档案馆或者有关机关公布;未经档案馆或者有关机关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公布。
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档案,档案的所有者有权公布,但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三条 各级各类档案馆应当配备研究人员,加强对档案的研究整理,有计划地组织编辑出版档案材料,在不同范围内发行。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损毁、丢失或者擅自销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
(二)擅自提供、抄录、公布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
(三)涂改、伪造档案的;
(四)出卖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
(五)倒卖档案牟利或者私自将档案卖给外国人的;
(六)携运禁止出境的档案及其复制件出境的;
(七)档案工作人员玩忽职守造成档案损失的。
有上款第(五)项、第(六)项行为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并且可以给予行政处罚。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法实施办法,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
第二十六条 本法自1988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档案法》第二条所称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系指具有现实查考使用价值和对历史、科学技术、艺术、教育等有研究价值的档案。
第三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的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健全档案机构,确定必要的人员编制,统筹安排发展档案事业所需的经费。
其他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组织也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保障档案工作的开展。
第二章 档案机构及其职责
第四条 国家档案局主管全国档案事业,对全国的档案事业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主要职责是:
(一)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制定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起草档案工作的法规性文件,制定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
(二)组织协调全国档案事业,监督检查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实施。制定发展档案事业的综合规划和专项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全国性社会团体的档案工作,中央级国家档案馆的工作,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四)组织并指导档案理论与科学技术的研究、档案保护、档案教育、档案宣传以及档案干部的培训工作;
(五)组织和开展档案工作的国际交流活动。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发展计划和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三)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馆以及其他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组织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四)组织并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理论与科学技术研究、档案保护、档案教育、档案宣传以及档案干部的培训工作。
第六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内的档案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二)负责统一管理本单位的档案,并按照规定向有关档案馆移交档案;
(三)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四)对本单位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和归档工作进行指导。
第七条 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的档案机构,除履行本办法第六条所列职责外,经国家档案局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定,可以制定本系统专业档案工作的业务标准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 中央和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保存、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归口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收集和接收本馆管理范围内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
(二)对所保存的档案进行科学的整理和保管;
(三)采取各种形式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提供服务。
第九条 全国档案馆的设置原则和布局方案,由国家档案局制定。
第十条 军队系统的档案机构,根据《档案法》和本办法规定的原则,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主管机关确定。
第三章 档案的管理
第十一条 《档案法》第十条所称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系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政党以及国家领导人和其他国家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材料。
前款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依照《机关档案工作条例》和《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的规定,由文书部门或者业务部门收集齐全,并进行整理、立卷,定期交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集中管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据为己有或者拒绝归档。
国家规定不得归档的材料,禁止擅自归档。
第十二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依照《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和《档案馆工作通则》的规定,定期向有关档案馆移交档案。
经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检查和同意,专业性较强或者需要保密的档案,可以延长向有关档案馆移交的期限,已撤销的单位的档案或者由于保管条件恶劣可能导致不安全或者严重损毁的档案,可以提前收入有关档案馆。
第十三条 对于既是文物、图书资料又是档案的,各级各类档案馆可以与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单位相互交换重复件、复制件或者目录,联合举办展览,共同编辑出版有关史料或者进行史料研究。
第十四条 各级各类档案馆以及其他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组织的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对档案采取下列管理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逐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
(二)配置适宜保存档案的专门库房和必要的设施;
(三)对重点和珍贵档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四)根据需要和可能配备缩微摄影机、电子计算机等技术设备。
第十五条 《档案法》第十四条所称保密档案密级的变更和解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 《档案法》第十六条所称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系指:
(一)清代和清代以前的档案;
(二)民国时期具有重要意义的档案;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政府、军队、团体所形成的档案;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领导人以及著名历史人物的手迹、手稿、信札、日记、声像、谱牒等档案;
(五)其他具有重要价值的档案。
前款档案价值的确定,由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如有争议不能确定时,可以由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组织专家鉴定裁决。
第十七条 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严禁倒卖牟利,严禁私自卖给或者赠送给外国人。
第十八条 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任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都不得出卖。
各级各类档案馆以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为了收集和交换我国散失在国外的档案、进行国际文化交流,以及适应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等方面的需要,经省经以上主管机关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可以向国内外单位或者个人赠送、交换、出卖档案的复制件。
第十九条 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以及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保密的档案及其复制件,各级各类档案馆以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需要携带、运输或者邮寄出境的,必须经省级以上主管机关同意并报省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批准。海关凭批准文件查验放行。
个人需要携带、运输或者邮寄前款档案出境的,应当提前一个月向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申报,经同意并报省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批准。海关凭批准文件检验放行。
第四章 档案的利用和公布
第二十条 各级各类档案馆保管的档案,应当按照《档案法》的规定,分期分批地向社会开放。档案开放的起始时间是: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档案(包括清代和清代以前的档案;民国时期的档案和革命历史档案),应当自《档案法》实施之日起向社会开放;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三十年向社会开放;
(三)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可以随时向社会开放。
前款所列档案中涉及到国防、外交、公安、国家安全等国家重大利益的,以及其他到期不宜开放的档案,其向社会开放的起始时间可以延长到档案形成之日起满五十年,满五十年开放仍有可能对国家重大利益造成损害的,可以继续延期开放。
第二十一条 各级各类档案馆提供利用的档案,应当逐步实现以缩微品代替原件。档案缩微品和其他复制形成式档案,载有档案收藏单位法定代表人的签名或者印章标记的,具有与档案原件同等的效力。
第二十二条 《档案法》第四章所称档案的利用,系指对档案的阅览、复制和摘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组织,持有介绍信或者工作证、身份证等合法证明,可以利用已开放的档案。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利用我国已开放的档案,须经我国有关主管部门介绍以及其前往的档案馆的同意。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中国公民利用档案馆保存的未开放的档案,须经馆长同意,必要时报请上级主管机关审查批准。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内的档案机构所保存的尚未向档案馆移交的档案,主要供本单位利用,其他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组织以及中国公民和需要利用,必须经过档案保存单位的批准。
第二十三条 向档案馆移交、捐赠的档案,归国家所有,寄存在档案馆的档案,归寄存者所有。
档案馆对寄存的档案,不得任意提供利用,如需提供利用,必须征得寄存者的同意。
第二十四条 《档案法》第二十二条所称档案的公布,系指通过下列形式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表:
(一)通过报纸、刊物、图书等出版物发表档案的全部或者部分原文;
(二)通过电台、电视台播放档案的全部或者部分原文;
(三)陈列、展览档案或者其复制件;
(四)出版发行档案史料(全文或者摘录)汇编以及公开出售档案复制件;
(五)散发或者张贴档案复制件;
(六)在公开场合宣读、播放档案原文。
第二十五条 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由国家授权的档案馆或者有关单位公布:
(一)保存在档案馆的,由档案馆公布,必要时还应当征得档案形成单位的同意,或者报请其上级主管机关后批准公布;
(二)保存在各单位档案机构的,由本单位或者其上级主管机关批准后公布。利用档案的单位和个人,未经档案馆同意或者上述主管机关的直接授权或者批准,均无权公布档案。
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其所有者向社会公布时,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的规定,不得损害国家、集体或者其他公民的利益,必要时,应当申请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集体和个人寄存于档案馆和其他单位的档案,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公布,如需公布必须征得档案所有者的同意。
第二十六条 各级各类档案馆实行有偿服务,提供档案按规定收取费用。收费标准由国家档案局会同国家物价局制定。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有关单位,应当给予奖励:
(一)对档案的收集、整理、提供利用做出显著成绩的;
(二)对档案的保护和现代化管理做出显著成绩的;
(三)对档案学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
(四)将重要或者珍贵档案捐赠给国家的;
(五)同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行为作斗争表现突出的。
第二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建设直接责任人所在单位对其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可以根据档案价值和数量,责令赔偿损失:
(一)损毁、丢失或者擅自销毁档案馆保存的国家所有的档案和单位保管的国家所有的档案以及集体或者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的;
(二)将职务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的文件、资料据为己有,拒绝向档案机构、档案工作人员归档或者向有关档案馆移交的;
(三)擅自提供、抄录、公布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以及应当保密的档案的;
(四)涂改、伪造档案的;
(五)各级各类档案馆以及其他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组织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造成档案损失的。
第二十九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倒卖档案牟利或者私自将档案卖给、赠送给外国人的,可以没收其非法所得,处以五百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建议直接责任人所在单位对其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 海关对私自携带、运输或者邮寄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属于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以及这些档案的复制件出境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三十一条 具有《档案法》第二十四条所列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家档案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珠海市档案条例
(2003年7月25日珠海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 2003年9月26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促进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广东省档案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档案机构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收集、管理、利用档案、文件的行为。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从事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和本市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电子文件及其他形式的历史记录。
本条例所称文件是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形成的尚未移交档案馆保管的文书材料。
本条例所称电子文件是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或者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本条例所称的电子档案是指已归档的电子文件及相应的支持软件、参数和其他相关数据。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保障档案事业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要求相适应。
第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第六条 市、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
市、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做好档案工作。
街道办事处应当依法加强社区档案管理。
第七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以下简称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档案、文件管理制度,确保档案、文件的完整和安全。
第八条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向档案馆捐赠、寄存档案。
第九条 从事档案管理、整理、评估、咨询、技术等服务的中介机构须经依法设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开展业务。
第二章 档案机构及其职责
第十条 本条例所称档案机构包括:
(一)市、区档案局;
(二)市、区档案馆;
(三)市、区文件中心;
(四)其他依法设立的档案机构。
第十一条 市、区档案局是市、区档案事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行政区域内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计划和档案管理规定、工作制度;
(二)依法监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工作,开展执法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三)组织并指导档案理论与科学技术研究、档案保护、档案现代化管理、档案宣传、档案人员教育培训工作;
(四)组织档案价值鉴定工作。
第十二条 市、区档案馆的主要职责是:
(一)依法接收和收集本行政区域内各单位形成的档案资料;征集其他组织及个人产生的对国家、社会和本市有重要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
(二)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库,保存和管理电子档案;
(三)采用科学手段管理所收集的档案资料,确保完整和安全;
(四)对馆藏档案进行价值鉴定;
(五)提供馆藏档案资料的利用;
(六)参与重大活动拍摄;
(七)采集、研究、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八)为其他档案机构提供业务、技术示范和服务;
(九)利用馆藏档案资料对社会进行宣传教育;
(十)接受档案捐赠,向社会提供档案寄存服务;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职责。
市档案馆是中心档案馆,区档案馆应当向市档案馆报送档案目录及其电子文件。
第十三条 市、区文件中心的主要职责是:
(一)接收和收集本级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办理完毕的文件及其电子文件,并向其提供利用;
(二)向社会提供公开性文件的利用;
(三)建立电子文件信息数据库,保存和管理电子文件;
(四)采用科学手段管理所收集的文件资料,确保完整和安全;
(五)组织文件的价值鉴定;
(六)向市、区档案馆移交达到进馆期限的文件及其电子文件。
第十四条 市城建档案馆收集和保管城市建设档案资料,向市档案馆报送档案目录及其电子文件,并向社会提供利用。
第十五条 各单位负责收集和保管本单位及其所属机构形成的文件,按规定向档案馆、文件中心移交,并按规定向社会提供利用。
第十六条 档案工作人员、档案中介机构从业人员须经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专业知识的培训、考核,取得岗位资格,持证上岗。
各单位应当保持档案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保证档案工作人员接受专业培训。
第三章 档案的管理与收集
第十七条 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下列信息:
(一)行政区划的变动;
(二)机构的建立、变动或者撤销;
(三)重点建设项目、重点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有关普查项目的立项和实施;
(四)市、区及其有关部门主办的重大活动;
(五)辖区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
(六)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认为应当提供的其他信息。
第十八条 市、区重点建设项目、重点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重大活动项目档案管理实行登记制度,主管部门或者主办单位应当于项目开始三十日内填写《重点项目档案管理登记表》或者《重大活动档案管理登记表》报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第十九条 建设项目、科学技术研究、技术改造、重要设备购置和更新等项目验收、鉴定时,应当通知本单位的档案机构对项目档案进行验收。
第二十条 重点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应当提请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组织档案预验收,预验收合格后,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出具重点建设项目档案认可文件。建设单位取得重点建设项目档案认可文件后,方可组织项目竣工验收。
非重点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应当提请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对项目档案进行预验收,预验收合格后,由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出具项目档案认可文件。建设单位取得项目档案认可文件后,方可组织项目竣工验收。
第二十一条 国有企业因兼并、破产、出售、股份制改造或者实行承包租赁等原因引起资产或者产权变动的,其档案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产权变动单位应当妥善保管原单位的档案、文件及其检索工具,并在清算结束时按规定做好移交工作。
第二十二条 国有企业与外商合资、合作经营的,合资、合作前的档案属于国家所有;合资、合作期间和合资、合作终止后档案的保存和使用,按照双方协议执行。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三条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境外设立的独资企业、控股企业或者机构的档案管理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档案属于企业所有,受国家法律保护。
第二十五条 非国有单位、个人认为所持有的档案,对国家、社会及本市有重要保存价值的,可以向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申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接受申报,对档案进行鉴定、评估、登记,并可以接受捐赠和寄存。
第二十六条 档案机构应当注意收集、整理名人档案资料和实物档案。
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市档案馆寄存或者捐赠名人档案资料和实物档案。
第二十七条 应当归档的文件资料,实行档案、文件实体与电子文件同步管理。向档案馆、文件中心移交档案、文件时,应当将档案、文件目录和其它检索工具、参考资料以及相对应的电子文件一并移交。档案馆、文件中心对接收的电子文件应当及时封存。
第二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的文件据为己有或者拒绝归档。
工作人员调离时,应当与单位档案机构办理档案、文件交接手续。
第二十九条 档案、文件按照下列期限移交:
(一)列入市、区文件中心收集范围的文件,于次年六月三十日前移交;公开性文件自形成之日起三十日内移交市、区文件中心;
(二)列入市、区档案馆收集范围的档案,自形成之日起满十年向市、区档案馆移交;
(三)列入市城建档案馆收集范围的档案,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期限向城建档案馆移交;
(四)重点建设项目形成的档案应当及时收集、整理,并于项目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向同级档案馆移交;
(五)重大活动形成的档案,组织机构应当及时收集、整理,并于活动结束后三个月内向同级档案馆移交;临时机构组织的,应当于活动结束后及时向同级档案馆移交。
第三十条 撤销单位的档案向同级档案馆移交;合并单位档案的处置,由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第三十一条 本行政区域内中央、省垂直管理的国家机关的档案,不能移交市档案馆的,应当向市档案馆报送档案目录;对本市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应当制作复制件移交市档案馆。
第三十二条 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及其他机构依法管理的文物、图书等具有档案性质的,管理单位应当将目录及其变动情况抄送同级档案馆。
第三十三条 列入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由于单位保管条件可能导致档案严重损毁和不安全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责成该单位提前向档案馆移交。不属于档案馆收集范围,但对国家、社会和本市具有重要保存价值或者涉及国家安全的档案,由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督促档案保管者改善保管条件,或者征得其同意后由档案馆代为保管,必要时可以收购。
第三十四条 对档案进馆范围和技术要求有异议的,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作出决定,并书面通知当事人。
第三十五条 到达进馆期限由于特殊原因暂时不能进馆的档案,档案馆可以委托档案管理单位代为保管,委托保管时间不超过十年,受委托单位应当将档案目录报送档案馆。
第三十六条 档案机构应当建立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和档案信息网络,采用数字技术管理、开发和利用档案、文件。
第三十七条 档案机构应当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符合国家标准的档案装具保管档案、文件。
档案馆的馆库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第三十八条 档案机构应当对破损、霉变、字迹褪变等受损档案、文件,及时采取修复、复制等措施,保持档案、文件的完整。
第三十九条 销毁档案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档案的公布与利用
第四十条 档案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社会开放档案、文件。
第四十一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持合法有效证明,可以利用公开的档案、文件。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需要利用其移交、捐赠或者寄存的档案、文件的,享有优先利用权,并免交利用费。
第四十二条 利用档案、文件时,不得采用勾抹、描摹、涂改或者伪造、剪裁、抽取等行为改变档案、文件原貌。
第四十三条 档案机构应当加强对档案信息的开发,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档案信息的研究开发和出版工作。
第四十四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利用档案的,档案机构按照物价管理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费用。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四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或者奖励:
(一)在档案、文件的收集、征集、整理、保护、开发、利用和现代化管理中成绩显著的;
(二)在档案宣传、教育、学术研究中作出重要贡献的;
(三)向国家捐赠重要、珍贵档案的;
(四)制止、举报、控告违反档案管理法律、法规行为,查处违法案件表现突出的;
(五)在其他方面对档案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档案未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未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混乱的;
(二)使用未取得资格证书人员从事档案工作或者档案中介服务的;
(三)不按规定报送档案、文件目录或者电子文件的;
(四)不按规定办理档案登记的;
(五)建设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未按规定提请预验收或者未取得项目档案认可文件组织项目竣工验收的;
(六)国有企业产权变更,擅自处置档案资料的;
(七)借阅档案、文件未按规定归还,且屡催不还的;
(八)拒绝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检查或者拒不改正违法行为的;
(九)其他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四十七条 损毁、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文件,或者擅自提供、抄录、复制、公布、销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文件,或者涂改、伪造档案、文件的,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按照档案、文件的价值赔偿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档案、文件损毁程度和情节轻重按以下规定给予处罚:
(一)所涉及的档案、文件属于短期保存的,对单位处以二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以二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所涉及的档案、文件属于长期保存的,对单位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三)所涉及的档案、文件属于永久保存的,对单位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八条 未经依法登记从事档案中介服务活动的,由工商或者民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 本条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五五”普法宣传资料
“五五”普法宣传资料
今年是“五五”普法开局之年,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全面启动“五五”普法工作。
“五五”普法主要目标: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进一步增强全民法律意识,提高全民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公务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和司法公正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依法治理和社会组织依法自律的自觉性,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
“五五”普法基本原则: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二)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
(三)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四)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
“五五”普法主要任务:
(一)深入开展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的宣传教育;
(二)深入开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三)深入开展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四)深入开展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五)深入开展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六)坚持普治结合,加快推进依法治县进程;
(七)集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
“五五”普法重点对象: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