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改革开放30年大变迁征文

时间:2019-05-12 03:1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力企业改革开放30年大变迁征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力企业改革开放30年大变迁征文》。

第一篇:电力企业改革开放30年大变迁征文

当你和家人、好友相约漫步在一条条硬化了的乡村水泥道路上,吮吸着田野里香飘四溢的稻香、花香;呤听着鸟语、蝉鸣;欣赏着一幅幅镶嵌在绿树成荫中的生态家园美景时,不经意间走进路旁宽敞明亮农家,室内摆放的是组合音响、大彩电、电冰箱、空调;照明是多功能的灯具和彩灯系列;还有是功能齐全的各种家用电器,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大米、面粉等加工

……

此时的你,感觉已不知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

这,就是丹棱人从身边的细节感受到的电力的巨大变化。而这一巨变的形成,在丹棱不过30来年的时间,因为,丹棱有电仅57年,而真正跨越式大发展只有17年。

1979年,丹棱县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南门山(城南)变电站建成投运,至此,全县农村逐渐普及照明用电、农副业加工用电,城区也解除了实行多年的定时、定量限制供电。

1982年,“国营丹棱县电厂”更名为“丹棱县供电公司”,管理经营全县的输、供、购电业务和电力工程及设备的建设与维修,从此,拉开了由国家、集体、个人等多渠道投资电力建设的序幕,不到两年,全县乡村社通电率达100%,用电农户达2.53万户,占总农户91%。至此,全县电力得以普及。

然而,电力建设真正实现跨越,则发韧于1991年,当时丹棱县供电公司领导班子超前意识,引进资金,建成装机1×4000千伏安的双桥35千伏变电站,很快带动了这一地区形成化工工业走廊,从此改写了丹棱电力促进工业发展的历史。2000年,借农村电网改造的东风,又建成35千伏杨场变电站,丹夹陶瓷工业走廊也随之应运而生。2006年,通过国家计委批准建设的何场110千伏变电站,这一瓦屋山电站的配套工程及其配套工程的建成投运,对丹棱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丹棱现有3个35千伏变电站形成双电源供电的格局,从而提高了供电可靠、稳定性……

这些强劲的电网“骨架”,再辅之以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一、二期农网改造,城网改造和西部农网完善等工程,使丹棱的电网布局更趋科学合理,安全运行水平、供电可靠率等都得以进一步提高,其承载负荷的能力比丹棱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负荷至少超前了5—10年,所以经受住了2005年6月底7月初连续三晚的暴风雷雨,很少有线路跳闸停电,更没有造成一个企业停电而影响生产。

机制转换:当年就创利税千万元

由于历史原因,原丹棱县电力公司,一直隶属于地方电网,受限制较多,相对于国家电网,只是一个大用户,只能从国家电网趸购电销售,年年都要亏损10多万元,到2000年底,累计亏损二三百万元。2001年底,通过电力体制改革成为国控股后,投入巨资进行电网改造,优化电网结构,有效保证了电能质量和用电安全,不仅降低了电价,减轻了农民用电负担,而且售电量、售电收入连年翻番,年实现税利上千万元,仅在转制当年就一举扭亏为盈。

经济发展:电力服务立首功

“没有电力就没有丹棱工业,丹棱工业的发展,四川丹棱电力有限责任公司要居首功!”丹棱社会各界都这么认为。110千伏丹棱站和何场站、35千伏城南和双桥发及杨场变电站的相继建成,才分别带动了城东工业园区,双桥形成化工工业走廊,杨场、何场形成丹夹陶瓷工业走廊。如今,丹棱这个纯农业小县,工业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如今,工业用电就占了70%。

为了让有限的电能最大限度地助推全县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丹棱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在省、市电力公司的支持下,把服务用户,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视作广大电力职工的天职。办理用电申请、接电等手续提供“一站式”服务,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推动丹棱县陶瓷、化工、齿轮、加工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投资近60万元,给辖区内315千伏安及以上的大宗工业、普非工业等30多户电力客户中推广安装ic卡电能自控装置,供电企业专门配备专职人员管理售电机,全天24小时对电力客户服务,对有特殊情况不能前来客户中心购电的,工作人员就持掌上电脑上门办理售购电业务,极大地方便了用户。

电网、电能质量的改善,电力服务水平的提高,为丹棱县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条件。近8年,招商引资近20亿元,仅到城东工业园区、丹夹陶瓷工业走廊和化工工业走廊投资的业主就达60多家,有力地推动了丹棱县经济的大提速。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节节攀升,2007年实现税利1037万元,上缴税金达667万元,成为丹棱县的纳税大户。

第二篇: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我们文化生活的变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的就是改革开放。

我们知道,从七八年末到90年代初,正是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使全国城市和农村的整体面貌也有了很大改观,于此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那一代人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因此在农村来说,他的文化发展当时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仅仅有看大戏、听说书等一些。

从九十年代开始,在改革开放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带领下,大多数的农村经济便开始了长期迅猛的发展,不少农民的物质生活也上了一个台阶,在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村文化的发展,改善了农民们原有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欣喜的看到,自九十年代后期到现在,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在,大部分的农村家庭都有彩色电视,各个城镇也有许多文化场所,如:音像制品出租、书报刊出租与零售、网吧等,多媒体的网络传播也迅速的发展普及。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发展迅速。

不可忽视的是,改革,不但让民众单纯的解决了温饱,对于文化的普及,各级政府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东方书报亭,到各个社区的活动中心,从露天电影到露天舞会,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为的就是让人们的生活过得舒坦,过得开心,过得丰富。而现如今,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的日子也是过的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姿多彩。文化领域在改革开放30年中,无论风雨都是向多元文化发展的。文化,在改革开放30年来,像我们的经济发展一样,它是比较顺畅的回归到了自然的地位。

三十年的改革,三十年的变迁,我们有理由相信,改革的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利!

第三篇:改革开放--我家的变迁(定稿)

我家的生活变化

我家自从搬进新居,时光流逝,整整快八年时间了。在这段美好时光里,总会引起我对往事的一段回忆,回首往事,一幕幕情景仿佛浮现在我的眼前„„..至今我还记得上世纪70年代初期,一家四口居住在母亲单位宿舍,卧室20平方米,房屋简陋,那时没有厨房和卫生间。利用走廊简易搭盖了厨房不过3平方米,厨房狭窄、阴暗、潮湿。如家中来了亲戚客人,只能在低矮简易厨房内做饭、烧菜,夏天厨房通风条件差,油烟味扑鼻而来,烧一餐饭菜时常汗流浃背、腰酸背痛,想想那时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和艰苦。

那个时期是计划经济年代,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物质相当紧张奇缺,生活用品供应不足。居民粮、油,每月统一凭粮卡证供应。当时父母俩人工资收入加起来仅90元上下,一家四口全凭父母勤俭持家、节衣缩食过日子。记得母亲每年都到拥挤不堪的集市上,购买200多斤红薯,贮藏家里,以弥补家中口粮的不足。还有一件事记忆犹新,那时冰箱、电视机、电风扇等都是紧缺商品,由于家庭负担较重,外婆在农村长年卧床不起,甚至家中还没有一台黑白电视机。那时美国洛杉矶举办奥运会,电视正在转播中美女排决赛,我看比赛得到邻居家观看,当时收看奥运转播是台12英寸上海凯歌牌黑白电视机,那时电视机在院内为数不多,在我幼小心灵中,许下心愿,等将来经济条件生活好转,一定买上一台彩色电视机,供父母观看欣赏电视节目。

一晃20多年过去了,我家在2001年春节前搬进新居,父亲也接过来定居,安度晚年。新居近90平方米,结构合理,宽敞明亮,装饰简洁,厨房设施齐全,添置了厨房用具,既经济又实用。妻子经常眉舒目展地说:“现在厨房做饭的地方变宽敞了、方便了,不用像以前那样,在一个狭窄的地方做饭,让人心里焦急。”我听了这番话心里也乐在其中。搬进新居时,家里的电视机换了一茬又一茬,客厅里有21寸彩色电视机现已换成29寸数字高清电视。

改革开放30年,我家的确发生了显著变化,从一件件鲜活事例,我看到了国家综合国力得强大;看到了人民群众丰衣足食,得到更多实惠,生活更加殷实幸福;看到了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我内心默默地祝福:祖国明天会更加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我家房子的变迁

作者:茹忠善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日期:2008-10-24

家,每个人都拥有,它是我们生活的避风港。从住房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每个人或者家庭的生活经历以及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发展与变化。

我的家乡在山西省阳城县南部山区的一个小山村,那是一片贫瘠荒凉、有的地方还不长草的黄土地,山高坡陡,我的父辈们就是靠种那窄条条的山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饭的日子。

那时我们住的是个四合院,院里的楼上、楼下、角角落落都住着人,大概有十四户之多,人口将近50余口,占了整个生产队的三分之一。而属于我的家却是院子角落的一间小屋,面积大概十五平米左右,一扇一平米大的窗户除了安了一块二尺大的玻璃外,其余的糊着白纸。门对面放着半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窗户下面是一个大土炕连着一个土炉,外加锅碗瓢盆一应厨房用具,对面是一张简单的木扳床,门后面放着一个木柜,上面放着一个木箱子,这就是我家全部的家当。除了这些,房间里就只剩不到4平米的空地了。父母亲和我们兄妹三人就在这个贫苦的家里艰难的度日。

童年的我们是在灰土地里打闹、戏耍过来的,幼儿园的名字从来没有听说过,直到上一年级开始,才在村里的小学开始度过了学生生涯。那时的学校其实也就是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一个老师,几个年级在一块,采用的是复式教学,老师轮流给每个年级上课,没课的年级自学或者做作业。大人们在集体地里劳动挣工分。母亲白天在地里忙活,晚上还要在荒暗的煤油灯下纺线、织布,给我们做染料染成的衣服。新粗布衣服还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可以穿在身上显摆,平时都是穿着打了不知多少补丁的衣服。

那时的我,是多么希望能有个和别人家一样比较宽敞明亮的的大房子啊!

1982年,一场洪水把我们赖以生存的那间小房子冲跨了。虽然我们没了住房,但坏事也变成了好事。村里给我家重新划了修房的地方,政府也给了救济款,我们可以重打锣鼓新开张,修建属于自己的大房子了。在父母的辛苦操持和亲戚朋友、左临右舍乡亲们的帮助下,四间两室宽敞明亮的大瓦房终于建成了。虽然为了这项宏伟工程,我们一家省吃俭用还了几年帐,但是总算拥有了和别人一样的大房子,实现了我们兄妹最大的愿望,在家里各自拥有了一张属于自己的床铺。令我们兴奋的还有,这时我们这个小山村也通了电,用上了电灯,虽然只有一个小小的电灯泡,总是比那烟雾缭绕的煤油灯好多了。这些都很是让我们高兴了一阵子。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我们这个小山村,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土地承包到户,乡亲们在田间劳动的闲暇时间可以走出大山,外出打工挣钱,使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居住条件得以进一步改善。父亲也就是那时来到了县城一个单位打工。

九十年代初,我家在原来四间瓦房的基础上又修了六间,总算围成了一个小院,我们兄妹也拥有了属于各自的房子,不仅居住条件发生了变化,而且生活质量也发生了变化,组合家具、电视、音响等走进了我的家庭,陪伴我们多年的粗布衣服也成为了历史。

九十年代中期,我成家了,于是和妻子一起住在了她单位的两间宿舍,面积虽然不大,但尚可安身。不过伴随着女儿的降生,心里那短暂的安逸被打破了,我们需要属于自己的房子。于是几经拼搏,我们于2007年在县城购买了面积110多平米的三室一厅单元楼房,我和妻子很是知足,毕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虽然户型和面积还不是很尽人意,但是比起父母当年的境况,我们已经是富足有余了。

坐下来细细回忆,感触还是很多。虽然我们付出了艰辛和劳动创造出了美好的生活,但是我们最应该感谢的是我们的党和政府。从我家住房的变化看,我们生活的社会确实是在发生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使我这个农民家庭才有了今天的变化,从小房子到大瓦房又到单元楼房,从农村走到城市工作。这都应归功于党和政府,归功于和谐国家。国家兴旺家才兴旺,国家富强家才象样。

我家生活变化大

曹庆华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短短五年的时间,我们村从贫困走上富裕。要说起我家的变化,那可真是大啊!

五年前,我家的房子还是土坯房,由于家里穷,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找不到,门窗都是木头的,由于关闭不严,夏天的时候蚊蝇成群地从窗户缝往里挤,全家人整个晚上被蚊蝇叮咬,真让人吃不消;到了冬天,刺骨的寒风一个劲儿地往屋子里钻。在土炕上铺上厚厚的褥子,再盖上厚厚的棉被,有时候半夜也会被冻醒。

孩子们从省城的学校回家小住几天,都不敢大张旗鼓地改善生活,偶尔给吃上一顿饺子,就会令孩子们笑得合不拢嘴。就连我一直使用的那部手机,也是城里的兄弟淘汰下来的二手货。

也就在那年冬天,生活悄悄地发生了变化。村子里实行小额贷款,我家贷了两万元,搞起了养鸡场。第二年,家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由于妻子勤劳养鸡,又耕田犁地,一年下来就收入了五万多元,加上我上班的收入,就是七万多元。于是,我们翻盖了新房。新房子青砖绿瓦,干净整洁,孩子们在宽敞的院子里高兴得手舞足蹈。

随着养鸡场规模的扩大,我家又开始养殖母猪,并修建了沼气池取暖、照明、做饭,家里的电器设备一应俱全,就连我的手机也换成了二千多元的新货。日子像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今年秋天,随着业务量的加大,我家还购买了一辆农用五征三轮车,村子里也使用上了自来水,硬化了村村通道路,修建了文化娱乐广场,新农村建设的优越性真是日见成效,令人眉开眼笑啊!

现在,孩子们回家,我和妻子变着花样地做好吃的。每天早晨我们全家都会到村里的活动室附近跑步、跳绳、打拳。看着这巨大的变化,妻子感叹道:五年的时间,我们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丰富多彩的生活

我家生活的变迁

“爷爷进城挑箩筐,爸爸进城拉车忙,儿子进城随意逛。”这是一幅描绘三代人进城经历的漫画。虽是漫画,内容却毫不夸张,因为它体现的正是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是吗?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肯定地说它不夸张吗?看看我家“历史”你就明白啦!

“爷爷”

“爷爷”家至今还保留着一个已存三十几年的“宝贝‘—一台老式收音机。宝贝只是一台收音机?有点儿泄气吧?别看只是一台老掉牙的收音机,在爷爷心里,它可算得上一件珍品中的珍品了。

爷爷说,他苦干了五年才攒齐买这台收音机的钱,不可思议吧?在爷爷那个年代,能拥有这样的东西,已相当不简单了,以致爷爷一直视它为“命根儿”。有一次,我到爷爷家,发现家里没人,就情不自禁地玩起那宝贝。正当我玩得起劲儿时,爷爷出现了。只听“别动”,吓得我立马缩回了正在淘气的手。我以为平素最疼爱我的爷爷并不介意这等小事,谁知,从不打骂我的爷爷竟大声斥责起我来,“谁让你动哩?弄坏了咋办?”嗨,除了这一点儿爷爷哪都好。

“爸爸”

我家还存有一台黑白电视,知道怎么来的吗?千万别误解,它可不是爷爷的杰作,而是爸爸千辛万苦赚来的战利品。相当初爸妈结婚时,它可是家里最值钱的东西了。黑白电视的出现,让我们整个大家庭都感到无限荣耀,这就是物以稀为贵,那时,虽有一台相当不错的电视,但爸爸妈妈却一直不舍得看,因为电视太费电了。因此,只有在晚饭过后的一个小时内,电视才会在大家眼中放映。每当这个时刻,我们家的每个成员都沉浸在幸福,温馨之中。

“我们”

时光飞逝,转眼间已是21世纪了。我家大堂内放的已不再是黑色电视了,有的只是更先进的彩色电视。彩电的到来,使黑白电视已无人问津。

随着时间的消逝,我家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每天饭前饭后的这段时间内,我们一大家子就守在电视机前,尽观各地奇闻轶事,尽情地享受电视带给的欢乐,放松在电视的轻松愉悦之中

好了,这下知道我为什么说漫画内容不夸张了吧?就如我 家,从收音机到黑白电视,再到彩电,其间不正体现着我们家在不同时期的改变吗?

小家在不断变化,大家在不断变化。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到1952年的土地改革,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到2000年的总体小康,国家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革。为庆祝祖国取得辉煌,让我们在祖国60华诞之际,用我们最真诚的心为祖国欢呼!为祖国加油!愿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吃的变迁

中广网北京7月25日消息 30年来,我市城市居民家庭用于食品方面的消费经历了吃饱———吃好———讲营养和绿色保健食品的变化,对“吃”的消费越来越讲究。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8元,在全省11个市中居第一位。与震前1975年相比增长39.2倍,平均每年增长13.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4%;人均消费支出8622元,是30年前的39.7倍,平均每年增长13.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每年增长7.3%。我市城市居民基本达到小康,正在向以发展和享受为标志的富裕型生活迈进。

目前,城市居民食品消费呈现三大特点:

一、吃的新标准———吃的方法变了,恩格尔系数下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居民的消费支出日趋多样化,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呈下降的态势。抽样调查资料表明,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比重)1975年为1.2%,1985年为54.6%,1995年为50.2%,到2005年底的36.4%,比1975年降低24.8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标志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从1999年连续6年低于40%,按国际认定标准,已由小康型(40-49%)向富裕型(30-39%)的行列迈进,城市居民家庭将更多的钱用于住、行、教育、娱乐等其他方面的消费。与此同时,居民的精神文化消费也在逐步升温。

二、吃的新概念———绿色当了家,结构显变化。

过去吃东西讲究的是肉、鱼、蛋,这标志生活上了一个新台阶。时下,吃的又上了一个档次,居民要求吃好、吃精,注重营养,追求安全、健康。方便、营养、健康的绿色食品深受广大居民家庭的青睐,营养、无污染的食品已成为食品消费的主流。抽样调查资料表明,30年间居民食品消费中粮食消费逐渐减少,(上接第一版)副食品消费明显增加。2005年人均消费粮食81公斤,与震后10年的1985年相比减少51.1公斤,与震后20年的1995年相比减少8公斤。2005年人均消费肉类为32公斤,禽类6公斤,蛋类17公斤,干鲜瓜果类83公斤,与震后10年的1985年相比,分别增长77.8%、2.2倍、1.1倍和1.5倍。与震后20年的1995年相比,分别增长23.4%、25.5%、18.2%和35.7%。在粮食消费中,粗粮的消费有所增加。绿色无污染的蔬菜、各类瓜果及其制品更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蔬菜和干鲜瓜果已成为居民消费增长的亮点。人们从细粮到绿色五谷杂粮、绿色蔬菜、水果、野菜,从热衷于大鱼大肉到要注意吃出健康来,不能不让人感叹时代的进步和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食品消费中,人们更注重健康、安全的食品,对营养丰富、有利身体健康的食品青睐有加。受人们广泛欢迎的奶及奶制品因其含有大量的钙质和蛋白质,不但被摆上百姓的餐桌,更因其方便的包装成为旅游、休闲的餐饮佳品。

三、吃的新方式———在外餐饮成时尚,厨房餐桌社会化。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吃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居民有了更多的选择,普通老百姓的餐桌和厨房都逐渐社会化了。人们追求的是快乐和享受生活,而不愿意为家务所劳累。在食品消费上表现得更为突出,花钱买享受的消费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省时、省力、省心、卫生和方便快捷的食品得到了广大城市居民的欢迎。亲朋好友聚到饭店、酒家用餐或购买现成食品在家用餐已成为时尚。特别是逢年过节,各类饭店更是高朋满座,甚至要提前一二个月预定。还有一些家庭把厨师请回家,既保留了传统的家宴、节约了经费,又省去了自己动手的烦恼。据调查资料表明,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在外餐饮费用为542元,占食品消费支出的17.3%,是1985年的15倍,1995年的4.5倍。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市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四篇:改革开放征文

80后眼中的改革开放三十年

地铁由南到北,细微颠颤,待地铁冲出地面,恍若隔世。北郊、北仓还是北辰?或许叫北城更合适些吧。

在外求学的我,每次回家都能感受这片土地的变化,高大了,整洁了,宽阔了,舒适了,繁华了,娇媚了,北辰正在用一种超越的姿态不断完善着,不断生衍着。我每到一处,便不禁会被一些东西感动着,不禁为一些变化欣喜着,也不禁为北辰骄傲着。思想感情的潮水使我想把一切的东西,都告诉给我的朋友们。

翻阅历史,了解那段未曾经历的举步维艰。也看到这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繁华喧闹的现代小镇原先不过是满满的高粱,绿绿的稻田,辛勤劳作的农民,皮肤黝黑的少年。地铁到站,脚下的这片土地被人们自豪地称作“新家园”。

30年的积淀,让北辰富起来,美起来,亮起来,公路修起来,地铁开进来;让人们舞起来,乐起来。回首改革开放的历程,点点滴滴都能体现。

旧村旧城改造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从破瓦房到大高楼

如果说旧城是城市记忆保存最完整的地区,那么旧城改造便是城市生命的延续,梦想的放飞,灵魂的深远。

近几年北辰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区委、区政府从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出发,首先在环内启动了旧村改造工程。本着“以建促拆、先建后拆”的思路,“以人为本”的理念,规划建设了多处还迁住宅楼。拆迁后的群众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在新建的一处还迁住宅小区里,我见到一群在小区花园里乘凉聊天的老人,当问到这片整洁明亮的楼房时,老人们满意地说,“好!好!好!没想到老了老了,还能住进高楼,当上城里人了!”像这样的小区,在今天的北辰,不胜枚举。

自2005年至今,四年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惠民工程正在有条不紊的快速推进。昔日陈旧、破败的旧楼区经历着旧貌换新颜的历史性嬗变。通过旧村改造,改变了基础设施、生活配套设施落后和房屋密集、治安隐患多、环境脏乱差的状况。村民实现了安居乐业,城市化水平明显提升,成为奉献给当地群众的一份殷实厚礼。

房地产业蓬勃发展:从无到有,再到遍地开花

1991年到1997年全区共开发商品房13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98万平方米、公共服务设施34万平方米,现代城镇初具规模。经过积极争取,市政府批准将北辰区北运河两岸列入海河综合开发的一部分,极大地吸引了开发商前来投资。近几年,运河两岸的双街新家园、万源新城水郡、奥林匹克花园、都旺新城、大通绿岛等居住区拔地而起,配套完善的住宅小区着实让区内区外的买房人挑花了眼。

越来越多的市里人择居北辰,他们就是看中了北辰便捷的交通,优越的区位优势,广阔的发展前景,按照现在时髦的说法,北辰的房子,个个是高性价比。

在这期间北辰区更加强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力度,切实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及拆迁户的住房困难。加快商品房供应结构调整,提高普通商品住宅所占比重,限制开发别墅,高档公寓,私人会所等项目,使房地产市场面

向普通消费者,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昔日抱有疑虑的拆迁户们,现如今住在宽敞明亮的商品房里,终于舒展了眉头。

建房为广大人民群众着想,老百姓没了后顾之忧,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乡村公路发生历史巨变:颠簸小路变致富通途

“要想富,先修路”,展望30年农村道路硬化从1978年—2008年是一个从无到有,由满足生活到促进生产,从村主干路硬化到里巷胡同硬化的巨大转变、巨大进步。

改革开放初期,北辰区128个村,除所在地工厂所建的3条沥青路外,其余都是土路。赶上刮风下雨的天气,满村的灰土和泥泞,村民出行极不方便,特别是上学的孩子,走到学校时满身是泥,不知已经摔过多少跤了。

城里人每天上学走柏油路,上班走柏油路,逛街走柏油路,觉得稀松平常,却不知一条乡村公路可以给村民带来多大的便利,多少的幸福。1984年市政府拿出巨资建设乡村公路,历时5年,全区128个村,每个村与国干道连接都有一条沥青路,实现了“一村一路”,让那些村民们在晴天走得开心,夜里走得安心,雨天走得放心。

随着改革开放热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一村一路已不能满足农村的需要,而是迅速向一村多路和里巷硬化发展。到1999年时乡村公路累计已达到480㎞;胡同里巷的硬化率估计在70%左右,也就是说有70%的村民出行在硬化路上了。原先走马车、驴车的乡村公路现在开进了大汽车,出行的路又是致富的路,农民怎能不咧嘴嘿嘿乐!

2000年开始,农村迎来了乡村公路大发展时期,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和

养管力度,由此前的重建轻养到现在的建养并重,市、区财政从每年的几十万工程补贴款到现在的几百万补贴款,大大的提高了乡村公路的路网密度和通行能力。对于日益完善的乡村环境,村民一百个满意,他们还把农村新貌编成了顺口溜:“住宅装修像宾馆,家家都有大彩电;农民也有私家车,出门轮子跟着转;城镇相连一条线,建设小康我当先!”

打造宜居小城,城区绿化、公园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绿化覆盖率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1995年,北辰区绿地面积只有15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不足10%。新建成苍峰园、杨连弟公园、集贤公园,虽然只有3座,可农民仍旧为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公园而高兴。

到2000年,经过五年努力,北辰区绿地面积增长了2/3,但对于建设现代化小城镇来说,还有一定的差距。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一手抓经济,一手抓环境,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深知,只有环境好了,项目才能进来;只有经济和环境相协调,才能带动整个区地的跨越发展。“美容”工程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截止到2008年,北辰区共有绿地面积104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44%。

近几年来,北辰区又兴起建设村级公园和健身场地热潮,突出打造花园式小镇,共计建成村级公园70座,总面积20余万平方米。北辰区大张庄某村的村干部自豪地指着村委会旁边的公园说,“每天早晨,来这遛早锻炼的人可是不少,遛鸟,打太极,玩器械的,特别是老年人!咱们村环境好了,老头老太都愿意出来转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了一座新建成的开放式公园,高大的乔木和鲜艳的月季遥相呼应,标准的篮筐和平整的乒乓球案子让人蠢蠢欲动,不由得加入了全民健身的行列。

鸟枪换炮——旱厕到抽水马桶,农民如厕问题得到解决:

据说人的一生有两年时间是在厕所中度过的,可上厕所这件不起眼的小事,在天津乃至全国多数农村成为不少老百姓的大难题,厕所无顶、无门、无灯,无冲水;储粪池上无盖,蝇蛆爬行、臭味难当……一些与经济发展极不协调的“景致”,并不少见。北辰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农村改厕问题,加大推动力度,确保改厕一户,合格一户,群众满意一户。

几年来北辰区人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冲破阻力,在农村改厕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提高了农民的卫生意识,更提升了农民的卫生水平,改善了农村的卫生环境,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百姓的欢迎和支持。

北辰区2002年至2006年累计已完成全区户厕改造任务55957座,完成市下达的92.6%改造率的任务。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城市人的待遇。孙海麟副市长曾就北辰区户厕改造做出重要批示,他指出:“郊区各区县要学习北辰区的作法,把改厕、填埋坑塘、垃圾处理三件事落到实处。”

按照城市结构空间理论,城市演化被分为4阶段,即:城市膨胀阶段——市区蔓延阶段——城市向心体系(卫星城)阶段——城市连绵带阶段。而北辰正是一颗熠熠闪耀的新星,也必将带动一条夺人眼球的银河!

朋友们,当你们听到我娓娓道来的故事,有没有眼前一亮,心生向往?有没有同样骄傲,同样自豪?北辰的发展,只是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一个缩影,改革的30年,我们厚积薄发,开拓进取;开放的30年,我们与时俱进,万变瞬息。

2008年绝对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有太多的深刻记忆。天灾面前众志

成城,团结一致,紧紧相拥;奥运竞技场上万众一心,开心的笑,感动的泪。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强烈感受到,我们的祖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富强和辉煌。全世界都得承认,这头雄狮不在韬光养晦,他正在向世界展示他的锋芒和力量。我们如此热烈拥抱着变化和发展,让西方国家望尘莫及!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都该怀着感恩的心,赤诚的心,拼搏的心,进取的心,因为只有这样一颗年轻的心才能让我们的事业花团锦簇,蒸蒸日上!你和我都在被一股力量驱迫着,去开拓,去创造,再干30年,再变一个样!

第五篇:改革开放征文(本站推荐)

高歌新时代,我的中国梦

时间流逝,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四十周年的路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街上热闹非凡,公路上车水马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中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上了繁荣富强,世界文明之路。

四十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四十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2018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现在社会在提倡和谐,城乡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和谐凸显出了社会的发展,和谐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成果,和谐更表明了时代的特性,开放与开明。纵观世界,放眼国内,无处不体现这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巨变。工业、农业、交通、国防、教育、人民生活,衣、食、住、行处处展现迷人的风彩,让我们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以实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发展,我们从住平房到住高层单元楼,从无产到有产;餐饮多样化、穿着高档化、家庭电气化、出门机械化已是日常的节奏。我所在的地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区的面貌日新月异,一座座新建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鳞次栉比,路宽了,树多了,城靓了。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家里的摆设也发生了更大的变化:彩电、冰箱、电脑、电话、手机、电磁炉、太阳能热水器一应俱全。追昔抚今,感慨万千,我想,我家住房由平房到楼房,不正是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和祖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真实写照吗?我是幸运的,因为我生在了这个追梦的年代,并能将梦很快的转化为了现实,同时我有幸见证了历史的发展,人人都会有梦想,但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成真,但身在这个时代,我感觉很自豪,是时代的发展给了我梦想成真的机会,是梦想推动了时代的发展。人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梦想,现在的我们有个梦,梦想着“收入倍增计划”逐步落到实处,让所有中国人都圆了“住房梦”,住上宽敞舒适的房子,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真正实现“中国梦”。然而我们的社会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进步,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革命先辈的牺牲奉献。中国是一个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在这五千年中,曾经诞生了不知多少名有着红色基因,发誓杀敌报国的将领和军事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们以一颗红色的心,做着“红色”的事业。现在身处太平的环境里,我们仍然需要继承他们的“红色品质”,传承他们的“红色事业”!在我们的历史里有一位普通的红军叫做谢益先,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因体力不支,就样这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来还这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看了这个故事,心中无比的沉重啊!谢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宝贝”,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把自己的粮食给了那位母亲;每天,自己在饥饿中煎熬,也不愿连累队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询问那母子三人的情况,在得知“他们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对战友的深厚情谊,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们铭记在心中的“长征精神”。长征,对于我们新世纪的一代,或许已经太遥远了。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的惊心动魄,但这段历史,还是带给我们无数的深思。种种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去揣摩,去学习。当然,在新世纪,在我们学生中,这些“长征精神”,需要在学习中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做人处事中发扬,在一点一滴的成长道路上发扬,在为祖国的建设中发扬。我们要将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让这些瑰宝,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者。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凡而伟大的梦想,都有自己对未来的追求。虽然这一个个梦都十分渺小,但千千万万个人的梦想加起来,就汇成了一个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就是国的梦!有梦,就有未来!相信,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不懈努力,这一个个梦都将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下载电力企业改革开放30年大变迁征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力企业改革开放30年大变迁征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通讯方式的变迁5篇

    改革开放40年,也是我国科技飞速发展的40年,回顾往昔,从二十年前我参加工作到如今,我与家人联系方式经历了写信、发电报、BP机、固定电话,再到智能手机,可以说通讯工具的变迁,影响......

    改革开放40周年我的家乡公路变迁征文(5篇)

    改革开放40周年我的家乡公路变迁征文 我的故乡在xx省xx县,这里地形起伏大,具有“山高坡陡谷深”的特点,是一座真正的“山城”,因此高山成了阻碍我的家乡发展的一大因素,只有修好......

    改革开放前后交通工具的变迁

    交通工具的变迁 人们通常安步当车,下地干活、走亲戚,基本上是步行,我的长辈有不少人到25里外的束鹿县城(今辛集市区),也往往步行。偶尔富裕些的家庭有一辆旧自行车。曹文轩在小说......

    改革开放30年人民生活变迁的探讨

    列 原 著 期 中 作 业 院系:经济学院 年级:10级研 姓名:张宇(I201002121) 李倩(I201002115) 叶凤仙(I201002110)1 马 改革开放30年人民生活变迁的探讨 ----读《论粮食税》、《南......

    改革开放以来工商局的变迁

    基层工商执法工作取得质的飞跃 -----改革开放以来***工商局的变迁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西南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随着新西藏各项事业从一贫如洗的落后状态下欣欣向荣的发展起来,......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我家这40年---电视的变迁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范文大全 (可编辑) 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我家这40年---电视的变迁 来源 课 件 5 K j.o M 2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

    改革开放30年征文

    走进新时代 “承前启后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每当听到这首歌,我的心情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与振奋。是呀,我们现在走进了新时代,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

    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经济日报) 新合作化使农机化获革命性发展 □王鸿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机化经历了高—低—高的发展过程。前一个“高”,反映在广大农民和农业机械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