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残酷与信念
残酷与信念
——观《拯救大兵瑞恩》、《战马》有感
这两部电影的所展现的并不是相同的,但是他们也有相同的一面,那就是战争,提到战争我们的脑海里或许闪现出了许多的英雄的人物形象,或者被那些奋勇杀敌的士兵所震撼,或者是被他们的凝聚力所感动。例如我们小时候看的《小兵张噶》,《地道战》,《地雷战》,《闪闪的红星》等片子是百看不厌的。到后来,有了《大决战》系列,更是让人大呼过瘾。但是我们缺少考虑了一个必要的元素——残酷。
从我们的老祖宗们开始,历史、文化往往都是政治人物、英雄人物充当绝对的主角。在经典的古典战争名著《三国演义》中,如果从另一种层面考虑,这完全是部血腥的小说。在主人公们谈笑间墙垆灰飞湮灭的同时,是千万生灵的涂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六出祁山……哪一场不是数万甚至十万的死亡。记得有一段,诸葛亮把司马懿困在子午谷,放火烧,我相信诸葛的肠胃应该是很好,因为这根本就是一个人间的修罗场。在我们的古典文学中,从来没有一部是以一个士兵的角度来描写一场战争的。5000年的文化,大概也只留下了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来以慰人心吧。
在《拯救大兵瑞恩》中,曾经有过两次,战士临死时痛苦的喊着“妈妈!”,这大概是整部电影中最让人感动的镜头,在一个正常人临死时,想到的一定会是自己最亲的人。当然英雄在临死时总会喊出些伟大的口号的,如在我们的电影中,每一个战士都是英雄,因为他们临死时都会喊着“为了新中国,为了共产主义……”。中国的文化传统,与西方有着本质的差别,西方人从很早时就提出了“人”的概念,在他们心中人的生命、权利、财产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也正是“人性”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出现最多的大概是服从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忠、孝、仁、义,所有这些都是对别人的,自我这个概念,在传统文化中,是被摒弃的。就像中国军队中,士兵必须服从命令听指挥,没有“为什么”、“凭什么”这些概念。有了这种文化传统,我想就不难解释,电影中为了什么,什么献出生命言语了。
西方战争电影中也有英雄的存在,比如《拯救大兵瑞恩》中的上尉,但英雄只是电影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是一种群像的塑造,他们是从不同的士兵的角度来反映这场战争,在我们的《大决战》中,我们只看到了领导者的决胜千里,深谋远虑,与士兵同甘共苦,而战士们也都是一样的英勇无畏,最多也只能算是两个层面吧。《拯救大兵瑞恩》是由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指导,演绎了诺曼底登陆战的恢弘场面。在那血肉横飞的诺曼底战役中,整个奥马哈海滩都被战士的鲜血染红了。但是和这种场面有所不同的就是《战马》,在影片的结局相对是温馨的,夕阳下,马的主人和战马一同回家。
《战马》所演绎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场面乔伊是一批适合战斗的马,而对于耕地是一窍不通。但命运是残忍的,乔伊若不耕地,它就要被卖掉,而且主人家将面临破产,但这是乔伊的主人所不能容忍的。终于,一个下雨天,在主人家的孩子的努力下,乔伊做到了,虽然有受伤,但它没有退缩,它只知道耕地才会保住自己保住主人。这种任劳任怨不畏艰难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的,因此,此刻的乔伊是最美丽的。虽然最终乔伊还是没有逃过离开自己朋友的命运,但是乔伊并没有放弃,而自己的朋友艾伯特也参军了,就是为了找寻自己的乔伊,虽然中间的过程极度的困难与艰险,但是最终还是在一起了,并且他们又再一次的一起回到了家乡,此时的乔伊是最美的。
一个是残酷的,一个又是通过信念最终走在了一起,这就是战争,一方面它既是残酷的,但是战争本身又会掺杂着一些其他的成分,这里有坚持、是信念、是爱······,
第二篇:161教师体会-美与残酷
美与残酷
去年我过生日的那天,正忙着报一份材料,忙得晕头晕脑的,在办公室的那面书架有些蒙尘的档案袋里翻找有效的证件,抬头的瞬间就看到了抱着一束百合花在校园甬路走得摇曳多姿的漂亮女子。她的头发在早春的风里飘呀飘,修长的双腿每一步都是节奏韵律弹性,甚至是阳光。
我一眼就认出了她:“关荔荔!”“荔荔,2005年毕业的关荔荔。”
她那自信得甚至有几分任性的那份独特的气质感染了那一路的绿,一树的花。
她满面春风地闯进了我的办公室,就好像我们昨天刚刚分别,就好像我们从未分离。
“生日快乐!”她和她的花一起问候了我。
“把这丝巾戴上,我挑选了好久才令我满意,你必须喜欢。”荔荔的笑眼就像星星。我以为只有这个比喻是恰当的,星星般地明亮高远纯净甚至有点浩渺。
“你怎么知道我今天过生日?”
“我想知道就知道呗!”
“还是那个样子,不见老,挺好!”她打量着我,并给予温和的鼓励。
“荔荔,两年前我做了一个手术。荔荔,我好像不太健康,算是残疾人吗?”我充满期待又好像在等待她的安慰。
“太不算什么了.美丽就是残酷的。这你都不知道啊?对啦,老师,我去年刚刚又生了一个宝宝,是个男孩,又是剖腹产。”你看我还好吧!”
“当然啦!当然啦!”看着苗条而又充满青春气息的荔荔.我说,“你完全可充美少女并蒙混过关。”
“我女儿都四岁了。”荔荔不无得意,“其实有点儿小伤小病的真的没有什么?反倒会让我们更美丽。”
“怎么会?”我在心里想。
荔荔说:“其实你肯定猜不到,我也刚刚做了一个手术,甲状腺肿瘤,恶性的。”
“什么?!”我以为我是听错了。她小小的年纪,她一脸的青春与阳光。“别怕,别怕,不是说天妒红颜吗?像你我这么漂亮的人,患点儿小病挨上一刀,真的不算什么,只能让我们更美丽,不是相由心生吗?我们的气质里会多一份勇敢和淡定。”
“来,让我再仔细地看看我,这不是吗?你的手术部分地起到了外科美容手术的作用。看,抬头纹淡了,川字纹没有了,年轻了嘛!你再看看我。”说着,她优雅地转了一个圈。是呵,她的美丽中是多了一份说不出的迷人的风韵,那是她这个年龄的人所没有的。
我曾经以为自己很达观,我也被亲友赞叹为坚强勇敢,却不及眼前这个只有二十几岁的荔荔,她让我再一次审视我的病痛甚至生命。
“你还记得我们上中学的时候,你给我们讲的澳大利亚女作家考林
麦卡洛的小说《荆棘鸟》吗?我们都记得那个开头的寓言故事: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喉咙,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
年轻的时候读《荆棘鸟》一定都为这美丽而残酷的寓言而打动,所惊艳,所震撼。
是呵,那句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却被我遗忘,遗忘在岁月里,遗忘在匆匆的步履和红尘的琐事中,所有的经典都是用生命写就的:
“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
那天很戏剧很传奇,一个年轻人,一个我曾经的学生结结实实地给我上了一课。改变了我对病痛甚至活着的态度。
去年冬天去台湾,听导游讲宋美龄。竟意外地得知,这个美丽智慧优雅的第一夫人晚年竟得了令人痛苦难言的免疫系统疾病,严重的荨麻疹纠缠了她后半生。
总以为宋氏姐妹宛如仙女,集聪慧美貌财富权力长寿于一身,抗战时期蒋夫人在美国的极具煽动性的演讲震动了世界。宋美龄活了整整106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画精致的妆容,梳理及腰的长发。
宋美龄寿高106岁,横跨三个世纪,在中国近代女性中极为少见,历经三个世纪并且永远保持优雅。
而据过去曾经陪同宋美龄到白宫做客的孔令侃透露:“宋美龄到白宫做客,随身还带着丝绸床单,因为宋美龄患有荨麻疹与带状疱疹,会对棉织品过敏。”孔令侃还曾经以“痒起来的时候,一百只手抓都来不及。”
这种痛苦真的是难以想象,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宋美龄居然有这样的病史病历:
1905年在上海汉口路马克谛耶女子教会小学读书的时候得过一场很重的肺病甚至因体弱而辍学。
抗战时期在重庆就患上了严重的荨麻疹。
1974年宋美龄在美国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次年做了乳房切割手术,在躺在病榻上的蒋介石问宋美龄为什么不像往常一样每天探望他两次,他被告知,她去美国进行了一次简短的旅行。
不可想象的是如此优雅的女人做过两次乳腺癌切除手术。
在台北的士林官邸,我们看宋美龄的花园西式的,宁静的,宗教情结浓郁的,据说她吸烟,熬夜,喝浓咖啡,还有重大的众多的社交与应酬。
有着106岁高寿的宋美龄并非健康顺遂。
同样是在她80多岁时,阳明山的一场车祸,外科和骨科医生为她在受伤的头骨上加了钢钉和钢片,并且膝关节留下严重的疾病,终身疼痛难忍。
宋美龄跨越三个世纪的美丽的后面有着这样常人难以忍受的残酷。
而也许对于宋美龄来说最大的残酷是蒋介石去世后,与蒋经国的不睦使得她无法在台湾立足,孤身在美国地生活了十一年。
十一年,宋庆龄始终保持着她惯有的精神状态,乐观安静。
也许生命只有遇见险滩暗礁的时候才会绽放出迷人的美丽,也许生命只有跨越过险滩暗礁才会变得如此强大和美丽。
民国时期的宋史三姐妹,以她们的美丽智慧学养绚烂成神话和传说。而苦难病痛孤独„„人生诸多残酷又使得宋美龄的生命独特而芬芳。
看过冰凌花,开在冰雪中,以为它是硕大而强势的,而冰凌花却是以一抹娇艳的黄,含羞的笑,征服了冰雪,瞬间映照了万丈冰天。
美丽与残酷交映。
生老病死是人生无奈的缘与结。无忧无惧无喜地面对,要知道,这是我们的必答题。而保持生命的美丽是我们今生的责任。
第三篇:理想与信念
理想与信念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闲来无事买了本《明朝那些事儿》看,但一买来就被搁置在了一旁。我对这一类史书的兴趣远远不及我对小说的兴趣之高。理由很简单:小说好看。它有细腻的笔法和生动的情节,愈读之愈趣,而与枯燥无味的史书大相径庭。有一天,我闲来无事翻了这本书,马上为之所迷。
引用书中的一句话:“历史也可以写得很好看”,就足以表达我对这本书的赞美之情了。可以这么说,这是一本完美无瑕的书。它有史书所不及的细腻的情感,也有小说所不及的历史的翔实。这是一本很好的书,里面构造了一个丰富的时代:阿谀奉承、尔虞我诈、笑里藏刀,但其中也不乏有理想之希冀,信念之火花。各种情节犹如一阵阵古筝:时而波澜不惊,时而高山仰止,时而低回绵延;我的心也随之变化:时而平静,时而兴奋,时而悲哀。书是一个无声的世界,却因为思想的渐入而使之丰富。
但是思想是嘈杂的,怎样才能让它单纯呢? ——唯有理想与信念。在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一代枭雄朱元璋“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泱佯”的情殇,里面蕴含的,还有成为这个帝国之主的宏伟理想;我能体味到忠臣杨涟“雷霆雨露,莫非天恩,仁义一生,死于诏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的不朽誓言,里面有对正义和道统的信念。理想与信念,充斥在这个谜一般的朝代,但唯有这两样没有任何回报的东西,才能名垂青史,千古不朽。
有一个人同时做到了两样,他就是明朝第一首辅张居正。张居正,字太岳。小时十分聪慧,嘉靖二十六年中进士,改庶吉士。他很有抱负——当他看到墙内花天酒地的辽王和墙外贫寒落魄的流民时,他就坚定了这个信念。隆庆元年,四十三岁的他任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现在,他有能力去施展他的抱负了。万历六年,他推行一条鞭法和考成法,百姓为之欢颜,天下丰饶,仓粟充盈,可支十年有余。他做到了,他改变了这个帝国的命运。理想与信念,犹如一颗种子,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结果,直至死亡。
他是伟大的。我对他感到由衷的敬佩。
但是,你是否也应该拥有自己的理想与信念了呢? 猛然间发现自己懂得了许多。理想与信念不是一瞬间的泡沫,而是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去付诸实现的。比如读书,作为学生的我,读书自然是我的职责。理想犹如一条路,每个人选择的路都有所不同;信念便是评判每个人学习的标准。有人问我:“书那么多,还那么枯燥,为什么要读书呢?”我答:“书虽多,多读亦毕之;书虽厌,精读亦乐之。”这便是信念。杨涟明知生与死之间必定的抉择倾向,但他仍舍身取义。正如我们读书,明知书无尽头,但一旦有了报效祖国的信念,书,不过是小菜一碟罢了。
合上书,脑海中浮现出那一份属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微笑渐渐扬上了嘴角:这本书告诉我的太多太多,读毕,我已不再懵懂了!
第四篇:人性与信念 之一
人性与信念 之一
sxj2007-5-14 20:10:36
人生的价值,不只是在与人共享欢乐,而更在与人共享苦难。——蒋孝章 生活是一条艰苦的、荆棘丛生的路,要准备随时付出代价。不管多么艰苦,都不要中断你们对信念的追求。——宋嘉树
人生就是这样,需要在选择的过程中,有所经历、有所付出、有所积累。这样的人生能在生活的细节中体现出浑厚感,如同雪融汇流,虽平静但却深沉,没有奔腾咆哮的急张,没有怒发冲冠的悍然,却有慢条斯理、缓然释放之状的静水流深。——张亿
博观而取约,厚积而薄发。——苏轼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玄德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成功者不是被教育出来的,你只能帮助他发现自己。——伽利略 前途无休止,我们无法停下探索的脚步,而我们能够抵达的终点却是我们出发的起点。——艾略特
他有时可以非常严格地甚至残酷地要求自己,这一切都是为了他的理想和信念,为了可以得到更大的幸福和快乐。——W.詹姆斯
强者和人生的胜利者都要独立自主,能够自我决断和对自己负责。——W.詹姆斯
失败者无法真实地活着,因为他总是活在过去和未来的虚幻当中。——W.詹姆斯
人生的关键不在于你做什么,而在于你怎么做!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孔子
为已之学,学以至用。——孔子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已。——孔子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要知道,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正是在于他善于战胜自己的软弱。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即个体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人的生活并非是一种无奈,而是一种可以用自身主观努力去把握调控的。人的生活就是不断地将自身产生的种种精神意象,翻译在我们生命中的品格上。
一个对自我没有充分确认并且信念不坚定的人,不可能去主动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一个对自我没有认同和把握的人,不可能有自我进取、自我奋斗和自我实现。
铸造辉煌的要诀在于——选择能引导你成功的信念,舍弃会让你后退的信念。
信念是对于某事把握的一种感觉。
我们唯一能控制的是自己的头脑,如果我们不能控制它的话,别的力量应会左右它了„„——比尔·盖茨
忍耐是理智的选择,是成熟的表现。
“明天”是魔鬼的座右铭。——比尔·盖茨
聪明的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他们的损失而悲伤,支会很高兴地去想办法来弥补他们的创伤。——莎士比亚
许多不快的经历,我们是无法逃避的,也是无法选择的。我们只能接受已经存在的事实并做自我调整,抗拒不但会毁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使自己精神陷于崩溃。
凡做大事者,必须把自己贪恋速成的念头变成忍耐的品质,否则一旦遇到挫折,就是因丧失进取心而彻底绝望。——比尔·盖茨
直觉只有建立在经验、见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才是正确的。——比尔·盖茨
人有许多情感,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摆脱情感依赖,实现情感独立。——比尔·盖茨
其实人们不懂成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失败了也要学会自我肯定。——比
尔·盖茨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在成长和进步的时候,我们的自信心、喜悦之情和成就是一种拥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创造才能而产生的巨大活力。
不少人开始时没有钱,但他却能先用别人的钱建立信誉,然后买空卖空,大获其利。
随机应变就是从被动控制走向主动驾驭的思维和行为过程。
独辟蹊径,不仅能够使本来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而且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世界,找出创造成就的“捷径”。
“机遇”总是躲在暗处的,是每时每刻都在考验你的心智的,它什么时候光顾你是难以预测的。
我们都应对自己的环境、心态、工作性质及周围的人为因素有个明确的了解,适当调整自己的情绪,变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所有的人都有是习惯的产物,好的习惯主要是依赖于人的自我约束,或者说靠自我欲望的否定。——比尔·盖茨
弱者顺于环境,强者利用(改造)环境。——比尔·盖茨
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社会交换的过程。——霍曼斯
当人与人沟通时,要努力地使自己尽快适应对方的思维方式,这不是为了讨好对方,而是为了能与对方更好地交流。——比尔·盖茨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威廉·詹姆士 情商高才会给人稳重踏实的感觉,而这些感觉大多数来自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君子忧道不忧贫。
自然赋予我们人类一张嘴,两只耳朵,也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苏格拉底
面对日益剧增的社会压力,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反张力,让我们在生命中提升效率,缩短人生历程。——于丹
社会就像个金字塔,每个人赶走进来就意味着要做塔的基座。——于丹 社会结构转型就像一场核裂变:一方面它释放出无比巨大的热能,推动社
会前进;另一方面它也释放出大量的破坏性力量,它把人性中最疯狂、最丑陋的欲望释放了出来,使人类丧失理性。——夏学銮
幸福不等于财富的拥有,财富加德行才是幸福;幸福是善始善终的生活,财富多却中途夭折,谈不上幸福;中等财富是幸福的最好保证,财富过多过少极易招致灾祸。——梭伦
天才就是九十九分汗水加一分灵感,但这一分灵感恰恰是最重要的——爱迪生
自信的人积极性高,自尊心强,并且勇于冒险,自信使他们创造出更加超越自我的贡献。
一好遮百丑,一罪定终身。
Don’t ask what the country do for you.Just ask yourself what you can do for the country.——肯尼迪
一个人如果有本事就去改造环境,没有本事就去适应环境,又没办法改造,又没办法适应,那就只有接受淘汰。——毛泽东
通识教育:由文化素质教育演变而来,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首要目的是培养有责任感的人和公民,而与之相对应的专业教育则强调培养胜任某些职业的能力。
胜者王候,败者寇。
神秘,源于无知;神秘,又趋使人们执着探究。
“中国是全世界最需要心理医生的地方”,毕淑敏认为,中国现在的变化太快了,中国的积淀太深了,而生活越是紧张繁复,人越要清醒和冷静。很多人被忙乱的事物迷住了双眼,忘记了自己的长远目标究竟是什么,没有了方向感,遗失了理想。浑浑噩噩的生活让人丧失幸福感,这是最可怕的心理麻痹。——毕淑敏
一个人贫穷,主要是脑袋贫穷,拥有富有的思想就能够远离贫穷。
三“等”人——等下班、等薪水、等退休。
天下最廉价的东西——别人无知的意见。
透过“分享”的本能与人性中的善良、高贵的情操而完成的商业行为叫做网络式营销。
第五篇:理想与信念
理想与信念
人自诞生,脱离母体的那瞬间起,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鉴别于个体与个体的差异,除了个体外表的不同,更重要的就是思想与精神。
思想与信念,以意识形态流动于物质世界,必然产生诸多衍生物,而理想与信念,便是其中之二。
理想,从我们年幼意识形态尚未定型时,就是我们精神层面的很重要一部分。理想是我们对未来事物美好向往与希望,同时也可以是对某种事物最完美的境界的观念。理想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只要意识的存在,理想便存在。理想是一种追求,是活下去的一种源泉动力。有人说,世界上有很多人,没有了追求,没有理想,只想得过且过。这便说明理想于人的可有可无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在我有限的认知里,理想是人此刻到下一刻想做的,连接两点之间一种特殊媒介,只要一个“社会人”,他想要未来,那便存在理想。
至于信念,个人以为它有类似于理想的东西,它都可以给人一种力量,一种指向标作用,一种引导。但是信念,与理想也截然不同,理想必然存在于“社会人”的思想,而信念,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首先信念要求人们对于某种事物或者思想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经过自己的思维意识接收与反馈,才衍生出一直主观意识的信念。
信念建立在一定的基础,而理想,可以一定程度的凭空任意。信念是理想放大化的一种更加强烈的精神力量。人们可以质疑自己的理想,可能发生主观意识的转变,但是人们很少会转变自己的信念,信念于意识扎根,根深蒂固。信念被摧毁,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巨大打击,重者必然影响一生。理想与信念的结合,或者合理的讲,是理想上升到信念,则是一种精神的升华,拥有信念者,必然不远于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