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热点问答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3年04月04日
教育热点问答(12)加大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问:我国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后,进入到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均衡发展的新阶段。请问教育部今后将如何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答:今后一个时期,教育部将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切实把《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落到实处,抓住关键环节,破解热点难点。
教育部将推出一批通过建立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学区化管理、对口帮扶等措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典型,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委托有关机构开发丰富优质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供全国学校免费下载使用。加大对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以及薄弱环节、重点领域的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努力解决县镇“大校额”、“大班额”问题。改善教师资源的初次配置,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倾斜。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教师编制标准。合理配置各学科教师,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建立符合教育规律的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先把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减下来。帮助家长形成正确教育观念。完善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学生流动情况,切实防控义务教育学生辍学。规范招生办法,鼓励探索区域内小学和初中对口招生制度,提高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的比例,缓解部分大城市仍然存在的“择校热”问题。
问: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请问教育部将采取何种措施使他们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答: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人数拨付教育经费,对符合基本条件的随迁子女实行“全覆盖”。把关爱留守学生纳入社会管理创新范畴,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重视发展特殊教育,让残疾儿童受到特《中国教育报》2013年4月4日第1版别呵护。
第二篇:教育热点问答
教育热点问答(11)
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
2013年4月2日
问:近年来,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日益严重,请问教育部对此持何态度?
答:教育规划纲要和学前教育“国十条”明确提出,要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学前教育“小学化”背后有复杂的社会历史和现实原因,防止和纠正“小学化”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前教育机构、广大家长和全社会持续不断的共同努力。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保教工作指导,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加强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专业能力和素质。
问:教育部有何具体措施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答: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标本兼治,疏堵结合,大力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应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正面回答了幼儿阶段“学什么”、“怎么学”,家长和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提出了有效的教育途径与方法,指出了各种错误做法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危害,为幼儿园和家长提供了具体有效的指导。
还印发《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开展“小学化”专项治理。要求各地加强业务指导和动态监管,对学前教育“小学化”和小学违规举行入学考试问题进行督查整改。一方面,切实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不得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另一方面,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招生政策,依法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制度,严禁小学举办各种形式的考核、面试、测试等招生选拔考试。
同时,加大宣传,提升家长科学育儿能力。从2012年起,教育部将每年的5月20日至6月20日定为“学前教育宣传月”,在全国组织开展科学育儿宣传活动,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2012年,以“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为主题,通过开通科学育儿网站、播放公益宣传片和专家访谈节目、发放海报和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的教育理念,引导家长自觉抵制各种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进一步增强家长科学育儿的信心和能力。
教育热点问答(12)
加大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3年4月4日 问:我国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后,进入到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均衡发展的新阶段。请问教育部今后将如何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答:今后一个时期,教育部将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切实把《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落到实处,抓住关键环节,破解热点难点。
教育部将推出一批通过建立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学区化管理、对口帮扶等措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典型,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委托有关机构开发丰富优质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供全国学校免费下载使用。加大对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以及薄弱环节、重点领域的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努力解决县镇“大校额”、“大班额”问题。改善教师资源的初次配臵,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倾斜。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教师编制标准。合理配臵各学科教师,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建立符合教育规律的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先把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减下来。帮助家长形成正确教育观念。完善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学生流动情况,切实防控义务教育学生辍学。规范招生办法,鼓励探索区 域内小学和初中对口招生制度,提高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的比例,缓解部分大城市仍然存在的“择校热”问题。
问: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请问教育部将采取何种措施使他们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答: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人数拨付教育经费,对符合基本条件的随迁子女实行“全覆盖”。把关爱留守学生纳入社会管理创新范畴,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重视发展特殊教育,让残疾儿童受到特别呵护。
教育热点问答(13)2013年4月5日
多举措抓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问:2011年11月,国家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一年来,为组织实施好这项计划,教育部重点抓了哪几项工作?
答:国家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后,中央财政为国家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天提供3元营养膳食补助,每年投入资金约160亿元。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营养干预计划。
一年多来,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明确责任,全面部署,努力建设“德政工程”。教育部、财政部、国务院食安 办等16个部门,联合成立了全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试点省、试点县也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联动,层层落实责任。二是完善制度,规范操作,努力建设“放心工程”。制订印发了10个配套文件,对食品安全保障等多方面做了详细规定。三是推行公开,加强监督,努力建设“阳光工程”。各地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方案、进展情况、组织机构等做到主动公开;各级学生营养办都开设了举报电话、邮箱和微博,接受监督;2012年,全国学生营养办对中西部22个试点省份进行了一轮全面检查。
从2011年计划启动实施到2012年年底,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营养膳食补助资金191亿元,学校食堂建设资金约260亿元。国家试点覆盖了中西部22个省份的699个县、9.6万所学校,地方试点覆盖了13个省份的461个县、3.4万所学校,每天有3000万名农村学生享受营养膳食补助。总的看,一年多来,营养改善计划各项政策基本落实,工作推进平稳有序,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国际组织的广泛好评。
问:为继续顺利推进该项计划,教育部下一步将做好哪几项工作?
答:一是抓好政策落实。督促各地将学校食堂聘用人员工资、食品配送费用等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二是重视食品安全。督促各地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强化食品安全措施,严格落实体检、消毒、留样、陪餐等制度。三 是加强资金监管。建立健全实名制学籍管理系统,防止滞留、滞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加强对资金使用、大宗食品采购、供餐单位招标等环节的监管。四是搞好食堂建设。督促各地按时完成食堂建设规划的编制;争取2013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建设任务。五是坚持阳光操作。督促各地做好实施进展、资金使用、举报电话、电子信箱、供餐单位(个人)、政府采购项目等各个环节的公开公示;指导各地通过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政府网站等多种形式进行主动公开。
教育热点问答(14)2013年4月6日
职教人才培养改革取得新进展
问:近年来,国家加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力度越来越大,请问教育部出台了哪些重要文件?
答:重要文件有四类,一是突出类型教育特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起草《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规划(2012-2020年)》,编制中高职衔接三年行动计划,以推动中高职衔接为重点,整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构建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立交桥”。
二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研究起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守则》,联合开展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召开全国职业院校德育创新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座谈会,联合举办第九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深入宣传职业院校学生成长成才典型。
三是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重组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汇集各方面专家3000多人。与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联合召开行业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制定行业职业教育指导意见,与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印发《关于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试点工作的意见》,举办了13次全国性的产教对话活动,研究制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意见。
四是抓好基础工作,推进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印发《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研究制订高职专业设臵管理办法,开发建设职教专业设臵管理平台。制定中高职专业建设配套仪器设备配备标准。开发28个专业类近350门高职课程的教学资源库,改造升级400门国家级精品高职公开课程。
问:大家都知道普教有高考、职教有技能竞赛的说法,请介绍一下技能竞赛的开展情况。
答:办好技能竞赛是为了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教育部等23个部门联合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设臵比赛项目96个,设立了天津主赛场和10个省的分赛区,参赛选手超过1万人,更多的学生、学校参与大赛,从大赛获益。赛项由行业组织牵头设计,企业深度参与实施。为推动大赛制度化、专业化,指导组建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院校竞赛工作委员会。
问:去年教育部建立了职教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发布制度,请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答:2012年,教育部建立了职教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发布制度,集中动态反映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变化情况。已经发布的《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报告》、《2012〃发现高职》画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与发展报告》显示,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95%和87%,近3年高等职业教育为全国近850万家庭实现了高等教育学历“零”的突破。
教育热点问答(15)
“高教质量30条”促高教内涵式发展
2013年4月8日
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高教质量30条”)在贯彻落实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方面有哪些总要求?
答:一是稳定规模。今后要保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相对稳定,高等教育规模增量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及扩大民办教育和合作 办学。二是优化结构。通过调整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和类型结构,使各学科、各层次、各类型人才更好地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通过调整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促进不同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提高整体水平。三是强化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扶需、扶特,克服同质化倾向。各类高校要合理定位、各展所长,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四是注重创新。鼓励地方和高校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以及教育管理的创新。
问:系统部署和推进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主要落实在哪些工作上?
答:一是把人才培养作为提高质量的首要工作,巩固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深化本科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评估作为国家监控高等教育质量重要手段的作用。二是把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提高质量的根本出路,探索建立协同创新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高考改革,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推进试点学院综合改革,加大省级统筹力度。三是把教师队伍作为提高质量的根本保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完善教师的分类管理。四是把对外开放作为提高质量的重要途径,积极引进优质资源,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全面实施留学中国计划。问:国家层面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已经非常明确,还需要出台哪些政策形成合力?
答:要进一步推动各地各高校出台省级、校级配套的政策措施,形成政府、高校、社会共同提高质量、监督质量、保障质量的合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好各方面力量,整体提升区域内高校办学水平。各高校要切实履行好质量建设的主体责任,主要领导要集中精力抓质量,及时推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学校内部管理要全面服务于提高教育质量,落实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发挥好基层组织的重要作用。教育部将加强监督指导,对贯彻“高教质量30条”进行专项检查,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
教育热点问答(16)
稳步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
2013年4月12日
问:2012年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有哪些进展? 答:一是普通本科与高职分类考试录取改革取得新突破。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稳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知识+技能”考核办法,扩大中职对口招生、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和中高职贯通五年制招生录取规模,一些省市在高考中对高职考试科目、内容、录取等提出不同要求,录取新生约102万人,占高职招生总数的1/3。二是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90所试点高校,实际自主选拔录取2.45万名,占相关高校招生计划的5.6%,积极探索了创新人才选拔和人才综合评价方式。
三是促进教育公平迈出新步伐。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首次顺利实施国家扶贫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以本科一批为主的297所高校,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实际招生11752人,使贫困地区上一本人数较上年增加10%。
四是成立了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对高考等国家教育考试改革进行调查研究和咨询指导,提出决策意见或建议。
问:2013年高考,教育部将有什么考虑和举措? 答:教育部将会同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在推进高考改革方面抓五项工作:
一是研究确定高考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框架。
二是积极推进普通本科与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进一步扩大高职分类考试招生规模,研究出台职业技能拔尖人才或技能大赛获奖选手接受高等教育办法,逐步健全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和选拔要求的招生工作体系。
三是深化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进一步明晰试点定位、重视选拔质量、鼓励探索创新、加强规范指导。试点高校要合理确定学校招生专业、考试人数、笔试门数,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四是开展高校招生考试综合评价改革试点,在高考基础上逐步纳入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五是完善相关政策,优化计划结构,继续实施好国家扶贫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和免费师范生、农村定向免费医学生等招生计划。
教育热点问答(17)
进一步完善公开选拔高校校长工作
2013年4月15日
问:为做好公开选拔高校工作,教育部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答: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关于完善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的要求,继2011年公开选拔东北师范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校长试点工作之后,教育部于2012年底,又启动了公开选拔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三校校长工作。为做好这项工作,教育部事先专门召开公选校长工作座谈会,认真总结2011年公选校长试点工作,在充分肯定坚持党组领导、行家遴选、尊重民意、多维考评、差额比选等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对公选办法做了进一步修订完善。
问:目前所开展的公选,有哪些新的特点?
答:
一、报名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这次试点进一步改进了报名方式和报名时限,报名方式在个人自荐和组织推荐的基 础上,增加了3人以上联名举荐,报名时限由10天延长到20天,同时积极做好组织动员报名工作。
二、遴选委员会构成更加优化。遴选委员会始终在教育部党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主任由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担任。副主任除中组部、教育部、地方党委等高校干部主管部门代表外,注意选择与学校学科背景、行业特色相对应且办学层次较高的现任或离任中管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以及学术权威(院士)担任。选择其他委员时注意扩大参与面,除职位所在学校代表外,邀请更多任职时间长、工作业绩出色的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
三、更加凸显校长职位特点。在整个遴选过程中,遴选委员会始终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目标要求,着重考量人选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视野,对教育规律的掌握以及管理能力等情况。面试试题的内容更具针对性,更加贴近学校办学实际,注重考量人选的能力素质与学校学科特点、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契合度。
四、程序和操作更加严谨。整个遴选过程严格遵循公告公布的程序和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专门成立由中央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负责同志参与的监督组对公选全过程进行监督,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回避制度,面试试题由遴选委员会在面试当天抽签并经集体讨论确定,面试和面谈全程录像备查 等。遴选过程中的程序衔接更加合理、紧凑,同时在每个环节具体操作上更具人性化。
五、公选过程更加公开透明。为了积极回应社会关注,进一步加大了公开透明力度,主动邀请媒体记者现场旁听面试及后续单独采访,面试过程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电视直播。
教育热点问答⒅
切实用好管好教育经费
2013年4月18日
问:2012年落实4%目标有何举措?
答:为确保2012年实现4%目标,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联合成立了4%办公室,督促和指导各地落实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增加财政教育投入的重大政策措施。2012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初预算21984亿元,比2011年增加3397亿元(2011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18587亿元,占GDP的比例达到3.93%)。
问: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是如何使用的?
答:2012年在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使用安排上,优化了投入结构、强化了政策导向。一是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办学经费得到优先保障。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资金达到894亿元。在中央财政245亿元奖补资金的带动下,全国29个省份(含计划单列市)地方高校生均拨款水平将超过1.2万元。二是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156亿元支持发 展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实施范围扩大到中西部21个省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680个县。三是覆盖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各个教育阶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免费教科书范围进一步扩大,标准进一步提高。营养改善计划覆盖3000多万名农村学生。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学生。利用中央彩票公益金,补助22万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交通费等费用。新设立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奖励4.5万名在读研究生。四是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范围扩大到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年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西部2.7万元、中部2.4万元。中央和地方财政用于“国培计划”的补助经费翻了一番。五是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出台。教育部、财政部针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了指导性意见,在高校内部科研管理体制机制上取得了一定突破。
问:如何切实用好、管好教育经费?
答:用好教育经费,要围绕育人这个根本以及公平与质量两个重点,统筹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合理确定经费投入比例。在促进公平方面,要重点向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倾斜。在提高质量方面,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管好教育经费,一是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防范财务风险。二是加强监督检查,重大项目从设计、实施到验收,都要充分发挥财政检查、项目稽查、审计监督的作用。三是推进信息公开,保证教育经费从分配、使用到评估都在阳光下运行。四是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教育经费监管事务中心的作用,推进高校总会计师委派制度,建立中央预算内投资教育项目管理网络直报制度。教育部将把2013年作为“教育经费管理年”,促进经费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第三篇:工伤保险热点问答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工伤保险热点问答 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问:什么是工伤保险?
答:工伤保险也称职业伤害保险。工伤保险是通过社会统筹的办法,集中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建立工伤保险基金,对保险范围内的劳动者由于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后,提供医疗服务、生活保障、经济补偿、医疗和职业康复。为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的劳动者的供养亲属提供遗属抚恤等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问:哪些情形属于工伤?
答:《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主要包括:(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受到事故伤害的;(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作害的;(4)患职业病的;(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6)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问:哪些情形属于视同工伤?
答:《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应当认定为视同工伤的情形主要包括:(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3)职工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问:哪些情形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
工伤?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答:《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1)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2)醉酒导致伤亡的;(3)自残或
者自杀的。
问:《工伤保险条例》适用哪些单位?
答: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及有关规定,条例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1)我国境内的各类企业;(2)我国境内的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具体办法由劳动保障部会同人事、财政部门
制定。
问:工伤保险对企业有什么好处?
答:工伤保险对企业经营发展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工伤保险保--------------------------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护了企业和雇主,尤其是资金不足的小企业。因为工伤保险具有互助互济的特点,它统一筹措资金,分担风险,所以对于企业和雇主,尤其是资金紧张的企业,当遇上一个重大的工伤事故、需要支付大宗补偿费时,由工伤保险机构在社会范围内调剂基金进行支付,将弥补企业资金的不足,可以把工伤给企业和雇主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2)工伤保险有利于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伤保险通过与改善劳动条件、安全教育、防病防伤宣传、医疗康复等措施相结合,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减少工伤事故发生率,减少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
问:工伤职工在工伤保险上有哪些权
利?
答: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工伤职工享有下列权利:(1)依法获得工伤保险待遇,包括治疗康复待遇、伤残待遇或者工亡待遇;(2)了解单位和--------------------------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本人的参保情况。将单位的参保情况进行公示,是用人单位的一项法定义务,其目的是为了保障职工的参保知情权;(3)申请认定工伤。工伤定申请主体包括职工个人及其直系家属、用人单位、工会组织等;(4)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的申请主体包括职工个人及其直系亲属、用人单位等,而职工个人是重要的申请主体;(5)检举报告,包括对用人单位、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劳动保障部门等违反法律法规行为检举控告;(6)解决劳动和社会保险争议。根据争议性质的不同,职工可以通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或者仲裁与民事诉讼,解决工伤保险方面的争议,使自己的合法权益能够
获得保障。
问:用人单位在工伤保险上有哪些权
利?
答: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用人单位主要有以下权利:(1)用人单位参保--------------------------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后,在职工发生工伤伤害或患职业病时,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规定支付工伤待遇;(2)举报和监督的权利;(3)对工伤认定受理或者工伤认定不服的,有依法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问: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是什么?
答:《山西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试行办法》规定,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标准:五级伤残为36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33个月的本人工资,七级伤残为24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15个月的本人工资。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五级伤残为24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七级伤残为15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2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6个
月的本人工资。
工伤职工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以5年为基数每少1年递减10%。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或者办理退休手续的,不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张永东 晋鹏志
--------------------------精品
文档-------
第四篇: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热点问答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热点问答
《工商行政管理》半月刊2014年第5期
问:国务院刚刚公布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确定了怎样的目标和原则?
答:关于改革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处理好“宽进”与“严管”的关系,既要放松市场管制,把该放的权力放开放到位,又要强化市场监管,把该管的事务管住管好;处理好“效率”与“安全”的关系,既要提高市场准入效率,让市场主体便捷进入,又要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交易安全;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既要赋予市场主体更多自主权利,还权于市场主体、市场,又要强化市场主体信息公示,扩大社会监督,促进社会共治。关于改革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握便捷高效、规范统一、宽进严管的原则,将职能转变与改革创新、简政放权与加强监管结合起来,把这三个基本原则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改革的制度设计和探索实践中始终做到统筹兼顾。
问:新修订的《公司法》和国务院公布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对公司设立制度进行的核心调整是什么?
答:此次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并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根据新修订的《公司法》和《方案》,公司、公司股东(发起人)在注册资本管理方面增加了一系列权利:一是自主约定注册资本总额,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也就是说理论上可以“一元钱办公司”;二是自主约定公司设立时全体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也就是说理论上可以“零首付”;三是自主约定出资方式和货币出资比例,对于高科技、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业等创新型企业可以灵活出资,提高知识产权、实物、土地使用权等财产形式的出资比例,克服货币资金不足的困难;四是自主约定公司股东(发起人)缴足出资的出资期限,不再限制两年内出资到位,提高公司股东(发起人)资金使用效率。在登记注册环节,改革后,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在进行公司登记时,也无需提交验资报告。注册资本登记制度上述改革对于创业者而言,意味着注册公司“门槛”和创业成本最大限度的降低。
问: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是否是普遍适用于所有行业?
答:银行业金融机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和保险经纪人、直销企业、对外劳务合作企业、融资性担保公司、募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劳务派遣企业、典当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27个行业,仍然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这主要是考虑到一些特定行业由于行业自身和政府管理的特殊性,对其实缴注册资本的要求较高,特别是从国际上看,世界各国普遍对金融机构实施审慎监管,要求金融机构具备相当数量的实缴资本,以维护金融稳定。
问: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新版营业执照的版式有何变化?
答:新版营业执照对原执照版式进行调整,将工商部门登记的各类市场主体营业执照统一为一种版式,标题统一为“营业执照”,所有执照记载事项中修改或增
加“类型”一项。不同市场主体据其性质、组织形式或者是否具备法人资格,在记载事项“类型”一项中加以记载,以示区别。
问:新版营业执照在适应信用信息监管方面还有哪些创新?
答:将二维码技术应用于营业执照。二维码采用国际通用QR 码,记载注册号、记载事项名称及内容、登记机关、登记时期和企业信用信息网址等信息。用户通过智能手机扫描营业执照上的“二维码”标签,联网就能进入工商部门防伪查询页面,也可登录工商部门网站,输入防伪标识上的序列号,系统将显示防伪标识图片信息;对比营业执照防伪标识图片信息与网上显示信息是否一致,可进一步查询工商登记信息,再与营业执照登记信息比较,以此辨别营业执照真伪。在便利企业查询和辨别营业执照真伪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遏制伪造、变造营业执照等不法行为,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奠定信用信息监管基础。
问:改革后,面对全新的监管方式,基层监管人员在监管理念上应该如何转变? 答:“严管”,在监管主体上,不仅是市场监管部门的“严管”,而是按照审批与监管相适应的原则,强化行政许可审批部门的行业监管;在监管对象上,不再是重点对市场主体资格的监管,而是对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管;在监管手段上,要以行政处罚为主转变为以信用约束为主;在监管模式上,要从“网格化”、“巡查制”的全覆盖模式中解脱出来,逐步形成按照经济发展需要和行政资源配置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更加灵活多样的模式。改革后,登记事项的审查进一步放宽,对在登记中不审查的事项,在监管中以提供信息公示服务和信用手段来代替行政处罚手段,将“严管”的重点放在对商标、广告、专利、质量、食品安全、公平竞争等经营行为的监管,强化企业自律和社会共治,从而形成宽严适度、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问:实行认缴登记制后,是否还要对实缴资本进行监管?
答:一方面,实行认缴登记制,认缴出资是否缴纳,由公司章程约定,属于股东之间的义务,工商机关不再进行监管;另一方面,也有部分企业按照法律法规规定仍然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政府部门仍应履行出资监管职责。在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中列举了27类暂不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的行业,这部分企业的注册资本依然实行实缴制,因此,《公司法》与《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保留了对实缴注册资本的管理,两虚一逃主要针对这类企业违法行为依然进行监管。
问:改革后,在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简化的同时如何做好对住所的规范管理?
答:住所的规范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管理问题,涉及多个职能部门。一方面,市场主体要求放宽住所登记条件,根据其生产经营情况自主选择住所;另一方面,出于社会治理的需要,并非任何场所都可以注册为住所,例如注册登记的住所是违章建筑或危险建筑,就可能造成住所的合法性问题和严重的安全隐患;注册登记的住所是民用住宅的,经营者的经营活动可能扰乱邻里生活,造成民事纠纷。在目前的工商登记制度下,规划、环保、消防、卫生、建筑质量等许多管理功能被融入到市场主体的住所登记监管中,客观上导致各职能部门职责不清。《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中明确,赋予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以及本地
区管理的实际需要,对住所登记条件作出具体规定,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落实监管责任,保障经济社会秩序。工商部门根据投诉举报,依法处理市场主体登记住所(经营场所)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对于应当具备特定条件的住所(经营场所),或者利用非法建筑、擅自改变房屋用途等从事经营活动的,由规划、建设、国土、房屋管理、公安、环保等部门依法管理;涉及许可审批事项的,由负责许可审批的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监管。
问:注册资本制度改革后,股权不再作为登记事项,那么,外资产业目录中部分限制类行业对外商投资的股权比例有限制性的规定,比如,中方控股、中方相对控股,工商部门是否还要审查把关?又比如,股权转让不需要到工商机关进行登记只需要进行备案,备案时是否审查其审批手续?
答:实践中常有经审批机关审批后的章程,其审批文件上出现不符合产业政策股权要求的事项,对此,工商机关应查看章程,对不符合要求的要求其重新进行审批。
问:实行注册资本制度改革后,是否对外资出资进行监管?
答:实行注册资本制度改革后,工商部门将按照章程载明的期限对其出资行为进行监管,主要是通过抽查、举报投诉对外商投资企业出资情况进行监管,发现外商投资企业没有按照章程的规定履行出资义务,将依法进行查处,根据外商投资企业法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应当在审查批准机关核准的期限内未完成出资的,工商机关有权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罚和监督。
问:今年外资联合年检是否正常进行?外商投资企业常驻代表机构仍按照管理办法提交报告?
答:根据注册资本制度改革方案,外商投资其企业年检改为年报公示制度,联合年检不再进行。外商投资企业常驻代表机构仍按照管理办法提交报告,没有变化。
问:个体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执照是2011年启用的新版营业执照,各地还有存量这些存量执照的使用是否有过渡期?
答:考虑各地有一定存量,因此对于更换新版营业执照暂时还没有严格规定,但是过渡期不超过2015年2月28日。已经登记的个体工商户继续有效,个体工商户愿意更换新版营业执照,可以随时向工商部门申请更换营业执照,工商部门要依法进行办理。采取自愿原则,等新版营业执照应用一段时间后,再决定是否更换新版营业执照。目前个体户营业执照上的注册日期,主要指初次登记日期。
问:实行“先照后证”改革后,有基层工商干部提出,如果出现了大量有照但无证经营的问题,有基层工商干部提出,容易造成监管责任不明确,监管风险加大。对此,应该怎么做?
答:对此问题,一方面要高度重视,请地方党委政府做好部门协调,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加强部门协同监管;另一方面,要通过完善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强化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使用,加强对无证经营行为的信用约束。
问: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何开展年报工作?
答:关于个体商户的年报范围,还没有具体的规定,正在起草和调研。总体上要以便利化和不加重个体工商户的负担为原则。今年的年报进行顺延,但不少于6个月。所有的个体工商户的年报都要进行公示。
问:关于改革前设立的公司的实收资本及股东(发起人)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改革前属于登记事项的公司登记信息,是否进行公示? 答:在2014年2月28日前设立的公司的实收资本及股东(发起人)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改革前属于登记事项的公司登记信息,由公司登记机关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按最近一次登记的信息予以公示。
问:《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提出将构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体系作为“严格市场主体监管”的一条重要措施,构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答:从《方案》规定来看,构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体系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要完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强化市场主体主动公开相关信息的义务,以尽量减少交易、管理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制度层面为信息公开和信息共享提供法制保障。二是要建设主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运行,既立足于对市场主体信息的公示,又由于市场主体信用信息通过系统向全社会公示,起到了对主体披露信息的监督。因此,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是落实“宽进严格”最为重要的技术措施和保障手段,对于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的改革以至于整个工商登记制度的改革来说至关重要。
问:《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为什么明确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体系要以企业法人国家信息资源库为基础?
答:明确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体系要以企业法人国家信息资源库为基础,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搭建中央和省级两级信息平台。并要求加强公示系统管理,建立服务保障机制,为相关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服务。这种规划,既考虑到了我国国家法人库建设规划和建设成果,又充分体现了法人库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还考虑了各个管理部门既统一规范又各司其责,从而这一系统也成为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必将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从《方案》来看,登记机关通过系统公示各类市场主体的登记、备案、监管等信息;市场主体通过系统公示其报告、股东出资情况、获得资格资质等信息。系统通过数据共享,向有关政府部门或国家有关信息系统开放数据接口,各政府管理部门通过系统可以获取市场主体公示信息。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有效地扩大了市场主体信息的公示范围,方便了社会各方对市场主体信息的需求和查询,真正实现了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进而将对市场主体单一部门监管扩大为全社会共同监管。
问:市场准入放宽后,如何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企业自治?答:放宽注册资本等事项管制,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就是变企业对政府负责为企业对社会负责,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社会积极性,利用社会化监管来取代单纯的行政监管。尤其是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立起来后,公示范
围进一步扩大,企业相关信息更加透明,企业的各种失信行为将被如实披露,为社会公众、政府各管理部门、行业组织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评价和监督提供了机制保障,将对企业形成较强的信用激励和信用约束作用。因此,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公司股东(发起人)正确认识注册资本认缴的责任,理性作出认缴承诺,切实做到践诺守信。另一方面,企业要根据制度的变化健全自我管理机制,发挥企业内部独立董事、监事的监督作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诚信经营,否则就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第五篇:综合社会保险热点问答
综合社会保险热点问答
(一)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保障范围。
用人单位为招用的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参加综合社会保险后,其保障范围包括工伤补偿、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住院医疗费报销、老年补贴、失业补贴、女职工生育补贴、医疗个人账户
无用人单位的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参加综合社会保险后,其保障范围包括意外伤害(含非因工负伤)补偿、因病住院医疗费报销、老年补贴、女职工生育补贴、医疗个人账户。
(二)建筑行业综合社会保险开户所需资料
1、《***工程招标报告收讫通知书》;
2、《中标通知书》;
3、《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备案合同);
4、《中标文件》(实行2004、2009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的建设工程需出具该文件【商务标标书】)
5、填写《建筑施工企业综合保险开户申请表》,并加盖承包单位公章。
(三)用人单位综合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确定办法。
《成都市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暂行办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的实际收入情况按上一年成都市职工平均工资的60%、80%、100%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缴费基数。用人单位应按在该单位工作的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实际收入总和据实申报,按就近靠档的原则确定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缴纳综合社会保险费的缴费基数。
(四)单位职工补缴综合社会保险手续
单位提供补缴综合社会保险的情况说明,填写《综合社会保险人员增加表》报社保经办机构综合保险业务办理窗口同意后,方可补缴欠费。
(五)老年补贴领取手续 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且缴费满1年的,本人凭《成都市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卡》、身份证到办理综合社会保险登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领取老年补贴。
(六)综合社会保险转移至本地城镇职工基本保险手续
1、填写《成都市综合社会保险人员减少表》,并加盖单位公章,报社保经办机构综合社会保险业务办理窗口同意后,办理人员减少手续。
2、填写《成都市社会保险人员增加表》,并加盖单位公章,报社保经办机构综合社会保险业务办理窗口同意后,办理人员增加手续。
(七)本地城镇职工基本保险转移至综合社会保险手续
1、向社保经办机构基本保险业务办理窗口提交转移人员的户籍材料,并填写《成都市社会保险人员减少表》后、再办理人员减少手续。
2、向社保经办机构综合社会保险业务办理窗口提交转移人员的户籍材料,并填写《成都市社会保险人员增加表》后,再办理人员增加手续。
(八)建筑行业综合社会保险缴费及待遇享受。
建筑行业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费按上一年我市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费率为4%。享受工伤补偿、住院医疗费报销两项待遇。
(九)综合社会保险住院医疗费用报销
1、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在参加综合保险并按时、足额缴费满6个月后的缴费期间,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医疗费,应先由用人单位或职工本人全额垫付,经社保经办机构确认符合规定后,由社保经办机构或其委托的商业保险公司按《成都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市政府第154号令)规定执行,国外及港、澳、台地区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不予报销。
2、综合保险参保人员因病住院的,医疗终结后,由参保者本人凭《综合社会保险卡》、身份证、出院证明、住院医疗费发票、费用清单、相关的检查报告等资料申请住院医疗费报销。(注:单位办理还需:用人单位介绍信和经办人身份证;其他人代办还需本人委托书和代办人身份证。)
3、参保人员患病住院或非因公负伤发生的住院医疗,应在入院24小时内拨打电话95519备案。参加建筑行业综合社会保险备案电话028-83399696。在医疗期结束后,将报销资料带到社保经办机构指定的地点报销。
(十)综合社会保险住院医疗的起付标准及最高支付限额。
综合社会保险住院医疗的起付标准是按医院级别确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含乡镇卫生院)160元;一级医院200元;二级医院400元;三级医院800元。一个自然内的医疗费累计不超过上一年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6倍。
(十一)综合社会保险发生在异地的住院医疗能否报销?
因工作、居住等原因在异地社保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医疗费用可以报销。
(十二)综合社会保险参保男职工及其配偶能否享受女职工生育补贴?
综合社会保险的女职工生育补贴待遇只有参保女职工本人可以享受。参保女职工生育第二胎的,只要有生育指标同样可以享受女职工生育补贴待遇。
(十三)欠费补缴、参保补缴及欠缴综合保险费的处理
1、属于欠费补缴、参保补缴及欠缴综合保险费的,社保经办机构或其委托的商业保险公司不支付综合保险工伤补偿待遇,相应费用由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相关规定承担。
2、欠缴综合保险费时间未超过3个月的(不含3个月),补缴综合保险费后,可享受住院医疗费报销,欠缴时间超过3个月的(含3个月),恢复缴费后,欠费补缴及欠缴综合保险费期间发生的住院医疗费,不予报销。
3、单位未按规定缴纳综合保险费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及利息外,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拒不缴纳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4、政府批准的停产整顿单位在征得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同意后,由法人同工会组织一起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缓缴报告。批准缓缴的,缓缴期内免收滞纳金,缓缴期满后应及时补足(含利息)。
(十四)什么是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是国家工伤保险机构为因工致残被鉴定为1级至10级的企业职工,为补偿其受伤时的工资收入损失,按工资的一定比例一次性发放的补偿金。
(十五)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的范围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第二条明确规定: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是指该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
本规定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其中,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包括遗腹子女;本规定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本规定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十六)综合社会保险卡
1、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可以持卡在社保经办机构综合社会保险窗口的计算机查询系统中查询本人参加综合保险的基础资料,凭卡办理工伤补偿或意外伤害补偿、住院医疗费报销、老年补贴的领取或老年补贴个人帐户累计储存额的退还手续。
2、综合保险参保人员凭《综合社会保险卡》在社保定点药店或社保定点医疗机构刷卡购买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内的药品。购药时,刷卡金额与现金购药的药价应当一致,如遇到药店内刷卡与现金购药价不一致时,可要求该药店做出解释或向社保经办机构投诉。
3、综合保险参保人员应保管好医疗个人账户密码,需要变更密码时,可在社保经办机构或社保定点药店进行修改。
4、参保人员如遗失或损坏《综合社会保险卡》,须及时凭身份证到办理综合保险登记的社保经办机构办理挂失或补办手续,同时办理新的《综合社会保险卡》。社保经办机构在接受挂失或补办申请的7个工作日内为参保人员补发新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