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南大学2013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协议书---农学部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协议书
指 导教 师:,以下简称甲方;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已方;培
养单位: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丙方
三方自愿达成以下协议:
一、同学(乙方)被(丙方)录取为专业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教授(甲
方)。
二、甲方在指导乙方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严格履行导师职责,按培养要求指导
乙方完成博士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引导乙方参与科研项目并对乙方科研的顺利开展进行资助。
三、乙方要保证至少有一年半以上的时间在校学习,从事科研活动,并按培养
方案规定修满学分,完成博士研究生培养环节。
四、乙方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符合以下要求,达到博士学位水平,且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丙方授予乙方博士学位。
1、硕博连读拟录取博士研究生在读博士期间原则上应公开发表2篇SCI论文或
1篇影响因子为2.0及以上的SCI论文;
2、公开招考拟录取博士研究生在读博士期间应公开发表2篇A1类学术论文或
1篇SCI论文;
3、拟录取的少民骨干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应符合《西南大学授予博士
学位学术成果要求管理规定(修订稿)》的要求。
四、乙方在校期间必须自觉遵守甲方的各项规章制度,刻苦学习,创新研究,争做优秀博士研究生。
五、丙方按照国家政策和学校有关规定,为甲方和乙方提供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有关服务。
六、公考招考拟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入学前未获得硕士学位者取消入学资格。
七、乙方被甲方确定录取后,乙方不得再报考其他招生单位的博士研究生、申
请出国攻读博士学位或以其他方式就业。
八、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保存一份,自三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签字盖章)乙方(签字盖章)丙方(签字盖章)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第二篇:自筹经费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协议书
郑州大学自筹经费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协议书
郑州大学研究生院(简称甲方):
研 究 生(简称乙方):
一、乙方通过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符合甲方博士研究生录取要求,甲方同意录取乙方为专业自筹经费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由甲方发出,培养工作由甲方负责。
二、乙方应确保在学期间全日制脱产生学习,如不能保证全日制脱产学习,甲方有权终止培养。
三、学习时间:甲方实行以四年为基础的弹性学制(4-6年)。
四、培养要求:甲方按照本学科、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培养。
五、学费:
1、学费按照河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审批的标准执行。
2、乙方须于每学年开学后第一周内缴纳当年学费。
3、学习期间如因休学、退学、开除学籍或其他原因中止学习,甲方不再退还乙方已支付的学费。
六、乙方在甲方学习期间,其工资关系如不转入甲方,则不享受甲方提供的博士研究生助研奖学金。
七、就业:在国家政策时限范围内,按照河南省毕业生调配部门当年就业政策办理相关手续。
八、甲、乙双方应按本协议规定执行,如不执行本协议,由当事方承担全部责任。
九、本协议内容如与国家有关规定相抵触,经双方协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修订。
十、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章:乙方签字:导师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第三篇:定向培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协议书
定向培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协议书
湖北大学(甲方)根据教育部研究生招生录取有关规定和初试、复试成绩,决定 录取(乙方)为学院专业定向培养类别的博士研究生。由甲方负责为单位(丙方)定向培养,学制三年。为维护各方利益,现制定如下协议,共同遵守。
一、培养单位(甲方)在协议书有效期内应承担的责任:
1、定向培养博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在学习期间,乙方按培养计划的规定,完成课程和必修环节的学习,完成毕业(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甲方按照专业培养方案对乙方进行培养,并按甲方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甲方给达到条件的乙方颁发毕业证书并按有关规定授予相应学位。
2、定向培养博士研究生录取后不转工资、户口关系和人事档案;
3、乙方在校期间除不享受普通奖学金及公费医疗外,其他均与计划内录取博士研究生享受同等待遇;
4、乙方毕业后负责交给丙方分配使用。
二、乙方在协议书有效期内应承担的责任:
1、定向培养博士研究生被录取后,不需转人事档案,户口和工资关系;
2、乙方在校学习期间,应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若有违反均按《湖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条例》处理;
3、乙方认真学习,按照培养单位(甲方)要求完成学业,毕业后由定向单位(丙方)负责安排工作;
4、乙方按照学校规定交纳住宿费、入学新生体检费等。
三、丙方在协议书有效期内应承担的责任:
1、按照丙方规定,丙方给乙方发放工资以及报销相关费用;
2、乙方因某种原因不能继续学习时,应妥善安排其工作;
3、应关心乙方在读期间的思想和学习情况,协助甲方做好对乙方的培养和管理工作。
四、本协议经三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有效期至乙方毕业时止。如乙方因各种原因未能入学,该协议自动废止。本协议书一式三份,三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效力。
甲方(公章):乙方:(签名)丙方(公章):湖北大学负责人签字: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通信地址:通信地址:通信地址: 湖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编: 430062邮编:邮 编: 联系电话:027-88663060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第四篇:重庆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规定
重庆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规定
(2005年7月修订)
一、培养目标
1.能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有较强的事业心、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在获得硕士学位的基础上,向深、广、博方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习年限
全日制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5年,与国外联合培养的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得因出国学习而延长。其中课程学习一年内完成,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两年。
博士生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如确因论文完成有困难或其它特殊原因需要延长修业年限者,需由本人提前三个月提出报告,导师签署意见,经学院主管院长同意报研究生院分管院长批准可适当延长。在延长学习期间,学校停发相关经费。
三、课程学习的学分要求
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并根据各专业(学科)博士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学位论文的需要和个人特点,继续安排学习一些有关课程,在拓宽基础、加深专业、掌握科学前沿的基础上学会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方法并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博士生通过学位课程学习、听学术讲座和参加教学或科研实践至少应取得16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必需通过考试至少取得12学分,在整个学习期间听8个以上的学术报告记2个学分(其中必须包括研究生论文期间由研究生本人至少一次1小时左右的公开学术报告,但不含本人所作的开题报告),参加教学或科研实践取得2学分。
四、博士学位课程安排及考试 博士学位课程考试的科目为: a)马列理论课,2学分,必修课
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指导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通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对科学研究一般方法及规律性的认识。目前开设的课程是《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科学技术》。在自学马克思主义有关著作和选读有关代表作的基础上,进行专题研究并听讲授,撰写课程论文,通过学位课程考试。
b)第一外国语,计3学分,必修课。
要求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听说力,并通过学位课程考试。
c)第二外国语不计学分,其教学要求与硕士生二外相同。博士生的第二外国语语种由导师根据专业需要确定。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语种者必须选修英语,不计学分,但为必修课。第一外语为英语者,其第二外语为任选课。
d)基础理论和专业课,一般3门,计7学分必修课。
该类课程的设置应在硕士学位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注重综合性、前沿性和交叉性。课程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拓宽专业基础需要的基础理论和实验课;二是为进入学科前沿或结合研究课题需要的理论专著、文献专题等课程;三是适应学科交叉,需要的有关跨学科的课程,并注意解决好博士生和硕士生阶段学位课程的衔接和区别。如确因学科发展需要,可在本学科(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之外另选1门研究方向学位课。
对于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考入的博士生,必须补修本学科、专业硕士生的学位课程(基础理论课及专业课)。具体要求是:无硕士学位者,不少于3门;有硕士学位者,1-3门,具体门数由导师确定。
博士生的课程学习应根据各学科、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的规定,由指导教师决定,且须在培养计划中明确规定课程的名称、学时学分、安排学习的学年学期。
课程学习方式以自学为主,也可采取讲授、课堂讨论、作学术报告、交读书笔记、小论文等多种形式。必须注重实效,健全考核制度。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考试范围为本学科培养基本要求中所规定的博士生在本门学科和必需的相关学科上应掌握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等。
博士生在单科课程结束时,需进行随堂考试,可不组织考试委员会。但在课程学习全部结束时,必须举行学科综合考试。
为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活跃学术气氛,博士生在整个学习期间,必须听取有关学科的专家、学者的学术的报告、学术讲座至少8个,并写50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填入记录册《重庆大学研究生听取学术报告记录册》。博士生的指导教师在研究生提交毕业答辩论文时,要对记录册进行审查,写评审意见,合格者记2学分,并以5级记分评定成绩。研究生工作秘书将学分和成绩记入研究生登记表成绩栏和研究生答辩的相应表格,作为博士生的必修学分。
博士生所修研究生公共基础理论课,由研究生院统一排课。所修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含到其它学院选修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由博士生所在学院自行安排。各学科专业应提倡并鼓励在全校范围内或校外选课。博士生到其它学院选修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所需经费,按《重庆大学关于研究生跨院(系)选修课程收费标准的规定》执行,到校外单位选修研究生课程,需报告研究生院,其所需经费由博士生所在院系与开课单位协商解决。
由于研究课题的需要,经导师和学院院长同意,博士生进校后可以先做课题,后进行课程学习,但应在二年级下期修完学位课程的12个学分。
五、综合考试
综合考试是在博士生课程全部结束后,学位论文开始之前对博士生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是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1)审核博士生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课程考试成绩。特别注意基础外语及专业外语的掌握情况,要求有必要的外语笔试和口试。(2)考核博士生对本学科研究领域的了解情况。要求博士生在阅读80至100篇有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研究方向作出文献综述。综述应对本学科相关领域的近期国内外研究动态,包括这些领域的主要进展、前沿课题及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等给出详尽的介绍。
(3)考核博士生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科研素质以及科研作风;考察其政治思想表现、学习和工作态度等。
综合考试是开题报告的必要准备,可以结合开题报告进行,但两者是培养过程中的不同环节,不能相互替代。
综合考试由学院指定三至五名本学科和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的考试委员会组织。考试委员会设考试委员会主席1人主持考试工作。指导该生的博士生导师可以参加考试委员会,但不得担任负责人。对同一学科同一届的博士生,综合考试小组的成员应基本固定,以便对博士生情况及考试结果有所比较。
综合考试应在入学后第三个学期结束前完成。考试小组应在综合考试的一个月前通知博士生考试的时间,以便其作好准备。为确保博士生在后阶段能集中精力于学位论文工作,综合考试一般不予推迟。
考试委员会根据综合考试和博士生平时学习情况作出综合评定。要对考生的考试成绩写出简要评语并打分(以五级计分制记)。综合考试的试题、答卷、记录、评语、成绩书面报告交学院研究生秘书存入博士生学习档案。
凡综合考试未通过者,可在半年内申请重考一次,(最迟不得超过第四学期),仍未通过者,终止论文工作,按硕士生身份安排就业。
六、中期考核
博士生中期考核参见《重庆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规定》。
七、实践环节
博士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200学时的教学实践环节或科研实践环节,记2学分。具体要求见《重庆大学研究生参加实践及担任三助工作的若干规定》第一至五条。
八、学位论文
进行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对博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博士生创新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和个人培养计划的安排,认真组织博士生参加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工作,参加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术活动以及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博士生应选择学科前沿领域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研究课题应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先进性,应该强调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省部级以上的重点科研项目等相结合。
博士生从事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少于两年。
博士生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点标志,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博士生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5万字。博士生学位论文正文应用中文书写,用其它国文字书写的论文可作副本。
博士学位论文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应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科技发展或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并能够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能力,反映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博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要能够通过专家鉴定认可,达到在国内外重要杂志上正式发表的水平。学位论文要求做到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数据真实可靠、计算正确、图表清晰、层次分明、文字简练。学位论文应包括:
(1)综述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国内外研究动态,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途径以及本人做出的贡献;
(2)说明采用的实验方法、试验装置和计算方法,并对整理和处理的数据进行理论分析与讨论;
(3)对所得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看法和建议;
(4)给出所有的公式、计算程序说明、列出必要的原始数据以及所引用的文献资料;
(5)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必须明确提出,与别人合作的部分应说明本人的具体工作。
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认为达到要求:
(1)在自己从事的研究领域发现有价值的新现象、新规律、新理论或对已有现象、规律、理论有新解释和新证明,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熟悉自己从事的研究方向、国内外研究的最新动态,改进和发展最新的研究成果,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3))从事国际上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的研究,国内尚无人系统研究,而又能将新的研究方向系统化,有自己的新的理论框架,并取得了新的进展。
(4)对自己从事的课题在设计与实验方法、实验技术上有较重大的创造和突破。
(5)提出具有较高水平的新工艺方法,在生产中获得重要经济效益。(6)创造性地运用现有知识,解决前人未曾解决过的科学技术或工程技术的关键性问题。
(7)对于一个规模较大的工程论证,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得到专家认可,并通过实施。
原则上,要求博士生论文工作必须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开题报告(选题、查新,并作开题报告),论文工作中期检查(论文工作阶段性检查)、论文预答辩、答辩申请、送评及论文答辩。
1.开题报告
博士生一般应在第二学期结束时、最迟在第三学期内通过综合考试后进行开题报告并上网提交。开题报告字数不少于5000字。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1)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
(2)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4)课题的创新性;
(5)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
(6)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7)研究经费预算计划和经费落实情况。为了加强学位论文选题的科学性和社会评价,保证学位论文的先进性和前沿性,避免重复已有的工作,要求博士生进行开题查新,查新方式及所用数据库可由各学科根据研究方向特点确定。凡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以上的重点科研项目等相结合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可免于开题查新。
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必须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学科负责人或导师(指导小组负责人)组织3—5位相关学科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专家中博士生导师的比例不低于50%,同时要求有近5年内在本研究方向获得博士学位的专家参加。
博士生在开题报告会上应就所选课题进行详细报告,导师可作必要的解释和说明。专家对课题的创新性和可行性进行重点论证,同时就课题的研究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开题报告和专家论证意见存档于学院(系)并作为博士生论文中期检查和博士论文预答辩的必备材料。
2.论文中期检查
博士生一般应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的一年左右进行论文中期检查。对论文工作进行阶段性检查总结,阐述已完成的论文工作内容和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包括所完成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以及所获得的结论,特别要对阶段性工作中已完成且与开题报告内容中不相符的部分进行重点说明,对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需继续完成的研究内容进行论证,同时介绍论文发表情况并制定与研究课题有关的论文发表计划和拟发表论文内容。
博士生的论文中期检查报告必须以书面的形式递交给所属学科,导师对该生的论文中期检查报告给出评语,评语应包括对该生已有工作的评价,特别是计划完成情况、该生的表现、以及对后续工作的估计。
各学科应组织有导师或指导小组负责人参加的3—5人的论文中期检查小组对本学科的博士生论文中期检查进行评估,其形式可结合研究生的学术讨论或专题研究报告会进行。
考核小组根据博士生论文中期检查报告和导师评价,对博士生学位论文的阶段性工作进行评价。学位论文阶段性工作的评价可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档。
对于论文中期检查评价优秀者,可推荐申请博士生学位论文奖励基金,对于论文阶段性工作不合格者,考核小组应提出整改方向,并在半年后再次进行论文中期检查,如再次检查的结果仍不合格,可建议中断该博士生的培养,由所在学院(系)上报研究生院。
3.预答辩
博士学位论文的预答辩是在完成所有预定的论文工作内容并撰写学位论文初稿之后、博士学位论文定稿之前的一次重要的集体指导过程,对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博士学位论文内容,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位论文预答辩一般安排在论文中期检查合格之后,学位论文正式答辩之前的3个月内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应该公开举行。由博士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后,由学科组织,聘请5位相关学科专家组成预答辩小组,设一名预答辩负责人(博士生本人导师不作答辩委员,但必须列席参加)。应该尽量让参加开题及中期检查的专家成为预答辩小组成员。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的十天左右,博士生必须将打印的学位论文初稿以及开题报告、专家的开题论证意见、学位论文中期工作总结报告、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的评价和建议等提交预答辩小组成员审阅。
学位论文预答辩由预答辩负责人主持,博士生除详细介绍论文的全部内容外,必须重点对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学位论文中的关键性结论进行论证,导师应该对博士生的研究情况作全面介绍。
预答辩小组成员应结合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学位论文中期总结报告等材料,对学位论文初稿进行质疑,对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学术水平以及学位论文完成的工作量、学位论文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立论依据、研究成果、关键性结论等以无记名方式作出评价,特别是应坚持创新性一票否决制度。
预答辩小组在学位论文预答辩结束后作出合格、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等三种结论,并报学院备案。
对于预答辩合格的博士生,可在论文完善定稿后提交学位办公室申请学位论文通讯评议。
对于预答辩基本合格的博士生,应根据预答辩小组提的意见,在三个月至半年内进一步对学位论文作修改,并由导师审阅同意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通讯评议,申请时需提供论文修改情况的书面说明。
对于预答辩不合格的博士生,必须经过半年以上时间的学位论文工作,并由导师审阅同意并重新预答辩通过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通讯评议,申请时需提供论文修改情况的书面说明。
九、答辩申请与论文答辩
博士生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及论文工作,已发表符合规定要求的论文,并通过论文预答辩后,由博士生本人到研究生院培养办,接受毕业及学位答辩材料的形式审查,需带齐以下材料:
a)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
b)博士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及论文工作实施计划; c)教学实践表;
d)研究生听取学术报告记录册;
e)专业学位课程考试的试题试卷(需装订重庆大学博士生课程考试试题封面,并填写规定事项)。综合考试须签署评语及成绩,考试的时间、地点、考试委员会委员须签名。
f)已装订好的博士学位论文一份(应按《重庆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试行稿)》要求撰写);
g)提供攻博期间正式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鉴定,获奖情况以及其它一切能反映博士生学位论文学术水平的社会评价材料。学术论文发表要求见《重庆大学关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h)预答辩情况表。
博士生需简要介绍本人的论文工作情况,如课题来源,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同行的评价,采用成果单位的评价等。
如形式审查存在问题需责成博士生补修或补办有关手续及材料。如遇有争议的问题将报院领导审查。
材料初审期间,博士生不得以任何理由向研究生工作人员催领答辩申请表或论文评审表。
初审合格,由培养办将材料一并交学位办审批。
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的具体要求以及学位审批手续及程序见《重庆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十、博士生培养方案及培养计划
各博士生培养单位均应按此规定的上述要求,制定出本学科、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应包括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习年限、课程设置、要求完成的学分数、学位论文要求等,提倡按一级学科或学科群制定培养方案。
导师、指导小组,应根据国家学位条例、学科专业培养方案并结合博士生个人情况,认真制定博士生的培养计划,详细填写培养计划表,导师必须在博士生入学后1个月内制定出培养计划,经院或系(所、中心)主管院长或主任审核同意后执行。
培养计划应对博士生所学的课程名称、学分、时间安排、学习和考核方式;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要求和进度安排;社会实践或教学实践;主要必读书目等作出规定。
本规定自2005级博士生起执行,由研究生院培养办负责解释。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
2005年7月
第五篇:哈尔滨工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哈尔滨工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学位论文评阅、答辩、毕结业审核及学位授予管理办法(试行)
一、申请正式答辩条件
(一)博士生应按照《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
(二)必须通过预答辩。
(三)博士学位研究生申请答辩的最早时间为自入学报到之日起到申请答辩日期(即向研究生院提交学位论文),时间不得少于18个月(不含休学时间),且学位论文的答辩工作最迟在第6学年的6月中旬前完成,具体最迟的答辩日期按召开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全体会议日期确定;
(四)申请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取得科研成果须满足《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有关规定(试行)》(校研字[2005]17号)的要求;若为涉密博士学位论文(须为机密级及以上),可同时参照《哈尔滨工程大学涉密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校研字[2006]4号)的第八条执行。
二、对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
(一)学位论文中应反映出作者在本学科已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本学科相关领域做出创造性的科学技术成果。
(二)博士学位论文是用于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主要研究成果,在博士生导师为首的指导小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
(三)学位论文要概念清楚,理论推导正确,原始数据和实验数据可靠,计算无误,分析严谨,立论明确,条理清晰,文字通顺。
(四)学位论文应严格按照《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的规定撰写,并按其要求装订成册。
三、预答辩环节及有关要求
预答辩是切实检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保证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各学院(系,部)应对预答辩给予充分的重视,认真组织、落实这项工作。
(一)申请预答辩
博士生学位论文初稿完成后,经导师审阅认可,向学位点所在学院(系,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预答辩申请。
(二)预答辩委员会及其组成要求
学院(系,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人根据博士生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组织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5或7人组成预答辩委员会(导师可参加预答辩委员会并担任委员,但不得担任主席),并设秘书一名(要求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职以上),负责预答辩的记录工作。
(三)预答辩过程的有关要求
1.博士生报告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并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
2.预答辩委员会成员应对博士学位论文进行严格、认真地审查,着重检查博士学位论文中的创新成果及创新水平、论文工作量等,并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3.预答辩委员会采取评议方法做出通过预答辩或未通过预答辩的决议。对有争议者,可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做出决定。如采用无记名投票表决,获得到会委员2/3以上(含2/3)同意者作为通过预答辩。
4.预答辩委员会应将评议意见填入“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情况表”(附件1),预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有效。预答辩情况表一式两份,待正式答辩通过后,存于博士生学位档案中。
(四)预答辩结果处理
通过预答辩的博士生,应根据预答辩委员会提出的意见对学位论文进行认真修改。修改后的学位论文经导师认可后,方可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正式答辩申请。
未通过预答辩的博士生应根据预答辩委员会提出的意见对学位论文进行认真修改和完善。修改后的学位论文经导师认真审查通过后,必须重新申请预答辩。
四、正式答辩
(一)申请程序
通过预答辩的博士生,完成学位论文的修改后,经导师认可,可向学位点所在学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正式答辩申请,并领取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表格。经学位点所在学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后,向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提交以下材料:
1.5本学位论文;
2.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习成绩单(一式2份);
3.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学术论文审查表(见附件2);
4.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原件及复印件(或录用通知及学术论文样稿)以及收录证明材料原件;
5.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替代部分发表学术论文的,须携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的原件及复印件。
(二)学位论文评阅及评阅意见处理
为保证我校博士生培养质量,提高我校博士学位论文的水平,我校对博士学位论文实行双盲评阅。
1.双盲评阅的含义。同时实行以下两条的学位论文评阅称之为双盲评阅:
(1)把学位论文的评阅人姓名对学位论文作者、导师以及相关人员隐匿;
(2)把学位论文作者及其导师姓名对评阅人隐匿。
2.博士学位论文双盲评阅实施办法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准备申请答辩的博士生应在预计正式答辩日期前3个月向研究生院提交5本学位论文。
(2)申请正式答辩的博士生提交的5本学位论文除1本外,其余的4本学位论文要求无作者姓名、无导师姓名、无致谢、无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无个人简历,且学位论文的原创性声明页不需签字。
(3)博士生在提交学位论文时应提交双盲评阅的建议名单(不少于10名的外单位专家);为避免不公正评议,可同时提出应回避评阅人员名单(不超过5人)及所在单位、联系方式等。
(4)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评阅只进行4份评阅,且4份全部进行双盲评阅,其中校外评阅份数不少于2份。
(5)双盲评阅的学位论文评阅费(含增加评阅的学位论文评阅费,200元/本)由导师在培养经费中支付,在提交学位论文时缴纳,外单位研究生院(部,处)管理费和论文邮寄费用由研究生院支付。
3.评阅结果处理
评审专家在评审学位论文后将做出同意答辩、修改后答辩、不同意答辩三种结论。评阅结果处理办法:
(1)评阅书返回的份数必须不少于3份;
(2)如果有3位或3位以上评阅人同意答辩或修改后答辩,视为通过学位论文的评阅,申请人根据评审意见进行必要的修改后,可进入学位论文的答辩环节;
(3)若有2位或2位以上评阅人的评阅意见为不同意答辩的,此次申请无效;
(4)如果只有3份评阅书返回,且只有2位学位论文评阅人同意答辩或修改后答辩,则需增聘2位评阅人进行评阅。如果增聘的评阅人中仍有不同意答辩的,此次申请无效。
(5)对于此次申请无效的申请人,必须根据评阅人提出的意见进行认真修改,修改后的学位论文经导师审查通过后,方可重新向研究生院申请答辩,且应在最迟答辩日期前完成学位论文的评阅和答辩工作,否则将按校学籍管理规定中的有关规定处理。
(三)答辩审批手续
通过学位论文评阅的博士生,可进入学位论文的答辩环节。
1.答辩委员会的组成答辩委员会由学科提出草拟名单,由5或7名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组成,其中至少应有2名外单位专家(我校的国家重点学科可放宽为1名)。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人员担任。答辩委员会中应有一名同行的学院(系、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成员,以利于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了解掌握本单位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情况。答辩委员会设秘书一名,要求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职以上。答辩博士生的导师不得担任博士生答辩委员会成员。
2.思想政治鉴定
由学院(系、部)级党组织填写博士生攻读学位期间的德智体等方面的表现。主要包括如下内容:申请人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政治表现、道德品质、学习和工作态度等情况,并根据其表现明确表明是否同意推荐其答辩。
3.答辩材料的审核
学院(系、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负责审核答辩委员会的组成并签署学院(系、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是否同意答辩的意见。
在所有答辩材料填写完毕后(要求确定答辩时间、地点、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委员会秘书距答辩日期提前3天以上将已经填写完毕并经学院(系、部)审核和有关人员签字的全部答辩材料、授予博士学位信息库(DBF格式)和成果库(DBF格式)提交校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审核。确定合格后即可领取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表决票、答辩公告,并组织学位论文答辩。
(四)学位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要公开举行(涉密学位论文使用涉密副本答辩的除外),答辩人要张贴答辩公告,欢迎全校有关专业的教师及研究生参加。学位论文答辩要全程录音,博士生应分别与导师、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合影并存档。
学位论文答辩程序如下:
1.由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开始,由答辩委员会秘书介绍申请人简历及答辩材料审核情况。
2.由申请人报告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40-50分钟);
3.答辩委员提问,申请人答辩。
4.休会,答辩委员会召开内部会议,审定是否同意申请人毕业及其学位论文是否达到博士学位论文水平,并根据研究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讨论并形成答辩委员会决议。答辩委员会的表决须以无记名方式进行,获得到会委员2/3以上(含2/3)同意者为通过学位论文的答辩,并建议授予博士学位。答辩委员会将建议授予博士学位的人员名单报请学院(系、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未获答辩委员会2/3以上(含2/3)同意票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二年内(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或者答辩委员会认为申请人的论文虽未达到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但已达到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而申请人尚未获得过该学科硕士学位,在征得申请人同意的情况下,可作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并报请学院(系、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
5.复会,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投票结果及答辩委员会决议。
6.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结束。
五、毕业和结业
(一)毕业
1.在博士生答辩后、学院(系,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全体会议召开前,由学籍所在学院(系,部)对其德、智、体进行全面考核,做好毕业鉴定。
2.博士生在规定的年限内,修完博士生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并以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的最近一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全体会议日期为毕业证书的发证日期。
(二)结业
博士生在规定的年限内,修完博士生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学位论文评阅最终未通过或学位论文答辩最终未通过者,准予结业并发给结业证书。
六、博士学位的授予
学院(系、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对申请博士学位人员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通过学院(系、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同意授予博士学位的人员材料报送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评定博士学位时,学院(系,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均须有2/3以上(含2/3)成员出席,会议的决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学院(系、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全体成员过半数通过。如无记名投票表决未通过,此次申请无效,经学院(系、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批准,可在二年内(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
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答辩通过后,方可再次向学院(系,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博士学位申请。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将定期召开全体会议,对学院(系、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上报的建议授予博士学位人员的材料逐一进行审核,并进行投票表决。评定博士学位时,校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均须有2/3以上(含2/3)成员出席,会议的决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经校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全体成员过半数通过。获得通过者,将授予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证书须经3个月复议期而无异议后发放。
七、档案整理
(一)答辩结束后,答辩秘书负责将材料分别送如下单位:
1.全部学位授予档案材料交至学院(系、部)研究生教务秘书处,等待学院(系、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开会讨论;
2.申请博士学位报盘文件(按要求录入WORD文档)由教务办公室统一交校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
(二)学院(系、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开会讨论后,将授予博士学位意见书相应栏目填写完毕,经学院(系、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字,由教务秘书将所有学位授予材料及学院(系、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决议送至校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等待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开会讨论。
(三)博士生按照校档案馆规定的归档要求,将有关材料存档后方可办理离校手续。
(四)校研究生院在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作出审批决定后整理归档,并分别将学位授予材料送交校档案馆及研究生所在学院(系、部)。
八、涉密的博士生学位论文预答辩、评阅、答辩及存档等保密要求按照《哈尔滨工程大学涉密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校研字[2006]4号)执行。
九、本办法自2006年9月1日后(含9月1日)提交学位论文的博士生开始执行,以往所发文件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2006年9月1日以后(含9月1日),原校研字[2001]21号文件废止。
十、对于在我校攻读博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学位论文评阅、答辩、毕业、结业及学位授予工作参照本办法进行管理。
十一、本办法的解释权在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