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生态文明丽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建设生态文明丽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记者:丽水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具有哪些得天独厚的条件?
蔡瑢:“十五”以来,我市坚持实施“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已经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作了大胆的实践和有益的探索。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建成;生态市建设初具轮廓,九县(市、区)全部达到生态县(市、区)初级阶段要求;我市生态环境质量连年在全省排第一、在全国保持领先,生态环境质量指数逐年升高。这些都表明,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丽水的生态建设显得难能可贵。
记者:今后几年仍将是我市经济社会大发展、大建设时期,也是我市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打好生态文明建设基础的关键时期。当前全市环保工作要着重做好哪些文章?
蔡瑢:今后着重做好“四个一”的文章,即“依托一个载体、握紧一个抓手、抓住一条主线、突出一个重点”。
一是要依托全省“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这个载体,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加快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和中心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市本级及部分县工业园区集中联片供热和燃煤锅炉脱硫工程。
二是要握紧环境管理创新这个抓手,推动各项工作上新台阶。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寓监管于服务之中,进一步建立“提前介入动态管理、积极参与宏观决策、主动引导清洁发展”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完善生态环保工作体系。
三是要抓住生态市建设这条主线,持续推进各项生态工程建设。加快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进程,继续围绕“碧水、蓝天、清静、洁美、绿色、朝阳”六大工程,大力推进“创模”基本工程建设;深入实施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全面开展生态乡镇、村建设;努力拓展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领域,组织实施生态产业、生态涵养、生态治理、生态集聚工程,着力提升屏障系统对区域和周边地区的生态支撑能力。
四是要突出主要污染物减排这个重点,优化经济社会发展。通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推开城乡生活污水及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治理、建设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体系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削减污染物排放量,为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环境容量空间。
(市环保局总工程师 蔡瑢 来源:《处州晚报》)
让生态宝藏“增值”给美丽山水“加分”
丽水“生态文明”的旅游解读
2008/03/18
□本报记者吴仲银
有个词汇对于做旅游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它引起国人注目,是在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中,这个词汇叫“生态文明”,这个新词牵动了人类社会发展要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敏感神经。浙江省丽水市,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城市,大自然赋予她绝佳的自然生态资源,全国前十位的生态环境质量县级排位中,就被丽水占了四席,其中,丽水所属的庆元县名列全国第一位。在这样一个生态资源相当优越的城市,“生态文明”又当如何解读,旅游又当如何发展?
“我们正在全市开展‘加快创业创新、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丽水新跨越’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丽水市旅游局局长邹培书这样说。
让我们走进丽水,从旅游的角度,解读这场关于发展的大讨论。
保护--为了青山碧水翻开地图,莲都、青田、缙云、遂昌、松阳、云和、庆元、景宁、龙泉,这些美丽的地名让丽水凭添了更多妩媚。
去过丽水的游客,都会留下这样的印象--面对那里的“天然氧吧”、“浙南林海”,以至于发出中国沿海地区还有这样一个原汁原味的生态所在的感慨。
面对这样一块“生态宝藏”,2月29日,丽水市委书记、市长陈荣高在丽水市纪委二届四次全会上说了三个“一定”:“一定要把加快发展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来抓;一定要把科学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环节来抓;一定要把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人民群众创新创业的热情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强大动力来抓。”
去年,记者去丽水庆元采访时,这个县的县委书记蔡小华曾经说的一句话至今让记者记忆犹新:“谁砍树,我砍人!”,这“砍人”是指让当事者“承担责任”。
庆元县旅游局局长叶泉清说,庆元现在是一个“大景区”,客人一进入庆元的县域,就进入到真山、真水、真空气中。事实上,庆元这个“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从上到下都形成了保护生态的理念。
恢复--加快“内聚外迁”
源头村,一个在庆元回龙山脚下的自然村落,村民们都已经搬迁到了县城附近。记者环顾回龙山,原来的庄稼地已经被丰富的植被所覆盖„„
上面的情景是丽水市为更好地保护恢复生态,采取的“内聚外迁”策略的一个缩影。“我们的生态保护好了,这里的游客就多了,游客多了,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正在庆元县城参与一座新廊桥建设的大济村老村书记吴复勇这样对记者说。
“还大自然本来面貌,最有效的措施是通过加快推进'内聚外迁'步伐,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实现生态环境的全面恢复。事实上,丽水在生态环境建设上,由于正确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确保了丽水的生态环境质量在全国、全省领先。”陈荣高这样说。
优化--加快“大景区”建设去年底,遂昌的金矿旅游正式启动,这个和传统景区不一样的旅游体验一下子吸引了长三角地区许多游客。在缙云,仙都景区正在向5A级景区冲刺。“我们正在按照市委的'两创'总战略,力争让生态旅游成为丽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邹培书这样说。
去年,丽水市旅游局在大量调研和反复对接的基础上,制定了“十一五”期间“旅游大景
区工作目标任务”、“宾馆(饭店)项目计划”、“丽水市旅游交通规划建议”,对丽水的旅游产品建设工作,在景区建设、宾馆建设、交通配套三个方面分2008年、2010年、2012年三个时段作出了通盘安排和具体细分。“十一五”期间,丽水将建成一个5A级景区、15个4A级或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
“今后,我们通过完善旅游规划,全力推进大景区建设,用丽水优质的山水资源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愿景,吸引有品质的开发商投资景区建设和宾馆建设。未来,展现给广大游客的是一个高品质的丽水旅游。”邹培书这样说。
建设--提升循环经济魅力今年是“奥运旅游年”,在丽水,有一家企业和2008年奥运会真正“挂上了钩”,而且,中国竹制品行业没有“中国驰名商标”的历史,被丽水庆元这家叫“浙江双枪竹木有限公司”的企业彻底改写。
去年12月,经国家工商总局认定,“双枪”商标已正式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我国首个竹制品行业的中国驰名商标。双枪公司还与北京奥组委签订了合作协议,使“双枪竹筷”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指定用品。
目前,该公司已在杭州、龙泉和庆元三地拥有了占地约10万平方米的加工基地,具备年加工5亿双竹木工艺筷、50万平方米竹砧板和1000吨竹牙签的加工能力,其产品在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欧尚、易初莲花、乐购等国内各大知名卖场的平均占有率超过70%,是中国竹制品行业首屈一指的领军企业。
这个企业本部就坐落在山清水秀的庆元县城内,现在已经是一个知名的旅游参观点和购物点。
这就是丽水做好“建设”一篇大文章中的精彩段落,其样本作用不容忽视。
陈荣高说,丽水坚持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努力构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生态工业经济体系。
邹培书说,去年,丽水全年接待了863.42万游客,同比增长了33.26%。未来,丽水旅游将从“五个在丽水”入手,打造高质量的旅游目的地,一是居住在丽水,二是饮食在丽水,三是休闲在丽水,四是旅游在丽水,五是创业在丽水。
丽水是中国香菇的原产地,正是因为这里一流的生态造就了香菇的风味独特,以至于香飘世界。现在,这里的生态正造就另外一种“清香扑鼻”的魅力产业,那就是旅游。
第二篇: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热带农业资源
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热带农业资源,一年四季都能从事农业生产,具有“天然的大棚农业基地”之称。随着国际旅游岛的要求,农药行业要求提倡“绿色、生态、环保”的经营理念,要有“国际旅游岛,吃、喝、玩、乐少不了,要想身体好,农药越卖越少”的营销心态和自我牺牲精神。
近年,海南全省农药年总销量约5亿左右,其中:杀虫剂约1.3亿元,杀菌剂约1亿元,除草剂约0.9亿元,叶面肥、生长调节剂0.8亿元,其它0.5亿元(不重复计算)。海南农业独有的地理位置及发展特点,决定了海南农药市场空间、利润有限。根据对市场的分析和判断,本文具体指出海南农药市场的现状和出路,为企业寻找一条健康的出路。
现状:
一、农药销售淡旺季与作物品种、布局相关:
总的来说:东、南部以种植瓜菜及芒果、香蕉等经济作物为主,西、北、中部以种植橡胶、甘蔗为主。农药销售围绕这些品种和布局,呈现出如下特点:1.冬、春季旺,夏季秋季淡;2.东、南部以杀虫剂、杀菌剂为主,冬、春季旺;
3、西、中、北部以除草剂为主,夏秋季旺。4.粮食作物水稻,全省均有分布,以除草剂和杀虫剂为主。
二、进岛农药数量远远大于出岛数量,近年呈10:1的比例发展
岛内市场需求以经销为主的市场达5亿元左右,绝大部分从外省调入。原因主要是:
1.岛内无大型工厂,规模较大的5家仅仅是加工、分装制剂而已,并且在岛内年销售额仅2500万元左右,如海南正业、博士威、润禾等,他们出岛的产品量很少。
2.由于竞争激烈,产品不适合当地、过期、不规范等原因,经销商返退回厂家的产品数量在逐年上升。
三、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经营渠道已完全成熟
海南是在全国农资渠道率先改革的省份,是最早对个体户实行“许可制度”的省份,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原来的生产资料供销社完成改制,名存实亡。
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海南现已成为全国农药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前沿阵地,特别是冬春季,北方市场已经基本结束,绝大多数厂家将北方市场的产品、技术推广员、配送车辆等集中投放在海南市场,竞争呈现白热化,新的经营理念,新的技术成果因此而诞生。
四、企业规模小,分布散,品牌弱
按年销售量进行分级:
A、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企业有4家,其中:海口市3家,三亚市1家,但无一家被评定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B、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左右的批发企业有5家:其中,琼海2家、儋州2家、澄迈1家;C、年销售在1000万左右的约有10家;D、年销售额在500万元左右约有20家。
五、现有的民营农药企业现状
1.呈现“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状态,没有自发的协会、学会等组织活动,单一作战,无法与政府及社会各阶层沟通交流,获得更大的发展利益及空间,有些还会被别人利用,甚至做出坑农害农事件。
2.门坎过低,行业竞争无序,使得海南农药市场相互杀压,对外无能力抗衡,特别是对供应链的盲目跟风,引狼入室,危害行业。
3.分散经营,基础薄弱,大部分企业都是租赁办公厂地、仓库,因此对企业自身较难以发挥作用,对政府等管理部门难于监管,消防安全等隐患较大。
4.企业经营成本上升
(1)资源浪费严重,以单以配送车辆为例,从事农药销售运输的车辆,不完全统计就达350多辆(含厂家的),也就好比全省高速公路上每2公里就有1辆农药配送车,但每辆车上的送货物品均达不到车载负荷的30%。
(2)由于企业多,品种重复,同质化严重,虽然农业部要求登记的农药品种从20000个缩减为2000个左右,减幅为90%,零售企业从1900多家减少到800多家,减幅60%左右,但都未能落实。
(3)人员浪费更为严重,“十个住店,有七个是农药推销员”。
5.农药行业成为名副其实的“扶贫”、“扶农”行业,赊欠现象相当严重,风险加大。进入农药的旺季,欠款不少于1个亿,淡季不低于2000万元(不含重复部分)。遇到台风,风险就更大了,跑单、赖账等现象时有发生,已有多例破产倒闭的案例。
6.融资渠道单一,基本上都是靠厂家赊欠,获得银行、政府资金支持的很少,支农资金没有落到农药行业,很少享受到新的农业优惠政策。
7.宣传、推广不规范,“医生”、“技术员”太多,真假难分,鱼龙混杂,庸医太多,乱开药方,害人不浅。
8.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
出路:
1.修改、修订《农药管理条例》,确立民营企业在农药行业的主体地位和责任。
2.加强与农业、科技、商务等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特别是农业主管部门的支持。自发成立具有约束力的民间农药组织。
3.争取政府政策上优惠支持,拓展融资渠道。
4.政企合作,建立规范、统一的专业农药市场。
5.强化行业内的强强联合,通过兼并、重组方式,达到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做大、做细、做精、做强。
6.加强与大、中专院校的合作与交流,重视人才培训及科技成果转化。目前海南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运作较为成功,值得推广。
7.加强与生产厂商合作,建立与健全以厂家、企业、农民为一体的营销团队。
8.加强企业自身建设,强化行业自律,增强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服务“三农”水平。
总之,农药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空间小、利润低、竞争激烈。按国际旅游岛的要求,政府对市场整顿、压缩、裁减势在必行,企业应尽早致力于转行,结合自身条件发展其他的产业,利用国际旅游岛商机,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行业,再创一桶金。
第三篇:关于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
土木1102班
学号:
11101140228
姓名:
余叙
系列问题。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为此,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十六大报告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列入了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正是基于对生态持续优化和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2002年以来,中国不断加大重点流域、区域、城市、海域污染防治力度,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新进展。
党的十八大从人类发展的连续性出发,尊重并维护后代人所拥有的与当代人相同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用永恒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要求尊重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战略格局中,清晰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解决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决心和信念。这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必将对未来中国的发展模式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方式、发展成果的分配等方面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可以相信,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中国一定能够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目标,美丽中国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
二、建设美丽中国,努力把青海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紧扣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新生活这个主题,从青海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和功能作用出发,提出了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战略部署,这是省委对省情认识质的提升,更是对未来发展更高层次上的谋划,符合党和国家对青海的殷切期望,体现了省委对发展大势和全省人民期盼的准确把握,凸显了青海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和特殊作用。
青海具有重要的、无可替代的生态战略地位和巨大生态环境价值。青海位居我国内陆腹地,接近欧亚大陆中心地带,是欧亚大陆孕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区域,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之源”。青海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造就了全球高海拔地区独一无二的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孕育了高原独特的生物源系,其基础性生态效益直接维系着国家的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所以,青海被认为是对全国、全球大气、水量循环影响最大的生态调节区,全国和东南亚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及调节区、全球高海拔地区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高原生物种质资源基因库。因此,作为青藏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青海生态不仅关系到青海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影响着整个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甚至世界的生态平衡,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生态系统。新中国成立以来,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青海就本着保护和建设好美好家园的目标,实施了西宁市南北山绿化、植树造林、中小型水利、工业“三废”监测和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草原围栏建设等一批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成立了孟达、青海湖、隆宝滩、可可西里、三江源、可鲁克湖等一批国家和省级的自然保护区。进入新世纪,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我省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批准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经过全省上下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目前,三江源草地系统退化趋势初步遏制,水源涵养能力整体提高,森林生态功能强,水土保持能力明显提升,荒漠化面积正在减少,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三江源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中华民族的生态文明建设和长远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为青海加快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体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一是要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三江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区系和植被类型,是全球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环青海湖地区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阻挡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是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的基因库。祁连山冰川冰雪融化成为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是甘肃河西走廊绿洲的水源基础,更是遏制中国沙尘暴策源地的关键所在。所以,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的先行区,就是要形成以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为屏障、以青海湖草原湿地生态带、祁连山水源涵养生态带为骨架的“一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
二是要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水资源保护地。青海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是我国重要水资源涵养区和产水区,是世界上湿地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海拔最高的地区。全省水资源总量629.3亿立方米,每年向下游地区输水量占水资源量的97.7%。保护好青海的水资源,稳定江河的基流,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不仅对青海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而且对黄河、长江、澜沧江、黑河等流域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所以,把青海建成全国重要的水资源保护地,必将对中华民族的生态文明建设和长远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三是要着力把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的示范区。2011年底,国务院批准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这是国家是对加强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的又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又进一步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此,必须先行先试、勇于创新,探索建立符合功能区功能定位的保护发展模式和科学发展手段,完善有利于促进试验区建设的体制机制,统筹实施民生改善、生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财税、投资、金融、产业、人口、对口支援、人才等支持政策,研究制定三江源生态保护条例,推动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发展生态移民后续产业,推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上新台阶。
四是要着力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大力实施节能减排示范项目,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提高工业“三废”集中处理和综合利用水平,确保新上工业项目能耗、技术、环保指标达到国家标准。推进重点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加大湟水流域、青海湖等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县县有污水处理厂,启动农村清洁工程,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染防治工作,推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切实守住耕地红线,为实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天蓝、地绿、水净”的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这要求我们从自身做起。对于减排,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西姆•施泰纳说,在二氧化碳减排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
从自身做起。如今这种力量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比如低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地球变暖的‚祸首‛,却也是受害者,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减少碳的排放量。然而我们每天都要呼吸、上网、用电、坐车,这些都能造成二氧化碳点的排放。如果减少碳的排放量会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要成为低碳一族,必须学会计算碳排放量。
消耗100度电=78.5公斤碳排放量=1棵树 消耗100公升汽油=270公斤碳排放量=3棵树......这是由一套精准的公式计算出来的,它反映‚公众日常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碳补偿‛的环保链。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引出了一个新词——碳足迹。它
标示者某个公司、家庭或个人的‚碳耗用量‛,是一种新的用来测量某个公司、家庭或个人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环境影响的指标。碳耗用量越高,导致全球变暖的元凶‚二氧化碳‛就越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种树就是碳补偿,通过植物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也是碳补偿的唯一办法,一棵树生长40年,平均每年可吸收465公斤二氧化碳,平均每天吸收1.27公斤的二氧化碳。
依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根据每天不同的耗电量、耗水量、汽油消耗量以及肉类食用量等来计算出碳足迹以及需要的相应的碳补偿
或许每个人的数据不同,但平均算下来需要的碳补偿所需每天的种树量去世不低于50棵。可见我们按照目前能源的消耗程度,碳补偿对于维持生态环境只是杯水车薪。那如何从身边做起,来减少我们碳排放呢。
我们正需要低碳生活这种以生活作息时尽量减少耗用能量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主的新绿色生活型态。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身边很多地方注意保护环境。
第四篇: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系统工程。保护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环保工作者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宣传工作,认真履行职责,承担生态治理的责任,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生态文明。
一、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将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彻底消除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摈弃旧的观念,改变一些政府官员惟GDP增长论英雄的观念。在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更需要我们转变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活观念、消费观念,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建设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抛弃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需要我们环保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用好这一制度,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使国家保护环境的意志在经济发展中真正得到体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建设生态文明,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社会理论的内涵。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必将有力地促进包括政治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的进步,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二、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全社会生态意识
生态文明意识的普及与提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生态文明的提出是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在当前经济发展中,我们仍然存在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三高一低”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沙漠化、植被减少、水旱灾害等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尤其是在一些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生态环境破坏尤为严重。在人类社会进入到物质文明丰富的今天,需要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这才是更高层次的发展。要在全社会确立这一思想和观念。
我们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和宣传生态文明,要通过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告诉广大民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健康成长的物质条件和可靠保证,有益于人类的身心健康,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品格,净化人的心灵,规约人们的行为,推动人的现代化和人类文明向更高层次进化。
我们环保工作者尤其是基层环保工作者,常年奋战在环保工作第一线,为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全社会宣传环保,促进环保工作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我们环保工作者更是责无旁贷。不仅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变成我们自己的自觉行动,更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宣传生态文明,提高生态意识,继续发挥我们在宣传环保、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中的先锋作用。
三、严格执法,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大为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同时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较大成绩,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有一支较为过硬的环境保护执法队伍。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和落实这些方针、政策。有许多方针、政策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是国家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基本职责。问题是这么多年来,有些政策没有在实际工作中达到可以具体执行的程度或者是能够依法可靠执行,政策制定得再完美,如果在实际中无法执行,它就不是一个好的政策,需要我们多做实际工作。
第一,要健全和完善生态保护方面的法制,使生态保护有法可依。要切实采取行政、法律手段对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惩处。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进行制度建设,以规范与约束人们的行为。虽然我们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对污染源进行控制和治理,国家环保总局甚至动用了区域限批、流域限批、绿色信贷等政策,有些地方环保部门也采取了挂牌督办、专项行动、综合整治等一系列措施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但环境污染仍然屡禁不止,原因何在?一是地方保护主义,二是环境执法手段软,再加之目前的确存在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实,使部分企业宁可冒险偷排偷放,也不按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办事。怎么办?一方面要加强立法,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制度,使生态保护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说到底是要真管用,如果只停留在文件法规中,是起不到真正作用的。
第二,要严格落实生态治理的责任,加大惩处的力度。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责任与个人责任的相互融合,社会责任要具体落实到政府部门,强调政府承担建设生态文明的法律责任。个人责任则要使每个社会公民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形成自觉的行动,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一块煤等。
环保工作者要落实生态治理的责任,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严格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坚决打击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我们有些制度制定得很好,但执行起来就比较难,这就要求我们基层环保工作者提高思想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来,顶住压力,为民办事。通过环保队伍整体的严格执法,使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强环保干部队伍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干部是关键;落实生态治理的责任,环保干部队伍是关键。必须进一步加强环保干部队伍建设,强化环保干部尤其是一线执法队伍的权力,使他们在执法中不受任何干扰,确保执法到位;其次环境执法队伍的建设和各方面待遇要有切实的保障;第三要建立公众参与生态保护的机制。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环境违法行为或生态破坏行为是由群众举报才发现的,建设生态文明如果没有群众的广泛参与,有些问题不会得到及时处理,至少目前或相当长一段时期,这种情况会依然存在。为了使破坏生态或污染环境的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打击,必须建立群众参与的社会机制。同时人民群众参与生态建设与保护,也是对政府履行工作职责的有效监督。
把发展与生态保护紧密联系起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我们环保工作者分内的责任。
第五篇: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3、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如何建设两型社会?如何过“低碳生活”?国家怎么办?
①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科技创新。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完善资源和环境立法,依法管理资源和环境。④加强低碳与生态经济发展的宣传力度,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4、作为中学生,你能为建设生态文明做点什么?个人怎么办?(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去保护环境?)
①积极向公众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参加环保主题活动③提高资源环境意识,养成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④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选择低碳生活方式。⑤检举揭发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
5、青年学生应该怎样为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或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做出自己的贡献(或进言献策)?
答题方向:自觉向公众宣传计划生育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或参加这方面的宣传活动);学习有关科学知识和法律法规,提高人口、资源、环境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履行计划生育、保护资源环境的义务,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落实环保行动,养成节约的好习惯;依法同违反计划生育、破坏资源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向有关部门提出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建议;等等。
8、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
答:①积极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做低碳生活方式的宣传者②选用节能器具,少用或不用塑料购物袋,选择骑自行车或者乘公交车出行,关水龙头,下班后关闭电器,夏季开空调不低于26℃,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等。
9、倡导低碳生活、推进节能减排有什么重要意义?
意义是: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有利于缓解我国目前资源紧张状况,减轻环境压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
8、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9、我们中学生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应该怎么做?积极宣传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及科学发展观;提高自己的环境、资源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