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袁腾飞老师讲课实录)

时间:2019-05-12 03:3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袁腾飞老师讲课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袁腾飞老师讲课实录)》。

第一篇: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袁腾飞老师讲课实录)

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袁腾飞讲课实录)

十九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

国际背景:跟甲午战争的背景实际上是一样,就是它过渡到帝国主义,他要瓜分中国。

国内背景:十九世纪末,洋教遍山东,找着了吗?然后,倒数第三行,人民反洋教。洋教就是什么——基督教啊。你建教堂,把我的什么给占了?把我的地给占了,我没地我怎么办啊?本来山东,尤其山东那地方,是吧?那闯关东的都是山东人么。因为这个山东人口怎么样?多啊,人口多,然后他那个地儿又小,你还给盖教堂,你还把那地方圈占为教堂的庙产。中国的教徒啊,咱确实说——好人少,文化人少。因为文化人信什么啊?就是佛、儒、道嘛,佛、儒、道。所以中国在当时的教徒大部分都是什么啊?就是那种地痞流氓。我入教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洋人罩着我,见了知县都不跪,我就可以横行乡里,欺男霸女。

但这个是他教徒的个人素质问题,跟宗教是怎么样?——是没关系的。洋教很苦恼,怎么在中国信教的全是这玩意儿啊?是吧?怎么在文化人里发展不起来?发展不起来,怎么全这玩意儿。文化人少,所以这样一来农民就把满腔仇恨指向了谁啊?——洋教,进而指向洋人。这种朴素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您就恨恨就完了,您别真干去。这一真干,麻了大烦了。

义和团提出的口号叫“扶清灭洋”,反映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但是带有笼统排外的色彩。义和团到处散发揭帖,就是传单。咱们书上,书上说了两句,小字段,上边小字段,倒数第三行,看到了吗?他就用了这两句,中间的都没敢使——但就这两句你就看出扯蛋来了,第一句很扯,“神助拳,义和团”——这跟太平天国有一拼吧?——邪教。“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不下雨地发干,都是教堂遮住天”——你不下雨,这个赖教堂什么事儿啊?你“不下雨地发干,都是教堂遮住天”。

然后说“女无节义男不贤,鬼孩不是人所产。如不信,仔细观,鬼子眼珠俱发蓝”,是吧?——那是白人啊!你看,蓝眼睛,妖怪吧?“鬼子眼珠俱发蓝”。所以“神也怒,仙也烦,一等下山把拳传”——来一帮神仙教咱们打拳。

“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从猪八戒到„„到 到什么黄鼠狼大 1

仙,全找着了,请来。他不像太平天国,人家好歹就拜一个神。义和团是多神信仰,土地爷、王母娘娘、灶老爷„„这些神仙全来教咱打拳来了,也不知你学得会么,这么多神仙教你?“焚黄表,生香烟”——拿一张黄纸,朱砂笔画点鬼画符,谁也不认识。拿火一烧,拌到清水里,把纸灰一喝,刀枪不入。拉稀跑路,这可能„„

“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然后这个,这个,这个。“不用兵,只用拳,要废鬼子不为难。挑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中国几十年洋务运动,好不容易跟西方一样,有了火车、电报和轮船。全给义和团怎么样?——“挑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海中去翻火轮船”,他没这么大能力,但是“挑铁道、拔电杆”,干的棒着呢!

山西恢复了六百里加急快马,因为电报的线全让义和团给砍了。这义和团最厉害就是河北、山东、山西,荼毒这三省。“挑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然后这个,“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然后就接咱们书上那句“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

所以这玩意儿一搞一闹,我“扶清灭洋”,大清的官吏也不好意思镇压吧?最起码,我不反朝廷啊,我杀洋人。这个官府也受洋人欺负么,所以义和团闹得厉害,在山东闹得厉害。山东这一闹,列强一抗议,朝廷一看,这闹大了也不成啊,于是派袁世凯就任山东巡抚。

然后我们教材上居然说“袁世凯血腥镇压义和团”——袁世凯没怎么“血腥”镇压。袁世凯到任之后,就请了义和团的大师兄赴宴——十个大师兄。义和团你四个人凑一帮流氓,聚一绺子吧,你就是“大师兄”,女的也有“大师姐”,弄一帮,反正就是那种„„这种黑社会组织。

袁世凯召了十个最有势力的大师兄,来府台衙门吃饭,酒过三巡,袁世凯问:“哥们儿,你们真刀枪不入啊?”这十个一放杯子,“没问题,刀枪不入”。袁世凯说:“拉倒后边咱试试去。”这十个人再想反悔来不及了,拉到帅府后花园,德国毛瑟枪“bangbang”一打,没一个“不入”的。从这儿进去(指额头),后边一眼儿出来。你不刀枪不入么?怎么一„„?——袁府台是用科学的方法反迷信。你不“刀枪不入”,你不“焚黄表生香烟么”?是吧?怎么“bangbang”几枪,全躺那了?

所以义和团一看坏了,府台大人不信邪。这地方不适合咱么哥们儿混,咱上哪混去啊?直隶,然后奔北京——进逼津京。这麻烦了,这一下儿事儿大了„„

它往这一来,出一什么问题呢?慈禧太后想把光绪给废了,立端郡王载漪的儿子溥儁为“大阿哥”。为什么要立端郡王的儿子呢?因为,端郡王的妈是慈禧的侄女,所以又是亲戚,为什么要立他,端郡王是因为娶了慈禧的这个侄女,也是桂祥的女儿,跟隆裕太后是姊妹俩,娶了她,娶了她这个、这个侄女之后,他做了郡王,端郡王,然后,他这个儿子溥儁,立为“大阿哥”,养在宫中,就准备来代替光绪,年号都想好了——保庆——中国差点在光绪之后出一个保庆皇帝。连年号都想好了,结果呢,在册立“大阿哥”的典礼上,列强公使无一到场,这太不给老太后——面子了。

列强说:“你凭什么把皇上给关起来啊?”你不合法啊,人家是近代法治国家!” 慈禧说:“这是我们家的事儿,你管得着么?,这是我们家事!”

列强说:“这不是你们家的事,这是国家的事儿。”

这等于就两种观点,谁跟谁都说不清楚,谁跟谁都说不清楚。所以慈禧生气了:“我对你们这么好,你们管我家事,我废我儿子,你管得着吗?好,既然义和团‘扶清灭洋’,这帮哥们民心可用。就让他们去和西方列强斗一斗,打一打,就是打不死洋人还打不死义和团吗?是啊,这玩意,他们最起码能挡子弹嘛!

这一下义和团势力就大了,就进了北京了。端郡王、庄亲王那府里都设了坛了,端郡王、庄亲王就都变成“大师哥”了。庄亲王领着人进皇宫,要抓“二毛子头”——就是光绪。抓“二毛子头”要抓“二毛子头”,要抓光绪。然后,义和团在北京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前门外大栅栏,老德记洋药行,洋药就是什么?阿司匹林,这玩意!好,洋药行——烧。谁敢救谁是“二毛子”,5000多间房都给烧了,繁华的大栅栏一片焦土。毛泽东时代说这事儿是八国联军干的。八国联军是八月份打进北京,这“老德记”着火是六月份,是八国联军先派特种兵干的?

义和团在北京贴出赏格:杀一个洋人,100两银子;洋女人,70两;洋小孩,40两。各省遇难的主教6人,教士45人,修女40多人——修女是侵略者的可能性我觉得比较小,是吧?教徒遇害的是18000人,这18000人都是中国人。

谁要是„„谁就是汉奸、“二毛子”。“汉奸”这顶帽子一扣下来,完蛋了。“我们中国的军舰不如日本”——你敢这么说,你汉奸!我不跟你比什么军舰、什么吨位、排水量,我不比这个,你说中国不行你就是汉奸。“我们中国的装备比美国落后”——你敢这么说,你汉奸!你汉奸!你汉奸!我说这个„„“中国的官场存在腐败”——汉奸!没错,我是汉奸。我以“汉奸”为荣。你要这么说的话,我“铁杆汉奸”。你不是汉奸,你拉出去打一个试试,你不就义和团吗?

义和团就开始玩大了,打使馆!使馆能打吗?我说使馆那都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大本营,美国使馆里全是间谍,你派一中队武警去逮去?使馆是不能打的!我打打使馆。问题是你打使馆就打使馆呗?“有多大脸,现多大眼!”

你好几万人围着使馆区啊,使馆区里各国守兵才一百多人,能拿枪的男的都爬墙头开枪去了,四百多人。好几万人打了一个多月打不进去,你说丢人不丢人?因为义和团唯一的火药兵器就是火把!点着火把,往里扔,一扔摔灭了!摔灭了。再加上人家使馆石头做的,不像故宫似的,一点就着。所以他们就丧心病狂,点翰林院,想把英国公使馆给引着。结果,英国公使馆没点着,翰林院烧没了,《永乐大典》给烧没了!

打“西什库教堂”就更惨了,“西什库教堂”才四十多个各国的士兵,然后算上中国教徒就一百多人。几千人打不进去。所以,这样一来的话,列强就来了。这时,这个端郡王伪造了一份照会给慈禧太后。说:“嘿,这个列强让你退位,让光绪皇帝继位!”

慈禧一看就急了,说:“哼!这帮兔崽子太欺负人了,向他们宣战!”慈禧应该是愤青心目中的偶像,最伟大的中国老太太!没有一个人比慈禧还伟大,因为她一口气向十一国宣战!

希特勒也不敢这么干吧!对吧?毛泽东那会牛半天,“反苏!反美!”他谁也反不了,他也没敢跟人家宣战啊,打个越南都不敢宣战。你看那个老太后,比毛泽东勇敢多了,“宣战!”十一国,哇一口气!希特勒一国一国打,咱大清之日“创了古今中外未有之举!”

宣战!好,人来了。“你不找‘爷’宣战吗?爷来了!”

十一国,有仨实在是小不丁丁点的,值不当的,八国出兵了,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英、俄、德、法、美、日、意、奥。意大利出兵53个,奥地利出兵58个,加在一块111个,也算是八国联军,也算联军的组成部分。

八国联军向北京进犯,从天津坐火车,坐火车来到北京,那会的火车慢,不像现在半个钟头,那会怎么着?开半天到了吧?联军走了四天三夜刚到廊坊。因为义和团厉害啊:“挑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啊!火车一开就出轨,联军都成工兵了!所以联军打到廊坊,哇,进退无路!

八千多义和团员,在两千多据说是爱国清军的配合下,向八国联军发动了奋勇的进攻,取得了廊坊大捷!以死2000多人的代价打死打伤八国联军62人,其中击毙1人。廊坊大捷,至今还画在廊坊火车站壁画:英勇的义和团员抱着一罐子一罐子的血和尿,扑向八国联军。“机枪是妖法啊,拿血和尿一泼就不响了!”当你抱着一罐子血和尿真冲到阵地上,都撒自个身上了,你看这多搞笑啊!联军被泼了一身尿,“联军

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第二点,八国联军攻陷大沽,向天津进犯,(天津守将)聂士成阵亡,这时候他是直隶提督了!甲午战争时就那么勇敢,这回又那么勇敢,这回勇敢过了,阵亡,肚破肠出,中了洋人炮弹。然后,天津陷落!天津一陷落,就开始打北京。

联军一打北京,这“乐”大了。

八国联军被称为“杂种杂牌军”。杂牌,不用说了,八国!杂种,那就是黑的、白的、黄的全有!八百多法国兵,联军里面法国兵八百多,主要由越南人构成,还有什么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这样地方的人。英军是三千多人,印度人为主,还有香港和威海卫华人,经常那个香港和威海卫华人组成的那个中国军团被误认为是清军,但是你看那个军服,看出来那个是英军,英军里有华人。然后军种比较纯一点的,也就美国人的。有人说,八国联军实际上是九国联军,澳大利亚也派兵了。澳大利亚当时是英联邦的自治领,实际上他已经独立了,英军有澳大利亚人。

杂种杂牌,连个总司令都推举不出来。八国谁也不服谁,“凭什么你当司令啊,谁要你啊!”最后,争来吵去,俄国人提议:“谁出兵多谁就当总司令!”当时俄国兵最多,四千八!“谁出兵多谁就当总司令!”这个日本马上同意,说:“我们的福岛师团马上在中国登陆15000人!”俄国说:“当我没说吧!”

吵吵吵吵吵,吵完了之后。俄国人灵机一动,又提出一观点(指着自己的肩章):“谁军衔高谁当总司令!”这天经地义吧,你看我是中将,你们其他各国都是少将准将,像法国和奥地利那都是上校。“谁军衔高就当总司令!”“我,总司令!”德国说:“可以,我们皇帝正在派瓦德西元帅来华,马上就到!”俄国人说:“那,那还算我没说吧!”最后,美国人给和和稀泥:“得了,咱谁是善茬,谁都不是省油灯!不要总司令了,不要总司令的仗怎么样打?凌晨三点起兵,沿运河两岸向北京进发。”

德国说:“我不去!我得等瓦德西元帅来!我们只听瓦德西元帅的。”

“那好,你德国不来,就不来!”

打北京的是七国联军,北京都打下来了,瓦德西才到,德军才开始北上!

七国联军打北京,约好三点出发,小日本两点半就起床了!“你们看不起我,你们白人瞧不起我啊,我告诉你,我们最能打仗!”两点半就起床,抢个头功吧。跑着跑着,前面,不对,美国人在我们前面!小日本气得够呛,理直气壮的上前质问美国人:“你们几点就出发了?”他也不想想他几点出发的,美国人说:“无所谓,英国人在我们前面!”没一个人遵守啊!一万六千杂种杂牌军进攻北京,那感觉是:来晚了就没了!抢,不抢就没了!

北京城里守兵十一万,还有二三十万刀枪不入的义和团。当然,这二三十万刀枪不入的义和团可能99%一听枪响就掉架了,就跟今天的愤青一样。今天的愤青都听不见枪响,一听枪响就尿了,就瘫了!那个义和团好歹还有、还真敢上前线去挡挡机枪,也有的后悔,后悔也晚了。

这样一来的话,诺大的北京城,五个小时多一点,宣告沦陷。

老太后在宫里等着“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呢”,一听外面炮弹声“咚”有那么大啊?联军攻破东直门,老太后赶紧跑!化妆成汉族农妇,带着皇阿哥,颠簸一路,风餐露宿,铁钟熬粥,就这个。什么都没来得及拿走!

所以,八国联军一进北京,我的天啊,花花世界,朗朗乾坤啊,招呼不断!北京城各级官员及其眷属自杀殉国的高达1100多人!

洋兵特别的纳闷,中国人打仗这么没本事,自杀怎么这么有勇气啊?你拼死够本,拼俩赚一个,你自杀算是怎么个事啊?

那大学士叫什么来着(王懿荣),他们家井都满了。最后一个跳的都是磕死的,不是淹死的。还有某翰林(崇绮),悬梁自尽,一家好几十口。一进门,“呜了哇”的飘啊!飘啊!

联军士兵手持国旗,闯进胡同,东成西城的大杂院,一插就是我们家的了!进去就抢,大宅门都抢劫一空,王府都烧了。肃王府一把火给烧了。老王爷回来就只能住大杂院了!烧了。整个抢劫一空!这件事叫“庚子国难”,因为那一年是农历庚子年,损失非常惨烈!所以邓小平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到二十世纪的。”

所以你就看帮人,这帮义和团,目的是想“救国”(也不知道是不是想救国,按他们说是想救国),结果呢,御侮不成,反而招祸。招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

中国在近代史上首都三次被敌人攻占:1860年、1900年——北京;1937年——南京。三次!损失最大的其实应该是这次“庚子国难”。1937年南京失守,但是呢,能撤的已经都撤了,人员伤亡惨重。因为是之前淞沪会战,国军浴血奋战三个多月,知道南京守不住,只不过“首善之区,孙总理陵寝所在”,就“比划”一下就撤了,再打不合适了!所以南京保卫战打了一下,然后日军攻入南京,但是能撤的,连故宫文物都全运走了嘛。但是,北京这一次可就损失大了,你要说烧了圆明园,抢了多少东西,你还可以统计,这抢老百姓的东西,永远无法统计!然后就签订了《辛丑条约》。

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十一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打咱的是八国,谁叫你宣战来的。你一宣战,那个仨国说:“还有我们呢!”

第二篇: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冠县起义和“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义和团运动的发展。慈禧太后的安抚政策。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八国联军的侵略暴行。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

2.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爆发的背景,使学生认识到:义和团运动是在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历史条件下爆发的,是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次伟大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通过评价义和团运动,使学生认识到: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清政权的灭亡,促进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发展,震撼了全世界;同时,也说明旧式的农民战争抵挡不住帝国主义的侵略,无法阻止中国在半殖民地的境况中沉沦下去;通过学习《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3.通过学习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纪末,由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农民阶级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它挫败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重点分析

“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本课重点。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的危急形势下,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抉择。义和团这时提出来“扶清灭洋”口号,这是当时中国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尖锐的集中反映,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因而能吸引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向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行勇猛的冲击。但这个口号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导致义和团对清政府放松警惕,使义和团运动最终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帝国主义勒索到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敝;外国侵略军长期驻扎在中国的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中国主权和国防安全;以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清政府改变了外交机构的地位,使之更适合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需要;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企图摧毁中国人民要求独立自由的民族民主运动,以达到永远奴役中国人民的目的。表现出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新特点和掠夺本质。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形成了。所以,“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本课重点。

重点突破方案

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从当时中国封建思想意识浓厚,尤其在农民头脑中仍占统治地位,而容易丧失对清朝封建统治者的警觉加以分析,认识其盲目排外性。从当时中国社会矛盾激化、斗争的总体高度、主要矛盾及主要方面,来认识“扶清灭洋”口号的实质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

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与以前的不平等条约的比较,体会到《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

难点分析

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变化是本课难点。这是学生较难完整掌握的一个问题。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是随着清政府、义和团、帝国主义列强三方面的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而教材并未写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这一关键环节。因此,学生在理解这一问题时会有偏差。所以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变化是本课难点。

难点突破方案

分析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变化及原因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材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原因”,其一是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及威力,其二是清政府、义和团与帝国主义列强三者关系的变化。

教学设计方案

第八节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重点:“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变化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综合法;教学用具:历史图片、视频资料、动画等。

教学过程: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重点是讲原因和”扶清灭洋”的口号。原因可从以下二个方面讲。

(1)历史根源:义和团前身是义和拳,起源于明末清初,是进行反清活动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活跃在山东、直隶一带,后来形成以农民为主的受压迫民众抗暴自卫的民间秘密组织。鸦片战争后,义和拳即自发地投入反洋教斗争。自甲午中日战争开始,在帝国主义加紧侵华过程中,山东民众深受其害,散布在山东各地的义和拳,便自然地成为广大民众反帝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核心。

(2)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外矛盾激化。外国教会依仗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侵略特权,或勾结地方官员,或胁迫地方官府,横行不法,欺压乡里。清朝地方官员又袒护教会。这在山东又表现得尤为突出。山东除有英、日、德三国在这里激烈争夺外,洋教势力也遍布山东,有教堂1000多处,恣意横行,民怨沸腾。这里首先发生大规模的斗争运动势在必行。关于“扶清灭洋”口号问题。面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灭洋”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要求。这一口号的提出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这个口号具有爱国性质和进步意义。“扶清”的含义还需从义和团的文告中加以分析、认认。《义和团告白》中说:“保护中原,驱逐洋寇”、《马兰村坎字团告示》中说:“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于社稷,佑民于农夫而护村访”可见,“扶清”的主要含义是扶保中国。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扶清”成为“灭洋”的斗争策略。这在客观上确实减少了义和团运动发展的阻力,易于为人们所接受。但是也同时应看到“扶清”无论在主观上还是在客观上又会使人们丧失对清朝封建统治集团的警觉,尤其是随着义和团运动的大发展,人员成分复杂,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由“剿灭”改为“招扶”时,义和团逐渐落入被利用、被控制的圈套,以至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这也正是“扶清”的必然结局。作为政治性口号,既要有号召力,更要有正确的导向。“灭洋”在当时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形势下,起到了广泛动员民众参加的作用。但由于“灭洋”是基于感性认识的口号,而不是基于理性认识的经过科学论证的口号,因而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

二、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通过义和团运动发展的过程来讲清义和团运动发展的原因。从主观上说,义和团虽提出“扶清灭洋”,但在受到镇压时,英勇反抗,没有受“扶清”的束缚。山东、直隶的义和团连克州县,势力席卷京津地区。这是义和团能够发展的主观原因。从客观上说,清政府顺从帝国主义列强的意志,镇压山东兴起的义和团运动。这迫使山东义和团向外发展。随着山东、直隶的义和团汇合,义和团不仅扩大了活动范围,更重要的是扩大了声势和影响。当然比这更重要的是由于义和团的发展,使得清政府不得不改变对义和团的策略,即由“剿杀”改为“把抚”,这就成了义和团运动能够发展壮大,达到高峰的客观原因之一。

清政府改变策略的原因还有: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与帝国主义有矛盾,而在“盲目排外”这一点上与义和团有一致性,这是他们暂时联合的基础,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存在根本利害冲突,所以这种联合必不久。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其罪行

首先要讲清楚八国联军侵华的军事行动和义和团以及部分清军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战斗。从空间上说是三点一线,即北京——天津——大沽口,战斗往往在这三点一线上同时进行,所以学习时要指导学生予以注意。可利用电脑动画讲解。

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共同镇压义和团运动。慈禧太后出逃途中就发布上谕:“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铲除不可。严行查办,务尽根诛”。即下令剿灭义和团。除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共同镇压义和团运动这一主要原因外,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为什么会如此迅速地失败呢?要引导学生回忆一下“扶清灭洋”的口号中的“扶清”,正是这一点使义和团丧失了对清政府应有的警惕性,这是造成义和团迅速失败的主观原因。二是八联军占领北京后,分区占领。侵略军在北京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三是补

充史料,使学生明确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作用,识记对义和团的评价。以下史料可供参考使用。西摩尔率八国联军第一次进攻北京失败,逃回天津后,曾不得不承认“义和团所用武器设为西式枪炮,则所率联军必全军覆没。”同时,一个美国传教士说:“西摩尔联军的失败,永远消除了惯常被人提出来的那个论点,即一队外国军队,只要组织得好而且武器齐全,就可以在整个中国从这一端到那一端长驱直入,不会遇到有效的抵抗。”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期间,美国人赫德发表文章,说“瓜分对于如此众多的人口,永远也不能期望那是最后的解决办法。骚动、不幸和不稳定会贯穿于以后的世世代代。”“反对各个外国统治者,”“表现出民族情绪的存在和力量。”美国公使在其著作中写道:“世界上所有国家中,中国是最不适宜瓜分的。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国人那样更齐

一、更被古老的带子和魅力拴在一起的了。”“欧洲列强瓜分中国意味着用武力压服各部分„„将带来经常不断的反抗。”八国联军的统帅瓦德西在写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中承认:“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以上史料充分说明了义和团运动历史功绩。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妄想;也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充分暴露了它的腐朽和虚弱,加速了它的灭亡。

四、《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主要是按教材中的内容对条约的内容及危害进行分析,不必补充材料。最后总括其主旨,就是列强从经济、政治、军事上牢牢控制清政府,使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中国人民反抗的工具,以达到永远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目的。

板书设计

第八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1.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的原因

2.冠县起义和“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

二、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1.义和团运动向京津地区发展

2.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变化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其暴行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

2.义和团与清军抗击八国联军

3.八国联军侵略暴行

四、《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1.《辛丑条约》的签订和主要内容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第三篇:第八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八节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反洋教斗争的发展;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扶清灭洋和安抚政策;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2. 能力方面:

(1)通过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辛丑条约》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具体史实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的能力。

3. 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义和团运动历史经验教训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任务。

4. 学法指导方面:

(1)引导学生将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区别不同点,学会类比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关于清政府对义和团改变策略的历史材料,分析清政府的真正意图,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帮助学生完整掌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重点、难点分析

1. 重点分析:

(1)“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是本节重点之一。首先要注意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的危急形势下,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抉择。义和团这时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这正是当时中国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尖锐的集中反映,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因而能吸引和动员广大群众向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行勇猛的冲击。但这个口号带有笼统排外性质,导致义和团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2)《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这是本节教材的另一重点内容。《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帝国主义勒索到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敝;外国侵略军长期驻扎在中国的战备地要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以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成了清政府的太上皇;清政府改变了外交机构的地位,使之更适合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需要;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企图摧毁中国人民要求独立自由的民族民主运动,以达到永远奴役中国人民的目的。表现出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新特点和掠夺

本质。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2. 难点分析: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由“剿灭”改为“招抚”,这是学生较难完整掌握的一个问题。面临已经发展到北京皇城脚下的义和团运动,慈禧太后连续几天召开紧急的御前会议,研究对策。一派大臣主“剿”,另一派大臣主“抚”,争论很激烈。其实,两派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消灭主和团,只不过是手段不同而已。“招抚”的结果,义和团虽取得了合法活动的地位,但也因未能识破封建统治者的利用及欺骗阴谋,致使日后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课堂教学设计

师:19世纪末的中国,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资产阶级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与此同时,农民阶级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而帝国主义为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些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一、反洋教斗争的发展

师:请同学们回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回忆、思考、作答)

师: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不仅通过战争攫取了大量特权,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上的侵略,而且还凭借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

生:(阅读教材第97页小字,思考作答其说明的问题)

师: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外国教会和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越来越猖狂。从6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断掀起反洋教斗争。德国强占胶州湾以后,山东各地人民反洋教斗争汹涌澎湃,终于酿成大规模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板书二)

二、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 义和拳——民间秘密反清组织

师:义和团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主要成员是哪些人?

生:(根据已知常识回忆作答)

师:义和团原称义和拳,是民间秘密反清组织。以贫苦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主,主要活动地区是鲁、直、豫。从义和拳到义和团,它是怎样形成一场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斗争最先在什么地方爆发?

生:(看教材第97页义和团运动形势示意图,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情况)

师:义和团运动为什么首先在山东兴起?

生:(在教师启发下,回忆、思考、讨论作答)

师:甲午战争中,山东受害最深;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首先从山东开始,德国强占、强租胶州湾;外国教会势力在山东非常猖獗;而义和拳的活动在这一带比较活跃;1898年,赵三多带领冠县义和拳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2. 义和团运动序幕——冠县义和拳攻打教堂

师:义和团运动的序幕揭开了。什么时候义和拳改称义和团了呢?后来,又有了哪些发展呢? 生:(结合形势图,了解在冠县、平原、京津等地义和团的活动,掌握其兴起与发展的脉络)

师:1899年平原大捷之后,义和拳改称义和团,声势大振。1900年,义和团进入京、津,斗争达到高潮。

3.平原大捷——义和拳改称义和团,声势大振

4. 义和团运动高潮——义和团进入京、津

师:(辅导同学阅读教材第98页小字,了解义和团浩大声势)

生:(分析教材第98页材料,通过讨论,明确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师:义和团“最恨和约,误国殃民”,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性质,斗争目标是指向帝国主义的。斗争中,义和团提出了什么样的口号?清政府对义和团采取的什么策略呢?(板书三)

三、扶清灭洋和安抚政策

师:为了把斗争锋芒指向帝国主义,义和团在斗争中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对这个口号,同学们有什么看法,请大家发表意见。

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阐述观点)

师:对这个口号的评价,要两点论,要从两个方面去看。首先,“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它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的尖锐,能够广泛地动员群众参加反帝斗争。但是,“扶清灭洋”并不是一个科学的战斗纲领。“扶清”容易使义和团放松对清朝统治的警觉;“灭洋”又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这说明义和团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认识,还处于模糊阶段。“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给清政府带来什么影响?清政府对义和团采取了什么政策?

生:(思考并作答)

师:山东义和团斗争发展时,清政府曾派袁世凯疯狂镇压,现在为什么转而采取安抚政策,默许义和团为合法团体了呢?用意何在呢?

生:(分析教材第99页材料,弄清清政府对义和团策略转变的真正意图)

师:清政府的安抚政策,为义和团运动的继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义和团控制京津,势不可挡。帝国主义为镇压中国人民的斗争,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板书四)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 战争的爆发和廊坊、杨村之战

师:1900年夏,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组成侵略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租界出发向北京进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正式爆发。在廊坊、杨村一带,侵略军遭到义和团和猛烈袭击,狼狈退回天津。6月下旬,清政府被迫宣战。

生:(结合教材第99页插图和小字,了解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和进攻大沽炮台的情景)

2. 天津保卫战

师:侵略军攻下大沽炮台以后,大举向天津进犯。义和团猛烈打击敌人。守卫天津的清军将领聂士成阵亡。

生:(阅读教材)第99页小字,了解天津保卫战是义和团和清军联合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

师:在保卫天津的战斗中,义和团和清军拼死坚守,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但天津终于陷落。侵略军在天津成立都统衙门,实行殖民统治。北京的战况如何呢?

3. 义和团在北京的战斗

师:德国公使克林德枪杀义和团民。愤怒的义和团民向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发动猛烈进攻。知道克林德被打死后的事情和中山公园里的保卫和平坊吗?

生:(回忆联想,根据常识作答)

师:围攻使馆和攻打西什库教堂的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

生:(结合教材第99页插图,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

师:清政府虽然被迫向各国宣战,但是没有真正抵抗的决心。慈禧太后很快就下令停止攻击使馆。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各国实行分区占领。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紫禁城内设立联军司令部,统治北京城。生:(阅读教材第101页小字和第100页材料,结合插图,认清八国联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五、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逃往西安。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颁布“剿匪”上谕,命令清军对义和团进行残酷镇压。请同学们考虑,义和团运动是怎样失败的呢?

生:(思考、议论、作答)

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失败了。

生:(阅读教材第101页小字,分析说明的问题,讨论义和团运动的作用)

师:义和团运动这场伟大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革命高潮讲的是什么重大斗争?和义和团运动比较,这两次农民斗争有什么相同点?

生:(回忆思考,讨论作答)

师: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协团运动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斗争,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也都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的,义和才运动抵挡不住帝国主义的侵略,也无法阻止中国在半殖民地的境况中沉沦下去。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板书六)

六、《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1.《辛丑条约》的签订

师: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是哪些国家?

生:(回忆作答)师: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以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生:(结合教材第102页插图,听教师讲述《辛丑条约》的签订)

2.《辛丑条约》的内容师:条约的内容有哪些?请同学们看书。

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教材第102页,掌握条约主要内容)师:这些条约给中国造成了严重危害。

3.《辛丑条约》的危害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中国近代史上有赔款内容的条约有哪几个?赔款的数额是多少?

生:(回忆作答)

师:《辛丑条约》的赔款数额是多少?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生:(思考作答)

师:《辛丑条约》没有割地的条款,但有划“使馆界”和拆除炮台、允许外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的规定,你对此规定的严重性怎么看?

生:(讨论作答)

师: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这意味着什么?

生:(结合教材第103页小字,思考作答)

师:正如同学们所分析的,《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国家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生:(做教材第103页练习题一,准确掌握义和团兴起过程。)小结。(略)北京市171中学张淑兰

第四篇:28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八节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学法导引

学习本节内容时,首先,应该清楚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机,农民阶级领导了这场反帝爱国的运动——义和团运动。其次,通过引导学生评价“扶清灭洋”口号的成就与不足,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史实,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义和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意识。第三,通过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签订的《辛丑条约》内容与影响,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概念含义。

重难点拨

【讲清重点】

1.对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的认识

“扶清灭洋”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灭洋”触及了时代救亡主题,但它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虽然同样具有爱国和保国的含义,却又将“中国”、“朝廷”、“大清”等观念混同,表明义和团在主观上不反对清政府,也没有表示反对封建制度。该口号的提出,最初曾起了发展队伍和壮大声势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政府的政策,但是这个口号也使义和团在斗争中放松了对清朝统治阶级的警觉,不能识破清政府的阴谋诡计,以至后来上当受骗,成为义和团运动一个惨痛的教训。

2.《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从签订的背景来看,该条约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后签订的。这就充分说明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从签订条约的国家来看,11个国家共同宰割中国,其中还有欧洲弱小国家。由此可见,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低下,主权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从条约的内容看,赔款数额巨大,加强了政治奴役和军事控制,使清政府完全控制在帝国主义国家手中;从条约签订后中国政权核心的组成来看,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新的统治集团,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从条约签订后列强侵华来看,从此侵略者通过“以华治华”来统治中国。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

【解析难点】

1.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变化

义和团运动经历了一个兴起、发展、高潮(抵抗八国联军侵略)和失败的过程,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也有一个剿灭、招抚再剿杀的变化。义和团运动兴起时,清政府为维护其统治秩序,不敢得罪外国侵略者,采取剿灭政策。随着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由“剿灭”改为“招抚”,承认义和团合法,企图加以控制利用。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后,慈禧太后西逃时,为了维护清朝统治,取得侵略者的“宽容”和“谅解”,清政府可耻地出卖了义和团,采取剿杀的政策,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总之,清政府对义和团策略的变化始终围绕一个目标: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和统治秩序。

2.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比较

(1)相同点:①都是以农民为主体,都采用暴力或武装斗争方式。②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义和团运动在反侵略的同时反封建,因此两者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③两者都表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前者盲目排外,后者表现为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性。④两者的局限性表现不同,但根源一样,都是由于农民是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没有先进理论指导,因而不可能提出反映历史规律的正确主张。

(2)不同点:①太平天国主要斗争矛头指向封建统治,太平天国的一些领袖还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②义和团主要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盲目排外,不懂得把侵略者和一般外国人区别开来,把外国先进科学文化与外国侵略活动区别开来。

精典例题再现

例1(湖南长沙)义和团运动兴起之前其口号是“反清复明”;兴起后其口号是“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被镇压后,余部又提出了“扫清灭洋”的口号。这表明()

①农民阶级也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②民族危机已成为当时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③农民阶级对中外反动势力认识不断深入

④义和团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③

[解析]“反清复明”反对的是一种民族主义倾向,认为只有汉族才是正统,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持排斥态度。“扶清灭洋”反映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间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但具有一种盲目排外倾向。“扫清灭洋”认为既要反帝又要反封,两者均是中国人民的敌人,反映了农民阶级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不断加深。

[答案] D

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例2(2002年,黄冈)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说明()

A.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瓜分完毕

B.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侵华工具

C.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已经形成D.美国已取得在华势力的优势

[解析]材料中外国公使和清政府成为一体,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因此选B。

[答案] B

点拨 注意对材料型选择题的全面理解和分析。

第五篇: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案

【本节重点知识】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标志;

2、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及其评价;

3、义和团运动发展的标志及其主要原因、影响;

4、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主要战斗;

5、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历史意义;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统帅及主要罪行;

7、《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国家(个数)、内容、危害、影响。【知识结构】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1898年)

1、原因: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空前严重。

②主要原因:各地人民的 斗争——19世纪末,洋教遍布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教会活动更加猖獗,肆意欺压百姓;官府“ ”,民冤难伸; 强占 进一步刺激了 民众。

2、标志: 年 首领 在冠县攻打教堂,揭开了义和团 运动的序幕。

3、影响: 年义和团 斗争蔓延到、许多州县; 的名称被普遍采用。

4、口号:“扶清灭洋”——评价:

①进步性:具有 的性质,反映了当时 与 的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 矛盾;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 ;“扶清”有利于争取 ;“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 斗争。②局限性:“扶清”容易让群众放松对 的警惕;“灭洋”带有 的色彩。

5、结果:山东巡抚 血腥镇压义和团,山东义和团转移到 ——直接原因: 要求 尽快扑灭义和团

二、义和团运动的发展(1899年)

1、原因:① 年春,、的义和团势力发展到 地区

②慈禧太后对义和团的策略由“ ”改为“ ”,默许义和团,企图。

2、标志:义和团进入、。

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

1、时间: 年

2、战役:①、阻击战——侵略军遭受重创,逃回。

②天津保卫战:清军将领 阵亡,陷落;侵略军成立,对天津实行殖民统治。

③进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的战斗:a、原因:外国侵略者在 城里枪杀 战士; b、影响: 对外宣战;义和团运动达到。

3、结果:义和团 运动失败了

①失败原因: 在逃亡途中命令 “铲除”义和团,联合绞杀义和团。

②历史意义: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 的狂妄计划。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 年

2、国家:英法俄德意奥美日八国

3、统帅:英国 ——德国

4、罪行:①攻占天津,侵略军成立,对天津实行 统治;

②攻占北京,在北京实行,联军统帅 在 内设立司令部,统治。

5、结果: 年签订《辛丑条约》

①国家:英法俄德意奥美日8国以及、、共 国。

②内容:a、清政府赔款白银 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 两; b、划定北京 为,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d、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 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 性质的组织,对 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 e、改 为,位居 之上; f、修订。

③危害:a、巨额赔款,是 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 加紧搜括人民,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b、使馆界实际上是“ ”,是帝国主义策划 的 ;

d、清政府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 斗争,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 ; e、改设 的规定,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 的旨意实行 的外交政策。

④影响:a、重新确立了以 为首的清政府继续充当它们在华的 ;标志着清政府彻底成为 的工具;

b、标志着中国 统治秩序的 确立,中国的 形成了。【重点难点问题解析】

1、清政府对义和团的剿抚兼施

①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历程:秘密反清(义和拳时)→武装起义,把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被清政府默许为合法团体→被中外反动派联合绞杀。

②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剿、抚并用。义和团运动兴起时,山东巡抚毓贤曾允许义和团公开活动,企图加以控制,后又改派袁世凯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展起来后,慈禧太后又转为招抚政策,默许其为合法团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义和团受到中外反动派的联合绞杀。③清政府对义和团策略的实质:剿、抚实质一样,是为了控制、利用义和团以达到消灭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当然,清政府的安抚政策客观上也为义和团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④认识:清政府之所以采取招抚政策,说明清政府已无力镇压人民的反抗,不得不与外国列强共同镇压。此外,义和团被清政府所利用,也反映了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反映了旧式农民运动的局限性。

2、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原因:

②主要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③教 训:农民不能单独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3、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①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②义和团运动的积极作用: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迫使列强不得不改变侵华方针,采取“以华治华”的策略,客观上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和延缓了中国殖民地化的进程。同时,帝国主义的血腥镇压、清政府的背信弃义及对义和团的出卖,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清了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本质,从而放弃了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幻想,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4、关于对《辛丑条约》的签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标志的认识:

①从签订条约的背景看:它是在帝国主义形成共同宰割中国同盟之后,在清政府的积极配合下,八个国家武装镇压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后签订的。

②从签订条约的国家由8国增加为11个来看,表明任何一个西方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可以任意欺辱中国。反映了中国主权的完全丧失,地位的低下。③从内容来看:这是继《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签订以来对中国损害最严重的一个不平等条约。尽管该条约没有割地与通商之类的内容,但实际危害大大超过前者。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政治奴役与军事控制上:如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等,表现出长期奴役掠夺中国的狂妄企图;拆毁炮台、驻军要地、设“使馆界”等,使清政府完全控制在帝国主义手中。同时《辛丑条约》实际上是清政府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对帝国主义的一次大拍卖,正式承认了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局面的形成。清政府彻底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历程

①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爱珲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③19世纪6、70年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同时中国经济也日益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样,中国经济呈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特征。④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并走向联合,利益趋向一致。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社会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下载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袁腾飞老师讲课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袁腾飞老师讲课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五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 2、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 3、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理解《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二、学习重点 辛......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管理学院 摘要: 1900年(清光绪26年)英、法、德、美、日、俄、意、奥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入侵中国所引发的战争。八国联军的行动,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签订。 二、学习重难点: 1《辛丑条约》。2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教训。 三、知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900年春,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予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国斗争,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 复习导入 树形结构 二、 1、看视频看到哪些信息? 2、读课本 3、学生说战争的起因、时间、经过、结果、影响 学生说有关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信息。 4、八国、廊坊大......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八(1)班教学情况分析,班级中等生不多,后进生较多。大部分学生思路比较活跃,但是学困生厌学情绪严重,且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只有个别成绩优秀......

    八国联军侵华讲课稿

    学习完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我们知道这场战争以后它激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就是在帝国列强因欲求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从而发起的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记忆法

    一、八国联军侵华时间、侵略者头目及八国名称 英将西摩尔,要救零零六(1900.6),联合八国军,发动了战争。 二、《辛丑条约》签订时间、签字国、签订者、条约内容 幺舅痛一(1901)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