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11:58: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

第一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义和团的兴起、八国联军入侵、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重点和难点:

《》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

导入新课:21世纪的钟声敲响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地提高,以至于有人说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而在20世纪的钟声

敲响时,帝国主义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那么,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呢?这场战争给灾难深重的中国又带来了怎样的危害呢?(板书课题)

一、八国联军的入侵:

1898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哪些租借地和势力范围?)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中国出现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1、入侵的目的:扑灭义和团的反帝斗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2、八国联军的入侵:

(1)组成:

(2)路线:大沽-天津-北京

1900年6月,英、美、法、俄、德、意、日、奥八国组成侵略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租界出发,向北京进犯、由西摩尔率领的侵略军,沿途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阻击。乘火车从天津到北京只需几个小时的路程,侵略者费了四天的时间才走了全程的一半--到达廊坊车站。6月14日,义和团攻进这座车站,杀死侵略军多人。几天以后,义和团再向据守在廊坊的侵略军猛攻,歼敌几十人。侵略军被迫撤退到杨村车站,又遭到义和团的狙击,死伤几十人。侵略军沿运河向天津逃命,直到26日,才在俄国援军的帮助下,逃回天津租界,死伤三百人。后来西摩尔回忆这件事说:“义和团所用设为西式枪炮。则所率联军必全体覆没。”当西摩尔联军在廊坊受阻时,八国联军30多艘军舰准备进攻大沽炮台,联合舰队向大沽守将罗荣光发出最后通谍,威迫中国守军交出炮台。罗荣光严词拒绝。侵略军向大沽炮台发起进攻,罗荣光率部英勇抵抗,敌人死伤260多人,击沉击伤敌舰6艘,6个小时之后,大沽炮台失守,天津门户被打开。侵略军增兵至2万人左右,大举向天津进犯,义和团猛烈的打击敌人,在战斗中,守卫天津的将领聂士成阵亡,天津很快陷落。大沽炮台失守的消息传到北京后,6月21日清政府被迫宣战。在北京,义和团民向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发动猛烈进攻,烧毁比、奥、荷、意四国使馆。清政府虽然向各国宣战,但是没有真正抵抗的决心。慈禧太后很快就下令停止攻击使馆,继而派人给使馆送去米面、蔬菜、瓜果等物品。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出逃。9月下旬,德国元帅瓦德西任联军总司令,增兵至10万,继续扩大侵略。

二、八国联军的罪行

1、屠杀:在天津,侵略者在位于市中心的鼓楼架起大炮,对准逃难群众猛轰,在帝国主义的屠杀下,整个天津城内,“但见死人满地,房屋无存。”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进行了更加疯狂的屠杀,很多地方“尸骨堆积如山”,无数家庭“虚无一人,而遗尸未殓,出户外”,东北地区俄国的屠杀情况见书。

2、劫掠:除课本所举例子外,补充:八国联军在占领北京后,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天,钦天监的古铜天文仪器被德法瓜分,他们洗劫了堆满金银翡翠和历朝宝物的皇宫、颐和园、三海,抢劫府衙库款。各处库款,所失约6000万两。大量珍贵的文物图书(包括《永乐大典》在内)的各种珍贵的图书损失达4万多册。侵略军以搜捕义和团为名,“三五成群,身挎洋枪,手持利刃,在各街巷挨户踹门而入。卧房密室,无处不至,翻箱倒柜,无处不搜。凡银钱、钟表、细软值钱之物,劫掠一空,谓之扰城。稍有拦阻,即被戕害。”联军统率瓦德西说:“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细数目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据估计损失约为10亿。

3、焚烧

三、《》的签订:

各国提出《议和大纲》12条,并声称这些条件无可更改,强迫清政府接受,慈禧太后见对列强不把她当做“祸首”加以惩办,感到大喜过望,为继续保存清政府而感到庆幸,满意地批准了这个条约,并厚颜无耻地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时间:1901年

2、内容:经济上:赔款

政治上:划定……清政府保证严禁……

军事上:拆毁……

3、危害:

《》是中国近代史上丧权最多、对中国社会危害最大的条约。空前巨额的赔款,白银总数竟达10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12倍,这是清的沉重负担。因此战后清政府为了



弥补财政亏欠,不得不大量借外债来偿付赔款。这些外债往往附有苛刻的条件,从而使中国经济命脉掌握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手中。清政府的财政收入除田赋外,几乎全部被帝国主义列强所控制。这些赔款又被清政府层层转嫁到人民头上。条约签订后,江苏上交的钱税每年增加250万两、四川增加220万两、广东增加200万两。关于划定使馆界、拆毁炮台及在军事要地驻兵的规定,使从渤海湾到北京城的通道完全处于帝国主义直接的军事控制之下,从此北京大门洞开,大大便利了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总之《》的签订,使清政府实际上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从此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列位,你道今日中国还是满洲政府的吗?早已经是各国的了。那些财政权、铁道权、用人权,一概拱手送与洋人。洋人全不要费力,要怎么样,只要下一个号令,满洲政府就立刻奉行。中国虽说未曾瓜分,其实已经瓜分数十年了。”

章炳麟讽慈禧七十生辰“今日幸颐和,明日幸北海,何日再幸古长安?亿万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交趾(越南),六十割台湾,七十更割辽东地,廿余省版图渐蹙,预期万寿祝疆无。”

练习: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第二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思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中国来说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时期。前有西方列强的瓜分狂潮,后有八国联军的联合侵华,战事不息,纷扰不断,中国人民始终处于战争阴云的笼罩之下。这两次事件的爆发,又是由一场运动——义和团运动串联起来的。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八国联军侵华给当时古老而贫弱不堪的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都是本课所要阐述的内容。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教师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运用图片、课件、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资料资源辅助教学,提出问题和组织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形成互动式教学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20世纪初正是帝国主义国家疯狂扩张和殖民的时期,中国虽然没有主动参与,但也不由自主地被卷进这场世界性的洪流之中,不能逃避,只能选择勇敢的面对。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二)教学难点

《辛丑条约》的影响和危害。● 教学方法

教师利用读图分析法、阅读讲解法、归纳概括法等方法进行课程内容的讲授,还要与学生的表演活动相结合。●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二)素材准备

“八国联军侵华”的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 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堂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甲午中日战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这场战争的结局是什么?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生:回答略。

师:这位同学的回答很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大片的领土和更多的主权,最重要的一点是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从而导致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的到来。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是怎么样的?这是我们今天所要讲述的第一个问题。

(讲授新课)

(板书)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板书)

一、瓜分中国的狂潮(板书)1.瓜分中国的狂潮

师: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争夺中国的步伐大大加快,它们争先恐后地掠夺在华利益,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同学们看一下书中的“时局图”,谁能告诉我们图中的各种动物分别代表哪个国家?它们瓜分了中国的哪些地区。

生:回答略。

师:图中的熊代表俄国,强行租借旅顺和大连,把东北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虎代表英国,强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区和附近岛屿,在山东强租威海卫,把长江流域囊括到自己怀中;肠代表德国,强租胶州湾,将山东视为自己的领地;蛙代表法国,强租广州湾,把广东、广西、云南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太阳代表日本,把福建划入他的势力范围;鹰代表美国,姗姗来迟,俯瞰中国。

(板书)2.义和团运动

师:面对外敌的大举入侵和严峻的形势,中国人民怎么会无动于衷呢?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慨之情。在外国列强与中华民族之间民族矛盾不断激化,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以下层民众为主体组成的义和团“反洋教”风潮,首先在山东兴起。并迅速向直隶、京津地区蔓延,在中国北方大地掀起了一场反帝斗争风暴。

(板书)

二、八国联军侵华(板书)1.八国联军侵华

师:义和团运动的排外性和破坏性,使各国列强惊恐万分。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900年6月,英、法、德、日、意、奥、美八国借口中国“内乱”危及其在华利益,组成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

(板书)2.八国联军侵华过程(板书)(1)天津←→廊坊(板书)(2)天津→北京

师:北京陷落后,慈禧太后挟持光绪帝仓皇西逃,八国联军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种种滔天罪行。大家觉得这次战争中国军队表现如何?

生:回答略。

师:这次战争中,中国军队表现出了英勇的抗争精神,尤其是在廊坊地区,义和团和清军联合击退了八国联军。书中的介绍不是很详细,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下节课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描述当时惊心动魄的过程。

(板书)

三、《辛丑条约》(板书)1.《辛丑条约》的签订

师:慈禧太后在西逃西安的路上,任命奕劻和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同侵略者议和。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俄、英、法、德、日、意、奥、美、比利时、西班牙、荷兰等11个国家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板书)2.《辛丑条约》的内容

师:经济上: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等做为担保; 政治上: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担保严禁中国人民参加任何反帝活动;

军事上:从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的炮台一律拆毁,允许列强各国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各战略要地驻兵。(板书)3.《辛丑条约》的影响

师:哪位同学试着评价一下《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生:回答略。

师:《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又一副极为沉重的枷锁。西方列强通过这个条约从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对中国进行残酷的控制和勒索,使中国的主权几乎丧失殆尽。巨额赔款,使广大人民陷入苦难的深渊。社会经济陷于崩溃的边缘,外债永无还清之日;使馆界的设立,成为中国的“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干涉内政的发动据点,进一步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大沽等炮台的拆除,京榆铁路驻扎外国军队,并可以随时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清政府完全处于帝国主义军事控制之下。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反封建社会。(课堂总结)

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中国来说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时期。前有西方列强的瓜分狂潮,后有八国联军的联合侵华,其中还穿插着国内人民此起彼伏的反抗斗争,战事不息,纷扰不断,剥削残酷,人民困苦,中国人民始终处于战争阴云的笼罩之下。在这国势危急的时刻,清政府中的一些有识之士警醒到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在他们的强烈要求和建议下,一场新的社会变革呼之欲出。

● 板书设计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瓜分中国的狂潮 1.瓜分中国的狂潮 2.义和团运动 二、八国联军侵华 1.八国联军侵华 2.八国联军侵华过程(1)天津←→廊坊(2)天津→北京

三、《辛丑条约》 1.《辛丑条约》的签订 2.《辛丑条约》的内容 3.《辛丑条约》的影响

第三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900年春,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予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国斗争,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2000多人,由英国海军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奋起狙击侵略军,在廊坊一带把侵略军围困,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凶恶本质。

2、《辛丑条约》 时间:1901年

签订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伤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习与思考: 1、19世纪中后期,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斗争,涌现出无数民族英雄和爱国将领,请说出你知道的三位民族英雄或爱国将领的名字及相关典型事件,并说训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2、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第四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管理学院

摘要: 1900年(清光绪26年)英、法、德、美、日、俄、意、奥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入侵中国所引发的战争。八国联军的行动,直接造成义和团的消灭,以及京津一带清军的溃败,迫使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往陕西西安;最终清廷与包含派兵八国在内的11国签订《辛丑条约》,付出庞大的赔款,并丧失多项主权。华北大乱之际,东南各省督抚自行宣布中立,从此清中央政府权威低落,汉族权臣抬头。战争也引起了列强在华势力的变化,并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日俄两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及朝鲜利益而引发的日俄战争。

键词:八国联军

义和团运动

扶清灭洋

清军 辛丑条约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国际地位因此一落千丈。西方列强便开始对中国这块肥肉垂涎三尺。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而随着战争赔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负,终于引起了义和团运动,清政府内忧外患,无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强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图吞霸中国。战争起因:本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瓜分中国。

(1)慈禧与洋人之仇

1898年,光绪帝任用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变法维新,因与保守派对立而失败。慈禧压维新运动,软禁光绪帝于瀛台。各国同情维新派,协助康有为、梁启超逃离中国,而慈禧欲废黜光绪帝,但因遭各国反对而不敢付诸行动,令她怀恨在心。加上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纷纷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也增长了慈禧的仇外情绪。

(2)义和团起事

义和团,又称“团匪”,为山东省学习神功的团民组织,为山东巡抚毓贤利用来抗衡教会,威吓教民脱离教会之用。后由外国所迫,派袁世凯到山东取缔,团民逃到北京城外涿州各地。当时,慈禧信任闭塞愚昧的守旧大臣,竟听信毓贤之言,相信团民能“刀枪不入”、枪炮不伤”,怂恿慈禧借助义和团排外。慈禧太后派军机大臣刚毅往涿州视察,但刚毅竟向慈禧奏称“天降义和团,以灭洋人”。因此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进入北京城内勤皇。团民则沿途到处杀害洋人、教徒,烧教堂、拆电线、毁铁路,攻进天津租界。各国公使要求清廷取缔义和团,但未获回应。

(3)联军进犯

随着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和京津地区的迅猛发展,外国列强多次胁迫清政府予以镇压。

1900年4月,义和团刚在北京近郊发展起来,俄罗斯帝国公使就提出镇压。美利坚合众国、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各国公使也奉本国政府密令,联合照会清朝政府“剿除义和团”,并将舰队聚集大沽口进行威胁。5月间,义和团在京津一带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清军士兵参加义和团,以端郡王爱新觉罗·载漪为首的排外势力在清政府内占据上风。各国公使眼看清政府已无法控制形势,总理衙门也“无力说服朝廷采取严厉的镇压措施”,便策划直接出兵干涉。

5月28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王国、大日本帝国、俄罗斯帝国、美利坚合众国八国在各国驻华公使会议上正式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以“保护使馆”的名义,调兵入北京,清政府被迫同意。5月30日至6月2日,八国的海军陆战队400多人,陆续由天津乘火车开到北京,进驻东交民巷。随后,各国继续向中国增兵,各国军舰24艘集结大沽口外,聚集在天津租界的侵略军达2000余人。6月6日前后,八国联合侵华政策相继得到各自政府的批准,侵略中国的战争爆发。

1900年6月11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2000多人强占火车由天津驶往北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激起义和团坚决抵抗。6月12日,义和团与清军董福祥、聂士成部联合作战,切断侵略军与天津的联系。6月14日至18日,侵略军被义和团群众包围在廊坊、落岱、杨村一带,面对用近代枪炮武装的侵略军,义和团奋勇杀敌,视死如归,不惜以血肉之躯与敌人拼搏,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爱国热情,打死打伤敌军300余名,西摩尔溃不成军,被迫沿北运河退回天津,义和团粉碎了八国联军进犯北京的计划。(4)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6月中旬,侵华帝国主义海军在沙俄海军将领指挥下,联合进攻大沽口炮台,遭到守军坚决抵抗,清军共击伤击沉敌舰6艘,毙伤敌军200余名。正当战事激烈时,守将罗荣光不幸中弹牺牲,清军失去指挥,大沽炮台失守。在此前后,日本使馆书记生在前往永定门接应西摩尔联军时被清兵当作间谍处死。德驻华公使克林德在东单牌楼行凶被守军击毙。

(5)21日,清政府向各国“宣战”。

大沽口失陷后,俄、英、德、美援军数千人,闯入天津海河西岸紫竹林租界,对天津城及其外围发动猛攻,义和团奋起投入天津保卫战。董福祥率义和团一部进攻老龙头火车站,毙伤俄军500余名(一说112人),数度占领车站。张德成率义和团及清军一部围攻紫竹林,以“火牛阵”踏平雷区,冲入租界。聂士成部清军坚守城南海光寺一带。7月9日八里台一战,聂士成身中7弹,腹破肠流仍坚持战斗,直至血竭而亡。14日,联军付出伤亡900余人(一说882人)的代价,并发射毒气炮后,攻陷天津。8月4日,联军2万余人由天津进犯北京。次日,进抵北仓,受到清军马玉昆、吕本元等部及李来中所部义和团顽强阻击,再次施放毒气,才攻占北仓。但联军付出死伤635人(一说400余人。其中日军近300人)的代价,毒气炮(“列低炮”)也被击毁。13日,联军进至北京城下,进攻东便门、朝阳门、东直门。英军率先由广渠门破城窜入。

(5)14日,北京失陷。

次日晨,西太后和光绪皇帝仓惶出逃。联军入城后,解除了义和团对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的围攻,义和团被迫退出北京,转往外地坚持抗击侵略者。西太后在流亡途中,指定李鸿章为与列强议和全权代表,发布彻底铲除义和团的命令。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派兵四处攻城略地,扩大侵略。9月,俄军在侵占秦皇岛、山海关同时,集中庞大兵力,分五路对东北地区实行军事占领。10月中旬,德军统帅瓦德西率兵3万来华,攻占保定、张家口等地。但法、德联军在侵犯井陉、娘子关一带时,受到清军刘光才部的顽强阻击,付出重大伤亡后败退。八国联军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劫,无数村镇沦为废墟,天津被烧毁三分之一,北京一片残墙断壁。连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也供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八国联军在北京公开大肆抢劫,清宫无数文物珍宝被洗掳一空,大批群众残遭杀戮。

义和团运动发生后,列强各国都乘机对中国出兵,进行大肆掠夺。消息传到俄国,沙皇政府认为是侵略中国的大好机会,除积极参加八国联军之外,1900年7月16日,制造了海兰泡惨案,居住在海兰泡的数千名中国人几乎全部被俄军惨杀,泅水逃生的不到百人。17-21日,俄国侵略军又先后将江东六十四屯居民万余人赶至黑龙江边枪杀或用斧头砍死,剩下的被赶入黑龙江淹死,只有极少人泅水得生。8月28日,俄国军队占领齐齐哈尔;9月22日,占领吉林,28日,占领辽阳;10月1日,进入盛京(沈阳)。俄军所到之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1900年11月,俄国胁迫奉天将军增祺签订《奉天交地暂且章程》,企图把军事占领合法化。俄军利用军事占领的机会,大肆掠夺中国东北的金矿、煤矿和森林资源。(6)《辛丑条约》的签订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清政府在民众的压力下,表面上向列强各国“宣战”,暗地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里却破坏义和团运动,向侵略军妥协投降。1900年7月14日天津失陷后,清政府8月7日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正式向外国列强求和。1900年12月,列强各国(除了出兵的八国外,又加上比利时王国、荷兰王国、西班牙帝国、三国)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后又订立详细条款,于1901年9月7日在北京正式签字。1901年9月7日,总理外务部事务和硕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和文华殿大学士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代表清廷与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赔银4亿5千万两;北京使馆区及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交由外国驻军;禁止中国人民组织反帝组织等。《辛丑条约》保住了清政府权位,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统治,清政府由此成为帝国主义的傀儡战后条约《辛丑条约》

(7)《辛丑条约》内容

《辛丑条约》共有12条正文和19个附件,主要内容是:(1)清政府向各国共赔款4.5亿两,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担保,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亿两;(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3)拆除大沽炮台和北京至海通道的各炮台;在天津周围20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列强可以在北京驻扎防守使馆的卫队,并在京榆铁路沿线包括山海关在内的12个要地驻扎军队;至少两年内禁止中国进口军火和制造军火的材料;(4)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吏必须保护外国人的安全,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惩办赞助过义和团运动的“首祸诸臣”,在外国人“遇害被虐”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5)对德、日“谢罪”。清政府分派亲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牌坊。(6)中国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并指定皇族亲贵担任外务大臣。总理衙门改组的外务部。

(8)《辛丑条约》的影响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

(9)战争的影响 ①战争给中国的影响

一.经济方面。八国联军军事行动,以清政府与总共十一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为终。八国联军封锁街道,逐户进行抢劫

其中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分三十九年付清(这样巨额的赔款是紧接着《马关条约》向日本赔款白银两亿两之后,可谓雪上加霜。中国这时战争不断,内忧外患,早已国库空虚,国民总产值低落,要付清4.5亿的战争赔款只有分期偿还,并且还向有关各国银行借债还贷用以支付赔款),被称为庚子赔款。为了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辛丑条约》规定,以海关税及盐税作为偿还赔款之用,但这两项税收为清朝政府最主要的一项财政收入。控制海关就基本上能够左右中国财政。赔款共分39年才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白银,翻一倍多,也使得中国在后来的几十年中的经济跌入低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翻不了身。

《辛丑条约》的赔款数额比较特别,列强要求赔款4亿5千万两,当时中国人口4亿5千万,用意就是要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1两白银的“罚金”,借此惩罚、侮辱所有的中国人;发生过反帝斗争的城镇,又被要求一律停止科考五年。巨额赔款使中国社会经济更加凋敝,人民生活更加贫困。中国因而彻底掉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二.文化方面。联军占领北京后,对北京皇城、衙门、官府大肆抢掠,因而造成大量中国珍贵文物、大量的文史资料典籍(其中包括著名的《永乐大典》)和文化遗产(包括故宫,颐和园,西山以及圆明园)的失窃、破坏,损失无法估计!其中仅嵩祝寺一处,丢失镀金铜佛3000余尊,锦绣制品1400件,铜器4300件。就连紫禁城太和殿前存水的铜缸上面的镀金,也被侵略军刺刀刮去,至今刮痕斑斑,这也是联军劫掠北京的铁证。《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1403—1408)2100位学者编纂而成的,共22870卷。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以遭破坏,后来收藏在南池子大街的皇史宬里,1900年被八国联军大肆损毁丢弃,甚至将《永乐大典》书册用于修建工事之用;《四库全书》是清乾隆年间360位学者编纂而成的,收集了3461种古籍,共79309卷,全书共7套,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时毁坏一套,1900年又被八国联军毁册数万。翰林院内收藏了许多珍贵图书、孤本、宋版书籍、文史资料和珍贵书画,八国联军把藏书抢掠糟蹋一空。直到现在,伦敦、巴黎的博物馆里还有《永乐大典》等许多当年被抢掠去的图书和文史典籍。

三.政治方面。付出庞大的赔款,并丧失多项国家主权。华北大乱之际,东南各省督抚自行宣布中立,从此清中央政府权威低落,汉族权臣抬头,从客观角度上来说,八国联军事件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后来美国为了从知识和精神上支配中国,向清政府减少了约1千万两白银的赔款。退款主要用于中国向美国派遣公费留学生,清华大学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的。美国的两次退款,产生了很大的国际影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也涉足于战胜国的地位,因此停止对战败的德、奥赔款支付;各国都表示愿与中国“友好”,以便用和平的办法维护和扩张其在华利益。所以都紧步美国的后尘,其中英、日、荷三国将庚款余额修改偿付办法。这一方面间接促进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另一方面加强了列强对中国的控制。另外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部分的庚款余额,苏俄亦在1920年宣布放弃。《辛丑条约》的签订,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还损害了国家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战争给东北亚的影响(10)积极的影响:

一.民族意识的觉醒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

二.战争也引起了列强在华势力的变化,在战争中,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东北全境,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日俄两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及朝鲜利益上矛盾的激化升级,这也为日后的日俄战争埋下了伏笔。对远东局势来说,1900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明显地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的本质。

三.战争给各国的影响

1900年,澳大利亚各殖民地政府响应英国召唤,协同八国联军北伐中国。在此期间,澳大利亚联邦宣告成立。因此,中国之战不仅是澳大利亚殖民军的首次亚洲之战,更是澳大利亚联邦的首次海外军事行动。

1899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风起云涌,迅速占据各国媒体的主要版面。但对于澳大利亚大陆的六个英属殖民地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即将水到渠成的联邦成立。经过多年的政治角力后,1900年3月,澳大利亚各殖民地代表齐聚伦敦,进行联邦成立前的最后磋商,联邦宪法草案随即于7月份提交英国议会审核。此时,北京形势迅速恶化,作为列强中的带头的老牌帝国,英国此时面临两难选择。远东局势糜烂如此,为维护英国利益和权威,其势不能不出兵,但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此时却无兵可调。因为英军的主力部队被牵制在南非,正在那里与荷兰人鏖战,史称“布尔战争”。

布尔战争也牵扯了澳大利亚人,澳大利亚各殖民地向南非投放了两千五百人的常规部队和三千五百人的民兵。作为英国最为成熟的殖民地之一,印度军队也已被大英帝国调往世界各地,以填补英军主力开赴南非后留下的防卫空虚。此时东亚告急,英国只能转向其它殖民地(或类殖民地)挖掘军事潜力,连刚刚组建不久的威海卫“华勇营”,也被征召前往京津地区参战,与香港军团、新加坡军团及若干印度军团一道,组成英军主力,参与八国联军攻打天津和北京的战斗。澳大利亚,作为亚太地区的唯一“白肤色国家”,是英国所谓的真正子弟兵。英国政府征询了澳大利亚各殖民地的意向,各殖民地政府痛快地表示,只要“祖国召唤”,他们将立即派兵参战。多国联军纷纷来华作战,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英俄之间、俄日之间、英法之间等国在华既得利益矛盾凸显,暗流涌动。

备注:8月中从天津进至北京的部队其实只有七国(当中两国只为象征式的掌旗兵)约一万六千人。分别为:日军八千人,俄军四千八百人,英军(主要由印度人组成,还包括香港及威海卫华人)三千人,美军二千一百人,法军八百人(主要由越南人组成),奥军五十人,意军五十三人。

参考文献:《新理念中国历史》.香港教育图书公司.2006.ISBN 962-948-193-6(中文).(11)对战统计

①时间: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② 地点: 大清帝国

③结果: 八国联军胜利,签订辛丑条约

④参战方: 大清帝国 义和团

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德意志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大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

⑤ 指挥官 大清帝国:慈禧太后 联军:爱德华·西摩尔(英)阿尔佛雷德·冯·瓦德西(德)

⑥ 兵力: 约160,0000名义和团士兵 联军:49,2550人 500艘军舰 ⑦伤亡 义和团:约15,0000人 联军:6000人

(12)启示之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落后就要爱挨打。只有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落后就要挨打。

启示之二:凝聚民族精神。民族存亡关头,我们万众一心

战争,被我们记住的不仅仅是伤痛、悲惨、哀怨,更有抗争、胜利、尊严。我们经历了落后挨打的耻辱,我们更证明了众志成城的民族力量。

启示之三:以始为鉴,提高警惕

第五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签订。

二、学习重难点: 1《辛丑条约》。2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教训。

三、知识梳理:

㈠、阅读教材第一标题“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标化知识点,完成学案。

1、背景: 年春,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 侵略势力。

2、经过: 年6月,为镇压 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由天津向 进犯。在 被义和团围困,经过激烈战斗,狼狈逃回天津。

3、罪恶:1900年8月中旬,攻占,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㈡、阅读教材第二标题“《辛丑条约》”,标化知识点,完成学案。

1、签订: 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

2、主要内容: 经济: 政治:。军事: 外交:

3、危害:《

》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严重损害了。

标志:清政府完全成为 统治 的工具。中国 沦为。

㈢、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1.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该条约的签订带来什么严重的危害?

2.《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3.《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什么不同?

四、学效测试: 1、1901年,清政府同西方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

A、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于()

A、1898年 B、1899年 C、1900年 D、1901年

3、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辛丑条约》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的内容是()A、赔款4.5亿两白银

B、严禁中国民众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

C、大沽和北京通海沿线炮台一律拆毁,允许各国在此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兵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并由各国派兵常驻

5、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曾经攻陷北京的战争有()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向列强保证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人物是()A、李鸿章 B、左宗棠 C、光绪帝 D、慈禧太后

7、拓展延伸(知识拓展迁移,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据说1900年8月,慈禧太后离京出逃前夕,曾叫人将价值数百两的“私房”珍宝埋在宁寿宫院子里。1902年初回京的当天,慈禧立即奔往宁寿宫,看到“所藏金宝,一些 儿没有失去,不觉大喜过望”。时人评说:身为皇太后,对四万万五千万两的赔款毫不痛心,日夕所念唯一埋在宫中的宝藏,“唏,国家焉得不亡乎?” ①、文中所说的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中?

②、这次战争后签订了什么条约?清政府赔款多少两白银?

③、条约中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内容是什么?

下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五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 2、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 3、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理解《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二、学习重点 辛......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 复习导入 树形结构 二、 1、看视频看到哪些信息? 2、读课本 3、学生说战争的起因、时间、经过、结果、影响 学生说有关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信息。 4、八国、廊坊大......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八(1)班教学情况分析,班级中等生不多,后进生较多。大部分学生思路比较活跃,但是学困生厌学情绪严重,且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只有个别成绩优秀......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1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说出《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民族危机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了解义和......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教学设计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了解以下问题:①义和团是个什么组织?成员有哪些?②义和团的兴起原因是什么?③义和团的壮大原因是什么?义和团为什么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帝国主义?④它为什......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冠县起义和"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义和团运动的发展。慈禧太后的安抚政策。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义和团抗击八......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反思

    篇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反思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反思 在进行本课的教学前,我经过认真备课和设计,从而使教学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以下是关于本课教学的一些反思。......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义和团的兴起、八国联军入侵、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重点和难点:《辛丑条约》及其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