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册语文第二单元改过备课(精选)

时间:2019-05-12 05:3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2册语文第二单元改过备课(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2册语文第二单元改过备课(精选)》。

第一篇:12册语文第二单元改过备课(精选)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2

第一课时

【单元回顾总结】

一、回忆一下,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几篇课文?

在这一单元,学习了两篇精读课文《唯一的听众》,两篇略读课文《永生的眼睛》、《暴雨筛》

二、这四篇课文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一)翻阅这三篇课文,进行思考、回忆。

(二)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意见。

(三)全班交流,教师进行疏导。(可从以下及点进行总结,仅供参考。)

相同之处:(内容、情感、主题、表达方法)

1.这一单元都是从具体的事件来表现主题的。

2.这一单元在引导我们生活对人生的一种感悟。人与人之间需要关爱,需要无私的奉献,人生的成功需要坚强。

3.课文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题目展开的。文章的题目都蕴涵着比较深刻的含义。不同之处:

可以引导学生从每篇课文的内容、主题、表达顺序、方法等不同的方面去总结。学习本单元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短文。

【独立阅读实践】

第四题;听老师读一段话,然后按要求作答。

1.2.

3. 师读一段话。根据内容,选一选,并说明理由。选完后再读一读。体会怎样在听的过程中提取符合要求的信息。(听的能力的训

练。

第五题:阅读短文,读一读,想一想

1.阅读《学习写读书笔记》

(1)默读短文《学习写读书笔记》,边读边思考:你有哪些收获?

(2)画一画

(3)展示:短文先写了什么?(学习写读书笔记的好处)然后写了什么?(读书笔记的3种写法)

(4)结合实际,说一说你喜欢或经常使用哪种读书笔记的方法?

1.读《一本叫人大开眼界的书》

a)

b)

c)

这是哪种读书笔记的方法?(读后感)短文都依次写了哪些内容? 结合第一篇文章中读后感的写法比较这篇读后感,有什么感受?1

(一)语交际的题目要求:

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你一定读过不少好书籍、好文章。在阅读过程中,你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体验。例如,文章所描写的事情感动了你,文章中任务的语言、行动打动了你;作者巧妙的布局谋篇、恰倒好处的谴词造句启发了你;文章唤起了你的想象与联想,或是给你带来了一些困惑„„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跟同学们进行交流。

交流时,首先说清楚书籍(或文章)的名字。

(二)口语交际课的设计过程

1.布置任务

学生提前准备:选择自己读过的印象最深的文章,针对某一方面谈自己的感受。

2.激情,引导表达:同学们你们读过许多中,你们愿意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说给大家听吗?

3.你可以参照《一本叫人大开眼界的书》那样组织语言。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组织全班交流。(提示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有不同意见要等别人发完言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发表自己的意见时一定要注意礼貌。)

5.教师小结:

(在活动结束时,教师针对这次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并将单元的读后感表达方法融入其中)

【习作训练】

一、习作准备:让学生回顾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

二、习作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认真阅读后,写读后感。

三、习作指导。

1.读《一本叫人大开眼界的书》心脏的秘密有感这篇文章。思考是怎样写的?

2.交流课前准备,指导选材感点

认真思考:你读的那本书或文章的内容是什么?那一方面的感受最深?(事件、人物、作者巧妙的布局谋篇、恰倒好处的谴词造句启发了你;文章唤起了你的想象与联想,或是给你带来了一些困惑„„)

3,你打算怎样将感受表达得既具体又深刻?(先叙后议或加叙加议等,但是都要以议为主,以叙为辅)

(1)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拓宽选材面。

(2)教师总结,激发学生的热情。(把学生引入不同的视角)

(3)列习作的提纲。

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

1.自己看题目要求独立完成。

2.在全班订正答案。

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区分汉语拼音容易混淆的,汉字容易写错的,词语中的字容易写成别字)

二、根据句子内容填上用指定的字组成的不同的词语。

本题的目的是字义的拓展

1. 读一读“赴”和“授”这两个字

2.想一想都可以组成哪些词语?(扩词训练)

3.读一读句子,想一想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4. 选择哪个词比较合适?为什么?

5. 填上所组成的词,看看是否符合句子的意思,是否符合平时说话的习

惯。

6.教师小结:要结合语言环境组成合适的词。

三、按要求写句子

1. 扩句

(1)读题目要求

(2)想一想可以在哪些地方进行扩写?

(3)怎样扩写符合事物的特点?

(4)进行扩写

(5)比较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具体、生动,渗透习作中的语言

描写要这样)

2.缩句

回忆上半学习是怎样学习缩句子的?

读一读句子,缩句。

缩完后再读一读,看一看是否还能缩的词语。

继续缩。(要保证表达完整的意思)

【修改赏评习作】

1.自我修改。

(1)宏观修改:首先看看自己的习作中有没有与题目要求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把这些内容删掉。

(2)微观修改:再看看自己的习作中有没有错别字、用错的词语、标点或不具体的内容进行修改。

2.小组交流。

小组同学互相传看习作,互相修改习作。

3.赏评修改。

(1)欣赏几位同学的习作,提出优点和不足。

(2)针对不足提出修改的意见。

第二篇:四年级语文备课第二单元备课.doc

第二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 中彩那天》,《尊严》。两篇略读课文《万年牢》《将心比心》。一个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2、读懂每个自然段,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为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而自豪的 思想感情。

单元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

1、教会学生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2、让学生懂得诚实、守信比金钱、财富更重要。

难点:1.读懂每个自然段,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为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而自豪的 思想感情。

如何突破重难点措施;

1、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形近字比较,记住字形,了解字义。

2、加强朗读训练。

3、运用所学方法学习课文。

4、运用所学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本单元的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情分析

本单元主题是“ 以诚待人的人生启示”,安排有《 中彩那 天》、《 万年牢》、《 尊严》、《 将心比心》 四篇文章。该单元因为主题深刻,主题内容离学生认知较远,对于四年级学生来 说,他们的心理特征难以真实地认同文本传达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学本单元的重点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感同身受,并且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不同表达方法。

单元教学法: . 文中有一些词语比 较抽象,可以通过观察实物、图片来帮助理解。如存根、彩票等。. 根据精读课文要遵照“ 整体一部分一整体” 教学的原则,并结合本组教材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训练目标,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设计提问:(1)针对课题提出问题。(2)针对课文的 2

中心句提出问题。(3)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提出问题。(4)针对文章的写作特点提出问题。

单元教学时间安排:

《中彩那天》 2课时 《万年牢》 2课时 《尊严》 2课时 《将心比心》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4课时

基本措施:

1、理解要放在语言环境中完成。

2、关注文本解读一 抓住重点词语

3、关注学生理解——引导质疑问难。

4、关注作者表达——理解相同词语的含义,体会文章含义。

本单元在全册中的作用:

第二组教材单元主题为“以诚待人”,所选的四篇课文分别为:《中彩那天》《万年牢》《尊严》《将心比心》,四篇课文内容生动、感人,从不同的角度赞美了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本组教材无论从内容还是训练点都是全册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册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及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单元基本功训练重点:

5中彩那天

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我家汽车中彩后得而复失的故事。思想感情: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个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着重理解的问题:

1、解“父亲”从不愿意把大奖还给同事,到最后还给同事的矛盾经过,体会课文中“母亲”说的话的含义。

2、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基本功训练:

1、正确读写“维持、财富、精湛、器重、属于、百货、情形、道德、号码、橡皮、拨电话、闷闷不乐、迷惑不解”等词语。

2、比较字形:

维——唯 拨——拔 诲——悔 词语:

理解“拮据、精湛、梦寐以求、馈赠”的意思。句子:

理解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1、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2、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段:

文章开头简洁地交代了“我”的家庭背景,还特别提到母亲经常用以安慰大家的一句话为下文的故事埋下伏笔,又照应了文章结尾,使文章首尾相衔,结构严谨。综合性实践:

1、联系实际,交流一下对“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理解。

2、从生活中找出诚实守信的事例说一说。

6、万年牢

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故事。思想感情: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着重理解的问题:

1、2、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将例如哪几件事?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基本功训练

(一):注意下面字的读音

弃 巷 津 棠 损 晾 耽 廷 傅 赚 掺 闺

(二)词语

1、找近义词:耽误——耽搁 生意——买卖 实在

——诚实

2、找反义词:干净——肮脏 认真——马虎 正——邪

句子:

1、说明父亲采购当天最新鲜的果品为材料的句子“早晨起来,父亲去市上买来红果„„”

2、写出了我真实感受的句子“父亲的教导使我一生受益。”

3、难句理解:理解下面三句话中“万年牢”的意思。

⑴“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这里的“万年牢”指父亲所做的糖葫芦工艺高、质量好,体现在蘸的糖均匀,还不怕冷,热、潮。

⑵“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这里的“万年牢”是指好的产品会受到顾客信赖,赢得众多的回头客,生意会越来越兴旺。

⑶“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这句话从产品、生意的万年牢引申到做人的准则上来,一个具有诚实可靠品质的人也是万年牢。

段: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他做事认真和实在。先讲父亲自己经营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

综合性实践:

1、关于父亲受雇于老板这件事,学生讨论:老板的这种生意经好不好?他这样做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2、阅读一篇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

7、尊严

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

思想感情:

体会哈默的尊严。

着重理解的问题:

1、理解“富有”的真正含义,做有尊严的人。

2、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

基本功训练:

(一)字

1、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不堪、骨瘦如柴”等词语。

2、比较字形:堪——湛 僵——疆(二)词1、2、近义词:骨瘦如柴——瘦骨嶙峋 惬意——舒服 反义词:狼吞虎咽——细嚼慢咽 羡慕——厌弃

赞美——憎恶

3、需要积累的词语或成语:疲惫不堪、狼吞虎咽、善良、骨瘦如柴等。

4、需要理解的词语:喉结、疲惫不堪、狼吞虎咽。

句子:理解“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段:理解2-5段中能够体现哈默有尊严的语句。综合性实践:

1、2、从哈默和杰克逊身上,你分别学到了什么? 你身边谁有尊严?是通过什么事体现出来的? 将心比心

主要内容:课文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了生活中的两件小事。思想感情:“将心比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着重理解的问题: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

2、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基本功训练:

一、字:

1、多音字:扎、禁、将、差、解

二、词语:

1、近义词:将心比心——推心置腹平静——冷静 宽容——理解

2、反义词:平静——激动 宽容——狭隘

2、关联词语:

如果„„就„„(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三、句子

文章两处最感人的人物的语言描写:

1、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他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打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四、段

第二段是这一课的重点段,主要写我经历妈妈鼓励实习护士扎针的事,让我有温暖的感觉。说明了生活中需要将心比心的道理。

五、综合性实践:

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检测试题:

一、进行生字练习

维()拨()()江()黑 教()()螺()拔()皮()倒 迷()

二、近反义词。

鲜艳()新奇()犹豫()迅速()凝视()防止()陈列()诚恳()

三、把句子另换一种说法。1 我向老板说了我的处境。我在荒芜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

()不解()不断()不堪

()不乐()在在()虎咽

五、读《尊严》 填空:

1、哈默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取报酬,是一种-------2写下让你感动的一句话:

六、我回填。

1、言必行,()。

2、与朋友交,()。

3、(),金石为开。

六、我会排序。

()过了石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我家在月亮湾,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村子前面有条月牙一样的小河。

()河上有一座石桥,站在石桥上可看见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中彩那天(个性教案)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16个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思维情感目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从不愿意把大奖还给同事,到最后还给同事的矛盾经过,体会课文中“母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

教法学法:重点研读,随文练笔,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中彩的经历? 学生汇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彩那天》。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出示课件)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轮读课文,教师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三、创设情境、启发疑问

以感情朗读的方法,学习3—6自然段,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1.创设情境:体会“我”中彩之后的兴奋与激动,并有感情地朗读4、5自然段。

2.启发疑问:再读4、5自然段,试着提出问题,初步学习联系生活实际提问。3.学法尝试:以第6自然段巧妙过渡,引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边读边想解决问题,进一步学会提问。

四、渗透学法,边读边想

以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学习7-8自然段,引导学生一句句读通课文,初步理解“父亲”面临的“难题”,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1.学生自己阅读,尝试解决在上一阶段读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父亲到底面临怎样的难题?”.2.针对学生阅读中的困惑,师生交流读书方法,帮助学生一句句读通课文。3.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自己阅读,边读边想,初步理解父亲面临的难题。

4.学生再读书,并大胆质疑,为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五、布置作业:

认真读课文,并通过上网或读书等途径查找资料,为下节课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抓住重点句深入探究,在师生共同读书学习辩论的过程中,渗透“拥有诚信就等于拥有一大笔财富”的思想。

深入思考“父亲有没有理由留下这辆车?为什么又没有留?”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认真读书,在学生思辩的基础上理解为什么是“道德难题”,从而充分认识父亲的高贵品质,理解“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和”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的含义。

三、想象写话:当库伯派人把汽车开走后,“我”和爸爸、妈妈是怎样的心情,可能有些什么对话,说一说,再写下来。

四、学习生字(重点是字形)如:“德”:用“十四人一条心”的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强调“心”上有一短横。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创编记字口诀,使学生快乐识字、写字。

五、课堂小结:

相信同学们一定明白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就是他面对崭新的奔驰汽车与“诚实、守信”在内心深处的较量,到底该选择什么?父亲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毅然选择了高尚的品德。这种高尚的品德让人心安理得、问心无愧、心情舒畅。他周围的人因此而快乐,因此而受到好的影响。这是多少辆奔驰车、多少金钱也换不到的无价之宝。

六、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

5、中彩那天

开车

道德难题

留?

不高兴 ?

还? 教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理念是整体感知,牵一发而动全文,我引导学生有创造性地阅读文章,解读课文蕴涵的“意义”,领悟人生的道理。以“读、辩、说”式 的课堂交流,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读课文,阐述见解的能力。注重学生的课堂语文实践,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诚实、守信是多么高尚的品德。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会愿意失去。一旦失去,扪心自问,会良心不安;一旦失去,面对亲朋好友信任的目光和微笑时,会无限愧疚。一个人,如果活在内心不安中,即使有再多的奔驰、再多的金钱,又有什么意思呢? 万 年 牢(最佳教案)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能力目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实在的道理。

思维情感目标: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教学重难点

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将例如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教法学法:学生以自学为主,教师适时点拨。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万年牢》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课件出示)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2.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

3.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四、练习,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五、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六、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理解了三处“万年牢”之间的联系,以后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七、作业:将本课所学到的道理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6万年牢

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万年牢的人品 教后反思:

本节课我注重交给学生阅读方法,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

一、学生先用标准的普通话读一读课文前面的提示语,了解阅读的要求,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画出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并在书上做简单的批注,读后根据自己的批注进行交流。

二、围绕学生对“父亲”的评价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从具体的描写中感受父亲是个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的,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深入体会,而不是脱离文本的空洞地谈。尊 严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15个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理解什么是尊严。

思维情感目标: 领悟“人拥有尊严,就会用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狼吞虎咽”的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尊严的含义,领悟“人

拥有尊严,就会用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的道理。

教学难点:阅读课文,领悟“人拥有尊严,就会用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的道理。

教法、学法:情境陶冶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课文、投影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一个人活着就要有尊严,尊严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有尊严的人他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获得别人的赏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 尊严。

出示课题,读课题。

二、故事引入,学习课文。

(一)创设情境、进入文本。

1、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这是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美国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人。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于是,善良而朴实的沃尔逊人马上烧火做饭,款待他们。面对久违了的可口饭菜,有一个年轻人却是那样地与众不同„„

2、年轻人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呢?请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第二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别忘了不动笔墨不读书)

3、指名个别读书

4、简单评价、纠正错误读音并交流。

5、出示:

外貌描写: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与众不同 饥饿不堪、身体虚弱、急需食物充饥)

尽管饥饿折磨着年轻人,可他_________________,因为他有__________________。

6、齐读句子

(二)深入研读,理解“尊严”。

依据学生交流,随机落实以下词句的理解,并指导朗读:

语言和动作描写: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失望杰克逊大叔没有派活儿给他年轻人非常需要食物做人的尊严战胜了饥饿)“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尽饥饿折磨着年轻人,可他______________,因为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总结:这是一个饥寒交迫但不失尊严的人,面对沃尔逊人的款待仍不失尊严的人。他时刻牢记不能不劳而获,要用劳动去换取食物,这就是尊严。

(三)理解关键词句。

1、教师引导:他的言行博得杰克逊大叔的赞赏和尊重。

2、指名读课文。

3、师:所以年轻人在为杰克逊大叔捶背后,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可是,这和其他逃难者的那种“狼吞虎咽”地吃含意一样吗?你是怎样理解的?出示有关句子:

1)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2)年轻人在为杰克逊大叔捶背后,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4、先在组内交流一下

5、交流:(前者连一句感谢的话都顾不得说,说明他们实在是饥饿至极;后者同样饥寒交迫,即使在再困难也不忘要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这样才吃得心安理得,吃得有尊严,吃得坦然。)

6、教师小结:尊严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面子,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自尊心,一种价值观,一种责任感,是一种不依附于他人自立于人世的奋斗精神。它是人生至高无上的精神瑰宝,难怪杰克逊大叔说他是个富翁。(读句子)板书:最大的财富

7、师问:你认为哈默有尊严跟他后来成为石油大王有联系吗?为什么?

8、师小结:尊严是人的立身之本,他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了更多的财富,这样的人生一定会更充实更美丽。

五、小结与拓展。

1、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尊严一定有了更深地理解,同时也被哈默的这种捍卫尊严的方式而感动而钦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收集身边的这些和尊严有关的名言、捍卫自己尊严而让我们同样感动和钦佩的人物、故事。

2、学生交流。将心比心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2.用标准的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教法学法:重点研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二、用标准的普通话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2.前后四个同学按段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3.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课件)

1.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3.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4.用标准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5.学习第三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吗?

四、小结:用标准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六、作业: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8 将心比心

开门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扎针 宽容 鼓励

教后反思:

我在教学本课时,在想《将心比心》这篇课文,是从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写起,它反映的却是人们的道德思想问题,意在呼唤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小事

中将心比心,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我带着这个问题,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受到遇事能推心置腹地想一想,应如何去做。

课文中讲到一位阿姨为老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等老奶奶过去后才松开手,“她为什么会这样做呢?”问题一提出,平时记性比较差的一个同学用标准的普通话这样回答:“阿姨的妈妈和这位老奶奶的年龄差不多,她只希望遇到这种情况也有人为她开门,阿姨这样的目的(1)能唤起人们多一份关心和一份关爱,(2)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从这位阿姨的言行举动和平淡的话语中说明了什么呢?这位同学接着回答:“说明阿姨心灵纯洁,心地善良,是多么的善解人意、关心他人啊!”与此同时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在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家里,如果在平常的生活中遇事能将心比心,推心置腹地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

语文园地二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怎样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2能写出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心里话。

3、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4、总结写作经验,提高写作水平。

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6、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教法、学法:练习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1、让几个学生排练一个小品。

2、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说说心里话”。

3、准备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例如:别人有事找父母亲,父母亲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呢?

①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话想说?(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②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讨论交流

①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的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评价。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②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③班级交流: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二、提建议

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明确简要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

第二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趣味语文

我的发现 让学生完整地读一读。2 分角色进行对话朗读

3说一说,他们交流了哪几点习作经验,对你有什么帮助。4.学生练习自己的习作情况,想想有什么好的经验。日积月累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⑴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⑵交流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趣味语文

1、读中正音。

⑴指名读,随时正音。

⑵按顺序齐读。

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释说话。

⑴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⑵自由选择说一段话。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回顾开学以来的课堂教学,认为上得较为成功地还是《尊严》一课的学习。一直以为我的学生属于“嘴笨”的行列,总是对他们挑三拣

四、恨铁不成钢。孰料通过这课的学生,使我对他们再不敢小看。其实他们也有精彩的一面,关键看我们能否挖掘到。

这篇课文为我们讲述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的故事。

在上这篇课文之前,我认真地钻研了教材,把握了课文的重难点,大量搜集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另外借鉴了光盘上的“课堂实录”中一些好的做法。确实做到了胸有成竹。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自我感觉,教师教得顺,学生悟得深。

在教学中,因课文内容比较长,我采取扣重点句及段的方法,始终围绕一条主线,那就是哈默与逃难人相同的是什么?(急需食物)不同的是什么?(哈默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从而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接触,在找、读、议的过程中:一是落实了词语的教学。对于文中的“面呈菜色”“狼吞虎咽”“惬意”均采取了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较好地让学生理解了新词。二是培养了学生朗读能力。文中的对话内容较多,我让学生画出杰克逊大叔与哈默的语言,采取同桌读、分组读、师生读等方式指导学生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感悟人物的内心活动。三是提高了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紧扣文中重点句:“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在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请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有的学生说,尊严就是财富;有的说,一个人只要有尊严,就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有的甚至说,士可杀,不可辱,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丢失自己的尊严。听着孩子们激情四射、铿锵有力的话语,我感到欣慰。是语言的魅力让他们从哈默的言行中感悟到一个原本很抽象得道理:做人一定得有尊严。我又乘热打铁,及时为他们补充了有关哈默成功的业绩资料,当孩子们听到哈默建立了石油王国,排名世界第八,成为西方点石成金的富豪时,教室里一片啧啧之声。

第三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内容介绍: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五篇课文中,《古诗三首》《海上日出》《西风胡杨》是精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我家门前的海》是略读课文。

单元学习目标:

1、随文识字21个,会写生字24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的语段。

3、学习作者是如何观察景物的,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景物描写的精妙之处。

4、引导学生在品味课文语言的过程,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5、积累四副以赞美自然景物为内容的楹联。

6、参与以“文明公民”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提高综合能力。

7、按照游览顺序写出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注意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写,表达真情实感。

单元的学习重难点:

1、注意作者是怎样观察大自然的,并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第7、9课,百花园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6、7、9、10课)。

3.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并受到美的熏陶(第6、7、9课)。

4.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6、9课)。5.学会质疑。

单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单元课时安排:

《古诗三首》

3课时

《海上日出》

2课时 《西风胡杨》

3课时 《大自然的语言》 1课时 《我家门前的海》 1课时 语文百花园二

4课时

6、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古诗。

3、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吟、瑟”2个生字。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诗句。教学难点:

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望天门山》

1、学习诗的前两句:

在预习中,你对“天门”和“楚江”有哪些了解?

设问:想象一下,楚江的“开”与“天门”的“中断”有什么关系?

追问: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是啊,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它显示出的力量是神奇的,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想象着这幅动态的画面,读出“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气势来!

再读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你有什么疑问吗?

围绕上述问题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可以深入想一想,这句话突出描写的是谁的力量?

小结: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连起来读读诗的前两句,感受一下“山”的雄姿和“江”的汹涌,两相辉映,这种大自然的杰作令人震撼,要努力通过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2、学习后两句。

一望:“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再望:“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根据诗句展开想象,诗人李白在远望中看到了什么?(青山、孤帆、太阳)

自己读读这两句诗,你能体会李白当时的心情吗?

设问:你如何理解诗句中“出”这个字的含义?

3、语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吟诵诗句。

(教师用话音和手势提示学生进入角色,自由诵读古诗。)

二、学习《山行》

1、质疑问难

预习中,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订正字音:石径斜(xia)生(sheng)处

理解难词含义:

石径斜:不正,弯曲不直。(教师通过板画,帮助学生想象:诗人面前是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这小路弯弯曲曲,通向远方。)

白云生处:白云形成(出现)的地方,指山的高处。(引导学生翻看书中插图,了解“白云生处”这一特定的位置。

2、品读诗句

自由诵读,思考:诗人来到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眼帘?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语言训练:这些景物在作者眼中构成了一副秋山旅行图,你能按照诗句的描写顺序,说说这幅画面的内容吗?

设问:在这些景物中,作者最钟情于哪种景物?从诗句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来?

学生发言,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师:同样写红叶的诗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

山好放船”,比较而言,杜牧的写法好在哪儿?

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结:这首诗中,作者杜牧用惊喜的目光把“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统摄起来,构成了一伏秋山旅行图,再加上“上”“生”“停车”这些动态描写,以及以“爱”为核心的情感表达,使这首诗情景交融,令人百读不厌。最后,让我们再次诵读,以求尽快地把这千古传诵的诗篇积累下来吧!

三、作业

抄写、背诵两手古诗。

四、板书

望天门山山行

(唐)李白(唐)杜牧

天门中断楚江开,寒山石径

碧水东流至此回。白云人家

两岸青山相对出,枫林

孤帆一片日边来。霜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又积累了两首古诗,我们一起背一背,好吗?

在背的过程中,我想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出现了诗中描写的画面。的确,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今天,我们再学习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很有名的七言绝句,看看他带给我们的又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二、导入新课

1、解题导读。

板书题目:暮江吟

同学们看看老师写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有人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

对,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能看出什么呢?读读诗题,强调“吟”的读音。

什么是“吟”呢?请你们从老师的读中体会体会。

谁体会到了?

2、自主学习,合作解疑

请同学们充分利用书中的注释和手中的字典、资料,自学这首诗,遇到疑惑的地方,自己解决不了,就在书上作好记号,我们一会儿讨论解决。

现在,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自己学习后的收获?

(1)一道残阳铺水中,生初步理解后,师追问:“一道”是个数量词,我们现在常常说一道彩虹,一道光束,为什白居易在诗中说“一道残阳”呢?

讨论:“铺、照、射”有什么不同?

是啊,秋天的夕阳光线柔和,平缓的铺在江面上,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2)半江瑟瑟半江红。

补充讲解:瑟瑟,本是珍宝名,它的颜色是绿的,因此借它来指碧绿色。始终是用来形容背阴处江水的碧绿色。

共同探究:诗人说,“半江瑟瑟半江红。”,是说江水一半绿色,一半红色吗?江水颜色的不同,真的界限那么清楚吗?这个“一半”应该怎样理解?

情境中诵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可以加上手势,美美得吟诵起来吧!

(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设问:这两句诗中,哪些字、词的用法和含义与现在不同,在理解的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可怜——可爱)(真珠——珍珠)

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含义,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参考说法:更让人爱怜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亮的露水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多美的景象呀!用心体会,放声读出来!现在,我们配上音乐,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白居易的内心情感,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脍炙人口的《暮江吟》吧!

放音乐,学生开始吟诵。

三、拓展阅读

其实,白居易这样的写景诗词还有很多,如这首《忆江南》,同学们可以对照《暮江吟》,体会一下它们的相同与不同?

四、作业

1、在本上默写三首古诗。

2、搜集其他描写景物的诗词来读一读,背一背。

五、板书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五:幻灯片内容

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7、海上日出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帮助学生练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刹、痛、辨、镶”4个生字;掌握“一刹那、发痛、分辨、镶金边”等词语。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想像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的〈暮江吟〉一首诗描写的是太阳落山时,江面上的迷人景象。今天,我们即将阅读的名家名篇〈海上日出〉选自著名作家巴金爷爷的〈海行杂记〉,它描写的是太阳从海面上升起的壮观景象。

二、范读全文。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只要你用心,相信巴金爷爷的文字会把你带入那奇妙的景象之中。

说一说,在听老师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脑海中都涌现出了哪些画面?

三、指导自学。

出示学习建议:

1、轻声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义。

3、默读思考: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色?

四、交流反馈自学情况。

1、生字词

2、讨论思考题。

(1)课文2——5自然段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象。

分别写了天气晴朗时、有云的情况下日出的不同景象。

(2)体会开头、结尾的作用。

第一段:

指名读,思考:这段文字,作者向我们交待了什么?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说明了什么?

这一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开头总起)

最后一段:

齐读这一段,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换成肯定的说法,怎么说?

联系上文思考,“这”是指什么?

那结尾这句话的意思表达得更直接些,就是——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由此,你觉得结尾段在全文起的是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那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待下节课再深入探究。

五、作业

抄写生字词,继续朗读课文。

有条件的同学明天早早起来,观察一下日出的景象。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整体把握第一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文中哪句话概括写出了巴金爷爷在海上看日出的感受?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二、顺着探究点,深入品读课文。

1、独立阅读并思考:

为什么称“海上日出”为“伟大的奇观”?

学习建议:

按顺序研读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天空景象的变化,想象文字描述的画面,感受“奇观”。

2、全班交流学习体会:

晴天时:(第2、3自然段)

随着学生的发言,演示文稿上依次点击出:

浅蓝一道红霞红霞扩大越来越亮

师生接读:

体会作者此时什么心情?(急切、盼望„„)

练习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

接下来,作者又是怎样写出日出过程的?(课文第3自然段)

随着学生的发言,演示文稿依次点击出:

(开始)露处半边脸红得很没有亮光

(最后)完全跳出了海面红得可爱发出夺目的亮光

这段文字中,哪句写得最精彩?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设问:简洁地说,这句写的是什么?

比较着读一读,谈出自己的感受。

想像着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试一试!

小结,整体导读:

这段话按时间顺序一步一步地写出了日出时景象的变化,我们一句一句接读,读中再次想像这幅动态生成的画面。

有云时(第4、5自然段)

(1)读“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追问: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2)读“然而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引导学生体会:“镶、透、染”等词好在哪里?

想像画面,体会感情,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段话?大家评评谁读得好?

三、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1、说说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先部分,后整体;理出思路,按顺序背;串联重点词语背„„)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小结

《海上日出》是不可多得的名家精品,它来自于巴金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真实的内心体验。学习巴金先生留心生活、勤于观察,我们也会在大自然中有惊喜的发现。

五、作业

(1)用上“词语采集”中的“目不转睛、夺目、奇观”三个词语,写自己观察的一种自然现象,注意写出其变化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

(2)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吗?可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教后记:

8、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2、引导学生认识“雁、庐、鉴”3个生字。教学重点:

从诗歌中了解大自然然的语言,认识“雁、庐、鉴”3个生字。教学难点:

懂得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自然手中的画笔色彩斑斓,大自然独有的语言更是魅力无限。今天,我们就来自主阅读戴巴棣的诗歌《大自然的语言》。

二、初次自学诗歌。

1、认读生字词,并把诗歌读通读顺。

2、为诗歌标上小节号,思考:

诗歌讲了哪几部分内容?

3、小组内交流、订正。

三、小组学习

1、小组内交流检测题的答案,意见不统一时,询问老师。

2、自主评价检测题的完成情况。

按错1—2处为A级

错3—5处为B级

错5处以上为C级

3、交流、讨论问题

(1)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你从课文中提到哥白尼、阿基米德、富兰克林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用自己的说一说。

(2)你还从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四、朗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分小节朗读课文,评选出最好的,参加全班的赛读。

2、各组代表在全班进行赛读。

9、西风胡杨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赞美,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赞美,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胡杨图片)这就是胡杨,它常年生活在沙漠中,当秋天来临时,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令人陶醉,令人震撼,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西风胡杨》。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结合搜集的相关资料,师生谈话,进一步认识胡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在作者笔下,胡杨又是一种怎样的树?

2.交流汇报。3.学习生字词

三、深入学习,理清层次

1.指名分段连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3.将四部分内容相连,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回忆:作者笔下的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

二、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一)领略胡杨之最,体会赞美之情, 1.默读课文1——4自然段,思考:在胡杨的这些特点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可在关键文字旁边圈圈画画,也可写上自己的感受。2.交流汇报,顺学而导。

最美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你体会出什么?(2)指导朗读,感受作者对胡杨的赞美。

最坚韧

(1)抓住“耸立、挺拔”两个词语,了解胡杨在沙漠中的生存状态。

(2)通过补充句式“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不怕()。”体会胡杨生存环境的恶劣,从而领悟到胡杨与众不同的坚韧、顽强。

最无私

(1)抓住三个“让给”,一个“留给”,体会作者用拟人、对

比的手法写出了胡杨的无私。

(2)理解“摧肝裂胆”、“芸芸众生”,并引导学生透过这两

个词展开想象,感受胡杨的无私品格。

(3)师生合作,引读本段。

最悲壮

(1)胡杨“生前战斗”是为什么而战斗?“死后仍坚定的挺立着”又是为什么?引导学生联系前文,体会胡杨是为了身后的城市,村庄、青山绿水、芸芸众生而与肆虐的风沙、恶劣的环境进行着战斗;领会胡杨为了保护地球,保卫人类而耗尽生命作后一滴血的悲壮。从而激发学生对胡杨的敬佩之情。

(2)图片渲染,配乐朗读。

(二)感受胡杨之悲,体会期盼之情

过渡: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两千年前,西域被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等西域文明。可是,如此坚韧、顽强,为着人

类默默奉献着的胡杨今天又遭遇着什么呢?”请大家轻声读课

文的5—8自然段。1.交流汇报

2.补充文字资料,了解胡杨的生存现状,体会作者的担心。3.因此,文中作者也发出了由衷的期盼,作者期盼的是什么? 4.理解“祈求”一词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的同情,对环境

保护的关注。

5.此时此刻,假如我们也来到了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我们又

会期盼什么呢?补充句式“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

求„„祈求„„”

三、回归课题,升华情感。1.再读课题,你对胡杨又有了哪些认识?请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你心中的胡杨。

2.让我们带着对胡杨的这种敬佩和赞美,对读课文最后一段。教学后记

10、我家门前的海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2、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的“怯、藻、驰、骏、愈”5个生字。教学重点: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比喻和修辞的写法,读懂课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画出文中生字组的词语,再次认读。(羞怯、海藻、飞驰、骏马、愈来愈美)

2、出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提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要多读几遍,长句在读时要停顿得当,把握好节奏。

3、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画“?”

二、再读课文,自主解疑

1、点拨:

刚才老师巡视中,发现同学们读书非常用心,积极思考,提出了不少值得探讨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大都不必等老师讲,只要你有耐心,反复读文,运用以前掌握的方法,一定能自主解决。

2、学生自主解疑

提示:解决一个问题,就在“?”旁边画“√”。

三、交流解疑收获

你自主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四、作业

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由疑导入

师:上节课,我看了看同学们没有解决掉的问题,如:为什么说“海浑身颤动„„”“追逐应接不暇的目光和飞驰的好奇的心。”是什么意思?等等。

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老师建议同学们好好研究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想想本文用的最多的写法是什么? 师:好,认识到这一点,你能用下面的句式把本文三部分内容概括出来吗?

出示:

在渔家孩子的眼里,大海像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研读课文

学习建议:

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怎样写出海是多变的脸、牧场和画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交流阅读体会

1、师生接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冒号的用法。

2、说说读读“多变的脸”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所得。

我喜欢宁静安恬的脸。

我喜欢慈祥温柔的脸。

我也喜欢严肃冷峻的脸。

追问:为什么?从下文中找找答案。

3、问问答答,真正读懂“牧场”这部分内容。

出示同学们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一一解决:

(1)“望不透的绿草”“开不败的白花”指什么?

结合“牧场”的真正所指去想,此处的“牧场“是大海,那海水就是望不透的绿草,那浪花就是开不败的白花。

(2)为什么说“海上牧场,放牧着渔家人今日的欢欣,明日的希翼?

联系上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去想,海里的资源丰富,人们圈起来海水养殖场更是珍品无数,贻贝、扇贝、盘大鲍、蛤蜊等等水产品会为渔家带来经济效益,使渔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4、读中想象,体会作者在“画”这一部分中表达的情感。

读读这部分文字,说说你脑海中想象出的画面。(指名若干个学生依次说)

小结:

这那是一幅画,真真正正的是一副动态的画册呀。新奇的我们爱看,从小在这里长大的画中人——“我”更是看不够。

放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把作者的憧憬读出来。

想像一下,作者眼中的海还会是什么?

四、回归整体,赏读积累语言

再读全文,用笔画出你欣赏的语句,好好地再读一读。

五、作业

读读“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并继续从文中采集好词,写在后面的白框中。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作者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七月的天山》,积累写法,在习作中迁移运用。

3、阅读并背诵楹联。

4、参与以“文明公民”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撰写倡议书。

5、写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教学重点:

1、学习、积累作者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2、写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教学难点:

参与以“文明公民”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撰写倡议书。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学习了第二单元的四篇课文,现在让我们一起步入“语文百花园”,在这里回顾旧知、学习新知、大胆实践、习作表达,使我们的语文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有信心吗?

二、“温故知新”栏目的学习

1、读读书上的这三句话,想想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2、看,学习小伙伴已迫不及待的说出了我们的发现,快读读“泡泡框”的话。

3、学以致用,你也能把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读读练习题的要求。

问:“仿照例子”怎么理解?我们仿的是什么?

学生开头脑筋,大胆想象,完成练习。

通过读的形式交流自己的仿写。

三、“拓展与交流”栏目的学习

一个单元学习之后,可以通过什么形式交流彼此的阅读收获的?看,这是“丫丫”和“宁宁”和我们的书面交流。

对,我们读到的是“阅读笔记”,从内容看,丫丫阅读中更多的感悟了一些阅读方法,宁宁注重了文章的写作技巧,这些对我们的读写能力提高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说,用心阅读,你会从中汲取很多有用的东西。想一想,在前四课阅读中,你的收获是什么?可以说,可以写?写的形式多样,可以摘录,可以仿照样子学写阅读笔记。

四、“阅读平台”栏目的学习

阅读《七月的天山》,理清文章的层次。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七月的天山

(1)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2—4)气候

进入天山:

景物:蓝天、雪峰、云彩、雪水、鱼儿

再往里走:密林 山

走进天山深处: 花

(5)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

五、“积少成多”栏目

放录像:看,这是我国的著名景点岳阳楼、颐和园、大明湖、杭州的九溪十八涧。在美妙壮观的大自然面前,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千古绝句,其中“楹联”是最具魅力的一种表达形式,至今,在景点还能读到。

出示书上楹联,学生朗读,配合画面畅谈自己的理解,之后再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六、作业

1、阅读《语文大课堂》,按要求自主成组,确定调查内容。

2、给出一周时间,学生分组展开调查活动。

第二课时

一、学习倡议书。

1、结合学生的调查数据,帮助学生归纳调查收获。

2、依据调查结果和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倡议书给写给谁(部门),写些什么内容?

3、读书上例文,明确格式。

明确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的位置和写法。

第二单元作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依据习作题目和文字提示打开思路,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取习作材料。

2、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游览顺序,抓住主要景物的特点写下来。

3、倡导学生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注意表达真情实感。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阅读本单元描写大自然的文章,你是否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些美妙的文章,引领我们观赏了一幅又一幅内涵丰富的画面。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介绍出来,然后彼此交换阅读,从中增加见识,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下面,就让我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想一想,哪次游览印象最深?

(二)回忆游览顺序,以此确定文章思路。

1、从阅读中感悟文章的序

同学们在以往的习作中,了解到,文章要言之有序。那这篇习作,如何达到这一点呢?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自己的想法吧!

是的,在游览中,我们是移步换景,随着观察点的变化,映入眼帘的景物也在发生着变化。

如叶圣陶爷爷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按游览顺序这样安排了文章的写作思路:

金华城——罗甸——山路——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如此这般,游览顺序一目了然,文章层次清楚明白,不是就符合了言之有序的要求了呢?

2、现在,我们细细地回忆一下,当时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先后到了哪些景点?然后自主选择在括号里填一填。

3、讨论。

如果一次游览去了五六个景点,在文章中是否需要一个不落地写出来?为什么?

对,在尊重游览经历的基础上,要有选择地写一些景点和景物,不必面面俱到。

(三)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在游览中,景点中的景物是最吸引人眼球的。这些景物可能是自然景物,也可能是一些人文景观。无管那种,只要你感觉它是这处景点的代表作,是你喜欢的,那么就应该好好观察,并在习作中抓住其特征进行具体描写。

如何把景物特征写的具体形象呢?有以下几点建议:

1、描写景物的色彩。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色彩斑斓的。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色彩。用语言再现景物色彩,将会使读者犹如亲眼所见。

演示文稿出示:

(1)天空中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2)夜丁香的茎是棕色的,十分坚硬,好像是自卫的武器。瞧,那碧绿的叶子,犹如块块透明的碧玉雕琢而成,绿得可爱、诱人。

2、描写景物的形状。

世界上很难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事物。只要仔细观察,你一定能捕捉到景物的与众不同之处,而景物的形状就是你不可忽视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如写假山石形状的奇特:

湖边有许多假山石,人们可以坐在上边歇息。这些假山是多么奇特:有的像一只怒吼的雄狮,正准备扑向猎物;有的像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青蛙,坐在荷叶上,“呱呱”地唱着歌;有的像白玉无暇、亭亭玉立的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上面两段话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护栏”上的图案和山石的各具神态。

(四)通过回忆,把握住景物的特点和写法。

填表:

景物 特点 具体描写的方法和途径

第二课时

学生自主习作

第三课时

自查互评,修改完善,展示共赏

1、轻声朗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修改。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赏。

范文:

美丽的桂林

我常听别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话可把我的心给挠得痒痒的,向往着到桂林看看。星期天到了,我的梦想终于实现啦,我们一家三口决定到这久富盛名的桂林去旅游。当坐上飞机时,我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一个多小时后,飞机平稳地降落在桂林机场,我们便开始了愉快的桂林之旅。在桂林,我们游览了七星公园、象鼻山、芦笛岩„„最令我难忘的就是游览漓江的那一天,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听导游说:“能在烟雨中游览漓江是很难遇到的。”一路上,漓江的水是那样的清,山是那样的美,一座座山倒影在水中,奇形怪状的山形,有的山像骆驼、有的像五指、有的像一只笔筒„„在路上,来到了一座山前,船停了一会儿,导游给我们介绍了这座山的名称叫“九马画山”山体上有不同形状的九匹马,“谁能数出山中的九匹马,谁的眼力、智慧最丰富。”我细心的看着、找着,结果,却只找到了七匹马,还觉得真有些失望。船继续前行,一路上我高兴得唱着歌,欢呼着,这样美的山水怎么也看不够。“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光甲桂林”顺江而下,我们到了著名的阳朔,游览了“世外桃源山庄”果然名不虚传,桂林的山水、阳朔的风光,仿佛来到了人间仙境,这样美的山水真是让人心旷神怡。桂林之旅结束了,桂林的山水似一幅美丽的画卷,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第四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主备人:罗贞审核人: 罗贞时间;9月

一、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本组教材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目标

1、熟悉本单元生字生词,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打意方面的作用。

2.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4、通过交流平台,相互谈一谈,评一评,以便达到相互学习、不断提高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熟悉生字词,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写一篇演讲稿。

四、课时安排

5、詹天佑2课时

6怀念母亲2课时

7、彩色的翅膀1课时

8、中华少年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5课时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及单元备课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及单元备课(人教新课标)

全册分析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五年级第一学期使用。在保持低中年级教材特色的基础上,本册教材从选文到练习设计,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又有一些改进。

为了帮助老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教材,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与教学建议做一简要说明,仅供教师教学中参考。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还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将前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口语交际·习作独立成一个栏目,并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回顾?拓展由3个栏目组成,其中有2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两次,“趣味语文”一次。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1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只记不写。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

(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生字表

(二)是要求会写的字,150个,以供复习、检测之用。

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考虑到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本册教材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以外的其他部分(如,导语、资料袋、阅读链接、回顾?拓展、选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一律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随文注音,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加以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册是在前八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现就本册几个主要方面作重点介绍。

(一)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本册教材的编排方式仍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但专题的角度、内容更加灵活多样。有的专题是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提出的,注重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如,月是故乡明,生活的启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有的专题是从人物的角度提出的,如,走近毛泽东,这组教材不仅展示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而且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凡人情怀;还有的专题是从文体的角度提出的,如,学习说明性文章,引导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习一些基本的说明的方法。有的专题虽然在前几册有类似的单元出现,如“父母之爱”,但本册教材在内涵上更加深化,不但表现亲子之间的浓浓深情,而且着眼于孩子的全面成长,表明严格要求、鼓励自立也是父母之爱。

(二)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本册在编写中进一步加强整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本册各组的导语大都分为两个自然段,除了有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的作用外,还有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的作用,方便教师和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关注课文。在语言叙述上,有的导语比较平实。比如第三组,“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说明性文章。这些文章,不论是讲清楚植物的形态特征,还是说明动物的生活习性;不论是介绍新产品的使用方法,还是解释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都要使用一些说明的方法”;有的导语则充满文学色彩,富有感染力,如第七组,“当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当全国人民为申奥成功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百年的噩梦。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

2.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

为了体现单元整合,教材加强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本册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安排有“连接语”,有时在略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也有“连接语”。这段文字承上启下,内容突出,过渡自然,明确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整体感更强。

例如第八组“走近毛泽东”,先是两篇精读课文《七律?长征》《开国大典》,展示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然后用一段连接语引出后两篇课文,“我们再去了解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把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形象立体的伟人呈现给学生。略读课文不仅在内容上是精读课文的补充,在体裁上也有补充的作用。如,第一组课文主要体裁是散文,但第二课《小苗和大树的对话》,就采用了采访记的形式,通过著名学者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3.单元之间各学习内容的铺垫和照应。

每一组从导语到课文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例如,第三组“学习说明性文章”,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在导语部分即提出要求,在课文学习中主要通过课后思考题让学生了解本课的说明方法,在口语交际?习作中则尝试让学生应用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在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里让学生归纳本单元所用的说明方法。通过这一条明晰的线索串起各部分的学习内容,全面推进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有的学习内容还预先布置。例如,在第三组的口语交际,要求学生介绍一种商品,教材则提前两课以“选做题”的方式来铺垫,提示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后阅读说明书。再如,第七组“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语文学习的重点是“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运用”。这一学习重点在“导语”中明确提出;在课后“思考?练习”中要求学生联系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在课后“选做题”中鼓励学生“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以及今日祖国的强大”;在“口语交际?习作”中,引导学生在写读后感和进行演讲时用上自己搜集的资料;在单元后面的“回顾?拓展”中,组织学生交流搜集和运用资料的方法、收获,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体现对相关资料的灵活运用。这样,结合“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专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在搜集、运用资料上反复实践,以有效地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三)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落花生》《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这些课文内涵深厚、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保留的课文本册教材中被编入了新的单元,体现了新的教学功能,教师要用新的教学理念重新设计。教材还选取了一些富有时代感的文章,如,以香港回归为题材的诗歌《最后一分钟》,体现现代意识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有的课文人文内涵丰富、感人至深,如,《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爱你,中国的汉字》(第五组综合性学习中的阅读材料)《慈母情深》《青山处处埋忠骨》。

本册教材体裁多样,课文中除了散文、古诗、新诗、小说、通讯、说明文以外,还有访问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第五组综合性学习单元选编的阅读材料,有谜语、歇后语、对联、笑话、通讯报道、韵语歌、书法作品赏析等,在拓宽教材的题材、体裁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四)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经具备一定阅读能力的实际,本册教材不再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精读课文中也取消了提示语。但是,仍然通过其他方式加强教材的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思考。

首先,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突出重点,兼顾理解和表达。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之后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又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外貌、语言描写,仔细体会。每篇精读课文一般安排四道题,有的引导朗读或默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有的抓住重点段落或重点语句进行深入理解;有的从表达方式上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特点;有的从抄写、背诵方面提出要求。“思考?练习”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习阅读方法,同时也更加关注文本,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另外,思考?练习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比如,有的课文要求“背诵你喜欢的部分”“把你喜欢的语句写下来”,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有的课文则明确指出“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加强学习的指导性,也便于学生和教师操作。

其次,适当调整教材体例,将“口语交际?习作”单列。加强对“口语交际?习作”的指导,增加内容和形式的选择性。在“口语交际?习作”的编写上,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指导更加得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联系更加紧密。其中,有先说后写的,有先写后说的,有二者可以灵活处理的。教材中提示的文字,注意在内容上提供多个角度,在表达上提倡多种形式,增加了选择性,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更大的创造空间。最后,从本册起,将原先每组之后的“语文园地”,分作“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两个板块。在“回顾?拓展”中新设“交流平台”栏目,旨在侧重引导学生小结、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并逐渐养成在学习过程中反思、总结的习惯。这个栏目是低、中年级“我的发现”的进一步发展,引导学生在一组教材学习之后,交流收获、体会,特别是侧重就阅读、习作、习惯养成的某一方面,进行交流小结,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值得注意的是,教材中“交流平台”栏目里的提示,仅供教师教学参考。交流、总结的内容可以不受其限制。

(五)改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在“我爱阅读”专题中,其编排方式和四年级的“综合性学习”相同,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进行一些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发现和得到的启发。

另一次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安排在第五组,编排方式完全改变以往教材的编法,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单元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首先,在导语中提出学习任务──围绕“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专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接着提出结合活动建议,制订活动计划的要求。而后分成两大板块,按两个阶段开展综合性学习。第一板块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感受汉字的有趣、神奇;第二板块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搜集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加深对汉字的了解与热爱,并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出力。教材在这两大板块中,分别提供若干必读材料,提出一些阅读要求,体现“下要保底”的编写思想;分别提出活动建议,供师生选用或参考。最后,建议用办展览、办手抄报、开成果汇报会等形式,展示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并建议有兴趣的学生继续深入开展探究活动。其中,除了学习专题和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以外,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等等,师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

(六)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本册安排综合性学习的第一、第五单元,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体现了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思想。其他各组,从课文的编选、“思考?练习”的设计、语文活动的建议等方面,也都重视向生活拓展。如,读了说明性文章,启发学生找来商品说明书读一读,看看是怎样介绍商品及其使用方法的;在“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单元,引导学生搜集图文资料,了解中国昔日的耻辱和今日的强大。

本册重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除继续保持“资料袋”“阅读链接”两个栏目外,还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更多和课文相关的资料和文章,帮助理解课文和增加阅读量;教材还在“回顾?拓展”中增设了“课外书屋”这一新栏目,旨在介绍、引导学生读课外书,读整本的书,特别是读中外儿童文学名著;在“小练笔”中引导学生联系课内外阅读和生活实际,记下自己的感受、见闻和想象。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通过语文活动和大量阅读,培养良好的语感和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

(一)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十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四、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全面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阶段性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首先,教师在教学时要从整体上把握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对学生在中年级阶段未达到的目标,要想办法在本册教材的学习中补充、强化。

其次,五年级上学期仅仅是小学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有的目标是在整个学段要求达到的,教师不可操之过急,以避免加重学生的负担。本册教材中提到的一些学习重点,在前面教材中可能也曾涉及,但不像本册教材这样集中和深入,有的知识点教师可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并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识字、写字教学

五年级上册的识字都随课文安排。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学生通过前四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而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学生认字并不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学或在小组里合作完成。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高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要更加放手,要有别于中年级。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本册教材在正式课文以外的其他部分,一律不再注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字,可以自己查字典解决。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大胆猜读和跳读,运用一些识字方法推知生字的大意,以便在手边没有字典、词典的情况下,不妨碍阅读。

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认记生字。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写好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老师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对于书写练习,除课堂生字学习指导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三)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材中精读课文数量将逐渐减少,略读课文的数量则逐渐增加。五年级上学期是小学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教师要全面把握阅读教学的要求,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1.精读课文的教学(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教师重点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工夫。另外,教师要注意不是所有的精读课文都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如,第三组“学习说明性文章”;有的精读课文也不是全篇都要求有感情的朗读,教师要抓住重点的句段,指导学生练读。

本册的默读,重点在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默读,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教师还可以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

词句训练是精读课文的主要内容。本册教学要继续理解词句的意思,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本册课后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比如,有的课文要求“背诵你喜欢的部分”“把你喜欢的语句写下来”,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有的课文则明确指出“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加强学习的指导性,也便于学生和教师操作。

(3)精读课文,领悟感情。

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习题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精读课文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一是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二是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和想象,还要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思路,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在教师重点讲解和与同学阅读感受的交流中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后,教师还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示阅读思路,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记课文中需重点领悟的部分。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通过自悟自得或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可做重点指导和点拨,不要用现成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同时,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体验,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选择。另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不要偏离文本提思考价值不大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还要处理好正确的阅读导向和个性化解读的关系,使学生既学习阅读,又学习做人。

(4)精读内容,领会方法。

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还要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的方法。本册要重点教会学生领会两点,一是学习基本的说明方法,一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阅读方法。前一项内容安排在第三组,教师除了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基本的说明方法外,重点还要让学生领会使用了这些说明方法后,文章有哪些不同或更有表现力。后一项内容安排在第四组,在“回顾?拓展四”的“交流平台”中有所提示,教师重点是要教会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如,可以通过上下文来体会,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会,可以通过相似文章的阅读来体会,等等。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中年级虽然训练过,到了高年级还应予以重视。

2.略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安排了14篇略读课文,根据叶圣陶提出的“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读教学要求与精读要求不同。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3.选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教材后面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内容大都与单元对应,有少数是为了补充本册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在某种类型上的缺乏。例如,本册教材直接反映自然风景的文章少,教材在选读中选了《黄果树听瀑》《百泉村》两文加以补充。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自读,教学上不作统一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和个体情况,决定是否选用。选用时,可以按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专题单元让学生自读,也可以作为期末综合复习材料,让学生课外独立完成。教师可以酌情检查。对主动阅读的学生,要予以鼓励,激发学生更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4.课外阅读的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数量,教师不能将其作为“软任务”而忽略。因为没有一定阅读量的保障,学生是很难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的。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经有“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观点。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和教材配套的同步阅读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另一方面教材特意安排了“课外书屋”这一栏目,配合单元专题,以重点推荐一本、顺便推荐一批的方法,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课外阅读的书。例如,在第三组的“课外书屋”中,重点推荐了苏联作家比安基的科普名著《森林报》,并推荐了中外其他一些科普名著;在“父母之爱”单元,则推荐了脍炙人口的著名漫画集《父与子》。“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都是整本的书,大都比较轻松活泼,重在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推荐的书,让学生作读书笔记,并在班上进行交流。当然,教师也并不一定只推荐教材中提到的书籍,也可以配合课文的学习推荐其他书籍。

(三)口语交际教学

本册安排7次口语交际,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的口语交际融合在整个综合性学习中。这7次口语交际有的是结合专题内容,有的是从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而安排的话题;有的单元只提供一个话题,有的则提供两三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本册的口语交际,首次安排了辩论和演讲的形式,教师要注意不要拔高要求。

本册的口语交际教学,既要重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倾听和应对的能力,又要重视培养独白(如演讲)的能力。要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要根据话题内容,设计导入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练习,有话可说,有话爱说。另外鼓励学生表达,不要打断学生讲话的思路,引导学生畅快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注重表达的条理性。

小学生口语表达常见的问题就是不够准确、不够有条理,教师应该在这方面加强指导。例如,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描述一件物体,讲清楚一件事情,在语言表达的准确上、内容的丰富上和思维的清晰上给学生以指导。在交际中要注意语言美,对一些不文明的语言要加以引导。

在互动交流中,注意让学生学会倾听,要听明白别人讲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还要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有不同意见与同学商讨。讨论时,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一个说完后,另一个再说,不要中途打断别人的说话,要尊重别人的发言。3.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语文活动中,在回答问题、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情况,随时纠正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他人交流,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4.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

关注自己表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能有效地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教学中可随时引导学生开展评价,本册可就听人说话能否把握主要内容,说话能否清楚明白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等主要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在参与评价过程中,逐步提高判断正误、优劣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习惯。

对于提供多个话题的口语交际,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师生共同商量,选定一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一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在全班汇报、评议。

(四)习作教学

本册习作共安排了7次,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的习作融合在综合性学习之中。此外,结合课文学习,安排4次小练笔,作为片断练习。7次习作涉及写身边的事物、自己的所感所思、想象性作文等多个方面。在呈现方式上,有的是说写合一安排,有的则分开安排。习作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强化学生的习作意识。

所谓习作意识,是指学生随时都有用笔来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的愿望。强化习作意识,首先要从培养习作兴趣入手,让学生不受文体、篇幅的限制,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专题学习,让学生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学到的表达方式,运用到习作中去。还可以灵活处理“口语交际”和“习作”部分,可以先习作,后交际;也可以先交际,后习作,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安排,目的是让学生乐写、爱写。在教学上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启发引导,让学生对作文充满兴趣:可以设置情境,启发想象;可以激发生活经验和情感,让学生有话可说,引发写的冲动;还可以引导观察,发现生活情趣,引起学生写的热情和愿望。写的时候,重在把心中所想、所感写下来,让学生感到写作就是倾吐,是件愉快的事情。

“小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本册内安排了4次小练笔,老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教学时间,随时安排适于学生的练笔。“小练笔”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练习的时间宜短而快。教师不宜拔高要求,当作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来对待。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当作日常要求,鼓励学生随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记在日记中。

2.加强习作形式的指导。

本册要求的写读书笔记、读后感、梗概,这些习作形式都是首次出现,有的在教材中给出例文,有的则没有。这些习作本来没有固定格式,但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为降低习作的难度,让学生尽快“上路”,教师可以先行示范。教师通过示范,给学生讲清楚写这类文章的基本要求。例如,写读后感,“读”是基础,“感”是重点,要避免把读后感写成内容简介;再如,写梗概,要让学生领悟如何抓住一篇文章的重点,懂得哪些内容可以舍弃、哪些内容必须保留。

3.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学生习作中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阅读等方式积累素材。例如,要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逐步学会观察生活。一是在习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人和事,让学生感到有很多东西可以写;二是在生活中随时提醒学生:这件事是否也可以写到作文中呢?再如,习作的新意往往来自于作者对生活观察的深度和独特角度,教师要让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并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这种独特感受。

4.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风。

真实、具体是小学阶段作文的基本要求。在指导时,要鼓励学生如实表达。比如,写生活中的启示,可以引导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中观察寻找,并思考这件事情(或几件事情)给自己什么样的启发。习作时,要鼓励学生写话、写实话、写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和套话。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写具体。此外,要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达,提倡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引导良好的文风。

本册第二组的习作“二十年后回故乡”是想象作文练习。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合理的想象,而不是不着边际的胡编乱造。在鼓励学生说真话的同时,还要注意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5.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

教学中的交流评价主要体现在:写前交流中,互相启发思路;习作后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交流写法,把习作改得更好;讲评作文中,互相激励,互相评议,以提高习作水平。习作的交流评价重在鼓励学生的习作热情和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始终以乐观和愉悦的心情来写作文。

(五)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有两种呈现方式,对第一种结合课文学习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教学方式大致和前几册教材相同;对后一种独立成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教师则要加强研究,调整教学策略。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遨游汉字王国”采用的是任务驱动型的编排方式,即在导语中提出要探究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个任务拟订活动计划、确定活动方式、商量查找资料的途径。学生在活动中有很大的自主权,教材中的“活动建议”只供师生参考,“阅读材料”也是给学生一些例子,方便他们寻找相关的材料。教师在活动中更多是起组织、调控、辅导、检查等作用,对活动的方式、方法则可以更放手。

2.合理安排课内外的活动时间。

“遨游汉字王国”单元有一些活动必须在课外完成,例如“调查社会用字”的情况。教师要安排好时间,课堂上主要是布置学习内容、交流活动情况、展示活动成果,课外则要根据活动计划,一步一步地开展学习活动。只有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内容,才能避免课堂上无事可做、只好把阅读材料当成课文来教的情况。

3.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由于各地、各校、各班的学习资源不尽相同,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积极性高、学习资源丰富的班级,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对“阅读材料”则可以比较放手;对于学习资源缺乏的班级,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仔细学习“阅读材料”,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当然,教师要尽量都让学生动起来,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一组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选编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地围绕阅读。《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划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我的“常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学生自识字以来一直在阅读,本组教材将其作为一个专题,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在阅读中要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这也是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具体实践。

配合本组专题,在课后面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多项训练内容,即引导学生开展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与爱读书人交流读书体会;了解图书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并做书目;选择不同角度说、写读书经历或访谈、辩论等;并紧密结合本组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交流读书收获和体会。进行本组教学,教师要统筹安排,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的融合,努力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本组学习,力争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把阅读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使阅读成为生命内在的需要。一个语文教师若能让自己的学生爱上阅读,则功莫大焉。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4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1~2课时

第二组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成寐;《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让学生策划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和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的想象作文,“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安排了交流表达方法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展示学生表达爱家乡的个性习作。教师教学时,应整体关照本组的编排特点,把体会感情与领悟写法、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交流平台和日积月累1课时,展示台1课时 第三组

本组教材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鲸》和《松鼠》介绍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新型玻璃》介绍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阐释了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本组教材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说明性文章的延伸与发展。选编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要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教学本组教材,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树立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的意识,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信息以扩展知识面;另一方面要密切与科学课教师的联系,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在教学内容上要统筹安排,把课文的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和课外书屋有机整合起来。如一进入本组课文的学习,就推荐优秀科普著作,引导学生阅读,在本组教学即将结束时召开读书交流会;在学习每篇课文时,要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或卡片,总结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列出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及例子,为“交流平台”中的单元小结做好准备。3.不要把语文课上成科学常识课,对于课文中涉及的一些科学知识,在语文课上不宜做过多过深的探究,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上。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习作3~4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第四组

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课文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也没有华丽动人的辞藻,但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四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生活中的启示”,分别告诉我们: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去读它。

本组所选的四篇课文,情节性强──孩子爱读;语言质朴简洁──孩子能读;而含义深刻──也许会影响孩子一辈子,可他们不一定能真正读懂,这正是本单元课文教学的重点所在。好在每篇课文,特别是两篇精读课文,都有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我们可以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这也是本单元重点要培养的语文能力和需要落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教学本组课文,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文字的阳光里,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又要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的现实中,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无私处事、诚实做人的重要,师生共同努力,一起为生活这本书增添新的美好的篇章。最后,还得再回到文本:对于课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句,能够熟读背诵,牢记于心,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诚实善良,乐观向上,有益社会的人――这是课文编写者和我们,对学生的共同的精神期待。

除课文之外,本组教材还在“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 中安排了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读写结合学习内容。“口语交际?习作”要求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件让自己获得启发的事(或凭借课文提供的漫画故事),以及给自己留下印象特别深的名言警句,联系具体事例,写清事情的经过和从中受到的启示;“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既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了本组课文的重点语句,又补充提供了富有警戒意义的名言佳句,为学生积累感悟进一步打开了思路,丰富了材料。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

第五组

一、单元总说

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遨游汉字王国”分成“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希望学生根据这些建议的提示,按照当地实际情况自主地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对于了解必要的知识、启发思路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补充提供。这是学生第一次开展较长时间的综合性学习,为保证活动的效果,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结束后,展示和交流活动成果。每个板块后有一些要求认读的字,让学生结合阅读学会认读,也可以在活动结束后集中认读。

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的活动主要有:(1)小组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2)举行猜字谜游戏;搜集有汉字谐音特点的歇后语、笑话;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3)搜集汉字字体特点及变化的资料,了解汉字的历史;进行社会用字调查,写简单的调查报告;搜集书法作品,举办书法展览。(4)用多种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一般每星期完成一个板块。开始时用1课时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为了便于开展活动,可以适当调整课节,把几节语文课连起来上。

二、教学目标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对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养成防止和纠正写错别字的习惯。

4.学写简单的调查报告或分析报告。5.认识21个生字。

三、活动建议

(一)基本思路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与课文不同。本组综合性学习,可以采用这样的思路:(1)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2)仔细阅读两个板块的“活动建议”,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参考哪些材料。(3)制订活动计划。教材上列出的活动建议比较多,可以根据当地的条件,在每个板块中选择

一、两项活动。(4)小组开展活动。就一个班级来说,小组活动可以有“并进式”和“阶段式”两种方式。“并进式”是各小组自选内容,同时开展不同的活动,如第1组猜字谜,第2组搜集歇后语,第3 组搜集谐音的笑话,第4组了解汉字的来源等。由于小组学习任务不同,教师可以编制“活动建议卡”,提示不同内容活动的要点,发给相关的小组,供学生制订计划和活动时时参考。“阶段式”是根据班上多数同学的需求和本地条件,集中两三项活动,逐项进行。各小组活动内容相同,但具体材料和活动方式仍然有自主性。如猜字谜,各组搜集和猜的字谜不会完全相同,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全班集中活动。不论采用哪种方式,教师都要及时了解各小组的进度,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使用“阅读材料”,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5)选择编小报、办展览、开成果汇报会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共同阅读《我爱你,中国的汉字》,提升对汉字的感情,作为本次活动的总结。认读本组阅读材料中的生字。

语文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基础比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并进式”学习流程,大致安排是:①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1课时);②“有趣的汉字”分组活动(2课时);③“有趣的汉字”全班交流,阅读《仓颉造字》和《“册、典、删”的来历》;(2课时)④“我爱你,汉字”分组活动(3课时);⑤“我爱你,汉字”全班交流(2课时);⑥阅读《我爱你,中国的汉字》,认读本组生字,展示和评价本次综合性学习(2课时)。

语文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基础不够好的班级,可以采用“阶段式”学习流程,大致安排是:①全班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1课时);②“猜字谜”,先小组活动再全班活动(2课时);③全班活动“有趣的谐音”(1课时);④阅读《仓颉造字》和《“册、典、删”的来历》(1-2课时);⑤阅读《汉字的演变》和《甲骨文的发现》(1-2课时);⑥调查同学作业中的错别字(有条件的调查街头错别字),写简单的调查报告(3课时);⑦欣赏(1课时);⑧阅读《我爱你,中国的汉字》,展示和评价本次综合性学习(2课时)。

(二)实施要点

1.制订活动计划。为了让活动有序开展,需要制订活动计划,使小组每个成员明确活动时间、内容、方式、分工等。活动计划是一种应用文,有一定的格式,教师要对怎样制订活动计划加以指导。一般来说,活动计划分标题、正文两部分。标题要写清什么单位、开展的是什么活动。正文要写清“什么时间”、“做什么”(目标、任务)、“做到什么程度”(要求)和“怎样做”(措施办法),以及“由谁做”(参加人员和分工),也可以把要做的事逐项列出,看起来有条不紊。末尾写上制订计划的日期。

综合性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要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要求小组明确分工,每个成员都有具体任务。这是学生初次制订活动计划,可以比较简单。计划要在全班交流,也可以在教室里张贴。2.猜字谜是学生喜爱的游戏。开展这项活动重在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所以,要鼓励学生把活动设计得有趣味,吸引同学,如,制作灯谜、举办猜字谜游园会、设置字谜擂台、猜字谜接力赛等。谜面的形式多样,有文字谜、画谜、动作谜等。活动要有层次,可以分成猜课本上的字谜、搜集和猜课本外的字谜、自编字谜互相猜等几个阶段展开。汉字字数众多,字谜也比较难猜,对猜出来的字要求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注重思考的过程。有时还需要教师举例说明思考的方法。在自编字谜时,鼓励学生一字多编,活跃思维。

综合性学习要提倡探究。要引导学生尝试探究猜字谜的方法。猜字谜主要的三种方法有组合法、像形法和意会法。组合法是根据谜面的暗示,把在的笔画或部件作加减,凑成一个字。比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口”把“牛”的尾巴咬掉了,就成了“告”。像形法是把汉字的笔画比拟成事物,猜这种字谜需要观察力和想象力。比如,“河边一蜻蜓,天上双雁飞”,猜两个字。蜻蜓是细细长长的两个翅膀一个头,像个“干”字,加上河的边上三点水,是”汗”。双雁像“从”,天的上面是一横,加起来成了“丛”。意会法要求猜谜的人根据谜面的意思去联想。比如,“客满”猜一个字。客满就是人太多,谜底就是“侈”。猜谜的时候,常常要把这几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3.谐音的表现形式很多,歇后语是比较常见的,可以让学生通过工具书、网络等去搜集。需要说明的是,在《有趣的谐音》这个活动中要搜集的是谐音性歇后语,喻意性歇后语如“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不在搜集的范围内。搜集到的歇后语让同学猜,可以出示前一部分,猜后一部分。还可以用墙报、黑板报等形式展示,让全班同学共享资源。古诗、对联、笑话不太多,不一定让学生去搜集。有些笑话比较低俗,学生搜集来后需要加以选择,避免把低俗的笑话向全班介绍。

4.《仓颉造字》和《“册、典、删”的来历》两篇短文可以让学生略读。《仓颉造字》可以在阅读的基础上做两件事:一是谈谈没有文字的不便,鼓励学生想象“结绳记事”、“物语”的好处和问题,体会文字发明的重要性;二是讲讲仓颉造字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讲故事不要只指定少数学生,应当给每个学生提供机会,可以采用同桌互相讲、小组成员轮流讲等方式。在讲故事中吸收阅读材料中的词语和表达方法,《“册、典、删”的来历》要让学生学会提取主要信息,能了解“册、典、删”三个字的本意,然后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其他汉字的来历。了解了一些汉字的来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字的意思,正确地书写。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仓颉造字》只是一种传说,学生会想到汉字的起源还有哪些传说,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上汉字究竟是怎样起源的;读了《“册、典、删”的来历》,学生还想知道其他汉字的来历,要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寻找资料,自主学习。

5.了解汉字演变的过程。开展这项活动,要尽量利用两则“阅读材料”。阅读和研究“汉字的演变”表,要让学生了解汉字从古到今大体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查找资料,了解这些不同的字体大约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还要引导学生从表中发现汉字演变的趋势。从这个简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汉字的发展是逐步从象形走向符号化,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快速便捷。

《甲骨文的发现》可以在略读的基础上,讲讲这个故事,然后谈谈感受。希望学生能了解汉字的历史非常悠久,甲骨文是现存的最早的文字系统;同时认识到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和善于思考,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6.认识错别字产生的危害,防止和纠正错别字。这项内容可以开展以下活动:(1)阅读《一点值万金》,再交流自己的感受。(2)搜集有关写错别字闹出的笑话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3)走上街头,调查招牌、广告等用字情况;检查电视字幕用字不规范的情况(此项活动费时太多,而且长时间看电视上的字幕会对学生视力造成损伤,可以采用回忆的方法)。调查社会用字情况的活动适宜在城市进行,农村学校可以让学生分析本班同学作文班或作业中的错别字,提出防止和减少错别字的建议。在社会用字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可以给有关的商店或当地政府写建议书,建议改正街头的错别字。对上街头调查社会用字的小组,教师要专门进行安全教育,避免发生事故。

在社会用字情况调查后,可以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一般可以分三个部分:(1)调查的时间、地点、调查的目的──发现招牌广告上的错别字,向有关单位提出改进建议。(2)对调查到的材料作分析,主要是统计和分类,如调查了多少商店,发现了招牌广告上有错别字的有多少家;这些错别字大致有哪些类型;产生这些错别字的原因有哪些。(3)提出整改建议。7.汉字书法欣赏。这项活动可以从阅读课本开始:先欣赏课本上提供的优秀书法作品,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读读背背《赞汉字》,并用诗中的词语印证书法作品,如行书流畅,楷书端庄,草书奔放。然后拓展到课外,搜集碑帖,参观书法展览,访问当地有书法特长的人,举办小型书法展览等。欣赏书法艺术的要求不要太高,同学写得好的字也可以欣赏。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聘请有书法特长的老师、家长作指导。

8.习作。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把活动的收获用笔记录下来,形式不拘。可以记叙活动的过程,如《猜字谜》《“街头错别字医生”》;可以抒写自己的感受,如《我为汉字骄傲》《汉字书法美》;还可以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如《我作文中的错别字分析》《某某路广告用字调查报告》等。习作不在乎长短,但要把自己活动中感受最深的东西记下来,目的是养成写作的习惯,乐于用文字与别人交流沟通。

9.汇报、交流和总结。在本次综合性学习结束之前,要进行汇报、交流和总结。汇报、交流的形式有多种,教材中提示的有编小报、办展览、开成果汇报会,此外还可以开展“汉字知识竞赛”,如“汉字知多少”、“笔画最多的汉字”等。考虑到教学时间有限,不能加重学生负担,汇报和交流的形式最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意愿确定一种。但不论采用哪种形式,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编小报或办展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充分反映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成果汇报会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全组成员或推举代表汇报。这里特别要强调生──生互动,不应只有单向的讲和听。具体做法可以采取:(1)汇报人带动全班同学活动,如,一个小组背诵了《赞汉字》,可以邀请其他同学看着课本一起读。(2)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意见,如,欣赏书法作品,汇报人讲完了他们的看法,可以在请别组同学发表意见。(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其他同学解答。(4)听众对汇报作评价,如,打分、评星级等。通过这些形式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共享学习成果。

可以用阅读《我爱你,中国的汉字》作为这次活动的小结,提升学生对汉字和汉字文化的感情。

活动总结可以师生合作进行,既有学生谈收获,又有教师谈体会。教师的总结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自主态度、合作精神和创造意识,也要适当对知识和能力做梳理。

10.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既评价个人,也评价小组,关注个人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评价”。“成长记录评价”有几种类型,本次活动宜采用“过程型成长记录”,即把活动各阶段的资料纳入成长记录。可以收录的材料有:活动计划、活动记录、搜集到的资料、自己写的文章、小组编成的小报、展品和汇报材料等。整个成长记录后有自我评价、小组同学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一般采用定性评价,教师要多用激励性评语,也可以适当采用等级或星级

第六组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和篇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满足了我读书的强烈愿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至于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故事。《学会看病》中的母亲,为了培养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在感冒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安排,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 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 2课时,“词语盘点”、“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和“课外书屋”2课时

第七组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百年噩梦。选文具有匠心,针对小学生年段特征,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而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英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最后的一分钟》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的喜悦与自豪之情。这几篇课文虽然体裁不一,有叙事性的散文,有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抗日英雄的事迹,也有诗歌,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

教学本组教材,应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与课文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要从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习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

第八组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体现的是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总之,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读后,让人深深地感到毛泽东──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

走进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在感受的过程中,要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对学生而言,有诸多困难,加上本组是本册的最后一组教材,处于总结和综合训练的地位。教学时,一是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二是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运用已获的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三是要注意把握理解的标高,不要盲目求深求透,如对《长征》一诗的理解,要理解透尚待来日,学生有所感悟即可。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4~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4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交流平台”2课时,“日积月累”、“成语故事”1课时

下载12册语文第二单元改过备课(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12册语文第二单元改过备课(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一、单元知识结构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备课

    名人的平凡故事独特的人格魅力 (第二组课文单元备课) 主备人-------林琼 一教材文本解读 本组记叙的是一些名人的故事. 课文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模板

    年级六学科语文章(组)二学习内容《爱我中华》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五篇课文中,《开国大典》、《明天更辉煌》、《枣核》是精读课文,《望大陆......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

    詹天佑 教学目标: 1.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边读边想,适当作记号。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阻挠”等11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周密”、“藐视”造句。 3.能理清段落的层次,了解先概括介绍,后......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 四篇课文。其中《詹天佑》、《怀念母亲》是精读课文。《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是略读课文。还设置了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

    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备课模板 第二单元

    年级三学科语文章(组)二学习内容《平凡小事》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四篇课文分别是精读课文《七颗钻石》《倾斜的伞》《礼物》和略读课文《一串......

    四年级语文教案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 教材简析: 第二单元主要包括《天安门广场》《徐悲鸿励制志学画》、《虎门销烟》和练习2以及作 文2组成。内容体现历史革命教育,生动感人。《天安门广场》了解天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