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读后感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这是我们做老师常挂在嘴边的话题了,《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读后感。至于孩子应具备哪些好习惯,如何去培养,也许我们还没系统的研究过,对家长也缺乏指导。所以,我每次主持家长学校的活动时,总能从家长的目光中看到欢喜、迷茫、无耐……的复杂心情,大多数的家长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困惑。以至家长学校的活动结束了,家长们都迟迟不愿离去,他们有许多的不解: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爱写作业?为什么我的儿子总是贪玩?为什么我的孩子挑食?为什么我的孩子不讲卫生?为什么……
其实,家长的心情我们很能理解。谁不望子成龙呢?
如今看了《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这本书深受启发。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严格训练、反复强化的结果。幼儿园和小学是培养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关键期,而到了中学,就是改造习惯时期了。全书分别从“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习习惯”、“交往习惯”来阐述了 36 种好习惯如何影响孩子的一生,更富有价值的是,他非常具体地指导家长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养成种种好习惯。书中列举了许多古今中外名人的有趣故事很值得借鉴。把这本书推荐给家长看是最好的选择。相信只要潜心去阅读这本书,许多的困惑都会迎刃而解。我就我读这本书的所思所想与大家共勉: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
一、好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事实正是如此,孩子习惯的养成主要在家里,父母应该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孩子习惯形成的摇篮,6岁前的儿童主要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生活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可是现在的独生子女们娇生惯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宠爱,使很多孩子非但什么都不会做,而且为人自私不讲道理,蛮横霸道。由此可见,生活即教育,除了教师,父母更应该积极为儿童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同时,父母应当经常在行为、举止和谈吐等方面给儿童一个最好的榜样,讲话时要注意礼貌、举止要文雅,表现出高尚的情操、道德行为和良好的习惯,读后感《《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读后感》。如果能够经常这样以身作则,这种长期熏陶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最佳的教养,通过日积月累,让儿童的良好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二、好习惯要在实践中培养。在实践中养成习惯,要不断身体力行,使习惯成自然。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严格训练、反复强化的结果。作为教师,我们除了处处以身作则之外,还必须在第一时间提醒学生,比如:写字时坐的姿势是否做到一拳一尺一寸;读书时是否挺直腰杆,坐端正;听讲时是否认真倾听别人的话;当天的作业订正当天是否已经完成……平时课堂中的点点滴滴,正是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每一次的纠正,每一次的提醒都能对孩子起到督促的作用。天长日久,好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三、要抓住教育的关键期。自从奥地利动物心理学家洛伦兹发现动物行为发展的关键期,并荣获诺贝尔奖后,人类广泛地开展了对自身各种能力与行为的发展关键期的研究。研究发现,孩子习惯的养成有一个关键期的问题。幼儿园和小学是培养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关键期,而到了中学,就是改造习惯时期了。在儿童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孩子可以受益终身;在儿童时期养成了坏习惯,就有可能终身受到伤害。因此,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利用儿童的关键期。如果错过关键期,对习惯的改造将要比塑造艰难得多。抓住关键期进行习惯的培养,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作为小学时期的教师,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的重任就更在我们的肩上。
四、好习惯要培养,坏习惯要纠正。对于教师来说,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更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许多孩子有时候知道自己有不良的习惯,但是往往控制不住自己而重复不良的习惯。这时候,教师要帮助孩子抑制和纠正坏习惯。什么是“妨害他人的习惯”呢?叶圣陶举例说:“走进一间屋子,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上来了,噗的一声吐在地上;这些好像是无关紧要的事,但这既影响他人学习和工作,又可能传播病菌,一旦习以为常,就成为一种妨害他人的习惯。”因此,一旦发现了类似的情况,教师及时地指出是非常有必要的,从一开始就刹住孩子的“歪风”,那么,坏习惯也就难以养成了。
五、纠正孩子坏习惯要有毅力。坏习惯难以改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决心不大、毅力不强。没有什么是不能纠正的,关键是有没有恒心和毅力。我们应该有信心,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相信自己终会有胜利的这一天!
每一个孩子首先要学会做人,他才可能去做事、学习、与人交流。做人的教育,实际上是培养孩子为人的正确态度和品格。如果教师没有对孩子的为人态度和品格进行教育,孩子无疑会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这些习惯将直接影响孩子与人交往。作为一名教育者,我深深明白自身的重责,要牢记:现在多一次的提醒,将会在他的未来减少一次犯错的可能,这,就是我神圣的职责!
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我们一起来在孩子心灵的这块神奇地土地上种植美好的种子吧
第二篇:《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读后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讲了读书的重要性和益处。暑假期间,我每天都会读一个小时的书,来丰富自己的词汇,组织语言,使作文得到进步。我重点读了《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巴金曾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下面小编收集了《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读后感,仅供大家参考。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读后感一
闲暇之余,当我仔细地读完《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感叹同样一件事,用不同的方式教育,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书中的每一个小故事,就像启迪人心灵智慧的钥匙,使人茅塞顿开。
全书分别从“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习习惯”、“交往习惯”来阐述了36种好习惯如何影响孩子的一生。《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这本书读后我深受启发:
一、好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事实正是如此,孩子习惯的养成主要在家里,父母应该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孩子习惯形成的摇篮,6岁前的儿童主要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生活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即教育,除了教师,父母更应该积极为儿童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同时,父母应当经常在行为、举止和谈吐等方面给儿童一个最好的榜样,讲话时要注意礼貌、举止要文雅,表现出高尚的情操、道德行为和良好的习惯。如果能够经常这样以身作则,这种长期熏陶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最佳的教养,通过日积月累,让儿童的良好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二、好习惯要在实践中培养。在实践中养成习惯,要不断身体力行,使习惯成自然。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严格训练、反复强化的结果。作为教师,我们除了处处以身作则之外,还必须在第一时间提醒学生,比如:写字时坐的姿势是否做到一拳一尺一寸;读书时是否挺直腰杆,坐端正;听讲时是否认真倾听别人的话;当天的作业订正当天是否已经完成……平时课堂中的点点滴滴,正是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每一次的纠正,每一次的提醒都能对孩子起到督促的作用。天长日久,好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三、要抓住教育的关键期。自从奥地利动物心理学家洛伦兹发现动物行为发展的关键期,并荣获诺贝尔奖后,人类广泛地开展了对自身各种能力与行为的发展关键期的研究。研究发现,孩子习惯的养成有一个关键期的问题。幼儿园和小学是培养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关键期,而到了中学,就是改造习惯时期了。在儿童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孩子可以受益终身;在儿童时期养成了坏习惯,就有可能终身受到伤害。因此,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利用儿童的关键期。如果错过关键期,对习惯的改造将要比塑造艰难得多。抓住关键期进行习惯的培养,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好习惯要培养,坏习惯要纠正。对于教师来说,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更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许多孩子有时候知道自己有不良的习惯,但是往往控制不住自己而重复不良的习惯。这时候,教师要帮助孩子抑制和纠正坏习惯。什么是“妨害他人的习惯”呢?叶圣陶举例说:“走进一间屋子,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上来了,噗的一声吐在地上;这些好像是无关紧要的事,但这既影响他人学习和工作,又可能传播病菌,一旦习以为常,就成为一种妨害他人的习惯。”因此,一旦发现了类似的情况,教师及时地指出是非常有必要的,从一开始就刹住孩子的“歪风”,那么,坏习惯也就难以养成了。
五、纠正孩子坏习惯要有毅力。坏习惯难以改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决心不大、毅力不强。没有什么是不能纠正的,关键是有没有恒心和毅力。
作为教师应对每位学生充满信心,对一些“特殊”的学生还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只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加上足够的耐心一定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的一生受益。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读后感二
有句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正说明耐心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心理学上,耐心属于意志品质的一个方面,即耐力。它与意志品质的其他方面,如主动性、自制力、心理承受力等有一定的关系。
齐白石是中国近代画坛的一代宗师。齐老先生不仅擅长书画,还对篆刻有极高的造诣,但他也并非天生具备这门艺术,他也经过了非常刻苦的磨炼和不懈的努力,才把篆刻艺术练就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年轻时候的齐白石就特别喜爱篆刻,但他总是对自己的篆刻技术不满意。他向一位老篆刻艺人虚心求教,老篆刻家对他说:“你去挑一担础石回家,要刻了磨,磨了刻,等到这一担石头都变成了泥浆,那时你的印就刻好了”。
于是,齐白石就按照老篆刻师的意思做了。他挑了一担础石来,一边刻,一边磨,一边拿古代篆刻艺术品来对照琢磨,就这样一直夜以继日地刻着。刻了磨平,磨平了再刻。手上不知起了多少个血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础石越来越少,而地上淤积的泥浆却越来越厚。最后,一担础石终于统统都被“化石为泥”了。
这坚硬的础石不仅磨砺了齐白石的意志,而且使他的篆刻艺术也在磨炼中不断长进,他刻的印雄健、洗练,独树一帜。渐渐地,他的篆刻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一位自考毕业的女孩去应聘一家外贸公司经理秘书。但是,公司却给她安排了一个行政部文员的职位。女孩想了一下,觉得只要自己耐心做好文员的工作,一样很好。于是,她就答应了。
女孩的工作是负责接待客人和复印、打印等琐事。同事们总是把一些需要复印和打印的文件一股脑儿堆在女孩的桌子上,然后告诉她哪些需要复印、哪些需要打印、每种各需要多少份。女孩总是耐心地记录着各种要求,然后仔细地做。
有好几次,女孩的认真检查避免了公司的损失。因此,女孩真的被提拔为经理秘书了。女孩是这样对人说的:“工作虽然简单,但是只要有超凡的耐心和细心,就会取得成功。”
耐心被认为是一个人心理素质优劣、心理健康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也是孩子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培养孩子的耐心不仅对他在学习上有帮助,而且对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也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许多孩子都不够有耐心。只要想到了或者听到了,他们便要求立刻兑现。否则便不停地纠缠、吵闹,直到父母满足他们的要求为止。
这其实并不奇怪,因为孩子的耐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的培养。当孩子不停地用哭闹强迫父母满足他的要求时,父母要沉得住气,一定要注意对孩子进行耐心训练。只有父母付出耐心才会培养出孩子的耐心。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耐心的习惯呢?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读后感三
本学期暑假,学校建议老师们读一读这一本《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习惯》,此书只能淘宝买到影音版,收到前,我亦按照自己浅浅几年教学经验预测一下孩子要有哪些受益终生的习惯,试试看与书中的36中能有多少重合。
以下是我的预测:
诚实、守信、守时、博爱、礼貌、克制、公正、友善、积极、创造、保持热情、学会回顾和反思、做计划、专注、独立思考、沟通、良好的人际关系、真诚、奉献、坚强、敬畏之心、感恩、孝顺、忠诚、勇敢、正直、宽容、包容、倾听、思考、节俭、温和、谦让、自信、坚持、淡薄名利。
写出这36中,心中翻涌起许多话来,其实很多都是老生常谈,从小父母经常告诫我们,或者是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想起老祖宗的话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真真觉得先人们诚不欺我~
这本书中介绍的36中好习惯为:诚信、礼貌、爱心、乐观、理财、自信、坚强、谦虚、宽容、责任心、做事有计划、热爱劳动、珍惜时间、自主选择、自我反省、自我管理、抵抗挫折、耐心、专注、观察、记忆、思考、想象、创造、勤奋、预习、复习、阅读、质疑、自我激励、与他人交往、倾听他人、与他人分享、与他人合作、幽默、感恩他人
读罢此书,看到作者在选择这36中好习惯时,是按照做人的习惯、做事的习惯、做事的习惯、学习的习惯、交往的习惯来总的划分,此书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每一章节都是由名人语录开启,让人难忘。
在开始阅读前,我例举的自己的猜想中,虽有部分意思重合,但仔细想来,还是不够精确,甚至自己例举的内容里杂乱无章,没有按照大的行为方向去例举,确实浅薄。最终命中25%。
本书中,有几个章节对我的印象深刻,理财、质疑、珍惜时间等,作为教育人,经常说我们的体制中很少训练孩子们的发散思维和生活能力,但当自己可以做决定时,却同样忽略了这几个问题,让孩子们学会理财,学会参与家庭的收支、做开销记录等等,对于学生都是受益终生。
同样,能保持一颗可以去质疑的心,也是一个人独立思考,思维活跃的标志之一。我们作为教育人,更应该有一个包容和接纳的态度,去鼓励学生们进行质疑。
看着现在的孩子们娱乐时间就是抱着手机、pad,心中难免痛心、捶胸顿足。有时候问孩子们,放假做什么,都回答妈妈说要上xxx补习班、问孩子们最喜欢玩什么,回答xxx游戏,心里很难过,家长有时候说,孩子们一离开家长视线就玩,可是我们的孩子们真的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过自己的时间,也没有在失败中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啊?
教育之路漫漫,我们时常觉得前路迷茫,时常质疑自己是否正确。时常忐忑自己是否能育人,好在我们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看前路,时时学习,保持一颗学习的热情之心,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保持教育热情的制胜法宝。
第三篇:关于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读后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讲了读书的重要性和益处。暑假期间,我每天都会读一个小时的书,来丰富自己的词汇,组织语言,使作文得到进步。我重点读了《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巴金曾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因而妈妈向我推荐这本书。
本书介绍了36种好习惯,从做人、做事、学习与交往4个方面说的。每个方面都讲了种种习惯。每种习惯列举几条有关这种习惯的名言,又举了几个名人的事例,说明这种习惯的重要性,最后还给家长提一些建议,使孩子养成这种好习惯。在这本书的开头还告诉家长如何教给孩子好习惯。从书中我知道好习惯要在生活与实践中培养,并抓住关键期,要不断纠正坏习惯,循序渐进地养成好习惯。
通过读这本书,我觉得养成每一种好习惯都要有毅力,要坚持,要有耐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这句话一点没错。我们最初的习惯全部来自父母的培养。比如诚信,只有父母先做到诚信,孩子才会诚信。父母的行为直接影响我们。然而,我们也要付出行动。父母为我们树立正确地榜样,我们也要按照父母的去做。我也从书中看到了很多好习惯。我要通过自己持之以恒的努力拥有它,使它成为适合我的好习惯。
读完这本书,我懂得了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养成好习惯。
第四篇:《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读后感1000字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读后感1000字
实验小学 贾小玲
当我仔细地读完《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感叹同样一件事,用不同的方式教育,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书中的每一个小故事,就像启迪人心灵智慧的钥匙,使人茅塞顿开。
全书分别从“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习习惯”、“交往习惯”来阐述了 36 种好习惯如何影响孩子的一生。《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这本书读后我深受启发:
一、好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事实正是如此,孩子习惯的养成主要在家里,父母应该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孩子习惯形成的摇篮,6岁前的儿童主要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生活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即教育,除了教师,父母更应该积极为儿童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同时,父母应当经常在行为、举止和谈吐等方面给儿童一个最好的榜样,讲话时要注意礼貌、举止要文雅,表现出高尚的情操、道德行为和良好的习惯。如果能够经常这样以身作则,这种长期熏陶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最佳的教养,通过日积月累,让儿童的良好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二、好习惯要在实践中培养。在实践中养成习惯,要不断身体力行,使习惯成自然。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严格训练、反复强化的结果。作为教师,我们除了处处以身作则之外,还必须在第一时间提醒学生,比如:写字时坐的姿势是否做到一拳一尺一寸;读书时是否挺直腰杆,坐端正;听讲时是否认真倾听别人的话;当天的作业订正当天是否已经完成……平时课堂中的点点滴滴,正是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每一次的纠正,每一次的提醒都能对孩子起到督促的作用。天长日久,好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三、要抓住教育的关键期。自从奥地利动物心理学家洛伦兹发现动物行为发展的关键期,并荣获诺贝尔奖后,人类广泛地开展了对自身各种能力与行为的发展关键期的研究。研究发现,孩子习惯的养成有一个关键期的问题。幼儿园和小学是培养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关键期,而到了中学,就是改造习惯时期了。在儿童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孩子可以受益终身;在儿童时期养成了坏习惯,就有可能终身受到伤害。因此,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利用儿童的关键期。如果错过关键期,对习惯的改造将要比塑造艰难得多。抓住关键期进行习惯的培养,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好习惯要培养,坏习惯要纠正。对于教师来说,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更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许多孩子有时候知道自己有不良的习惯,但是往往控制不住自己而重复不良的习惯。这时候,教师要帮助孩子抑制和纠正坏习惯。什么是“妨害他人的习惯”呢?叶圣陶举例说:“走进一间屋子,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上来了,噗的一声吐在地上;这些好像是无关紧要的事,但这既影响他人学习和工作,又可能传播病菌,一旦习以为常,就成为一种妨害他人的习惯。”因此,一旦发现了类似的情况,教师及时地指出是非常有必要的,从一开始就刹住孩子的“歪风”,那么,坏习惯也就难以养成了。
五、纠正孩子坏习惯要有毅力。坏习惯难以改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决心不大、毅力不强。没有什么是不能纠正的,关键是有没有恒心和毅力。
作为教师应对每位学生充满信心,对一些“特殊”的学生还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只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加上足够的耐心一定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的一生受益。
第五篇:影响孩子一生的好习惯的教育随笔
孩子在刚进幼儿园的阶段会大声哭闹,可能根源就是此前养育方式的不当。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没有关注到孩子对秩序感的敏感,以及对和谐秩序的渴望,或给孩子所提供的生活环境缺少章法,总是处在不停的变动中,让孩子有些无所适从,产生心理上的焦虑。
或者,在孩子自己想探索秩序被打破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时,家长不理解孩子做这些事情的动机,对孩子的这种游戏不予理睬,甚至还大声呵斥,无形中又让孩子意识到,一旦秩序被打破,恢复是很难的,而且自己还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这会让他在内心中产生进一步的紧张和恐慌。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其实也已经建立了其中比较脆弱的对家庭“秩序”的认知。一旦家长将其送到幼儿园,要让他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人群,他在家庭生活中所建立起来的脆弱秩序被打破,他可能就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自己的家庭消失了、自己的父母消失了。在这样无助的、焦虑的心理状态下,号啕大哭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秩序,以及在秩序遭到破坏之后的重新建立,是幼儿时期孩子教育应特别关心的事情。秩序的背后是孩子习惯的养成,给孩子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叶圣陶说“教育”这个词儿,往精深的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