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冠县水利机构调查报告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冠县水利机构调查报告
作者:冠县编办
来源:《机构与行政》2012年第02期
冠县水利机构现状
冠县灌排工程管理处系水管单位,现辖九处泵站,在编职工162人,无编制人员37人。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人,中级14人,初级77人。只有90名职工由县财政拨付80%工资,其余20%部分及72名在编职工和37名无编人员工资全部由水务局自筹。
冠县有18个乡镇,1982年由于中央、省、市对水利工作的重视,全县18个乡镇成立了水利管理站,并修建了办公场所,人员由水利局派驻,到上世纪80年代末,水利站职工工资由财政切块到乡镇发放,人事关系、编制由县水务局管理。2002年县乡机构改革后,乡镇水利管理站与乡镇其他农口站所合并,重组为“乡镇农林水技术服务站”。人事关系由县水务局管理,编制属于乡镇。现水务局管理的水管员64人,退休职工23人。具有水利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称27人,其中:中级5人,助级20人,员级2人。有大专学历的11人,中专学历的23人,高中以下学历的30人。平均年龄45岁。自2002年8月至今十多年间,乡镇水利管理站未增加一人,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出现了严重的技术人才断层和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有3个乡镇水利站人员都已到达内退年龄,现无一人正常上班。在岗职工大部分忙于乡镇中的工作,从事水利业务较少。现大部分乡镇水利管理站无单独办公场所,在乡镇政府内办公。职工工资及社会保险由财政承担,办公经费由乡镇政府实报实销。
存在的问题
冠县灌排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员工资和经费不足,减负办所批复水费偏低,工程设备老化失修,工程配套标准低,致使九处泵站运行不能发挥最佳效益。
一是乡镇站机构不健全。在乡镇机构改革中,乡镇水利站被合并到农林水技术服务站,一般配备1—3名水利管理员,且主要精力围绕乡镇中心工作,不能集中精力干水利,背离了基层水利站的职能,制约了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
二是管理机制不顺,与水利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目前,全县乡镇水利管理站的管理机制是以乡镇管理为主,水管员编制在乡镇,县水务局只对水管员人事关系的管理和业务上指导,这种分散、分割的管理体制,带来诸多弊端:一是人员难调配,县水务局无法根据工作需要和现实表现统一调整配备人员。有的乡镇还将水管员调做他用,或安排不懂业务的人员从事水利管理,造成了人员管理上的失控;二是职能难发挥,实行乡镇直管体制,水管员忙于乡镇中心工作多,从事水利业务少,使农村水利建设的计划、任务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形成了业务管理上的断层;三是队伍难管理,水管员的教育培训、考核奖惩、晋级晋职等,由于关系和渠道不顺,出现了条块管理上的扯皮。
三是水利行业建设与管理薄弱。乡镇水利管理与专业人才缺位造成水利行业建设与管理薄弱:一是有关水利方面的政策、法规,在基层宣传贯彻执行力度不够,水行政执法难度越来越大,破坏水利设施的事也时有发生;二是水利工程基本资料特别是工程运行管理收集的原始资料和图纸时常丢失,对以后工程的维修和管理造成极大困难;三是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缺少处在第一线,及时掌握情况处理险情的专业技术人员,给防汛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四是有的乡镇基层水管站没有水利专业技术人员,没有人能对本乡镇水利工程系统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在制定编制、规划情况下,无法正确提供第一手资料,造成规划与实际不符,不利水利事业长远发展,给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带来困难;五是乡镇水管员的日常办公业务经费没有着落,造成服务功能弱化,作用难以发挥。
四是人员素质与工作任务需要不相适应。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偏少以及结构性人才短缺等问题与工作需要难以适应。
对策和建议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明确性质职能。建议实行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将乡镇水管站设为水务局的派出机构,将其人事、业务、财务等统一由县级水利部门管理。这样既能解决多重管理、职责不清的问题,又能对人员统一调整、优化调度,保证工作的系统性、连续性、有效性。乡镇水管站党的组织关系仍隶属所在乡镇,接受所在乡镇的领导和监督。
乡镇水管站承担着乡镇范围内的水利建设和工程管理等职能,主要任务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因此,应当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其基本职能主要是:一是协助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乡镇水利规划工作;二是协助乡镇政府组织开展农村水利建设; 三是协助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搞好防汛抗旱工作;四是负责对乡镇范围内的水利工程管理加强指导和监察;五是负责加强乡镇的水资源管理工作;六是受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负责对所在乡镇违法水事案件及时进行巡查、发现、上报和协助处理;七是负责所在乡镇的有关水利规费的征收工作;八是为社会和群众提供水利技术服务;九是完成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及乡镇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是改革投资体制,落实扶持政策。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县级政府应加大对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增加投入,落实经费。
三是合理定编定岗,改革用人机制。根据乡镇国土面积、灌溉面积、泵站总装机容量、堤防长度、渠道长度,涵闸引(排)水量流量等指标,进行测算分类,并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严格控编控员。任务重、面积大的乡镇可设一个派出机构定2至3人;反之,任务轻、面积小的乡镇可只设一名水管员,几个乡镇合并为片设一个派出机构。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建立以聘任制为核心的人事管理制度。一是完善用人机制,通过公开招考、择优录用,吸收一批水利技术人员和专业对口的院校毕业生,逐步淘汰学历层次低、专业不对口、工作难胜任的人员,优化水利人员队伍结构;二是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考试考核、竞争上岗,将素质较高、能力较强、有技术专长、实践经验的人员安排到领导和管理岗位,着力营造一个公平竞争、公正用人,有利于人员合理配置、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三是创新管理机制,通过目标管理,末位淘汰,将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履行情况作为晋级、晋职、聘任、奖励、处罚的重要依据,以制度管人,论实绩用人,以正确的导向和规范的管理,调动基层水利人员求实上进、勤奋敬业的积极性,促进队伍建设,加快水利发展。
四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要从单一型的人事组织管理向综合型的人才开发管理转变,突出抓好水管员的教育培训。围绕职业道德建设,教育和引导水管员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立足基层,扎根农村,尽职尽责,在水利建设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篇:水利现状调查报告
秦市乡水利现状调查报告
5月下旬至6月中旬,我们对全乡农村水利现状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乡农村水利基本概况
秦市乡位于江陵县东南部、江汉平原腹地、东接监利县程集镇,南抵石首横沟市镇,西与普济镇接壤,北连沙岗镇,总承雨面积54.36平方公里。辖20个村,2个居委会。2009年末总人口2.86万人,5678户,其中农业人口2.72万人。全乡实有耕地面积4.8万亩,其中水田3.3万亩,旱地1.3万亩,临时性耕地0.2万亩。
我乡现有各类水利工程2725处,其中排灌渠道341条,总长303.2公里,各类配套桥、涵、闸2363处,现有电力排灌站34 处,44台套,总装机容量2625KW。其中电排站16处,22台套,装机容量1555KW;电灌站13处,15台套,装机容量610KW;排灌结合泵站4处,7台套,装机容量460KW。有效灌溉面积2.4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2.2%。现有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处,保证全乡近2万人生活用水。水利事业的发展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二、2012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
去冬,我乡根据工程性质的要求,分县级工程和乡级工程,采取统一标准,分片施工,集中验收的形式开展工作。集中全乡劳力、领导,上排水机械21台(套),调集挖掘机15台,推土机3台(套),经三十多天的战斗,开挖大小排灌渠道163条,渠堤加固2条,疏
挖堰塘6口,共完成土方78.09万方,投入工程资金273.57万元。
1、2012县安排我乡任务是:总任务22.19万方,标工8.49万个, 其中县级工程土方2.92万方,标工1.7万个;乡镇工程土方17.71万方,标工5.94万个。到2011年12月20日月为止,全乡完成土方22.19万方,标工8.49万个,占全乡任务的100%,其中完成县级工程2.92万方,标工1.7万个,;血防工程完成土方1.56万方,标工0.85万个;乡镇工程完成土方17.71万方,标工5.94万个.共投入工程资金32.64万元。
2、去冬今春我乡“三万”活动掀起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潮,规划疏挖排灌渠道145条,长17.8万米,土方54.1万方,疏挖堰塘7口,土方5.4万方。实际完成渠道疏挖工程142条,长度17.5万米,土方53.1万方,完成堰塘疏挖工程6口,土方2.8万方,共投入资金240.93万元。
三、近五年的农田水利发展规划
㈠、县,乡交界垸堤加固工程。
1、石江渠加固工程(2012):长4600米,工程量55000方,规划投入资金27.5万元;
2、加渠加固工程(2013):长4200米,工程量51000方,规划投入资金25.5万元。
㈡、红联河引水抗旱工程。
1、千合引水渠工程(2014):长1500米,工程量15000方,规划投入资金7.5万元;
2、连心引水渠工程(2014):长3500米,工程量35000方,规划投入资金17.5万元;
3、永丰方家湾引水渠工程(2015):长3200米,工程量32000方,规划投入资金16万元;
4、阳湖引水渠工程(2015):长1000米,工程量10000方,规划投入资金5万元。
㈢、工程设施的维护与管理(2012-2016)。
1、现有电力排灌站34 处,44台套,总装机容量2625KW,每需投入维护管理资金13.1万元;
2、现有各类配套桥、涵、闸2363处,每需投入维护管理资金23.6万元。
㈣、依托土地整理项目(2012),搞好西干渠以北水利工程建设。
四、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虽然我乡农村水利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农村水利依然是农村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水利明显滞后的局面仍然严重,农业“靠天吃饭”的现状并没有根本好转。其主要问题是:
1、渠系问题。一是排灌渠系利用紊乱,排灌不分,农级渠系尚未形成;二是渠道淤塞严重,灌排水不畅,支渠、支沟淤塞0.7米左右,斗渠、斗沟仅低于田面0.6米左右,平均淤塞0.5米左右。农田排涝标准达不到10年一遇,灌溉保证率达不到60%;三是配套建
筑物工程老化严重,渠系建筑物配套率不到30%,且年久失修,现状工程完好率不足70%,跑水漏水现象十分严重;四是排灌条件远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生产需要,导致种植农业结构调整困难。
2、机电泵站的问题。通过今年的汛前检查,我乡现有的机电泵站能正常启用的泵站为27处,36台套,装机容量2030KW,其完好率占总数的81.8%;需局部维修的泵站为4处,5台套,装机容量425KW,占泵站总数的11.3%。主要是秦家场电排站2台130KW机组泵体及启动柜需维修;张公垱中白渠南电排1台机组泵体出水管锈穿需更换;东陈岭电排1台55KW机组泵体故障需检修,补偿器需维修,永丰提灌站1台55KW机组泵体出水管锈穿需更换。另有千合村电排站变压器待安装、阳湖电排站出水池底板和挡土墙塌陷,需及时抢修;新建的未运行泵站为3处,3台套,装机容量190KW,占泵站总数的6.8%,分别是聂谭电排站、河谭电排站、张家泽沟电排站。
3、管理体制问题。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没有实行统一归口,有乡管、村管和民间组织管,各自为政。权属不清,责任不明。
4、投入机制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农村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微)型水利工程管理主体不明确,尚未形成一套良性的运行管理机制,农田水利的投入补偿机制未形成,乡镇财政十分困难,造成工程日常管理维护经费不足。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后,农民投工投劳的数量大幅度下降,投工投劳的积极性锐减,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劳力难以保证,建设举步维艰,水利工程使用周期缩短。
导致以上问题的产生,既有观念上的障碍,也有现实的原因。综合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是以下因素的影响:
1、治水思路的影响。过去我国农村水利建设主要靠农民,走的是“农民的事情农民办、农村水利农民建”的路子,农村水利基本上处于“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求平衡”的状态。中央实行让农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后,采取多种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在农村税费改革中又取消了“两工”,再让农民作为农村水利建设主体已不适应新的形势。面对新的情况,显得有些束手无策。
2、资金投入不足的影响。国家水利建设投资体制改革后,只有中型以上工程,国家才立项建设,中型以下由地方自建为主,国家投入很少。我乡财政只能维持正常运转,每年财政用于农村水利建设的资金很少,无法开展大规模建设。加之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投入的积极性也不高。由于农村水利的公益性特点,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差,因此在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灌站工程等农村水利设施领域很难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3、思想观念的影响。部分干部觉得农村税费改革后组织农民投资投劳兴修水利无能为力,存在等、靠、要思想,有畏难情绪,更喜欢抓急功近利、见效快的工作,对于象水利建设这些投资大、见效慢的工作组织不力,发动不够,抓得不实。一些农民认为国家取消了农业税,也不准搞集资,因此水利建设费用、抽水费用自然也不该交了。
五、几点建议
1、政府应把农村水利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臵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搞不搞水利、水利设施好不好?情况大不一样。廖堤村提灌站,去年投入10万元进行了维修改建,使800多亩水稻田实现了满栽满插。今年6月10日前全乡无大的降雨,水稻栽插基本上依靠现有水利设施供水。水利设施较好的东陈岭村完成了85%以上的栽插面积,而曾家湾、河渊、永丰等村不到50%,充分体现了水利设施的重要作用。健全斗级排灌渠系,衬砌部分斗渠,配套灌排水控制建筑物,增加抗旱设施,提高现有排涝设施的能力,是解决现存问题的主要途径。通过小型农田水利基础工程建设,使我乡水利条件达到旱能灌、涝能排、沟相通、渠相连的目标。因此,要提高对农村水利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建设农村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全局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高度,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农村水利建设的领导,一方面在抓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对小型工程的建设、整治、渠系配套改造进行规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建立激励机制,力争3—5年见成效。另一方面抓好节约用水宣传,推广使用节水设施,建立节水型社会。
2、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下大力气抓好水利建设
水资源不足将成为制约我乡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应围绕增加有效水源和提高利用率这个重点,下大力气抓好建设工作。一是抓好大型外引水源工程,乡政府应把颜南渠硬化工程和中白渠疏挖工程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锲而不
舍地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二是抓好工程渠系配套和节水改造,发挥好现有工程效益,提高水的利用率;三是扎实抓好塘堰的整治掏淤,这是数量最多、使用面最大、见效最快的工程;四是分期分批更新改造机电提灌设施;五是继续抓好安全饮水工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3、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农村水利建设投入机制
农村水利建设投入大,见效慢,是具有公益性特点的事业。应广辟投资渠道,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农民投入为辅、其他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投入。二是地方财政每年支农资金应向农村水利建设倾斜,并逐年增加。三是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配套建设水利设施。四是用好“一事一议”政策,调动农民投入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4、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
探索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明确管理责任主体。“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有规范的管理制度有科学调度的运用原则,有一支素质较高的管理队伍,有稳定的管护经费。建立起以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为主导、基层水利管理站为基础、村级水管员为支撑、农民用水户组织为补充,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同时学习外地经验,对有一定收益的小型水利工程,实施产权制度改革,通过租拍卖等方式,落实好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
第三篇:侯冠宇调查报告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近两年来,上蔡县委坚持“团结务实,求实创新”的工作思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结合本地实际,在广大在校大学生中深入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领会、实践活动,通过不断的开展各种形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热爱家乡,建设祖国的意识已逐渐扎根于上蔡广大大学生的心中,他们从被接受“三个代表”思想教育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实践“三个代表”,为宣传家乡、建设家乡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团队组织保持旺盛战斗力的动力源泉。去年以来,面对本县设有高校,大学生实践活动组织薄弱的具体实际,团区委积极转变观念,调整工作思想,从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实际需要出发,调整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思路,以“知家乡”系列活动为先等,以“宣传家乡、服务家乡”系列活动为重点,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发动广大返乡大学生开展系列宣传、服务、实践活动,为实践基层地方团委开展大学生实践“三个代表”社会实践活动调出了一条新路。
一、开展“知家乡、爱家乡”系列活动,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广大学生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思想意识。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后备军。目前,上蔡共有在校大学生(本科)5000人左右,他们身处文化教育战线,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军和冲锋队。如果把这些大学生的热情调动起来,创新的潜能挖掘出来,就会汇聚成一股无形的建设战斗力量。针对在校大学生思想观念淡薄,对故乡缺乏了解的实际情况,区委加强了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历史知识宣传,在2001年暑假举办可“知家乡、爱家乡”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区委通过文学宣传、举办文化历史讲座,组织收看,组织大家参观历史文化景点、大型企事业单位等活动,使大家对上蔡的历史、文化、经济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动员广大大学生集思广益,积极为家乡建设献言献策,为地区发展做贡献。广大大学生纷纷利用活动契机,开展了各类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工作,各实践团队深入基层,增塑剂厂等企业,制作了细致、深刻的调查报告,受到了所在院校的表彰,激发了大学生的实践思维和创新意识,为以后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好的基础和开端。
二、抓大放小,点面结合,通过多种渠道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服务工作,并在服务中积累经验,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为设有高校地区搞大学生实践活动的新路。暑假大学生实践“三个代表”社会实践工作是团中央、全国学联工作的重点,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大学生实践工作,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很大措施以保障大学生实践工作的顺利进行。区委作为一个地方基层团组织,认真响应上级有关部门号召,作好了各高校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后勤保障工作。为了服务到位,保障有力,配合好各高校的实践活动,团委与中共中央望奎县委宣传部紧密配合,作好学论宣传工作;加强了与各文化单位与蔬菜培养基地等单位的联系,为各高校实践活动大开方便之门。在为各高校作好后勤服务的同时,积累了经验,掌握了方法。全区15个乡镇、街道办纷纷开展了针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全区返乡大学生自发组织了3支“三个代表”服务队,开展了以“知家乡、爱家乡、建设家乡、服务家乡”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火如荼的组织了起来,“三个代表”服务小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出来。各项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大学生实践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大学生活动的统一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用联合会凝集大学生的爱心,使实践活动长期、长年坚持不懈的进行下去。“三个代表”实践活动的开展,“志愿者联合会”的建立,使上蔡县培养了一批思想过硬、政治合格,作为踏实的大学生实践积极分子。团区委积极与各高校联系,将高校实践与地方工作相结合,创办了《大学生实践工作简报》,建立了《大学生暑假实践活动反馈意见表》,认真评
选了10多名大学生社会实践积极分子,20名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认真填写了大学生暑假实践活动表现报告,通报了各大学生所在学校的团委。校地联合共建,促进了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受到了上级部门和各大高校的重视和欢迎。上蔡县深深的扎根于本地实际的大学生“三个代表”实践活动,经过精心的培育,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一方面,促起了当地经济文化活动的发展,丰富了返乡大学生的暑假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大学生实践人才,是高校大学生实践工作的有力补充,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帮助。正如县委书记所说的那样,我们要让大学生志愿者联合会成为移动的“宣传部”,要让每一个大学生志愿者成为形象的代表,让广大大学生成为热爱家乡、建设祖国事业的合格标兵。
第四篇:水利机构人员调研情况汇报
水利机构人员调研情况汇报
水利机构人员调研情况汇报2007-12-12 15:53:50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水利机构人员调研情况汇报水利机构人员调研情况汇报(2)
一、基本情况
×××水利局现有独立核算单位21个,其中科级事业单位17个,企业单位1个;现有正式职工2022人,其中干部329人,固定工573人,合同工1007人,集体工113人;现有离退休人员264人,专业技术人员5人,其中高级工程师6人,工程师51人,初级职称482人;有管理运行人员1142人,综合经营人员768人(包括工程局、招待所、水电站),其他112人;有本科以上学历67人,大专学历313人,中专学历429人,高中以下学历1213人。
二、存在的问题
1、各水管单位的性质划分尚不明晰,权责尚不明确,公益性、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事务并存,单位自主权范围有限,因而普遍缺乏利益激励和风险约束机制。
2、由于种种原因,使水利系统各事业单位人员增长过快,人员总量过剩,结构性人才缺乏,导致单位经济负担重,管理成本高,工作效率低。
3、投入不足,公益性工程损耗和维护管理费用没有补偿渠道和来源。
4、管理粗放,工程设施配套建设滞后,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五是水价没有按成本核定,收取困难,自身造血功能不足,部分单位经费困难,出现亏损,人员工资难以保证。
5、目前参照执行的企业参保政策很不适应事业单位的参保实际。同时,参保人员退休后社保部门只发给其基本养老金,其它补贴、补助以及参保人员亡故后其遗属的生活困难补助均由单位自己补足,没有真正实行参保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增加了单位的负担,也不利于这
部分人的管理。为了保障事业单位职工各项保险政策的落实,应尽快制定出台事业单位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政策,建立适合事业单位及人员缴费的基数依据,进一步规范参保程序,确保参保人员的医疗、工伤、失业等相关保险的落实和退休后各项费用及参保人员亡故后其遗属的生活困难补助等均由保险部门发放,实行社会化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事业单位的后顾之忧。
三、意见和建议
1、事业单位的定性问题
根据国家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结合凉州区水利系统的特点,将水利系统各单位明确划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三类单位。这样一来势必有一部分单位将定性为纯公益性水管单位;一部分单位定性为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准公益性水管单位的某些机构(如水库等)也将定性为纯公益性。定性为纯公益性的单位或机构的人员定编后将由政府财政承担其工资和办
公费用,增加财政负担,政府和有关部门能否批准?水利系统的其它单位(如电站等)非公益性单位是否将推向市场?如果是这样,这些单位将面临各种税收等负担,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因为这些单位实际上已经在负债经营。政府能不能给予这些单位优惠政策。
2、老职工提前退休的问题
这次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竞争上岗。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各种因素造成的结果,一部分老、弱、伤、残等职工无论在年龄、身体、文化素养、能力等各方面都属于单位内部的弱势群体,无法与年轻职工在同一起点上竞争上岗。因此,这部分职工能否按照武威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武市事改办[2003]001号《关于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中退休人员工资待遇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提前退休。或者放宽到男年满55周岁且工作年满30年的干部、工人一律提前退休;女满50周岁的干部(或女满48岁的工人),且工作年满20年,经本人
申请,可提前退休,作为改革时分流人员的一种有效途径。
3、定岗定编问题
水利系统的岗位编制可根据水利部和财政部二○○四年五月颁发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定职能、定编制、定岗位。但是我区水利系统多年来为政府分担就业压力,接纳了大量的复退军人和大中专学生,人员严重超编,人浮于事,给水管单位的运行管理造成了很大压力。政府和有关部门能否借这次改革,按照上述《定岗标准》,对水利系统各单位进行全面定岗核编,并在今后适当控制水利系统人员的无序膨胀,使水利系统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为我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4、组织改革领导机构的问题
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相关问题较多,建议由政府牵头,组织、劳动、人事、社保等相关部门组成改革领导小组,自上而下进行全面改革。
四、改革进展情况
1、在用人制度上实行公开竞争上岗
为了打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吃大锅饭”的思想,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树立“就业靠竞争、上岗靠技能”的新观念,各单位在清退临时工、季节工和养护工的基础上对现有职工进行了重新核编、定岗、定责,打破干部、工人的身份界线。在此基础上,推行全员聘用制,实行公开竞争上岗,对于竞争到岗位的职工,又与其一一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并实行千分制定量考核。这一措施,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杜绝了用人上的一些不正之风,极大地调动了职工学业务、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创新收入分配机制,实行岗
水利机构人员调研情况汇报
第五篇:水利机构人员调研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水利局现有独立核算单位21个,其中科级事业单位17个,企业单位1个;现有正式职工2022人,其中干部329人,固定工573人,合同工1007人,集体工113人;现有离退休人员264人,专业技术人员53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6人,工程师51人,初级职称482人;有管理运行人员1142人,综合经营人员768人(包括工程局、招待所、水电站),其他112人;有本科以上学历67人,大专学历313人,中专学历429人,高中以下学历1213人。
二、存在的问题
1、各水管单位的性质划分尚不明晰,权责尚不明确,公益性、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事务并存,单位自主权范围有限,因而普遍缺乏利益激励和风险约束机制。
2、由于种种原因,使水利系统各事业单位人员增长过快,人员总量过剩,结构性人才缺乏,导致单位经济负担重,管理成本高,工作效率低。
3、投入不足,公益性工程损耗和维护管理费用没有补偿渠道和来源。
4、管理粗放,工程设施配套建设滞后,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五是水价没有按成本核定,收取困难,自身造血功能不足,部分单位经费困难,出现亏损,人员工资难以保证。
5、目前参照执行的企业参保政策很不适应事业单位的参保实际。同时,参保人员退休后社保部门只发给其基本养老金,其它补贴、补助以及参保人员亡故后其遗属的生活困难补助均由单位自己补足,没有真正实行参保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增加了单位的负担,也不利于这部分人的管理。为了保障事业单位职工各项保险政策的落实,应尽快制定出台事业单位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政策,建立适合事业单位及人员缴费的基数依据,进一步规范参保程序,确保参保人员的医疗、工伤、失业等相关保险的落实和退休后各项费用及参保人员亡故后其遗属的生活困难补助等均由保险部门发放,实行社会化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事业单位的后顾之忧。
三、意见和建议
1、事业单位的定性问题
根据国家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结合凉州区水利系统的特点,将水利系统各单位明确划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三类单位。这样一来势必有一部分单位将定性为纯公益性水管单位;一部分单位定性为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准公益性水管单位的某些机构(如水库等)也将定性为纯公益性。定性为纯公益性的单位或机构的人员定编后将由政府财政承担其工资和办公费用,增加财政负担,政府和有关部门能否批准?水利系统的其它单位(如电站等)非公益性单位是否将推向市场?如果是这样,这些单位将面临各种税收等负担,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因为这些单位实际上已经在负债经营。政府能不能给予这些单位优惠政策。
2、老职工提前退休的问题
这次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竞争上岗。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各种因素造成的结果,一部分老、弱、伤、残等职工无论在年龄、身体、文化素养、能力等各方面都属于单位内部的弱势群体,无法与年轻职工在同一起点上竞争上岗。因此,这部分职工能否按照武威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武市事改办[2003]001号《关于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中退休人员工资待遇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提前退休。或者放宽到男年满55周岁且工作年满30年的干部、工人一律提前退休;女满50周岁的干部(或女满48岁的工人),且工作年满20年,经本人申请,可提前退休,作为改革时分流人员的一种有效途径。
3、定岗定编问题
水利系统的岗位编制可根据水利部和财政部二○○四年五月颁发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定职能、定编制、定岗位。但是我区水利系统多年来为政府分担就业压力,接纳了大量的复退军人和大中专学生,人员严重超编,人浮于事,给水管单位的运行管理造成了很大压力。政府和有关部门能否借这次改革,按照上述《定岗标准》,对水利系统各单位进行全面定岗核编,并在今后适当控制水利系统人员的无序膨胀,使水利系统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为我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4、组织改革领导机构的问题